莊子讀書心得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心得吧。那么如何寫讀書心得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莊子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莊子讀書心得1
《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東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興嘆“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無遺。
滿招損,謙受益。勿以己之長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須知五岳之外,別有他山之尊,我們應該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習態(tài)度,只有這樣,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
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huán)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于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tài),那么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么悲哀啊。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好專業(yè)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習和工作。人生,要經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當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膶W習態(tài)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爸圮囍ǎ仁持,人處一焉!毕鄬τ谟钪嫒f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么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人生,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富蘭克林曾說: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人家怎樣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的小孩子,偶爾拾到較為光滑的圓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發(fā)現。”這種謙虛的胸懷,不正是牛頓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礎嗎?
在今天這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年代,認識自身的有限,更加謙虛、勤奮地學習,尤為重要。進入了大學,并不代表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人才造就未來,社會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會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堅持,每日的進步,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個人修養(yǎng)。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個自滿的人,是不會知禮,知義的。懂的自謙,才會明白禮義廉恥。
莊子讀書心得2
春節(jié)期間,我該讀一本什么書好呢?我站在書架前搜索。最后,我把眼光停在于丹《莊子心得》上。這本書我已經讀過一遍,但能記住的似乎太少了。但總又時時在我的心里纏繞,讓我時時回味,時時想再讀的沖動。
對莊子知之甚少,印象中曾讀過《莊子.內篇.逍遙游第一》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還讀過《莊子.內篇.逍遙游第十七》“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痹趯W校或函授期間也只讀過兩篇中的一部分,基本上沒讀懂。其它內容更不要說了,連讀也讀不下去,何說理解圣人之意。但圣人的智慧、思想、寓言、風格又深深地吸引了我,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召喚著我。我捧著書再次讀了起來,讀的那么認真,那么真誠,似乎成了我睡前的必修課。我于夢中隨他去“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莊子的生平,《史記》中記載的是戰(zhàn)國時候宋國蒙地人,曾做過漆園小吏,他一輩子就生活在一個戰(zhàn)國紛爭、戰(zhàn)亂頻繁,而到處求賢若渴的時代,他隱居不仕,終老天年,沒有什么社會的名分。
《莊子》這本書,歷代被奉為經典,現在能看到的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讀完全部內容,我似有所思,亦有所想,對我們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為我們的為人處事指點迷津。
一、淡泊名利,笑對死亡
莊子家里很貧困,有時窮得實在是揭不開鍋。他對自己身處的環(huán)境是有清醒認識的,他身邊也有很多的有錢人,他也有很多的機會去享受榮華富貴,但他把這些東西看得很淡了。利束縛不了他,為利辛苦,為利奔波,卻喪失了自己很多的自由、很多的快樂,“心為形役”,太不值得了。莊子雖然生活貧困,但是精神決不潦倒。
名利名利,破名比破利更難。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彼运粣壅f什么。當楚王請他出山為相時,他卻對請他的兩個大夫說:“你們請便吧,讓我拖著尾巴在泥地里爬吧!”
莊子臨死時對學生們說:“我死了以后,要 ‘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毙误w歸于天地,生死歸于自然,這就是莊子對自己的形體和生死的看法。他追求的是“樂生”,活得好比怕死要強得多。也表達了一種態(tài)度,就是第一不怕死,第二也絕不找死。道家的態(tài)度是在流光中順應,去把握每分每秒,去樂生,讓生命獲得價值。
人活在當下,在當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懼生死。那么,我們的心靈將擁有一個多大的空間、一份多大的境界啊。
二、境界改變命運
