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內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需要學生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來估測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本節(jié)課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回顧、討論、交流,在必要的時候適當予以指導、提示,而不是過多地干涉學生的活動,讓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1、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通過解決“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來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總結估測的方法,在交流中體會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并針對不同情況結合學生的經驗加以估測方法上的指導,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2、及時總結,促進知識的生成。
在教學中,當學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之后,教師作以恰當的總結,幫助學生把沒有表達清楚的地方進行完善。這樣,不僅使學生受到了啟迪,更提高了表達的技巧和能力,從而得到成功的體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
⊙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嗎?
2、估測一下面前的橡皮、鉛筆有多長,書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誰估得準。
3、揭示課題:大家估測的結果與實際長度十分接近,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挑戰(zhàn)一下估測更長的距離,你們有信心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先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并讓學生用手勢比劃一下,加深學生對這些長度單位的理解。再讓學生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預熱。
⊙聯(lián)系實際,學習估測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27頁例6)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上學采用的是哪種交通方式。(步行、騎自行車、坐公共汽車等)
。3)每天上學在路上要花多長時間?
2、小組合作,探究、交流估測的方法。(出示課堂活動卡)
。1)匯報估測結果。
預設生1:我走200步大約是100米,從家到學校需要走600步,大約是300米。
生2:我從家到學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車,每站地約500米,大約1500米遠。
生3:走100米我大約要用2分鐘,從家到學校我大約要走10分鐘,約500米。
。2)說一說你喜歡哪種估測方法,從你家到學校的距離適合用哪種方法來估測。
3、總結估測較長距離的方法。
方法一步數估測法。先看走100米需要走多少步,再數出從家到學校一共走多少步,然后換算出結果。
方法二時間估測法。先看走100米需要多長時間,再統(tǒng)計從家到學校一共需要多長時間,然后換算出結果。
方法三站點估測法。公共汽車走一站地大約是500米,只要知道從家到學校需要走幾站地就能估算出結果了。
師小結:同學們的估測方法真多,也都很巧妙。大家在估測的時候都知道要確定一個單位長度,然后看從家到學校有幾個這樣的單位長度,就能估算出結果了。
4、反饋練習。
完成教材27頁下面“做一做”。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估測,并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使自己的估測更合理、更準確;然后對大家的估測方法進行總結提煉,加深學生的理解并形成技能。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
1、師出示一杯水,告訴學生這一大杯水大約600克,而后把這杯水分別到入4個杯子中(每個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們能求出這4個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數”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tǒng)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tǒng)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理解平均數的計算過程以及其中蘊涵的意義。
6、小結
師:同學們,電視上比賽評分時,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說說理由嗎?
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對平均數的理解又上升到一個高度,明白平均數不是一個實在的數,去掉分和最低分是為了讓最后得分不會偏離平均分太遠。
三、鞏固訓練
另外一個環(huán)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3.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28×4=16×7=29×4=43×2=12×4=
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基礎上,研究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1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中說的'“每天往返兩次”是什么意思嗎?怎樣要這樣列式呢?
同學們會算這道題嗎?那你們會算什么?
能說一說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與前面學習的內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學例2
要求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你覺得在計算連續(xù)進位的乘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2題。四、課堂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教學方法:觀察法、合作學習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掛圖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出示第4頁彩圖。
6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德育滲透:
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方法:
實踐體會
學習方法:
合作交流
教具準備:
東、南、西、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說一說?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許昌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5、背兒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正、反歸一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結構特征及解題關鍵。
2、初步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正、反歸一應用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歸一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教學難點
1、線段圖的畫法
2、檢驗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
1、學習例3
。1)出示圖片(畫有5個書架,下面有一個問號),教師說:“學校想買5個書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錢嗎?想一想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產生疑問或說出需要先知道每個書架多少錢。)
。2)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圖片(畫有3 個書架,標出一共75元),教師說:“我告訴你買3個書架一共用了75元錢,F(xiàn)在你能解決了嗎?”
