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6愚公移山
26愚公移山 第一課時.教案
教學目的
1、文言文的誦讀。
2、掌握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3、學習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目標1 目標2
教學時間:二課時。 課前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太行(hang)萬仞(ren)懲(cheng)塞(se)
汝(ru)曾(zeng)諸(zhu)箕畚(ji ben)
荷(he)孀(shuang)齔 chen 叟(sou)
匱(kui亡以應(wu)厝(cuo雍(yong)
1. 熟讀課文,看注釋,查字典,試翻譯全文。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課外閱讀讀后感)3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又帶有神話色彩,歷來膾炙人口,F(xiàn)在,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個傳說。
學生根據(jù)注釋簡介作者。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zhàn)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朗讀指導。(目標1)
1.朗讀課文(可教師范讀,學生試讀、齊讀,也可聽課文錄音,朗讀時注意正音。)
2、教師作朗讀停頓的指導。
(1)關于標點符號的停頓。一般來講頓號停半拍,逗號停一拍,句號、問號、感嘆號停兩拍。
(2)關手段與段之間的停頓。段與段之間停頓可長一些,一般3~5拍即可。
(3)關于句中的停頓。句中的停頓,按朗讀時感情表達的需要或換
氣的需要可適當作短暫的停頓,但要以詞或短語為單位,以不念破句為標準。如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子孫荷擔者"是一個短語,中間不能停頓,如果停頓了就破壞了短語義的完整,這就叫念破句。
四、翻譯文言文。(目標2)
1、 翻譯方法指導;把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文必須忠實原文,字字落實。根據(jù)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不同特點,翻譯時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加。文言詞以單音節(jié)為主,而現(xiàn)代文則以雙音節(jié)為主。有些文言實詞的基本意義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詞上加一個字,變成現(xiàn)代的雙音節(jié)詞。如"方"即"方圓"指面積。
(2)改。有些文言實詞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
來代替。如"切"可改為"丈"。當然,"側(cè)"的長度不等于"丈",但這里的"萬例"是虛數(shù),所以,可以用"萬丈"來代替。
(3)補。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語、介詞的賓語和量詞等,所以翻譯時,必須補出。如"二山"即"兩座山"。
(4)調(diào)。文言文的語序有的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翻譯時需要調(diào)整。如
"甚矣,汝之不惠"這是謂語提前的倒裝句,翻譯時可作"你太不聰明了!"
(5)省。文言文中的發(fā)語句,即句首的助詞,或句中語氣助詞,如果省略后不影響原意的可省去。如"雖我之死""之"字是助詞,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翻譯時可省略不譯。
2、請學生翻譯課文。
3、在學生翻譯時,老師可穿插提問重點詞語的解釋。
者:相當于"……的人"。面:面向著,名詞用為動詞。畢:全。險:指險峻的大山,形容詞用為名詞。其妻:其,代詞,他的,指代愚公。以君之力:以,介詞,憑,靠。之,助詞,的。遂:于是;;用箕畚裝土石,名詞用作狀語。笑而止之:而,表修飾,相當于"著"。之,代詞,他,指代愚公。毛:草木。加增:加大增高。自此:從此。
五、教師小結(jié) (目標3)
《愚公移山》一文著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的道理。
六、布置作業(yè)
A、 背誦課文第三段。
B、 完成練習二、三、四。
C、 討論練習五。
七、說課精要
通過誦讀方法和翻譯的指導,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
八、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文言文的背誦。
2、分析文章內(nèi)容。
3、學習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教學重點:
目標2 目標3
教學難點:
目標3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背誦全文。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3、課后練習四。
一、課前三分鐘。(課外閱讀讀后感)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一學生簡述故事。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翻譯全文,疏通詞語,大致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細讀課文,深入分析。
三、分析文章內(nèi)容。(目標2)
1. 分角色朗讀,理解對話雙方的語氣。
2. 抽查一女同學背誦第三段。
3、提問: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與河曲智臾說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毛,其如土石何?"兩句話意思相近,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討論并歸納:
這兩個人物所說的話,表面上有相似之處,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從獻疑的角度說的:"以君之力"帶有關心的語氣,"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清氣較輕,說的是她的真實想法。但她并不反對移山,所以接著就提出移山過程中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焉置土石?"智臾則顯然是譏笑和責難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嚴厲的責備口氣,"殘年余力"又顯得十足的輕視,"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反問語氣很重,則簡直是嘲笑愚公無能了。因此,這兩句語氣不同。
4、 (1)問:請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2)問: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
(3)問:文章中兩個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臾"對舉,有什么深意?
5、 學生小組交流并歸納。
(1)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
第一段:寫故事背景。
第二段:寫愚公決心移山,得到全家支持,并排除疑難,立即行動。
第三段:寫愚公駁斥智臾的錯誤觀點。
第四段:寫愚公愿望的實現(xiàn)。
(2)[l]兩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切。
[2]年老力衰,人員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3]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3)愚公動員全家的力量,克服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員少;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等這么大困難,表面看來"愚不可及"。但愚公不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在于他有遠大的抱負,從"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為了造福千千萬萬人和后代子孫。此外,他對移山的信心來自他在人和自然關系的問題上的正確認識,他懂得人的力量是"無窮匾"的,"而山不加增"。他的見識遠遠高過一般人之上,真是"大智若愚"。而"智臾"只是從靜止的眼光看問題,認為自然條件無法改變,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從而斷定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真是"鼠目寸光"。以上分析說明愚者不愚,智者不智。這一顛倒不僅加重了對比的色調(diào),而且具有諷刺的效果。
6提問:愚公移山的成功說明了什么?訪歸納中心意思。(目標3)
7、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教師適當補充。
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奮斗的道理。
四、教師.總結(jié)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對寓言的理解要通過故事敘述了解故事所寄寓的深刻含義。而不要糾纏這個故事是否"真實",神話給足是否與迷信有關,甚至用現(xiàn)代的眼光審視愚公的形象等。這些都與閱讀寓言的本義有違背的。
五、布置作業(yè)
A、完成練習二、三、四。
B、完成練習五。
C、寫一篇讀后感。
六、說課精要
通過問題式教學法解決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
七、教學后記:
<-- #EndEditable -->
26愚公移山由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頻道http://www.htc668.com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26愚公移山】相關文章:
愚公移山劇本08-17
愚公移山作文05-08
愚公移山說課稿03-02
愚公移山的作文04-22
《愚公移山》說課稿06-15
愚公移山作文05-03
“愚公移山”作文05-20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05-12
對愚公移山看法作文07-08
愚公移山教學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