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国产一级a作爱视频免费观9看,色五月丁香亚洲,亚洲欧美性爱在线视频,1000部黄片免费观看一区,国产亚洲性生活视频播放,三级黄色在线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六年級數學教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4-06-14 09:03:46 六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大全15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大全15篇)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 轉90°。

  2、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chuàng)造出的美,培養(yǎng) 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線段旋轉。首先回憶一下,什么是旋轉?旋轉的三要素是什么?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來研究圖形的旋轉。

  二、探究交流

  1、師:畫出圖中的小旗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清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畫法,在動手畫一畫。

  師:哪個小組來展示并說說哦你們的畫法。

  同學們很有想法,老師是這樣畫的,先把旗桿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后在畫 出旗子。

  師:利用剛才畫小旗的`方法,來畫出三角形ABC繞點A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和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

  2、師:通過剛才三角形ABC的旋轉,請同學們想一想旋轉后三 角形有什么 變化?

  師:對,旋轉后的三角形 ,形狀、大小都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這就是旋轉的一個性質。

  3、師:在想一下,畫旋轉 圖形時,要注意什么?

  師:旋轉時要注意旋轉的角度和距離?梢韵日乙粭l線段旋轉后的位置,在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三、課堂練習

  1、想一想,填一填。

 。 1)三角形 A繞點O按( )時針方向旋轉( )的三角形B。

 。2)三角形A繞點O按( )時針方向旋轉( )的三 角形B。

 。3)三角形A繞點O按( )時針方向旋轉( )的三角形B。

  2、畫出圖中長方形①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再畫出長方形②繞 點N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

  3、想一想,圖①中的三角形繞中心點每次 旋轉多少度能得到這個圖案?圖②中的正方形呢?

  四、課堂小結

  說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道扇形統(tǒng)計圖,能說出其特點;

  2.會畫出簡單的扇形統(tǒng)計圖;

  3.能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盡可能多地得到信息。

  教學準備:

  兩幅扇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l.復習舊知。

  提問:在簡單的統(tǒng)計里我們學習過哪些知識,其中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各有什么特點?

  2.引入新課。

  出示兩幅扇形統(tǒng)計圖。說明:這也是一種統(tǒng)計圖,叫做扇形統(tǒng)計圖。(板書:扇形統(tǒng)計圖)哪位同學來說一說,這里的扇形統(tǒng)計圖各表示的什么意思?說明:扇形統(tǒng)計圖究竟有什么特點呢?它是怎樣繪制出來的呢?這就是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教學新課

  1.說明扇形統(tǒng)計圖及其特點。

  說明:從上面的扇形統(tǒng)計圖可以看出:它是用一個圓表示各個部分的總數量,在圓里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出各個部分的數量占總數量的百分之幾。這種統(tǒng)計圖清楚地反映出各個部分數量同總數量之間的關系。

  2.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根據扇形統(tǒng)計圖的表示形式,討論制成扇形統(tǒng)計圖的步驟。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得出步驟井板書:

  ①

 、

  ③

 、苡嬎惆俜謹担挥嬎銏A心角;畫出圓和扇形;標明百分數。

  (2)要求學生自己完成第一步,在練習本上計算出各部分數量占總數量的百分之幾。同時指名一1

  人板演,然后集體訂正,用加法檢驗各部分百分比的和是不是100%。

  (3)先說明一個圓的度數是360度,再讓學生按總數量的百分之幾求出表示各部分數量扇形的圓

  心角度數。學生口答,老師板書算式和結果。檢驗幾部分圓心角的和是不是360度。

  (4)分割成扇形。

  老師說明畫法,同時板書:先畫一個圓,說明表示總數量;再分割成3個扇形,說明各表示哪個數量。

  (5)標明各部分數量名稱和百分數。

  指名學生說說每個扇形各表示哪個數量,占百分之幾,老師在圖中板書。讓學生自己畫圓、分扇形并標明各個部分數量的名稱和百分數。

  (6)區(qū)分各部分并寫出統(tǒng)計圖名稱。

  說明要用陰影或不同顏色區(qū)分不同的扇形,寫出統(tǒng)計圖名稱,并讓學生自己完成。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完成在自己的'統(tǒng)計圖上。集體訂正。

  (7)小結過程。

  提問:誰來看圖說說剛才制作這幅統(tǒng)計圖的過程?你能說一說這幅統(tǒng)計圖的意思嗎?扇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特點?

  三、課堂練習

  l.做課后習題第1題。

  提問:統(tǒng)計圖里的圓表示什么?這個扇形統(tǒng)計圖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計算后填寫課本上的表格。出示表格,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讓學生說說每一個數量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2.做課后習題第2題。

  提問:這個圓等分成多少份?每份所對扇形的圓心角多少度?請大家先計算每項收入相應的扇形圓心角度數,再畫出扇形統(tǒng)計圖。老師巡視輔導。提問學生每一部分所占扇形是圖的20等份里的幾份。

  四、課堂小結

  扇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特點?怎樣根據統(tǒng)計數據來制作扇形統(tǒng)計圖?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學情分析: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是在學生認識了比的知識后的一個實際運用,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放大與縮小現象,知道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與縮小后,只是大小發(fā)生了變化,形狀沒變,從而體會圖形相似變化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紙上按一定的比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學會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研究圖形的放縮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圖形的相似。感受學習比例尺的必要性。欣賞圖形的美感。

  教學重點:

  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用于學生畫圖的水彩筆、尺子、方格紙。賀卡圖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溫固互查

  二人小組互述:

  剛才還看不清,現在為什么看清楚了?(投影出示:一張臺歷紙)

  二、自學質疑

  1、仔細閱讀教材28頁,獨立完成以下內容。

  2、如果下圖中的長方形表示我們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將圖形放大,畫出“巨人”教室的大小碼?試一試,與同伴交流。

  3、如果有圖的三角形表示“巨人”用的三角尺,你能將這個三角形按1:4縮小,畫出我們用的三角尺嗎?

  3、通過上面的研究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三、合作解疑

  1、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

  2、討論交流:怎樣畫圖才能畫的與原圖像?

  四、鞏固拓展

  1、下面哪個圖形是圖A按2:1的比放大后的圖形?哪個圖形是圖A按1:2的比縮小后的圖形。

  2、下面的每個方格表示1cm2。先按要求將圖形放大或縮小,在回答問題。

  3、把下面的圖放大,比一比誰畫得像。

  4、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也應用到圖形放縮的知識呢?

  五、總結反饋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自己學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同伴學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我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的。我可以得到( )顆星!睢睢睢睢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對稱圖形,明白對稱的含義,能找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滲透美的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對稱圖形的概念及性質,會找對稱軸。

  教學難點

  準確找全對稱軸。

  教學準備

  1、教具:投影片、圖片、剪刀、彩紙。

  2、學具:蝴蝶幾何圖片、剪刀、白紙。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你們看這些圖形好看嗎?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D形的左邊和右邊相同。)

  你能舉出一些特點和上圖一樣的物體圖形嗎?(人體、昆蟲、房屋、衣服……)

  這些圖形從哪兒可以分為左邊和右邊?請同學到前邊來指一指。(指出中間的那條線。)

  你怎么知道圖形的左邊和右邊相同?(看出來的……)

  還有別的辦法嗎?用手中蝴蝶圖形動手試一試,互相討論。(對折,圖形左右兩邊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個圖形,使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可以討論,也可以看一看其他同學是怎么剪的。(把紙對折起來,再剪。)

  (二)講授新課

  1、對稱圖形的概念。

 。1)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定義。

  以剪出的圖形為例,貼在黑板上。

  問:你們剪出的這些圖形都有什么特點?

