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教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教學教案1
物理規(guī)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法則和公式等)是物理現象、過程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的必然趨勢及其本質聯系的反映,它是中學物理基礎知識最重要的內容,是物理知識結構體系的樞紐。物理規(guī)律的教學既是物理知識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新課標強調的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能力,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搞好規(guī)律教學呢?本人自參加工作十幾年以來一直從事物理教學工作,對物理規(guī)律的教學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認識,現總結如下:
一、了解物理規(guī)律的類型
物理規(guī)律可分為三種類型:
1.實驗規(guī)律
物理學中的絕大多數規(guī)律,都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歸納總結出來的,我們把它們叫做實驗規(guī)律。如歐姆定律、焦耳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阿基米德原理、液體內部壓強特點等都屬于這一類。
。.理想規(guī)律
有些物理規(guī)律不能直接用實驗來證明,但是具有足夠數量的經驗事實,如果把這些經驗事實進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況下,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我們把它叫做理想規(guī)律。如牛頓第一定律。
3.理論規(guī)律
有些物理規(guī)律是以已知的事實為根據,通過推理總結出來的,我們把它叫做理論規(guī)律。如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經過科學推理而發(fā)現的。
二、物理規(guī)律教學的基本方法
在物理規(guī)律的教學工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規(guī)律本身,還要對規(guī)律的建立過程、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進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應用規(guī)律來解決具體問題。為此,對不同的物理規(guī)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下面分別對以上三類規(guī)律的教學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1.實驗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
在物理學的建立和發(fā)展過程中,物理實驗既是歸納物理規(guī)律、產生物理假說的實驗基礎,也是驗證物理預言和物理假設的主要依據。觀察和實驗既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認識物理規(guī)律的基礎,又是學習物理學的基本方法,而初中物理學科主要是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初步了解物理學的一些基本知識。具體方法大致的以下幾種:
。1)由日常經驗或實驗結果進行直接歸納得出結論。如研究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我讓學生思考生活中自己曬衣服的體會得出;光的反射定律是通過演示實驗得到的等。
(2)先從實驗結果或從對實例的分析中得出定性的結論,再進一步通過實驗尋求嚴格的定量關系,得出定量化的結論。如研究液體內部的壓強時,我先通過演示實驗:底部和側壁有橡皮膜的玻璃管,裝滿水,觀察橡皮膜凸出且底部凸出明顯,讓學生知道液體壓強跟深度有關,再進一步實驗研究得到它們成正比的定量關系。
。3)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或分析推理的基礎上進行猜想,然后通過實驗來驗證、修正自己的猜想,得出結論。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并思考兩個實驗事實:1.燈泡熱的發(fā)光,而與之相連的導線確察覺不到發(fā)熱,這說明電流產生的熱量與什么有關?2.同樣的導線,在并入用電器很多時,就會察覺到導線發(fā)熱,這又說明了什么?然后利用焦耳定律演示器進行實驗驗證。
。.理想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
理想規(guī)律是在物理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合理推理至理想情況而總結出的物理規(guī)律。因此在教學中應用“合理推理法”。如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在不同表面上做小車沿斜面下滑的實驗,發(fā)現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車滑得越遠。如果推理到平面光滑、沒有摩擦阻力的情況下,小車則將永遠運動下去,且速度不變,做勻速直線運動,從而總結出牛頓第一定律。
3.理論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
理論規(guī)律是由已知的物理規(guī)律經過推導,得出的新的物理規(guī)律。因此,在理論規(guī)律教學中應采用“理論推導法”。如物體的浮沉條件由F浮與G的關系可推出ρ物與ρ液的關系。
無論是采用哪種方法,最后都要在探索的基礎上,得到物理規(guī)律的文字表述和數學表達。
三、物理規(guī)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排除學習規(guī)律的思維障礙
《新課標》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學習,學生在平時的生活過程中,已經在原有感情知識的基礎上,形成了消極的思維定勢,很大程度上干擾了學生對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的掌握,限制了學生思維靈活性的發(fā)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生活常識的干擾。學生在學習物理規(guī)律之前,從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一些問題形成了某些觀念。這些觀念,有的看似正確但是往往有一定的片面性,有的更是錯誤的,那些錯誤的“先入為主”的觀念對學生正確理解物理規(guī)律起著嚴重的干擾作用。例如,在運動和力的關系上,看到有馬拉車車才向前運動,有人推桌子桌子才會移動的生活現象,學生認為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物體受力才能運動,不受外力的物體是不能運動的;對于物體在液體中受浮力的問題,看到鐵塊放入水中就下沉,往往認為只有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才受到浮力等等。所以,對于物理規(guī)律的教學,首先要消除學習過程中有些錯的生活。觀念的干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設計可直觀的實驗對錯誤觀念進行排除。
第二,數學知識的干擾。例如,初中物理電學中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I=U/R,變形為R=U/I,從純數學的角度考慮,得出導體的電阻與加在它兩端電壓成正比,與通過它的電流成反比等一類錯誤的理解,再如力學中密度的數學表達式ρ=m/v,學生也誤認為物質的密度與它的質量成正比,與它的體積成反比。類似的錯誤在于學生用純數學的觀念理解物理的概念、規(guī)律和思考處理物理問題,而忽視了它們的本質,造成對物理知識的錯誤理解。
2、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規(guī)律的物理意義,防止死記硬背
(1) 準確呈現物理規(guī)律的內容
物理規(guī)律的語言陳述十分精煉和準確,概括程度非常高.在教學中,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要準確,而且對一些關鍵字詞應加以突出,給予適當的說明,以引導學生足夠的注意和正確理解,并與其他類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規(guī)律進行比較,建立類比聯系.如如牛頓第一定律中“一切物體”是泛指任何物體,“不受力”是條件,“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中的“或”字理解是關鍵,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可這樣理解:一切物體在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仍然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要從物理意義上去理解物理規(guī)律的數學表達式,如上面提到的對密度的數學表達式ρ=m/v的理解;
。ǎ常┏浞终J識物理規(guī)律中各個物理量的物理意義,如對液體壓強公式P=ρgh,要特別強調“h”的意義:h是到液面的豎直距離。
(4)明確物理規(guī)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如歐姆定律公式I=U/R中I、U、R必須是同一段電路上的,而且要注意同時性;
(5)要引導學生總結物理規(guī)律間的相互聯系,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規(guī)律。如焦耳定律公式與電功公式間的聯系與區(qū)別;計算液體壓強和壓力時,要先由公式P=ρgh計算壓強,再由F=PS計算壓力,注意液體的壓力不一定等于液體的重力。
四、運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
。.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題的作用就是示范性,通過對例題的分析,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與步驟,引導學生應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如學生學完密度這一節(jié)后,可以出這樣一題“用密度知識鑒別體育課用的鉛球是否是純鉛制的”,通過測量鉛球的質量和體積,求出鉛球的密度,再與純鉛的密度比較后進行判斷,得出結論。可以各設計一個典型例題,指導學生運用實際問題,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強化訓練學生運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對于重點的物理規(guī)律,不僅要求學生理解,而且要求會靈活運用,因為掌握物理規(guī)律的目的就在于能夠運用物理規(guī)律去解決問題。初中階段,雖然不要求學生解某些復雜問題,但是,也應當要求學生學會運用物理規(guī)律去說明和解釋有關的現象、解決一些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鞏固和深化對規(guī)律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學到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發(fā)展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邏輯地說理和表達能力以及手腦并用獨立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為此可精心挑選習題,讓學生通過適量訓練,在實踐中總結運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技巧,從而達到提高運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注意習題要少而精,不搞題海戰(zhàn)術.
