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国产一级a作爱视频免费观9看,色五月丁香亚洲,亚洲欧美性爱在线视频,1000部黄片免费观看一区,国产亚洲性生活视频播放,三级黄色在线视频网站

初三化學教案

時間:2022-11-26 10:00:06 九年級化學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三化學教案【熱門】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三化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化學教案【熱門】

初三化學教案1

  第三章 糖類 蛋白質

  教學目的要求: 1. 使學生掌握糖類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纖維素的組成和重要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變和跟烴烴的衍生物的關系.

  2. 使學生掌握蛋白質的基本性質,掌握氨基酸的兩性和了解多肽和肽鍵的初步知識,認識蛋白質是生命現象最基本的物質基礎.

  3. 使學生了解糖類 蛋白質(包括酶)在工農業(yè)生產 日常生活的廣泛用途以及在現代化科學技術上的重要意義.

  4. 使學生掌握葡萄糖 蔗糖 淀粉 蛋白質的鑒別方法.

  第一節(jié) 單糖

  目的要求: 1. 使學生了解糖類的組成和分類.

  2. 使學生掌握葡萄糖的結構簡式和重要性質,了解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

  3. 使學生了解果糖的性質和它在結構上跟葡萄糖的'差別.

  教學重點: 葡萄糖的結構和性質.

  教學方法: 引導和啟發(fā)和實驗驗證的方法.

  教學過程:

  [引入] 什么是糖? 哪些物質屬于糖?

  [學生討論]

  [講解] 糖類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 曾經用一個通式來表示: Cn(H2O)m;這是因為在最初發(fā)現的糖類都是有C、H、O三種元素組成,并且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個數比恰好是2:1.當時就誤認為糖是由碳和水組成的化合物. 現在還一直在沿用這種叫法,通式并不反映結構: H和O 并不是以結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通式的應用是有限度的: 鼠李糖 C6H12O5

  甲醛 乙酸 乳酸等

  [設問] 如何給糖類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呢?

  [板書] 糖類: 從結構上看,它一般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們的物質.

  [板書] 糖的分類: 單糖 低聚糖 多糖

  [過渡] 在單糖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有葡萄糖 果糖 五碳糖(核糖和脫氧核糖)等. 下面我們有重點的學習葡萄糖以及簡單了解其它單糖.

  [板書] 一 . 葡萄糖葡萄糖的結構和性質:

  物理性質: 白色晶體 溶于水不及蔗糖甜(葡萄汁 甜味水果 蜂蜜)

  分子式: C6H12O6 (180) 最簡式: CH2O (30)

  結構簡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 CHO

  或CH2OH(CHOH)4CHO (CHOH)4

  CH2OH

  化學性質:

  還原反應:氧化反應: 與新制Cu(OH)2作用銀鏡反應

  CH2OH-(CHOH)4-CHO + 2[Ag(NH3)2]+ 2OH- CH2OH-(CHOH)4-COO- + NH4+

  + 2Ag + H2O + 3NH3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Cu2O + H2O

  與氧氣反應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酯化反應: 與乙酸 乙酸酐作用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

  [指導] 讓學生學會寫復雜的反應方程式.

  制法: 淀粉催化(硫酸)水解

  催化劑

  (C6H10O5)n + nH2O nC6H12O6

  用途

  營養(yǎng)物質: C6H12O6 (s)+ 6O2(g) 6CO2(g) + 6H2O(l) + 2804kJ

  醫(yī)療 糖果 制鏡和熱水瓶膽鍍銀

  二 . 果糖

  分子式: C6H12O6 (與葡萄糖同分異構) 式量180

  存在水果 蜂蜜 比蔗糖甜

  純凈的果糖是白色晶體,通常是粘稠的液體,易溶于水.

  結構簡式: 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多羥基酮)

  化學性質: 可以發(fā)生銀鏡反應!

  三 . 核糖

  CH2OH-CHOH-CHOH-CHOH-CHO (核糖)

  CH2OH-CHOH-CHOH-CH2-CHO (脫氧核糖)

初三化學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金剛石、石墨等碳的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分析金剛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兩種不同單質,進一步理解元素和單質這兩個基本概念的區(qū)別和聯系。

  能力目標

  通過三種單質用途的學習,繼續(xù)深化“結構決定性質”思路,培養(yǎng)對比思維能力;

  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碳單質的學習,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提高學習化學興趣;

  通過C60的學習,拓展課堂學習,開闊學生視野,了解化學與社會。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碳單質(金剛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學生學習氧氣、氫氣之后首次全面學習的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此節(jié)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氧氣、氫氣學習的繼續(xù),同時為后面學習金屬單質打下基礎。

  碳單質有定型碳和無定型碳兩類。金剛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點介紹。從學生較熟悉的金剛石、石墨入手學習,而后介紹球碳,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由宜到難,由遠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化學與社會的關系、體驗化學科學的發(fā)展。

  另外,教材編排首先對碳的典型單質——金剛石和石墨的結構、物理性質、用途進行學習,而后再簡介無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學習,旨在使學生從感性上理解碳單質結構不同,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幾乎相同。

  課堂引入指導

  法一:璀燦的鉆石,普通的鉛筆芯,取暖用的煤,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工業(yè)血液”石油等物質之間有什么相互聯系?學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就明白了。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節(jié) 碳的幾種單質”。

  法二:石墨、木炭能變成鉆石嗎?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將自己得出結論。

  關于球碳(C60)的建議:

  球碳是碳的又一同素異形體,是科學家的最新發(fā)現,建議補充介紹。如何介紹,應根據學生狀況而定。生源較好的學校應對照金剛石、石墨的'結構介紹球碳的結構,簡單介紹球碳的用途,有條件的學校課安排學生上網查閱球碳的發(fā)現史及其它資料。生源機較差的學校至少應介紹球碳也是碳單質的一種,結構獨特,性質特殊。教學時適當介紹球碳,對學生感受科學的發(fā)展大有益處。如果程度更好的學校,課安排學生探究活動,主題是關于球碳的調查。課下調查,課上交流匯報,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關于知識講解指導:

  1.盡量讓學生觀察金剛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等讓學生對透明、硬、軟、劃痕、疏松多孔、細等字眼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2.歸納對比學習是學習差異性較好的方法,具體操作時以列表方式較好。

  3.講解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時不可過分深入,否則會分散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難度。

  4.應深刻理解教材。講金剛石時應突出“硬”,講石墨時要突出“軟”,講無定形碳應以木炭為主,突出吸附作用。

  5.本部分內容知識即貼近生活,又是貼近現代科技發(fā)展新動向,適當補充是十分必要的。如碳纖維等。

  課程結束指導

  1.合成金剛石是人類的夢想,讓學生課外研究金剛石合成的歷史、主要問題、現階段水平等會極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是學生學習文獻研究的科學研究方法的一個教好的例子。

  2.研究是當今世界科學研究的熱門話題,讓學生尋找這方面的資料學習,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

  課外實驗指導

  木炭制備可以利用鋁箔隔絕空氣,加熱干餾火柴桿的方法來制取。讓學生在家庭中完成,有利于學生對木材干餾和其液、氣產物的理解,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通過錄像及實物學習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通過錄像了解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對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這一辯證關系有進一步理解;

  通過對碳纖維、人造金剛石等知識的介紹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不斷進取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教學難點: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

  教學用具:

  錄像機 石墨、木炭、活性炭、二氧化氮氣體、澄清石灰水、氧化銅、大試管、鐵架臺、酒精燈。

  鑲鉆石的飾品、普通乒乓球拍、普通羽毛球拍、普通網球拍;碳纖維乒乓球、羽毛球拍、特制的網球拍等、防毒面具模型

  教學方法:講述法與討論法

  教學過程:

  【引入】讓學生觀察鑲嵌在手表上的鉆石、鉛筆芯、碳纖維網球拍或釣魚竿、木炭,提問它們之間有什么相互聯系?學習完碳和碳的化合物之后你就明白了。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還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用什么方法能證明這一點呢?

 。▽W生討論,并提出幾種方法)

  教師總結、講解。引導學生看錄像《金剛石》在液氧中燃燒

  【講解】同樣的方法,可以證明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

  【閱讀】p79-80《化學》全一冊 初級中學教科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要求:用列表的方式歸納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投影】一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講解】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決定了用途上的差異。

  1.利用金剛石硬度大、耐高溫可做鉆探機的鉆頭;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剛石對光有優(yōu)異的折射作用,可做裝飾品。

  2.利用石墨質軟,在紙上劃過會留下深灰色的痕跡可做鉛筆芯;利用石墨滑膩、質軟、耐高溫,可做耐高溫的潤滑劑。

  3.利用石墨有良好導電性和耐高溫可做高溫電爐的電極和普通電極。(展示實物)

  4.利用石墨傳熱性能好,耐腐蝕,耐溫度驟然變化的特性可做石墨坩堝。

  5.利用石墨耐酸堿的耐腐蝕性強,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堿槽等。

  【小結】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物理性質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性質不同因而用途也不相同。即性質決定用途。

  【講解】在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中還有一類含雜質較多的叫無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

  介紹:炭與碳的區(qū)別。

  【展示】木炭

  【演示】木炭吸附氣的實驗

  【演示】木炭與紅或藍墨水的吸附實驗

 。▽W生討論,得出木炭性質的結論)

  【小結】木炭能吸附某些有色物質,說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氣體或染料吸附在其表面。加熱后,紅棕色又出現,說明以上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投影】二 無定形碳(以木炭為例)

  1.物理性質:灰黑色多孔、疏松物質,具有吸附性。能大量吸附氣體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氣體或液體里的某些物質被吸附到固體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81第四段)

  4.用途:燃料,黑火藥、吸附劑制鉛筆(某些)

  三、 碳單質的新成員--C60:

  1985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柯爾,理查得·斯莫利和英國科學家哈羅德·克羅特在研究太空物質時,發(fā)現了一種碳元素形成的單質,化學式為,形成具有32個面的近似球體,包括20個等六邊形和12個等五邊形,這同英式足球正好相同,因此又叫足球烯。

  近來科學家發(fā)現往中嵌入少量的某些金屬,可制成超導材料,這為高溫超導開辟了嶄新的領域。另外,為物質結構的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小結】金剛石、石墨和等物質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性質和用途上存在很大差異,這是由于它們的結構不同所造成的。

  探究活動

  1.如何由石墨制得金剛石?