  (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

  師:像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板書課題)

  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畫在圖上)。

  問:現在誰能準確說出什么是對稱圖形?什么是對稱軸。

  板書: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你剛才剪的圖形叫做什么圖形?為什么?畫出自己剪的圖形的對稱軸。注意對稱軸是一條直線,兩端可以無限的延長。

 。3)鞏固概念。(投影)

 、倥袛嘞旅娴膱D形是不是對稱圖形?為什么?用小棒擺出對稱軸。

  生:天安門、獎杯、汽車圖是對稱圖形,金魚圖不是對稱圖形,無論怎樣折,兩側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也就沒有對稱軸。

 、谀贸鰪姆礁窦埳霞粝聛淼膸缀螆D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對稱圖形,畫出它們的對稱軸。個人完成后,按順序擺放在桌子上,同桌互查,再指名按順序說。

  投影出示,折一折,說明是否是對稱圖形,并在xx里寫明有幾條對稱軸。

  生邊回答老師邊填在投影片上,并用小棒擺出對稱軸。

  回答:

  1°任意三角形不是對稱圖形。

  2°等腰三角形是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3°任意梯形不是對稱圖形。

  4°正方形是對稱圖形,有四條對稱軸。(學生再折一折,老師示范。)

  5°平行四邊形不是對稱圖形。(再折一折,沿任何一條直線折都不重合。)

  6°長方形是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有四條對不對,折一折。)

  7°圓是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在你那個圓上至少畫出三條對稱軸。)

  8°等腰梯形是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坌〗Y。

  問:決定一個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具備什么條件?有幾條對稱軸由誰來決定?

  ④練一練

  打開書第125頁“做一做”,讀題后做在書上,一名學生做在投影片上,投影訂正。

  第2個圖和第4個圖較難,要引導學生用對折的思想思考,關鍵找準第一條對稱軸,其它就好找了。

  2、對稱圖形的性質。

 。1)結合實例思考:對稱圖形在沿著對稱軸折疊時,為什么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投影對稱圖形,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

 。2)測量并歸納性質。

  打開書第125頁,看下半部分的對稱圖形,用尺子量一量圖中的A,B,C,D點到對稱軸的距離分別是多少厘米?(保留一位小數)

  認真度量,結果填在書上,你發(fā)現什么?

  投影訂正。填后的'結果:

  A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0。6厘米。

  B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1。2厘米。

  C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0。6厘米。

  D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1。2厘米。

  問:根據測量的結果你發(fā)現什么?

 。ˋ,D兩點及B,C兩點都分別在對稱軸兩側。A,D兩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都是0。6厘米;B,C兩點到對稱軸的距離也相等,都是1。2厘米。)

  問:根據度量結果,你們能總結出對稱圖形的性質嗎?

  板書:在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3)驗證性質。

  量一量五角星對稱軸兩側到相對應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否相等。

  看126頁上面三幅圖,同桌指著圖形說出誰和誰是相對的點,相對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多少。反過來,如果圖形兩側相對應的兩點到圖形中線距離都相等,那么這個圖形就是對稱圖形,中線就是對稱軸。

  (三)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什么樣的圖形叫對稱圖形?什么是對稱軸?對稱圖形具有什么性質?為什么有很多建筑、生活用品都是對稱圖形?

  (四)鞏固練習

  1、第127頁1題,畫出對稱軸。

  2、在你周圍的物體上找出三個對稱圖形。

  3、讓學生把一張紙對折,用筆畫出圖形一半,然后剪出來,打開看一看是什么圖形。也可按第127頁第3題先畫、再剪。

  4、你能否應用對稱圖特點,剪出美麗的窗花或五角星。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1)負數的初步認識

 。2)(教材第3頁例2)。

  教學目標

  通過呈現存折上的明確數據,讓學生體會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會負數的含義。

  重點難點

  體會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負數的含義。

  情景導入

  教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一起學習了氣溫的表示,誰能說一說溫度都是怎樣讀寫的組織學生討論回憶上一課內容。

  師:很好,大家都很棒。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負數知識。引出課題并板書:負數的初步認識(2)

  新課講授

  1。教學例2。

  (1)教師出示存折明細示意圖。(教材第3頁的主題圖)教師:同學們能說說“支出(—)或(+)”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2)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像20xx,500這樣的數表示的是存入的錢數;而前面有“—”號的數,像—500,—132這樣的數表示的是支出的`錢數。

 。3)教師:上述數據中500和—500意義相同嗎(500和—500意義相反,一個是存入,一個是支出)。你能用剛才的方法快速而又準確地表示出向東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進20步和后退25步嗎說說你是怎么表示的師把學生的表示結果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2。歸納正數和負數。

 。1)你能把黑板上板書的這些數進行分類嗎小組討論交流。

  (2)教師展示分類的結果,適時講解。像+8,+4,+20xx,+500,+100,+20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們叫做正數,前面的+號也可以省略不寫。像—8,—4,—500,—20這樣的數,我

  們把它叫做負數。

  (3)那么0應該歸為哪一類呢組織學生討論,相互發(fā)表意見。師設難:“我認為0應該歸為正數一類!

  歸納: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4)你在什么地方見過負數教師鼓勵學生注意聯系實際舉出更多的例子。

  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第2題。組織學生動手填一填,在小組中交流檢查。答案:

  4 +41 51負數有:—7?

  3正數有:+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2課時負數的初步認識

 。2)正數:+8負數:—8

  +4 —4 +20xx —20xx +500 —500 +100 —100 +20 —20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第3課時在數軸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

  教學內容

  借助數軸理解正數和負數的意義(教材第5頁例3)。

  教學目標

  1。借助數軸初步理解正數、0、負數。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以及正數與負數的比較。

  重點難點

  認識數軸、0。

  情景導入

  教師用CAI課件演示教材第5頁的主題圖。

  教師: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呢

  新課講授教學例3。

  (1)教師:怎樣用數來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呢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然后匯報。

 。2)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用課件出示數軸,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

 。3)讓學生說出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4)教師總結:我們可以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做數軸。

 。5)引導學生觀察數軸:

  ①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②在數軸上分別找到

  和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和處,應如何運動

  師及時小結,數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分數。每個數都能在數軸上找到它們相對應的點。

  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學生獨立練習,指名匯報。

  2。完成教材第6頁練習一的第4題。第4題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檢查。教師用課件出示答案、訂正。

  答案:

  1。略

  2。第4題:點A表示的數是—7;點B表示的數是—4;點C表示的數是—1;點D表示的數是3;點E表示的數是6。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3課時在數軸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

  上面這樣的直線叫做數軸。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能依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

  教學過程

  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

  用x,y表示長方形相鄰兩邊的邊長,表1是面積24cm2的長方形相鄰兩邊邊長的變化關系,表2是周長為24cm的長方形相鄰兩邊邊長的變化關系。

  1.根據兩個長方形的邊長變化情況把表格填寫完整。

  2.填完表以后思考:

 。1)說說從數據中發(fā)現了什么?

