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教案(精選)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化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化學教案1
【學習目標】
1.了解燃燒反應的特征;學會通過實驗來探究燃燒的三個條件,并運用其來解釋生活中一些相關的現(xiàn)象。
2.能說出滅火的基本原理和常見方法。能解決人在被困火災區(qū)時的自救問題。
3.能記住常見滅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適用范圍。
【學習重點】
燃燒的三個條件和滅火的基本原理
【學習難點】
探究與歸納燃燒的條件
【學習過程】
一、知識準備
1.你以前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知道許多燃燒的實例。請把你知道的實例填寫在下表中。
實例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鎂條的燃燒 發(fā)光、放熱,有白色物質生成
燃燒反應的特征可歸納為:
2.物質燃燒一般需要同時滿足的三個條件:(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3.根據你的觀察和你的調查填寫下表:
滅火事例 滅火方法 滅火原理
熄滅酒精燈 用燈帽蓋滅 隔絕空氣
由此可知,滅火主要有以下方法:
實驗探究 探究物質燃燒一般需要的條件。
根據上面的3組對比實驗,請你歸納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
知識鏈接:常用的滅火器:
滅火器的種類 適用范圍
泡沫滅火器 撲滅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災
干粉滅火器 撲滅一般火災及油、氣引起的火災
液態(tài)二氧化碳滅火器 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電器等引起的火災
二、思考與交流
1.對火的利用是人類支配自然力的偉大開端。據考證人類很早就學會鉆木取火,即把兩根山麻木相互摩擦,產生的碎木屑達到一定溫度產生的火星點燃木板旁易燃的干草或木屑粉,燃起火焰。
傳說有一年,黃帝帶著臣民外出,忽然遇到暴雨,山洪爆發(fā),人們被困在山洞中,又冷又餓,但所帶的木柴全被雨淋濕,無法鉆木取火做飯,苦不堪言。偶然之間,一大臣發(fā)現(xiàn)巖塊之間用力碰擊,也會產生很多火星,但怎樣產生火星呢?有人嘗試把棉花絮放在石頭下面再擊石,果然取火成功,此方法即為“擊石取火”。
古人類取火方法還有“陽燧”取火、火鏈等,在現(xiàn)代這些方法也是人們野外生存所必備的。
思考:(1)鉆木取火為什么要兩根木頭相互摩擦?
。2)鉆木取火點燃的.是什么?鉆石能取火嗎?
。3)為什么有了棉花絮后才能成功地擊石取火?
。4)黃帝命人鉆木取火為什么無法取得成功?
2.閱讀P.89圖4-2的實驗,你能解釋手帕“燒不壞”的原因嗎?
3.煤炭、蠟燭常用什么方式點燃?為什么點燃方式不同呢?
4.閱讀P.93.最后一段回答下列問題:火警電話: ;如果你遭遇火災時,你應該采取怎樣的方法來自救并為他救贏得寶貴時間?
5.燃燒正旺的煤爐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燃燒的蠟燭用扇子一扇就滅。這是為什么?
三、總結與反思
學完本節(jié),我的收獲、啟示或發(fā)現(xiàn)有哪些?
四、達標檢測
解釋下列實驗(如圖所示,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
實驗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五、課后訓練
1關于燃燒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燃燒一定要點燃 B.燃燒是發(fā)光、發(fā)熱、冒煙的現(xiàn)象
C.凡有發(fā)光、發(fā)熱現(xiàn)象的變化都叫燃燒 D.燃燒一定是化學變化
2.圖書檔案室或存放精密儀器的工作室失火,應選擇的滅火器為 ( )
A.液態(tài)二氧化碳滅火器 B.干粉滅火器 C.泡沫滅火器 D.水
3.小剛和小強用圖甲和圖乙所示實驗來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經查閱資料知:
白磷著火點為40℃,紅磷 著火點為240℃,它們在空氣中燃燒都生成有毒的白煙——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剛用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2)小強用圖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得到以下實驗事實:①不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②通空氣時,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③不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④通空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 該實驗中,能證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觸空氣才能燃燒的實驗事實是(填序號,下同) ;能證明可燃物必須達到一定溫度(著火點)才能燃燒的實驗事實是 。
(3)“化學實驗的綠色化”要求實驗室的“三廢”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處理。圖甲與圖乙所示實驗相比, (填甲或乙)更體現(xiàn)了化學實驗的綠色化追求。
六、教學后記
初中化學教案2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狀況;
水與工農業(yè)生產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水污染的后果及防止水體污染;
了解水的組成及物理性質。
水平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及查閱媒體資料,獲取信息的水平。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樹立節(jié)水觀點,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團隊意識。
教學建議
本節(jié)內容大致能夠分為:水對人類的影響,水的物理性質及水的組成,在處理這個節(jié)教材時,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例作為研究的`線索。有條件的學校能夠在課前布置研究課題,給學生一周的時間查找相關資料,特別是突出媒體信息量大的優(yōu)勢,通過互聯(lián)網輸入關鍵字詞搜索相關信息,并要求學生對獲取的信息實行加工,每2-3個學生為一個小組,通過課前準備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能夠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過這種組織形式能夠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特別是展示成果,無論對哪類學生來說,只要付出勞動,都會有收獲,真正體現(xiàn)初中義務教育的全員性和教育的全過程性。特別對初中學生來說,強烈的表現(xiàn)欲 望成為其學習過程的根本動力。水資源的有限,人類對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業(yè)化進程對水體的污染,對學生來說,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學生會一無所知,教師課堂上簡單的介紹對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親自去體驗現(xiàn)實生活中,在我們生活中,水資源的浪費、水質的日益惡化等,使學生有一種危機感,自覺地從我做起是環(huán)保事業(yè)大眾化的具體體現(xiàn)。
水的組成是本節(jié)課的另一個重點內容,它應包含兩方面內容:
1.水的宏觀組成,即:定性水的元素組成。
2.水的微觀構成,即:定量。每個水分子所含原子的數(shù)目,從而得到水的分子式。這兩個過程應有意識地加以區(qū)分,這樣有助于學生了解化學學科研究物質組成的一般方法,為今后學生實行學習打好基礎。電解水的實驗是完成上述兩個任務的經典實驗,能夠結合相關物理知識介紹實驗裝置,特別是電極的極性,兩極產生氣體的體積,兩極產生氣體的性質,然后結合相關數(shù)據協(xié)助同學實行推導,從而得出結論。在這些過程中,應注意嚴謹性。
初中化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理解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介紹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環(huán)境意識;通過學習和查閱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及世界能源儲備和開發(fā);通過布置研究性課題,進一步認識化學與生產、科學研究及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能力目標
通過對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情感目標