五、適時組織測驗,檢查學生運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適時、定期組織物理測驗,是檢查物理規(guī)律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物理規(guī)律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不斷總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能做到舉一反三。
綜上,是我對物理規(guī)律教學探索的一些體會。教學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藝術,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敢于嘗試,大膽改革,才能提高物理規(guī)律的教學水平。
物理教學教案2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冊
(二)教學目的
1、會按照電壓表使用規(guī)則正確使用電壓表,會選擇電壓表的量程和試觸,會正確讀出電壓表的示數。
2、會用電壓表測量電池的電壓。通過實驗研究串聯電池組和并聯電池組的電壓跟每節(jié)電壓的關系。
3、通過實驗研究串聯電路、并聯電路中的電壓關系。
(三)實驗器材
學生實驗:每組一個學生電源(或三節(jié)干電池),一只學生電壓表,兩個阻值不同的小燈泡,一個開關,導線若干。
演示實驗:教學電壓表一只,電源一個,開關一個。
(四)教學過程
1、復習
提問:
。1)怎樣區(qū)分電壓表和電流表?
。2)電壓表和電流表在使用規(guī)則上,有哪些不同之處?有哪些相同之處?
2、引入新課
演示實驗:將教學電壓表通過開關與電源的正、負極相連,見圖①。
提問:
。1)這種接法行不行?測出的是哪個元件兩端的電壓?
。2)在接線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注意:開關斷開;并聯在被測電路兩端,電流從電壓表“+”接線柱流進,從“—”接線柱流出;量程的選擇和試觸。)
。3)讀出電壓表的示數。
這個示數就是電源的電壓。
3、進行新課
介紹這堂課的實驗目的和所研究的內容。
實驗的目的是:
(1)練習用電壓表測干電池電壓和一段電路兩端的電壓。
(2)研究干電池串聯和并聯時的電壓關系;串聯電路、并聯電路中的電壓關系。
這次實驗分兩個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測干電池電壓,研究干電池串聯、并聯時的電壓關系。
一、先取三節(jié)干電池,分別測出每節(jié)電池的電壓。再將這三節(jié)干電池按圖②串聯成電池組,測出串聯電池組的電壓,將測得的數據記到表1內。分析串聯電池組的電壓跟各節(jié)干電池電壓之間的關系,寫出結論。
二、將兩節(jié)相同的干電池按圖③并聯組成電池組,用電壓表測這個并聯電池組的電壓,將測量數據填入表2內。分析并聯電池組的電壓跟每節(jié)電池的電壓之間的關系,寫出結論。
表1:串聯電池組的電壓
結論:________________。
表2:并聯電池組的電壓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研究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電壓關系
一、按圖④將L1、L2組成串聯電路,用電壓表分別測出:燈泡L1兩端的電壓U1,燈泡L2兩端的電壓U2,燈泡L1與L2串聯的總電壓U。要求:
先在作業(yè)本上畫出將電壓表接入電路的三幅電路圖,并標出電壓表的“+”、“—”接線柱。學生自己設計記錄表格,做好記錄后,分析實驗結果,寫出結論。
二、按圖⑤,將L1、L2組成并聯電路,用電壓表分別測出燈泡L1兩端的電壓U1,燈泡L2兩端的.電壓U2,A、B兩點之間的總電壓U。要求:
先在作業(yè)本上畫出將電壓表接入電路的三幅電路圖,并標出電壓表的“+”、“—”接線柱。學生自己設計記錄表格;做好記錄后,分析實驗結果,寫出結論。
實驗完畢,斷開電源,整理儀器,進行講評。
4、小結
由學生匯報實驗數據和所得到的結論。
。1)串聯電池組的電壓等于各節(jié)電池的電壓之和。并聯電池組的電壓等于每節(jié)電池的電壓。
。2)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在并聯電路里,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并且總電壓等于各支路兩端的電壓。
練習題:(1)一個小電動機工作時,要求電源電壓是6伏,要用幾節(jié)干電池,怎樣連接?
。2)在圖⑥甲中,VA=6伏,VB=______,Vc=______,在乙圖中,V1=2伏,V=6伏,V2=______。
(四)說明
用電壓表測電壓的實驗,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并不困難。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
1、嚴格要求學生按電壓表使用規(guī)則進行實驗操作。
2、培養(yǎng)能力,其中包括:按要求畫電路圖,自己設計記錄表格,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物理教學教案3
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為了加深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印象和認識,教材分物體全部浸沒和部分浸入水中兩種情況從實驗得出原理,并且通過兩個例題的處理,加深同學們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二、學生分析
許多學生有過在河里、海里或游泳池里從淺水區(qū)走向深水區(qū)的經驗,可以讓這些同學描述其感受,而后發(fā)動學生討論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使其明確他在走向深水區(qū)過程排開的水的體積在增大,從而浮力也在增大,而全部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在不同深度排開液體的體積相等,所以浮力在這種情況下與深度無關,糾正學生由于親身體驗而得出的“越深,浮力越大”的片面理解。
三、課程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目的、方法和結論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
*會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簡單的浮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采用教師邊演示邊提示,學生配合邊觀察邊分析的方法,實現師生互動,最終總結結論并歸納實驗定律。之后通過實例練習,加深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探求真理的愿望。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四、重點與難點
1.重點: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難點:對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總結。
五、教具: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一套(溢水杯一個,小桶一個、物塊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幻燈片
教學策略:
一、設計思路:
由于阿基米德原理是一個實驗定律,所以演示好教材12-6和12-7的兩個實驗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演示完畢得出結論之后,進一步通過例題加深學生對定律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邊實驗、邊觀察、邊分析、邊歸納
教學流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浮力?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回答)
2.我們現在可以用那些方法求得物體受到的浮力?(學生作答)
二、引入新課:
教師:我們現在已經掌握了兩種方法來求物體受到的浮力,但是它們的使用范圍卻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們需要另外一種方法來求浮力,以解決前兩種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也就是我們這一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通過實驗來得出結論。
教學流程:
三、新課教學設計
(一)演示實驗:
*演示教材12-6要求的實驗
1.準備實驗,通過幻燈片介紹實驗的器材。
2.請同學們根據已經學過的內容討論實驗的方法以及步驟,教師做簡要的小結。
3.介紹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中的各種器材的使用及其和幻燈片中器材的對應關系。
4.按照同學們討論的結果進行實驗,并在操作時提醒大家注意使用儀器時的注意事項。
5.邊實驗邊記錄結果,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分析討論,總結出實驗的結論。
演示12-7的實驗,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條件的變化,并引導學生結合兩個實驗的結果,歸納出具有普遍實用價值的實驗規(guī)律——阿基米德原理。
(二)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寫出其數學表達式:f浮=G排=ρ液gV排,并介紹其適用的范圍(氣體和液體都適用)。
。ㄈ⿷冒⒒椎略斫鉀Q一些簡單的浮力問題,通過分步計算培養(yǎng)學生物理思考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加深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例題1.課本179頁例題:(略)(請同學們解答,并引導大家對計算結果做一個討論,看能得到什么結論?)
