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發(fā)問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提倡“發(fā)問”精神對自己學習的指導意義;
(2)學習運用反問句來加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的方法;
(3)領會作者怎樣既從正面論證了自己的觀點正確,又從反面論證了相反的觀點不正確,這一正面和反面論證相結合的論證方法。
教學建議
反問的修辭手法
文中多次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反問是通過語氣的強化,來強調(diào)觀點,強調(diào)感情,并造成文章的波瀾。
課文中的反問句運用有兩個特點:
一是變化著使用標志反問的詞語。例如:①我們?nèi)羰且晃段,不去審問,豈不會把錯的、偽的當作了對的、真的,使那些對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見?②也許有人會說,知識和道理,可以從書上讀到,老師也會給我們講解,只要努力學習,牢牢記住就成了,何必多問?
二是幾個反問句并列使用,關聯(lián)上下文,增強氣勢。例如:你忍心讓你的智慧之門永閉嗎? 你愿意永遠盲目地讓別人帶著你走嗎?你愿意永遠只做兩腳書柜嗎?
連用了三個反問句,語勢強烈,有力地強調(diào)了所要表達的意思。
過渡
文中在舉例前,先指出名人的共同特點,并用“這樣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來開啟下文。
在列舉事例之后,文中第九段用“夠了,夠了,不必多舉了”作為過渡,緊接著用“舉出這幾個人物,無非是要證明發(fā)問精神的可貴”這一句話歸結到中心論點上。這樣,上下文過渡自然,論點與論據(jù)配合緊密,事例論證層次清晰。
論證方法
本文的論證方法是對比論證。作者認為,發(fā)問就是善于動腦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這是求知識、明道理的途徑,也是新發(fā)明、新創(chuàng)造的開端。為了證明這個正確的論點,作者列舉了外國的牛頓創(chuàng)立了“萬有引力”說,瓦特發(fā)明蒸汽機,釋加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中國的孔子每事問的事例,從正面加以論證。接著,作者針對“也許有人會說,知識和道理,可以從書上讀到,老師也會給我們講解,只要努力學習,牢牢記住就成了,何必多問?”的糊涂見解,又舉了幾個例子,從反面加以論證。這樣,通過一反一正的對比論證,論點鮮明突出,大大增加了說服力。
.寫作特點
本文是寫給青年學生的,寫的平易通俗。文章一起筆就從日常生活談起,引出議論的中心:發(fā)問的精神。然后用了六個段落來正面論證,有道理論證,也有舉例論證。四個事例都具有啟發(fā)性,是學生所熟悉的。論證結束,用了一個段落進行小結。然后引出反面的認識,指出其“漏洞”,接著用三個段落逐層分析三個“漏洞”,最后做.總結。全文脈絡清晰,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思路縝密,論述嚴謹。
正反論證
本課采用正反論證相結合的方法,正面舉例論證發(fā)問精神的可貴,又從反面講道理逐層深入地闡述“何必多問”說法的錯誤,從而證明了“發(fā)問”是求知、明道理的途徑,又是新發(fā)明、新創(chuàng)造的開端的問題。
教學設計示例
發(fā)問的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提倡“發(fā)問”精神對學習的指導意義和重要作用。
(2)學習理解運用正面論證和反面論證相結合的論證方法論述中心。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同學們平時提倡并實踐“勤學好問”的精神。這好問就是善于動腦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就是“善學者必好問”的道理了。今天我們學習《發(fā)問的精神》這篇課文(板書課題),正是闡明這個道理的。
。2)預習新課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來思考、討論或完成下列問題,以便對全文進行整體把握(可以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給學生)。
、龠@是一篇提倡發(fā)問的議http://www.htc668.com/論文。課文的論證思路是什么?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安排,文章可以分為哪幾部分?
、诒疚膶哟吻逦,首尾呼應,前后照應,試舉例說明。
③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找出來說說它們的作用。
、鼙疚亩嗵庍\用反問的修辭方式,有什么特色?找出來說說它的作用。
、葸@篇文章,作者是寫給誰讀的?從哪些文句中看得出來?