《莊子》的《逍遙游》篇中告訴我們,世間的大和小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人的一生,大小之境應用不同,會帶給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莊子用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倍覀兂3R允浪椎难酃,墨守成規(guī)地去判斷事物的價值,束縛了自己的心智。莊子是一個大智之人,他永遠不會教給我們小技巧,他教給我們的是境界和眼光。莊子的人生哲學,就是教我們要以大境界來看人生,所有的榮華富貴,是非紛爭都是毫無意義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一個快樂的人生。人生至高的境界是一種靈魂生活,這種靈魂生活是主善的。我們要以覺悟的態(tài)度反觀內心,讓我們釋放自己,盡可能達到一個逍遙游的境界。
三、認識你自己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是有效率的。只有真正清醒地認識了自己,才可能獲得成功的人生。莊子在《齊物論》中提出的觀點,世界的一切,以它自己的角度去觀察,永遠都有它自身的密碼,這個密碼是看不破的。莊子告訴我們,人最難認知的`是自己的心。人最難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誰?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內心,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發(fā)點,才能夠去善待他人。莊子的寓言告訴我們: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應該順其自然,而不能自以為是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我們需要認真想一想,我們需要不斷地追問:這一生我們曾經多少次錯失過自己?我們真正找到了被開發(fā)的那個機會了嗎?怎么樣才能找到那個機會呢?莊子在《人間世》篇中教給我們一種認識自己的能力?偨Y兩個字,叫做“心齋”,就是用心的齋戒去真正反躬內省,看看你自己。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人生的每一條路。只有確立了這一切,我們才能以自己的清明理性去善待他人,善待朋友,善待子女,才能夠做到對人對己的真正的尊重。
四、心態(tài)決定狀態(tài)
莊子告訴我們:“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好像是一匹白馬從門縫里跑過去,那樣倏忽一瞬一樣。這么短的流光在我們手里,怎么樣才能真正地善待生命?莊子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態(tài)度,那就是:達生。面對生命,我們首先要有一種曠達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會決定我們生命的質量,心態(tài)決定人的狀態(tài)。在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決定成敗勝負的,不一定是一個人的技術水平,而是一個人的心態(tài)。當我們患得患失時,當我們心有所慮時,你所有的經驗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更好的發(fā)揮。所以,我們永遠不要過分地相信技巧,要保持一種坦蕩的好心態(tài),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做到“以人合天”,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莊子教給我的遠遠遠遠不止這些,他的大道合乎自然,他的本性和悟性,他的世上總有路可走,他的豁達,他的“乘物以游心”,他的諄諄教導,無不在我的心中翻騰。讀完第二遍,我感覺還是沒記得多少,甚至忘了大部分,這激發(fā)我讀第三遍的興趣。
莊子讀書心得3
青藏高原太遠,珠峰太高,我一點不著急要趕去那里:讀《莊子·人間世》心得
讀《莊子·人世間》有太多的感慨, 聽了張文江老師的課,這種感慨更為加劇。進入中年的我,年輕時
除了課本上的經典, 幾乎沒有讀過其他的古代典集,但人生本身又何嘗不是一本書? 讀《人間世》讓我感慨人世間太多的苦,來自于人和人之間彼此的不了解。所以人人都向往那個六十耳順的境界,別人講的話自己都能夠聽懂,甚至比講的人自己還要懂,甚至到更高的境界。可是對于離青藏高原都還很遙遠的普通人,珠穆朗瑪峰怎是企及得了的?
莊子教我們如何在人世間做事的學問。做事的學問就是做人的學問。課堂上講的《人間世》前兩段,顏回想要去衛(wèi)國干一番大的事業(yè),葉公使于齊為不可為之事。類似的事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可是在我們身邊的智者太少,在關鍵的時刻能夠給予點撥的人更不可見。于是意氣風發(fā)時往往頭腦發(fā)熱,哪知“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任重”,結果很快便陣亡了。而在面臨困難的時候,總想繞道而行,卻不知只有迎頭面對困難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但這些在真正做事的時候,卻是很難把握得了的。只有在事后總結經驗教訓的時候才發(fā)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凡事若小若大, 寡不道以歡成。事若不成, 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 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無后患者, 惟有德者能之。”張老師在課堂上強調這個 “德”字,德是在和人的互動過程中顯現出來的,并非固定, 而是活的。我的理解,德是智慧。
青藏高原太遠,珠穆朗瑪峰太高,我自知身在“上!,“西藏”是我向往的地方,但我一點不著急趕去那里。張老師在課上說的一段話對我觸動很大:大致意思是,我們每個人向內,“反身修己”,把自身在宇宙中表現出的“熵”值降低下來, 就是對宇宙最大的貢獻。 (注,老師在講課的時候,發(fā)音是JU,但我理解的意思是熵,特此說明)。讓自己安靜下來,就會看到這個世界動的'一面,包括生理的心理的。
我一直認為“無為”比較消極,認為只有不斷地去做更多的事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但我又意識到很多的事情做還不如不做,要做就要去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為了做而做。 “反身修己”,讓自己安靜下來,是讓自己能夠傾聽內心的聲音,去掉雜音,而非人云亦云隨大流,喪失了自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藝”, 諸如琴棋書畫,無不都是讓人安靜下來, 表達自我內心聲音的方式。
在古典書院學習,我一點都不著急,我一不為文憑,二不為就業(yè)。我深知欲速則不達。和一群有相同愛好的同學在一起學習,切磋,進步,還有老師授業(yè)解惑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情。我知道, 如果這樣堅持下去,反復去做, 一定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化氣質。