  2.碳的研究目前有何新進展?

  3.撰文介紹人類合成金剛石的歷史――《人造金剛石過程》。

  4.球碳(C60)又稱 “富勒烯”。是借一位建筑師的姓名而命名的。這位建筑師就是巴克明斯特·富勒。富勒是美國著名的建筑學家,他設計的著名建筑有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萬國博覽會美國館。請你通過上網、查資料寫一份關于C60分子結構發(fā)現史的調查報告。

初三化學教案3

  教學目標

  了解燃燒和燃燒的條件,了解滅火的原理;

  了解爆炸、緩慢氧化和自燃現象,及它們與燃燒之間的區(qū)別和相互聯系。

  目標:

  在了以上知識后,引導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得出防火、滅火、及預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科學態(tài)度;

  使學生了解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起作用的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在氧氣的性質和用途后,安排了燃燒和緩慢氧化。這樣能使學生認識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爆炸等現象,了解其基本原理。

  本節(jié)教學內容較多,其中包括有發(fā)熱發(fā)光現象的劇烈氧化(燃燒),有不發(fā)光熱、現象也并不顯著的緩慢氧化(金屬的腐蝕和呼吸等)。在燃燒的問題上,講到了燃燒的條件,又要學生討論滅火的條件,簡單地提到了在有限空間里發(fā)生急速燃燒時的爆炸,也談到了從緩慢氧化自發(fā)地轉變?yōu)閯×已趸淖匀肌榱耸箤W生很好地抓住中心,教材中指出,所有這些現象的本質都是氧化。只是由于條件不同而發(fā)生了不同的現象。從而使學生自然的認識到:自然界的一切規(guī)律都受到一定條件的制約,而規(guī)律又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必然性,只要有必要的條件存在,變化就會依一定方式進展。

  如果學生能對以上氧化反應的各個外因條件了解得比較全面、透徹,就完全有可能想出防火、滅火和預防自燃的基本原理,乃至一些有效措施。

  教學建議

  要求學生了解:

 、傥镔|在空氣里起氧化反應的時候是否有燃燒現象,決定于溫度是否達到這種物質的著火點;

 、谖镔|在空氣里的燃燒的急速程度,取決于可燃物跟氧氣的接觸面積大小;

 、鄱彼俚娜紵欠駮鸨,則決定于可燃物所處空間的大小和是否有氣態(tài)生成物產生。

 、苤劣诰徛趸欠衲芤鹱匀,則決定于氧化所產生的熱量能否散逸和進行緩慢氧化的物質的著火點高低。

  針對第一點的教學,要做好演示實驗,首先提出問題,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每一個實驗結果得出什么結論?從而由燃燒的條件引出滅火原理是什么?即只需要燃燒的兩個條件不同時滿足就可。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區(qū)分幾種氧化,可列表對比,加深理解。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燃燒和緩慢氧化

  重點、難點:了解燃燒的條件,并利用來處理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

  引入:在一個有關火的`故事中,有這樣一段話火在宇宙中永存,沒有人時就有火。人類在其生活和生產的實踐中識火、用火、駕馭火,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高度文明的社會;鹗莿(chuàng)造萬物的上帝,也是毀滅它們的死神。人們,可要小心用火呀。

  火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也帶來災難。如何利用它有益的一面,同時又防止它引起的災難呢?這就需要我們知道:火是什么?它是在何種條件下發(fā)生的?滅火的原理是什么 初中歷史?

  首先看第一個問題:火是什么?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發(fā)展,人們認識到所謂的火就是物質燃燒所發(fā)出的光和熱。燃燒是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發(fā)熱劇烈的氧化反應。現在,燃燒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愈發(fā)密切,如:冶煉金屬、飛機飛行、輪船和火車的行駛、火箭發(fā)射、火力發(fā)電等,都要經過燃料燃燒過程。

  設問:誰能對火做一科學的解釋?

初三化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比較,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通過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3.通過比較,歸納實驗室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4.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課型:新授課(學生實驗探究活動課)

  教學方法:分組實驗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過程

  我們前面探究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今天我們來探究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請同學們把昨天發(fā)的探究方案拿出來。

  同學交流“探究方案”上的參考信息。

  1.探究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探究方案”中各組實驗操作時具體的裝置:(可用自薦儀器,也可選用桌上給定的.某些儀器。注:學生事先不知道桌上給定有哪些具體儀器。)

  每組桌上均有的儀器:玻璃導管、橡皮管、集氣瓶、玻璃片、水槽

  每組桌上提供的不同儀器分別為:

  第一組:燒杯、過濾漏斗

  第二組:燒杯、破試管、銅絲、單孔橡皮塞

  第三組:U型管、單孔橡皮塞、鐵架臺(帶鐵夾)、橡皮塞

  第四組:平底燒瓶、單孔橡皮塞

  第五組:錐形瓶、雙孔橡皮塞、分液漏斗

  第六組:試管,單口橡皮賽、鐵架臺(帶鐵夾)

  第七組:錐形瓶、雙孔橡皮塞、長頸漏斗

  第八組:錐形瓶.單孔橡皮塞、注射器

  第九組:帶支管的燒瓶、橡皮塞

  第十組:錐形瓶、單孔橡皮塞

  3.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實踐操作──制備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驗證氣體是二氧化碳。

  同學交流展示本組實驗裝置,討論實驗成敗原因,并總結歸納實驗最佳裝置。

  比較實驗室制取氧氣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歸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同學與小組評價自己所設計和開展實驗的情況,與同學合作進一步完善所設計的試驗。寫出實驗探究報告。

  附: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和實踐”報告

  宜昌市九中 班 組 組長 組內成員 探究時間

  一、探究時參考信息

  1.碳酸鈉(Na2CO3)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等碳酸鹽均能與稀鹽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性質信息:(從生活經驗和已有事實推測)

 。1)把燃燒的木條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條 ,說明 。

 。2)打開汽水瓶蓋可觀察到 ,這個事實說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性: 且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

  (3)向石灰水中吹氣,現象為 ,說明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C(OH)2]反應。

  3.銅與稀鹽酸(HCl)、稀硫酸(H2SO4)等酸不反應。

  4.在標準狀況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為 1.977 g/L,空氣密度為 1.293 g/L。

  二、探究內客

  1.探究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重點比較反應速度快慢)

  可供選擇的原料有: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鈣粉末(CaCO3)、碳酸鈉粉末(Na2CO3)、稀鹽酸(有效成分HCl)、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晒┻x擇的儀器有:點滴板(或自制點滴板或試管)、膠頭滴管、藥匙。

  步驟(可以用圖式表示):

  觀察記錄:

  結論:

  2.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1)從下列給定的儀器(也可以從其他未給出的儀器)中選擇適當儀器,以小組為單位,你們能設計幾組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畫出它們的簡圖。并比較幾組裝置的優(yōu)缺點,交流這樣設計的理由。

  設計的幾組裝置為:(可用裝置圖表示)

 。2)用自制儀器或代用品或其他儀器設計的裝置:

 。3)實驗操作時實際采用的裝置:

  3.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實踐操作──制備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1)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驟:

 。2)驗滿方法:

  4.證氣體是二氧化碳的操作:

  現象為:

  5 同學交流展示本組實驗裝置,討論實驗成敗原因,并總結歸納實驗最佳裝置。

  6.比較實驗室制取氧氣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歸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初三化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

  2.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表達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論。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使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通過實驗,體驗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結論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體會到合作與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與檢驗。

  難點二氧化碳與水和石灰水反應的原理。

  教學工具

  儀器:試管、燒杯、集氣瓶、導管、塑料瓶、兩瓶分別裝有稀醋酸和水的噴霧瓶、白鐵皮架(有兩個階梯)等藥品:石灰石、鹽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展示一套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請兩位學生互相配合,在3min內制好三瓶二氧化碳。引導學生適時地評價他們的操作。

  師:下面我們就用剛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組實驗,通過實驗你能得到哪些結論?

