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a≠0,n是正整數(shù)).
2.掌握整數(shù)指數(shù)冪的運算性質.
3.會用科學計數(shù)法表示小于1的數(shù).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shù)指數(shù)冪的運算性質.
難點:
會用科學計數(shù)法表示小于1的數(sh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堂知識使學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理論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能利用事物之間的類比性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
1.回憶正整數(shù)指數(shù)冪的運算性質: (1)同底數(shù)的冪的乘法:am?an = am+n (m,n是正整數(shù)); (2)冪的乘方:(am)n = amn (m,n是正整數(shù)); (3)積的乘方:(ab)n = anbn (n是正整數(shù)); (4)同底數(shù)的冪的除法:am÷an = am?n ( a≠0,m,n是正整數(shù),m>n); (5)商的乘方:()n = (n是正整數(shù));
2.回憶0指數(shù)冪的規(guī)定,即當a≠0時,a0 = 1.
3.你還記得1納米=10?9米,即1納米=米嗎?
4.計算當a≠0時,a3÷a5 ===,另一方面,如果把正整數(shù)指數(shù)冪的.運算性質am÷an = am?n (a≠0,m,n是正整數(shù),m>n)中的m>n這個條件去掉,那么a3÷a5 = a3?5 = a?2,于是得到a?2 =(a≠0).
二、總結: 一般地,數(shù)學中規(guī)定: 當n是正整數(shù)時,=(a≠0)(注意:適用于m、n可以是全體整數(shù)) 教師啟發(fā)學生由特殊情形入手,來看這條性質是否成立. 事實上,隨著指數(shù)的取值范圍由正整數(shù)推廣到全體整數(shù),前面提到的運算性質都可推廣到整數(shù)指數(shù)冪;am?an = am+n (m,n是整數(shù))這條性質也是成立的.
三、科學記數(shù)法: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一些較大的數(shù)適合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有了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后,小于1的正數(shù)也可以用科學記數(shù)法來表示,例如:0.000012 = 1.2×10?5. 即小于1的正數(shù)可以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shù)位數(shù)只有1位的正數(shù),n是正整數(shù). 啟發(fā)學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比如0.012 = 1.2×10?2,0.0012 = 1.2×10?3,0.00012 = 1.2×10?4,以此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從而有0.0000000012 = 1.2×10?9,即對于一個小于1的正數(shù),如果小數(shù)點后到第一個非0數(shù)字前有8個0,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這個數(shù)時,10的指數(shù)是?9,如果有m個0,則10的指數(shù)應該是?m?1.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熟練地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求等腰三角形內(nèi)角的角度。
2. 熟識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
2.通過例題教學,幫助學生總結代數(shù)法求幾何角度,線段長度的方法。
教學重點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簡潔的邏輯推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敘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也可以簡稱等邊對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對折,折疊兩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與AC重合,點B與點 C重合,線段BD與CD也重合,所以C。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線互相重合,簡稱三線合一。由于AD為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所以BD= CD,AD為底邊上的中線;BAD=CAD,AD為頂角平分線,ADB=ADC=90,AD又為底邊上的高,因此三線合一。
2.若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為3和4,則其周長為多少?
二、新課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就是底邊與腰相等,這時,三角形三邊都相等。我們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質呢?
1.請同學們畫一個等邊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識,通過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確的?
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的性質得到B=C,又由B+C=180,從而推出B=C=60。
3.上面的條件和結論如何敘述?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
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有幾條對稱軸?
等邊三角形也稱為正三角形。
例1.在△ABC中,AB=AC,D是BC邊上的中點,B=30,求1和ADC的度數(shù)。
分析:由AB=AC,D為BC的中點,可知AB為 BC底邊上的中線,由三線合一可知AD是△ABC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從而ADC=90,BAC,由于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
問題1:本題若將D是BC邊上的中點這一條件改為AD為等腰三角形頂角平分線或底邊BC上的高線,其它條件不變,計算的結果是否一樣?
問題2:求1是否還有其它方法?