莊子讀書心得4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沒有覺得擁有生命而可喜,面對死亡來臨而可怕。那情形,該像路邊的野花,莊子對妻子的去世就“鼓盆而歌”。真人不易,學者說儒家教人入世,道家導人出世,曾經,至親的人離世,讓我感到生命無奈,生活疲憊,很多時連“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顧此失彼,隨波逐流,以為明了的事多了,卻是越發(fā)失了方寸和方向。我翻開書,參照已心。
有時,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經歷了幾場葬禮。生死是莊子一個永恒的命題,也是的,生死糾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質、精神、愛憎,是人就逃不了。朋友學佛,說人世是苦難的集合體,要歷無數生離死別,得失禍患,來日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下世不要為人!吧瓴粷M百,常懷千歲憂”,莊子也說“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乎。”所以莊子說,我們要懂得“順應”,去面對,當你已無能力握著的的領頭羊時候,去放開。世上沒什么是理所當然,或是橫加于人的。多經歷了葬禮,我懂得無論對人對物,如果只去憂患失去的悲哀,而不感恩曾經相遇相守的幸運,那去到哪個世界,也并不能真正快樂。有人問佛祖,什么是佛?佛說,無憂是佛。原來,現在腳下的土地,也可以是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與眾不同的生命力量。生命在思潮里龐雜,回歸自然便直觀,生命是八個數目字和一條小橋,像德蘭修女1910—1997,周1898—1976,在看這篇文章的人,生命尚缺四個數字。我是人類社會的瑰寶,也是大自然的一棵草,我笑笑自勉,能踏上小橋賞過風光,“活好當下”活出真我就不“悲乎”。
何為真我?生活的本原,生命的本初,愿望的本真,書里娓娓而出。外面實在太吵了,在信息、物質、欲望膨脹的今天,滋長出原始森林里蔓藤一樣的人際網,已天天疲于奔命,卻發(fā)覺滿足更難,快樂變小!靶臑樾我邸痹瓉硇谋煌馕锱壑,心當然是高興不起來。是時候靜下心來,聽聽自己的聲音。見過有種培訓課程,學員要每日停下來和自己的手手腳腳,耳朵肚子身體各部說說話,關心它們過得怎么樣。這近的領頭羊公于莊子的觀心入門!拔崴^聰者,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已矣;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鼻f子說的耳聰目明,不在于聽得、看得有多高遠,而是能聽見自己的聲音,看見自己的心。心要見,必先靜!八o尤明,況精神乎,圣人之心靜乎!彼苡常赫仗斓厝f物,是水清靜的時候,風浪大作之下水映不出東西,人心亦然,心湖急流暗涌,世界萬物也照不進人的心。
“莊子把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人叫善養(yǎng)生者!币孕臑殓R,才可看清現狀,聯系過去,看到未來!扒鞍肷灰,后半生不要悔!遍]上目,靜靜的,我問我自己的心,你曾經有過什么樣的夢,怎樣努力過?你心里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樣的一幅畫卷?“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奈何!倍蒙嬷B的人,不會花時間在不該當的事情上,不會因為執(zhí)拗、較勁追逐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于丹老師說,為了娶絕色女子,為了虛榮嫁給富商,離開了愛情,于是此生與他(她)錯過了;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一撮米,結果猴子給逮著了!皢始河谖铮缘念I頭羊于俗,謂倒置之民!睂⒀矍暗睦婧妥约旱男姆珠_,以心為鏡照見自己,再去思索問題,我看到了前面的清朗。“一個人的心態(tài),決定他的生活狀態(tài)!鼻液玫男膽B(tài),比生活中好的技巧和技藝重要,像運動員往往場上顯不出場下的'好成績;搭在板凳上的板條我可以輕易走過,但橫到懸崖上就我就卻步了。靜心達而見心,心能“以天合天”,能以一顆清明的心,以規(guī)律迎合規(guī)律,忘利忘名忘我,做事做人都會游刃有余,做得更好。
書禪明了一種“道法自然”的生命狀態(tài),以真求真,以真發(fā)現真,“大道合乎自然”是莊子所有理論的核心。“大道合乎自然”,不是人們平常斷章取義的無為、懈怠、隱世避事,“大道合乎自然”我們才能最后獲到大自然里“和緩的凝聚力”。天地運行,萬物更迭,四時有序,生生不息,正是天地間有著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大圣大哲,能聚賢納士傳授至理,是他們不可或缺地擁有和緩的凝聚力。中華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國,骨子里就是有著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團結共濟和諧發(fā)展,在大浪淘沙的歷史長河里不息不滅。“和緩的凝聚力”,讓我們的心恒久澄靜清明,精神有了足夠的強大,便能找到自己心的大道。
靜而觀己心,洞明規(guī)律,勉力,順應。
莊子讀書心得5
人們說《莊子》不是一部書,而是一個世界。掩卷而沉思,莊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對心靈進行著一次次洗禮。
莊子,名周, 是宋國崛起的一位文學巨匠,一生著有《逍遙游》《養(yǎng)生主》等7篇著作。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也是幾千年來的一大奇人,他給世人的是另類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層的哲學思維。莊子的人生觀是一種逍遙的人生觀,似不食人間煙火,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寧靜的靈魂家園,以一種“無”的深層內涵去泯滅塵世的一切權利、功祿。
《莊子》一書通過許多個莊周講述的短小精煉、意味深長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詮釋著他對生命的理解及對社會的看法、對世俗的厭惡及對自由的追求。一個個故事雖看似有些荒謬,但細細品味,卻是內涵深刻,讓人回味無窮。
“莊周夢蝶”講述了莊子一個變?yōu)楹膲。在夢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與蝴蝶渾然一體,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還是莊周。這個故事雖然短小,但體現出了莊子對自由的向往,對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對世俗的思考,而飛向遠方,不正是莊周的心解脫了塵世的束縛,飛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國度嗎?