例題2.體積是100cm3的鐵塊,有3/4的體積浸在酒精里,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取g=10N/kg)
物理教學教案4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本堂課是初中學生所上的第一堂物理課,他們對物理學科充滿著好奇與期待。這就要求教師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計的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新奇性、形象性和實效性,即課堂教學中的“味”。為此,我對本堂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
·對教師講授的內容有所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
·了解確立學習物理的方法;
·利用小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建立正確的學習物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伊始,味已生
·自我介紹
星座:水瓶座
性格:內向型,外冷內熱,不太愛說話,不輕易生氣。
人生格言:不言棄,堅持到底!
最喜歡的顏色:白色,象征純潔,是個完美主義者,凡事力求做到最好。
·引入新課
如果老師說:同學們,你們從一生下來就接觸到了物理知識,你們相信嗎?(哭聲)
如果老師說:講臺上的這瓶滿滿的礦泉水,瓶底有個洞,你們相信嗎?
。ù蜷_瓶蓋,水從瓶底的`小孔流出來)
二、課進行,味更濃
·新課教學
1.同學們,物理是一門有趣有味的學科,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完成幾個小實驗:
。1)不會掉下來的乒乓球
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將一個乒乓球放在一個倒扣著的漏斗中,用手托住,然后通過漏斗嘴用力向下吹氣,松開手,乒乓球不會掉下來。
。2)雞蛋浮起來了
器材:一只大燒杯、雞蛋、清水、鹽。
做法:把一只雞蛋放入盛滿清水的大燒杯中,雞蛋很快就沉了下去。往清水中加鹽,輕輕攪拌,雞蛋慢慢的浮起來了。
。3)忽暗忽亮的小燈泡
器材:導線、開關、電池組、小燈泡、滑動變阻器。
做法:連接好一個串聯電路,閉合開關,移動滑片,觀察小燈泡的發(fā)光情況。
。4)吹不開的紙片(全體同學參與)
器材:紙。
做法:將一張紙對折撕成兩半,疊在一起,用力吹兩張紙的中央,學生會發(fā)現紙片靠近,并未出現他們想象中一吹就分開的現象。
(5)站不起來(全體同學參與)
器材:學生自己。
做法:每位學生兩腳著地,手放在腿上,腰挺直坐好。要求,身體不能前傾、不能后仰,不能側身。然后,老師一聲“起立”。學生會驚奇的發(fā)現,當他們達到老師所說的要求時,卻不能離開座位站起來。
同學們,物理不僅有趣,而且十分有用。它能幫助我們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還能幫我們有效的完成很多事情。
2.我們捉魚蝦時,先看清魚蝦在什么位置,然后伸手去捉,可以捉到嗎?
。ㄗゲ坏剑覀兛吹降氖囚~蝦的像,光的折射所成的虛像,真正的魚蝦在像的下邊。)
(1)冬天的冰花結在玻璃的內表面還是外表面?
(外表面)
。2)蒸饅頭時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
。ㄉ蠈酉仁欤
(3)有同學很喜歡看日出,那么我們在日出時看到的那顆火紅的太陽是真正的太陽嗎?雨后彩虹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光的折射)
。4)去年的雪災,武警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诘缆飞先鳆}?
(加速冰雪的熔化)
。5)我們的鞋底和輪胎的表面為什么有花紋?
。ㄔ龃竽Σ粒
(6)書包的背帶為什么那么粗?
(減小壓強)
注意:學生還沒有學習相關的物理知識,所以只要求他們參與猜想,至于對錯是次要的,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最重要。在學生回答時,對答對的同學要及時表揚。
3.同學們,電的發(fā)明是人類史上劃時代的一件大事,人類從此進入“光明”時代。隨后電燈、電視、風扇、冰箱、空調、電腦的發(fā)明,又使人類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都離不開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幾位著名的物理科學家:
故事一:愛迪生和白熾燈。
故事二:牛頓與萬有引力。
故事三:安培,刻苦學習,專心致志的科學家。
小結:科學家們成功的秘訣在于勤奮,所以“勤奮即天才,功到茅塞于”。有小聰明的人容易淺嘗輒止,在學習上難以取得大的成就。所以你們要向科學家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好奇心、虛心、上進心和恒心。
4.物理有趣又有用,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學好物理?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讓學生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學問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學物理不能死記硬背,貴在理解,多問!盀閷W貴有疑,有疑貴問師”。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我們學了知識以后,如果能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就完成了一次飛躍,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問,又從課本中找到根據,就又完成一次飛躍。
三、課結束,味猶存
小結:學習物理,就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世界,發(fā)現問題,提出假設,善于動手,加以實踐,找到規(guī)律,得出結論。
作業(yè):網上查一查物理科學家的故事。
家庭小實驗:夏天的冰棒周圍的白氣是向上升還是下降?
物理教學教案5
基本知識目標
1、知道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在具體問題中能夠區(qū)分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能夠畫出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知道力的兩種不同的分類;
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了解對某個力進行分析的線索和方法.
情感目標
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要逐步深入,幫助學生在初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
教學建議
一、基本知識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僅有大小還有方向,大 小、方向、作用點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圖示與力的示意圖:
3、要會從性質和效果兩個方面區(qū)分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對于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要準確把握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點:
1、力的物質性(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圖示是本節(jié)的難點.
(三)、力的分類需要注意的是:
1、兩種分類;
2、性質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質可以不同.
教法建議:
一、關于講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議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無法直接“看到”,只能通過力的效果間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況下,力的效果也很難用眼直接觀察到,只能憑我們去觀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認識力的存在.在講解時,可以讓學生注意身邊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對一些不易觀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辦法觀察到.
二、關于講解力的圖示的教法建議
力的圖示是物理學中的一種語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學形象的對矢量進行表述,所以教學中要讓學生很快的熟悉用圖示的方法來表示物理的含義,并且能夠熟練的應用.由于初始學習,對質點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課堂上講解有關概念時,除了要求將作用點畫在力的實際作用點處,對于不確知力的作用點,可以用一個點代表物體,但不對學生說明“質點” 概念.
教學過程設計方案
一、提問:什么是力?
教師通過對初中內容復習、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教師通過實驗演示:如用彈簧拉動鉤碼,或者拍打桌子等實驗現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導學生總結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指出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質性.
提問:下列實例,哪個物體對哪個物體施加了力?
。1)、馬拉車,馬對車的拉力.
。2)、桌子對課本的支持力.
總結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體就有受力物體,有力作用,同時出現兩個物體.
強調:在研究物體受力時,有時不一定指明施力物體,但施力物體一定存在.
二、提問、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來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什么?
教師總結:力的測量:力的測量用測力計.實驗室里常用彈簧秤來測量力的大小.
力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符號:N.
三、提問:僅僅用力的大小,能否確定一個力:
演示壓縮、拉伸彈簧,演示推門的動作.主要引導學生說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并得出力的三要素來.
教師總結: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四、提問:如何表示力?
先由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然后教師小結.
力的表示: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力的圖示:用一條有標度的有向線段表示力的大小,箭頭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線段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講解例題: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體向右勻速運動.用力的圖示表示出推力.
教師邊畫邊講解.注意說明:
1、選擇不同標度(單位),力的圖示線段的長短可以不同;
2、標度的選取要利于作圖
通過作圖練習、教師指導讓學生掌握力的圖示作圖規(guī)范.
力的示意圖:用一條無標度的有向線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讓學生體會力的示意圖與力的圖示的不同.
五、力的作用效果:
回憶初中的知識,提問: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fā)生形變;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
六、力的分類:
教師總結結力的分類,強調高中階段按照力的性質劃分,在力學范圍內常見的力有重力、彈力、摩擦力.