。3)個人試做,小組交流并匯報小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個書架多少錢?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再求5個一共多少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進行點撥,并做主要的板書。)
。4)練習:教科書第107頁“做一做”。讓學生獨立解答,指名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學習例4
。1)出示例4:學校買了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2)小組先討論研究,再試著把它完成。
(3)小組間交流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4)“做一做”中的題目,讓學生獨立分析題目,并解答完成。
3、比較例3和例4,你覺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各抒已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小結:“遇到應用題,一定要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來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再解答!
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出示圖片(練習二十四的第1、2題),讓學生獨立解答。
2、老師用IC卡給家里打電話,時間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錢。想一想,如果打電話時間用了6分,又會用去多少錢呢?(學生獨立思考)
“老師的IC卡里現(xiàn)在只有3元5角錢了,我必須在幾分內把話講完呢?
板書設計:
兩步應用題
。1)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 (2)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
75÷3=25(元) 75÷3=25(元)
5個書架多少錢? 200元能買幾個書架?
25×5=125(元) 200÷25=8(個)
答:買5個要用不著125元。 答:200元可以買8個書架。
歸總應用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2頁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二十五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了解歸總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能夠正確地解答這種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結構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畫線段圖,并借助線段圖分析題中數量關系。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領悟方法
1、學習例5(為了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理解、計算,將例題進行了改編)。
。1)教師說:“小華讀一本書,如果每天讀9頁,幾天可以讀完?”(學生各抒已見)。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告訴他們:“知道每天讀12頁,6天可以讀完。現(xiàn)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3)小組展開討論,并獨立列式試做。(教師注意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
(4)小組匯報自己的.想法,教師點撥,小組間相互質疑問難。
。5)教師根據小組的匯報情況,邊小結邊進行必要的板書:
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 72÷9=8(天)
(6)讓學生根據分步算式,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2、改編例題,引出題目:(如果小華8天讀完,他每天讀幾頁?)
。1)學生獨立思考,并試著列式解答出來。
。2)請一名學生匯報。通過學生之間的質疑問難,教師根據出現(xiàn)的情況,及時進行小結:要求每天讀幾頁?首先知道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遇到問題,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3、比較例題和改編的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相同點:都是先求這本書的總頁數。不同點:例題是求幾天讀完,改編后的問題是求每天讀幾頁。
4、教科書第112頁“做一做‘的第2題和例5,讓學生獨立完成。
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做練習二十五的第1題。
讓學生認真讀題,獨立完成,并找出兩個小題的異同點。
2、教師:小林從家往學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學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幾分走到嗎?
讓學生說一說想法,然后獨立列式解答。
3、做練習二十五的第3、4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課堂小結
通過師生交流,突出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兩步應用題
。1)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2)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 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 再求每天讀幾頁?
72÷9=8(天) 72÷8=9(頁)
答:8天可以讀完。 答:每天讀9頁。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
2、經歷探索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增強學生講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
學會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談一談你是怎樣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獲取信息,理解題意。談話: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頁的例2內容,說一說從圖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大巴票價:48元,普通快客票價:65元,動車票價:54元)提問: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1)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元?(2)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1)兩位數的不退位減。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該怎么列式呢?生:用減法計算,列式65-34.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道題中的減數既不是整十數,又不是一位數,應該怎么計算呢?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匯報。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兩種方法都是把減數54分成50和4兩部分,然后從被減數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時,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2)兩位數的`退位減。師:怎么解決第二個問題呢?生:列式65-48.師:請根據剛剛的口算經驗,嘗試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然后嘗試填寫下列:先算65-(
)=(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兩部分,從65里分別去掉40和8?梢韵人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學生根據討論填空。(3)比較算式。
師:觀察上邊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是兩位數減去兩位數。
不同點:前者不退位,計算時直接個位數減個位數,十位數減十位數;后者退位,計算時不能直接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6題。以開火車的方式完成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完成“練習二”第7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后填空。(2)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接力賽。
老師給每一組的第一個同學一個數字,后面的同學每人給一個運算符號和一個數字,第一個同學把數字告訴第二個同學,第二個同學根據第一個同學的數進行計算,然后告訴下一個同學結果,以此類推完成接力賽。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主要講了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一般把減數看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再從被減數里依次減去整十數和一位數。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
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計算,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四幅畫的內容。
2.嵌入數學問題:(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yè)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并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為除數時的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由于這個內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
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說說,教師板書。
3、指板演題,問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
4、你有什么看法?學生討論后,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這題是怎樣計算的?