三、練習鞏固
1.判斷下列命題,對的打,錯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兩個內(nèi)角也為60( )
2.如圖(2),在△ABC中,已知AB=AC,AD為BAC的平分線,且2=25,求ADB和B的度數(shù)。
四、小結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可以推出等邊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都為60。三線合一性質在實際應用中,只要推出其中一個結論成立,其他兩個結論一樣成立,所以關鍵是尋找其中一個結論成立的條件。
五、作業(yè)
1.課本P127─7,9
2、補充:如圖(3),△ABC是等邊三角形,BD、CE是中線,求CBD,BOE,BOC,
EOD的度數(shù)。
(一)課本P127─1、3、4、8題.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3
課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已知三邊畫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邊邊邊公理,能用邊邊邊公理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
(3)會添加較明顯的輔助線.
2、能力目標:
(1)通過尺規(guī)作圖使學生得到技能的訓練;
(2)通過公理的初步應用,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1)在公理的形成過程中滲透:實驗、觀察、歸納;
(2)通過變式訓練,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SSS公理、靈活地應用學過的各種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jù)題目條件和求證的結論,靈活地選擇四種判定方法中最適當?shù)姆椒ㄅ卸▋蓚三角形全等。
教學用具: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自學輔導
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投影顯示
問題:有一塊三角形玻璃窗戶破碎了,要去配一塊新的,你最少要對窗框測量哪幾個數(shù)據(jù)?如果你手頭沒有測量角度的儀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證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嗎?
這個問題讓學生議論后回答,他們的答案或許只是一種感覺。于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三角形的三個元素――三條邊。
2、公理的獲得
問:通過上面問題的分析,滿足什么條件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讓學生粗略地概括出邊邊邊的公理。然后和學生一起畫圖做實驗,根據(jù)三角形全等定義對公理進行驗證。(這里用尺規(guī)畫圖法)
公理: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應用格式: (略)
強調(diào)說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兩個三角形中證全等;再按公理順序列出三個條件,并用括號把它們括在一起;寫出結論。
(2)、在應用時,怎樣尋找已知條件:已知條件包含兩部分,一是已知中給出的,二時圖形中隱含的(如公共邊)
(3)、此公理與前面學過的公理區(qū)別與聯(lián)系
(4)、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與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在演示中,其實可以去掉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條,以顯示三角形條件不可減少,這也為下面總結“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獨立的條件”做好了準備,進行了溝通。
(5)說明AAA與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3、公理的應用
(1) 講解例1。學生分析完成,教師注重完成后的點評。
例1 如圖△ABC是一個鋼架,AB=ACAD是連接點A與BC中點D的支架
求證:AD⊥BC
分析:(設問程序)
(1)要證AD⊥BC只要證什么?
(2)要證∠1=
只要證什么?(3)要證∠1=∠2只要證什么?
(4)△ABD和△ACD全等的條件具備嗎?依據(jù)是什么?
證明:(略)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4
一、回顧交流,合作學習
【活動方略】
活動設計:教師先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交流各自的小結,并結合課本P87的小結進行反思,教師巡視,并且不斷引導學生進入復習軌道.然后進行小組匯報,匯報時可借助投影儀,要求學生上臺匯報,最后教師歸納.
【問題探究1】(投影顯示)
飛機在空中水平飛行,某一時刻剛好飛到小明頭頂正上方4000米處,過了20秒,飛機距離小明頭頂5000米,問:飛機飛行了多少千米?
思路點撥:根據(jù)題意,可以先畫出符合題意的圖形,如右圖,圖中△ABC中的∠C=90°,AC=4000米,AB=5000米,要求出飛機這時飛行多少千米,就要知道飛機在20秒時間里飛行的路程,也就是圖中的BC長,在這個問題中,斜邊和一直角邊是已知的,這樣,我們可以根據(jù)勾股定理來計算出BC的'長.(3000千米)
【活動方略】
教師活動:操作投影儀,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請兩位學生上臺演示,然后講評.
學生活動:獨立完成“問題探究1”,然后踴躍舉手,上臺演示或與同伴交流.
【問題探究2】(投影顯示)
一個零件的形狀如右圖,按規(guī)定這個零件中∠A與∠BDC都應為直角,工人師傅量得零件各邊尺寸:AD=4,AB=3,DB=5,DC=12,BC=13,請你判斷這個零件符合要求嗎?為什么?