按性質命名的力: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力、磁力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壓力、動力、阻力、支持力、壓力等等;
在力學范圍內,按力的性質劃分的常見的力有:重力、彈力、摩擦力.
探究活動
測定患者的血沉.在醫(yī)學上有助于醫(yī)生對病情作出判斷.設血液是由紅血球和血漿組成的懸浮液.將此懸浮液放進豎直放置的血沉管內,紅血球就會在血漿中勻速下沉,其下沉速率稱為血沉.某人的血沉v的值大約是10mm/h.如果把紅血球近似看作是半徑為R的小球,且認為
物理教學教案6
第三節(jié)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
教材分析:本節(jié)是這一章的重點,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這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
基礎知識,是后面學習浮力、液體壓強的基礎;二是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既是物理課程的目標,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
設計思想:新的課程改革對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將“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作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將“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落實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課程理念。在教學中從學生身邊的例子入手提出問題,這樣的例子讓學生既覺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創(chuàng)設了探究情景,為后面的探究教學奠定了基礎;密度的概念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實驗探究,經過計算、分析、比較、交流,最后得出的。這樣既讓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又讓學生學習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還加深了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課時,著重讓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密度知識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使學生感受物理有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教學教案7
教學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義、公式、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2、知道密度是物質特性,在一定條件下,同種物質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數據分析、概括、歸納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難點: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辨認物質,在現實生活中,如根據顏色辨別紅色墨水和水,根據氣味辨別水和酒精。此中顏色和氣味是物體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據以區(qū)分不同物質。如何區(qū)分外觀上相同的不同物質:如:體積一樣的鐵塊和銅塊; 質量一樣的水和酒精。提出:有時僅僅根據物質的形態(tài)、顏色、氣味和外部特征,很難鑒別不同物質,需要找出物質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實驗(密度概念的建立)取體積為10立方厘米的鐵塊和鋁塊各三塊,用天平分別稱出它們的質量,其結果如下:分析實驗數據可得:
1、對同一種物質,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即兩塊鐵的體積是一塊鐵的體積的2倍;二塊鐵的質量是一塊鐵質量的2倍;兩塊鐵和一塊鐵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2、對不同物資,體積相同時,它們的質量不等,即它們的m/v值不同;
3、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種類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體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義: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知道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由密度定義可得到計算密度的公式:密度=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公式變?yōu)椋?ρ=辨析:a、物質的密度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b、物質的密度跟它的體積成正比; c、物質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 d、物質的密度跟它的質量、體積無關。4、物理意義:鋁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義:表示每立方米的鋁的質量是2.7×103千克。練習:質量為3千克,密度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將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_____;如果再截0.5千克,則密度為_______________。5、密度的單位密度的單位四由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在國際單位中,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3,符號:kg/m3,讀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單位:克/厘米3,符號:g/cm3。6、密度單位之間的換算單位換算依先換后算的原則例:銅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解:8.9×103千克/米3=8.9×103× =8.9克/厘米3練習:ρ金=19.3×103kg/m3=_________g/dm3; ρ銀=10.5×103kg/m3=_________g/cm3。
四、總結
1、對同一種物質,質量和體積成正比;2、密度是表示物體特性的物理量,和質量、體積無關;3、密度是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4、密度= ;5、密度的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
五、布置作業(yè)。
物理教學教案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多用電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第二章第八節(jié)的內容,它是電流表、電壓表改裝學完后,研究歐姆表的改裝問題,又是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深化和實際應用,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能鞏固電學問題的分析思路,加深對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交流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
2.教學重點:歐姆表和單量程多用電表的制作原理。
3.教學難點:理解歐姆表和單量程多用電表的制作原理。
4.教材的處理:
本單元內容可分兩節(jié)可來處理,本節(jié)為第一課時,主要是探究電流表改裝成歐姆表、多用電表的原理。
第二課時為學生實驗課,練習使用多用電表及相關練習鞏固。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分析:
、僬莆樟碎]合電路歐姆定律,并已熟練掌握了電路串并聯的規(guī)律,會利用該定律列式求解相關問題。
、谡莆樟穗娏鞅砀难b成大量程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原理和刻度方法。
2.學習能力分析:
、賹W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不斷提高,具備初步地、獨立發(fā)現事物內在聯系和一般規(guī)律的能力。
②具有初步的概括歸納總結能力、邏輯推力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倌芾瞄]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方法測量電阻的阻值。
、诶斫獠⒄莆諝W姆表及單量程多用電表的制作原理,知道簡單的雙量程多用電表。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歐姆表原理的分析,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谕ㄟ^探究、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思辨、表達、交流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探究物理的興趣。
、谂囵B(yǎng)學生合作探究、善于發(fā)現、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四、教學資源
PPT課件、探究學案、指針式多用電表、數字式多用電表
五、教學流程圖
學生
給出各種器材
設計實驗方案
教師
提出問題:如何利用電流表表頭測電阻?
評價方案,選擇方案?
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
歐姆表的原理
改進方案,引導發(fā)現本質規(guī)律
出示電流表、電壓表、歐姆表電路圖
單量程多用電表
雙量程多用電表
課堂總結交流
分析組合,設計簡單的電路圖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
我們已經學習過把電流表表頭改裝成電壓表和量程較大的電流表的原理,能利用電流表表頭測電阻嗎?
探究一:利用電流表表頭測電阻
1.給出器材
待測電阻Rx
電源:E=2V,r=0.5Ω
電流表A:Ig=10mA, rg=9.5Ω
電壓表V:量程3V,內阻約3kΩ
變阻箱R0:0~9999Ω
滑動變阻器R:0~1000Ω
電鍵、導線若干
若還需其他器材,可自選
2.指導學生進行設計(電流表表頭與其他元件進行組合)
3.評價方案
教師:如果能從表盤上直接讀出所測電阻值就好了,請選擇其中一個方案;蛘吣阌懈玫脑O計嗎?
設計利用表頭測電阻的方案,畫出電路圖。
學生代表板書設計方案
學生分析比較幾個方案,從中選出方案或提出更好的方案。
通過開放性的`實驗設計,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同時給學生提供一個合理的思維空間,便于課堂的教學生成。
探究二:利用表頭直接測電阻
1.出示電流表表頭刻度盤。給出相關數據E=2V,r=0.5Ω;Ig=10mA,
rg=9.5Ω;(以R0=390Ω為例),
引導學生進行表頭刻度改裝。
2.對刻度情況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發(fā)現不足之處,進一步完善方案
3.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
若電流表內阻rg未知,怎樣可使10mA處表示所測電阻值為0?
4.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發(fā)現本質規(guī)律。
若將變阻箱換為滑動變阻器R,還可使10mA處表示所測電阻值為0嗎?
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結合具體數據,分組進行計算,改裝表頭刻度。
學生發(fā)現刻度與R0的取值有關。取R0=190Ω,可充分利用刻度盤。
學生發(fā)現電流表內阻rg未知,可進行測量,再調節(jié)R0,可實現,滿偏電流處表示電阻為0,同時也發(fā)現,總內阻不變。
學生發(fā)現只要將A、B接線柱短接,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R,使指針滿偏即可實現滿偏電流處表示電阻為0,無須知道各元件電阻為多少。
通過層層遞進的幾個問題,引發(fā)學生積極的參與思考。促成學生有效的生成。根據學生課堂表現隨時調整引導思路。
歐姆表原理
1.出示改進后歐姆表原理圖,結合探究過程,講解歐姆表的原理;歐姆調零的目的和作用;中值電阻的決定因素;刻度盤的特點。
2.原理:
3.刻度:
(1)AB短接,調節(jié)R使得指針滿偏(歐姆調零)。
目的是什么?或有什么作用?
