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三化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化學教案1
一、設計思路
1、關于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的教學。
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思考的驅動性。認識到化學就在身邊,進一步認識“性質決定用途”。
實物展示:用墨抄寫的古書。
多媒體播放(字畫的奧妙):用墨寫的字畫。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古代一些書法家、畫家用墨寫字作畫,我們知道墨的主要成分是碳黑,這些字畫歷經(jīng)千百年,但墨跡依然清晰不變,這是為什么?
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
2、關于碳的可燃性教學。
通過播放影音文件,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冬季人們?yōu)榱说钟鶉篮,常常在室內用煤爐燒煤取暖,但如果使用不慎,就會發(fā)生“煤氣”中毒事件,你們能猜測一下“煤氣”是什么嗎?“煤氣”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四個人一小組討論一下,討論的主題不僅要找到“煤氣”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找出“煤氣”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含碳元素的燃料燃燒時,如果氧氣不足都會產(chǎn)生CO,所以,預防“煤氣”中毒采取的措施之一是煙道通暢,燃氣熱水器使用時,使室內保持良好通風,有充足的氧氣,使燃料充分燃燒。
通過對“碳的可燃性”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識身邊物質的科學知識,結合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分析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認識。
3、有關碳的還原性的教學(重點探究)
碳與氧氣反應,既可生成CO2 ,又可生成CO 。那么,碳能否與氧化物(氧化銅)反應,即碳能否奪得氧化銅中的氧呢?
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提出假設──從問題出發(fā)進行大膽地假設,提出各種可能性。
討論后對假設小結
。1).碳能與氧化銅反應;C+CuO
Cu+CO2↑
。2).碳能與氧化銅反應;C+CuO
Cu+CO
(3).碳與氧化銅不反應。
利用課件引導學生分析──思維探究
通過學生交流、辯論設計好實驗裝置。培養(yǎng)學生動腦通過實驗探究科學知識的意識。
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收集材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和概括。
碳與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
碳具有還原性
理論應用于實際,了解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問題。
拓展提高──碳的還原性應用
拓展提高──煤爐中碳發(fā)生的反應
及時總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對本節(jié)課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總結與評價,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案
課題 | 碳的化學性質 | 授課人 | 學校 | ||||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碳的化學性質,重點掌握碳還原氧化銅實驗的裝置、現(xiàn)象和結論。 2.根據(jù)碳的化學性質,了解碳的用途。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基本操作、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 4.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生活中一些常見碳單質的使用情況,了解碳單質在常溫下的穩(wěn)定性和可燃性; 2.在學習了碳單質可燃性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碳能否與化合態(tài)的氧發(fā)生反應呢?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學習碳單質的還原性,即,實驗探究——碳還原氧化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引導學生體會化學實驗是獲取化學知識和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證明實踐出真知的真理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尊重客觀事實、善于合作等優(yōu)良品質。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學化學的興趣和社會責任感,同時體驗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悅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熱愛化學的情感。 3.通過對“碳的可燃性”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事物變化的內外因關系原理”的教育。 | ||||||
重點 | 學習碳的還原性。 | ||||||
難點 | 探究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 | ||||||
教學方法 | 實驗探究和思維探究 | ||||||
儀器 藥品 | 試管、具支試管、單孔膠塞、止水夾、導氣管、藥匙、酒精燈、試管架、鐵架臺等。 碳、氧化銅、澄清石灰水、火柴等。 |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1.實物展示:用墨抄寫的古書。 2.多媒體播放:用墨寫的字畫。 | 觀看 |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思考的驅動性。 | |||||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古代一些書法家、畫家用墨寫字作畫,我們知道墨的主要成分是碳黑,這些字畫歷經(jīng)千百年,但墨跡依然清晰不變,這是為什么? 一、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 | 思考、討論、回答 | 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引課,認識到化學就在身邊,進一步認識“性質決定用途”。 |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回憶木炭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實驗,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二.碳的可燃性: 1.完全燃燒——O2充足 C + O2 點燃 初三化學教案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并了解有關的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以及注意事項; 根據(jù)氫氣的性質了解其主要用途; 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對照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能力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氫氣燃燒與爆炸和還原性與還原反應的教學,進行量變引起質變和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教法建議 在講氫氣的性質之前,學生已學過氧氣的性質、制法和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確定恰當?shù)闹R范圍和實驗內容,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及有關實驗現(xiàn)象和化學方程式;了解點燃氫氣之前為什么要檢驗氫氣的純度以及檢驗的方法,結合實驗內容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結合氫氣的可燃性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層層深入地展開教學內容。教師講新課之前先復習舊知識,以實驗室用什么藥品制取氫氣,收集氫氣有幾種方法等問題導入新課,而后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氫氣,請學生通過觀察氫氣在通常狀態(tài)下的色、態(tài)、水溶性、密度等,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自己總結出氫氣的物理性質。這種從感性到理性認識問題的方法,層次清楚,符合學生認識規(guī)律和能力形成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講授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時,也應先演示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氫氣中混有空氣點燃發(fā)生爆鳴、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在瓶口出現(xiàn)白霧、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等,而后運用投影,進行反應實質的總結,寫出化學方程式。這種運用探索性實驗的教法,能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揭示了知識的本質和內在聯(lián)系。 最后教師通過讓學生看書進行小結,再通過讓學生做練習題進行鞏固,使大多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重點的知識,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其它一些建議: 。1)為使操作方便,節(jié)省時間和藥品,氫氣發(fā)生裝置宜選用啟普發(fā)生器。 。2)為增加實驗興趣,可在實驗3-4的肥皂水中加入顏色。 (3)氫氣燃燒實驗必須絕對安全,氫氣燃燒除焰色、發(fā)熱和爆炸外,還可引導學生注意產(chǎn)物,即可在燒杯內壁涂上遇水顯色的物質。 (4)認真做好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使學生掌握操作步驟。 。5)引導學生分析反應物和產(chǎn)物,為下章學習打下基礎。 。6)復習氧化反應,引入還原反應。先以氫氣和氧化銅為例理清概念,不要急于將前面各種氧化反應均分析一下哪個是氧化劑、還原劑。 。7)使學生了解用途對性質的依賴關系。 關于“燃燒”概念的擴展 從對比氫氣在空氣中燃燒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火焰的顏色不同和生成物不同,不僅能總結出兩個反應的特殊性,同時也能找出它們的共性——劇烈的、發(fā)光放熱的化學反應。從而擴大了“燃燒”概念的內涵。 同時,還可以觀察到它們的火焰構造與酒精燈和蠟燭的火焰結構不同。氫氣在空氣中和氯氣中燃燒的火焰都是內外兩層,這是因為氣體燃燒時不必經(jīng)氣化階段,所以沒有氣化層的“焰芯”。 氫氧混合氣體的爆鳴 在導管口點燃氫氣之前,必須先檢驗氫氣的純度,完全是由氫氣易燃且放出大量熱的性質所決定的。 課本選用了紙筒的實驗。但書中只描述了"剛點燃時,氫氣安靜地燃燒,過一會兒,突然聽到"砰"的一聲響,爆炸的氣浪把紙筒高高掀起。事實上,這個實驗如果做得好,所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要比以上課本的那段描述復雜些。所能說明解釋的問題也更深入些。實驗的具體情況是: 用一個沒有蓋的紙筒(或罐頭筒)底上穿一個小孔,小孔用一尖細小木條塞緊(或用火柴桿也行)。把筒倒立,用排空氣法迅速充滿氫氣,將紙筒向下平置于桌面上,在拔掉小木條的同時,就小孔處點燃逸出的氫氣。最初氫氣在小孔處安靜地燃燒,一會兒聽“嗡嗡”的聲響,而且聲音逐漸增強,最后才是砰然巨響,爆炸的'氣浪使紙筒騰空而起。 幾種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的爆炸界限 氣體 最低成分% 最高成分% 氫氣 4.1 74.2 一氧化碳 12.5 74.2 甲烷 5.0 15.0 乙炔 2.5 80.0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氫氣的化學性質 一 復習提問: 1.寫出實驗室制氫氣的化學方程式。 2.畫出實驗室制氫氣的簡易裝置圖。 二 導入新課:氫氣的性質。 1.氫氣的物理性質: 按照描述氧氣物理性質的順序,回憶上節(jié)課的實驗現(xiàn)象描述氫氣的色、態(tài)、味和溶解性等。 【實驗3-4】裝置如圖所示。球形干燥管里裝有堿石灰干燥劑。