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有趣的測量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有趣的測量,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有趣的測量1
教學內(nèi)容:
書第54——55頁,有趣的測量及試一試第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jīng)歷測量石頭的試驗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觀察、操作中,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準備:
不規(guī)則石頭、長方體或正方體透明容器、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如何計算長、正方體的體積,F(xiàn)在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東西,你能幫我測量出它的體積嗎?
老師出示準備好的不規(guī)則石快。
師:這個石塊是什么形狀的?(不規(guī)則)
什么是石塊的體積?
你有什么困難?
二、教學新知
1.測量石塊的體積
(1)小組討論方案
師:我們不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出石塊的體積,可以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小組制定方案
(3)實際測量
方案一:找一個長方體形狀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頭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這時計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幾厘米,用“底面積×高”計算出升高的體積。也可以分別計算放入石頭前的體積與放入石頭之后的總體積之差。
師:為什么升高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案二:將石頭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讀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頭的體積。
師:為什么會有水溢出來?
這兩種方案實際上都是把不規(guī)則的石頭的體積轉(zhuǎn)化成了可測量計算的水的體積。讓學生說出“石塊所占空間的大小就是石塊的體積”。
1.實際應用
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分米,寬1.5分米,放入一個土豆后水面上升了0.2分米,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你是怎么想的?
(3)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反饋,訂正。
讓學生運用在探索活動中得到測量的方法,即“升高的水的體積等于土豆的體積”,然后用“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2×1.5×0.2=0.6(立方分米)
三、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有什么提高?
作業(yè)設計:
1.書第55頁第2題。
本題引導學生開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活動。一粒黃豆比較,先測量100粒黃豆的體積,再計算出一粒黃豆的體積。
2.學生再找一些實物,測量出體積。
板書設計:
有趣的測量
方案一:
方案二:
“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
2×1.5×0.2=0.6(立方分米)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有趣的測量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況,經(jīng)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實踐與探索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驗問題。
3、在觀察、操作中,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量杯,石塊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回顧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計算
2、同學們聽說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3、出示石塊
學生觀察石塊。
師問: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生想一想,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學生試、猜測量方法)
3、以小組為單位,先制定測量方案,再實際測量,能直接用公式嗎?不能怎么辦?
板書課題:有趣的測量
二、進行實驗
(一)采用淘氣的方法進行實驗
1、出示一盛有不滿水的長方體容器。師生討論可以怎樣測量出石塊的體積。
2、按照討論的結果師操作:將石塊放入盛有水的長方體容器里。(或課件演示)
3、學生測量出容器的底面長、寬和高分別是多少。
4、放入石塊前水高10cm,放入石塊后水面高15cm。石塊的'體積是多少?
師板書:15×10×(15-10)=750(cm3)
。7.5(dm3)
5、小結:放入石塊后水面升高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ǘ⿲嶒灦阂绯鏊捏w積即石塊體積的方法
1、除了剛才用求升高水的體積的方法,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石塊的體積呢?
學生討論,交流。
2、小組內(nèi)操作實驗。
。ǚ湃胧瘔K前,容器里的水是滿的,放入石塊后,溢出的水在水槽中,倒入量杯里,有多少毫升,就是石塊的體積。)
。ㄈ┬〗Y: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方法,誰能說一說有哪些方法?在測量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注意:在測量時水要沒過物體)
三、鞏固練習
課本47頁“練一練”的1、2題。
板書設計
有趣的測量
15×10×(15-10)=750(cm3)
。7.5(dm3)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有趣的測量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jīng)歷測量石頭的試驗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能力目標:在觀察、操作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
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策略:在觀察、操作中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水槽、水、不規(guī)則石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那么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怎么測量呢?引入課題。
二、教學新知:
。1)為了引導學生探索與體會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先制定測量方案,再實際測量。
方案一:找一個長方體形狀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頭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這時計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幾厘米,用”底面積×高“計算出升高的體積。也可以分別計算放入石頭前的體積與放入石頭之后的總體積之差。
方案二:將石頭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讀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頭的'體積。
這兩種方案實際上都是把不規(guī)則的石頭的體積轉(zhuǎn)化成了可測量計算的水的體積。讓學生說出”石塊所占空間的大小就是石塊的體積“。
三、課堂練習
1、試一試第1題:讓學生運用在探索活動中得到測量的方法,即”升高的水的體積等于蘋果的體積“,然后用”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2×1.5×0.2=0.6(立方分米)
2、第2題:本題引導學生開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活動。一粒黃豆比較,先測量100粒黃豆的體積,再計算出一粒黃豆的體積。
四、課后練習:基礎訓練第49頁1--3題
五、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有什么提高?
板書設計:
“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
2×1.5×0.2=0.6(立方分米)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有趣的測量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況,經(jīng)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操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實踐與操索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驗問題。
教學重點
操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量杯、石塊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況,引入新知
1、出示石塊
問: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極書課題。
2、以小組為單位,先制高測量方案,再實實實際測量,能直接用公式嗎?
不能怎么辦?
三、進行實驗
1、將石塊取入盛有一高水的長方體容器里,測量出容器的底面長、寬和小面高分別是多少/
2、放入石塊前水高約18cm,放入石塊后水面高30cm。石塊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觀察石塊
想一想,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學生動手測量
水面高、底面長、寬分別是多少?
(老師測量的讓學生量出來)
學生口算出水面升高了12cm.
生:底面積乘高是石塊的體積。
并且列式計算
學生可以做實驗,也可以由老師做,學生觀察,并說如何測量出石塊的體積的第二種方法。
創(chuàng)設情景
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引志學生操索與體會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制高測量方案,并進行實驗測量。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師板書:
20×10×12=2400(cm3)
=2.4(dm3)
3、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
三、試一試
1、在一個長方體容囂里,測量一個蘋果的體積。
2、測量一粒黃正折體體積
學生根據(jù)題中的二倍用“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
放入石塊前,容囂里的水是滿的,放入石堠后,溢出的`水在水槽中,倒入量西湖里,有多少這亳升,就是石塊的體積。
通過兩個實驗,使學生明白把不規(guī)則的石塊體積轉(zhuǎn)化成了測量計算水的體積的方法不只一種,讓學生運用在操索活動中得到測量的方法。
板書設計:
有趣的測量
小實驗:測量石塊的體積:小面高:30cm
底面長:20cm、寬10cm、高18cm30-18=12cm
底面積×高=體積200×12=2400(cm3)
20×10×18=3600(cm3)=2.4(dm3)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有趣的測量】相關文章:
大班數(shù)學教案有趣的測量03-14
大班數(shù)學教案:有趣的測量03-07
大班數(shù)學教案有趣的測量2篇03-14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有趣的測量》數(shù)學教案01-17
有趣的測量教學反思08-24
有趣的測量教學反思03-29
數(shù)學教案-實際測量08-16
《自然測量》數(shù)學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