原理:
(2)指針指在中間刻度處,所測電阻值是多少?
把此電阻稱為中值電阻,中值電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歐姆表刻度的特點:
學生深化理解歐姆表原理等相關內容,把握歐姆表的本質規(guī)律。
最大限度利用表盤刻度
由電源電動勢和表頭滿偏電流決定
左大右小;左密右疏
學生設計電路圖
通過分析,體會等效思想
從特殊到一般,歸納總結,探尋本質規(guī)律
探究三:簡單的單量程多用表
1.出示電流表、歐姆表、電壓表的原理圖
要求學生組合成簡單的多用電表,注意電源與表頭的連接。
2.引導分析電路結構
將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綜合,實現創(chuàng)造。
體會等效的思想
簡單的雙量程多用表
出示雙量程多用電表電路圖,引導學生分析各擋功能,
分析各檔功能,比較量程大小
認識多用電表
利用多用電表實物圖介紹其功能,簡單強調歐姆表使用的注意點。
為下一節(jié)實驗課做準備
交流評價
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方法?還有什么疑問?
學生總結交流
總結課堂內容,培養(yǎng)學生表達及概括總結能力。
作業(yè)布置
重新思考第八節(jié)課本內容,完成課后問題與練習1、3題
若有問題相互交流
帶著問題為下節(jié)課做準備
物理教學教案9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對高一內容掌握地比較好的學生不多,故加強基礎教學。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不高,普遍認為物理難學,部分學生甚至有排斥感。需引導學生改變思想認識,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本學期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分為選修3-2與選修3-4。選修3-2為電磁學的后半部分,電磁感應與交變電流為教學的重點,選修3-4為機械振動、機械波與光。本學期任務較重,要求在本期內完成選修模塊的教學任務,以便后面高考復習時間上的安排,便于對學生進行高考的第一輪基礎復習。
本學期教學目標
旨在讓學生掌握電磁感應、交變電流、機械振動與機械波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具體的現實生活中去,明白物理源于生活必將服務于生活的道理,體會到通過使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優(yōu)勢與便捷。本學期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應向高考相靠近。
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客觀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教材,將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水平結合起來;
2.認真?zhèn)湔n,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把握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3.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困惑;
4.認真積極批發(fā)作業(yè)、試卷等,及時反饋得到學生的學習信息,以便適時調節(jié)教學;
5.認真做好教學分析歸納總結工作,教師間經常互相交流,共同促進。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1
一、劃時代的發(fā)現;二、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第四章電磁感應)
2
三、楞次定律;四、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3
五、電磁感應現象的兩類情況;習題課;六、互感和自感;
4
七、渦流、電磁阻尼和電磁驅動;復習課;單元測試;試卷分析;
5
一、交變電流二、描述交變電流的物理量;習題課;(第五章交變電流)
6
三、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四、變壓器;
7
五、電能的輸送;習題課;復習課;單元測試;試卷分析;
8
一、簡諧運動;二、簡諧運動的描述;(第十一章機械振動)
9
三、簡諧運動的回復力和能量;習題課;四、單擺;
10
實驗:探究單擺周期與擺長的關系;五、外力作用下的振動;復習課;單元測試;試卷分析;
11
期中復習;期中考試;
12
一、波的形成和傳播;二、波的圖象;三、波長、頻率和波速;(第十二章機械波)
13
四、波的反射與折射;習題課;五、波的衍射;六、波的干涉;
14
六、多普勒效應;復習課;單元測試;試卷分析;
15
一、光的折射;實驗:測定玻璃的折射率;二、光的干涉;(第十三章光)
16
三、實驗: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習題課;四、光的顏色色散;五、光的衍射;
17
六、光的偏振;七、全反射;八、激光;復習課;單元測試;試卷分析;
18
一、電磁波的發(fā)現;二、電磁振蕩;三、電磁波的發(fā)射和接收(第十四章電磁波)
19
四、電磁波與信息化社會;五、電磁波譜
20
期未復習;
21
期未測試
最后,希望小編整理的高二物理下學期教學計劃對您有所幫助,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物理教學教案10
教學目的
1.了解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及相互作用力大小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
2.能運用這部分知識解釋一些有關的物理現象。
教具
小彈簧(每小組一個),演示用的兩塊鉛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是根據哪些現象和實驗總結出來的?
可答:將木棍折斷需用力,說明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有排斥力;將兩塊鉛塊壓緊后能連在一起……。
教師可再演示兩塊鉛塊壓緊后能連接一起的實驗,加深對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的認識。
二、新課教學
1.進一步證明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
學生分組實驗:慢慢用力彎曲橡皮,觀察橡皮受力后的狀態(tài)變化,著重分析橡皮發(fā)生形變時為什么有彈力產生。
通過對此問題的思考,應使學生體會到彈力是宏觀領域中的力,實際上是物體在形變時內部的相鄰兩邊大量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總和。
學生分組實驗:用手壓縮小彈簧。觀察彈簧形變的情況,并分析壓縮彈簧時為什么也有彈力產生。
用手壓縮彈簧時,壓到一定程度就很難繼續(xù)壓縮,彈簧產生一種抗拒壓縮的力,這力就是宏觀表現出的彈力,實際是彈簧截面兩邊大量分子互相排斥的結果。
小結:分子間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實際表現出來的是分子的引力和斥力的合力,稱為分子力。
2.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引導學生讀書得出答案,并進一步提問:
。1)分子力的大小與分子間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答案參閱課本圖11-6
。2)為什么當r>r0時表現為引力,r<r0時表現為斥力?
抓住分子間距離的變化對斥力的影響比對引力的影響大這個要點去回答。
3.教師指出:為了處理問題簡單起見,可認為當r=r0時,F=0;r<r0時,F為斥力;當r>r0時,F為引力。
然后用仿照課本圖11-7自制的教具進行演示,幫助學生了解分子間相互作用情況。
4.學生分組討論問題。
。1)我們把鋸條彎得很厲害時就會斷裂,為什么?
答:分子間距離超過一定限度時,分子間的作用力為0,于是物體就被拉斷。
。2)打碎的玻璃杯,為什么不能把它們拼在一起利用分子力使杯子復原?
對此題學生常常提問若把玻璃磨平能靠分子力把它們粘在一起嗎?