 。2)表1和表2中,長方形相鄰兩邊邊長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相同嗎?

  3.小結:長方形的一條邊的長隨著鄰邊長的增長而減少,在變化過程中,面積24cm2的長方形的相鄰兩邊長的積都是24。周長為24cm的長方形相鄰兩邊長的積都不相等,但他們的和相等。

  二、自主探究:

  1.王叔叔要去游長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時間如下表,你從表中發(fā)現什么?

  自行車大巴車小轎車速度/(千米/時)106080時間/時1221。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交流,再指名學生口答討論的結果。

  (1)需要的時間隨著交通工具的速度的變化而變化。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慢,需要的時間反而擴大;交通工具的速度越快,需要的時間反而縮小。

 。2)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是: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時間的積總是一定的。因為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時間的積都是120。提問:這里的120是什么數量?誰能說出這里的數量關系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路程一定時,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時間的乘積一定)

  3、總結。

  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我們就說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

  追問: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么?(乘積是不是一定?)

  4、想一想。

  買蘋果的總錢數一定,蘋果的單價與數量成反比例嗎?你是怎么想的?與同桌說說。

  三、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2)張伯伯騎自行車從家到縣城,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3)生產電視機的總臺數一定,每天生產的臺數和所用的天數。

 。4)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5)鋪地面積一定,方磚邊長與所需塊數。

  2.奇思讀一本書,已讀的頁數與剩下的頁數的情況如下。

  已讀的頁數1234……剩下的頁數797877……

  提問:已讀頁數和剩下頁數能不能成反比例?為什么?

  3.有600毫升果汁,可平均分成若干杯。請把下表填完整

  分的杯數/杯65432……每杯的果汁量/ml100……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分的杯數是怎樣隨著每杯的果汁量變化的?

 。3)這兩個量成反比例嗎?

  4.請舉一個成反比例的例子,同桌相互說說。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反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鍵是什么?

  教學目標

  1、利用正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正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教學重難點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過程

  活動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

  (一)情境一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數據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是否有關系?它們的變化分別有怎樣的規(guī)律?規(guī)律相同嗎?

  說說從數據中發(fā)現了什么?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比是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二)情境二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說說你發(fā)現的規(guī)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小結

  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并且它們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我們就說兩個量正比例。

 。ㄋ模┫胍幌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么?

  師小結:

 。1)正方形的周長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周長與邊長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

  請你也試著說一說。

  (2)正方形的面積雖然也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但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變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

  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2、樂樂和爸爸的年齡變化情況如下:

  樂樂的年齡/歲67891011爸爸的年齡/歲3233

  (1)把表填寫完整。

 。2)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3)爸爸的年齡=樂樂的年齡+26。雖然小明歲數增加,爸爸歲數也增加,但是小明歲數與爸爸歲數的比值隨著時間發(fā)生變化,不是一個確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齡不成正比例。

  活動二:練一練。

  1、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1)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2)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3)小麥每公頃的產量一定,小麥的公頃數和總產量。

  (4)礦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2、根據下表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相對應的數值,判斷當底是6厘米的時候,它們是是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隨高的變化而變化,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的比值不變,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成正比例。(也可以用公式進行說明)

  3、圓的面積與半徑成正比例嗎?你是怎么想的?與同伴交流。

  4、分別舉一個成正比例和一個不成正比例的例子,同桌相互說說。

  活動三:課堂小結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義。

  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3、強調解比例的書寫規(guī)范和計算中的靈活性,以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和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2、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下列各比例改寫成乘法等式。

  3∶8=15∶40

  二、探索嘗試,解釋交流。

  1、師:同學們,進行“物物交換”活動,看圖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寫出你的想法。

  師: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你能寫出一個比例嗎?這個比例中x是多少呢?請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1)自己動腦寫出想法。

 。2)小組交流。

  2、師:哪個小組展示本小組的想法。

  板書:4:10=14:x

  解:4x=140

  x=35

  答: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35本小人書。

  3、總結:

  師:在比例里,如果已知任何三項你能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

  對,先寫成乘法形式,再求出未知數的值。這種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三、課堂練習

  1、解比例

  2、根據下面的條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6和8的比等于36和x的比。

 。2)比例的兩個內項是0。4和0。3,兩個外項是6和x。

 。3)比例的第一項是4,第二項是8,第三項是x,第四項是10。

  四、總結:

  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數學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奧數試題、最全小學語文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空間與圖形》數學教案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空間與圖形》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等圖形變換的特征;學會運用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特征進行圖形的變換。

  2。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經歷觀察、操作、欣賞、分析、想象、創(chuàng)作等數學活動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欣賞圖形變換所創(chuàng)造出的美,進一步感受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感受數學的美。

  4。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討、交流、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特征。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特征進行圖形的變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整理復習了圖形的認識與測量,這節(jié)課繼續(xù)整理和復習圖形與變換的知識。(揭示課題)

  二、回憶整理,再現舊知。

  1。欣賞圖案:(出示課件)小精靈:“同學們好,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恍┢恋膱D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顯示五個圖案,分別為人教版“課標”教材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科書第3頁的京劇臉譜、第6頁的紫荊花圖案、第7頁的花邊圖案,天安門圖案、第五個圖案是三個模樣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奧運福娃,依次從小到大排成一排。)

  討論交流:你們能用數學的眼光來分析一下,在這些漂亮的圖案中,發(fā)現了哪些數學概念?(同桌同學互相交流,教師巡視,適當參與學生活動)

  反饋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演示動態(tài)課件)

  生1:花邊圖案是其中一個圖案連續(xù)向右平移得到的。

  生2:京劇臉譜是經過軸對稱變換得到的。

  生3:天安門城樓的圖案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生4:紫荊花的圖案是其中一個花瓣繞中心點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得到的。

  生5:三個大小不同,模樣相同的奧運福娃是按比例放大縮小后得到的。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平移、軸對稱、旋轉、放大與縮小

  提問:誰能說說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設計意圖:通過六年的學習,學生已在不同學段學習了圖形變換的知識,所存在腦子中的也是一些零散的記憶,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案素材,分別出示5幅觀賞性強,并藏著不同的變換特征的圖案,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在欣賞圖案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再現,避免學生空想,不僅給學生以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體會圖形的變換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對小學階段所學的平移、軸對稱、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特征系統(tǒng)地進行整理。在此過程中,感受我國的民族文化。)

  三、綜合運用,復習舊知

  欣賞課本第104頁板報花邊圖案。

  師:剛才我們欣賞的這些圖案大多是設計師們設計的,瞧,這是一位同學利用圖形的變換設計的板報花邊,仔細觀察,你們知道他利用了哪些變換的知識嗎?(出示課件)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適當參與學生活動。

  反饋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演示動態(tài)課件)

  生1:他利用了平移的知識,把第一個圖形連續(xù)向右平移5次就得到了這一排花邊。

  生2:他利用了旋轉的知識,首先在豎直方向,從上至下依次畫好三個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將這一組三角形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旋轉45度7次就得到了這個圖案。

  生3:旋轉的每一組三角形是依次按比例縮小排列的。

  生4:旋轉的每一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生5:其中的每幅圖案是大小不同的三個正方形繞中心點旋轉得到的。