導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氫氣流速,吹出肥皂泡。當肥皂泡吹到足夠大時,輕輕擺動導管,讓肥皂泡脫離管口,這時可以觀察到肥皂泡上升。 肥皂泡上升說明氫氣密度小。在標準狀況(1大氣壓,0℃)下,氧氣、空氣、氫氣的密度分別為1.429克/升,1.293克/升,0.0899克/升,它們的比值為16∶14.5∶1。(為什么用排空氣法收集?) 氫氣在通常狀況下,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難溶于水,比空氣輕。 2.氫氣的化學性質: 【實驗3-5】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火焰的顏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過一會兒,觀察燒杯壁上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引導觀察燃燒的焰色和燒杯內壁有什么現(xiàn)象出現(xiàn)。把燒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用手觸摸燒杯,感覺熱量。證明氫氣具有可燃性,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 (1)氫氣的可燃性: 在這個實驗中為什么強調“純凈”呢?如果氫氣不純凈燃燒時會怎么樣呢? 【實驗3-6】取一個一端開口,另一端鉆有小孔的紙筒(或塑料筒等),用紙團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使紙團內充滿氫氣。把氫氣發(fā)生裝置移開,拿掉堵小孔的紙團,用燃著的木條在小孔處點火,注意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人要離開,注意安全。) 引導學生觀察: 、僮⒁庑】滋廃c火時的開始情況; 、谧屑殐A聽音響的變化; 、塾^察隨音響變化而發(fā)生的現(xiàn)象。 板書 氫氣不純混有空氣或氧氣,點燃時發(fā)生爆炸。 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氣能安靜地燃燒,而混合氣體卻會發(fā)生爆炸呢? 點燃純凈的氫氣時,在導管口流出的氫氣量少,與氧氣接觸少,反應時產(chǎn)生的熱量也少,且散失較快,所以點燃時安靜地燃燒。 點燃紙筒中氫氣時,隨著氫氣的消耗,空氣不斷從紙筒底部進入筒內。氫氣和空氣接觸并混和,與氧氣接觸面多,點燃時快速反應,產(chǎn)生的熱量在極短時間內、有限空間里急劇膨脹,就發(fā)生了爆炸。 實驗測定,當空氣中混入氫氣的體積達到總體積的4%~74.2%時,點燃即發(fā)生爆炸。這個范圍叫做氫氣的爆炸極限。所以,點燃需要純凈的氫氣,點燃氫氣前必須檢驗氫氣的純度。 【實驗3-7】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就表明氫氣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直到響聲很小,才表明氫氣已經(jīng)純凈,如果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jīng)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該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再收集氫氣檢驗純度,以免暗焰引發(fā)氫氣發(fā)生器爆炸。 【實驗3-8】在干燥的硬質試管底部鋪一層黑色的氧化銅,管口微向下傾斜。通入氫氣,過一會兒再給氧化銅加熱。注意觀察黑色的氧化銅有什么變化,管口有什么生成。反應完成后停止加熱,還要繼續(xù)通入氫氣,直到試管冷卻后,再停止通氫。 引導學生思考: 。1)放氧化銅的試管口為什么要略向下傾斜? (2)導氣管為什么要伸入到試管底部,管口不能用塞子塞住? (3)為什么先通一會兒氫氣,再加熱氧化銅?氫氣的純度是否需要檢驗? (4)實驗在停止加熱時,為什么還要繼續(xù)通入氫氣到試管全部冷卻為止? 聯(lián)系已學過的有關知識逐一討論。歸納出實驗步驟韻語記憶口訣: 板書“一通、二點、三滅、四撤”。 引導學生用化學式表述反應過程 氫氣和氧化銅反應: 練習:實驗室制備氫氣并使氫氣跟灼熱的氧化銅反應有以下主要步驟,請按正確的操作順序排列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 A 檢驗氫氣發(fā)生裝置的氣密性; B 給試管中的氧化銅加熱; C 向氫氣發(fā)生裝置里添加藥品; D 停止加熱; E 向裝有氧化銅試管中通入氫氣; F 停止通入氫氣; G 檢驗氫氣的純度。 復習提問:什么是氧化反應?氫氣與氧化銅反應是否是氧化反應? 分析:在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中,氫氣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發(fā)生了氧化反應。而氧化銅失去了氧變成了單質銅,則氧化銅發(fā)生了還原反應。 在反應中,氫氣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發(fā)生了氧化反應。使銅被還原出來,說明氫氣有還原能力,我們稱之為還原性,而把氫氣稱之為還原劑。 氧化銅失去了氧,發(fā)生了還原反應。使氫氣發(fā)生了氧化反應,說明它具有氧化能力,我們稱之為氧化性,而把氧化銅稱之為氧化劑。 氫氣:得氧~有還原性~是還原劑~發(fā)生了氧化反應。 氧化銅:失氧~有氧化性~是氧化劑~發(fā)生了還原反應。 練習:在高溫下,三氧化二鐵與一氧化碳反應生成單質鐵和二氧化碳。此反應中氧化劑是_______,還原劑是_______,_______,發(fā)生了氧化反應,________發(fā)生了還原反應。 氫氣的用途:閱讀課本57頁圖3-14。 物質的用途是由其性能決定的。 密度小——氫氣球; 可燃性——氫氧焰、高能燃料等; 還原性——冶煉金屬、制備硅等; 另外還可用于合成氨氣、制備鹽酸。 探究活動 1. 家庭小實驗 在如教材第53頁所示的實驗3-4中,可以用蠟燭不斷點燃產(chǎn)生、上升的氫氣泡。想辦法使氫氣泡中含有少量空氣,一來可減慢氫氣上升的速度,二來又可產(chǎn)生強烈的爆鳴聲。 2. 家庭小實驗 取一支大試管,平置固定在鐵架臺上,用一團棉絮浸透酒精溶液,置入管底。在管中部用紙槽送入黑色氧化銅,鋪平。用單孔帶短玻管的橡皮塞塞緊,加熱棉絮球部位,可以看到氧化銅慢慢由黑色變紅。 3. 設計一個實驗,證明蠟燭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初三化學教案3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知道升華與凝華的概念;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知道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 2 、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了解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關心環(huán)境,樂于探索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通過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通過日常生活中實例的解釋,培養(yǎng)學生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識別生活中常見的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教師啟發(fā)引導下學生自主觀察和討論法。 教具準備:試管和試管夾,碘,燒杯,酒精燈,火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溫故激疑: 1、與學生一起回顧所學過的四種物態(tài)變化;仡檿r要用多媒體配合畫“固、夜、氣三角圖。” 2、通過三角圖啟發(fā)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在圖中的“固”和“氣”之間加以“?”。 預想結果:(1)固態(tài)和氣態(tài)可以相互轉變嗎? (2)如果能轉變,是需要吸熱還是放熱? 二、猜想假設: 1、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回視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動向,必要時進行個別啟發(fā)。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要鼓勵學生盡量把各種猜想都說出來。 預想結果:(1)有可能,固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要吸熱,氣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要放熱. (2)可能行,也可能不行,可能吸熱也可能放熱,還可能既不吸熱也不放熱. 3、引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實驗驗證。此過程要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和依靠實驗進行探究的學科學法教育。 三、設計實驗: 1、教師介紹實驗的器材。指出用來觀察的物質是碘。 2、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的方案。教師巡回視察,必要時加以個別提示。 3、收集各組討論結果,組織全體學生一一考察分析,選出最優(yōu)方案,之后再修改成正式的方案。此處要注意強調以下幾點:試管加熱的正確方法、酒精燈的用法、觀察的重點、操作上的合作和實驗的安全。 預想結果:用酒精燈給試管中的碘加熱,注意觀察是否真的由固體直接變成了氣體,而后停止加熱再觀察氣體是否真的直接變?yōu)楣腆w. 四、進行實驗: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回視察、指導。 五、分析論證: 1、各組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看到的現(xiàn)象。 預想結果:加熱時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紫色的氣體而未看到液體的生成.撤去酒精燈后,紫色氣體逐漸腿去而在試管壁上出現(xiàn)了黑色固體小顆粒. 2、啟發(fā)學生歸納出結論并且把兩條結論進行板書,指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 預想結果: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吸收熱量.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放出熱量. 3、將三角圖補充完整。這里要激發(fā)學生體會到自然的美從而產(chǎn)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意識。 六、鞏固提高: 1、鞏固結論:全體學生一齊誦讀升華和凝華的概念。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邊讀邊想。 2、應用知識: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而后讓學生說說有關升華和凝華的例子(可以是課本內的也可以是課本以外的),教師以放映幻燈片和穿插啟發(fā)來配合.學生未提到的例子教師補充. 3、課堂小結: (1)、學生自發(fā)談自己的收獲。盡量顧及到大面積的學生,鼓勵他們多發(fā)言。 預想結果:知道了第五和第六種物態(tài)變化,以及它們發(fā)生的必要條件.知道了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研究物理問題離不開實驗.事實是檢驗結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大自然是美的,我們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2)、教師歸納總結。要從三方面小結。 板書設計: 4.4 升華與凝華 升華: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吸收熱量。 凝華: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放出熱量。 初三化學教案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用分子、原子觀點分析化學反應實質; 2.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似點、相異點和相互關系。 3.了解原子概念及基本性質; 4.解原子的組成,了解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和核外電子數(shù)的關系; 5.了解原子的實際質量和相對原子質量的意義,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以及相對原子質量和原子組成的關系。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及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和討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作風及探索精神,對學生進行物質不斷運動和無限可分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認識物質的可分性,逐步培養(yǎng)量變引起質變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通過上一節(jié)的學習,學生了解了分子的概念及分子的性質,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分子是很小的,那么它是否還可以再分呢? 