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国产一级a作爱视频免费观9看,色五月丁香亚洲,亚洲欧美性爱在线视频,1000部黄片免费观看一区,国产亚洲性生活视频播放,三级黄色在线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9-30 07:36:30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錦集五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錦集五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

  四年級上冊第26頁例1例2,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題中只呈現(xiàn)加減法計算的例子,按鍵數(shù)字和屏幕顯示的結(jié)果對應(yīng)出現(xiàn);乘除法式題要由學生自己嘗試操作。在用計算器進行大數(shù)的運算的同時讓學生探索計算的規(guī)律,把計算和探索規(guī)律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既讓學生學習了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又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數(shù)學奧妙的興趣,還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徑。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秘密,能夠?qū)σ恍┯幸?guī)律的數(shù)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

  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懂得觀察發(fā)現(xiàn)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shù)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利用計算器計算

  1、師:誰會使用計算器計算?

  學生介紹使用方法:按on/c鍵,顯示:0 輸入題目,按=鍵,顯示結(jié)果,再按on/c鍵,清屏。

  2、出示:386+179=,學生嘗試使用計算器計算。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計算器計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顯示結(jié)果565。)

  試試CE鍵有什么功能?(清除)

  3、自己試試看

  26×39= 312÷8=

  4、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數(shù),別摁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屏。

  5、計算。

  765+469= 589×76= 3208-2965= 625÷25= 6848-579+386=

  再計算。

  946×57×0= 100÷5= 3028-2965=

  估算:99+199≈

  計算后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說的?

  (并不是任何時候用計算器計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簡算的題目,就不需要使用計算器了。)

  6、看誰算的快,練一練。

  7、做第26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觀察發(fā)現(xiàn)

  1、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觀察上面的算式和結(jié)果,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師:根據(jù)你們的發(fā)現(xiàn),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答案嗎?

  9999×5= 9999×7= 9999×9=

  師總結(jié):碰到9999乘9以內(nèi)的自然數(shù)(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shù),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shù)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shù)都是9。

  3、完成第27頁的“做一做”。

  三、練習

  (一)基礎(chǔ)練習

  1、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

  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198。

  321-123= 654-456= 987-789= 951-753= 357-159= 9856-9658= 8745-8547= 5412-5214=

  (二)鞏固練習

  1、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研究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

  一個沒有關(guān)緊的水龍頭,每天大約滴12千克的水,這些水就這樣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這樣計算,一個沒關(guān)緊的水龍頭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______千克。

  ◆把這些水裝在飲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計算),這些水大約能裝______桶。

  ◆如果一個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這些水夠用______個月,約合______年。

  (1)學生用計算器輸入數(shù)據(jù),計算得數(shù),再指名匯報結(jié)果。教師提醒學生要做到:看清數(shù)據(jù)、正確輸入。

  (2)看完這些數(shù)據(jù),你想說點什么?

  (3)小結(jié):節(jié)約用水要從點點滴滴開始,有這樣一句廣告詞:“當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時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淚!”讓我們從自己做起,爭當一個節(jié)約的好孩子,為創(chuàng)建和諧節(jié)約型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

  2、練習三第12題。

  要求先筆算,再用計算器驗算。注意學生計算后填表時相應(yīng)數(shù)據(jù)填寫得是否合適、是否正確。

  3、練習三第14題。

  這是有規(guī)律的計算題,用簡便方法計算比計算器還要快,體現(xiàn)了計算方法的靈活性。

  (三)拓展練習。

  8765-32×21的結(jié)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操作的?