而莊子最令我佩服的莫過于他參透生死的從容。對于人的一生,固然會經歷生、老、病、死,莊子認為人本身是沒有生命,神氣與身體的,在似有若無之間,產生了最初的氣,氣是大自然的精華,飄浮不定,成為人的樣子。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氣散開了,又安靜地回歸了自然。莊子如此平靜的面對生死,參透生死,不得不說是令人驚嘆的'!莊子認為,生和死,只不過是一場夢罷了。如果生時一天天虛度光陰,那么死后,這一場夢就只能留下無盡的遺憾了。
莊子曾說過,一個人能不能達到徹悟,是與他的閱歷及悟性是分不開的,而我只是凡人,我無法像莊子般成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項背。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只有在心靈倍感疲倦與束縛時,靜下心來,做一個讓人夢魂牽繞的莊周的“蝴蝶夢”,乘著莊子自然的簫聲尋找那失落的世界,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游……
莊子讀書心得6
真正對此生有通達之心的人,不追求那些生命中沒有價值的東西;真正對命運有通達之心的人,不追求那些生命中永遠達不到的目的。
在艾爾基爾這個地區(qū),經常發(fā)生猴子偷莊稼的事情,人們防不勝防。后來人們發(fā)明了一種裝米容器,有細細的.瓶頸,使猴子能夠伸進去,拿著米卻出不來。沒有一只猴子愿意放下手中的米,使自己逃生。
人們都會對猴子的故事,啞然失笑。而,生活中的人們,會有多少為了“手中的那把米”,而耗盡自己的一生,難以放手呢?
人們往往都會關注生命中不是太重要的東西,往往都會追逐生命中有些永遠達不到或者不需要達到的東西,而錯過了生命和生活的真正意義。為生活所累,為虛名所累,為旁人的目光所累,為名利所累,這一切看似重于一切,卻其實遠比生活的真正意義渺小的多。許許多多的人,為了這么一把看似最重要的“手中的那把米”,而忘記了生命中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還有很多精彩的風景。
印度的土著人有一個習慣,就是忙碌三天,就要休息一天。他們說,他們走的太快了,就會丟掉自己的靈魂,他們停下來,就是要等等自己的靈魂,讓靈魂能夠追得上忙碌了三天的疲憊的身軀。
我們不妨學習一下印度的土著人,享受一下生活,不是懶惰,也不是拖延,而是尋找生活中的平衡,只有習慣這種態(tài)度,才能夠準確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至于為了其他東西迷失了自己。
所謂達生之道,即為對生命的一種通達之心。用感恩的心態(tài)來善待生命,用滿足的心態(tài)來善待生活,生命,也許就會更加珍貴,生活,也許就會更加美好。
莊子讀書心得7
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2月19日:境界有大小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來判斷一個事物的有無和無用,莊子卻告訴我們,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斷一個東西的有用和無用,也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2月20日:感悟與超越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到,世上熙熙皆為利來,世上攘攘皆為利往。可見名利二字是世人難以舍棄的追求。但是莊子的人生哲學是淡薄為大,因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莊子所說的"逍遙游"。2月21日:認識你自己
莊子里有許多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由于我們習慣于自以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于客觀事物,于是就會出現好心辦壞事的現象。而我們又經常會被社會中各種各樣的'外部評價所影響,而不能真正認知自己的內心,結果被所謂的潮流而左右,在紛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2月22日:本性與物性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遙游。但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這個游的境界似乎很難達到。人們被太多的物質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許只是改變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則改變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質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在瘋狂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人們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2月23日:總有路可走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總會遇到種種困難,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殘疾,有的人因罪受過刑罰,有的人心理遭受過創(chuàng)傷。當遇到這種種不如人意的事情時,我們該怎么辦呢?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身體的殘缺和心理的創(chuàng)傷?我們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2月24日:堅持與順應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同時也是社會中的一員。莊子認為,在人的內心應該堅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隨波逐流,而面對外在的世界,則應該通達和順應。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內心的堅持和外在的順應呢?莊子告訴我們要想做到內心的堅持和外在的順應,就要做到"外化內不化"。2月25日:談笑論生死
生與死,是人生起始的兩個端點。人生自古誰無死,生死,是每一個都要面對的人生課題。而人生就像是一條不歸路,當你走到終點時,才會想起途中的遺憾。那么莊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對生死為什么會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讀了生命,才可能正確地對待死亡。2月26日:心態(tài)與狀態(tài)
決定人生成功的,絕不僅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個人面對生活的心態(tài)。那么,當我們在確定人生目標時,如何判斷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呢?莊子用他的許多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事時,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慮,那他所有的經驗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發(fā)揮。2月27日:大道與自然
每一個個體和每一件事之間的比較,是沒有單純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優(yōu)劣之辨,那么莊子認為辨別境界高低的標準就是是否合乎自然。莊子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認為每一個人要遵循內心的道德,聽從自在的聲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
莊子讀書心得8
即使莊子不提,逍遙也一直都是人們追求的一種生活境界。但如我等俗人,想到逍遙,無非是在物質生活上寬裕富足,不用每天為生計而奔波勞碌?梢噪S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而在莊子的眼里,這一切都是那么的淺薄,他的逍遙,我覺得是關于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一個終極命題。
在莊子看來,一切萬物都有其屬于自己的本性,逍遙不逍遙正是看其生存狀態(tài)是否符合其本心。而既然萬物都有其自己的本性,那么就沒有所謂的好的生活方式,壞的生活方式,只有合于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莊子同老子一樣,認為最好的政治正是無為而治因此他主張順其自然,認為任何統一的制度標準都有其局限性,都會妨礙人們的逍遙。這個視角很深刻。