分子是否可分?前一章有關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知識,為這一節(jié)的學習做了鋪墊,能順利的引導學生做出正確判斷--分子還可再分。 教材是以x化汞受熱分解生成汞和氧氣的事實,導出x化汞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氧原子和汞原子構成的,并繪出了形象的示意圖。將宏觀知識與微觀知識建立起了聯(lián)系。通過示意圖的展示,能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得出原子的概念。為進一步說明原子的真實存在,教材以形象的描述、生動的比喻、引導讀者去想象原子的大小和狀態(tài),并展示了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硅原子照片,確鑿證明原子也可以構成物質的事實。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反應中原子不能再分,那么用其它方法或在其它變化中是否能分呢?教材圍繞這個問題討論了原子的組成。 教法建議 人的認識過程是在實踐活動中,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有些理論性知識由于學生缺乏與之相關的感性認識基礎,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在講解原子概念時,由于概念抽象學生難懂,建議教學過程中首先演示x化汞受熱分解的實驗,使學生從宏觀上得到結論:加熱x化汞能生成汞和氧氣(汞蒸汽有劇毒,實驗可在下圖中進行)在此基礎上,再采用電腦(或磁性黑板)模擬分子、原子圖象展示x化汞受熱分解的微觀過程,結合學生的分析、討論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便于學生理解。通過微觀展示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的"分"與原子的"合"得出原子的概念,并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如:對質量守衡定律的`學習及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對有關化學反應基本類型的學習(置換反應、分解反應等)能加深理解。 分子可以構成物質,原子也可以構成物質。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分子的性質,那么原子有哪些性質那呢?通過展示x化汞受熱分解的微觀過程,結合閱讀課本、想象由學生總結分子的性質。 至此,學生對分子、原子概念及性質都有了了解,而且原子概念又是通過分解反應得出的。所以有必要讓學生將分子和原子加以對比,了解二者的相似、相異和相關指處。重點應放在兩者的主要區(qū)別--在化學反應中能否再分上。對比時可以采取復習、總結、討論的方法。 最后,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應讓學生閱讀"原子和分子發(fā)現(xiàn)"的選學內容,并組織相關的討論:為什么自從用原子-分子論來研究化學以后,化學才有了教快發(fā)展?使學生初步意識到,任何科學原理的創(chuàng)立都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評價科學家在科學上的貢獻。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態(tài)度。 關于原子結構部分,就目前的實驗手段及教學條件來說,還難以讓人們直接看到原子的內部結構,學生缺乏作為分析原子內部結構的感官材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介紹有關科學家研究原子結構的小資料,用以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研究原子結構所采用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原子的構成情況。 教學設計示例 1 教學重點:原子概念的形成及原子和分子的本質區(qū)別 教學難點:原子概念的形成、化學反應的實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復習舊知識 投影: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兩個變化 1)液態(tài)水受熱變?yōu)樗魵?/p> 2)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 2.問題引入: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有新分子產(chǎn)生,那么分子在化學變化中是如何改變的?又如何由原來的分子轉變成新分子呢? 3.演示實驗:x化汞受熱分解的實驗 提出觀察要求: 1)先給木炭加熱,觀察木炭有什么變化 2)再同時給x化汞加熱觀察: a.試管壁上有什么變化 b.木炭是否燃燒 說明:錐形瓶中的藥品是硫粉,硫粉是用來處理實驗中的有毒物質 學生觀察并描述實驗現(xiàn)象 ( 先給木炭加熱,木炭不能燃燒;同時給x化汞加熱試管壁上有銀白色小液滴,木炭燃燒。) 4.講述:試管壁上的銀白色小液滴是金屬汞,在常溫下汞是金屬中唯一的一種液體物質 5.思考:木炭為什么能燃燒?指導學生寫出x化汞受熱反應的文字表達式,(一名學生板演) 判斷反應類型 6.設疑:從宏觀上我們已經(jīng)得到結論,加熱x化汞能生成汞和氧氣,那么這個反應在微觀上是怎么變化的呢?(引發(fā)學生想弄清x化汞受熱生成汞和氧氣微觀過程的欲望) 7.多媒體展示:x化汞受熱分解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一) 對照畫面講解x化汞及x化汞分子的構成 (x化汞是由x化汞分子構成的,一個x化汞分子是由一個氧粒子和一個汞粒子構成的) 8.學生討論:x化汞受熱從微觀上是怎么變化的?結合多媒體展示的畫面(二)(三) 9.匯報與交流:每組派代表發(fā)言。通過小組的分析、講解、補充和糾正得出:x化汞受熱后結合在一起的氧粒子、汞粒子彼此分開,成為單個的氧粒子和汞粒子。單個的粒子不能穩(wěn)定存在重新組合,每兩個氧粒子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氣,而大量的汞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金屬汞 10.問題思考:在x化汞受熱分解反應中,x化汞分子分解為氧粒子、汞粒子,而氧粒子、汞粒子又分解為更小的粒子了嗎?(沒有) 科學上把這種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的粒子叫原子 思考:通過剛才對x化汞受熱反應微觀過程的分析,你能說說什么是原子嗎? 回答后總結并板書 板書 第二章 第一節(jié) 原子 一、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指導學生畫出概念中的重點詞語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確信原子的真實存在,可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硅原子照片。 11.問題討論:前面我們學習了分子的概念,現(xiàn)在又學習了原子的概念,請大家結合圖,討論x化汞受熱是如何發(fā)生變化的,變化的實質是什么?結合以下畫面討論 裂變 重新組合 化學反應實質:分子---→原子-------→ 分子 或直接構成 物質(五) 12.匯報與交流:通過交流得出x化汞受熱反應的變化實質:x化汞受熱時x化汞分子先裂變成單個氧原子、汞原子,然后氧原子、汞原子再重新組合,每兩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氣,而大量的汞原子直接構成金屬汞 13.設問:根據(jù)以上的分析、討論請同學們說出化學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14:評價 講述: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分子裂變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構成物質(配合畫面(五)講述,同時板書化學反應實質) 以上多媒體展示的畫面應分步出現(xiàn) 15.設問:我們已經(jīng)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質,那么原子有哪些性質呢? 指導閱讀31頁總結出原子的基本性質 16:問題討論:原子和分子是兩種不同的粒子,對照以下表中內容討論它們有哪些相似性,有什么本質區(qū)別,相互間有什么關系。 初三化學教案5↑ | 碳與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 | 收集材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和概括。 | |||||
在此反應中哪種物質得氧?發(fā)生了什么反應?具有什么性質?而另一種物質呢? 在此反應中碳得氧,發(fā)生了氧化反應,具有還原性。氧化銅失氧,發(fā)生了還原反應,具有氧化性。 | 聽老師講解 | 對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認識。引導學生體會化學實驗是獲取化學知識和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證明實踐出真知的真理性。 | |||||
三.碳的還原性 1.C + 2CuO △ 2Cu + CO2↑ 屬于什么基本反應類型? 2.C + CO2高溫2CO 煉鐵,介紹此反應的實際應用。 | 記錄筆記 看多媒體播放的資料 | 理論應用于實際,了解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問題。 | |||||
本節(jié)課知識重點。 | 整理筆記 | 及時總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 |||||
下列用途利用碳的'什么性質? 1.木頭電線桿或木樁在埋入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頭表面稍稍烤焦。這是為什么? 2.用煤取暖 3.用焦炭煉鐵 | 思考并回答 | 鞏固所學知識 | |||||
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與學生交流,提出希望。 | 學生談心得體會 | 對本節(jié)課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總結與評價,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
初三化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shù)目沒有增減。 2、過程與方法
。1)增加學生探究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操作、觀察、組織討論,總結規(guī)
律。
。2)加強實驗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從而拓展學生的思路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化學反應的定量研究、推理、幫助學生認識永恒運動和變化著的物質、既不
能憑空產(chǎn)生也不能憑空消失的道理,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和自然科學方法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
1 、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和應用。 2、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三、教學難點:
1、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shù)目沒有增減。
四、課時安排: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化學變化中: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質
這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本身發(fā)生了變化,而引起了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的變化。
而原子本身在化學反應前后并沒有變化,只是重新組合。因此在化學變化中原子的種類并沒有改變。這是從質的方面研究化學變化,今天我們從量的角度來研究、分析化學變化即化學反應。
【板書】
一、質量守恒定律
探究一:紅磷燃燒
現(xiàn)象:紅磷燃燒,產(chǎn)生白煙,放出熱量,氣球脹大,待裝置冷卻后,氣球變癟,反應前后的
質量相等。
表達式: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小結:參加反應的紅磷和氧氣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質量。
提問:是否是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間都存在以上質量關系?這種質量關系是否具
有普通意義?