在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的現(xiàn)在,開發(fā)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義,借此培養(yǎng)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擴展是很難得的。注意科學開發(fā)與保護環(huán)境的關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第一章第三節(jié)?梢灾v是高中化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開篇,它起著連接初高中化學的紐帶作用。本節(jié)教學介紹的理論主要用于聯(lián)系實際,分別從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和能量變化等不同反應類型、不同反應過程及實質加以聯(lián)系和理解,使學生在感性認識中對知識深化和總結,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教法建議
以探究學習為主。教師是組織者、學習上的服務者、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建議教材安排的兩個演示實驗改為課上的分組實驗,內容不多,準備方便。這樣做既能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和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教師不能用化學課件代替化學實驗,學生親身實驗所得實驗現(xiàn)象最具說服力。教學思路:影像遠古人用火引入課題→→學生實驗驗證和探討理論依據→確定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討論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和保護環(huán)境→能源的展望和人類的進步→布置研究學習和自學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教學重點:
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教學難點:
的觀點的建立。能量的“儲存”和“釋放”。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影像:《遠古人用火》01/07
[過渡]北京猿人遺址中發(fā)現(xiàn)用火后的炭層,表明人類使用能源的歷史已非常久遠。
一、[板書]
[過渡]化學反應中能量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分組實驗]請學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③總結實驗結論;④寫出化學方程式。
。1)反應產生大量氣泡,同時試管溫度升高,說明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瘜W反應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混合攪拌后,玻璃片和小燒杯粘在一起,說明該反應吸收了大量的熱,使水溫降低結成冰。
[結論]
放熱反應:化學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學反應叫做放熱反應。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熱反應:化學上把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叫做吸熱反應。
如C(s)+H2O(g)CO(g)+H2(g)
[討論]現(xiàn)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
結論:
現(xiàn)代人利用化學反應主要是①利用化學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學反應制取或合成新物質。
[板書]二、燃料燃燒的'條件和環(huán)境保護
[學生分組討論]
。1)燃料充分燃燒條件?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點?
[結論]
。1)使燃料充分燃燒需要考慮兩點:
、偃紵龝r要有足夠多的空氣;
、谌剂吓c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空氣不足:
、倮速M資源;
、诋a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
空氣過量:
過量空氣會帶走部分熱量,浪費能源。
增大接觸面:
改變燃料的狀態(tài)。如固體燃料粉碎、將液體燃料以霧狀噴出、固體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倌芤饻厥倚;
、跁斐苫剂咸N藏量的枯竭;
③煤燃燒排放二氧化硫,導致酸雨;
④煤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塵。
[板書]三、現(xiàn)代能源結構和新能源展望
[討論]現(xiàn)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
結論:人類所需要能量,絕大部分是通過化學反應產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或它們的制品燃燒所產生的。
初中化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2、認識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數(shù)目沒有變化。
教學重點:
1、在實驗過程中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2、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
3、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教學難點:
1、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
實驗用品:
演示實驗用品:白磷燃燒一套裝置、石棉網、酒精燈、鑷子、鎂條、白磷、托盤天平。
學生實驗用品:托盤天平、小燒杯一個、小試管一個、藥匙、碳酸納、硫酸銅溶液、鐵釘、稀鹽酸。
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引題
師: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在坐各位都是企業(yè)家,非常有錢,突然有一天,有個人來到你的辦公室,告訴你,他有一項專利,可以將水變成汽油,想要低價轉讓給你,你是否接受?
一噸水一快多錢,一噸汽油可是四五千快錢呀!
生:(議論紛紛)不接受,那個人是個騙子吧!接受,利潤很大。
師:要不要他的專利,關鍵看他這個專利是不是真的,水變油到底可不可能,水變油到底可不可能呢?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就會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
第二部分:引導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本質
師: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是什么?
生:是否有新物質的生成。
師: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新的物質(四氧化三鐵),水通電生成新的物質(氫氣和氧氣),磷燃燒生成新的物質(五氧化二磷),我們把反應后生成的物質叫做生成物。
這個反應中五氧化二磷就是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哪些物質反應得到的`?
生:磷和氧氣
師:我們把參加反應的物質叫做反應物,這個反應中磷和氧氣就是反應物。
從文字表達式中來看,左邊是反應物,右邊是生成物,從反應物到生成物,物質發(fā)生了變化,質量有沒有發(fā)生變化呢?參加反應的磷和氧氣的質量與由他們反應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質量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
他們之間可能存在哪些關系?
生:相等、不相等、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師:到底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我們可不能憑空猜想,我們用實驗來驗證一下。我們需要稱兩個質量,一個是反應前的質量,一個是反應后的質量。
。▽琢追湃脲F形瓶,讓學生上來稱量)
有的同學問了:你除了稱了磷和氧氣還稱了一些儀器,這樣稱不行吧!行不行呢?
生:可以,那些儀器反應后還要稱一邊,不影響結論。
。ǚQ完,取下,將玻璃棒在酒精燈上加熱,伸入集氣瓶,白磷燃燒)
師: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生:冒出大量白煙。
師:一部分白磷和氧氣已經反應生成了新的物質五氧化二磷,我們再將它放到天平上。如果天平指針向左偏變重了還是變輕了?向右偏呢?如果仍然指在中間說明質量沒有變化。我們來看一下。指針仍然指在中間,說明質量沒有發(fā)生變化。我們就可以畫上等號了。
下面你們再來做一個實驗看一看,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
。ㄖv解實驗,提醒:需要稱兩個質量,反應前質量,反應后質量,觀察反應現(xiàn)象)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師: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后,表面會出現(xiàn)一層紅色的銅。大家發(fā)現(xiàn)反應后質量有沒有變化?