5. 試一試。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題問:為什么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簡便寫法。
6. 出示計算 420÷3
學生說,教師板書。問:商末尾這個0能省略嗎?為什么?強調簡便寫法。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數學網特地為大家整理了商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幫助廣大小學生朋友們提高數學成績和數學思維能力,同時祝大家學業(yè)進步!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2、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師:每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師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師:每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研究一下.
(師邊說邊板書課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師:課件出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誰來說說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學具,開動腦筋,四人一小組動手操作一下。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小組匯報操作結果。
生1:我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在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橫排每排擺10個,豎排每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0個,所以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師出示一面畫有100個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們是用直尺去量
師:還有想法嗎?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換算成10厘米,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總結并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學生齊讀。
2、知識遷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師:仿照剛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小組在一起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師巡視,生匯報。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書)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學生讀。
師:現(xiàn)在,誰來告訴我每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師在黑板上貼字條) 去掉“相鄰”行嗎?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鄰嗎?它們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師板書: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師領讀生跟讀(正讀反讀這三個關系式)
3、根據進率,進行換算
師:應用這些關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嗎?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個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過來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舉幾個例子嗎?(生舉例)
三、深化新知,鞏固練習
(一)、火眼金睛(下列說法對嗎?)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
我們學校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機妙算(你能很快說出答案嗎?)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顯身手
一個正方形桌面的周長是360厘米,邊長是多少厘米?這個正方形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顧整理、總結生成
1、回顧一下我們今天所學內容,并把例題補充完整。
2、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呢?(生暢所欲言。)
3、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解決。
五、布置作業(yè)
1、83頁做一做
2、練習二十第四題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闖關)
小紅家用邊長5分米的方磚鋪地,客廳正好用了96塊方磚,小紅家客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0
學習目標:
1、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會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驗算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點:
會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學習難點: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口算
9÷3 5×3
20×4 80÷2
400÷2 30÷3
2、計算并且驗算
56÷4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展示
三年級(1)、(2)兩個班共捐書256本,每個班平均捐了多少本書?
(1)齊讀題目,并指名說已知條件與問題。
(2)、要每個班平均捐了多少本書應怎樣列式?
(指名回答:256÷2)
(3)教學用豎式計算256÷2
、賹W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在本子上試算。
、趲熤该逖莶L試說計算過程。
(4)、師生共同交流算法
、俪。用2個百除以2,商1一個百,1寫在百位上
、诔恕S每谠E“一二得二”算出商1個百乘除數2等于2個百,寫在2個百的下面。
、蹨p。用2個百減去2個百等于0,后面還沒除完,不寫0。
、懿。檢查余數0是否比除數小。
、莘。把被除數十位上的5放下來繼續(xù)除
(再重復上面的筆算步驟。)
(5)指名2-3名學生講算法
(6)、師;這樣計算正確嗎?請你在練習本上驗算一下。(指名板演,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7)、口答。
(二)、練習
獨立完成課本第17頁的“做一做”①、②并驗算。
432÷2 522÷3
(請二個同學板演并指名學生說說怎樣計算的)
(三)小結計算方法。
(四)、出示課件(第二條信息與問題)
三年級5個班捐了857本書,那么每個班平均捐了多少本?還余多少本?
