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詹天佑》教學案例及反思
《詹天佑》教學案例及反思
一、教材簡介
《詹天佑》是新課標六上教材第二組課文的精讀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為題,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跡-----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這則案例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詹天佑的"愛國精神’"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文章層次清晰,內容生動,字里行間流露著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贊頌,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yōu)秀教材。全文圍繞"杰出、愛國"而展開,教學時應以此為線索,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具體事例,結合重點的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片斷
師:遇到困難詹天佑是怎樣想的?
生:(讀句子)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師:(出示生讀的句子)"總是"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生:是說詹天佑每次遇到困難都是這么想的。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讀時有意識地把"中國人自己"、"第一條""一定""惹""中國工程師"重讀)
師:"否則"是什么意思?
生:不這樣,也就是說:如果鐵路修不好的話。
師:修不好會怎樣?
生:(讀)不但……還……(關聯(lián)詞重讀)
師:"惹"是什么意思?
生:招惹、引起。
師:把"惹"換成"讓"、"被",效果還一樣嗎?
生:這兩個字的效果沒有"惹"的效果好,因為當時詹天佑是在帝國主義的要挾、阻撓和嘲笑下主持修鐵路的,假如鐵路修不成的話,就是承認自己無能,用"惹"字,仿佛讓人看到了帝國主義那種嘲笑的嘴臉,也更能激發(fā)詹天佑修鐵路的信心。
師:說得真好,那帝國主義是怎樣嘲笑的呢?
生:(用"嘲笑"的口氣齊讀)"能在南山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師:詹天佑真是"奉命于危難之際呀"!如果他真得修不好鐵路,帝國主義者又會怎樣嘲笑?
生:(得意洋洋)真如我們所料,能在南山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出世呢!
生:(嘲笑)中國人真是自不量力!
師:是呀,詹天佑為了早日修好鐵路,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個中國工程師,他處處想著要為中國人爭氣,這是多么偉大的愛國情感呀!讓我們讀出這種愛國情感。
生讀段落
對"開鑿隧道"、"設計‘人’線路"兩部分讓學生自己讀懂內容,然后用三個象征圖檢查效果,突破難點。知道這些方法是詹天佑根據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設計出來的。更進一步突出了詹天佑超眾的才能和強烈的愛國精神。同時讓學生明白
作者在第三大段中采用了敘事和說明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對詹天佑說的、做的、想的作者采用的是敘事法,對當地自然環(huán)境的介紹采用的是說明法。敘事和說明的結合使詹天佑的形象更為主體化,更為高大。
三、教學反思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筑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
1、《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第三學段的閱讀有這樣一個要求"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這則教學案例中,我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總是""否則""惹"等字的意思,學生在理解這些詞句的同時,體會到了詹天佑在接受任務時所面臨的壓力,進一步體會到了他的愛國精神。
2、把朗讀訓練貫穿于教學始終。以讀代講,以讀激情,讀中悟情,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帝國主義丑惡的嘴臉和言行以及詹天佑修好鐵路的決心都銘記于心,通過兩者的比較,更能激發(fā)學生對詹天佑的欽佩這情,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感,真正做到了與文本對話。
3、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這則案例中,我并沒有過多的講解,只是起了引導和推波助瀾的作用,幫助學生從字詞入手深刻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4、對于教學難點的處理采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采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畫示意圖和觀看課件動畫。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我盡管采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于詹天佑的設計并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贊嘆之情。在教學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要激發(fā)學生提問題如:為什么要設計人字形線路?設計這個線路有什么好處?在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lián)系上下文。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