探究二:硫酸銅溶液與鐵釘反應
現(xiàn)象:鐵釘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溶液顏色由藍色變?yōu)闇\綠色,反應前后的質量相等。表達式:硫酸銅+鐵→銅+硫酸亞鐵
小結: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總質量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板書】1.質量守恒定律的定義
。1)必須是真正參加反應的物質
。2)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2.適用范圍:一切化學反應
第二課時
【提問】為什么化學反應前后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
【板書】2、質量守恒的原因
【講解】這是因為化學的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
而生成其他物質(生成物)的過程。也就是說: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shù)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所以,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
【小結】宏觀微觀
元素種類六原子種類元素質量不原子數(shù)目物質的總質量變原子質量物質的種類改變分子的種類
【板書】3、質量守恒的應用
1.進行有關的計算
例:1gA和3gB參加反應,求生成C的質量(4g)2.解釋一些實驗事實例:見課本
3.推測一些物質的組成
第三課時
【復習提問】
1.什么是質量守恒定律?
2.為什么在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
分子的觀點說明。)
【引言】我們已經(jīng)知道質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學上有沒有一種式子,既能表示出反應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這就是化學方程式。
【板書】二、化學方程式
【講解】用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可以提供很多信息。
【板書】1.定義: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2.化學方程式的意義:(1)表示了化學反應物和生成物。
(2)表明了該化學反應進行的條件。
(3)表示了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即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例如:木炭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 + O2=CO2
12∶ 16×2 ∶ 12+16×2 12 ∶ 32 ∶ 44
【講解】化學方程式能客觀地反映出化學反應中“質”和“量”的變化及關系。所以化學方程式的讀法不同于數(shù)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中的“+”號應讀成“和”,不能讀成“加”;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間的“==”號,應讀成“生成”,不能讀成“等于”。
化學方程式可讀出質的變化,也可讀出量的變化。每個方程式都有三種讀法現(xiàn)以2H2O2H2↑+O2↑為例說明。
。ㄒ唬┪镔|讀法
上式讀作“在通電的條件下,水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這種讀法說明了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變化。
。ǘ┝W訑(shù)目比讀法
上式讀作“在通電條件下,每2個水分子分解生成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這種讀法揭示了化學反應中結構微粒的變化,并反映出微粒個數(shù)比關系。(三)質量比讀法
上式讀作“通電時,36份質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質量的氫氣和32份質量的氧氣”,這種讀法表明了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比關系。
【板書】2H2O2H2↑+O2↑
初三化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化學式進行計算分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有關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2.通過不純物中有關化學式計算的分析,讓學生學會理清復雜計算的思路。
3.通過計算的體驗,總結一些規(guī)律和計算技巧。
一、有關化合物化學式的簡單計算
【基礎知識回顧】
引導學生分析:根據(jù)化學式,從量的角度可以進行哪些簡單計算
【小結】1.相對分子質量2.物質中某種元素化合價3.一個分子中各個原子個數(shù)比4.物質中各種元素間質量比5.物質中某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
【鞏固練習】
1.有關尿素[CO(NH2)2]的說法正確的是A.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16+14+1×2×2=46
B.尿素分子中碳、氧、氮、氫四種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1:2:4
C.尿素中碳、氧、氮、氫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4:1
D.尿素中氮元素質量分數(shù)算式為:×l00%
2.今年1月份的雪災對我國南方的電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種融雪劑含有Na2SiO3(硅酸鈉),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價是()
A.+1B.+2C.+3D.+4
3.紅寶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鋁(Al2O3)請你根據(jù)上面幾個方面對Al2O3進行快速的計算。(已知:相對原子質量Al-27,O-16)
【引導學生思考】利用①相對分子質量、②物質中某種元素化合價、.③一個分子中各個原子個數(shù)比、④物質中各種元素間質量比、⑤物質中某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等數(shù)據(jù),能否求算化學式呢?
二、求算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例1.今年4月,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載著中國人民對世界人民的友誼,開始了全球傳遞。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結構模型如右圖),則丙烷的化學式是。
例2.當前高效能的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產(chǎn)生能量的效率高達33%.已知砷化鎵中,As元素化合價為-3價,則Ga元素的化合價為+3,則砷化鎵的化學式是為。
例3.某鐵的氧化物常用來作錄音磁帶和電訊器材的原材料。實驗測得該氧化物中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1:8,則該氧化物的化學式為()A.FeOB.Fe2O3C.Fe3O4D.Fe(OH)3
例3.某鐵的氧化物常用來作錄音磁帶和電訊器材的原材料。實驗測得該氧化物中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1:8,則該氧化物的化學式為()A.FeOB.Fe2O3C.Fe3O4D.Fe(OH)3
初三化學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金剛石、石墨等碳的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分析金剛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兩種不同單質,進一步理解元素和單質這兩個基本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能力目標
通過三種單質用途的學習,繼續(xù)深化“結構決定性質”思路,培養(yǎng)對比思維能力;
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碳單質的學習,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提高學習化學興趣;
通過C60的學習,拓展課堂學習,開闊學生視野,了解化學與社會。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碳單質(金剛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學生學習氧氣、氫氣之后首次全面學習的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此節(jié)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氧氣、氫氣學習的繼續(xù),同時為后面學習金屬單質打下基礎。
碳單質有定型碳和無定型碳兩類。金剛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點介紹。從學生較熟悉的金剛石、石墨入手學習,而后介紹球碳,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由宜到難,由遠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化學與社會的關系、體驗化學科學的發(fā)展。
另外,教材編排首先對碳的典型單質——金剛石和石墨的結構、物理性質、用途進行學習,而后再簡介無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學習,旨在使學生從感性上理解碳單質結構不同,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幾乎相同。
課堂引入指導
法一:璀燦的鉆石,普通的鉛筆芯,取暖用的煤,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工業(yè)血液”石油等物質之間有什么相互聯(lián)系?學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就明白了。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節(jié) 碳的幾種單質”。
法二:石墨、木炭能變成鉆石嗎?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將自己得出結論。
關于球碳(C60)的建議:
球碳是碳的又一同素異形體,是科學家的最新發(fā)現(xiàn),建議補充介紹。如何介紹,應根據(jù)學生狀況而定。生源較好的學校應對照金剛石、石墨的結構介紹球碳的結構,簡單介紹球碳的用途,有條件的學校課安排學生上網(wǎng)查閱球碳的發(fā)現(xiàn)史及其它資料。生源機較差的學校至少應介紹球碳也是碳單質的一種,結構獨特,性質特殊。教學時適當介紹球碳,對學生感受科學的發(fā)展大有益處。如果程度更好的學校,課安排學生探究活動,主題是關于球碳的調查。課下調查,課上交流匯報,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關于知識講解指導:
1.盡量讓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等讓學生對透明、硬、軟、劃痕、疏松多孔、細等字眼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2.歸納對比學習是學習差異性較好的方法,具體操作時以列表方式較好。
3.講解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時不可過分深入,否則會分散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難度。
4.應深刻理解教材。講金剛石時應突出“硬”,講石墨時要突出“軟”,講無定形碳應以木炭為主,突出吸附作用。
5.本部分內容知識即貼近生活,又是貼近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新動向,適當補充是十分必要的。如碳纖維等。
課程結束指導
1.合成金剛石是人類的.夢想,讓學生課外研究金剛石合成的歷史、主要問題、現(xiàn)階段水平等會極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是學生學習文獻研究的科學研究方法的一個教好的例子。
2.研究是當今世界科學研究的熱門話題,讓學生尋找這方面的資料學習,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
課外實驗指導
木炭制備可以利用鋁箔隔絕空氣,加熱干餾火柴桿的方法來制取。讓學生在家庭中完成,有利于學生對木材干餾和其液、氣產(chǎn)物的理解,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通過錄像及實物學習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通過錄像了解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對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這一辯證關系有進一步理解;
通過對碳纖維、人造金剛石等知識的介紹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不斷進取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教學難點: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
教學用具:
錄像機 石墨、木炭、活性炭、二氧化氮氣體、澄清石灰水、氧化銅、大試管、鐵架臺、酒精燈。
鑲鉆石的飾品、普通乒乓球拍、普通羽毛球拍、普通網(wǎng)球拍;碳纖維乒乓球、羽毛球拍、特制的網(wǎng)球拍等、防毒面具模型
教學方法:講述法與討論法
教學過程:
【引入】讓學生觀察鑲嵌在手表上的鉆石、鉛筆芯、碳纖維網(wǎng)球拍或釣魚竿、木炭,提問它們之間有什么相互聯(lián)系?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之后你就明白了。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還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用什么方法能證明這一點呢?