  小結:這個板報的花邊是綜合運用了圖形變換知識進行設計的。其實人們在生活中利用圖形的變換可以設計出許許多多漂亮的圖案,讓我們至身于這繽紛多彩的世界之中。

 。ㄔO計意圖:在上個環(huán)節(jié)中將所學圖形變換的知識一一再現,回顧特征,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利用書上提供的板報花邊圖案,呈現的是圖形與變換內容綜合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獨立觀察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圖形變換的過程,并借助多媒體進行驗證,發(fā)現這個圖案綜合運用了平移、軸對稱、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知識,從整體上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等圖形變換的特征,再次感受到這些變換的魅力所在。)

  四、鞏固提高,拓展思維

  1。做一做。

  要求:仔細觀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想法。

  2。練習二十第1題。

  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全班交流匯報。

  小結:有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只有一條,有的不只一條。

  3。練習二十第3題。

  要求:先獨立想一想,如果還不能解決,在小組內可以利用學具轉一轉。(教師巡視、指導。)

  反饋: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反饋

 。ㄔO計意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空間感較弱的學生通過學具的操作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知道旋轉可使一個平面圖形變成立體圖形,切身體會到變換的趣味性和數學的好玩,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

  4。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全班交流匯報時請學生演示是怎樣畫的。

  五、小小設計家。

  師:今天要請你們當一回小小設計家,利用圖形的變換來設計一些你喜歡的圖案,請同學們分小組選用學具開始設計,完成之后將你的設計方法說給小組的伙伴聽聽。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巡視參與學生活動,并及時交流。學生作圖后展示作品,并張?zhí)诤诎迳先嘈蕾p交流。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是現代素質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本堂課最后,設計一個小小設計家的環(huán)節(jié),把本課所復習的知識融入到生動有趣、樂此不疲的設計圖案當中,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在活動中一方面加深了對圖形變換知識的認識,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圖形的變換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領會數學的神奇與玄妙。)

  六、評價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呢?如果有,把你的收獲寫下來和這節(jié)課的作品一起存進成長記錄袋中。

  七、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第2題。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求實際距離》數學教案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求實際距離》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比例尺的知識求實際距離。

  2、使學生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里的應用,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從實際生活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認識比例尺。

  教學難點:

  設未知數時對長度單位的正確使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復備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1、談話

  上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比例尺?誰還記得什么是比例尺?

  2、教師提問

  在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到過“比例尺”?讓學生舉例,并說一說比例尺前項、后項的倍數關系和比例尺的實際含義。

  【從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導入新課,能發(fā)現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體驗合作,自主探究

  1、出示信息窗2,學生觀看大屏幕。

  提問:從屏幕中你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W生回答)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板書:雛鷹少年足球隊需要幾小時到達青島?

  2.師:怎樣解決雛鷹少年足球隊從濟南到達青島時所用的時間?

  生可能會答道:

 。1)要用路程除以速度。

 。2)需要先求從濟南到青島的實際距離。

 。3)要求出實際距離,得先量出圖上距離。

  師:同學們的想法很正確,下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小組合作解答,教師巡視)

  3、匯報交流。

  師:哪個小組先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解答的?

  生:我們組先量出圖上距離是4厘米,再用列方程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實際距離,然后用“路程÷速度”求出時間。解法如下:

  解:設濟南到青島的實際距離為x厘米。

  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列方程為:

  4/x=1/8000000

  x=8000000×4

  x=32000000

  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時)

  師:還有不同解法嗎?

  可能會有學生這樣解答

  4×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時)

  師: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想的?

  教師對學生的精彩發(fā)言進行鼓勵性評價。結合學生的發(fā)言,師生再共同完整的分析這一思考過程。

  教師在巡視時,注意挑選出完成較好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其余學生在教師對同學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找差距、修改、看齊。

  4、師:想想上面的幾種解法,說說你喜歡哪種解法。為什么?

  【通過學生自主探索,探究多種方法,使學生在解題時放開思路,加深對數量關系的理解,靈活解答!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完成“自主練習”第1題

  2、完成“自主練習”第2題

  【利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組織練習,使學生所學知識不僅得以鞏固,而且得以運用!

  四、全課總結

  請同學們說一說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讓學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見解,同時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體會學習的樂趣!

  板書設計:

  求實際距離

  雛鷹少年足球隊大約需要幾小時到達青島?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列方程為:解:設濟南到青島的實際距離為x厘米。

  1/8000000=4/x

  x=4×8000000

  x=32000000

  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時)

  答:大約需要3。2小時到達青島。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解比例》數學教案》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課本第97頁例7,“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納稅和稅率,理解和掌握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納稅意識,繼續(xù)感知數學就在身邊,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

  3、培養(yǎng)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掌握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滲透生活即數學的教學思想。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了解納稅

  教師介紹: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用于發(fā)展經濟、國防、科學、文化、衛(wèi)生、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yè),以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保衛(wèi)國家安全。因此,任何集體和個人,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稅收的種類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和所得稅等幾種。

  提問:你知道生活中到稅務部門納稅的事嗎?那么究竟什么是納稅,納稅額應該怎樣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納稅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7。

  出示例7:星光書店八月份的營業(yè)額是60萬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這個書店八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

  指名學生讀題后全班學生再次讀題。

  提問:題里的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實際上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學生嘗試練習。

  學生可能有下面兩種方法:

  方法1:引導學生將百分數化成分數來計算。

  方法2:引導學生將百分數化成小數來計算。

  集體訂正,教師板書算式。說說這題你是根據什么來列式的?

  強調:求應納稅額實際上就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也就是把應該納稅部分的總收入乘以稅率百分之幾,就求出了應納稅額

  2、做“試一試”。

  提問:這道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000元的20%是多少?再求實際獲得的獎金。

  學生板演與齊練同時進行,集體訂正。

  3、完成練一練后全班交流。

  三、反饋練習

  只列式不計算。

  1、一家運輸公司10月份的營業(yè)額是260000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3%繳納營業(yè)稅,10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

  2、李華買了一輛12萬元的汽車,按規(guī)定買汽車要繳10%的購置稅。他買的這輛汽車一共要付多少元?

  3、一個城市中的飯店除了要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以外,還要按營業(yè)稅的7%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如果一個飯店平均每個月的營業(yè)額是14萬元,那么每年應交這兩種稅共多少元?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內容?認識到什么?如果沒有納稅,國家就籌集不到必要的資金為大家辦事。因此,我國憲法規(guī)定每個集體和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希望同學們長大了爭當納稅先鋒,為祖國的繁榮貢獻力量!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六第1—3題。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單元目標:

  1、使同學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和外表積的計算方法,并會正確計算。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單元重點:

  掌握圓柱的外表積的計算方法和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1、圓柱

 。1)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局部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yǎng)同學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fā)同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同學回答,使同學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后指名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厘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征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平安、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外表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身手中圓柱的外表,說說發(fā)現了什么?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么?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么?(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課件顯示: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同學考慮: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僬n件顯示:裝滿牙簽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簽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簽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诔醪礁兄好鎸A柱的高,你想說些什么?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凵罨兄好鎸@數不清的高,丈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同學操作分析,得出丈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后討論: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長方形

  板書:沿高剪┤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

 。2)尋求發(fā)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賻熒黄鸢颜归_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谕瑢W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生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弁瑢W交流后說出自身的發(fā)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fā)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和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儆懻摚浩叫兴倪呅文芊裢ㄟ^什么方法轉化生長方形?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轉變生長方形,再還原成圓柱側面的動畫過程。