  師:請一位同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讓學生觀察其顏色、狀態(tài)。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內加入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

  3.向盛有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中,緩緩傾倒二氧化碳。

  師:從以上3個實驗,我們發(fā)現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哪些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

  二、推進新課

  二氧化碳的性質

  師:1.物理性質

  (1)通常狀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比空氣的大(同溫同壓下)。

  (3)能溶于水。

  師:二氧化碳也有三態(tài)變化,在加壓、降溫的條件下可以變成液體,繼續(xù)加壓、降溫,就可以變成固體,F在我們一起觀看固體二氧化碳。

  師:用二氧化碳滅火器制二氧化碳固體。請幾位同學小心將固體收集到飲料瓶中,觀察它的狀態(tài)及變化。引導學生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觀察木條的變化。

  師:固體二氧化碳又叫“干冰”,易升華。

  前面的蠟燭熄滅,現在的木條熄滅,都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化學性質

  (1)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實驗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實驗步驟: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第一朵紙花噴上稀醋酸,第二朵紙花噴上水,第三朵紙花直接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第四朵紙花噴上水后,再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四朵花的顏色變化。然后將第一朵和第四朵紙花取出小心烘烤,觀察現象。

  現象:

  師:①石蕊是一種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堿性環(huán)境下顯現出三種不同的顏色。

 、谥苯釉诰凭珶羯霞訜峒埢,紙花易燒焦變黑,影響觀察,可用燈泡發(fā)光提供的熱量完成這個反應。

  師:①石蕊是一種色素,遇酸變成紅色。

 、谒荒苁棺仙锶芤鹤兂杉t色。

 、鄱趸寂c水反應生成類似醋酸的物質,這種物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

  ④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物質不穩(wěn)定,加熱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師: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過程中,是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呢?

  生:CO2與H2O能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受熱時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應。

  實驗探究: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應。

  實驗步驟:打開雪碧瓶蓋,塞上導氣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振蕩,觀察現象。

  現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師:說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師: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Ca(OH)2)反應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鈣沉淀的緣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Ca(OH)2+CO2===CaCO3↓+H2O,這個反應常用來檢驗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huán)境的影響

  1.對生活的影響。

  (1)做滅火劑: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又不燃燒,一般也不支持燃燒,當二氧化碳與空氣同時存在時,二氧化碳在下層,從而隔絕空氣與物體的接觸,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滅火劑。

  (2)做制冷劑、人工降雨。

  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氣體會變成固體,固體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華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常用作制冷劑和人工降雨。

  (3)因為易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飲料。

  (4)二氧化碳是溫室肥料。

  2.環(huán)境的影響:溫室效應。

  板書

  第1課時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質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

  (1)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應

  CO2+Ca(OH)2===CaCO3↓+H2O

  二、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huán)境的影響

  1.對生活的影響

  (1)做滅火劑

  (2)做制冷劑、人工降雨

  (3)可制汽水等碳酸飲料

  (4)溫室肥料

  2.環(huán)境的影響:溫室效應

初三化學教案6

  教學目標

  了解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是指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類。

  初步認識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在人類生命活動中的重大意義。

  通過收集資料、討論交流、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交流、合作意識和合作探究能力。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激發(fā)更多的學生關注健康、關愛生命。

  重點和難點

  蛋白質在人類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意義。

  實驗準備

  一組精美圖片(或制作成多媒體)、研缽、滴管、小燒杯、量筒、醫(yī)用維生素C、蒸餾水、漏斗、濾紙、玻璃棒、石蕊、碘酒、米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情景創(chuàng)設

  同學們都吃過飯了嗎?我們每天為什么要吃飯?為什么光吃飯還不行,還要吃菜呢?

 。▽W生回顧以前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得出我們人類維持生命和健康所需的六大營養(yǎng)物質)

  群體互動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在生物學和化學中已經知道了不少。上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常見的鹽,本單元所涉及的無機鹽將在下一個課題中進行研究。本課題我們主要研究的內容是四類有機物的營養(yǎng)物質。

  請分組閱讀教材p88~94,討論并完成p89、p93兩處的課堂練習。

  交流匯報

  各小組匯報小組的討論成果。

  鞏固提高

 、偬厥獾牡鞍踪|──酶;維生素的音譯名:Vitamin-維他命;

 、谘菔荆旱馀c淀粉的反應:單質碘+淀粉顯藍色。

  組間搶答

  給我們平時常吃的食物找“家”:米飯、羊肉、蘋果、白菜、牛肉、花生、糖果、豬肉、黃瓜、鮮奶、魚肉、玉米、雞蛋、柑橘、蘿卜、蒜苗、雪梨。

  主要含蛋白質的有 ;主要含糖類的有 ;

  主要含油脂的有 ;主要含維生素的有 。

  探究辨析

  ①拋磚引玉:警方常用“指紋顯示”來破案。方法一:取一個蒸發(fā)皿,加入少量的碘酒后,微微加熱,將留有手指印的證物(紙張或器皿)放在蒸發(fā)皿上方,過一會兒可顯示出清晰的指紋(其原因是手指上的油脂在器皿或紙張上,而碘可溶于油脂中,從而顯示出指紋來);方法二:將硝酸銀溶液小心地涂抹在案情證物上,再用光照,則在物證上會顯示出黑色的`指紋來。(其原因是手指上的汗跡中含有無機鹽NaCl等,與AgNO3反應生成了AgCl,經光照,AgCl分解產生黑色銀的微粒,而顯示出黑色指紋)。

 、趯W生實驗探究維生素C的性質:取3片醫(yī)用維生素C(也可用學生自備的水果、果汁),碾碎后溶于10 mL水中并過濾,取少量濾液向其中滴入幾滴紫色的石蕊試液,觀察,可見 。說明維生素C的水溶液呈 性,醫(yī)學上常把維生素C稱之為 (可查閱資料或訪問醫(yī)護人員)。維生素C在酸性環(huán)境中比較穩(wěn)定,在高溫條件下易被破壞。請想一想,如何食用新鮮黃瓜,才能充分利用黃瓜中豐富的維生素C。

  交流展示

 。ā拔摇痹诰S持人類生命和健康中的作用)

  課前將學生分成四組,分別收集四類有機營養(yǎng)物的生理功用(每小組負責一類),并用第一人稱“我”寫成匯報交流材料。

  警鐘長鳴

 。ǘ嗝襟w展示)

 、傥鼰熍c疾病。圖片:肺癌患者的肺與正常人的肺的比較。

  ②資料:甲醛浸泡的雞爪和水產品。

  ③資料:硫黃熏制的白木耳。

 、苁袌錾箱N售的毒大米和毒筍。

 、蓐P注生活中所見到的“黃曲霉菌”。

 、揸P注居室裝修中的“隱形殺手”──甲醛、苯。

  感悟交流

  看了之后你們有何感受?

  學后反思

 、傥覀儜鯓雨P注健康、關愛生命?

  ②我們應怎樣合理安排膳食?調查我們學校的食譜是否符合健康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③我們?yōu)槭裁床荒芷、挑食?我們(yōu)槭裁匆喑允卟耍?/p>

  課后調研

  你認為“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民間說法有科學道理嗎?建議你做一做下面的調查研究:參考課本p94頁習題3中提供的數據,記錄自己(或他人)每天行走多少路,大約消耗多少油脂?根據研究對象的身高、體重之比,制定一個科學的走路鍛煉計劃,并堅持實施,做好記錄,分析結果,在適當的時候完成調查研究報告。

  點評:本節(jié)課從“民以食為天”的吃開始,讓學生回顧已學的生物學知識,從而使本課題順理成章地導出。

  在學生互動活動中又設置了一欄:“其他,你感興趣的內容”,更是體現了“以人為本”張揚學生個性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滕老師的“課后調研”給學生提供了七年級數學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可謂用心良苦。

  背景資料

 、20xx年11月10日楚天都市報

  摻有礦物油的大米對人體有致畸、致癌作用。一次性進食了較大量的含礦物油的食物,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適、腹瀉、偶有惡心嘔吐等癥狀。鑒別摻油大米的簡便方法是:用少量熱水浸泡大米,手捻有油膩感,嚴重者水面有浮油。

 、诒本⿴煼洞髮W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冊p116

  現代營養(yǎng)學家用身體質量指數來判斷人體的健康狀況,這個指數等于人體質量(千克)與人體身高(米)平方的商。一個健康人的身體質量指數在20~25之間;身體指數低于18,屬于不健康的瘦;身體質量指數高于30,屬于不健康的胖。

初三化學教案7

  一、 設計思路

  空氣是學生在化學課上接觸到的第一種物質,學生們在生活中可以從不同的途徑獲取有關空氣的知識,因此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是什么”不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我們都知道氧氣的發(fā)現在化學史和科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不僅因為推翻了錯誤的燃素學說,給整個化學領域造成翻天覆地的變化,還因為研究過程中的實驗方法的多樣性和科學性。因此“空氣”的重要意義在于能夠提供一種化學情境,使學生開始了解化學的歷史以及化學作為一個學科的意義,了解科學探索的過程,同時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思維方式、實驗方法、探究方法的熏陶并逐步學習這些比知識更鮮活的經驗。

  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想是在科學史的情境中,讓學生進行探究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性、實用性、創(chuàng)造性三元思維,同時了解人類認識事物的曲折過程以及科學家的探索精神。教學流程是:

  溫故知新,了解空氣重走科學路,探究空氣組成的歷史對空氣組成的實驗設計實踐上升為理論

  探究是指利用豐富的史料,學生通過閱讀、分析材料初步認識到科學家的實驗模式,提出問題和假設,設計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體會科學的探究過程,并能夠模仿此過程完成自己對空氣組成的探究實驗、做出報告。

  二、教案

課題


空氣的組成


授課人



學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科學家研究空氣的實驗和自主設計實驗,幫助學生理解定性和定量的概念,理解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掌握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性質,掌握空氣的組成 。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對比不同科學家對空氣的研究,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思想并學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控制變量對照實驗的設計方法、定性實驗和定量實驗的設計方法、驗證實驗的設計方法以及比較、分類、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等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在化學中的應用,并通過設計實驗驗證空氣的組成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了解人類對事物的曲折的認知過程,認識到科學發(fā)現是經過艱難的探索的、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培養(yǎng)從前人經驗中獲得知識、方法和經驗教訓的興趣和愿望,體會科學發(fā)展和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重點和難點


1.通過分析、對比不同科學家對空氣的研究,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思想并學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2. 應用前人的經驗,設計實驗驗證空氣的組成。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探究的探究”教學法、實驗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


儀器、藥品


集氣瓶、橡膠塞、燃燒匙、燒杯、導氣管、止水夾、火柴、氣球、塑料瓶、試管、水杯、紙團;木炭、硫磺、紅磷、鐵絲、蠟燭等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溫故知新,了解空氣。


情境:錄象《人與自然》片段


問題:我們知道 沒有空氣就沒有人類,也沒有生機勃勃的地球,請大家說說你所認識的空氣


小結:(板書)


1. 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難溶于水的氣體。


2.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


講故事:我們對于空氣已經了如指掌了,現在我給大家講一個笑話。


一位化學老師在自己的朋友面前大談氧氣的發(fā)現。這位老師說:“氧氣是在18世紀才被發(fā)現的……”老師的朋友說:“既然這樣,在此之前,人呼吸什么呢?”