生:沒有變化。
師:又可以畫上一個等號。
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物質量總和,這個規(guī)律就叫做質量守恒定律。
我來解釋一下,反應物指的是參加反應的物質,反應物質量指的是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沒有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是不包括在內的。如果31g磷和40g氧氣完全反應了,反應物質量總和是多少?
生:71g
師:如果有32g磷,其中有31g磷和40g氧氣反應了,那么反應物質量總和是多少呢?
生:71g
師:雖然有32磷,但是只有31g參加了反應,那1g沒有參加反應,所以反應物質量總和仍然是71g。再問大家一個問題,“水變成水蒸氣,質量不發(fā)生變化,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斑@句話對不對?
生:不對,質量守恒定律只是針對化學反應來說的。
師:正確,質量守恒定律只用于化學反應。剛才我們已經用實驗驗證并認識了質量守恒定律,并且可以告訴大家,質量守恒定律適用于所有的化學反應,但是,為什么所有的化學反應都會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呢?
。▽W生思考,疑惑)
要知道原因必須從化學反應的微觀本質進行考慮,化學反應的本質是什么?
生: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師:這個過程中原子變不變?
生:不變。
師:原子不變,只是進行了重新的組合。就像你有用積木堆的三座小房子,你把它拆掉,重新堆了一座小樓房,質量會不會發(fā)生變化。
生:不會。
師:在化學反應中原子不發(fā)生變化,這就是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
剛上課的那個問題也有了答案,水變成汽油到底可不可能呢?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汽油是由碳、氫元素組成的,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不變,氧元素不可能變成碳元素。所以那個人無疑是個騙子。我們已經認識了質量守恒定律和它的本質,知道質量守恒定律適用于所有的化學反應,會不會有意外呢?大家再來做一個實驗。
(講述實驗方法,提示注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
學生進行實驗
碳酸納中倒入稀鹽酸后有什么現(xiàn)象?
生:產生大量氣泡。
師:氣泡中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
師:質量有沒有發(fā)生變化?
生:變輕了。
師:為什么會變輕呢?
生:生成的二氧化碳進入了空氣中。
師:反應前我們稱了碳酸納和鹽酸的質量,反應后我們稱了氯化納和水的質量,但是沒有稱二氧化碳的質量,所以質量減輕了。
如果要讓這個實驗能驗證質量守恒應該怎么做?
生:(若干方法)
師:我們需要一個密封的容器,不能讓二氧化碳跑掉。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實驗。看一看鎂條燃燒前后質量有沒有變化。
。ㄑ菔緦嶒灒
有什么現(xiàn)象?
生:耀眼白光,冒出大量白煙。
師:質量有沒有變化?(讓學生上來看指針偏向)
生:質量變輕了。
師:為什么又變輕了呢?
生:大量生成物進入了空氣中。
師:那如果我把所有的生成物都收集起來,是不是指針就會指在中間呢?
生:是。
師:是嗎?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們反應前稱了鎂條的質量,沒有稱氧氣的質量,反應后稱了氧化鎂的質量,氧化鎂的質量應該等于參加反應的鎂的質量加氧氣的質量。
所以按照我剛才的做法質量應該變重。如果要讓這個實驗符合質量守恒,可以使用類似第一個實驗的裝置。通過后面兩個實驗,同學們應該明白,質量守恒定律是反應物總和等于生成物總和,注意總和,不能少掉任何一個反應物或生成物。
結束下課
初中化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的置換反應,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和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2、能用金屬活動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
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置換反應作出判斷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歸納整理
教學用品:
試管、鑷子、銅片、鋅粒、鐵絲、鎂條、鋁絲、稀鹽酸、稀硫酸、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新課:
1、所有的金屬都可以和氧氣反應
2、你知道它們和氧氣反應的條件嗎?
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鎂、鋁在常溫下與氧氣反應
鐵、銅在升溫時與氧氣反應
金在高溫時也不與氧氣反應
請依據:金屬能否與氧氣反應,以及與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判斷出金屬的'活動性
過渡:從氫氣的實驗室制法引導學生思考:
1、是否所有的金屬都能與酸發(fā)生化學反應?
2、金屬和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一樣嗎?
活動探究2:教師演示
依據:
根據金屬能否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將金屬分為活潑和不活潑金屬。
請學生根據實驗現(xiàn)象寫出化學方程式,并總結化學方程式的特點
教師小結:
置換反應AB+C=A+CB
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而熟悉金屬的化學性質
初中化學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并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認識。
能力目標: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空氣的組成及空氣污染與防治。
教學方法:
實驗探討法、課堂討論啟發(fā)式講解法。
教學用具:
儀器:鐘罩、水槽、燃燒匙、單孔橡皮塞、集氣瓶、燒杯、乳膠管、導管、雙孔橡皮塞、止水夾、酒精燈。
藥品:紅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學過程:
【引入】大家用手捏住鼻子,什么感覺?為什么?對,感覺憋,因為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呼吸,吸入的就是空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與空氣有關的知識。
一.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
【提問】
1、空氣就在你周圍,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質嗎?
2、空氣是一種單一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組成呢?
研究空氣組成科學家:法國化學家拉瓦錫。
實驗過程;1、把少量汞放在密閉的容器里連續(xù)加熱12天。
實驗現(xiàn)象;一部分的液態(tài)汞變成了紅色粉末。同時容器里空氣的體積差不多減少了1/5。
實驗過程;2、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紅色粉末收集起來,放在另一個較小的容器里再加強熱。
實驗現(xiàn)象;紅色粉末又生成了銀白色物質和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
實驗結論:空氣由氮氣和氧氣組成,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1/5的結論。
二.驗證實驗
實驗原理:利用紅磷燃燒消耗密閉容器內空氣中的氧氣,使密閉容器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進入容器,進入容器內水的體積即為減少的氧氣的體積。
點燃
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實驗裝置:
、賰x器:集氣瓶、橡膠塞、燃燒匙、導氣管、
乳膠管、彈簧夾、燒杯、酒精燈及火柴
、谒幤罚杭t磷、水
實驗步驟:
、龠B接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谠诩瘹馄績妊b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積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記號;
③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苋紵Y束并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
實驗現(xiàn)象:
、偌t磷燃燒,發(fā)出黃色火焰,有大量白煙生成,放出熱量;
、诶鋮s后,打開彈簧夾,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內空氣總體積的.1/5。
實驗結論:
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思考與討論:
結果偏小的原因有哪些?偏大的原因又有哪些?
