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1風箏
黑龍江 趙文玉 寧鐵霞 青島 宋曉渝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②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①布置預習: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蓮木W上查閱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②預習課后練習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
①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②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③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①導人
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溫馨和美的親情動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誤解和沖突中的親情也是真摯而令人難忘的。今天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時候圍繞風箏發(fā)生的一件事。無論是當年管錯了,還是醒悟后的自責及無法補救的沉重,都洋溢著濃濃的手足之情。《風箏》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贊歌,讓人沉醉在自然、和諧、水乳交融的詩情畫意里。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板書課題并出示目標。
②檢查預習
教師范讀或讓學生聽配樂錄音。
(過渡)要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聽讀課文,并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③質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么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b.聽讀課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感受啟發(fā)提問)為什么“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為什么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為什么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tài)度與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為什么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c.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學生聽讀課文后,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再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課文。
[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的意蘊很豐富。有手足情;游戲對于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經歷這條主線,為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因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
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可請學生把問題記在課堂筆記本上)
[問題探究]
①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lián)系下文)
②畫出描寫故鄉(xiāng)風箏時節(jié)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么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③為什么說“久經訣別的故鄉(xiāng)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蕩漾了”?
師生討論后,教師加以評述。
[教師小結]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fā)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里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xiàn)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xiàn)實、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布置作業(yè)
①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xù)研討。
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③閱讀《滿天的風箏》,說說文章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O
繼上節(jié)課的學習基礎,進一步探究疑難。
)I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中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戲于兒童的意義,感
悟到魯迅嚴于解剖自己、知錯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驚異、悲哀到后悔自責及心情沉
重的感情經歷,初步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們從中還能感悟些什么?本節(jié)課
繼續(xù)研讀課文。 。
精讀課文
教師朗讀指導(聲音、語調、速度、感情)。
指名朗讀課文(3—12段),對課文主體內容再’
交流探究。
朗讀時,可分讀、齊讀或重點讀。
次整體感知,同時布置思考問題準備
在預習與思考前提下,小組內交流,選共性和有代表性問題合作探究。小組之間相
互派代表問答,教師引導深化,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應引導學生解決好如下問題)
):合作探究
學生可邊讀邊思考或讀完整體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第一組:
O從語段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分析一下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他
為我們勾畫了一個什么樣的兒童形象?對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結合書中插圖體會)
e文中所說的“對于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么?請你用自己話概括。說說作者在
文中是什么樣的形象?對“我”的描寫,流露出了怎樣的感情?這時的小兄弟是怎樣的
處境?
O這部分一些動詞和形容詞用得很貼切傳神,找出來,說說為什么用得好。
O通過3、4段的學習,你進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點撥,全班交流、補充。
[教師小結]
這部分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個野蠻
粗暴的“虐殺者”,文中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可憐、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隱含著深深的
1自責。(第4題可放開讓學生說,教師不一定給評價)
第二組:
快速默讀,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O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行為的書,為什么說是“不幸”?
e從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關文章主旨句子,說說反映了什么主題?
曠我,,J瞳得游戲意義后,,心情沉重,總想補過,這說明什么?
O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從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
教師小結:
作者一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并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
諒自己,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tǒng)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
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見他是多么嚴厲地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么嚴肅認
真,他的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組:(教師要重點指導第三組的問題,可由淺入深引導)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O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
e為什么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嚴冬,
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r教師小結]
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chuàng)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
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既意想不到,1
“無可把握”,想擺脫也不可能了。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
不以為有什么錯,現(xiàn)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課文一
再強調“我”的沉重和悲哀,不僅表現(xiàn)個人的悔恨,而是對這種普遍的精神麻木狀態(tài)的憂
慮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得到極大的教育意義。
體驗拓展
O請學生根據(jù)練習三準備的作業(yè)在全班交流。
@文中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游戲,玩
過不少玩具吧?請你選一個最難忘的說給同學們聽聽。
(以上練習如課堂時間不夠,可放到課后練筆中寫)
r教師小結]
《風箏》不僅是表現(xiàn)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
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獲。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
呢?反復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
深刻。
教學小結
由于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
度,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
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
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fā)了學生獨特的感受。盡管兩節(jié)課下來,學生還有
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
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
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點 評
本.教案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標準,突出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文章,不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
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時對沖突誤解中的親情
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chuàng)設一個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同時,在教學的
過程中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二、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本文意蘊豐富,在“合作探究”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重點讓學生多角度探究作者的思
【21風箏】相關文章:
放風箏優(yōu)秀作文21篇11-13
放風箏話題作文(通用21篇)03-15
風箏、風箏作文08-22
風箏,風箏作文06-08
《風箏風箏飛上天》教學反思08-22
做風箏,放風箏作文09-05
風箏的作文05-25
風箏的作文08-30
[精選]風箏的作文11-07
風箏的作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