問題:大家為什么覺得這位老師的朋友很可笑呢?


過渡: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關于空氣的這點看起來很簡單的知識,但事實上是經過許多科學家經過幾百年的研究才獲得的。


發(fā)言:


1. 1.空氣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氧氣占1/5


2.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議論:空氣原本就存在,只是人們沒發(fā)現,而不是人們沒發(fā)現之前,空氣就不存在。


使用頭腦風暴法調動學生回憶已有的有關空氣的知識,擴充學生對于空氣組成和性質的知識。


重走科學路,空探究氣組成的歷史


情境:動畫《拉瓦錫的實驗》(旁白: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閉容器里連續(xù)加熱12天,發(fā)現有一部分銀白色的液態(tài)汞變成了紅色粉末,同時容器里的空氣的體積差不多減少了1/5。他研究了剩余的氣體,發(fā)現這部分氣體既不能供給呼吸,又不能支持燃燒。


拉瓦錫又把紅色粉末收集起來,放在另一個容器內加強熱,得到了汞和可供給呼吸、可助燃的氣體。


通過這些實驗,拉瓦錫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問題:“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是否只有拉瓦錫在研究空氣,并且在十二天之內就研究成功了呢?


閱讀資料,組內討論,分別匯報本組的想法和結論,并相互補充。分析并推測出表格空白的地方應該填寫什么?(見表1)



通過抓取和多角度分析科學家實驗的細節(jié),探究其中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思維。通過對科學史的研究,了解化學的生動具體的創(chuàng)造過程認識到任何重要的定理,都是前人通過實踐 認識 到實踐,多次反復甚至多次失敗,最后才得出的結果。


表1:


科學家功績實驗和現象你的結論伽利略(意大利)利用氣泵使一個玻璃球灌足了空氣,然后用天平稱出它的重量;再把玻璃球下的活塞打開,發(fā)現玻璃球變輕了。托里拆利(伽利略的學生)在一端封閉的長玻璃管中裝滿了水銀,讓開口的一端朝下插入裝了一半水銀的玻璃容器中,水銀面的高度恰好是760毫米。梅猷(英國)1674年點燃的蠟燭放在一塊木板上,木板位于水面之上,然后用一個玻璃鐘罩扣住蠟燭和水面。發(fā)現蠟燭在燃燒時,鐘罩內的水面逐漸上升,最后,蠟燭火焰熄滅了,水面之上還存在一個大的空間。將一只白鼠裝進另一個同樣的`裝置內。發(fā)現隨著白鼠呼吸時間的增長,水面在逐漸上升,到了最后水面再上升,而白鼠也就死亡了。把燃著的蠟燭和白鼠同時裝進這樣的裝置內。現象:盧瑟福1772年把老鼠放在密閉器皿里,等到老鼠被悶死以后,再用氫氧化鉀溶液除去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接著他又在老鼠已經不能生存的那種空氣里放進一支點燃的蠟燭,發(fā)現它仍能繼續(xù)燃燒片刻;等到蠟燭熄滅后,又放進一小粒白磷,白磷仍能在其中自燃。在密閉器皿中用燃燒白磷的方法將空氣中助燃成分除去,所得到的剩余氣體完全不能維持老鼠和麻雀的生命。舍勒(瑞典)1773年把硝酸鉀放在曲頸甑中,曲頸甑的出口與一個膀胱做的氣球相連。將曲頸甑放在爐火中加熱,氣球真的被一種氣體充滿了。把點燃的蠟燭放到氣體中,氣體燃燒得更猛烈了,放出耀眼的火光。將硝酸銀、硝酸汞、氧氧化x軟錳礦(二氧化錳)放在曲頸甑中加熱,得到了同樣的現象。普里斯特利1774年用聚焦的太陽光來加熱紅色的氧氧化x氣體產生,把點燃的干木條放入這種氣體中,木條燃燒放出刺眼的光,老鼠放入這種氣體中,老鼠過得非常舒服。他吸過這種氣體以后,身心一直覺得非常舒暢。

講解:同學們對科學家的研究都進行了自己的評價,并從科學家的實驗中獲得了一些啟示和結論,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科學家們分別從自己的實驗中獲得了什么,以及科學史對他們的評價。


投影:如表2


觀看投影,對比自己與科學家的結論。



表2


科學家科學家的結論功績給我們的啟示伽利略空氣是有重量的證明空氣的存在,空氣是一種物質。物質是有質量和壓力的。托里拆利空氣是一種物質,空氣有壓力梅猷玻璃鐘罩內的物體X同時被燭火燃燒和白鼠呼吸所消耗。證明空氣的作用是助燃和助呼吸。對比實驗方法、空白實驗方法、控制變量實驗方法。盧瑟?諝庵兄嫉某煞趾茈y完全除盡。把剩余的不能維持生命的氣體稱為“濁氣”發(fā)現氮氣能將空氣中氧氣完全除去的物質是白磷。舍勒稱助燃的氣體為“火空氣”制得氧氣并研究了其性質。遺憾!他們二人都是燃素學說的忠實信徒,絕不肯對其產生一絲一毫的懷疑。美國科學家韋克斯說“普利斯特利是氧的父親,但他至死也不承認自己的兒子!逼绽锼固乩嬖V拉瓦錫發(fā)現和制得了一種助燃和助呼吸的氣體,這種氣體的助燃能力比空氣強得多。拉瓦錫在大氣(指空氣)中并不是所有的空氣(指氣體)都可以呼吸,只有金屬焙燒時,與金屬化合的那部分空氣才是合乎衛(wèi)生的(指氧氣可供呼吸),另一部分空氣不能維持生命和助燃。認為他和舍勒、普里斯特利制得的氣體是一種新化學元素,在1777年定名為oxygene。確定了空氣的組成。

學生對空氣組成的實驗探究。


問題:我們回顧了空氣探索的艱難。現在請大家想想拉瓦錫比其他人高明在什么地方?在探索空氣的過程中最艱難的是什么?


小結:(板書)


1.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是純凈物。純凈物可以用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如氧氣O2,氮氣N2


2.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這些物質之間沒有發(fā)生反應,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質。如空氣。


鼓勁:同學們是否想自己親自來探索一下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


情境: 設計實驗


1、證明空氣的存在;2、確定空氣的組成。


集氣瓶、橡膠塞、燃燒匙、燒杯、導氣管、止水夾、火柴、氣球、塑料瓶、試管、水杯、紙團;木炭、硫磺、紅磷、鐵絲、蠟燭(若需其他儀器和藥品,請?zhí)岢觯?/p>



發(fā)言:拉瓦錫的高明在于做了一個逆向實驗,證明了氧化x分解的氣體存在于空氣中,還在于他總結了前人的所有了發(fā)現,而且測定了準確組成——氧氣占空氣大約1/5。(教師:也就是說其他人所進行的測定是定性的,即知道是什么,而拉瓦錫進行的是定量的測定,不但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有多少)


發(fā)言:拉瓦錫最高明的是他不相信空氣“只有一種氣體”組成,不相信燃素學說,這應該是探索空氣中最艱難的。(教師:也就是說空氣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是研究的關鍵)


分小組討論方案:



1、塑料瓶口上套氣球,捏塑料瓶,氣球鼓


2、試管連接單孔塞和導氣管,導氣管另一端放入水槽,手捂試管,水槽中有氣泡。


3、團一個紙團塞到水杯里,向下插入水槽里,再迅速拿出,紙不濕



梅猷的實驗,提示學生選擇儀器,并組裝。



盧瑟福的實驗,提示學生選擇白磷作為將氧氣消耗完全的藥品,但教師沒有提供白磷,所以不同組有不同的選擇。


實驗:檢驗自己的設計



應用從科學史中所獲得的啟示解決問題,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實用思維。


學生的實踐上升為理論


問題:1、我們的實驗中,為什么氣體減少的體積不等于1/5?


2、剩余的氣體是否都是氮氣?


3、實驗中空氣表現出了哪些性質,是哪種物質的性質?


作業(yè)1:完成空氣存在和組成的探究報告


作業(yè)2:設計實驗研究氮氣和氧氣的性質,并推測氮氣和氧氣的性質,根據氮氣和氧氣的性質得出用途。


作業(yè)3:科學家們發(fā)現土衛(wèi)六與40億年前的地球很相似,土衛(wèi)六也擁有大氣,如果你是科學家,打算怎樣研究土衛(wèi)六的大氣?