。▽W生討論,并提出幾種方法)
教師總結、講解。引導學生看錄像《金剛石》在液氧中燃燒
【講解】同樣的方法,可以證明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
【閱讀】p79-80《化學》全一冊 初級中學教科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要求:用列表的方式歸納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投影】一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決定了用途上的差異。
1.利用金剛石硬度大、耐高溫可做鉆探機的鉆頭;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剛石對光有優(yōu)異的折射作用,可做裝飾品。
2.利用石墨質軟,在紙上劃過會留下深灰色的痕跡可做鉛筆芯;利用石墨滑膩、質軟、耐高溫,可做耐高溫的潤滑劑。
3.利用石墨有良好導電性和耐高溫可做高溫電爐的電極和普通電極。(展示實物)
4.利用石墨傳熱性能好,耐腐蝕,耐溫度驟然變化的特性可做石墨坩堝。
5.利用石墨耐酸堿的耐腐蝕性強,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堿槽等。
【小結】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物理性質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性質不同因而用途也不相同。即性質決定用途。
【講解】在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中還有一類含雜質較多的叫無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
介紹:炭與碳的區(qū)別。
【展示】木炭
【演示】木炭吸附氣的實驗
【演示】木炭與紅或藍墨水的吸附實驗
。▽W生討論,得出木炭性質的結論)
【小結】木炭能吸附某些有色物質,說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氣體或染料吸附在其表面。加熱后,紅棕色又出現(xiàn),說明以上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投影】二 無定形碳(以木炭為例)
1.物理性質:灰黑色多孔、疏松物質,具有吸附性。能大量吸附氣體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氣體或液體里的某些物質被吸附到固體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81第四段)
4.用途:燃料,黑火藥、吸附劑制鉛筆(某些)
三、 碳單質的新成員--C60:
1985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柯爾,理查得·斯莫利和英國科學家哈羅德·克羅特在研究太空物質時,發(fā)現(xiàn)了一種碳元素形成的單質,化學式為,形成具有32個面的近似球體,包括20個等六邊形和12個等五邊形,這同英式足球正好相同,因此又叫足球烯。
近來科學家發(fā)現(xiàn)往中嵌入少量的某些金屬,可制成超導材料,這為高溫超導開辟了嶄新的領域。另外,為物質結構的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小結】金剛石、石墨和等物質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性質和用途上存在很大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結構不同所造成的。
探究活動
1.如何由石墨制得金剛石?
2.碳的研究目前有何新進展?
3.撰文介紹人類合成金剛石的歷史――《人造金剛石過程》。
4.球碳(C60)又稱 “富勒烯”。是借一位建筑師的姓名而命名的。這位建筑師就是巴克明斯特·富勒。富勒是美國著名的建筑學家,他設計的著名建筑有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萬國博覽會美國館。請你通過上網(wǎng)、查資料寫一份關于C60分子結構發(fā)現(xiàn)史的調查報告。
初三化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化學教案-初三化學教案——鐵的性質。
2、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和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3、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些常識性的認識。
4、通過我國鋼鐵工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的理解。
2、鐵與其他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方法:
設疑、實驗引探法
媒體選擇:
實物,演示實驗,投影儀,錄像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本節(jié)課,我們將重點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用途最廣泛的金屬。鋼鐵是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鋼鐵的發(fā)展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是最早使用鐵的國家之一,1996年,我國的鋼產(chǎn)量超過一億噸,躍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鐵制品一般不是純鐵,我們研究的是純鐵的性質。
講授新課:
一、鐵的物理性質
展示:鐵錠
觀察:鍛面的顏色
講解:1、銀白色,有金屬光澤
演示實驗:請學生將鐵絲和鐵片彎曲,并用鉗子將鐵絲剪斷
設疑:從這個實驗,說明鐵的硬度如何?
學生討論后小結:2、質軟
設疑:將鐵“抽絲”、“打片”,可做出各種規(guī)格的鐵板,各種型號的鐵絲、鋼筋,說明鐵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講解:3、鐵有良好的延展性
設疑:用鐵鍋炒菜,手會感到鍋很燙;用鐵做導線,手一碰就有可能觸電;這兩個實驗說明鐵的什么性質?
講解:4、鐵有良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
設疑:將鐵塊放在水中會下沉,說明鐵的什么性質?
講解:5、鐵的密度比水大,約是7.86g/cm3
講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態(tài):固態(tài)冰、液體水和水蒸氣。鐵也一樣,當溫度達到目的535℃以上時,固態(tài)的鐵就會熔化成鐵水,成為流動的液體。再升溫到場2750℃以上時,液態(tài)的鐵也會氣化,成為氣態(tài)的鐵。
。ㄍ队皟x)練習:
填空:1、色、澤、硬度( ) 2、密度、熔沸點( )
3、延性、展性( ) 4、導電、傳熱性( )
。▽W生閱讀課文填空后小結)
我們學習任何一種金屬都可按金屬的色澤、硬度、密度、延展性、導電和導熱性能、熔點和沸點的順序去思考、記憶是十分有益的。
。ㄟ^渡):以上我們探索了鐵的物理性質,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索鐵的化學性質。
二、鐵的化學性質
。ㄖv解)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學過鐵的一些化學性質,如鐵可以在純氧中燃燒。
1、鐵跟氧氣的反應
。ㄌ釂枺┗貞涜F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xiàn)象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ㄕ垖W生回答)
。ㄌ釂枺╂V條在空氣中能劇烈燃燒,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
(學生討論后小結,以反應條件不同來說明鐵的活動性不如鎂)
。ㄐ〗Y)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贸鍪烨敖M織學生做的課外實驗)
。▓D像略)
。ㄓ^察):三只試管中鐵釘?shù)淖兓闆r
(設疑):第一只試管中鐵釘生銹,第二只試管中鐵釘沒有生銹,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
。ㄐ〗Y)(1)在含水分的空氣中鐵與水、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2)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鐵不易與水反應。
。3)在常溫下,干燥的空氣中,鐵很難跟氧氣反應。
實驗二、三、四中鐵生銹,同時試管中水位上升至試管的1/5處。
。ㄌ釂枺┤绾畏乐硅F生銹呢?
。ㄩ喿x)課文第120~121頁。
2、鐵跟酸反應
3、演示實驗6~1
。ㄓ^察)有氣泡放出,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綠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淺綠色)
Fe+H2SO4=FeSO4+H2
。\綠色)
。ㄍ队皟x上比較以下實驗)Mg、Zn、Fe、Cu分別和硫酸反應的速度和劇烈程度。
。ㄓ懻摚┍容^金屬活動性不同,Mg>Zn>Fe>Cu
。ㄐ〗Y)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ㄤ浵瘢⿵碾x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擬反應的變化過程。
4、鐵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6~2 魔術:“魔刀殺血”,將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銅溶液中,一會兒抽出。
。ㄓ^察)鐵釘表面覆蓋著一層紅色的.銅,溶液顏色變成淺綠色。
。ò逖荩〧e+CuSO4=FeSO4+Cu
(淺綠色) (紅色)
。ㄖv解)早在西汗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jīng)發(fā)明鐵能從某些含銅化合物中置換出銅,在宋朝已將這個方法應用于生產(chǎn),成為現(xiàn)代濕法冶金的先驅。
。ㄓ懻摚┤绻麑5.6g鐵投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完全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加還是減少?為什么?
本節(jié)小結: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作業(yè)布置:
課本習題1、2、4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第六章 鐵
鐵的性質
鐵的物理性質
一、鐵的化學性質[FZ1]
1、鐵跟氧氣的反應
3Fe+2O2=Fe3O4
鐵生銹的條件: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2、鐵跟酸反應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Fe+CuSO4=FeSO4+Cu
。ㄐ〗Y)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與多種物質(氧氣、酸、某些鹽溶液)發(fā)生化學反應,化學教案《化學教案-初三化學教案——鐵的性質》。
教后記:
1、在引導學生理解鐵“在一定條件”,可以跟“多種非金屬單質”及“某些化合物”發(fā)生化學反應。
2、寫每一個化學方程式都要使學生想到反應現(xiàn)象,如何用化學式表示它們等等,只有不斷訓練學生這樣思考問題,掌握正確的書寫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化學方程式。
[FZ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2、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和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3、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些常識性的認識。
4、通過我國鋼鐵工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的理解。
2、鐵與其他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方法:
設疑、實驗引探法
媒體選擇:
實物,演示實驗,投影儀,錄像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本節(jié)課,我們將重點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用途最廣泛的金屬。鋼鐵是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鋼鐵的發(fā)展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是最早使用鐵的國家之一,1996年,我國的鋼產(chǎn)量超過一億噸,躍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鐵制品一般不是純鐵,我們研究的是純鐵的性質。
講授新課:
一、鐵的物理性質
展示:鐵錠
觀察:鍛面的顏色
講解:1、銀白色,有金屬光澤
演示實驗:請學生將鐵絲和鐵片彎曲,并用鉗子將鐵絲剪斷
設疑:從這個實驗,說明鐵的硬度如何?