 、谙胍幌耄寒攬A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

 、垡龑〗Y:不論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生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2題。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3題。

  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同學和時輔導。

  3.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

  四、安排作業(yè)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板書:

  ┌長方形

  沿高剪┤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圓柱的底面周長 → 長方形的長

  圓柱的高 → 長方形的寬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過程

  1、出示主題圖。教材第2頁主題圖。

  2、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說出圖中內容。(教師:觀察上圖,你能發(fā)現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和2℃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課題并板書:負數的初步認識

  1、教學例1 。

  (1)教師板書關鍵數據:0℃ 。

  (2)教師講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溫度。

  比0℃低的溫度叫零下溫度,通常在數字前加“-”(負號):如-2℃表示零下2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

  比0℃高的溫度叫零上溫度,在數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可省略不寫:如+2℃表示零上2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也可以寫成2℃,讀作:三攝氏度。

  (2)我們來看一下課本上的圖,你知道北京的氣溫嗎?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都是多少呢?隨機點同學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氣溫,下面我想請同學告訴我哈爾濱的氣溫,它與上海氣溫比較又怎樣呢?用手勢告訴大家好嗎?

  2、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反饋。

  (1)請同學們把圖上其它各地的溫度都寫出來,并讀一讀。

  (2)教師展示學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用“+”和“-”就能準確地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2、教學例2。

  (1)教師出示存折明細示意圖。(教材第2頁的主題圖)教師:同學們能說說“支出(-)或(+)”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2)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像20xx,500這樣的數表示的是存入的錢數;而前面有“-”號的數,像-500,-122這樣的數表示的是支出的錢數。

  (2)教師:上述數據中500和-500意義相同嗎?

  (500和-500意義相反,一個是存入,一個是支出)。

  你能用剛才的方法快速而又準確地表示出向東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進20步和后退25步嗎?說說你是怎么表示的?

  師把學生的表示結果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4、歸納正數和負數。

  (1)你能把黑板上板書的這些數進行分類嗎?小組討論交流。

  (2)教師展示分類的結果,適時講解。

  像+8,+4,+20xx,+500,+100,+20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們叫做正數,前面的+號也可以省略不寫。

  像-8,-4,-500,-20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叫做負數。

  (2)那么0應該歸為哪一類呢?

  組織學生討論,相互發(fā)表意見。

  (4)歸納: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5)你在什么地方見過負數?

  鼓勵學生注意聯系實際舉出更多的例子。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本堂課的內容是教科書P23-26的內容,要求學生在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之后,對圓錐的認識有進一步的提高。

  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主要目標有三個方面:

  1、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能夠正確看出圓錐的平面圖,能夠根據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出圓錐。

  2、實踐制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在于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本堂課的教學難點在于對圓錐組成的正確理解。

  教具準備:

  本次課的教具準備需要每個學生提供一個圓錐,老師需要準備一個大的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圓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直觀感受觀察討論匯報)

  通過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讓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隨后指定幾名學生表述自己的觀察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圓錐的底面為一個圓,有一個頂點,以及一個側面,該側面被稱為圓錐的特征之一,同時,圓錐的高是指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2、小結

  通過總結圓錐的特征,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圓錐的'構成。強調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進行分組實驗)

  測量圓錐高的方法

  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無法直接測量其長度,因此需要借助平板來進行測量。

  根據以下步驟進行圓錐高的測量:

  將圓錐底面平放。將平板水平放在圓錐頂點上。豎直地測量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在展開圓錐的側面時,首先讓學生猜想它將成為什么形狀。然后進行實驗,可以發(fā)現圓錐展開后會呈現一個扇形形狀。

  課堂練習

  進行以下練習: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制成圓錐,然后讓他們嘗試量出底面直徑。教師應巡視課堂,及時給予有困難的學生輔導。讓學生自由觀察,只要是類似于圓柱或圓錐的形狀都可以指出。然后讓學生說出周圍還由什么形狀組成的物體。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補充習題:

  出示一組圖形,指出哪些是圓錐。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指出哪個是圓錐的高。出示一組組合圖形,讓學生指出由哪些形狀組成的。

  總結

  通過觀察感知和測量圓錐高的方法,學生掌握了圓錐的特點。通過比較圓柱與圓錐的差異和側面展開圖的實驗,學生對圓錐更加深入理解。此外,通過練習和解決問題,學生提高了對圓錐的掌握。

  教學反思:

  通過觀察、感知和探究圓錐高的測量方法,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圓錐的特點。在旋轉和比較圓柱與圓錐的特點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開發(fā)。通過練習和解決問題,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圓錐的認識。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圓柱體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積,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討論等數學活動過程,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探討問題,體驗轉化和極限的思想。

  3、在圖形的變換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并進一步發(fā)展其空間觀念,領悟學習數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唯物辨證思想。

  教學重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正確應用。

  教學難點:

  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圓柱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圓柱形容器若干個;學生準備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用學具。

  教學設想:

  《 圓柱的體積 》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知識與技能上,通過對圓柱的具體研究,理解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在方法的選擇上,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通過想象、課件演示、實踐操作,從經歷和體驗中思考,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體現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去的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善于探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疑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節(jié)約用水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前兩天,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擰上閥門之后,還是不停的滴水,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么多的水。

  1、出示裝了水的圓柱容器。

 。1)啟發(fā)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

 。2)討論后匯報

  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體積;

  生2:用秤稱出水的重量,然后進一步知道體積;

  生3:把它倒入長方體容器中,從里面量出長、寬和水面的高后再計算。

  師:現在老師只有這些工具(圓柱形容器,長方形容器,半圓形容器和其他不規(guī)則容器),你怎么辦?

  生1:把水到入長方體容器中

  生2:我們學過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只要量出長、寬、高就行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中的情境,提出問題,學習身邊的數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需要滲透圓柱體(新問題)和長方體(已知)的知識聯系為所學內容作了鋪墊的準備]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課件顯示)如果要求某些建筑中圓柱形柱子的體積,或是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能用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

  [設計意圖:進一步從實際需要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從問題中思考尋求一種更廣泛的方法來解決圓柱體積的問題的欲望]

  師:今天,就讓我們來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經歷體驗,探究新知

  1、回顧舊知,幫助遷移

 。1)教師首先提出具體問題:圓柱體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幾何圖形有聯系?

  生1: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圓形

  生2:側面展開是長方形

  生3:說明圓柱和我們學過的圓和長方形有聯系

  師:請同學們想想圓柱的體積與什么有關?