很多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很忙,每天總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過一段時間以后,回過頭來想自己前些天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卻想不太起來。顯然我只是在機械的完成一些事情,而沒有把自己的心放進去,我沒有問過自己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逍遙與忙不忙沒有關系,它只取決于你是否順應自己的本性去做事。渾渾噩噩顯然不是逍遙,而是自我迷失。逍遙不僅不是混沌,而是一種大清醒之后的從容不迫。莊子有感于他所處的時代統治者窮奢極欲,百姓為利所趨而喪失本性,所以提出要逍遙,這是很積極向上的觀點。盡管我覺得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我覺得可以用莊子逍遙的觀點來看一下中國目前的教育。近年來,高考制度越來越為人所詬病,很多人呼吁徹底改革現行教育制度,主張向西方學習?墒悄,西方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卻在羨慕中國的教育。當美國老師為中國學生極強的數學能力而感嘆時,中國有很多學生卻不明白他們想從商,卻為什么非要去解一道又一道的數學題。我覺得就自己的經歷,現行的教育其內容本身并沒有那么多的毛病。從我來講,我對自己能夠在中學階段打下良好的理科基礎而感到高興。但是中國的教育體制,尤其是高考制度有一個很大的弊病,就是它使得整個中學階段評價個人的標準唯一化。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人以后都將從事不同的工作,走不同的人生之路,但是在上大學以前,很大程度上僅僅只有學習這么一個衡量人的標準,這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不公平的,這妨礙了他們的正常發(fā)展,甚至使得很多人永遠失去了對書本,對知識的興趣。高考是教育的'指揮棒,盡管很多省份在實行新一輪的教改,可是只要高考不動,社會對于學生的評價模式不變,教育的形式再怎么變都沒有太大的意義。也許我們可以從莊子那里得到些許啟示,既然每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盡管不可能放任每個人自由發(fā)展,可是形成一套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還是需要的。很多學習不好,學歷不高,但在別的方面有一技之長的人同樣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因為大學生和技術工人對社會的發(fā)展同樣重要。
另外,純粹知識的灌輸也使得,雖然大家都學得很辛苦,但并不是出于本心去熱愛學習。大多數人并沒有學會思考,基本上對于自己的未來都是比較迷茫的。升入大學以后,學生失去了以前那一種強制性約束,很多人因此控制不住自己,虛度了光陰。而學習在校園里變成了一件很功利性的事情,變成了一種手段和工具,這是對于學習本質的最大背離。這種風氣使得大家都覺得學習是一件很痛苦,不想做但是沒辦法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當學生完全被考試所奴役,被學位名譽所導向,就是最大的性,行相背反,是極端的不逍遙。靜下心來,不為什么地去看一點書,才能有真正的收獲;順性而為,才能真正做好事情。這是老莊給我的教誨。
莊子讀書心得9
莊子里有許多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由于我們習慣于自以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于客觀事物,于是就會出現好心辦壞事的現象。而我們又經常會被社會中各種各樣的外部評價所影響,而不能真正認知自己的內心,結果被所謂的潮流而左右,在紛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遙游。但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這個游的境界似乎很難達到。人們被太多的物質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許只是改變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則改變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質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在瘋狂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人們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總有路可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總會遇到種種困難,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殘疾,有的人因罪受過刑罰,有的人心理遭受過創(chuàng)傷。當遇到這種種不如人意的事情時,我們該怎么辦呢?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身體的殘缺和心理的創(chuàng)傷?我們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同時也是社會中的一員。莊子認為,在人的內心應該堅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隨波逐流,而面對外在的世界,則應該通達和順應。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內心的堅持和外在的順應呢?莊子告訴我們要想做到內心的堅持和外在的順應,就要做到外化內不化。決定人生成功的,絕不僅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個人面對生活的心態(tài)。那么,當我們在確定人生目標時,如何判斷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呢?莊子用他的許多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事時,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慮,那他所有的經驗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發(fā)揮。
談笑論生死。生與死,是人生起始的兩個端點。人生自古誰無死,生死,是每一個都要面對的人生課題。而人生就像是一條不歸路,當你走到終點時,才會想起途中的遺憾。那么莊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對生死為什么會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讀了生命,才可能正確地對待死亡。
大道與自然。每一個個體和每一件事之間的比較,是沒有單純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優(yōu)劣之辨,那么莊子認為辨別境界高低的標準就是是否合乎自然。莊子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認為每一個人要遵循內心的道德,聽從自在的聲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
教學是我們的生命線,汲取從一次次教學反思中認識自己的淺層表現,挖掘其內在的知識漏洞,用一雙從懂得傾聽到善于傾聽的升華!一次公開課的成功,往往會使我們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別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實細思中,我們只關注到別人眼中的自己,卻沒扣響迎向朝陽的那扇大門:及時地反思,挖掘內在成功的寶藏,善于傾聽總結,運用到更多的實踐教學中,這便是缺失了對現有位置的悟!
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擺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顆平常心去適應生活帶給我們不同的恩賜,使得其所才是個人價值所在。外化而不內化這是獲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門!從認識自己的覺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這些有著厚重內心價值的不鳴不已的平常人。
莊子讀書心得10
莊子認為遇事應該沉住氣,心平氣和的自然處之,切莫心浮氣躁,這才是有智慧的人。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雙目緊閉,盤著雙腿,兩手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斷。打斷他的是將軍嘶啞而懇求的聲音:“老頭!告訴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獄!”