教師可介紹在制造光學儀器時,需要把兩塊透鏡進行粘合,就是把兩個粘合的表面磨光,并處理得很干凈,再加一定的壓力就可以使其粘合在一起。這種粘合就是利用分子間的引力。
最近幾年來出現的摩擦焊接、爆炸焊接,都是利用分子引力。摩擦焊接是使焊件兩個接觸面高速地向相反方向旋轉,同時加上很大的壓力(約每平方cm加幾千到幾萬牛頓的力)經幾s鐘后就焊成一個整體了。
物理教學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在已經學習有關機械能概念的基礎上,學習機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掌握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2.學習從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提高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機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學的重點內容,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物體系統機械能守恒的條件;能夠正確分析物體系統所具有的機械能;能夠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2.分析物體系統所具有的機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斷物體所具有的重力勢能,是本節(jié)學習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應讓學生認識到,物體重力勢能大小與所選取的參考平面(零勢面)有關;而重力勢能的變化量是與所選取的參考平面無關的。在討論物體系統的機械能時,應先確定參考平面。
3.能否正確選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問題是本節(jié)學習的另一難點。通過本節(jié)學習應讓學生認識到,從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決問題是物理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時進一步明確,在對問題作具體分析的條件下,要能夠正確選用適當的物理規(guī)律分析、處理問題。
三、教具
演示物體在運動中動能與勢能相互轉化。
器材包括:麥克斯韋滾擺;單擺;彈簧振子。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結合復習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知識。在初中學習時我們就了解到,在一定條件下,物體的動能與勢能(包括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下面我們觀察演示實驗中物體動能與勢能轉化的情況。
[演示實驗] 依次演示麥克斯韋滾擺、單擺和彈簧振子,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物體運動中動能、勢能的變化情況。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學生回答物體運動中動能、勢能變化情況,教師小結:
物體運動過程中,隨動能增大,物體的勢能減;反之,隨動能減小,物體的勢能增大。
提出問題:上述運動過程中,物體的機械能是否變化呢?這是我們本節(jié)要學習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過程設計
在觀察演示實驗的基礎上,我們從理論上分析物理動能與勢能相互轉化的情況。先考慮只有重力對物體做功的理想情況。
1.只有重力對物體做功時物體的機械能
問題:質量為m的物體自由下落過程中,經過高度h1處速度為v1,下落至高度h2處速度為v2,不計空氣阻力,分析由h1下落到h2過程中機械能的變化(引導學生思考分析)。
分析:根據動能定理,有
下落過程中重力對物體做功,重力做功在數值上等于物體重力勢能的變化量。取地面為參考平面,有
WG=mgh1-mgh2
由以上兩式可以得到
引導學生分析上面式子所反映的物理意義,并小結:下落過程中,物體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此過程中物體的機械能總量不變。
指出問題:上述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意義呢?作為課后作業(yè),請同學們課后進一步分析物體做平拋和豎直上拋運動時的情況。
明確:可以證明,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而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
提出問題:在只有彈簧彈力做功時,物體的機械能是否變化呢?
2.彈簧和物體組成的系統的機械能
以彈簧振子為例(未講振動,不必給出彈簧振子名稱,只需講清系統特點即可),簡要分析系統勢能與動能的轉化。
明確:進一步定量研究可以證明,在只有彈簧彈力做功條件下,物體的動能與勢能可以相互轉化,物體的機械能總量不變。
綜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3.機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和彈簧彈力對物體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物體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這個結論叫做機械能守恒定律。
提出問題:學習機械能守恒定律,要能應用它分析、解決問題。下面我們通過具體問題的分析來學習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在具體問題分析過程中,一方面要學習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通過問題分析加深對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與認識。
4.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
例1.在距離地面20m高處以15m/s的初速度水平拋出一小球,不計空氣阻力,取g=10m/s2,求小球落地速度大小。
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提出問題:
(1)前面學習過應用運動合成與分解的方法處理平拋運動,現在能否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這類問題?
(2)小球拋出后至落地之前的運動過程中,是否滿足機械能守恒的條件?如何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問題?
歸納學生分析的結果,明確:
(1)小球下落過程中,只有重力對小球做功,滿足機械能守恒條件,可以用機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2)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時,應明確所選取的運動過程,明確初、末狀態(tài)小球所具有的機械能。
例題求解過程:
取地面為參考平面,拋出時小球具有的重力勢能Ep1=mgh,動能
落地時小球的速度大小為
提出問題:請考慮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問題與用運動合成解決問題的差異是什么?
例2.小球沿光滑的斜軌道由靜止開始滑下,并進入在豎直平面內的離心軌道運動,如圖所示,為保持小球能夠通過離心軌道最高點而不落下來,求小球至少應從多高處開始滑下?已知離心圓軌道半徑為R,不計各處摩擦。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
(1)小球能夠在離心軌道內完成完整的圓周運動,對小球通過圓軌道最高點的速度有何要求?
(2)從小球沿斜軌道滑下,到小球在離心軌道內運動的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是否守恒?
(3)如何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這一問題?如何選取物體運動的初、末狀態(tài)?
歸納學生分析的結果,明確:
(1)小球能夠通過圓軌道最高點,要求小球在最高點具有一定速度,即此時小球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恰好等于小球所受重力;
(2)運動中小球的機械能守恒;
(3)選小球開始下滑為初狀態(tài),通過離心軌道最高點為末狀態(tài),研究小球這一運動過程。
例題求解過程:
取離心軌道最低點所在平面為參考平面,開始時小球具有的機械能E1=mgh。通過離心軌道最高點時,小球速度為v,此時小球的機械能
成完整的圓周運動。
進一步說明:在中學階段,由于數學工具的限制,我們無法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小球在離心圓軌道內的運動。但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很簡單地解決這類問題。
例3.長l=80cm的細繩上端固定,下端系一個質量 m=100g的小球。將小球拉起至細繩與豎直方向成60°角的位置,然后無初速釋放。不計各處阻力,求小球通過最低點時,細繩對小球拉力多大?取g=10m/s2。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思考:
(1)釋放后小球做何運動?通過最低點時,繩對小球的拉力是否等于小球的重力?
(2)能否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求出小球通過最低點時的速度?
歸納學生分析結果,明確:
(1)小球做圓周運動,通過最低點時,繩的拉力大于小球的`重力,此二力的合力等于小球在最低點時所需向心力;
(2)繩對小球的拉力不對小球做功,運動中只有重力對球做功,小球機械能守恒。
例題求解過程:
小球運動過程中,重力勢能的變化量ΔEp=-mgh=-mgl(1-cos60°),
在最低點時繩對小球的拉力大小為
提出問題:通過以上各例題,總結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歸納學生的分析,作課堂小結。
五、小結
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過程中,物體的機械能總量不變。通過例題分析要加深對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問題時,應首先分析物體運動過程中是否滿足機械能守恒條件,其次要正確選擇所研究的物理過程,正確寫出初、末狀態(tài)物體的機械能表達式。
3.從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決問題,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徑。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逐步培養(yǎng)用功和能的觀點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4.應用功和能的觀點分析處理的問題往往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例如與圓周運動或動量知識相結合,要注意將所學知識融匯貫通,綜合應用,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說明
勢能是相互作用的物體系統所共有的,同樣,機械能也應是物體系統所共有的。在中學物理教學中,不必過份強調這點,平時我們所說物體的機械能,可以理解為是對物體系統所具有的機械能的一種簡便而通俗的說法。
物理教學教案12
創(chuàng)設情景
光的折射現象引入
1、提問:在光的反射定義中你根據有關的信息或相關的詞還能提出另外一些想研究的問題嗎?
2、學生提出問題后講授:接下來我們將用實驗來探尋還有一部分光的蹤跡
思考后提出,如有一部分光 被反射回來了,那還有一部分光到哪里去了呢?
光的折射現象觀察
1、布置實驗探究光在空氣 和水中傳播時傳播 路徑:利用所給的小水槽和激光筆探尋光在空氣和水這兩種介質中傳播時的路徑,并把所觀察到 的路徑描繪出
2、巡視收集不同的實驗記錄,交流實驗結果,用投影打出幾組不同的實驗結果:
1、實驗并描繪出光的傳播路徑
2、根據投影出的不同記錄找出最符合實驗現象的光路圖,并在對比中體會出折射的現 象
光的折射 規(guī)律
1、提問:光在發(fā)生反射時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你能否對照反射規(guī)律總結折射規(guī)律?