  生1:可能與它的大小有關

  生2:不是吧,應該與它的高有關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既復習了舊知識又引出了新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到了新知。]

 。2)請大家回憶一下: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們是怎樣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圓面積公式的。

  配合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形到體;同時使學生感悟圓柱的體積與它的底面積和高的聯系,通過圓面積推導過程的再現,為實現經驗和方法的遷移作鋪墊]

  2、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啟發(fā)猜想:我們要解決圓柱的體積的問題,可以怎么辦?(引導學生說出圓柱可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體。并通過討論得出:反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后反圓柱切開,再拼起來,就轉化近似的長方體了。)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體驗。

  把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圓柱切開,再把它拼起來,就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了。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分的份數越多,形體中的 越接近 ,也就越接近長方體。同時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大膽猜測、動手體驗。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體驗、領悟的過程中成為了發(fā)現者和創(chuàng)造者。]

  (3)學生小組匯報交流

  近似的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 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近似的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的體積也等于底面積乘高。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用教具進行演示。

  (4)概括板書:根據圓柱與近似長方體的關系,推導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 sh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學生的聯想建立圓柱體和長方體的聯系,初步建立轉化的雛形,然后再通過實踐操作,動畫演示,驗證了學生的發(fā)現,從學生的認識和發(fā)現中,圍繞著圓柱體和長方體之間的聯系,抽象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個過程,學生從形象具體的知識形成過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認識得以升華(較抽象的認識 公式)]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火眼金睛判對錯。

 。1)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乘高。( )

 。2)圓柱的高越大,圓柱的體積就越大。( )

  (3)如果兩個圓柱的體積相等,則它們一定等底等高。( )

  [設計意圖:加深對剛學知識的分析和理解。]

  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1)底面積是30平方厘米,高4厘米。

 。2)底面周長是12。56米,高是2米。

 。3)底面半徑是2厘米,高10厘米。

  [設計意圖:讓學生靈活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3、實踐練習。

  提供在創(chuàng)設情景中圓柱形接水容器的內底面直徑和高。

  這個圓柱形容器,內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12厘米,水面高度10厘米。

  [設計意圖:讓學生領悟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4、課堂作業(yè)。

  為了美化環(huán)境,陽光小區(qū)在樓前的空地上建了四個同樣大小的圓柱形花壇;▔牡酌鎯戎睆綖4米,高為0、6米,如果里面填土的高度是0、4米,這四個花壇共需要填土多少立方米?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四、反思回顧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設計意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談學習收獲,可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的收獲不僅只有知識,還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

  根據圓柱與近似長方體的關系,推導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 sh

  教學反思:

  本節(jié)的教學從生活的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問題的能力,從學數學的角度,注意了數學知識的特點。運用已有的知識(長方體體積的計算)經驗(圓面積公式的推導)解決新的問題,在新舊知識的聯系上,巧妙的利用想象、課件演示將圓和圓柱有機的聯系到一起,使學生想象合理、聯系有方。在探究新知中,通過想象和操作,讓學生充分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為較抽象的理論概括提供了必要而有效的感性材料,加強了實踐與知識的聯系,并創(chuàng)造性的補充了一些與學生身邊實際生活相聯系的練習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結合豐富的實例,認識反比例。

  2.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反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認識反比例,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學難點

  認識反比例,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是正比例的量?

  2.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為什么?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

 。2)每頭奶牛的產奶量一定,奶牛的頭數和產奶總量。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二、導入新課

  利用反義詞來導入今天研究的課題。今天研究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的變化規(guī)律。

  三、進行新課

  認識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線及乘法表中積是12的曲線。

  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個加數隨另一個加數的變化而變化;乘法表中積是12,一個乘數隨另一個乘數的變化而變化。

  讓學生把汽車行駛的速度和時間的表填完整,當速度發(fā)生變化時,時間怎樣變化?每

  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么發(fā)現?獨立觀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寫出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一定)

  觀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系乘積(路程)一定。

  把杯數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當杯數發(fā)生變化時,每杯果汁量怎樣變化?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么發(fā)現?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系。

  寫出關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數=果汗總量(一定)

  以上兩個情境中有什么共同點?

  4.反比例意義

  引導小結:都有兩種相關聯通的量,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并且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是一定的。這兩種量之間是反比例關系。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60-61頁

  教材分析:

  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們已經基本掌握了“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畫出相關物體位置和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方法。“實際測量”是一次實踐與綜合應用,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一些測量活動,掌握簡單的室外工具測量和估測的方法,并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實際測量”的主要內容包括:用工具測量兩點間的距離,步測和目測。

  在“用工具測量兩點間的距離”的內容中,先學習在地面上測量兩點間的距離,再用卷尺或測繩分段測量出相應的距離;“步測和目測”的內容中,介紹了得到步長的方法以及用步測的方法測定一段距離;目測重在介紹目測的方法。

  教學目標:

  ⑴使學生會用工具測量兩點間的距離、步測和目測的方法。

 、圃谟霉ぞ邷y量兩點間的距離、步測和目測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發(fā)展空間觀念。

 、鞘箤W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日常生活現象,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用工具測量兩點間的距離、步測和目測”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用工具測量兩點間的距離、步測和目測”的方法。

  教學具準備:

  卷尺、標桿、50米跑道。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內容。

 、沤沂菊n題。

  板書課題——實際測量。讓學生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屏私鉁y量工具。

  讓學生說說知道的測量工具;預設:卷尺、測量儀、標桿等。

 、敲鞔_學習內容。

  測量地面上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步測和目測。

  二、了解測量知識,為實踐活動作準備。

  ⑴測量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

  理解測定直線的意義:如果不先測定直線就去測量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分段測量時容易偏離兩點間的連線,從而降低測量結果的精確程度。

  理解測定直線的方法:把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連線分成若干小段,以便于工具測量;

  觀察教材上的圖片,讓學生說說怎樣在A、B兩點間測定直線的?(2根以上的標桿成一線時)

  掌握測定直線的步驟:測定直線;分段量出;記錄計算。

 、茖W習步測的方法。

  理解步測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在沒有測量工具或對測量要求不十分精確是,可以用步測。

  掌握步測的方法:用步數×每一步的距離。

  理解步測的關鍵:確定平均步長。

  掌握確定平均步長的方法:讓學生說說確定平均步長的方法,形成一般測定平均步長的過程,量出一段距離(50米),反復走幾次,記錄數據,計算步長。

  理解實踐活動的內容和方法:測定平均步長;步測籃球場的長和寬。

 、菍W習目測的方法。

  觀察黑板,說說黑板的長和寬,交流得到黑板的長和寬的思考過程。預設:一米一米數出;比較得到;等等。

  目測較短距離:人書本的長和寬;課桌的長和寬等等;

  理解目測較長距離的方法:先量出一段距離(50米),每隔10米插上標桿,觀察、理解;用目測發(fā)方法測定教學樓的長度。

  三、實踐活動。

 、艤y定直線。

  ⑵確定平均步長。

 、遣綔y籃球場的長和寬。

 、饶繙y教學樓的長度。

  第三單元分數除法

  第10課時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9--60頁例11,“試一試”和“練一練”,完成練習十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實際問題的'意義。

  2、使學生通過運用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解答有關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按比例分配實際問題的意義,掌握解題的關鍵。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根據信息填空:

 。1)男生有31人,女生有21人,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2)紅花的朵數與黃花朵數的比是3:2。你能聯想到什么?

  師:數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今天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前兩節(jié)所學的比在生活的運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1中的實物圖及例題。

 。1)讓學生閱讀題目后說說你知道哪些信息?