學生討論后小結:2、質軟
設疑:將鐵“抽絲”、“打片”,可做出各種規(guī)格的鐵板,各種型號的鐵絲、鋼筋,說明鐵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講解:3、鐵有良好的延展性
設疑:用鐵鍋炒菜,手會感到鍋很燙;用鐵做導線,手一碰就有可能觸電;這兩個實驗說明鐵的什么性質?
講解:4、鐵有良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
設疑:將鐵塊放在水中會下沉,說明鐵的什么性質?
講解:5、鐵的密度比水大,約是7.86g/cm3
講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態(tài):固態(tài)冰、液體水和水蒸氣。鐵也一樣,當溫度達到目的535℃以上時,固態(tài)的鐵就會熔化成鐵水,成為流動的液體。再升溫到場2750℃以上時,液態(tài)的鐵也會氣化,成為氣態(tài)的鐵。
。ㄍ队皟x)練習:
填空:1、色、澤、硬度( ) 2、密度、熔沸點( )
3、延性、展性( ) 4、導電、傳熱性( )
。▽W生閱讀課文填空后小結)
我們學習任何一種金屬都可按金屬的色澤、硬度、密度、延展性、導電和導熱性能、熔點和沸點的順序去思考、記憶是十分有益的。
。ㄟ^渡):以上我們探索了鐵的物理性質,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索鐵的化學性質。
二、鐵的化學性質
。ㄖv解)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學過鐵的一些化學性質,如鐵可以在純氧中燃燒。
1、鐵跟氧氣的反應
。ㄌ釂枺┗貞涜F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xiàn)象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ㄕ垖W生回答)
(提問)鎂條在空氣中能劇烈燃燒,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
。▽W生討論后小結,以反應條件不同來說明鐵的活動性不如鎂)
。ㄐ〗Y)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贸鍪烨敖M織學生做的課外實驗)
(圖像略)
。ㄓ^察):三只試管中鐵釘?shù)淖兓闆r
。ㄔO疑):第一只試管中鐵釘生銹,第二只試管中鐵釘沒有生銹,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
。ㄐ〗Y)(1)在含水分的空氣中鐵與水、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2)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鐵不易與水反應。
。3)在常溫下,干燥的空氣中,鐵很難跟氧氣反應。
實驗二、三、四中鐵生銹,同時試管中水位上升至試管的1/5處。
。ㄌ釂枺┤绾畏乐硅F生銹呢?
。ㄩ喿x)課文第120~121頁。
2、鐵跟酸反應
3、演示實驗6~1
(觀察)有氣泡放出,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綠色。
板演:Fe+2HCL=FeCL2+H2
。\綠色)
Fe+H2SO4=FeSO4+H2
(淺綠色)
(投影儀上比較以下實驗)Mg、Zn、Fe、Cu分別和硫酸反應的速度和劇烈程度。
。ㄓ懻摚┍容^金屬活動性不同,Mg>Zn>Fe>Cu
。ㄐ〗Y)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ㄤ浵瘢⿵碾x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擬反應的變化過程。
4、鐵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演示實驗6~2 魔術:“魔刀殺血”,將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銅溶液中,一會兒抽出。
。ㄓ^察)鐵釘表面覆蓋著一層紅色的銅,溶液顏色變成淺綠色。
。ò逖荩〧e+CuSO4=FeSO4+Cu
(淺綠色) (紅色)
。ㄖv解)早在西汗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jīng)發(fā)明鐵能從某些含銅化合物中置換出銅,在宋朝已將這個方法應用于生產(chǎn),成為現(xiàn)代濕法冶金的先驅。
。ㄓ懻摚┤绻麑5.6g鐵投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完全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加還是減少?為什么?
本節(jié)小結:
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作業(yè)布置:
課本習題1、2、4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第六章 鐵
鐵的性質
鐵的物理性質
一、鐵的化學性質[FZ1]
1、鐵跟氧氣的反應
3Fe+2O2=Fe3O4
鐵生銹的條件: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2、鐵跟酸反應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Fe+CuSO4=FeSO4+Cu
(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與多種物質(氧氣、酸、某些鹽溶液)發(fā)生化學反應。
教后記:
1、在引導學生理解鐵“在一定條件”,可以跟“多種非金屬單質”及“某些化合物”發(fā)生化學反應。
2、寫每一個化學方程式都要使學生想到反應現(xiàn)象,如何用化學式表示它們等等,只有不斷訓練學生這樣思考問題,掌握正確的書寫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化學方程式。
初三化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的性質和用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的化學性質;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的用途。
能力目標:
通過對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及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通過判斷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描述及對化學性質的歸納,逐步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的制法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的方法和反應原理;
了解工業(yè)上從空氣中提取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應的定義及其與化合反應的區(qū)別。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及實驗、分析、總結、理解運用的學習方法。
教學建議
的性質和用途
本節(jié)教材分為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三部分。
這三部分應以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該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教學建議
關于物理性質的教學,教給學生一個認識物理性質的順序,以便在以后學習其它物質的物理性質時,即觀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對照的作用。使記憶更牢。
物質的物理性質,其觀察和描述的順序與人的感覺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關,最突出的是顏色,其次是形狀,再是嗅覺、味覺,這樣自然的形成一個描述物理性質的習慣順序。
關于溶解性,由于學生尚不了解溶解過程的實質,對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學反應的物質的溶解,只能先認為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有關微溶于水的事實,可列舉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幫助理解。如許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蛘咦寣W生想想辦法,做個家庭實驗,如:用封閉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養(yǎng)魚的效果對比。
等氣體的沸點和熔點都很低,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難想象到的低溫,教師應爭取使學生看到液態(tài)空氣、液氧、液氮做為改進教學的設想。或者至少也應爭取看到錄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廠都有生產(chǎn),液氮在一般大醫(yī)院用于冷凍療法。)
在氣體密度教學上,注意①怎樣測定氣體密度?它與固體和液體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氣體為什么是混合均勻而不分層?