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維。


將學習到的經驗應用于未知事物的探索,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提供空間。


板書設計


課題1 空氣


一、空氣


1. 性質: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難溶于水的氣體。


2.組成: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


3.純凈物和混合物


(1)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是純凈物。純凈物可以用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如氧氣O2,氮氣N2


(2)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這些物質之間沒有發(fā)生反應,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質。如空氣。


初三化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對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微觀解釋和原因分析。

  2.通過分析水分子的運動與水的三態(tài)變化之間的關系,認識水分子的特征。

  教學起點分析:知道水能發(fā)生三態(tài)變化和發(fā)生這些變化的條件,相當一部分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發(fā)地從微觀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質的變化,對于水的凝結、蒸發(fā)等司空見慣的不易產生探究沖動。教學的起點應當定位于對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微觀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如我們?yōu)槭裁从X察不到水的蒸發(fā)的?水在什么情況下更容易蒸發(fā)?在蒸發(fā)過程中,水分子發(fā)生什么變化?

  教學過程 :

  [師]同學們喜歡潺潺的小溪、奔騰的江河、波濤洶涌的大海嗎?

  [生]喜歡。

  [問]它們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生]水(水分子)。

  [師]水是由什么組成的?

  [生]水是由水分子組成的。

  [師]你知道一個水分子的大小嗎?

  [生]不知道。

  [投影]一滴水。(只一滴水,就約含有1021個水分子)。

  [師]這樣小的分子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沒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瑩的水滴,又怎么會有奔騰的江河 ,洶涌的大海呢?

  [設問]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為什么有時會幻作朵朵白云,有時又能化做綿綿細雨、皚皚白雪?

  [生]狀態(tài)變化。

  [師]水變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結果。

  [投影]第一節(jié) 水分子的三態(tài)變化

  水的三態(tài)變化

  [板書]水的三態(tài)變化

  [投影]出示目標

  [投影]封閉在針筒中的水。設想把封閉在針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態(tài)的水就會變?yōu)樗魵,體積會明顯增大。

  [問]請大家猜想一下,在這個過程中,水分子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學生猜想]水分子本身變大了? 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了?

  水分子的數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熱都沖到針筒的那一端去了?

  [師]下面我們來研究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初中學習方法?

  先來觀察:不同狀態(tài)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

  [問]從圖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同桌之間相互交流)

  (學生七嘴八舌)固態(tài)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動

  液態(tài)的水:水分子無序排列,在一定體積內較自由地運動

  氣態(tài)的水:水分子自由運動,充滿整個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間擴散

  分子間的間隔不同

  [師]小結:分子間的間隔不同,物質在氣態(tài)時分子間的間隔比在固態(tài)液態(tài)時要大得多

  [說明]圖中的質量是不相同的,圖中水分子的個數也不相同,圖示的

  目的僅在于表示分子的間隔不同,所以,同一質量的水在變?yōu)?/p>

  水蒸氣時,分子本身沒變,分子間的距離,分子的排列方式,

  通過剛才的研究:大家來小結一下。

  [板書]水由固→液→氣時

  分子數目 分子間的距離

  不變 改變

  分子大小 分子的排列方式

  [問]這樣的變化是變化還是變化?

  [生]物理變化

  [投影]生活景象(路邊斑斑水跡,太陽光照下,一會兒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問]這是什么原因?

初三化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實例了解化合價的涵義;了解常見元素,原子團化合價;能夠根據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化學式或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的化合價。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guī)律性認識的能力,在課堂練習中培養(yǎng)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滲透定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從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化合價是初中化學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前面學過的有關化學式和物質結構初步知識,尤其是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形成的知識是給出化合價的依據。學生掌握本節(jié)知識將對以后各章的學習均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第八章酸、堿、鹽的學習。本節(jié)課是初中化學知識鏈中的重要一環(huán),所以應高度重視本節(jié)課教與學。

  教法建議

  從復習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過程。學生分組探究:據Mg、Cl、H、O原子結構示意圖來分析Mg與Cl,H與O之間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提出問題:(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多少?(2)Mg與Cl,H與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個數比各是多少?使學生明確:元素在相互化合時,反應物原子的個數比總是一定的。如果不是這個數目比,就不能使構成離子化合物的陰、陽離子和構成共價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電子層達到穩(wěn)定結構,也就不能形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所以元素間相互形成化合物時,各元素原子數目之間必是一個一定的簡單整數比。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這種性質叫化合價。即化合價的實質是元素的一個原子在與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時,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數目。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價的判斷:

  化合物

  離子化合物

  共價化合物

  數目

  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

  一個原子共用電子對數

  正價

  一個原子失去電子的數目

  電子對偏離的原子

  負價

  一個原子得到電子的數目

  電子對偏向的原子

  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時的數目,所以,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讓學生明白,元素的化合價與原子的結構有關;蟽r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聯系。

  熟記常見元素化合價和原子團的化合價,是運用好化合價的前提。建議可采用順口溜強化記憶。然后加強課堂訓練,通過實際運用在不斷聯系中達到熟記的程度。根據已知元素的化合價,寫出物質的化學式;或根據物質的'化學式,計算出元素的化合價。要做到講練結合,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體會化合價與化學式的相互關系。掌握好元素的化合價與化學式的相互關系,可擺脫以前死記硬背物質化學式的現象;使書寫客觀存在的化合物化學式的能力,達到了一個飛越的程度。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在化學研究的實踐中,必須通過具體實驗確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測定了它的組成成分,才能根據元素的化合價寫出它的化學式。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

  熟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

  教學難點:化合價概念的建立。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寫出氯化鈉,氯化氫的化學式。為什么是一個鈉原子和一個氯原子結合,一個氫原子與一個氯原子結合?(從原子結構角度考慮)

  寫出鎂,氯,氫,氧四種原子結構示意圖

  投影:

  探究問題:鎂和氯;氫與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分組討論,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1)Mg,Cl,H,O這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多少?

  (2)Mg與Cl,H與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

  (3)在氯化鎂,水分子中,原子個數比各是什么?能否隨意改動化合物中的原子個數?

  小結:氯化鎂失去鎂最外層兩個電子形成Mg2+,Cl得電子形成Cl-,相反電荷的離子互相作用,形成離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個氧原子提供兩個電子分別與兩個氫原子提供的兩個電子形成兩對共用電子對,形成穩(wěn)定的共價化合物水。據原子結構,元素的原子在結合時,原子個數是一定的,不能隨意改動。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時的一種性質。這種性質就是元素的化合價。

初三化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

 、胖阑剂鲜侨祟愔匾淖匀毁Y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同時,知道石油煉制幾種主要產品及其用途。

 、屏私饣瘜W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策^程與方法:通過一些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城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采和節(jié)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環(huán)保問題。

  教學重難點

 、泵、石油、天然氣三大化石燃料

 、不瘜W變化中能量的變化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

  播放生活中的圖片,設問:

  1、 家庭中炒菜、做飯、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 汽車、輪船、飛機、拖拉機等使用什么燃料?

  3、煉鋼廠、熱點廠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體播放煤、石油、天然氣的形成過程)

  邊看邊聯系已有生活經驗,思考:

  柴、煤、煤氣。.。

  汽油、柴油。.。

  煤

  閱讀教材,觀看錄像,回答問題。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由古代生物的遺骸經一系列復雜變化而形成的。 使學生聯系生活,關心生活從已有的經驗入手,引出新知識,強調在學習中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讓學生了解生活,了解社會,知道燃料的種類、化石燃料的形成過程和用途。

  知識拓展

  1、煤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產物有哪些?

  3、煤分解這個過程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為什么?

  播放錄像:煤的用途

  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錄像

  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1、 混合物

  2、 焦碳、煤焦油、煤氣

  3、 化學變化,因為反應前是碳,反應后生成新物質:焦碳、煤焦油、煤氣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嗎?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為什么?

  3、石油是根據什么原理進行煉制的?

  播放錄像:石油的用途

  介紹石油的用途。

  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錄像

  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1、不可以,因為這樣會浪費資源,不經濟,不科學,應該綜合利用。

  2、混合物,因為其中含有多種成分。

  3、根據石油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來分離,是物理變化。

  讓學生說出石油煉制的各產品與其用途用。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

  過渡

  投影圖片:海上采油和天然起在燃燒

  引出天然氣

  讓學生知道:天然氣主要是由碳和氫組成的氣態(tài)碳氫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煤、石油、天然氣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骸經過幾億年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所以被稱為化石燃料,它們是不可再生的。

  1、人類大量開采,將使化石燃料最終被耗盡。

  2、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因此一定要合理開采和節(jié)約使用化石燃料。

  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節(jié)約能源,開發(fā)新能源。

初三化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水電解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2、能說出由分子和原子構成的常見物質。

  3、體會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氫氣是一種理想能源的涵義。

  起點分析:在上節(jié)課學生已經了解到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沒變,本節(jié)繼續(xù)采用學生熟悉的水作為載體,通過對水分解產生氫氣和氧氣的微觀過程的描述,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反應的實質。

  教學重點:

  1、通過對水分解反應的微觀解釋,認識化學變化中分子發(fā)生了本質的改變,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過水的分解和氫氣的燃燒反應,了解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并能對學過的典型反應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1、知道化學反應過程中同時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2、認識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

  教學方法:實驗、討論、交流

  媒體選擇:多媒體系統(tǒng),實驗器材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水的三態(tài)變化是分子見的間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發(fā)生了改變,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電,情形是否會有不同呢?