 。2)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紅色與黃色方格比這句話?(先同桌相互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有以下兩種想法:

 、偌t色與黃色方格數的比是3:2,就是把30個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紅色,2份涂黃色;

  ②紅色與黃色方格數的比是3:2,紅色方格占總格數的3/5,黃色方格占2/5。

 、奂t色與黃色方格數的比是3:2,也就是紅色方格數是黃色方格數的3/2,或是黃色方格數是紅色方格數的2/3。

  師說明:在實際生活中,很多情況下,并不只是把一個數量平均分,使每一部分都一樣多,而是在平均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這一題就是把30按3:2進行分配。

  學生嘗試解答,用你學過的知識來解答例2,并在學生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方法一:3+2=530÷5×330÷5×2

  方法二:30×3/530×2/5

  2、比較一下這幾種方法中你理解的哪種方法,你是怎樣理解的講給同桌聽一聽?

  說說這種方法的思路?(紅色與黃色方格數的比是3:2,就是說,在30個方格里,紅色方格數占3份,黃色方格數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是說紅色方格占總格數的,黃色方格占)

  如何進行檢驗?自己檢驗請你檢驗一下同組同學做得對不對?(可以把求得的紅色和黃色方格數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總方格數;蛘呖梢园亚蟮玫募t色和黃色方格數寫成比的形式,看比簡后是不是等于3:2)

  3、完成練一練第1題。

  4、完成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

  提問:“按各小組人數的比分配”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5、歸納(討論)。

 。1)比較例題與試一試題目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2)怎么解答?

  求總份數,各部分量占總數量的幾分之幾,最后求各部分量。

  (3)教師指出:用這種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問題叫做“按比例分配”問題(板書課題)

  三、應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練一練第2題。

  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指出:把180塊巧克力按照三個班的人數來分配,就是按怎樣的比進行分配?

  2、練一練第3題。

  獨立填表,完成后集體核對。

  3、練習十第1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學過以后,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第2、3題。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

  (一)導引探究,由表及里

  教學例1,認識成正比例的量。

  1.談話引出例1的表格。一輛汽車在公路上行駛,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123456……路程(千米)80160240320400480……

  在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探究:行駛的時間和路程有關系嗎?行駛的時間是怎樣隨著路程的變化而變化的?行駛的時間和路程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探究第3個問題時,教師可進行適當的引導,如引導學生寫出幾組路程和時間對應的比,并要求學生求出比值。)

  2.引導學生交流并聚焦以下內容: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擴大、路程也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縮。宦烦毯蜁r間的比值總是一定的,也就是“路程/時間=速度(一定)”(板書關系式)。

  3.教師對兩種量之間的關系給予具體說明: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咸正比例(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4.讓學生根據板書完整地說一說表中路程和時間成什么關系。

  [數學概念是客觀現實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數學概念的來源一般有兩個方面:一是直接從實際經驗中概括得出;二是在原有的初級概念基礎上通過新舊概念的相互作用而獲得。正比例概念的形成屬于前者,因此例1的教學可以充分利用表格,讓學生通過對表中數據的觀察和分析,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步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特點。本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觀察例題中的表格,說一說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量;接著用三個引探性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活動中發(fā)現路程與時間之間的關系及變化趨勢;最后,聚焦、明晰這兩種量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初步認識正比例的特點。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經歷正比例概念的形成過程。]

  (二)自主探究,嘗試歸納

  出示例2: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行駛的速度和所用時間如下表,它們之間有什么規(guī)律?

  速度(千米/時)406080100120……時間(時)3020151210……

  1.出示供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當速度變化時,時間是否也隨著變化?這種變化與例1中兩種量的變化有什么不同?速度和時間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2.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認識成反比例的量的特點:速度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速度變化,時間也隨著變化;例2中兩種量的變化規(guī)律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反而縮。凰俣群蜁r間的變化規(guī)律是它們的乘積一定,可以表示為“速度×時間=路程(一定)”(板書關系式)。

  3.在發(fā)現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讓學生仿照正比例的意義,嘗試歸納反比例的意義,引出反比例概念(板書“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

  [從生活原型中逐步抽象,從已有概念中衍生,從數學概念的學習中遷移等,都是建構數學概念的有效方法。有了學習正比例的基礎,反比例意義的學習應更加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本環(huán)節(jié)除了讓學生發(fā)現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還讓學生仿照正比例的意義,嘗試歸納反比例的意義。這樣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經歷反比例概念的形成過程。]

  (三)對比探究,把握本質規(guī)律

  1.將例1、例2教學時探究發(fā)現的內容用多媒體呈現出來,揭示正比例、反比例的內涵本質。

  多媒體呈現:

  例1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例2速度×時間;路程(一定)

  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

  2.探究活動。

  (1)讓學生仿照例1完成教材第62頁“試一試”(題略),仿照例2完成教材第65頁“試一試”(題略)。

  (2)引導學生將成正比例的量與成反比例的量進行對比探究,找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例1中路程和時間相依互變,速度不變,例2中速度和時間相依互變,路程不變,這樣的對比有利于學生從變中看到不變;例1中速度是不變量,例2中路程是不變量,同樣都有不變量,例1中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而例2中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這樣的對比有利于學生從不變中看到變。變與不變關鍵要抓住本質——“比值一定”還是“積一定”。對比探究活動旨在讓學生把握概念內在的聯系與區(qū)別,形成正比例、反比例概念的認知結構。]

  (3)引導學生嘗試用字母表達式對正比例的意義和反比例的意義進行抽象概括。

  啟發(fā)學生思考:①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可以怎樣表示?②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反比例關系可以怎樣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關系式“正比例y/x=k(一定)”,“反比例x×y=k(一定)”。

  [概念符號化在概念教學中很重要!稊祵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符號感主要表現之一是能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并用符號來表示。學生概念形成的主要過程為:感知具體對象階段、嘗試建立表象階段、抽象本質屬性階段、符號表征階段、概念運用階段。在符號表征階段,學生嘗試用語言或符號對同類對象的本質屬性進行概括。本階段教學是概念符號表征階段,在這個階段之前,學生對正比例、反比例的本質屬性及特征有一定的認識,可以開始嘗試用符號對正比例、反比例進行概括!皔/x=k(一定)”,“x×y=k(一定)”,是對正比例、反比例意義的抽象表達,是揭示正比例、反比例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數學模型。]

  3.組織對比性練習。

  (1)成正比例、反比例的對比練習。筆記本的單價、購買的數量和總價如下表:

  表1

  數量/本2030405060……總價/元3045607590……

  表2

  單價/元1。52456……數量/本4030151210……

  在表1中,相關聯的量是和,隨著變化,是一定的。因此,數量和總價成關系。!

  在表2中,相關聯的量是和,隨著變化,是一定的。因此,單價和數量成關系。

  [將獲得的新概念推廣到其他的同類對象中去,是概念運用的過程,也是進一步理解概念的過程。表1是成正比例的量,表2是成反比例的量,這種正比例與反比例的對比,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正比例、反比例意義的認識,對正比例或反比例中兩種量變化趨勢和規(guī)律的把握。]

  (2)成比例與不成比例的對比練習。

  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哪些成正比例,哪些成反比例?哪些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賵A的直徑和周長。

 、谛←溍抗暜a量一定,小麥的公頃數和總產量。

 、蹠目傢摂狄欢ǎ呀浛吹捻摂岛臀纯吹捻摂怠

  [這一類型題比較抽象,學生只有對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才能正確地作出判斷。這樣的練習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各種量之間的關系,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判斷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能力。此題型在新授課上還只是讓學生初步接觸,重點訓練還要放在練習課。]

  (3)從生活中尋找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實例,進行對比練習。

  [舉例練習是概念鞏固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讓學生獨立找生活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實例,可能有一定難度,我們可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此練習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第一單元:認識負數

  教學內容:

  1、認識負數:教材第1—6頁例1—例4以及練習一

  2、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第10—11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知道負數和正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2、讓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中的簡單聯系。

  3、通過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初步體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后面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做些準備。

  教學重點:正數、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時安排:3課時

 。1)認識負數的意義

  教學內容:p.1、2,完成第3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

  2、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準備:溫度計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復習,你知道這節(jié)課要學什么么?(板書:負數)

  說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自然數、小數、分數)

  分別舉例。指出:最常見的.是自然數,小數有個特殊的標記“小數點”,分數有個特殊標記是“分數線”,你知道負數有什么特殊標記么?(負號,類似于減法)

  二、學習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溫度么?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這個溫度么?