思路點撥:要檢驗這個零件是否符合要求,只要判斷△ADB和△DBA是否為直角三角形,這樣可以通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予以解決:
AB2+AD2=32+42=9+16=25=BD2,得∠A=90°,同理可得∠CDB=90°,因此,這個零件符合要求.
【活動方略】
教師活動:操作投影儀,關注學生的思維,請兩位學生上講臺演示之后再評講.
學生活動:思考后,完成“問題探究2”,小結方法.
解:在△ABC中,AB2+AD2=32+42=9+16=25=BD2,
∴△ABD為直角三角形,∠A=90°.
在△BDC中,BD2+DC2=52+122=25+144=169=132=BC2.
∴△BDC是直角三角形,∠CDB=90°
因此這個零件符合要求.
【問題探究3】
甲、乙兩位探險者在沙漠進行探險,某日早晨8:00甲先出發(fā),他以6千米/時的速度向東行走,1小時后乙出發(fā),他以5千米/時的速度向北行進,上午10:00,甲、乙兩人相距多遠?
思路點撥:要求甲、乙兩人的距離,就要確定甲、乙兩人在平面的位置關系,由于甲往東、乙往北,所以甲所走的路線與乙所走的路線互相垂直,然后求出甲、乙走的路程,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甲、乙兩人的距離.(13千米)
【活動方略】
教師活動:操作投影儀,巡視、關注學生訓練,并請兩位學生上講臺“板演”.
學生活動:課堂練習,與同伴交流或舉手爭取上臺演示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了解有理式的概念;
2.使學生能夠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3.通過類比分數(shù)研究分式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運用類比轉化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通過類比方法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之間是普遍聯(lián)系又是變化發(fā)展的辨證觀點的再認識.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和難點 明確分式的分母不為零.
2.疑點及解決辦法 通過類比分數(shù)的`意義,加強對分式意義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前面所研究的因式分解問題是把整式分解成若干個因式的積的問題,但若有如下問題:某同學分鐘做了60個仰臥起坐,每分鐘做多少個?可表示為,問,這是不是整式?請一位同學給它試命名,并說一說怎樣想到的?(學生有過分數(shù)的經(jīng)驗,可猜想到分式)
【新課】
1.分式的定義
(1)由學生分組討論分式的定義,對于“兩個整式相除叫做分式”等錯誤,由學生舉反例一一加以糾正,得到結論:
用、表示兩個整式,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其中叫做分式的分子,叫做分式的分母.
(2)由學生舉幾個分式的例子.
(3)學生小結分式的概念中應注意的問題.
、俜帜钢泻凶帜.
、谌缤謹(shù)一樣,分式的分母不能為零.
(4)問:何時分式的值為零?[以(2)中學生舉出的分式為例進行討論]
2.有理式的分類
請學生類比有理數(shù)的分類為有理式分類:
例1 當取何值時,下列分式有意義?
(1);
解:由分母得.
∴當時,原分式有意義.
(2);
解:由分母得.
∴當時,原分式有意義.
(3);
解:∵恒成立,
∴取一切實數(shù)時,原分式都有意義.
(4).
解:由分母得.
∴當且時,原分式有意義.
思考:若把題目要求改為:“當取何值時下列分式無意義?”該怎樣做?
例2 當取何值時,下列分式的值為零?
(1);
解:由分子得.
而當時,分母.
∴當時,原分式值為零.
小結:若使分式的值為零,需滿足兩個條件:①分子值等于零;②分母值不等于零.
(2);
解:由分子得.
而當時,分母,分式無意義.
當時,分母.
∴當時,原分式值為零.
(3);
解:由分子得.
而當時,分母.
當時,分母.
∴當或時,原分式值都為零.
(4).
解:由分子得.
而當時,,分式無意義.
∴沒有使原分式的值為零的的值,即原分式值不可能為零.
(四)總結、擴展
1.分式與分數(shù)的區(qū)別.
2.分式何時有意義?
3.分式何時值為零?
(五)隨堂練習
1.填空題:
(1)當時,分式的值為零
(2)當時,分式的值為零
(3)當時,分式的值為零
2.教材P55中1、2、3.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56中A組3、4;B組(1)、(2)、(3).
九、板書設計
課題 例1
1.定義例2
2.有理式分類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2-14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06-18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02-27
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1-01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01-03
八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5篇12-14
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09
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1-04
初中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1-03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薦】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