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 -梅嶺三章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郭沫若曾贈陳毅詩曰:“一柱天南百戰(zhàn)身,將軍本色是詩人!标愐阃驹谧钇D難、最困苦、“慮不得脫”的生死關頭寫的這組絕命詩,以其崇高思想、熾熱激情和從容不迫的氣度。證明郭沫若的贊譽并不為過。詩中所體現(xiàn)出的為信仰而獻身的從容與豪邁令人仰之彌高。
二、比喻和借代的運用
運用比喻、借代等修辭方法是本文的一個顯著特點。
比喻一般分為三類:明喻、暗喻和借喻。詩歌中多用借喻,不出現(xiàn)本體、比喻詞,直接用喻體稱說。文中使用借喻的有兩處。
、傺晷蕊L應有涯。②人間遍種自由花。
“血雨腥風”借喻戰(zhàn)爭,形象地表現(xiàn)出戰(zhàn)爭的殘酷性,反映詩人厭惡戰(zhàn)爭的思想感情。“自由花”是一種虛擬的花名,用來喻指幸幅美好的生活,表達出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借代是用與事物有一定關系的名稱來替代該事物的修辭方法。本文中有兩處:
、凫浩焓f斬閻羅。②南國烽煙正十年。
“旌旗”是旗幟的通稱。部隊都有作標志的旗幟,這里用標志部隊的“旌旗”借指部隊!胺闊煛痹瓉硎枪糯吘秤袛橙巳肭謺r在高臺上點燃起來作報警用的煙火,烽煙一起,表示要有戰(zhàn)事。文中用“烽煙”借指戰(zhàn)爭。
使用比喻、借代等修辭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強詩歌的形象性、生動性!把晷蕊L”把讀者帶進戰(zhàn)火之中,仿佛已經嗅到了戰(zhàn)爭殘殺生靈的血腥味;“自由花”,雖屬虛擬,但在讀者的眼前展現(xiàn)出鮮花爛漫、和平溫馨的自由天地;“旌旗十萬”,使讀者看到軍旗獵獵,大軍浩蕩的陣勢;“南國烽煙”再現(xiàn)出戰(zhàn)煙迷漫、昏天黑地的戰(zhàn)爭氛圍。
三、語言特色
這三首七絕,格律是固有的,意境是嶄新的,語言修辭則是文言和白話相融合,是以舊式抒寫現(xiàn)代革命情懷的成功范例。
在語言上,發(fā)揮詩重想象和幻想的特點,賦予舊詩新鮮的含義,這種語言上“舊瓶裝新酒”的方式使詩意更為新奇、生動。例如,表達“將革命進行到底”這一思想用了“去泉臺”“招舊部”“斬閻羅”幾種說法,較之直接表述,有以下好處:
1.直觀性。它將抽象的觀念化作具體的形象,使人感到鮮明生動,印象深刻。
2.含蓄性。閻羅是人人知曉、人人憎恨的陰間暴君,拿來影射世上反動勢力的首領,耐人尋味。
3.深刻性。通過革命將土英魂共斬閻羅的哀思妙想,表現(xiàn)鞠躬盡瘁,死而不已(比死而更深一層)的大無畏革命精神,這是直說其事和空講道理所達不到的境界
四、進行比較閱讀
舊體詩的.寫作可模仿前人詩意,推陳出新,可將李清照的《烏江》、陸游的《示兒》與本課詩作比較閱讀,體會其中詩情的承繼與變化。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體會作者豪邁的革命情懷。
2.比喻、借代的修辭方法及其作用。
。ǘ┠芰δ繕
在了解全詩大意的基礎上朗讀詩歌,讀出氣勢,讀出感情,直至熟練背誦。
。ㄈ┣楦心繕
1、學習陳毅同志為革命獻身的凜然正氣、視死如歸的壯烈情懷和對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
2、堅定的節(jié)操表示出的情操美和遠大的理想表示出的思想美。
學法引導
查資料了解.寫作背景及詩中所用典故的出處幫助理解文章內容,通過反復誦讀加強感悟,佐以相關詩句評點。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總領全篇的一句話:“斷頭今日意如何”是怎樣把全詩組織起來的?
疏通全詩,讓學生理解作者從眼前寫到未來,即使犧牲仍要革命——頭懸國門不忘革命——取義成仁換取革命勝利這三個步驟來組織全詩,從而對全詩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2.詩中修辭手法的運用,重點講解借代。
讓學生了解“旌旗”、“烽煙”、“自由花”、“取義成仁”等詞在詩中特殊的含義。
3.朗讀詩歌時的節(jié)奏。
以第一首詩為例,找出韻腳和朗讀節(jié)奏。
斷頭︱今日︱意如何?
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
旌旗︱十萬︱斬閻羅。
(韻腳用“△”符號,節(jié)奏用“︱”間隔)
學生參照第一首詩的節(jié)奏,找出第二、第三首詩的朗讀節(jié)奏。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片:①詩歌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②伍子胥頭懸城門的典故;③《示兒》《烏江》《自由》(裴多菲);④隨堂練習。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在掌握朗讀節(jié)奏后于課內分小組朗讀比賽。
七、教學步驟
。ㄒ唬┟鞔_目標
要求學生閱讀預習提示,初步了解這組詩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
l.詩歌要表現(xiàn)的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為革命獻身的凜然正氣、視死如歸的壯烈情懷和對革命終將勝利的堅定信念。我們在今天來學習這三首詩,就是要學習這種為理想、為信念而獻身的精神。
2.這是由三首七言絕句組成的組詩。
3.要注意詩歌中修辭手法的運用,尤其是借代、借喻、引用典故。
。ǘ┱w感知
1.引導學生口譯小序并分析它的作用。
。╨)指定學生朗讀小序后,引導學生口譯。
1936年冬天,梅山被敵人包圍。(伏,潛伏、藏匿)我身負重傷,又患疾病,在樹叢密草當中藏匿了二十多天。(得,能夠;脫,脫險)考慮到不能夠脫險,作成三首詩保留在衣服最里面。(旋,不久)不久敵人的包圍解除了。
。2)小序對這組詩起什么作用?