  1、學生獨立操作,指名匯報。

  2、教師介紹“M+”、“MR”的使用方法

  先按32×21,得數(shù)是672。然后按下“M+”,這樣就可以把這個答案保存下來,然后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剛才的672調(diào)出來了,最后我們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練習三第11、13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很多的平面圖形的,比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本節(jié)課的學習即與之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有著密切聯(lián)系,但又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密切的聯(lián)系在于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點有相同的地方。本質(zhì)的區(qū)別在于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在小學階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統(tǒng)的學習立體空間圖形的開始。由平面圖形擴展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這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其他立體圖形以及立體圖形表面積、體積的計算等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因此本節(jié)課的地位顯得至關(guān)重要!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借助具體的實物和模型,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的名稱、特征,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聯(lián)系。

  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學生的立體思維。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總結(jié)、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面和棱的特征

  四,學情分析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并且在生活中也會經(jīng)常碰到長方體和正方體。雖然學生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在平面圖形中很多研究方法學生已經(jīng)掌握,比如研究平面圖形,我們一般從點、邊、角等方面來進行研究。

  五,教法、學法

  主要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實物模型、研究單

  七,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

  上課開始,我們先出示一幅商場一角的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都發(fā)現(xiàn)了哪些形狀的物體?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語言來描述一下?

  學生一般能夠正確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是我們繼續(xù)拋出一個問題?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還見到過長方體和正方體?我想學生的回答應(yīng)該是五花八門,比如魔方、快遞包裝盒、牛奶盒、鉛筆盒、橡皮等等,或許學生描述不是那么精確,比有的`如鉛筆盒,它并不是一個平平的面,而是一個曲面,但是我們這時不要著急否定學生,因為學生已經(jīng)從以往的平面圖形走到了現(xiàn)實中的立體圖形,這是一個大的進步,我們的應(yīng)當予以肯定。對于那些不精確的描述,我們會在最后進行討論,讓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判斷。

 。ǘ┲v授新知

  我們知道,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同樣的道理,長方體和正方體也是來源于生活中的實際物體,根據(jù)學生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們應(yīng)當從實物中提煉出模型,因此我們可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當然理想條件下每個同學最好都有一份不同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第一步就讓學生直觀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閉上眼睛想一想,今天我們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與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到底有什么不同?通過直觀的感知,學生的回答或許不是那么精確,比如,平面圖形有一個面,立體圖形有好多個面;再比如平面圖形是畫在紙上的,而立體圖形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等。我想這足以可以說明學生已經(jīng)開始進行了立體圖形的思考。

  這時進一步追問,假如讓你來描述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你覺得應(yīng)該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以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幫助學生梳理,研究平面圖形時,我們可以從頂點、邊、角等幾方面來進行研究。同樣的道理在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時我們也可以選取幾個研究點來進行探討,比如面,棱(即面與面相交的線段叫做棱),頂點(即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當然,這些名稱的認識可以是學生課前預習,也可以作為老師的新知講授。當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名稱后,可以設(shè)計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同桌兩個相互說一說,加以鞏固各部分的名稱。

  在掌握了各部分名稱后,我們可以先研究長方體、也可以先正方體;當然也可以放在一起進行研究,本節(jié)課我采用先研究長方體再將研究方法遷移到正方體的模式:

  長方體的特征,在前面我們已經(jīng)確定了可以從頂點,面以及棱三個方面來進行探究。

  頂點的數(shù)量很好數(shù),是8個頂點,當然在數(shù)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有順序的來數(shù)。研究的重點在于面和棱。這時我想完全可以把問題拋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開始之前,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幾個問題:第一,長方體有幾個面,面與面之間有沒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驗證的?第二,長方體有幾條棱,棱與棱之間有沒有什么特點?你又是通過什么方法來驗證的?帶著這兩個問題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并完成研究表格。

  小討論結(jié)束,學生在進行匯報交流的時候,教師應(yīng)當引導學生,在去數(shù)面的個數(shù)的時候,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我們可以上下、前后、左右來數(shù)。一共有6個面。對于面的特點,我們可以從面的位置、面的形狀、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積三個方面來描述,最終得出結(jié)論: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面的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當然對于每個面都是長方形這個說法在后面的練習中會進行特殊的論述)