老僧毫無反應,好像什么也沒聽到。但他漸漸睜開雙眼,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將軍站在旁邊,迫不及待,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獄的秘密?”老僧說道,“你這等粗野之人,手腳沾滿污泥,頭發(fā)蓬亂,胡須骯臟,劍上鐵銹斑斑,一看就沒有好好保管。你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個小丑,你還來問我天堂和地獄的秘密?”
將軍狠狠地罵了一句!八ⅰ钡匕纬鰟,舉到老僧頭上。他滿臉血紅,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頭。
利劍剛要落下,老僧忽然輕輕的說道:“這就是地獄!
霎時間,將軍驚愕不已,肅然起敬,對這個敢以生命來教導他的老僧充滿憐憫和愛意。他的劍停在半空,他的眼里噙滿了感激的淚水。
“這就是天堂!崩仙f道。
老僧確實能沉得住氣,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險時,依然能夠平靜的面對,所以,他制服了那個不可一世的將軍。試想一下,如果老僧沉不住氣,與將軍爭執(zhí)起來,或者對其不屑一顧,其結果會是怎樣呢?
莊子說:“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因為只有看透別人的內心,才最有針對性的攻其心,而被人看透內心則比被別人抓住命根子還要可怕,還要恐怖,猶如被抓住牛鼻子一樣陷入被動,只能聽命于人,受制于人了。
這正如喝酒,真醉和假醉是完全不同的情況,愚者和裝愚者是相異的`兩種人。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是“醉”在“虛”處,是迷惑對手,而“拳”擊在“實”處,招招乃致命殺手。裝愚的,是“外愚而內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宏旨,無關大局,而“精”卻“精”在節(jié)骨眼上,事關一生命運。
所以,絕頂聰明的人不喜歡顯露自己的聰明,以免讓別人窺視到自己的真實意圖;相反,他們更多時候是賣殺裝憨,揣著明白裝糊涂,不讓別人看透內心。
“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還岳夢中飛”。世界上雖滄桑變化,我心事定,無論你怎么變化,我心里有數。的確如此,古今中外,凡是偉人,定有遇事不慌,沉著冷靜的特點,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正確的判斷局勢、應變局勢、取得成就。
莊子讀書心得11
近日來,看了《莊子》的獲得相對幸福的方法和獲得絕對幸福的方法,深有感觸。下面根據這兩點,談談我對幸福的理解:
一、獲得相對幸福的方法
莊子第一題為《逍遙游》,《逍遙游》里講了一個大鳥和小鳥的故事。兩只鳥的能力完全不一樣。大鳥能飛九萬里,小鳥從這棵樹飛不到那棵樹。可是只要它們都做到了它們能做的,愛做的,它們都同樣地幸福。
萬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在它們充分而自由地發(fā)揮其自然能力的時候,它們都是同等地幸福。
幸福生命是美麗的,活著便是幸福的。
病痛中,健康是幸福;黑暗中,光明是幸福;寒冷中,溫暖是幸福;分離時,團聚是幸福;傷心時,有一個可靠的讓你流淚的肩膀是幸福;失意時,有一雙緊緊的拉你的手是幸福。這是人生的精華。
我覺得,簡簡單單就是幸福,不求轟轟烈烈,只愿真真切切。和愛人分居四年了,每當一家三口在一起時,我就會覺得這就是幸福。
幸福,是別人眼里的風景。
我看過許多關于重病房里躺著很多靠藥物、導管和呼吸機在維持生命的病人,他們時刻都在與死神博斗著。他們困難的每一次心跳、每一聲呼吸都凝聚了對生活無限的向往,他們渴望活下去,健康地活下去!實現這個愿望,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常常被我們忽略。我們有健康的四肢,靈活的頭腦,可以在寬敞的圖書館閱讀可以在陽光下自由的奔跑,可是幸福是什么滋味,我們總抱怨感受不到。什么才是幸福呢?餓了,一頓美食就是幸福;渴了,一杯白開水就是幸福;累了,一張沙發(fā)就是幸!
其實,觸手可及的幸福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時時抱著“知足者常樂”的心態(tài)吧,你會發(fā)現,只要用心體會,夢里的幸福,一點也不遙遠。
陶淵明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范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
這是三位前輩對人生的感悟,他們生活的年代參雜了太多的環(huán)境因素,也造就了迥異的生活態(tài)度。我們追求的卻是平凡的幸福,讓我們對生活的事事非非“寵辱不驚,看窗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外云卷云舒”吧,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驚喜與意外了,抱有一顆平常心,生命的疆域會拓展的更寬。
親愛的讀者,你對幸福的感悟與我一樣嗎?
二、獲得絕對幸福的方法
莊子在《逍遙游》中還說到:有個人名叫列子,能夠乘風而行。他是個已經得到絕對幸福的人,是個至人,圣人,神人。它絕對幸福,因為他超越了事物的普通區(qū)別,他也超越了自己與世界的區(qū)別,“我”與“非我”的區(qū)別。所以他無己。他與道合一。道無為而無不為。道無為,所以無功,圣人與道合一,所以也無功。他也許治天下,但是他的治就是只讓人們聽其自然,不加干涉,讓每個人充分地、
昨天晚上,我忽然覺得,要幸福,也許其實就兩個條件。而幸福的程度,也取決于這兩個條件的完成程度和完成質量。條件一:自己要很強(有多強大,就可能會多幸福);條件二:要有好的態(tài)度(態(tài)度有多好,就可能會多幸福)。二者要相輔相成,互為條件。我為什么這么認為呢?