  [活動天地]

  探究課題:水在直流電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標:1、通過實驗,驗證電解水的產物。

  2、通過電解水實驗,進一步從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學變化。

  2、培養(yǎng)科學探究精神。

  提出問題:1、水中通以直流電,會有什么現象?

  2、水通電與水的三態(tài)變化是否屬于同一種變化?

  收集資料:1、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不易溶于水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2、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難溶于水的氣體,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淡藍色火焰。

  做出假設:水通電后有新物質生成

  設計實驗并進行驗證: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1、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滿水,接通直流電源,觀察兩個電極和兩支玻璃管內液面的變化

  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液面下降較,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液面下降較。

  2、用一根點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較多的玻璃管尖嘴處,慢慢打開活塞,觀察。

  該氣體是

  3、用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小的玻璃管尖嘴處,慢慢打開活塞,觀察。

  該氣體是

  分析歸納:1、電解水是變化。

  2、水通電分解生成的兩種物質是和,二者的體積比為。

  交流與反思: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時,構成物質的分子(填“有”或“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分子的和改變了;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構成反應物分子的重新組合成新的。

  知識應用:

  1、下圖表示宇宙飛船發(fā)動機內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氫氣、氧氣和水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分子種類發(fā)生了改變

  C.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原子種類沒有發(fā)生改變

  D.氫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學性質。

  3、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識解釋水受熱蒸發(fā)和電解水這兩個變化。

  [板書]一、電解水

  1、水通電氫氣+氧氣

  H2OH2O2

  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的化學反應。

  [分析]討論分析圖片獲得的信息

  2、化學變化的實質:破壞舊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變化。

  [說明]水、氫氣、氧氣由分子構成,也有的物質是直接由原子構成。

  3、原子:構成物質的一種基本微粒,具有微觀粒子的一般性質。

  [練習]做P38[在線測試]

  [小結]

  教學反思:學生初步建立了微觀想象

  第二課時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氫氣和氧氣反應結果是不是還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實驗來證明你的猜想?

  [實驗探究]氫氣在空氣中燃燒

  [觀察]發(fā)生的現象,然后用手輕輕觸摸燒杯。

  [友情提示]本實驗導管點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鐵管、鋁管或瓷管、石英管,這樣才能看到氫氣燃燒時的淡蘭色火焰。

  [板書]氫氣+氧氣→水

  H2O2H2O

  [討論]該反應是否是分解反應?

  [板書]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化學反應。

  [描述]氫氣作為新型燃料的優(yōu)點,教會學生辨證地看問題。

  [交流共享]從分子變化的角度分析氫氣和氧氣化合生成水的'反應。

  化學反應的本質:分子分割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板書]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在線測試]

  1、電解水的實驗證明水是由()

  A、氫氣和氧氣組成B、氫原子與氧原子構成

  C、氫元素、氧元素組成的

  D、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2、有關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A、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B、水在通常狀況下很穩(wěn)定,4℃時密度最大

  C、蒸餾水是最純的水

  D、0℃時會形成冰、水的混合物

  3、電解水的實驗時,看到的現象是()

  A、兩極出都有氣體生成,正極出氣多

  B、正極出氧氣,負極出氫氣

  C、可以看到體積比VH2:VO2=2:1

  D、兩極出都有氣體生成,正極的玻璃管內匯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然

  4、化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A、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

  C、水蒸氣遇冷凝結成水

  D、3體積水和7體積酒精混合成70%的消毒酒精

  5、在化學反應中,構成反應物分子的重新組合成新的。

  [小結]P73[長話短說]

  [反饋練習]P74[挑戰(zhàn)自我]

  [作業(yè)]

  [教學反思]本節(jié)實驗很成功,學生學的輕松愉快。

初三化學教案12

  重點難點:

  重點:1.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初三化學教案:第五章金屬與礦物第一節(jié)金屬與金屬礦物。

  2.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鐵的兩種合金。

  3.鐵生銹的條件及防護。

  4.石灰石的存在和檢驗;

  5.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三種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

  難點:1.鐵的化學性質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

  2.通過和已有化學知識的聯系、比較、理解并得出結論"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3.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4."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的演示實驗。

  5.探究鐵生銹的條件。

  6.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三種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及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7.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三種物質及對應的俗稱。

 。壑R結構]簡要地介紹有關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制備、存在和用途常識,在教學設計與實施中應注意:

 、 密切聯系實際,圍繞金屬的性質、冶煉、防腐、用途、合金和石灰石的利用等內容,引導學生從生產、生活中發(fā)現問題,獲取信息。

 、谥笇W生運用化學用語描述物質的性質和變化,認識物質和化學反應的簡單分類。

 、蹘椭鷮W生進一步學習和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通過實驗,對實驗事實的歸納獲取相關的知識結論。

 、茏⒁庖龑W生認識金屬的性質和用途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建立"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的觀念。

  通過學習,使學生既掌握了一定的非金屬單質和化合物,又接觸了一些金屬及礦物的知識;一方面使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容比較完整,另一方面因為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元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為今后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和酸、堿、鹽等物質及其相互關系的學習作準備。

  第一節(jié) 金屬與金屬礦物

  教材分析:

  從金屬和氧氣、水、稀硫酸的作用,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特點。鋁、鐵跟硫酸的反應是由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這樣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學習目標:

  1、初步比較常見金屬的活潑性的強弱,為今后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打下基礎。

  2、了解金屬的物理特征,能區(qū)分常見的金屬和非金屬;

  3、知道常見的金屬與氧氣、酸溶液的反應,鐵與硫酸銅之間的反應,置換反應的概念;

  4、了解一些常見金屬礦物(鐵礦、鋁礦等)的主要成分。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金屬性質的實驗探究,學習利用實驗認識物質的性質和變化的方法;初步形成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用途的觀念,化學教案《初三化學教案:第五章金屬與礦物第一節(jié)金屬與金屬礦物》。

  教學重點:

  金屬化學性質的探究,置換反應的概念。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探究式、引導式、講解式等。

  教學過程

  常見金屬化學性質的探究:在學習氧氣的性質時,我們做過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請回憶一下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化學反應方程式,F象:鐵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方程式:3Fe + 2O2 = Fe3O4

  一、金屬的物理性質

  探究金屬物理性質時,除了課本上的探究實驗外,可以適當引導、補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如造房子用的鋼筋、在氧氣中燃燒的鐵絲、封防盜門的鐵皮,說明鐵具有延展性。鍋、鏟、勺的把柄為木材或塑料,家用電線、電工工具的把手用橡膠或塑料將金屬包裹起來,說明金屬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根據金屬的物理性質來談金屬的應用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做適當的引導。

  二、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

  學習化學性質時,可增加金屬鎂,引導學生觀察四種金屬(鎂、鋁、鐵和銅)與氧氣、酸反應的快慢,為今后學習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作準備。

  做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時,可適當補充我國古代濕法煉銅的歷史。

  置換反應是一種重要的基本反應類型,應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氧化反應結合起來學習,并強調氧化反應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

  三、常見的金屬礦物

  本節(jié)在本章中的地位與作用:金屬與金屬礦物,在工農業(yè)生產、科學技術和日常生活都有廣泛的用途,與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密不可分。本節(jié)從常見金屬的用途引入,通過金屬性質的探究性實驗,分析、歸納出金屬的性質。初步形成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的觀點。通過對常見金屬性質的探究和學習,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并能準確表述有關信息。通過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了解金屬礦物資源的價值,認識合理開發(fā)與利用的重要性。

  四、參考資料

  1、金屬通?煞譃楹谏饘俸陀猩饘賰纱箢,黑色金屬包括鐵、錳和鉻以及它們的合金,主要是鐵碳合金(鋼鐵),有色金屬是指除去鐵、錳和鉻之外的所有金屬。

  有色金屬大致上按其密度、價格、在地殼中的儲量和分布情況、被人們發(fā)現以及使用的早晚等分為五大類:

 、佥p有色金屬:一般指密度在4.5g/cm3以下的有色金屬,包括鋁、鎂、鈉、鉀、鈣、鍶、鋇。這類金屬共同點是:密度。0.53~4.5g/cm3),化學性質活潑,與氧、硫、碳和鹵素的化合物都相當穩(wěn)定。

 、谥赜猩饘伲阂话阒该芏仍4.5g/cm3以上的有色金屬,其中有銅、鎳、鉛、鋅、鈷、錫、銻、汞、鎘、鉍等。

 、圪F金屬:這類金屬包括金、銀和鉑族元素(鉑、銥、鋨、釕、鈀、銠。)由于它們對氧和其它試劑的穩(wěn)定性,而且在地殼中含量少,開采和提取比較困難,故價格比一般金屬貴,因而得名貴金屬。它們的特點是密度大(10.4~22.4 g/cm3);熔點高(1189~3273K);化學性質穩(wěn)定。

 、軠式饘伲阂话阒腹、鍺、硒、碲、釙、砷、銻、硼、其物理化學性質介于金屬與非金屬之間。

 、菹∮薪饘伲和ǔJ侵冈谧匀唤缰泻亢苌,分布稀散、發(fā)現較晚,難以從原料中提取的或在工業(yè)上制備和應用較晚的金屬。這類金屬包括:鋰、銣、銫、鈹、鎢、鉬、鈦、鎵、銦、鉈等稀土元素和人造超鈾元素。