2、深入探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布置實驗驗證猜想:利用激光筆和一塊玻璃磚實驗,把光在空氣和玻璃中的傳播路徑描繪出
1、回答總結折射規(guī)律
2、(1)判斷光 在空氣和水中傳播時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2)對光在空氣和玻璃中傳播時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 小提出猜想, 實驗后通過描繪出光的傳播路徑,驗證猜想的正確與否
(3)通過判斷角度所處的`介質得出結論,在空氣中的角始終是大角
光的折射規(guī)律
3、布置實驗:用激光小電筒垂直射向玻璃磚觀 察實驗現象
得出結論完善折射規(guī)律:當光垂直入射時傳播方向不變
3、把光垂直打到玻璃磚觀察傳播路徑
光的折射現象解釋
1、布置硬幣浮起的實驗:把硬幣放在紙杯子底部的一邊,人向后退到恰好看不見為止,再讓另一個同學緩緩地向杯中倒水(注意不能移動硬幣),這時會看到什么?
2、提問:解釋觀察到的現象?
提示:倒水后從硬幣上 射出的光線在水面上會發(fā)生什么現象?
1、實驗并能對產生現象進行思考
2、得出結論:從岸上看水中的物體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發(fā)生了折射
出示診斷評價題目
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進行矯正
完成題目并相互交流
作業(yè)與預習 1、找出你身邊由于光的折射所產生的現象?
2、在玻璃磚的折射圖中你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并用已知的知識來解釋?
3、同步探究:P 77 1—9
物理教學教案13
1、共點力的合成與分解
實驗儀器: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J2152)、鉤碼(一盒)、平行四邊形演示器
教師操作:把演示器按事先選定的分力夾角和分力大小,調整位置和選配鉤碼個數;把匯力環(huán)上部連接的測力計由引力器拉引來調節(jié)角度,并還要調節(jié)拉引力距離,使匯力環(huán)懸空,目測與坐標盤同心;改變分力夾角,重做上邊實驗。
實驗結論:此時測力計的讀數就是合力的大小;分力夾角越小合力越大,分力夾角趨于180度時合力趨近零。
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
教師操作:用平行四邊形演示器O點孔套在坐標盤中心桿上,調整平行四邊形重合實驗所形成四邊形,用緊固螺帽壓緊,學生可直觀的在演示器上看出矢量作圖。
2、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學生實驗)
實驗儀器:方木板、白紙、橡皮筋、細繩套2根、平板測力計2只、刻度尺、量角器、鉛筆、圖釘3-5個
實驗目的:驗證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原理:一個力F的作用效果與兩個共點力F1和F2的共點作用效果都是把橡皮筋拉伸到某點,所以F為F1和F2的合力。做出F的圖示,再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做出F1和F2的合力F?的圖示,比較F?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學生操作:
(1)白紙用圖釘固定在方木板上;橡皮筋一端用圖釘固定在白紙上,另一端拴上兩根細繩套。
(2)用兩只測力計沿不同方向拉細繩套,記下橡皮筋伸長到的位置O,兩只測力計的方向及讀數F1、F2,做出兩個力的圖示,以兩個力為臨邊做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即為理論上的合力F?,量出它的大小。
(3)只用一只測力計鉤住細繩套,將橡皮筋拉到O,記下測力計方向及讀數F,做出它的圖示。
(3)比較F?與F的大小與方向。
(4)改變兩個力F1、F2的大小和夾角,重復實驗兩次。
實驗結論:在誤差允許范圍內,證明了平行四邊形定則成立。
注意事項:
(1)同一實驗中的兩只彈簧測力計的選取方法是:將兩只彈簧測力計鉤好后對拉,若兩只彈簧測力計在拉的過程中讀數相同,則可選,若不同,應另換,直到相同為止;使用時彈簧測力計與板面平行。
(2)在滿足合力不超過彈簧測力計量程及橡皮筋形變不超過彈性限度的條件下,應使拉力盡量大一些,以減小誤差。
(3)畫力的圖示時,應選定恰當的標度,盡量使圖畫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畫出紙外;要嚴格按力的圖示要求和幾何作圖法作圖。
(4)在同一次實驗中,橡皮筋拉長后的節(jié)點O位置一定要相同。
(5)由作圖法得到的F和實驗測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誤差允許范圍內可認為是F和F?符合即可。
誤差分析:
(1)本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彈簧秤本身的誤差、讀數誤差、作圖誤差。
(2)減小誤差的方法——讀數時眼睛一定要正視,要按有效數字正確讀數和記錄,兩個力的對邊一定要平行;兩個分力F1、F2間夾角θ越大,用平行四邊形作圖得出的合力F?的誤差ΔF也越大,所以實驗中不要把θ取得太大。
3、研究有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
實驗儀器:力矩盤(J2124型)、方座支架(J1102型)、鉤碼(J2106M)、杠桿(J2119型)、測力計(J2104型)、三角板、直別針若干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研究有固定轉動軸的物體在外力作用下平衡的條件,進一步明確力矩的概念。
教師操作:
(1)將力矩盤和一橫桿安裝在支架上,使盤可繞水平軸自由靈活地轉動,調節(jié)盤面使其在豎直平面內。在盤面上貼一張白紙。
(2)取四根直別針,將四根細線固定在盤面上,固定的位置可任意選定,但相互間距離不可取得太小。
(3)在三根細繩的末端掛上不同質量的鉤碼,第四根細繩掛上測力計,測力計的另一端掛在橫桿上,使它對盤的拉力斜向上方。持力矩盤靜止后,在白紙上標出各懸線的懸點(即直別針的位置)和懸線的方向,即作用在力矩盤上各力的作用點和方向。標出力矩盤軸心的位置。
(4)取下白紙,量出各力的力臂L的長度,將各力的大小F與對應的力臂值記在下面表格內(填寫時應注明力矩M的正、負號,順時針方向的力矩為負,反時針方向的力矩為正)。
(5)改變各力的作用點和大小,重復以上的實驗。
注意事項:
(1)實驗時不應使力矩盤向后仰,否則懸線要與盤的下邊沿發(fā)生摩擦,增大實驗誤差。為使力矩盤能靈活轉動,必要時可在軸上加少許潤滑油。
(2)測力計的拉力不能向下,否則將會由于測力計本身所受的重力而產生誤差。測力計如果處于水平,彈簧和秤殼之間的摩擦也會影響結果。
(3)有的力矩盤上畫有一組同心圓,須注意只有受力方向與懸點所在的圓周相切時,圓半徑才等于力臂的大小。一般情況下,力臂只能通過從轉軸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來測量。
4、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實驗儀器:方木板、白紙、圖釘、橡皮條、測力計3個(J2104型)、細線、直尺和三角板、小鐵環(huán)(直徑為5毫米的螺母即可)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掌握利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解決共點力的.平衡條件等問題的方法,從而加深對共點力的平衡條件的認識。
教師操作:
(1)將方木板平放在桌上,用圖釘將白紙釘在板上。三條細線將三個測力計的掛鉤系在小鐵環(huán)上。
(2)將小鐵環(huán)放在方木板上,固定一個測力計,沿兩個不同的方向拉另外兩個測力計。平衡后,讀出測力計上拉力的大小F1、F2、F3,并在紙上按一定的標度,用有向線段畫出三個力F1、F2、F3。把這三個有向線段廷長,其延長線交于一點,說明這三個力是共點力。
(3)去掉測力計和小鐵環(huán)。沿力的作用線方向移動三個有向線段,使其始端交于一點O,按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F1和F2的合力F12。比較F12和F3,在實驗誤差范圍內它們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對平衡力,即它們的合力為零。由此可以得出F1、F2、F3的合力為零是物體平衡的條件,如果有更多的測力計,可以用細線將幾個測力計與小鐵環(huán)相連,照步驟2、3那樣,畫出這些作用在小鐵環(huán)上的力F1、F2、F3、F4……,它們仍是共點力,其合力仍為零,從而得出多個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也是合力等于零。
注意事項:
(1)實驗中所說的共點力是在同一平面內的,所以實驗時應使各個力都與木板平行,且與木板的距離相等。
(2)實驗中方木板應處于水平位置,避免重力的影響,否則實驗的誤差會增大。
物理教學教案14
知識目標
1、知道正弦交流電是矩形線框在勻強磁場中勻速轉動產生的.知道中性面的概念.