也許很多人認為,幸福只是心里的一種感受,心里覺得高興,覺得幸福了,就幸福了?墒牵绻麤]有能夠覺得幸福的機會,幸福又能從哪里來呢?我考慮的是,怎么樣能讓自己心里覺得幸福呢?什么情況下,會覺得幸福呢?得先給自己創(chuàng)造幸福的可能性。我覺得,一個人越強大,就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需要,而被越多的人需要,就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就會很開心,不容易覺得孤單。誰不希望自己對別人來說是重要的呢?尤其是那些自己最在乎的人。
當然,光自己強大,如果沒有好的心態(tài),那幸福也只是紙上談兵。如果在別人需要自己的時候,處理得不好,結果就會自己也煩別人也埋怨,通俗點講就叫出力不討好,這樣的情況,肯定沒辦法覺得幸福;蛘撸绻J為自己很強,而對于別人就不屑一顧地話,很顯然,別人也不會輕易給自己好臉色看。有些人,是愿意對別人付出主動關心,而從不計較的人。心胸寬闊,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享受。當然,對于那些覺得幸福不幸福不重要無所謂的人,我這些理論,沒有任何價值。那么我認為,良好的心態(tài)就是:平和、熱情、心胸開闊、不計前嫌、樂于助人……
反正呢,以上兩個條件,其實缺一不可。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只有第一個條件,那就容易出現“高處不勝寒”的狀況了。而如果只有第二個條件,而自己啥都不會,啥都做不好,那對別人來說,真是可有可無。當然,第一個條件,不是要說明自己是否強大,而重點是在于有多強大。越強的人,越懂他人的人,自然就越受歡迎,越容易體現自己的價值啦。
自由地發(fā)揮他自己的自然能力。道無名,圣人與道合一,所以也無名。
昨天晚上,我忽然覺得,要幸福,也許其實就兩個條件。而幸福的程度,也取決于這兩個條件的完成程度和完成質量。條件一:自己要很強(有多強大,就可能會多幸福);條件二:要有好的`態(tài)度(態(tài)度有多好,就可能會多幸福)。二者要相輔相成,互為條件。我為什么這么認為呢?
也許很多人認為,幸福只是心里的一種感受,心里覺得高興,覺得幸福了,就幸福了?墒牵绻麤]有能夠覺得幸福的機會,幸福又能從哪里來呢?我考慮的是,怎么樣能讓自己心里覺得幸福呢?什么情況下,會覺得幸福呢?得先給自己創(chuàng)造幸福的可能性。我覺得,一個人越強大,就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需要,而被越多的人需要,就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就會很開心,不容易覺得孤單。誰不希望自己對別人來說是重要的呢?尤其是那些自己最在乎的人。
當然,光自己強大,如果沒有好的心態(tài),那幸福也只是紙上談兵。如果在別人需要自己的時候,處理得不好,結果就會自己也煩別人也埋怨,通俗點講就叫出力不討好,這樣的情況,肯定沒辦法覺得幸福;蛘,如果認為自己很強,而對于別人就不屑一顧地話,很顯然,別人也不會輕易給自己好臉色看。有些人,是愿意對別人付出主動關心,而從不計較的人。心胸寬闊,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享受。當然,對于那些覺得幸福不幸福不重要無所謂的人,我這些理論,沒有任何價值。那么我認為,良好的心態(tài)就是:平和、熱情、心胸開闊、不計前嫌、樂于助人……
反正呢,以上兩個條件,其實缺一不可。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只有第一個條件,那就容易出現“高處不勝寒”的狀況了。而如果只有第二個條件,而自己啥都不會,啥都做不好,那對別人來說,真是可有可無。當然,第一個條件,不是要說明自己是否強大,而重點是在于有多強大。越強的人,越懂他人的人,自然就越受歡迎,越容易體現自己的價值啦。
自由地發(fā)揮他自己的自然能力。道無名,圣人與道合一,所以也無名。
莊子讀書心得12
鉤月清寒嘆華涼,煮酒云煙裊裊揚。那刻,雨已停,留下了遍地泥濘。步履輕輕如是我的方向,能否給一個先兆?我僅僅是等待了將近200個夜晚我就快要崩潰了,于是,我開始迫不及待的想要尋回我的愛情。一蕭一劍,一生一世。夜幕拉開,包裹了白天的喧囂與熱鬧,如此的靜謐!