  在去研究長方體棱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模仿剛才研究面的過程:比如,長方體一共有幾條棱,怎樣數(shù)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讓學生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有的學生會想到一個頂點對應(yīng)3條棱,長方體一共有8個頂點,共計24條棱,但是在數(shù)的時候所有的棱都重復計算了一遍,最后要減半,所以長方體一共有12條棱。還有的同學可能會想到按照棱的長度去數(shù),一共有三組,每組有四條棱長度相等,共計12條棱。還有的同學可能是按照空間位置來去數(shù),這時可以讓這位同學到講臺上用不同顏色的粉筆來進行標注,通過空間位置的劃分,可以分為3組,每組有4條,共計12條棱。每種方法都可以,但是我們要鼓勵學生運用第3種方法,因為第三種方法學生是真正站到立體空間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予以肯定。這時,我們可以設(shè)計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桌兩個彼此不重復、不遺漏的數(shù)一數(shù)各自長方體的棱并說一說每組棱有什么特點。最后我們得出結(jié)論:長方體有12條棱,可以分為3組,每組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的頂點、面、棱的數(shù)量和特征后,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中一個頂點對應(yīng)幾條棱,學生很清楚的知道:一個頂點對應(yīng)3條棱。在數(shù)學中,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并且向?qū)W生介紹,一般來講,我們把水平方向的較長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說課稿二的棱叫做長,把水平方向較短的棱叫做寬,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講授完長寬高后,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來說一說自己長方體模型的長寬高。讓學生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擺放的位置進行變化的。

  在研究正方體特征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jù)剛才研究長方體的方法去研究正方體。完成研究表格,并對比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得出結(jié)論:正方體也有8個頂點、6個面,12條棱。但是正方體的6個面大小、形狀完全相同。并且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也完全相同。這正是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的不同之處。本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重點在于研究方法的遷移,以及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進行比較。

  最后我們要讓學生明白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包含關(guān)系:在平面圖形中,我們學習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只不過正方形的長和寬相等,我們稱之為邊長。這里的正方體是不是特殊的長方體呢?拋出這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其實,正方體就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只不過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而已,我們把它稱為棱長。本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在集合范圍內(nèi),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二者是一種包含的關(guān)系。

  到此本節(jié)課的新授內(nèi)容以基本結(jié)束,根據(jù)練習的層次性,我設(shè)計了以下幾個練習。

  最后,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生活中的鉛筆盒、冰箱等是不是標準的長方體

  2,是不是所有的長方體的面都是長方形。

  這兩個問題留作學生課下思考。

  八、板書設(shè)計

  略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教學內(nèi)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米、厘米量,認識線段 量、畫線段。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能力點: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1、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1、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jié)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jié)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jié)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shù),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么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課后小結(jié):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81頁例1及“做一做”第1題、練習十五第1、2題。

  教學目標:

  1.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

  2.學生知道1時=60分。

  3.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

  教學難點:

  讀出接近整時的時間和1時=60分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鐘,學生準備小鬧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

 。ㄗ屨n鈴響)

  師:上課……

  師:哪位同學說說,剛才早讀下課是幾時嗎?(8:00)你知道我們學校第一節(jié)的上課時間是?(邊問邊出示課件,課件顯示一個鐘面,定格在8:15)

  2.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又知道現(xiàn)在是幾時嗎?(引出8時多)

  師: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時間。(板書課題《認識幾時幾分》)

  二、直觀演示,探索新知

 。ㄒ唬┱J識鐘面

  1.師:通過上學期的學習,我們知道,鐘面上有些什么?