  金屬的導電性和導熱性:大多數金屬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善于導電的金屬也善于導熱,按照導電和導熱能力由大到小的順序,將常見的幾種金屬排列如下:Ag Cu Au Al Zn Pt Sn Fe Pb Hg 。

  金屬的延展性:金屬有延性,可以抽成細絲。例如最細的白金絲直徑不過(1/5000)mm。金屬又有展性,可以壓成薄片,例如最薄的金箔,只有(1/10000)mm厚。

  金屬的密度:鋰、鈉、鉀比水輕,大多數其它金屬密度較大。

  金屬的硬度:金屬的硬度一般較大,但它們之間有很大差別。有的堅硬如鉻、鎢等;有些軟如蠟,可用小刀切割如鈉、鉀等。

  金屬的熔點:金屬的熔點一般較高,但高低差別較大。最難熔的是鎢,最易熔的是汞和銫、鎵。汞在常溫下是液體,銫和鎵在手上受熱就能熔化。

  2、金屬之最

  展性最強的金屬--金。 延性最好的金屬--鉑。 導電性性最強的金屬--銀。

  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鋁。 熔點最

初三化學教案13

,又可生成CO ,這是碳本身具有的性質,是內因,而‘O2充足與O2不充足’是一個外在條件,是外因!皟纫蚴歉鶕,外因是條件,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事物變化的內外因關系原理”。

學生的回答






聯系生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對“碳的可燃性”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事物變化的內外因關系原理”的教育。




探究——碳的還原性



碳與氧氣反應,既可生成CO2 ,又可生成CO 。那么,碳能否與氧化物(氧化銅)反應,即碳能否奪得氧化銅中的氧呢?


討論,猜想


實驗探究的步驟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分析問題


對猜想提出假設



1.碳能與氧化銅反應;C+CuOCu+CO2


2.碳能與氧化銅反應;C+CuOCu+CO


3.碳與氧化銅不反應。


從問題出發(fā)進行大膽地假設,提出各種可能性。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利用課件引導學生分析——思維探究


1.實驗設計:


(1)實驗裝置(根據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


反應裝置與實驗室制氧氣裝置相同。


(2)檢驗產物(CO、CO2


CO2——石灰水;CO——點燃。


實驗裝置如下(圖一)












1.C與CuO均為固體,C在常溫下穩(wěn)定,此反應應在一定溫度下進行,所以應選擇與實驗室制氧氣裝置類似。


2.檢驗CO2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CO可用點燃的方法,看火焰的顏色。


探究實驗裝置


上圖有不足之處嗎?



(圖二)







很多學生發(fā)現試管口應堵棉花,當看到老師提供的儀器時時會選擇如圖二的裝置。


培養(yǎng)學生動腦通過實驗探究科學知識的意識。


(3)操作步驟


讓學生自己通過所學氧氣制取的.操作思考、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教師評價總結并點播


①氣密性檢驗


②裝藥


③如圖連接固定


④打開止水夾,點燃酒精燈加熱(觀察現象)


⑤實驗結束——關閉止水夾,同時停止加熱。



操作步驟:


①氣密性檢驗


②裝藥


③如圖連接固定


④打開止水夾,點燃酒精燈加熱(觀察現象)


⑤實驗結束——關閉止水夾,同時停止加熱。



培養(yǎng)學生動腦通過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2.實驗探究


根據提出假設的依據和已有的知識進行實驗論證,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


小組合作完成


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


現象:黑粉末逐漸呈紅熱狀態(tài),有無色氣體產生,通入澄清石灰水,則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尖嘴處所出氣體不能燃燒,冷卻后,試管內留有光亮的紫紅色固體。


對各種假設進行論證并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尊重客觀事實、善于合作等優(yōu)良品質。


3.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


:過實驗驗證了哪一條假設是正確的?


3.碳與氧化銅反應


C + 2CuO 2Cu +

初三化學教案14

  一、教學設計思路

  課題分析

  本課題包括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它們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是“雙基”的重要部分;瘜W式的書寫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尤其是要能夠應用元素或根的化合價來推求化合物的化學式,這是教學中的重點。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和組成物質各元素的質量比,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初中學生應掌握的基本計算,也是教學中的重點,這些基本計算必須建立在對化學式涵義的理解透徹的基礎之上,因此這是教學中的難點。

  設計思路

  第一部分是化學式及其涵義。教學時采取游戲加上討論來完成該內容的教學,以便將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利于突破化學式的涵義這個教學難點。

  第二部分是化合價與化學式。教學中主要通過小組合作競賽記憶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來突破記憶化合價的難點;利用化合價推求化合物的化學式主要是反復多次訓練便可實現教學目標。

  第三部分是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教學中主要采取講練結合以讓學生熟練掌握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和組成物質各元素的質量比,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初中學生應掌握的基本計算。課后分小組到商店去調查幾種氮肥的價格,并通過計算得出購買哪種氮肥最劃算,以達到學以致用的功效。

  二、教案設計

課 題


化學式


授 課 人



學 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化學式的涵義。


2、知道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


3、能用化學式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并能利用化合價推求化學式。


4、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和組成物質各元素的質量比,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5、能看懂某些商品標簽或說明書上標示的物質成分和含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討論法來突破理解化學式涵義的教學難點。


2、通過游戲競賽法來解決元素或原子團化合價記憶的.難關。


3、通過講練結合,反復多練的辦法讓學生熟練掌握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和組成物質各元素的質量比,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等基本計算。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重 點


應用元素或根的化合價來推求化合物的化學式;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和組成物質各元素的質量比,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初中學生應掌握的基本計算


難 點


對化學式涵義的理解


教學方法


合作討論法、講練法、調查實踐法、游戲競賽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Flash小動畫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我們在前幾單元學習過的物質有哪些 并試著書寫它們的化學式。


學生回答,并書寫其化學式。


為了分散學生的記憶,在前面學習的過程中就已經書寫過了,在這里只是復習鞏固而已。通過學生的書寫以導出課題。


化學式





化學式的定義


學生回答: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讓學生明白元素符號可以表示元素,還可以表示該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學生分組游戲


學生分組活動:說明化學式H2O表示的意義。


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教師結合學生分組活動的情況作歸納小結。


小組長匯報討論結果。


通過教師的小結,讓學生理解化學式表示的涵義。同時可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播放Flash小動畫


學生觀看。


讓學生通過形象生動的小動畫,更進一步理解化學式表示的意義。



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分別討論下列各符號表示的意義:H、2H、H2、2H2


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之上,鞏固舊知識。并能正確理解各種符號所表示的意義。



符號H、2H、H2、2H2的表示意義。


學生觀看,并作記錄。


起到綜合知識的效果。



物質的組成是通過實驗測定的,因此化學式的書寫必須依據實驗的結果。



讓學生清楚化學式的書寫不是隨意杜撰的,而要依據實驗事實。



教師依據已學過的化合物的化學式來引出──化合價





學生記住表4-6中常見元素或根的化合價


活動與探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化合價記憶比賽,看誰記得多,記得準。


以比賽的形式來記憶可提高學生興趣,并記得快。



確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需要注意的幾點。


學生閱讀教材p81頁。




應用化合價推求實際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學式。


學生練習。


講練結合以達到能熟練運用化合價推求化合物的化學式的方法。



學生利用表4-6中提供的化合價來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并試著讀出其名稱。


學生書寫化學式,并互相訂正。(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及時指正)


通過反復多練以達到學生熟練掌握的目的。



提供幾種化合物的化學式讓學生說出其中的各原子個數。


學生思考后回答。


學生通過計算分子中的原子個數,便于理解相對分子質量以及各元素質量比的計算。



分子有質量嗎?


學生回答:有


以此導入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例題


學生練習。


講練結合,提高效率。



學生習題


學生合作練習,相互訂正。


合作完成,共同提高。



教師根據學生練習情況,矯正出現的不足。


學生再度練習。


鞏固提高。



學生到實驗室查看化學藥品標簽,了解藥品的成分,以及所含雜質的和種類和數量。


學生到實驗室觀看并作記錄。


學以致用。



安排學生到農資商店去調查幾種氮肥的價格。


學生分組調查,并通過計算,得出:用相同的錢購買哪種化肥最劃算。


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中,以此更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三化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并了解有關的實驗過程和現象以及注意事項;

  根據氫氣的性質了解其主要用途;

  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對照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能力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氫氣燃燒與爆炸和還原性與還原反應的教學,進行量變引起質變和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教法建議

  在講氫氣的性質之前,學生已學過氧氣的性質、制法和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確定恰當的知識范圍和實驗內容,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及有關實驗現象和化學方程式;了解點燃氫氣之前為什么要檢驗氫氣的純度以及檢驗的方法,結合實驗內容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結合氫氣的可燃性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層層深入地展開教學內容。教師講新課之前先復習舊知識,以實驗室用什么藥品制取氫氣,收集氫氣有幾種方法等問題導入新課,而后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氫氣,請學生通過觀察氫氣在通常狀態(tài)下的色、態(tài)、水溶性、密度等,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自己總結出氫氣的物理性質。這種從感性到理性認識問題的方法,層次清楚,符合學生認識規(guī)律和能力形成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講授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時,也應先演示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氫氣中混有空氣點燃發(fā)生爆鳴、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在瓶口出現白霧、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等,而后運用投影,進行反應實質的總結,寫出化學方程式。這種運用探索性實驗的教法,能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揭示了知識的本質和內在聯系。

  最后教師通過讓學生看書進行小結,再通過讓學生做練習題進行鞏固,使大多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重點的知識,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其它一些建議:

