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 全集第15課《七根火柴》
15 七根火柴
【教學構想】
把“教”的過程變成“學”的過程,學習《七根火柴》主要思考學生如何“學”,‘即以學生求知需求為主線,追求教師和學生面對語文課文的平等對話,進而讓學生與作者實現(xiàn)心與心的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貫穿兩條線索:學生的“學”(感受、質疑、討論、感動等等)和教師的“教”(引導、求疑、交流、爭鳴、釋疑、歸納等等),這兩條線索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情感體驗和人格熏陶交織在一起。
如:“整體感知,捕捉精妙之處”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一種閱讀方式,自由閱讀并提出問題。進行探究:你認為課文的什么地方值得你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性。
“質疑問難,深入理解”的環(huán)節(jié),安排了各個小組討論探究,分別從多個方面品出了課文的精妙之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與學生共同整合,理出關鍵的問題,組織小組探究明確。在閱讀過程中討論,在討論中閱讀,既可以解決一些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又可以增進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設計】 .
[教學目的]
1. 學習本文以小見大以及運用生動貼切的比喻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2.明確本文緊扣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寫法和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烘托作用。
3.學習紅軍戰(zhàn)士無限忠于革命事業(yè)、不惜獻出自己的一切的崇高思想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本文以小見大以及運用生動貼切的比喻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明確本文緊扣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寫法和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烘托作用。
難點: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革命英雄主義的不朽價值。
[教學步驟]
一、導人新課
近期,隨著“狼牙山五壯士”最后幸存者葛振林與世長辭,這個英雄的故事在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但是歌頌紅軍長征故事的名篇《七根火柴》仍保留在八年級語文教材中,你認為本課有留在教材中的必要嗎?反映革命英雄主義題材的作品還有必要學嗎?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學習《七根火柴》。
二、整體感知,捕捉精妙之處
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閱讀方式,自由閱讀全文,一邊閱讀,一邊勾畫出自己欣賞的地方,并提出閱讀中產(chǎn)生的問題。組織四人一組合作探究:你認為課文的什么地方值得你學習?
(教師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民主氣氛,使學生輕松地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互動交流,整合信息。
1.對眼睛的精描細繪:
對無名戰(zhàn)士眼睛的描寫共有八處:①盧進勇初見他時,見他“臉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濕了的頭發(fā)粘貼在前額上,雨水沿著頭發(fā)、臉頰滴滴地流著。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閉著,只有腭下的喉結在一上一下地抖動……”這兒對他眼睛的描寫,顯出他傷勢之重,病情之危,努力地閉著眼睛是他默默而痛苦地與死神抗爭,想延續(xù)生命,完成他想囑托的一件事。②聽見盧進勇的腳步聲,他“吃力地張開眼睛,掙扎一下,似乎想坐起來……”這兒對他張開眼睛的細節(jié)描寫,反映他渴盼見到自己同志的急切心情。③當他見到盧進勇把那點青稞面送到他嘴邊并親切地勸他吃下時,他“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滯地望了盧進勇一眼,吃力地舉起手推開……”這兒寫眼睛用了“失神”與“呆滯”兩個形容詞,一則顯出他確已心力交瘁,另外,從眼神中反映他因盧進勇誤解了他的意思而惆悵。④當無名戰(zhàn)士聽到盧進勇要攙著他往前走時,“閉著眼睛搖了搖頭,沒有回答”,作者自己說明,“看來是在積攢著渾身的力量”。⑤“好大一會兒,他忽然睜開了眼,右手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這兒“忽然睜開了眼”是顯得他心情的急切,急于向盧進勇交托他憑意志維持這最后一口氣保存的七根火柴。⑥在他花了極大力氣,小聲數(shù)完七根火柴以后, “又向盧進勇望了一眼”,他這一眼,是無聲的語言,意思好像在問:“你看清了嗎?你明白了嗎?”⑦當他看到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表示“看明白了”時,他的臉色好像舒展開來了,.“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發(fā)射出一種喜悅的光”。這是他在將珍貴的遺物托交給一位可以信賴的同志時欣慰感的流露,重托已囑,心愿已了,火柴不會因自己的犧牲而受損失,它可以給紅軍戰(zhàn)士帶去光明與溫暖,自己就此死去也無所牽掛與不安了。⑧最后他合攏了夾著火柴的黨證,雙手捧起,小心地放到盧進勇的手里,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著盧進勇的臉”,這熱切的眼神中寄予著他由衷的信賴、無限的感激和殷切的囑托。