偏小的原因:
1、紅磷量不足;
2、未等集氣瓶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
3、裝置氣密性不佳;
4、實驗前,導管中未充滿水。
偏大的原因:
1、點燃紅磷插入集氣瓶速度太慢;
2、止水夾未夾緊。
三,空氣組成
成分
氮氣N2
氧氣O2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CO2
其他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shù)
78%
21%
0、94%
0、03%
0、03%
四,純凈物與混合物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叫作混合物。
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叫作純凈物。
【小結】
、倏諝獠皇菃我怀煞值奈镔|;
②空氣中有1/5體積的氧氣,剩余氣體不支持燃燒;
、劭諝獾慕M成(強調體積分數(shù))。
初中化學教案7
碳的幾種單質之一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金剛石、石墨和木炭等碳的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通過金剛石與石墨組成元素相同而性質不同的分析,使學生加深理解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自學能力。
重點和難點
金剛石、石墨在物理性質方面的特性與用途的對應關系
教學方法
自學與講解相結合
教學過程
[引言]種類有限的元素構成數(shù)不清的物質,你們知道哪種元素形成的物質種類最多嗎?這種元素是第六號元素——碳,碳和碳的化合物不僅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而且它們在國民經濟中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為此本章將學習碳和碳的化合物。
[板書]碳和碳的化合物
[實驗]
1、用鉛筆在玻璃上劃一下,然后用布擦一下。
2、用玻璃刀裁玻璃。
[引言]從實驗可見,鉛筆芯的主要成份——石墨與玻璃刀上的金剛石不光“長相”不同,它們的“脾氣”也不一樣,表面上看石墨和金剛石是兩種不相干的物質,然而它們的組成元素卻是相同的,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
[板書]第一節(jié)碳的幾種單質
[說明]本節(jié)課閱讀自學,提出閱讀要求、范圍,并用小黑板寫明自學思考題。
1、金剛石的外形、硬度如何?有何用途?
2、石墨的外形、硬度如何?導電性能如何?有哪些用途?
3、無定形碳包括哪些物質?它們在結構上相似于金剛石還是石墨?各自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閱讀]學生閱讀課本。
[講述]學生圍繞思考題做閱讀匯報,教師講評補充并板書
[板書] 1、金剛石與石墨比較
[提問]
1、什么事實說明金剛石很硬?石墨很軟?
2、生銹的鐵鎖難以打開,把少許鉛筆芯粉末放進鎖眼,鑰匙轉動幾下即可打開,說明石墨有何性質?這與它的結構是否相關?與什么結構有關?
3、高溫下工作的'機器,常用石墨粉末作潤滑劑,這都利用了石墨的哪些性質?
[實驗]
1、用玻璃刀裁玻璃。
2、學生自己刮一點鉛筆芯,用手捻一下。
[提問]上面的實驗說明什么?根據這個性質可在哪些方面應用?
[討論]根據已學過的知識,試設計一個實驗方案,用來證實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分析得出結果。
[板書]接上表
[設問]金剛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為什么兩種物質在物理性質方面有那么大的差異呢?
[講解]我們知道結構決定性質,性質不同結構顯然不同,它們在結構上的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就好比用同樣的磚塊可以建造不同風格的建筑物。至于碳原子怎樣排列形成的就是金剛石,怎樣排列就形成石墨將在今后的學習中再研究。
[引言]碳元素形成的單質除了金剛石、石墨外,還有一類無定形碳,在小結這部分知識前,先來觀察兩個實驗。
[實驗]
1、木炭吸附二氧化氮
2、木炭吸附紅色顏料
[提問]紅棕色的二氧化氮和紅色顏料到哪去了?木炭為什么可吸附這些物質?吸附時是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引言]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木炭有吸附性能,木炭是無定形碳中的一種,別的物質是否也具有吸附性?除吸附性外,還有什么性質?各自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請一名同學來小結。
[說明]學生小結時,教師板書
[板書]
[小結]學生談對本節(jié)課的收獲
[練習]
1、把性質與所決定的用途用直線連起來
2、選擇
(1)金剛石是[ ]
A、單質B、化合物C、純凈物D、混合物
(2)金剛石粉末與石墨粉末混合在一起,對所得物質描述正確的是[ ]
A、所得物質因為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所以是純凈物。
B、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各自保持自己的性質,所以是混合物。
C、它們是混合物,所以元素種類不止一種。
D、把它們共同灼燒,所得產物只有二氧化碳。
[作業(yè)]略。
初中化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2)了解原于結構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化學性質的關系;
(4)了解離子的形成過程,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間相互討論、交流,增強學生歸納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
(2)運用多媒體動畫片、課文插圖等輔助手段,演示離子的形成過程,化抽象為直觀,增強學習的效果。
3.情感、態(tài)度與付值觀
(1)初步體會物質構成的奧秘,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物質的粒子性”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離子的形成。
難點:核外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談]原子的結構
[體驗]畫出原子結構草圖
(二)復習回顧,課前熱身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質子、中子、電子三種。
2.質子和中子構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帶正電,電子帶負電,繞原子核作高速運動。
3.指出下列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
H 1 ,O 8 ,Na 11 ,S 16 ,Mg 12 ,He 2 ,Ar 18 。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二、核外電子的排布
活動1:
[討論]核外電子的運動是否如同學們所畫的?
[歸納]核外電子運動是否像行星繞太陽旋轉有固定的軌道,但卻有經常出現(xiàn)的區(qū)域。
[提示]核外電子運動經常出現(xiàn)的區(qū)域叫電子層。
[設問]核外所有電子是杏都經常出現(xiàn)在同一區(qū)域?