小序表明這組詩是在“慮不得脫”的必死險惡處境中寫出的絕命詩,寫出了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可以作一些關于創(chuàng)作背景的補充。)
2.播放教學磁帶,讓學生聽兩遍,先對組詩有一個整體的初步認識,并正音正字。旌:jīng 懸:xuán 當(紙錢):dàng 應(有)涯:yá 莽:mǎng 遍種:zhòng
。ㄈ┙虒W過程
1.引導學生分析第一首詩
。1)“斷頭今日意如何”這句詩在第一首詩歌中起什么作用?倒裝句式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斷頭今日”即“今日斷頭”的倒裝,前置強調“斷頭”,表現(xiàn)出詩人感覺到了必死的險惡處境,并且能夠英勇地面對。
整句詩用了一個設問句,問自己在必死的險惡處境中“意如何”即“想什么”,而下面三句都是詩人的回答,所以這句詩統(tǒng)領整首詩。
。2)分析下面三句詩:三、四句用了“閻羅”、“泉臺”等迷信傳說,起一個什么作用?
“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追憶自己的戰(zhàn)斗生涯,內含著對自己面臨死境、尚未徹底打垮敵人的憾恨。所以詩人說即使自己犧牲了,到了陰間,也要招集舊部下的英魂,和閻羅戰(zhàn)斗到底。
“泉臺”、“閻羅”雖是迷信中陰間的事物,卻把作者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現(xiàn)出繼續(xù)戰(zhàn)斗、雖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3)“旌旗”原意是旗幟,詩中指部隊,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
。4).總結第一首詩英勇面對險境——繼續(xù)戰(zhàn)斗,雖死不渝。
2.分析第二首詩
。╨)“南國烽煙正十年”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戰(zhàn)爭,其中所含的感情和第一首中的“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大致相同,即雖然經歷了十年的激烈戰(zhàn)斗仍未打敗敵人的憾恨。
。2)“國門是”的典故運用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第二句用了春秋時的典故,伍子胥為吳將,屢建戰(zhàn)功。他先勸吳王乘打敗越國之機滅掉越,未被采納;后又勸吳王攻越,要他警惕越王勾踐復仇,吳王聽信讒言,逼他自殺。伍子胥臨死前說:“把我的眼珠挖出來掛在吳國的東門上,我要親眼看著越國滅吳!焙髞韰菄姹辉綔缌。
陳毅用這個典故,表現(xiàn)的是自己關心革命、死不瞑目,要親眼看著同志們取得戰(zhàn)斗的勝利,敵人怎樣失敗。
。3)三、四兩句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這兩句詩激勵同志們英勇戰(zhàn)斗,奮勇殺敵,詩人熱切地盼望勝利,盼望戰(zhàn)友們頻傳捷報。
。4)“烽煙”用了借代的修辭方法,它原指邊境報警的煙火,詩中指戰(zhàn)爭。
(5)小結第二首詩。
回首革命戰(zhàn)爭——死不瞑目,激勵后死者奮勇殺敵,頻傳捷報。
3.分析第三首詩
。╨)一、二兩句詩的含義。
表現(xiàn)作者把全部身心獻給了革命——投身革命即為家。
“血雨腥風”指反動派對革命的鎮(zhèn)壓,用了借喻的修辭手法。詩人預言反動派的統(tǒng)治應該有個盡頭。
。2)“取義成仁”表現(xiàn)出詩人在險惡的處境下決心為真理為革命而英勇犧牲!叭碎g遍種自由花”。詩人預言革命理想終將實現(xiàn),表現(xiàn)了堅定的革命信念。
。3)第三首詩中用到的修辭方法。
“取義成仁”是“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的縮語,用了引用的修辭手法。
“自由花”是作者虛構的花名,用借喻的修辭方法,表現(xiàn)革命理想的實現(xiàn)及幸福美好的生活。
。4)小給第三首詩。
思緒馳向未來——理想終將實現(xiàn),堅定樂觀。
4.理解“斷頭今日意如何?”不僅領起第一首詩,而且統(tǒng)領全篇。
5.三首詩之間的關系
通過對三首詩的小給來講解三首詩之間的關系是:回環(huán)遞進,酣暢淋漓。
。ㄋ模.總結、擴展
1.我們從詩中看到了詩人為理想獻身、視死如歸的崇高品質,同學們要學
【語文 -梅嶺三章】相關文章:
約法三章造句08-23
童年第三章主要內容10-11
用地圖教學,加強能力培養(yǎng)——以必修一第三章為例08-24
高二地理教案: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術04-07
《簡愛》第十三章讀后感09-04
駱駝祥子三章讀后感08-25
童年第三章讀后感08-25
《城南舊事》后三章讀后感08-23
簡愛第三章讀后感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