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所見》解讀小設計
《所見》解讀小設計朱煜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解讀分析】
“所見”,即詩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畫面。人們常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只要善于觀察,用心感受,總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這首詩描寫的就是生活中的美好?,一個畫面正在我們面前展開一
一個牧童斜坐在黃牛背上,黃牛慢慢地在林間漫步,不時停下來,啃食幾口鮮草。牧童手拿竹笛,忽而吹出一首歡快的曲子,忽而干脆放下笛子,引吭高歌。這歌聲時而低沉婉轉(zhuǎn),時而高亢明亮,好像把整個樹林都給震動了。突然,牧童停止了歌唱,他慢慢地站起來,眼睛直直地盯著頭頂上方的樹枝。哦,原來樹枝上停著一只知了,它正大聲地叫著?,牧童慢慢地伸出了手,想要抓住它。
這情景被詩人看在眼里,寫進詩中。詩人先寫動態(tài)。牧童騎坐牛背,大聲唱歌,真是悠閑自得極了。然后寫小牧童捕蟬,按理捕蟬依然應該通過動態(tài)來表現(xiàn),可是作者卻別出心裁,通過靜態(tài)來寫。牧童屏住呼吸,眼望鳴蟬,那神情真專注。∵@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奇有趣的形象,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后來,小牧童怎樣捕蟬,是否捕到,詩人都沒有寫,留給讀者去想象了。全詩用字簡潔,由動到靜,節(jié)奏起伏,很是吸引人。詩人寫了一個牧童,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閑適的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
讀古詩,需要想象力。反過來,古詩也是發(fā)展學生想象力的重要媒介。那么該如何做呢?最常用的方法是將有畫面感、有情節(jié)的古詩改寫成小故事。在了解詩意之后,教師分步驟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驗,由簡到繁地進行合理想象。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讓其沉浸在創(chuàng)作的愉悅之中。這樣,學生的想象力、表達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片段設計】
一、表演情境
1.剛才我們讀了詩,了解了詩歌大意。這首詩就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所以我想邀請一些同學上來,把詩里面的意思表演出來。
2.選擇一個學生上臺。準備一把小椅子作為道具。布置要求:臺下的學生讀詩,讀得慢一些。臺上的學生根據(jù)詩意來表演。表演的學生可以“自說自話”,以表達自己的想法。
3.學生表演。
。ㄔ趯W生表演過程中,教師要有即時性的指導,對表演精彩的地方要及時點評。盡量多邀請一些學生表演,并通過指導,使表演的質(zhì)量越來越好,與詩歌大意越來越貼近。)
預設指導性提問: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會做什么?會有什么樣的表情? 牧童是如何發(fā)現(xiàn)藏在樹葉間的知了的?會怎么想?
牧童閉口立的時候,會做什么動作?
。ㄟ@些提示是對下個環(huán)節(jié)寫段內(nèi)容討論的鋪墊。)
二、討論寫段
1.寫什么。
看了同學們的表演,如果請大家把這首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你會寫哪些內(nèi)容?重點寫什么?為什么?(將學生交流的內(nèi)容分成“發(fā)現(xiàn)知了前、發(fā)現(xiàn)知了時、發(fā)現(xiàn)知了后”三個部分分開板書。)
2.怎么寫。
選擇上面提到的三個部分中的第一、二部分,組織討論,梳理出動作、神態(tài)細節(jié)。板書關鍵詞,供學生參考。
3.選擇片段,輔導學生進行口述。
三、學生練習
1.把自己當作牧童,寫一個小故事。(如果你想把自己當作詩人來寫這個故事,也可以,但難度更高些。)
2.教師巡視指導。(指導之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大的習作空間。)
四、交流講評
評價標準:
1.只能逐句翻譯詩歌。
2.能結(jié)合詩意進行一定想象,表達流暢。
3.能結(jié)合詩意展開合理想象,細節(jié)生動,表達流暢。
。ㄔu價標準是對學生完成作業(yè)情況的參照,不做評分用。評價應以鼓勵為主,關注不同基礎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fā)展。)
【知識鏈接】
袁枚( 1716-1797),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晚年自號倉山居士,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及《補遺》《子不語》等。袁枚是清代乾隆、嘉慶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并稱“乾隆三大家”。他活躍詩壇六十余年,存詩四千余首,基本上體現(xiàn)了他所主張的性靈說,有獨特風格和一定成就。
【《所見》解讀小設計】相關文章:
《夏日的一天》解讀及教學設計08-24
《所見》優(yōu)秀作文09-01
路上所見作文09-05
語文《所見》教案01-08
所見優(yōu)秀作文03-05
《所見》教學反思04-04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設計04-18
所見教學反思08-24
所見小池教學反思08-25
所見所聞作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