[點撥]核外電子就像人一樣,小時候完全靠父母,隨著年齡,對父母的依賴程度小。那么電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運動的區(qū)域離核有遠有近。
[提示]能量低,離核近,能量高,離核遠。
活動2:
[體驗]核外電子在不同電子層內運動的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
[歸納]核外電子是在不同的電子層內運動的,這種現(xiàn)象叫做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提示]1.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最少的有1層,最多的有7層。
2.離核最遠,能量最高的電子層叫最外層。
[明確]各原子的最外層可能不相同。
[小結]電子層:一二三四五六七
能 量: 低……→高
離 核: 近……→遠
活動3:
[提問]稀有氣體化學性質表現(xiàn)如何?
[歸納]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wěn)定,難與其他物質反應。
[設問]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有何特點?
[投影]1-20號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
[交流]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一般為8個。
[提示]若第一層為最外層,則為2個。
[點撥]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最多不超過8個。
[歸納]穩(wěn)定結構: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達到8個(若第一層為最外層,達到2個)的結構。
活動4:
[操作]請同學們根據上述知識畫出氫、氧原子的結構草圖。
[討論]該圖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帶的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的運動。
[歸納]化學上把表示原子結構的圖形叫原子結構示意圖。
活動5:
[討論]以氧原子為例,回答圖中各部分的意義。
[歸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
二、離子的形成
活動6:
[投影]1~20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
[討論]哪些屬于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
三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特點及其結構是否穩(wěn)定?
三類元素的原子在反應中怎樣使其結構穩(wěn)定?
[歸納]
[小結]元素的性質特別是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關系最密切。
活動7:
[設問]原子得失電子的結果是怎樣的?
[課件演示]動畫:氯化鈉的形成
[歸納]1.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離子,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兩種。
2.陰、陽離子由于靜電作用而形成不帶電性的化合物。離子也可構成物質。
活動8:
[討論]如何表示離子?
[歸納]離子符號的書寫:
先寫元素或原子團符號,然后在符號右上方先標電荷數(shù)值(數(shù)值為“1”時省略),后標“+”“-”號。
[提問]2Mg2+中數(shù)字“2”表示何意義?
[歸納]元素符號右上方的數(shù)字:一個離子帶的電荷數(shù)。
離子符號前面的數(shù)字:離子的個數(shù)。
活動9:
[議一議]原子和離子的比較
[小結]1.不同點:
、僭咏Y構一般不穩(wěn)定(稀有氣體除外);而離子結構穩(wěn)定。
、谠硬伙@電性,離子帶電。
[拓展]若單核粒子中質子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則該粒子為原子;
若單核粒子中質子數(shù)大于核外電子數(shù),則該粒子為陽離子;
若單核粒子中質子數(shù)小于核外電子數(shù),則該粒子為陰離子。
、墼釉诨瘜W反應中不變,離子可能變。
[點撥]帶電的原子團這類離子在化學反應前后可能變。
、茉佑迷胤柋硎,離子用離子符號表示。
2.相同點(聯(lián)系):
①都能構成物質,保持物質化學性質。
、
活動10:
[想一想]元素、分子、原子、離子、物質間的關系。
[歸納]
[明確]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三種。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投影]
1.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中,表示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的是 ( C )
2.下面是幾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
①A~E共表示四 種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B、C (填序號,下同);③表示陰離子的粒于是 A、D ;④表示陽離子的粒子是 E ;⑤表示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粒子是 A、D、E ;⑥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的粒子是 B 。
3.鈉原子和鈉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如下:請回答:
(1)由于它們的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相同;所以它們都屬于鈉元素。
(2)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四)總結反思,拓展玨伸
[總結反思]本課學習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和離子的形成。啟示:.比較、歸納是學習化學基本概念的較好方法。
[拓展延伸]
1.M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A,它的陽離子Mn+與N元素的陰離子Nm-核外電子排
布相同,則N元素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為 ( C )
A.m+n+a B.m+n-a
C.a-n-m D.a+m-n
[解析]原子失電子變?yōu)殛栯x子,得電子變?yōu)殛庪x子,且原子中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2.對于“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的粒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C )
A.一定具有相同的電子數(shù) B.不一定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粒子
C.可能是原子和分子 D.一定是同種元素的粒子
[解析]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的.粒子可能是同種元素的粒子如:S、S2-,也可能是原子和分子如:Ne、H2O等。
(五)課堂跟蹤反饋
夯實基礎
1.下列變化中,最小粒子是原子的是 ( D )
A.水受熱后汽化 B.貯氮氣的鋼瓶受熱爆炸
C.氧氣溶解于水 D.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
2.三種元素的粒子Xm-、Yn+、Zp+都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已知n>p,則它們的核內質子數(shù)(依次用X、Y、Z表示)關系為 ( B )
A.X=Y=Z B.Y>Z>X
C.X>Z>Y D.Z=Y>X
3.下列粒子示意圖中,表示+2價陽離子的是 ( C )
4.下列粒子中,屬于同種元素的是 ( C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中,表示原子的是 ( B )
6.下列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中,表示陽離子的是 ( C )
7.某元素負2價陰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 所示,則該元素原子所含的質子數(shù)為 ( B )
A.6 B.8
C.10 D.12
8.(20xx長沙市)下列粒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的是 ( A )
9.(20xx山西省)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表示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的是 ( C )
提升能力
10.(20xx吉林省)下列關于分子、原子、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C )
A.原子是微小的實心球體,可以再分
B.單個SO2分子有刺激性氣味
C.純凈的氫氣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的物質是由同一種粒子構成
D.離子是原子失去電子后生成的粒子
11.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有關該元素的說法錯誤的是 ( D )
A.原子的核內質子數(shù)為16 B.原子的核外有3個電子層
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6 D.屬于金屬元素
12.對Fe3+、Fe2+、Fe三種粒子的判斷,正確的是 ( C )
、俸穗姾蓴(shù)相同 ②核外電子數(shù)相等 ③電子層結構完全相同 ④質量幾乎相等 ⑤等質量的三種粒子所有的質子數(shù)相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13.某元素的一種粒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 ,則該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 ( A )
A.1 B.2
C.8 D.10
開放探究
14.表示M2+粒子結構示意圖的是 ( B )
15.1996年科學家在宇宙深處發(fā)現(xiàn)了H3+離子和H3分子。請回答:
(1)1個H3+離子中含有 3 個質子, 2 個電子。
(2)構成H3分子的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是 C (填序號)。
(3)H3屬于 單質 (填“混合物”、“單質”或“化合物”)。
初中化學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含義,及兩種狀態(tài)的相互轉化;
2、簡單認識溶解度曲線。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含義;
難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三、教學用品:
教學設備:投影儀
儀器及用品:燒杯、玻璃棒、天平、藥匙、酒精燈、量筒、膠頭滴管
藥品:氯化鈉、硝酸鉀
四、教學過程:
【回顧舊知】
1、什么是溶液?