初三化學教案11
重點難點:
重點:1.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初三化學教案:第五章金屬與礦物第一節(jié)金屬與金屬礦物。
2.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鐵的兩種合金。
3.鐵生銹的條件及防護。
4.石灰石的存在和檢驗;
5.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三種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
難點:1.鐵的化學性質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
2.通過和已有化學知識的聯(lián)系、比較、理解并得出結論"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3.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4."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的演示實驗。
5.探究鐵生銹的條件。
6.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三種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及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7.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三種物質及對應的俗稱。
。壑R結構]簡要地介紹有關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制備、存在和用途常識,在教學設計與實施中應注意:
、 密切聯(lián)系實際,圍繞金屬的性質、冶煉、防腐、用途、合金和石灰石的利用等內容,引導學生從生產(chǎn)、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獲取信息。
、谥笇W生運用化學用語描述物質的性質和變化,認識物質和化學反應的簡單分類。
③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和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通過實驗,對實驗事實的歸納獲取相關的知識結論。
④注意引導學生認識金屬的性質和用途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建立"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的觀念。
通過學習,使學生既掌握了一定的非金屬單質和化合物,又接觸了一些金屬及礦物的知識;一方面使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容比較完整,另一方面因為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元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為今后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和酸、堿、鹽等物質及其相互關系的學習作準備。
第一節(jié) 金屬與金屬礦物
教材分析:
從金屬和氧氣、水、稀硫酸的作用,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特點。鋁、鐵跟硫酸的反應是由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這樣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學習目標:
1、初步比較常見金屬的活潑性的強弱,為今后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打下基礎。
2、了解金屬的物理特征,能區(qū)分常見的金屬和非金屬;
3、知道常見的金屬與氧氣、酸溶液的反應,鐵與硫酸銅之間的反應,置換反應的概念;
4、了解一些常見金屬礦物(鐵礦、鋁礦等)的主要成分。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金屬性質的實驗探究,學習利用實驗認識物質的性質和變化的方法;初步形成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用途的觀念,化學教案《初三化學教案:第五章金屬與礦物第一節(jié)金屬與金屬礦物》。
教學重點:
金屬化學性質的探究,置換反應的概念。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探究式、引導式、講解式等。
教學過程
常見金屬化學性質的探究:在學習氧氣的性質時,我們做過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請回憶一下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xiàn)象、化學反應方程式,F(xiàn)象:鐵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方程式:3Fe + 2O2 = Fe3O4
一、金屬的物理性質
探究金屬物理性質時,除了課本上的探究實驗外,可以適當引導、補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如造房子用的鋼筋、在氧氣中燃燒的鐵絲、封防盜門的.鐵皮,說明鐵具有延展性。鍋、鏟、勺的把柄為木材或塑料,家用電線、電工工具的把手用橡膠或塑料將金屬包裹起來,說明金屬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根據(jù)金屬的物理性質來談金屬的應用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做適當?shù)囊龑А?/p>
二、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
學習化學性質時,可增加金屬鎂,引導學生觀察四種金屬(鎂、鋁、鐵和銅)與氧氣、酸反應的快慢,為今后學習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作準備。
做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時,可適當補充我國古代濕法煉銅的歷史。
置換反應是一種重要的基本反應類型,應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氧化反應結合起來學習,并強調氧化反應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
三、常見的金屬礦物
本節(jié)在本章中的地位與作用:金屬與金屬礦物,在工農業(yè)生產(chǎn)、科學技術和日常生活都有廣泛的用途,與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密不可分。本節(jié)從常見金屬的用途引入,通過金屬性質的探究性實驗,分析、歸納出金屬的性質。初步形成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的觀點。通過對常見金屬性質的探究和學習,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并能準確表述有關信息。通過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了解金屬礦物資源的價值,認識合理開發(fā)與利用的重要性。
四、參考資料
1、金屬通常可分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兩大類,黑色金屬包括鐵、錳和鉻以及它們的合金,主要是鐵碳合金(鋼鐵),有色金屬是指除去鐵、錳和鉻之外的所有金屬。
有色金屬大致上按其密度、價格、在地殼中的儲量和分布情況、被人們發(fā)現(xiàn)以及使用的早晚等分為五大類:
①輕有色金屬:一般指密度在4.5g/cm3以下的有色金屬,包括鋁、鎂、鈉、鉀、鈣、鍶、鋇。這類金屬共同點是:密度。0.53~4.5g/cm3),化學性質活潑,與氧、硫、碳和鹵素的化合物都相當穩(wěn)定。
②重有色金屬:一般指密度在4.5g/cm3以上的有色金屬,其中有銅、鎳、鉛、鋅、鈷、錫、銻、汞、鎘、鉍等。
、圪F金屬:這類金屬包括金、銀和鉑族元素(鉑、銥、鋨、釕、鈀、銠。)由于它們對氧和其它試劑的穩(wěn)定性,而且在地殼中含量少,開采和提取比較困難,故價格比一般金屬貴,因而得名貴金屬。它們的特點是密度大(10.4~22.4 g/cm3);熔點高(1189~3273K);化學性質穩(wěn)定。
、軠式饘伲阂话阒腹琛㈡N、硒、碲、釙、砷、銻、硼、其物理化學性質介于金屬與非金屬之間。
⑤稀有金屬:通常是指在自然界中含量很少,分布稀散、發(fā)現(xiàn)較晚,難以從原料中提取的或在工業(yè)上制備和應用較晚的金屬。這類金屬包括:鋰、銣、銫、鈹、鎢、鉬、鈦、鎵、銦、鉈等稀土元素和人造超鈾元素。
金屬的導電性和導熱性:大多數(shù)金屬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善于導電的金屬也善于導熱,按照導電和導熱能力由大到小的順序,將常見的幾種金屬排列如下:Ag Cu Au Al Zn Pt Sn Fe Pb Hg 。
金屬的延展性:金屬有延性,可以抽成細絲。例如最細的白金絲直徑不過(1/5000)mm。金屬又有展性,可以壓成薄片,例如最薄的金箔,只有(1/10000)mm厚。
金屬的密度:鋰、鈉、鉀比水輕,大多數(shù)其它金屬密度較大。
金屬的硬度:金屬的硬度一般較大,但它們之間有很大差別。有的堅硬如鉻、鎢等;有些軟如蠟,可用小刀切割如鈉、鉀等。
金屬的熔點:金屬的熔點一般較高,但高低差別較大。最難熔的是鎢,最易熔的是汞和銫、鎵。汞在常溫下是液體,銫和鎵在手上受熱就能熔化。
2、金屬之最
展性最強的金屬--金。 延性最好的金屬--鉑。 導電性性最強的金屬--銀。
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鋁。 熔點最
初三化學教案12
一、教學理念
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活動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經(jīng)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在學習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并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興趣。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常識進行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得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并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認識和感知化學學習的奧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了解其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懂得設計實驗來驗證物質性質的方法。
(3)學會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去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3)經(jīng)過親自動手實驗,讓學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進行實驗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用浸過石蕊溶液的小花來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xù)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穩(wěn)定性。
四、教學策略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jīng)多次接觸和了解過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質,因此教師在引入時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和歸納,這樣,除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整理歸納能力以外,還可以避免重復與羅嗦。
2.教材首先介紹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然后講二氧化碳的性質,這就使得教師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質(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在講解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時就直接告訴學生。而在課題3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為了使這一教學重點得以突出,教師配合課本120頁的習題4設計了一個學生探究活動──讓學生對“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質進行實驗設計。
3.對本課題的兩個探究學習活動設計各有側重:探究活動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把重點放在了實驗的設計方面,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有關問題設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回到家里繼續(xù)進行實驗求證;探究活動2: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則更側重了實驗的實施過程和對有關現(xiàn)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結論等,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兩個實驗探究活動都鋪設了巧妙的階梯:對探究活動1采用了先演示實驗后給出提示的方法,對探究活動2則采用了填寫表格的形式,從而使得學生的探究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
五、教學準備
1.教師的準備:CAI多媒體課件、裝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500 mL、350 mL)2瓶或以上、階梯蠟燭、火柴、小燒杯(裝水)等。
2.學生分組實驗的用品準備:大試管、單孔橡皮塞、導氣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膠導管、藥匙、酒精燈、小木條、火柴、集氣瓶(2個)、玻璃片(2片)、小燒杯、鑷子、浸過石蕊試液的小花(每小組4朵)、稀鹽酸、醋酸等。
3.學生準備:分好四人合作的學習小組并復習學過的有關二氧化碳的'性質。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引入:同學們在前面已經(jīng)陸續(xù)的接觸、學習過二氧化碳這種物質,你能歸納出它的性質么? 投影并歸納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 | 學生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可溶于水、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避免了重復與羅嗦,使教學更有針對性,重點更為突出。 |
講解: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學生抄寫、記憶 | 對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強調。 |
提問:你們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質中,哪些是已經(jīng)做過實驗親自驗證并非常確定的,哪些只是由別人告訴你的? | 學生回答: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是在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時從老師口中獲知。 |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創(chuàng)新。 |
演示實驗: 實驗1.用二氧化碳傾倒階梯上的蠟燭 實驗2.在裝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內倒入少量水 實驗前讓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猜想;實驗后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這說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質。 | 學生可能的猜想:1.二氧化碳會熄滅,而且是下面的先熄滅上面的后熄滅2.軟塑料瓶會變扁 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思考回答: 實驗1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實驗2說明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 這兩個實驗要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氣體較多,耗時較長且實驗的成功率較低,所以宜由老師演示能起到較好的示范作用。 |
提問:根據(jù)上述兩個實驗的設計意圖,你們還能設計一些其他的實驗來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可溶于水么? 讓學生思考一會兒后再投影出一些提示 | 學生分小組討論并進行實驗設計。 |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通過小組的合作,互相啟迪、互相補充、并完善自己的設計。 |
讓學生講述自己小組的實驗設計,并引導其他學生去評價這些設計。 | 學生:講述自己的設計和準備如何實施,并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猜想。 | 通過讓學生講述自己的設計提高學生的表述能力,并使學生初步學會評價和改進實驗設計;通過贊美學生的設計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
講解:今天老師還補充一個二氧化碳的性質就是二氧化碳能夠與水反應。但它們的生成物到底是什么,由你們去進行實驗探究。 投影并講解:石蕊是一種植物的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堿性環(huán)境下顯現(xiàn)出三種不同的顏色。 | 學生實驗:把浸過石蕊試液的4朵小花分別進行實驗對比:(1)噴醋酸(2)噴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4)噴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5)把(4)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烘烤。 分析有關實驗現(xiàn)象并獲知: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酸性物質。該酸性物質不穩(wěn)定,受熱很容易分解。 | 通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并學會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結論,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xù)興趣。 |
講解: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的化學方程式。以及碳酸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 學生抄寫、記憶 | |
投影:根據(jù)本課的有關知識點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習題來進行知識的鞏固和運用 | 學生思考、討論 | 使學生能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懂得運用有關的化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
布置作業(yè):家庭小實驗:用家里的一些物品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并對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實施,把實驗的結果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 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他們就會有更多的心得和體會,對化學的學習也就更有興趣。 |
附:學生學習資料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課時)
課堂小探究
1.請你根據(jù)課本p114頁實驗6-5和實驗6-6的構想,設計一些實驗來證明:(可畫圖)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2)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2.根據(jù)四朵浸有石蕊試液的小花在不同條件下顏色的變化,探究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生成物
Ⅰ | Ⅱ | Ⅲ | Ⅳ | |
現(xiàn) 象 | ||||
分 析 | ||||
結 論 |
生活事例鏈接
1.北方的農村,許多人家里都設有地窖用來貯存蔬菜。由于 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 氣體,因此,人們在進入地窖之前,往往會做一個“燈火實驗”:就是把燃著的 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 ,證明里面聚有大量的 氣體,不宜進入;當看到 ,證明里面的 氣體較少,可以進去。
2.為了讓用石灰漿抹的墻壁快點干燥,人們常在室內生個炭火盆,這是為什么?為什么開始放炭火盆時,墻壁反而變潮濕了?