1、學生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2、比較與前面幾題的不同點。
3、師:算式857÷5=171……2,這個結果對嗎?我們用前面的方法進行驗算行不行?,大家來試一試。
指名板演并交流匯報。
4、148×4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不等于被除數?
要怎樣才能等于被除數呢?(加上余數2)為什么?
5、師小結①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商和除數的乘積再加上余數等于被除數。
、跊]余數的除法和有余數的除法的不同。(在對除法驗算時,一般用商乘除數,如果有余數,還要加上除數。)
6、口答。
(五)、練一練
課本第17頁的“做一做”④并驗算。
635÷3
生獨立計算并驗算,指名板演后老師講評。
(六)總結:大家通過學習知道怎樣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嗎?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
2.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3.初步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學生計算出這些算式結果,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2
這是我們在前一節(jié)課學過的內容,但前一節(jié)課只算了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這里還有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圖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來大家解決嗎?
下面請同學們翻開書第29頁看著第4題,請你幫助這些小動物判斷一下,它們的計算究竟對不對?如果有錯,錯在什么地方?又該怎樣克服呢?
2.教學練習五第5題
。1)讓學生在書上計算出結果,抽一個學生的作業(yè)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3題。完成后集體訂正。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7題。
四、課堂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2
一、基礎知識的練習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集體在練習本上完成,并展示訂正。
2.4+3.4=5.3-4.6=35.2-7.8=2.8+6.2=
教師強調:計算時要把小數點對齊,小數點對齊了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
2、學生打開教材第98頁看第1題,要求學生先說一說題意,然后在教材上完成,學生在計算時可以口算,也可以用豎式計算。
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
1、引導學生看第98頁的第2題。讓學生讀題,并解答教材上所提出的問題。①《動腦筋》比《童話故事選》便宜多少元?②各買1本書,10元錢夠不夠?
2、引導學生看第99頁的第7題。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教師:那么小麗要從兒童樂園到光明街,車票要多少錢呢?為什么?讓學生討論后回答。
讓學生小組合作,一人當售票員,其他學生當乘客,做乘車游戲,目的是讓學生能對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練習。
。1)小明從7歲到10歲,體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四、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連線。
5.3+2.78.6
3.6-2.11.5
12.6+4.78
15.9-7.317.3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13.5-9.230.7-1.817.6+14.745.3+16.9
3、下圖是某年“十一“期間北京主要景點接待游人統(tǒng)計統(tǒng)計圖。
看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你能解答嗎?
五、思維訓練
1、日記本8.1元一個,文具盒5.1元一個,墨水10.8元一瓶。小明想買以上三種文具,付20元夠嗎?
2、用1、2、3、4寫出大于3的三位小數和小于2的三位小數。(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課本第4至5頁例3和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4至6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知道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2、通過實際測量活動,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教學重點:
使學生識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教學難點:
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準備:
一把米尺、1米長的小棍、一盤卷尺。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寬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學教科書的長和寬,并回答量的結果。
二、導入新課
教師請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
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卑鍟n題:認識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認識米。
(1)認識1米的實際長度。
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把自己的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1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認識米與厘米的進率
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這根繩子有多少厘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并讓學生齊讀兩遍。
2、用米量。
(1)、教師出示一盤卷尺,告訴學生這是一盤卷尺,用它可以量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或校長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指名兩個學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長度是幾米幾厘米。
四、鞏固練習
1、做課本練習一第4題第
1、3兩小題。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5米=( )厘米200厘米=( )米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米的認識和用米去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還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六、作業(yè)設計
1、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 )作單位。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
3、5厘米+30厘米=( )厘米70米-7米=( )米
4、在下面的( )里填上米或厘米。
(1)電線桿高8( ) (2)教室長8( ) (3)鋼筆長15( ) (4)小紅從家到學校要走100( ) (5)量籃球場的長度用( )作單位(6)一張課桌長1( )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P72-73頁的內容
教學要求:
1、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眾,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只要我們多觀察,多留心,就能發(fā)現(xiàn)許多關于數學的知識,不信你瞧(出示小華家到學校的場景圖)
1、小華家去體育館,每分鐘走46米,走了2分鐘,走了多少米?