2、溶液的三大特征?
解釋溶液形成的微觀過程,加入的氯化鈉越多,溶液越咸。
【提問1】那么氯化鈉能不能無限溶解呢?
【提問2】如果不能,能溶解多少呢?
【實驗】
分組實驗:教師與學生對比做實驗。
教師組:20mL水中加入5g氯化鈉,(溶解),再加入5g氯化鈉,(未全部溶解)【導出少量飽和氯化鈉溶液備用】
學生組:20mL水中加入5g硝酸鉀,(溶解),再加入5g硝酸鉀,(未全部溶解)
【提問1】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呢?
【回答】物質不能無限溶解在水中
【解釋】類比解釋:同學們吃到不能再吃的時候,會說自己“吃飽了”,這兩杯水中都不能再繼續(xù)溶解,我們就說現(xiàn)在的溶液狀態(tài)是“飽和溶液”
【板書】飽和溶液的定義
【提問2】那么物質的溶解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呢?或者說,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使未完全溶解的固體繼續(xù)溶解呢?
【回答】加水;加熱
【實驗】氯化鈉的燒杯:加水攪拌,剩余固體全部溶解。
硝酸鉀的燒杯:加熱,剩余固體全部溶解。
【結論】溶液的狀態(tài)受到溫度和溶劑的量的影響,因此,我們再來回顧一遍飽和溶液的定義,看看我標出重點的地方“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溶劑”
【提問】那么沒有溶解的部分屬不屬于飽和溶液的組份呢?
【回答】不屬于。
同理概括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練習】
【技巧提取】當有固體未溶解時,溶液一定是飽和狀態(tài)。
【提問】氯化鈉的飽和溶液能否溶解其他物質呢?
【實驗】向之前取出的氯化鈉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銅固體,溶液變成藍色。
【結論】氯化鈉的飽和溶液還能溶解其他物質。
【提示】一個溶液中可能出現(xiàn)多種溶質,且針對某些溶質可能是飽和,針對其他溶質可能不飽和,因此我們應當說清楚,一杯溶液到底是什么溶質的`飽和溶液。
【過渡】學習了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那么這兩種狀態(tài)之間能否相互轉化呢?
【引導】回顧剛剛氯化鈉和硝酸鉀的飽和溶液是如何將未溶解的固體溶解的?得出以下轉化關系圖。
簡單認識溶解度曲線,橫縱坐標的講解,點的意義的講解。
以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為例,借助溶解度曲線再次講解兩種溶液狀態(tài)之間的轉化方法。
概括總結最可靠的方法:增加溶質或增加溶劑。
【小結】
初中化學教案10
1、空氣的組成
按體積計算,空氣中氮氣占78%,氧氣占21%,稀有氣體占0、93%,二氧化碳及其他氣體占0、03%。
2、空氣是寶貴的資源
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護氣等;氧氣比較活潑,支持燃燒和供給呼吸,氣焊煉鋼等;稀有氣體,很不活潑,用作保護氣,電光源等。
3、氧氣的性質
。1)物理性質:通常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加壓、降溫后可變成淡藍色液體或淡藍色雪花狀固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
。2)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劑。
4、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1)實驗藥品:暗紫色的高錳酸鉀(固體)或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固體的混合物。
。2)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
。3)裝置:發(fā)生裝置、收集裝置。
。4)操作步驟:查、裝、定、點、收、移、熄。
。5)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則瓶內是氧氣。
(6)注意事項:①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要塞一團棉花,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結束時,應將導管從水中取出,后熄滅酒精燈,以防水的倒流。
5、物質的分類:
混合物、純凈物。
6、物質的性質
。1)物理性質:顏色、氣味、導電性、導熱性、密度、硬度等。
(2)化學性質:氧化性、可燃性、毒性、穩(wěn)定性等。
7、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或化學反應。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
是否生成新的物質。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fā)生變化時,分子是否變化。
。2)化學變化的基本類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知識鞏固
1、目前,我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的檢測項目中不包括()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O2)C、二氧化氮(NO2)D、總懸浮顆粒(TSP)
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其中都屬于化學變化的一組是()
A、水受熱沸騰、酒精燃燒B、汽油揮發(fā)、動物的呼吸作用
C、食物變質、鐵鍋生銹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3、豆科植物根瘤菌能直接固定空氣中的某些氣體成為農作物養(yǎng)料,這種氣體是()
A、氨氣B、氮氣C、二氧化碳D、氧氣
4、在中央電視臺發(fā)布的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日報中可看出,造成空氣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廢水主要污染水源)
A、環(huán)境綠化不好,粉塵到處飛揚B、生活和生產中燃燒煤炭
C、工業(yè)生產排放廢水D、機動車排放尾氣
5、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氣B、無色透明的雪碧飲料C、蒸餾水D、牛奶
6、“化學反應的綠色化”要求原料物質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轉入期望的產品中,下列反應類型中一定符合“化學反應的綠色化”要求的是()(從題干分析出“產品”只能有一種,不能有兩種。)
A、分解反應B、置換反應C、復分解反應D、化合反應
7、對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二氧化硫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五氧化二磷顆粒在空氣中看到的現(xiàn)象是煙,不會是霧。)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時,發(fā)出白光和放出熱量
B、硫粉在氧氣中燃燒時,發(fā)出藍紫色火焰,生成無氣味的氣體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火星四射,有黑色固體生成
D、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時,產生大量的煙霧
8、物質在“潮濕的空氣”中發(fā)生的變化,主要與空氣中的某些氣體有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鋼鐵生銹與氧氣、水蒸氣有關B、氫氧化鈉固體潮解與水蒸氣、二氧化碳有關
C、白磷在空氣中自燃與氧氣有關D、熟石灰變質與氧氣、水蒸氣有關
9、被稱為綠色氧化劑的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是一種無色液體,常用作無公害的消毒殺菌和漂白劑等,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怎樣鑒別水和雙氧水兩瓶無色液體(簡述實驗步驟、現(xiàn)象、結論)
參考答案:
各取少量無色液體于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二氧化錳,有氣泡產生的是雙氧水,無氣泡產生的是水。
初中化學教案1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化學式與化合價》是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4的內容。本節(jié)課主要講述了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質化學式的寫法,這位過渡到本課題起到了鋪墊作用。為之后學習第五章《化學方程式》的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ǘ┙虒W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化學式的涵義;知道一些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能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并能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并能利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計算物質的組成;能看懂某些標簽或說明書上標示的物質成分和含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討論交流,活動探究,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化學,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1.了解化學式,知道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
2.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
3.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并會應用解決問題。
二、說學情
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元素的概念和物質的微觀構成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對數(shù)字的基本運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這為化學式的有關知識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學生在化學學科中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直觀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三、說教法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采用談話法與講解法。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面向全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不同難度的問題,有效的開發(fā)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啟發(fā)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