3.在意大利有一個奇怪的山洞,人稱“死狗洞”。人如果牽著一只狗進去的話,狗很快就會昏迷,但人卻安然無恙,你能猜想這是為什么嗎?
課后小探究
家庭小實驗:請你利用家庭中的一些小物品來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并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
初三化學教案13
【學習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會分析水的電解實驗。
2.理解并區(qū)分單質、化合物和氧化物
【重點難點】
1.水的電解實驗
2.區(qū)分單質、化合物和氧化物
【使用說明】
1.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本第三單元課題1,努力識記概念,然后合起課本,獨立完成學案(展示時要求脫稿)
2.自學完后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將實驗部分完成
3.將預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學案中出現(xiàn)的問題用紅筆標注,以備集中討論解決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見的物質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維系需要水,各種生物體內都含有水,你能你說出水的那些物理性質?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是有一種元素組成的嗎?
【自學指導】
一、結合課本P46-47回答下列問題
1.水的電解實驗:
實驗現(xiàn)象①通電后,兩極上都有_________;
、谂c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氣體體積____,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___,體積比大約是____。 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產(chǎn)物檢驗①正極上產(chǎn)生的氣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證明是_____;
、谪摌O上產(chǎn)生的氣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
實驗結論①水是由______和_______元素組成的;②化學變化前后________不變。
2.思考與討論:
(1)實驗前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氫氧化鈉的'目的是什么?
(2)實驗開始時產(chǎn)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大于2:1,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3.知識鏈接:
氫氣是一種____、_____、________的氣體,密度_______。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時,產(chǎn)生____火焰,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煊幸欢靠諝饣蜓鯕獾臍錃庥雒骰饡l(fā)生爆炸,點燃氫氣前必須_____________,試管口___,用拇指堵住集滿氫氣的試管靠近火焰,移開拇指,發(fā)出____________表明氫氣不純,聲音_____表示氫氣較純。
初三化學教案14
,又可生成CO ,這是碳本身具有的性質,是內因,而‘O2充足與O2不充足’是一個外在條件,是外因!皟纫蚴歉鶕(jù),外因是條件,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事物變化的內外因關系原理”。學生的回答
聯(lián)系生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對“碳的可燃性”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事物變化的內外因關系原理”的教育。
探究——碳的還原性
碳與氧氣反應,既可生成CO2 ,又可生成CO 。那么,碳能否與氧化物(氧化銅)反應,即碳能否奪得氧化銅中的氧呢?
討論,猜想
實驗探究的步驟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分析問題
對猜想提出假設
1.碳能與氧化銅反應;C+CuO△Cu+CO2↑
2.碳能與氧化銅反應;C+CuO△Cu+CO
3.碳與氧化銅不反應。
從問題出發(fā)進行大膽地假設,提出各種可能性。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利用課件引導學生分析——思維探究
1.實驗設計:
(1)實驗裝置(根據(jù)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
反應裝置與實驗室制氧氣裝置相同。
(2)檢驗產(chǎn)物(CO、CO2)
CO2——石灰水;CO——點燃。
實驗裝置如下(圖一)
1.C與CuO均為固體,C在常溫下穩(wěn)定,此反應應在一定溫度下進行,所以應選擇與實驗室制氧氣裝置類似。
2.檢驗CO2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CO可用點燃的方法,看火焰的顏色。
探究實驗裝置
上圖有不足之處嗎?
(圖二)
很多學生發(fā)現(xiàn)試管口應堵棉花,當看到老師提供的儀器時時會選擇如圖二的裝置。
培養(yǎng)學生動腦通過實驗探究科學知識的意識。
(3)操作步驟
讓學生自己通過所學氧氣制取的操作思考、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教師評價總結并點播
①氣密性檢驗
②裝藥
③如圖連接固定
④打開止水夾,點燃酒精燈加熱(觀察現(xiàn)象)
⑤實驗結束——關閉止水夾,同時停止加熱。
操作步驟:
①氣密性檢驗
②裝藥
③如圖連接固定
④打開止水夾,點燃酒精燈加熱(觀察現(xiàn)象)
⑤實驗結束——關閉止水夾,同時停止加熱。
培養(yǎng)學生動腦通過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2.實驗探究
根據(jù)提出假設的依據(jù)和已有的知識進行實驗論證,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小組合作完成
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現(xiàn)象:黑粉末逐漸呈紅熱狀態(tài),有無色氣體產(chǎn)生,通入澄清石灰水,則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尖嘴處所出氣體不能燃燒,冷卻后,試管內留有光亮的紫紅色固體。
對各種假設進行論證并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尊重客觀事實、善于合作等優(yōu)良品質。
3.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
:過實驗驗證了哪一條假設是正確的?
3.碳與氧化銅反應
C + 2CuO △ 2Cu +
初三化學教案15
初三化學教案:化學反應中的有關計算
【學習目標】
1、在認識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的基礎上,學會根據(jù)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掌握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和格式,理清解題思路,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認識定量研究化學反應對于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的重要意義
【情境導入】
氫氣是未來的理想能源,人們正在探索一種光解反應器,裝載入汽車中,可直接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作為汽車能源。那么,同學們能否計算出加滿一桶水18千克,能讓汽車跑多遠呢?首先應弄清楚的是:18千克水能分解產(chǎn)生多少氫氣?
【回顧反思】
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
以上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
。1);
(2);
。3)。
【探求新知】
。1)從微觀的角度分析電解水過程中分子之間的定量關系:水分子、氫分子、氧分子間的質量比恒等于∶ ∶ 。
。2)從宏觀的角度分析電解水過程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水、氫氣、氧氣之間的質量比恒等于∶ ∶ 。
【歸納小結】
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比等于化學反應方程式各物質的與相應乘積之比。
【討論交流】
1.如果有36g水通電完全分解,可生成多少克氫氣
2.如果要生成16g氧氣需電解多少克水?
【歸納小結】根據(jù)化學方式計算的解題步驟:
。ǎ保;
。ǎ玻
。ǎ常;
。ǎ矗;
。ǎ担;
。ǎ叮。
【實際應用】根據(jù)前面你掌握的計算方法,嘗試解決下列問題。
。保I(yè)上通過電解Al2O3制金屬鋁,反應方程式為2Al2O3通電4Al++3O2↑。如果加工一個鋁鍋需要1kg鋁,至少需電解多少千克Al2O3?
。保畾錃馐俏磥砝硐氲钠嚾剂,1kg氫氣就能供一輛功率為50kw的汽車跑大約100 km。水是氫之源,找到合適的催化劑,即可利用光能分解水制取氧氣。一桶水大約18kg,請你自編一道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題并解答。
自編題目:
解答:
【能力提高】飼養(yǎng)觀賞魚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進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者\觀賞魚是必須密封,為了解決魚的吸氧問題,可在魚箱的`水中投入過氧化鈣(化學式為CaO2)。過氧化鈣與水反應的方程式為:2CaO2+2H2O=2Ca(OH)2+O2↑。若每只魚箱每天需耗氧氣52.8g,則需要投入過氧化鈣多少克?
化學素養(yǎng)評價5—4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Fe:56 C:12 Ca:40 Cl:35.5 Na:23
( )1.4克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水的質量為:
A、38克
B、 36克
C、 34克
D、240克
( )2.鐵在純氧中完全燃燒生成四氧化鐵,那么鐵氧氣四氧化鐵的質量比為:
A、56:32:232
B、56:16:232
C、56:64:232
D、168:64:232
( )3.某物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則關于這種物質的組成描述正確的是:
A.該物質只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B.該物質中碳元素與氯元素的質量比為12:1
C.該物質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該物質的分子中碳原子與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2
( )4.在4A+5B = 4C+6D反應中,已知34gA與80gB完全反應生成了54gD。若已知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0,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A.68
B.34
C.17
D.51
【初三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三化學教案06-09
【精】初三化學教案11-24
初三原子化學教案11-08
初三化學教案:分子11-14
初三化學教案【熱】11-27
初三化學教案【精】11-28
【熱】初三化學教案11-25
初三化學教案【熱門】11-26
初三化學教案(20篇)06-16
初三化學教案(精選15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