  介紹溫度計:(1)℃、℉,我們中國人用攝氏度為單位,即℃;℉是華士度,是歐美國家用的。(2)以0為界,0上面的溫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溫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別表示多少度?

  在溫度計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時候是0℃嗎?(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倉一年中的最低溫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它嗎?

  分別寫出這三個溫度:0℃,為了強調這個溫度在零上,35℃還可以寫成+35℃,而這個零下5度,應該寫成—5℃。

  讀一讀:正35,負5

  分別說說在這3個不同的溫度你的感受。

  2、完成試一試:

  寫出下面溫度計上顯示的氣溫各是多少攝氏度,并讀一讀。

  對零下幾度,可能學生會不能正確地看,注意指導。

  3、完成第3頁第2題的看圖寫一寫,再讀一讀。

  簡單介紹有關赤道、北極、南極的知識。

  4、完成第6頁第4題:

  先指名說說這三條魚分別所處的地方,再選擇合適的溫度。也可選擇幾個讓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5、讀第7頁第5題。,讓學生說說體會。

  6、完成第6題,分別在溫度計上表示4個季節(jié)的溫度。加強指導與檢查。

  三、學習例2:

  1、出示例2圖片,介紹“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識。

  讓學生指一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從哪里到哪里。補充:最新的測量,這個數據有所變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這兩個地方,一個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來表示,另一個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來說說這樣記錄有什么好處?

  2、完成第6頁第1題:用正數或負數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讀一讀第2題的海拔高度,它們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三、認識正負數的意義:

  1、像溫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黑板上這些數,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怎樣的數是正數?怎樣的數是負數?

  0呢?為什么?

  2、完成第3頁第1題,先讀一讀,再把這些數填入相應的圈內。

  3、完成第6頁第3題:分別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

  四、全課小結:(略)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直線、射線和線段特征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豐富對角的概念的理解,完善認知結構。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使學生加深對直線、射線和線段、角等特征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用量角器量角、畫角,理解垂直與平行的關系,畫垂線

  教學過程:

  一、知識梳理,形成網絡

  1.提出要求

 、俜謩e畫一條直線、一條射線和一條線段。

 、诳磮D說說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壅f說直線、射線和線段的關系。

 、茉诩埳袭嫵鰞蓷l直線

  2.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

  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關系,并板書。

  a相交(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相交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b不相交(當兩條直線不相交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二、鞏固練習,反饋校正

  完成教科書第100頁“練習十九”

  1.完成第2題: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先分小組說,再全班交流

  2.完成第3題:先讓學生觀察圖形,再獨立思考,最后指導學生用兩點決定一條直線的知識說明。

  3.完成第4題:先讓學生討論:通過一個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通過兩個點呢?再指導學生用兩點之間的連線最短的知識說明

  4.完成第5題:指導學生說思考過程時,師著重指出:因為從直線外的一點到直線的所有線段中,垂直的線段是最短的,因此從A或B點出發(fā),連通主管道的小管道應該與主管道相應部分垂直。最后讓學生獨立操作。

  三、拓展延伸,整理反思

  1.師提問:我們學過哪些角?你能填寫下表嗎?學生獨立做好后全班交流。

  2.師讓學生用活動角演示上面的各種角,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學生討論后,師小結: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3.完成教科書第101頁“練習十九”第6題學生獨立填后反饋校對。

  4.畫角、量角器量角

 。1)讓學生說一說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師讓學生嘗試畫45度和135度的角各一個,在用量角器量,并讓學生對比,這兩個角畫時和量時有什么不同?要注意什么?

 。3)完成教科書第101頁“練習十九”第7題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能力目標: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會組比例。

  情感目標:

  感受數學的奧秘,培養(yǎng)數學興趣。

  教學重、難點教學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寫比例.

  突破重點、難點設想根據上學期“比的認識”,怎樣的兩張圖片像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兩種相關聯的量成相除關系,且它們的比值相等時,這兩個比組成比例關系。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教學活動及主要語言預設學生活動預設

  一、創(chuàng)境激疑

  上學期學習“比的認識”時,我們討論“圖片像不像”的問題。請同學們聯系比的知識,再想一想,怎樣的兩張圖片像?(比值相等)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深入探究。

  回顧

  產生疑問

  二、互動解疑

  1、比例的意義

  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要求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提出要求。

  (1)寫出每個圖片的長與寬的比

  (2)求出各比的比值

  (3)觀察特點,寫出規(guī)律

  板書:

  圖片A:6:4=3:2=1.5

  圖片B:3:2=1.5

  圖片C:8:3=2.66……

  圖片D:12:8=3:2=1.5

  圖片E:12:2=6

  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連接起來,這種等式叫做比例,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比例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

  結論:像12:6=8:4, 6:4=3:2這樣表示兩個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鞏固練習:

  (1)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一個比例,教師巡視指導且批閱。

  (2)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一個比例,同桌交流。

  (3)做一做教材表格的題,完成后由教師批改。

  2、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在12:6=8:4中,12,6,8和4都是該比例的項。

  在比例中,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例如:12:6=8:4中12和4是比例6和8是比例

  觀察

  先獨立思考

  指名匯報

  共同發(fā)現、小結

  理解

  自主思考

  小組內交流探究

  匯報交流

  獨立填寫

  同桌交流

  指名匯報

  三、啟思導疑

  1、同學們發(fā)現了一種新的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比值相等)

  2、這節(jié)課我們一直類比著比學習比例,比與比例僅一字只差,它們會有什么區(qū)別呢? (比是兩個數相除,是一個算式;比例是兩個比相等,是一個等式)

  指名談發(fā)現

  理解

  識記

  四、實踐運用

  (一)填一填。

  1、在4:7=48:84中,4,7,48,84,叫比例的( ),其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用6,3,9,8組成一個比例是( )。

  (二)下列那幾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為什么?

  (1)4:5和8:20

  (2)15:30和18:36

  (3)0.7:4.9和140:20

  (4)1/3:1/9和1/6:1/8

  (三)按要求寫一寫。

  1、先寫出比值是3的兩個比,再組成比例。

  2、根據1.2×25=0.6×25寫出兩個比例式。

  獨立思考

  指名匯報

  評價訂正

  五、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樣的兩個量成正比例關系?

  自由小結

  板書設計:比例的認識

  12:6 = 8:4

  6:4 = 3:2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21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5-06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9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11-08

新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28

【熱門】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15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推薦】02-13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13

【推薦】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11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華】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