這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天生就是一個矛盾體,“槁項黃馘 ”的軀體包裹不住飄逸優(yōu)美的才情,貧困交加的生活不能湮沒超脫世俗的快樂。道學家們批判他的消極無為,卻又不得不用驚羨的目光欣賞他的作品,贊美他的精神。這又是怎樣一種精神?如泰山的青松,正氣昂然;如深山的清泉,純潔從容。莊子曾以鳥自比,那是怎樣一種鳥?非梧桐樹不棲息,非飽滿的果實不食,非清潔的甘泉不飲;如果上面的條件無法達到,鳥仍不會屈從命運的安排,它就會不停的飛,去尋找,直到自己死去。這種鳥我沒見過,這樣的人大家都知道,莊子就是。
我喜歡莊子,雖然他在很多時候都顯得那樣淡然,他沒有孔子那般顯赫的名聲,沒有孟子勸君行政的'志向,更沒有法家人物改革圖新的氣魄,但他卻是一個活的最純粹的人。
我向往莊子的心智,它擁有一種超凡脫俗的豁達,他厭惡世俗的陳規(guī)陋習,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所以我羨慕莊子。
在現代的社會生活中,一味求其自然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我更加想說他的精神,在年輕一輩,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揣摩他的意境,但不要盲目的效仿,多學習一些求生的本領。
有人說:“在中國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中,總有那么一兩顆孤獨的樹——孤獨地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鼻f子就是其中一顆。這是怎樣一個人?他天生就是一個矛盾體,“槁項黃馘 ”的軀體包裹不住飄逸優(yōu)美的才情,貧困交加的生活不能堙沒超凡脫俗的快樂。
莊子讀書心得13
學習《莊子》,于丹教授講述了這樣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有兄弟兩人,家住在80層的高樓上,有一天深夜兩人背著行囊回家,卻正好趕上停電,無奈之下他們只好選擇爬樓梯,學習《莊子》。不多久到了20樓,兩人開始感覺有點累了,合議了一下,決定把背包存在20樓,改天再回來取。卸下背包的兩人感覺很輕松,說說笑笑,一鼓作氣到了40樓。這時候兄弟倆已經很累了,然后便相互抱怨和指責,開始吵吵鬧鬧。吵到60層的時候,實在是太累了,甚至都沒了說話的力氣,只能平穩(wěn)下來,安安靜靜地爬完了最后20層。終于到了80樓,兄弟倆站在家門口,卻突然想起,鑰匙忘到20樓的背包里了。
這個故事以前也聽過,當時只是嘲笑兩兄弟的健忘和糊涂,卻沒有想到其中也蘊含著人生的哲理。于丹教授說,故事里兄弟爬樓的過程,也正映合著人的一生。人生起步階段,大家都是意氣風發(fā)的,我們背負著沉沉的行囊,里面裝著理想,裝著報負,裝著很多很多的愿望,不畏艱險,從腳下的第一個臺階開始上路。走到20歲,這是人開始步入社會的時候,也開始認同一些社會規(guī)則,這時會覺得社會給了我們很多的負擔,托起自己已經足夠疲憊,還是先把肩上的背包安頓下來,等到衣食無憂,有名有份了再回頭拾取夢想也不遲。最初卸下包袱的時候確實很輕松,可隨著年齡的增長,積累的增多,爭斗越來越激烈,我們的內心也隨之日益焦慮,這時候人不免抱怨,都覺得社會辜負了自己,付出太多而回報太少。走過40歲,那些意氣風發(fā)的東西都過去了,人也就變得疲憊頹廢。走到60歲,這時人已經進入了晚年,晚年的時光應該是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不要再抱怨,應該安靜和順應一些。終于到了80歲,人生差不多也走到了終點,這時人會突然之間悵然若失,回想起這一生最寶貴的東西,那一直都沒有打開過的'夢想,留在了20歲的行囊里,卻是再也回不去了。
故事很有意思,蘊含的哲理也引人深思,更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借鑒。人生的前20xx年,大家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在老師的督促關愛下度過的,一帆風順的生活很單純也很愉快,每個人在這樣成長的路上,肯定積累下了自己美好的夢想,對未來的生活也有了圓滿的規(guī)劃,面對社會這更為廣闊的舞臺躍躍欲試?烧娴牟饺肷鐣,要一個人面對和承擔其中的風浪了才發(fā)現,原來現實比想象的要殘酷的多,到處碰壁的同時,那些美麗的夢想也一個個被擊破,化為泡影。一方面是虛無的美麗夢想,一方面是現實的社會壓力,這時很多人只能夠放棄夢想而面對現實,于是背包被丟下,我們的人生也就走上了另一種軌跡。這也就是莊子所說的人被社會外界所"物化"的一個過程吧。
每個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莊子認為,人的內心應該堅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隨波逐流,而面對外在的世界則要通達和順應,這就是所謂的"外化而內不化",只有這樣,我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才能夠安身立命,不被紛繁復雜的社會所左右,從而丟棄掉理想,迷失了自我。
想起保爾·柯察金的一句名言,這也是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可以看作一條人生的行為準則,看似簡單,實則很難做到。要想實現這一點,要想站在80層樓上的時候不再為遺留在20樓的鑰匙而懊悔,這就需要我們從現在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努力工作,用心生活,背著夢想的行囊,努力攀登吧。
【莊子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莊子優(yōu)秀心得06-11
《莊子》讀書心得04-25
莊子的讀書心得04-16
莊子讀書心得09-04
《莊子》讀書心得01-05
莊子讀書心得09-03
《莊子》讀書心得15篇01-30
《莊子》讀書心得(15篇)03-05
莊子讀書心得15篇12-07
莊子讀書心得(15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