四、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節(jié)課內容,我將本節(jié)課的學法確定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前面學過的一些物質的化學式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那么我們前面學習的氧氣、二氧化碳這些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二)新授
1.化學式的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課本81頁相關內容,對于化學式的定義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后以H2O為例,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該化學式的意義,教師進行指導并及時指出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并講解,得出化學式的定義及其意義。
講解結束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化學式前面的數(shù)字與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shù)字意義是否相同?為什么?并組織學生討論符號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義?在學生有初步認知的基礎上,我進行歸納總結:化學式前面的數(shù)字與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shù)字意義不同,因為化學式前面的數(shù)字表示分子個數(shù),右下角的數(shù)字表示一個分子中含該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
在此基礎上,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練習題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過程中,學生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針對這些錯誤我進行指導并歸納總結,從而引出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時需要注意
的事項。
2.化學式的學習
學生學習了化學式,為化學價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實驗測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組成,及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個數(shù)比,如不是這個數(shù)目之比,就不能形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在化學上,就用“化合價”來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shù)目。引導學生看課本83頁表4-6“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針對表格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討論,問題如下:
(1)化合價有幾種?是哪幾種?(讓學生明白元素化合價有下負之分)
。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顯多少價?氫元素通常顯幾價?金屬元素通常顯什么價?非金屬元素通常顯什么價?
(3)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多少?
。4)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多少?
在此基礎上,組織兩個活動;顒右唬阂孕〗M為單位進行化合價記憶比賽,看誰記得多,記得準,評出“記憶之星”;活動二:讓學生編寫能幫助記憶的的化合價韻語、歌謠。活動結束后,展示同學們的化合價韻語、歌謠或快板。通過活動,可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及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在學習了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之后,應用化合價來推求實際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學式。通過學生小組討論練習的方式完成此部分知識的學習。練習如下: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0的原則,已知氧元素為-2價,計算二氧化硫(SO2)中硫的化合價和三氧化二砷(As2O3)中砷元素的化合價。練習結束之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名稱,一般讀作某化某,如:NaCl讀作氯化鈉。有時還要讀出化學式中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如:CO2讀作二氧化碳。
3.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引導學生復習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了解相對分子質量跟相對原子質量一樣,也是相對質量。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引發(fā)學生討論,從而引出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相關內容。由于計算比較簡單,啟發(fā)學生自己學習,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糾正錯誤。
在有關相對分子質量計算教學完成之后,可讓學生傳看幾種商品(如醫(yī)藥、化學試劑、洗滌劑、食品等)的標簽或說明書,教給學生如何查看它們的成分、含量或純度,并適當講解化學試劑按純度分級的情況。
初中化學教案12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huán)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意義。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揚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精神。
學習重點:
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
學習難點:
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學習方法:
實驗探究、交流討論。
教學方法:
指導探究、主持討論。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測與對策
[創(chuàng)設情景](故事導入)一人帶著一條狗走進一個山洞,走著走著,狗突然倒在地上,原來狗已經死了!瓕е鹿匪劳龅脑蚴鞘裁?
[教師講解](小結并提出學習任務)幾位同學猜得很對,是由于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所致。你們還知道其他有關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和消耗的途徑嗎?把你知道的歸納一下,填寫在學案上。
[問題導入]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嗎?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變化(液態(tài)二氧化碳,固態(tài)二氧化碳—干冰)
[播放錄像]光合作用,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滅火器、“干冰”的用途。
[創(chuàng)設問題]你知道打開汽水瓶或啤酒瓶時冒出的氣體是什么嗎?如何驗證?
通過此實驗,你還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在一個裝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單孔橡皮塞(連有導管、橡皮管和彈簧夾)并把導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燒杯,打開彈簧夾。
[問題情景]我們同學每天都喝飲料,你對瓶子上的說明有哪些發(fā)現(xiàn)或有哪些疑問嗎?
[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試液遇到酸性物質會變紅,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按照課本p43圖2-21設計一個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推測二氧化碳還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
[布置任務]通過以上的實驗探究和交流討論,你能說出奇妙的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嗎?
[家庭實驗]自制汽水:取一個洗刷干凈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積的冷開水,再加入
[交流討論]
[思考、填寫]
[觀看、了解相關知識]
[實驗探究、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實驗內容:將汽水瓶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觀察實驗現(xiàn)象、解釋原因]
[提問、討論、解答]
[分析信息]
[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
[總結出二氧化碳的又一條化學性質: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用自帶的堿面和醋完成實驗、得出性質]
[觀察現(xiàn)象、說明二氧化碳滅火的原因]
[交流討論、總結]
[家庭實驗]
有的學生可能聽說過這個故事,知道是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緣故。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會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
學生可能知道舞臺煙霧,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學生對于實驗原理,實驗操作不會有太大困難。但要得出二氧化碳有關性質可能有些難度。
學生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基礎上,解釋該實驗現(xiàn)象的原因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學生的問題可能是:瓶子標簽上寫的是碳酸水,為什么不寫二氧化碳飲料?