2、掌握交變電流的變化規(guī)律及表示方法,理解描述正弦交流電的物理量的物理含義.
3、理解正弦交流電的圖像,能從圖像中讀出所需要的物理量.
4、理解交變電流的瞬時值和最大值,能正確表達出正弦交流電的最大值、有效值、瞬時值.
5、理解交流電的有效值的概念,能用有效值做有關交流電功率的計算.
能力目標
1、掌握描述物理規(guī)律的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圖像法.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立體圖轉化為平面圖進行處理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及為富民強國認真學習的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以及相應的教法建議
1、交流與直流有許多相似之處,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學習中我們特別要注意的是交流與直流的不同之處,即交流電的特殊之處.這既是學習、了解交流電的關鍵,也是學習、研究新知識的重要方法.在與已知的知識做對比中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特點的方法,是物理課學習中很有效和很常用的方法.
在學習交變電流之前,應幫助學生理解直流電和交流電的區(qū)別.其區(qū)別的關鍵是電流方向是否隨時間變化.同時給出了恒定電流的定義大小和方向均不隨時間變化.
2、對于交變電流的產生,課本采取由感性到理性,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入的講述方法.為了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中要盡可能用示波器或模型配合講解.教學中應注意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線圈通過4個特殊位置時電表指針的變化情況,分析電動勢和電流方向的變化,使學生對線圈轉動一周中電動勢和電流的變化有比較清楚的了解.有條件的,還可以要求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自己進行分析和判斷.
3、用圖像表示交變電流的變化規(guī)律,是一種重要方法,它形象、直觀、學生易于接受.要注意在學生已有的圖像知識的基礎上,較好地掌握這種表述方法.更要讓學生知道,交變電流有許多種,正弦電流只是其中簡單的一種.課本中用圖示的方法介紹了常見的幾種,以開闊學生思路,但不要求引伸.
4、在這一節(jié)中學生要第一次接受許多新名詞,如交變電流、正弦電流、中性面、瞬時回值、最大值(以及下一節(jié)的有效值)等等.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名詞的`準確含義.特別是對中性面的理解,要讓學生明確,中性面是指與磁場方向垂直的平面.當線圈位于中性面時,線圈中感應電動勢為零,線圈轉動過程中通過中性面時,其中感應電動勢方向要改變.
5、課本上介紹的交變電流的產生,實際上是正弦交流電的產生.以矩形線框在勻強磁場中勻速轉動為模型,以線框通過中性面為計時起點,得到電動勢隨時間滿足正弦變化的交變電流.這里可以明確指出,電動勢的最大值由線框的匝數、線框面積、轉動角速度和磁感應強度共同決定.
6、課本將線框的位置與產生的電動勢的對應起來,意圖是幫助學生建立起鮮明的形象,把物理過程和描述它的物理規(guī)律對應起來.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問題的提問,幫助學生理解有關內容,例如,如果在線框轉到線框平面與磁感線平行時開始計時,它產生的電動勢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應是什么樣的?
7、交流電的有效值、周期等概念的學習重在理解.
交流電的有效值概念是本章的重點,也是難點.課本中的交流電有效值定義特別強調是從使電阻產生熱量等效這一方面來定義交流電的有效值的.教材中直接給出了正弦交流電流的有效值與最大值的關系式,但不要求證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熟悉有效值,課本上已經指出,交流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都是有效值,家用電器上的標稱也是有效值.
交流電的周期描述交流電的變化快慢.在一個周期時間內,交流電完成一次完全變化.在實際生活中,經常能見到的是交流電的頻率.我國民用交流電的頻率是50HZ.在一些歐美國家,交流電的頻率是60HZ.
8、交流電的最大值、有效值、周期和頻率都是描述交流電某一方面的特性,而交流電的圖像卻可以全面反映某一交流電的情況.所以,要求學生能夠從交流電的圖像中得到描述交流電的各個物理量.
物理教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 m/s.
4.了解色散現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顏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標
1.觀察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實驗現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2.閱讀科學世界 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與顏色的混合,獲得有關的知識,體驗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三、德育目標
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后繼學習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光的直線傳播.
教學難點: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簡單的光現象.
教學方法:探究法、實驗法、觀察法.
教學用具: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燒瓶(煙霧)、小孔成像演示儀
課時安排:1.5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師]你見過午夜太陽嗎? 日食和月食呢?他們是怎樣產生的呢?
二、新課教學
(一)光源
、倌馨l(fā)光的物體.
、诠庠纯煞譃樽匀还庠、人造光源.
接著教師介紹人造光源的發(fā)展和使用,使學生意識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將更加美好.
(二)[探究]光是如何傳播的?
[演示1]在暗室里,將一束光射到空氣中,觀察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徑.
(替代實驗:激光小手電,射過有煙霧的燒瓶中)
[演示2]在暗室里,將一束光射到水中,觀察光在水中的傳播路徑.
(替代實驗:激光小手電,射過有顏色的水中)
[師]剛才在演示實驗中,大家看到什么現象?
師生共同活動得出:
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板書).
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在這里可以向學生交待光線這個物理學名詞.人們?yōu)榱诵蜗蟮乇硎竟獾闹本傳播,物理學中引入光線的概念.
光線(板書) (注意講光和光線的區(qū)別)
①表示光的傳播方向的直線叫光線.
、诠饩是帶箭頭的直線,箭頭表示光傳播的方向,如.
(應用舉例:激光準直.排直隊要向前看齊.打靶瞄準.)
(三)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簡單的光現象
、儆白拥男纬
、谌帐、月食的成因
、厶幚淼35頁想想議議
I 、原理; II、像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四)光速
1、學生自學課本第36頁的圖文,回答黑板上的問題:
[板書]①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 m/s.
、诠庠谄渌鞣N介質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③光在空氣中的速度可認為是3108 m/s.
2、指導學生看閱讀材料科學世界 我們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問題:
、俟饽晔鞘裁次锢砹康膯挝?(光年是長度的單位,它等于光在1年內傳播的距離.)
、谂@尚呛涂椗堑木嚯x是多少km? (s=3108 m/s3600 s/天365天/年16年
=6.30721015 m=6.30721012 km)
、叟@珊涂椗苊磕晗鄷淮螁?(牛郎和織女不能每年相會一次.)
四、布置作業(yè)
1.閱讀本節(jié)課文.
2.課本P38動手動腦學物理①②③.
3.預習下一節(jié) 光的反射.
【物理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高三物理教學教案11-03
高二物理教學教案11-05
高中物理教學教案11-09
高二物理教學教案8篇11-06
高三物理教學教案13篇11-04
高三物理教案教學反思11-09
物理內能教案08-26
物理功率教案12-28
《內能的物理》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