。3)研習新課,閱讀全文
請若干學生依次閱讀全文,同時檢查同學們對本課詞語的預習情況。
。4)解答問題
、俦疚恼撟C的思路是什么?根據(jù)論證的思路,給課文劃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明確:課文首先提出論題,接著展開正面論證,提出有關發(fā)問重要的論點,用牛頓、瓦特、釋加牟尼、孔子由于好問終于取得了偉大成就的事例進行論證;其次,從反面論證,假設“何必多問”的反面論點,用逐層深入講道理的方法論證這論點的不正確。這樣,正反結合,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分析并歸納段意如下:
第一部分:(1—3段)引出話題“發(fā)問的精神”。
第二部分:(4—9段)從正面論證發(fā)問精神的可貴(以事例論證為主)。
第三部分:(10—14段)從反面論證“何必多問”說法的不正確(以道理論證為主)。
②本文層次清晰,首尾呼應,前后照應,試舉例說明。
。5)作業(yè)(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反問句來加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
。2)能夠獨立分析梳理課文的議論層次。
教學過程:
。1)檢查作業(yè)情況
讓學生回答作業(yè)題解,教師指導并修正
。2)講讀課文,研習要點。
首先,在學生各自結合問題閱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經(jīng)過小組討論、補充、完善,最后在回答問題時,經(jīng)過老師的指導與修正。
① 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找出來并說明其作用。
明確:課文先用正面論證的方法,提出正面論點:發(fā)問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動機。一切知識的獲得,大都是從發(fā)問而來;新發(fā)明、新創(chuàng)造也常常由發(fā)問開端。然后加以論證,從而直接論述了中心論點:發(fā)問的精神是可貴的(以事例論證為主)。
課文再用反面論證的方法,假設了反面論點“何必多問”,然后加以論述,論證反面論點的不成立(以道理論據(jù)為主),強調(diào)了發(fā)問精神的重要性。
可見,課文用正、反兩方面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②本文運用反問的修辭方式,有什么特色?找出來說說它的作用。
明確:課文運用反問的修辭方式,強調(diào)了語氣,造成文章的波瀾。歸納起來有兩個特色:一是變化著使用標志反問的詞語。如:“豈不會把錯的、偽的當作了對的、真的……?”“何必多問?”“他能夠成為萬世景仰的圣人,難道真是天生的?”“壺水滾沸,誰不常常見到?”二是幾個反問句并列使用。如:“你忍心讓你的智慧之門永閉嗎? 你愿意永遠盲目地讓別人帶著你走嗎?你愿意永遠只做兩腳書柜嗎?”這樣,關聯(lián)上文,增強語勢。
、圻@篇文章是寫給誰看的?從哪些文句可以看出?
明確:這篇文章是寫給學生讀的。如“事物的道理,不比課本的文字,老師的講解,看了聽了就懂!薄皶镜挠涊d,老師的講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結果。”從這些文句中可以看出。
。3)歸納小結
在老師引導的基礎上,先讓學生談論體會,發(fā)表見解,最后,經(jīng)過老師修正、明確、打投影片如下:
這篇課文議論的問題是關于發(fā)問的精神。作者倡導發(fā)問,認為發(fā)問十分重要,發(fā)問的精神可貴。舉例子從正面論述,講道理從反面論述。這樣正、反結合,突出論證了中心,使文章的說服力、針對性更強。
。4)作業(yè)(略)
發(fā)問的精神由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頻道http://www.htc668.com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問的精神】相關文章:
學生自主發(fā)問的“美式”課堂教學08-23
亮劍精神與團隊精神范文08-18
女排精神中國精神作文(精選10篇)03-19
北京精神08-18
實驗與精神08-24
調(diào)查報告—教師是否善于引導學生發(fā)問08-17
勞模精神與工匠精神的心得(通用17篇)03-30
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范文(精選14篇)09-08
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通用5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