  (1)為使操作方便,節(jié)省時間和藥品,氫氣發(fā)生裝置宜選用啟普發(fā)生器。

  (2)為增加實驗興趣,可在實驗3-4的肥皂水中加入顏色。

 。3)氫氣燃燒實驗必須絕對安全,氫氣燃燒除焰色、發(fā)熱和爆炸外,還可引導學生注意產物,即可在燒杯內壁涂上遇水顯色的物質。

 。4)認真做好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使學生掌握操作步驟。

 。5)引導學生分析反應物和產物,為下章學習打下基礎。

  (6)復習氧化反應,引入還原反應。先以氫氣和氧化銅為例理清概念,不要急于將前面各種氧化反應均分析一下哪個是氧化劑、還原劑。

 。7)使學生了解用途對性質的依賴關系。

  關于“燃燒”概念的擴展

  從對比氫氣在空氣中燃燒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火焰的顏色不同和生成物不同,不僅能總結出兩個反應的特殊性,同時也能找出它們的共性——劇烈的、發(fā)光放熱的化學反應。從而擴大了“燃燒”概念的內涵。

  同時,還可以觀察到它們的火焰構造與酒精燈和蠟燭的火焰結構不同。氫氣在空氣中和氯氣中燃燒的火焰都是內外兩層,這是因為氣體燃燒時不必經氣化階段,所以沒有氣化層的“焰芯”。

  氫氧混合氣體的爆鳴

  在導管口點燃氫氣之前,必須先檢驗氫氣的純度,完全是由氫氣易燃且放出大量熱的性質所決定的。

  課本選用了紙筒的實驗。但書中只描述了"剛點燃時,氫氣安靜地燃燒,過一會兒,突然聽到"砰"的一聲響,爆炸的氣浪把紙筒高高掀起。事實上,這個實驗如果做得好,所能觀察到的現象要比以上課本的.那段描述復雜些。所能說明解釋的問題也更深入些。實驗的具體情況是:

  用一個沒有蓋的紙筒(或罐頭筒)底上穿一個小孔,小孔用一尖細小木條塞緊(或用火柴桿也行)。把筒倒立,用排空氣法迅速充滿氫氣,將紙筒向下平置于桌面上,在拔掉小木條的同時,就小孔處點燃逸出的氫氣。最初氫氣在小孔處安靜地燃燒,一會兒聽“嗡嗡”的聲響,而且聲音逐漸增強,最后才是砰然巨響,爆炸的氣浪使紙筒騰空而起。

  幾種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的爆炸界限

  氣體 最低成分% 最高成分%

  氫氣 4.1 74.2

  一氧化碳 12.5 74.2

  甲烷 5.0 15.0

  乙炔 2.5 80.0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氫氣的化學性質

  一 復習提問:

  1.寫出實驗室制氫氣的化學方程式。

  2.畫出實驗室制氫氣的簡易裝置圖。

  二 導入新課:氫氣的性質。

  1.氫氣的物理性質:

  按照描述氧氣物理性質的順序,回憶上節(jié)課的實驗現象描述氫氣的色、態(tài)、味和溶解性等。

  【實驗3-4】裝置如圖所示。球形干燥管里裝有堿石灰干燥劑。導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氫氣流速,吹出肥皂泡。當肥皂泡吹到足夠大時,輕輕擺動導管,讓肥皂泡脫離管口,這時可以觀察到肥皂泡上升。

  肥皂泡上升說明氫氣密度小。在標準狀況(1大氣壓,0℃)下,氧氣、空氣、氫氣的密度分別為1.429克/升,1.293克/升,0.0899克/升,它們的比值為16∶14.5∶1。(為什么用排空氣法收集?)

  氫氣在通常狀況下,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難溶于水,比空氣輕。

  2.氫氣的化學性質:

  【實驗3-5】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火焰的顏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過一會兒,觀察燒杯壁上有什么現象發(fā)生。

  引導觀察燃燒的焰色和燒杯內壁有什么現象出現。把燒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用手觸摸燒杯,感覺熱量。證明氫氣具有可燃性,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

  (1)氫氣的可燃性:

  在這個實驗中為什么強調“純凈”呢?如果氫氣不純凈燃燒時會怎么樣呢?

  【實驗3-6】取一個一端開口,另一端鉆有小孔的紙筒(或塑料筒等),用紙團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使紙團內充滿氫氣。把氫氣發(fā)生裝置移開,拿掉堵小孔的紙團,用燃著的木條在小孔處點火,注意有什么現象發(fā)生。(人要離開,注意安全。)

  引導學生觀察:

 、僮⒁庑】滋廃c火時的開始情況;

 、谧屑殐A聽音響的變化;

 、塾^察隨音響變化而發(fā)生的現象。

  板書 氫氣不純混有空氣或氧氣,點燃時發(fā)生爆炸。

  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氣能安靜地燃燒,而混合氣體卻會發(fā)生爆炸呢?

  點燃純凈的氫氣時,在導管口流出的氫氣量少,與氧氣接觸少,反應時產生的熱量也少,且散失較快,所以點燃時安靜地燃燒。

  點燃紙筒中氫氣時,隨著氫氣的消耗,空氣不斷從紙筒底部進入筒內。氫氣和空氣接觸并混和,與氧氣接觸面多,點燃時快速反應,產生的熱量在極短時間內、有限空間里急劇膨脹,就發(fā)生了爆炸。

  實驗測定,當空氣中混入氫氣的體積達到總體積的4%~74.2%時,點燃即發(fā)生爆炸。這個范圍叫做氫氣的爆炸極限。所以,點燃需要純凈的氫氣,點燃氫氣前必須檢驗氫氣的純度。

  【實驗3-7】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就表明氫氣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直到響聲很小,才表明氫氣已經純凈,如果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該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再收集氫氣檢驗純度,以免暗焰引發(fā)氫氣發(fā)生器爆炸。

  【實驗3-8】在干燥的硬質試管底部鋪一層黑色的氧化銅,管口微向下傾斜。通入氫氣,過一會兒再給氧化銅加熱。注意觀察黑色的氧化銅有什么變化,管口有什么生成。反應完成后停止加熱,還要繼續(xù)通入氫氣,直到試管冷卻后,再停止通氫。

  引導學生思考:

  (1)放氧化銅的試管口為什么要略向下傾斜?

 。2)導氣管為什么要伸入到試管底部,管口不能用塞子塞住?

 。3)為什么先通一會兒氫氣,再加熱氧化銅?氫氣的純度是否需要檢驗?

  (4)實驗在停止加熱時,為什么還要繼續(xù)通入氫氣到試管全部冷卻為止?

  聯系已學過的有關知識逐一討論。歸納出實驗步驟韻語記憶口訣:

  板書“一通、二點、三滅、四撤”。

  引導學生用化學式表述反應過程

  氫氣和氧化銅反應:

  練習:實驗室制備氫氣并使氫氣跟灼熱的氧化銅反應有以下主要步驟,請按正確的操作順序排列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

  A 檢驗氫氣發(fā)生裝置的氣密性; B 給試管中的氧化銅加熱;

  C 向氫氣發(fā)生裝置里添加藥品; D 停止加熱;

  E 向裝有氧化銅試管中通入氫氣; F 停止通入氫氣;

  G 檢驗氫氣的純度。

  復習提問:什么是氧化反應?氫氣與氧化銅反應是否是氧化反應?

  分析:在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中,氫氣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發(fā)生了氧化反應。而氧化銅失去了氧變成了單質銅,則氧化銅發(fā)生了還原反應。

  在反應中,氫氣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發(fā)生了氧化反應。使銅被還原出來,說明氫氣有還原能力,我們稱之為還原性,而把氫氣稱之為還原劑。

  氧化銅失去了氧,發(fā)生了還原反應。使氫氣發(fā)生了氧化反應,說明它具有氧化能力,我們稱之為氧化性,而把氧化銅稱之為氧化劑。

  氫氣:得氧~有還原性~是還原劑~發(fā)生了氧化反應。

  氧化銅:失氧~有氧化性~是氧化劑~發(fā)生了還原反應。

  練習:在高溫下,三氧化二鐵與一氧化碳反應生成單質鐵和二氧化碳。此反應中氧化劑是_______,還原劑是_______,_______,發(fā)生了氧化反應,________發(fā)生了還原反應。

  氫氣的用途:閱讀課本57頁圖3-14。

  物質的用途是由其性能決定的。

  密度小——氫氣球;

  可燃性——氫氧焰、高能燃料等;

  還原性——冶煉金屬、制備硅等;

  另外還可用于合成氨氣、制備鹽酸。

  探究活動

  1. 家庭小實驗 在如教材第53頁所示的實驗3-4中,可以用蠟燭不斷點燃產生、上升的氫氣泡。想辦法使氫氣泡中含有少量空氣,一來可減慢氫氣上升的速度,二來又可產生強烈的爆鳴聲。

  2. 家庭小實驗 取一支大試管,平置固定在鐵架臺上,用一團棉絮浸透酒精溶液,置入管底。在管中部用紙槽送入黑色氧化銅,鋪平。用單孔帶短玻管的橡皮塞塞緊,加熱棉絮球部位,可以看到氧化銅慢慢由黑色變紅。

  3. 設計一個實驗,證明蠟燭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初三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三化學教案06-09

初三化學教案:分子11-14

初三化學教案【精】11-28

初三原子化學教案11-08

【熱】初三化學教案11-25

【精】初三化學教案11-24

初三化學教案【熱】11-27

初三化學教案(精選20篇)07-18

初三化學教案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