  2.學生反饋,教師用課件演示并板書。(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shù)字、12個大格、每一個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個小格。)

 。ǘ┱J識時間。

  1、認識“時”

 。1)引導學生觀察時針

  師:時針是用來表示“時”的,時針走1大格的時間是1時。

  2.認識分。

 。╨)引導學生觀察分針。(屏幕顯示放大的鐘面,演示分針走1小格)

  師:分針是用來表示“分”的,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

 。2)感受1分鐘有多長,1分鐘能做什么。并教育學生要有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3)邊在課件中演示,邊提問:

  分針指著1是幾分?為什么?(一個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3.認識時間。

 。1)教學例1第一個鐘面

  師:時針指著幾?是幾時?分針指著幾?是幾分?(時針指著3多一點,是3時,分針指著1,是5分。)

  師:那鐘面上表示的時間是幾時幾分?(3時5分)

 。2)教學時間的兩種表示方法。(兩種表示方法在上學期已學過,在些讓學生注意在寫3時5分時,要在兩點后面加一個“0”如:“3:05”)

 。3)用同樣的方法教學第二、三個鐘面。

  4.認識時、分的關(guān)系。

 。1)學生分組操作。

  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小鬧鐘,撥一撥,看一看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幾大格,并在小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結(jié)果。

 。ㄗ屔伎4個問題1、分針和時針有沒有一起走?2、分針走了多長?3、時針走了多長?4、誰花的時間多?)

 。2)學生反饋交流結(jié)果。

  學生反饋,教師出示課件:分針走一圈,同時時針走一大格。

 。3)引出“1時=60分”。找板書

  三、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1.教師撥鐘,學生說時間。

  2.兩個同學為一小組,一個同學撥鐘,另一個同學說時間。

  3.教師說時間,學生撥鐘。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完成課本“做一做”第1題。

  學生練習時,先說一說:時針指著幾,是幾時?分針指著幾,是幾分?再把時間寫在每個鐘面的下面。

  2.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別對應(yīng)多少分,再說一說第一幅圖中的學生在做什么,讀出時間是幾時幾分,再用兩種方法記錄下來。

  學生完成后,兩人為一小組,

  相互說說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是什么樣的,邊說邊用小鬧鐘把時間撥出來。

  3.練習十五第2題。

  先讓學生讀出鐘面上的`時間,再連線。

  五、小結(jié)

  師:同學們,你們今天學到了什么?

 。ㄏ抡n鈴響,屏幕上的鐘面顯示出8:55)

  師:你能說出我們第二節(jié)課下課的時間是幾時幾分嗎?

  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優(yōu)點有:

  1、導入自然,很好地結(jié)合了學生的生活情境,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舊知,為新課的教學作好了鋪墊。

  2、在提問8:15分時引出8時多,為后面學生學習接近整時的時間提供了有利的重要條件

  3、在認識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5分5分的認讀時間時運用了多媒體的直觀展示,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了難點。

  4、在教學9:05記法時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又注重學生與生活實際的溝通,使學生樂意接受。

  5、在拓展應(yīng)用中既對新知進行了鞏固,又對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德育熏陶。

  6、4個問題問得好,使學生能較好的推導出“1時=60分”

  本堂課的缺點:

  1、4個問題最好提到前一張課件。

  2、教師還是講了多了些,認識時間時,教學學生怎么看時間,還講得不夠,還要讓學生多講講。

  3、本節(jié)課重點是讓學生會看幾時幾分,不要讓學生撥出時間,最好下一節(jié)課再撥。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除法中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guān)系,能根據(jù)三者關(guān)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探索并掌握新知。

  3、體會學習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

  教學重點

  認識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guān)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請了三個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們時常為誰跑得快的問題而爭論不休,有一天他們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績來:

  PPT:小牛:4分鐘跑280米

  小象:4分鐘跑240米

  小熊:3分鐘跑240米

  師:你們收集到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生讀題一遍

  師:那么哪個數(shù)據(jù)是我們學過的時間?哪個數(shù)據(jù)是路程?