2.值得學習的.寫作方法:
①以小見大的寫法。
火柴雖小,人們也習以為常,但作者卻賦予它深刻的意義,從而表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對黨的事業(yè)無比忠誠的崇高品質,這就是以小見大。小說中有六處寫到火!耙怯卸鸦鹂尽 “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
“像一簇火焰在跳” “一個通紅的火堆” “一簇簇的篝火” “熊熊的野火”。前四點寫想象中的“火”,后兩點寫真實的“火”,使“火”的意義逐步擴大:由個人到戰(zhàn)友再到部隊。這就啟示我們:這“火”由火柴點燃,火柴的意義和價值非同尋常,它是無名戰(zhàn)士那顆赤誠的心,“火”就是革命事業(yè)的象征。
②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烘托作用。
小說中自然環(huán)境描寫,既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組成部分,也起到了烘托作用。第一部分中第2自然段是客觀描寫,第3自然段通過盧進勇的觀察和感受來描寫。這些描寫突出了草地氣候變化異常、遍地潮濕的特點,烘托出盧進勇處境惡劣和他的苦惱、焦急與盼火的內(nèi)心活動,烘托出火和火柴的無比珍貴。結尾寫篝火,烘托出紅軍戰(zhàn)士的歡樂情緒,烘托出部隊的生機和活力,從而說明火柴的巨大作用,贊頌了無名戰(zhàn)士的革命品質。
③緊扣七根火柴這條線索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寫法。
“七根火柴”是全文的線索,圍繞“火”展開情節(jié),塑造人物,突出了火柴的價值和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盧進勇需要 無名戰(zhàn)士 無名戰(zhàn)士 點燃篝火 盧進勇
有堆火烤 需火堆 托付火柴 用上火柴 交火柴
由此看出本文構思上的特點:火柴這條線索由隱而明,前兩次突出對火、對火柴的渴求,第三次出現(xiàn)火柴,體現(xiàn)火柴引出的人物崇高內(nèi)心世界,后兩次強調(diào)火柴的價值與作用。
3.貼切生動的比喻句:
明確:主要的比喻句有三處:
①“紅紅的火柴頭聚集在一起,正壓在那朱紅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薄沂玖藷o名戰(zhàn)士崇高的精神世界,那跳動的火焰使人仿佛看到了無名戰(zhàn)士那一顆跳動的紅心。
②“那同志合攏了夾著火柴的黨證,雙手捧起,像擎著一只貯滿水的碗一樣……”——形象地體現(xiàn)了無名戰(zhàn)士對火柴的珍惜。這一動作凝聚著無名戰(zhàn)士犧牲前為革命事業(yè)貢獻最后一點力量的心愿。
③“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著,像一支路標,筆直地指向長征隊伍前進的方向!薄蜗蟮乇砻鳠o名戰(zhàn)士臨死前仍不忘紅軍前進的方向,體現(xiàn)他對革命充滿必勝的信心。細讀開頭、結尾兩部分的烘托描寫。這種烘托寫法比一般比喻突出得多。
第二課時
三、質疑問難,深人理解
各個小組討論探究很有成效,分別從多個方面品出了課文的精妙之處,那么,在閱讀過程中有沒有疑問?請講出來大家討論。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與學生共同整合,理出關鍵的問題,組織小組探究明確。在閱讀過程中討論,在討論中閱讀,讀讀議議,議議讀讀,既可以解決一些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又可以增進學生的合作精神。)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為什么?
明確:小說的主人公是無名戰(zhàn)士。
本文的題目是“七根火柴”,這七根火柴來自無名戰(zhàn)士。無名戰(zhàn)士獻出七根火柴,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獻出的火柴在長征途中的暗夜里終于點燃了一簇簇篝火。這一過程雖然是通過盧進勇的活動展開的,但小說著力表現(xiàn)的人物還是無名戰(zhàn)士。
2.既然無名戰(zhàn)士是主人公,為什么作者連個名
【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 全集第15課《七根火柴》】相關文章:
鄂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2-25
鄂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5-15
鄂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復習教案03-12
鄂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八教案08-20
鄂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樂園一》教案08-25
鄂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03-26
鄂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工作總結03-28
鄂教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3-23
鄂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