(1)先讓學生說一說,根據剛才看到的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樣解決?
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2)提問:這是我們以前學的什么計算?(兩位數乘以一位數)
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筆算要注意些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滿幾十就要向十位進幾)
2、談話:可是小華走著走著發(fā)現(xiàn)時間來不及了,比賽就快開始了,于是他就開始跑了起來。
出示應用題:小華跑步到體育館用了4分鐘,他每分鐘跑152米,小華跑了多少米?
談話:這道題你會算嗎?列出算式,不要計算。
152×4=
師:觀察這道題,和我們以前學的筆算乘法一樣嗎?
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二,自主探究,體會領悟
1、談話:你能列豎式計算出152×4的得數嗎?遇到困難想辦法解決,先獨立嘗試計算,然后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1)列豎式計算時,哪些是已經學過的?哪些是新的問題?在解決新的問題時遇到了什么困難?(積的百位上應該寫幾)
(2)這個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在學生回答后,指名板演。
(3)根據剛才的演算,在列豎式計算時,用一位數和另一個乘數十位上的數相乘時,怎樣表示從十位向百位進位?積的百位為什么要寫6、
2、提問:看一看這道題的計算過程,聯(lián)系以前學的兩位數乘以一位數,想一想,三位數乘以一位數在豎式的書寫格式和運算順序等方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教學"試一試"
(1)談話:這時,小華的同學大生也在騎車往體育館趕來,他也是趕來觀看體育比賽的,你看他是怎么去的?
(2)出示情境圖:大生從家騎自行車到體育館用了4分鐘,他每分鐘行248米,大生家離體育館有多遠?
(3)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學生講解計算過程。同桌互相檢查,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提問:這一題的計算和上一題比起來,復雜之處在哪里?什么地方不一樣?
三、鞏固練習,深化發(fā)展
1、做"想想做做"第一題。
讓學生在書上將豎式補充完整,做完后,同桌互相檢查,統(tǒng)計做對的人數。
2、算一算,看看積各是幾位數。
(1)261×3 (2)8×123
621×3 8×312
提問:為什么積的位數不一樣?根據剛才的觀察和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先估計積是幾位數,再列豎式計算。
131×7 612×8
3×493 4×541
4、動腦筋
1□3 □1□
× 4 × 6
4 9 2 1 9 1 4
四、總結提高,質疑反思。
提問: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5
1、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估算能力和應用能力。
2、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運用乘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提高估算能力。
一、基礎練習
1、口算練習(出示口算題)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xx×40
10×8060×20200×3080×100500×20
2、計算練習
36×1248×2356×32
獨立完成,個別學生板演,小結計算方法,算理,格式。
二、問題解決
第9題:
(1)、兒童:15×36=540(元)
。2)、成人:46-36=10(人)10×30=300(元)
。3)、540+300=840(元)
提問:如果今后再碰到類似的情景,但沒有(1)(2)小題作鋪墊,你會解決嗎?
第10題:
讓學生人人都經歷估和算的過程,再小組討論交流。
第11題:
15÷3×35
先求一瓶飲料的`價錢,再求35瓶飲料的價錢。
第12題:
練習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第13~15題:
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3、11×5+8=63(歲)
14、15×6×8=720(人)
15、9×5×8-8=352(分)=3元5角2分
三、習題拓展
售票處:大船坐6人、30元;小船坐4人,24元,F(xiàn)在
有120名老師和學生去秋游。
。1)租大船需要付多少錢?
。2)組小船需要付多少錢?
如果又來了兩個老師參加劃船,怎么租船比較化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