  生:時間是4分鐘,路程是280米。

  時間是4分鐘,路程是240米。

  時間是3分鐘,路程是240米

 。▌(chuàng)設(shè)情境培養(yǎng)學生從身邊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ㄒ唬、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1、全班交流:

  師:、如果他們兩個人一組進行賽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組,誰跑得快?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賽,小?,因為都是4分鐘內(nèi),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遠

  師:也就是在時間相同的條件下,應(yīng)該比較路程,路程越遠,跑得越快。

  師: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組,誰跑得快?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賽,小熊跑的快,因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時間短,所以跑得快。

  師: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條件下,應(yīng)該比較時間時間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ㄒ龑W生思考:相同時間比路程遠近,相同路程比時間長短,來確定快慢。)

  2) 比較小牛和小熊

  師:比較小牛和小熊時,路程不同、時間也不同,怎樣比它們的快慢呢?有什么辦法?

  (引導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比較單位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時間內(nèi)(1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70<80 小熊快

  師:誰能解釋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鐘行70米和80米。

  師:像這樣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稱為速度,我們可以通過線段圖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

  出示線段圖

  師小結(jié):觀察線段圖比較速度,其實就是比較相同時間內(nèi)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鐘的路程。這一分鐘就是我們所說的單位時間。

  方法二:在相同時間內(nèi)(3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70╳3=210(米)210<240 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時間內(nèi)(4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40÷3=8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80╳4=320(米)280<320 小熊快

  師:仔細觀察這三種解法,你覺得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相同點是:這幾種方法比較的都是相同時間里的路程。

  生2: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一分鐘跑的路程;第二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nèi)昼娕艿穆烦;第三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四分鐘跑的路程。

  師:因為這樣的相同時間是很多的,所以為了便于比較,我們把每分鐘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們各自的速度。

  師:他們的速度和什么有關(guān)?

  生:時間和路程。

  2、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師:速度怎么算,你會求速度嗎?咱們試一試

  呈現(xiàn)兩個問題,請學生口答。

  出示題目

  1、“神七”飛船在太空5秒飛行了約40千米,“神七”飛船的速度約是( )

  2、小青騎自行車,2小時騎了16千米,小青騎自行車的速度是( )

  學生口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敘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師(看著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飛船的速度和騎自行車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來他們的速度一樣嘍?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樣的,“神七”飛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每時8千米。

  師:但黑板上寫的都是8千米,這樣寫能區(qū)分清楚嗎?有什么辦法區(qū)分開呢?

  生:寫上時間。

  師: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敘述分別寫成8千米/秒,8千米/時。

  師:1小時、1分鐘這些都是單位時間。那么單位時間還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應(yīng)該是單位時間內(nèi)所行使的路程。

  師:讀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飛行8千米。

  師:速度單位與原來的一些單位不同,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兩部分復合而成的。請同學們將剛才走路速度單位也改一下。

  師:其實速度不僅在我們課堂中有,在咱們的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咱們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嗎?

  3、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shù)據(jù):劉翔110米欄的.速度約為8千米/秒

  聲音傳播的速度約為340米/秒

  光的傳播速度約為30萬千米/秒

  師:誰能說說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師:劉翔的速度大約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師:從講臺到教室后面大約是8米多,我們一眨眼,劉翔就從這跑到教室后面了?觳豢?

  生呼應(yīng)

  師:在雷雨天,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電閃雷鳴的場景,你知道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為什么咱們總是先看到閃電那?

  生答

  師小結(jié):因為光的傳播速度要遠遠快于聲音傳播的速度,同學們能用剛才的知識解釋了自然現(xiàn)象,真是太厲害了。

 。ㄍ卣箤W生對速度的認識,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等,在單位時間內(nèi)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過實例給學生充分探索空間理解速度的意義,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結(jié)合情境,幫助學生較為準確的理解速度的意義。)

  師:觀察上述幾個速度,你對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認識,你能說說速度表示什么嗎?

  教師先請學生間說一說,在組織交流。

  生:平均時間內(nèi)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時多少米。

  師: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時等單位時間內(nèi)行的路程。

  師:速度怎么計算?

  生:路程÷時間=速度(教師板書)

  (二)、探索分享,尋找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guān)系。

  師:既然我們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誰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對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師:也就是速度=路程÷時間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