對學生來說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酸”這一知識點是陌生的,需要教師的引導。
方案可能有:直接向碳酸飲料中滴紫色石蕊試液;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等等。
通過學生自主實驗、觀察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相應性質。
該實驗生活氣息濃,趣味性強。
課后反思:
用故事導入,能使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在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時,用學生愛喝的雪碧做探究實驗,使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整個課堂教學注重讓學生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探究實踐中逐步養(yǎng)成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在對課堂演示實驗中意外出現(xiàn)的失敗,教師要能機智的利用這一教學良機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就是從不斷的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的教育,更進一步提高課堂應變能力。
初中化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2)初步學會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化學方程式的綜合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2)能找準各量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發(fā)展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2)培養(yǎng)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意識。
教學重點: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化學方程式的綜合計算。
教學難點: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化學方程式的綜合計算。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歸納、聯(lián)系生活
教學手段:
教材、教案、多媒體設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上堂課我們學習了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知道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相關計算。
[新授]
[課件展示]
例題1:在農業(yè)生產中,常需要用質量分數(shù)為16%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F(xiàn)要配制150Kg這種溶液,需要氯化鈉和水的質量各是多少?
。ǚ治鲆娬n本43頁)
[學生練習]
練習一:配制50g質量分數(shù)為5%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多少克?水多少克?
練習二:配制100 ml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密度為1.1 g/cm3)需要氫氧化鈉和水的質量各多少?
練習三:將15克食鹽放入135克水中完全溶解后
(1)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10% )。 .
(2)把此溶液分為三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 10% ) 、( 10% )、( 10% )。
(3)在1份溶液中加入5克氯化鈉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18.2% )。
(4)在另一份溶液中加入10克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8% )。
(5)將第三份溶液加熱蒸發(fā)掉10克水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 12.5% )。
例題2:化學實驗室現(xiàn)有98%的濃硫酸,但在實驗中常需要用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g質量分數(shù)為98%的濃硫酸稀釋為質量分數(shù)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分析見課本44頁)
[分析] 理解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學生練習]
練習四:某工廠化驗室配制5000 g20%的鹽酸,需要38%的鹽酸和水各多少克?
例題3:100g某硫酸溶液恰好與13g鋅完全反應。這種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分析]解本題關鍵是利用化學方程式先求出溶質硫酸的質量,然后再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答案]解:設這種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質量為x。
答:這種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9.6%。
[學生練習]
練習五:100g 9.8%硫酸跟多少克鋅反應?同時生成多少克氫氣?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溶質質量分數(shù)與化學方程式的綜合計算。你掌握了嗎?
[布置作業(yè)]
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提醒學生預習下一節(jié)的內容。
[板書設計]
課題3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第二課時)
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綜合計算
一、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二、有關溶液稀釋問題的計算(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三、質量分數(shù)與化學方程式的綜合計算
[課后反思]
在講解例題時,要讓學生自己講述等式關系,來加強學生的理解。教師講解時可聯(lián)系我們日常生活中溶液的配制,使抽象知識和實際體驗相結合,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以上就是根據福建招考要求為大家分享初中化學教案,希望大家仔細閱讀,提高我們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初中化學教案14
一、教學目的:
知識:使學生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色、態(tài)、味、密度、熔點、沸點、水溶性等);使學生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觀察和描述木炭、硫、鐵,紅磷,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氧氣的主要用途,氧氣與人類的關系密切。
能力:促進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以培養(yǎng)他們運用科學方法通過實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技能。
過程與方法:在實驗中,觀察是指通過仔細觀察和記錄實驗現(xiàn)象、數(shù)據或變化的過程。觀察可以包括使用感官器官進行直接觀察,如肉眼觀察、聽覺觀察等,也可以使用儀器設備進行間接觀察,如顯微鏡觀察、光譜分析等。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獲得實驗現(xiàn)象的原始數(shù)據,為后續(xù)的比較、分析和歸納提供基礎。比較是指通過將不同因素、條件或組別進行對照,尋找其差異和共同點。比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實驗結果和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并揭示出影響因素的重要性。對比分析可以采用定性比較和定量比較兩種方式,前者側重于描述相似點和差異,后者則依靠統(tǒng)計方法進行數(shù)據分析。分析是指根據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數(shù)據,進行深入思考和解釋的過程。通過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實驗中所涉及的規(guī)律、機制或原理。分析可以采用歸納法、演繹法或形式邏輯等科學方法,以確保結論具有科學性和可信度。歸納是指從實驗數(shù)據和觀察結果中總結出一般性規(guī)律或結論的過程。通過將觀察到的特殊現(xiàn)象和數(shù)據進行總結概括,我們可以形成更為普遍適用的原則或模型。歸納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從具體的實驗中提煉出普遍的認識,為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和實踐應用提供基礎。實驗中的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是相互關聯(lián)的步驟,它們共同構成了科學研究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深入理解實驗現(xiàn)象,揭示出其中的規(guī)律和機制,為科學知識的積累和創(chuàng)新奠定基礎。
培養(yǎng)精細的觀察習慣和嚴謹?shù)墓ぷ髯黠L,是一種具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重要表現(xiàn)。
二、 重點難點:
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其現(xiàn)象的描述。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演示)。
四、教學用具
儀器:集氣瓶(5個裝有氧氣)、燃燒匙、酒精燈等。
藥品:木炭、硫粉、紅磷、紅鐵絲、蠟燭,石灰水、氧氣。
其它:火柴。
五、 教學過程
【問題引入】空氣中的成分可以按體積進行計算,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氣),其次是(氧氣),還包括一小部分的(二氧化碳)、(水蒸汽)和其他稀有氣體。那么我們如何通過實驗來確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呢?
【回答】(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
紅磷的燃燒實驗
為了證明空氣中存在氧氣,我們?yōu)槭裁葱枰ㄟ^實驗而不是直接用肉眼觀察呢?
氧氣是無色、沒有氣味的氣體,這是氧氣的什么性質?
紅磷能在氧氣中燃燒,這又是氧氣的什么性質?
【回答】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確認目標】本節(jié)課將學習氧氣的性質。要求:理解并記憶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熟練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板書】一、認識氧氣的性質
【問題討論】請學生觀察并描述一瓶氧氣的物理性質。思考一下,氧氣是否具有味道?氧氣能否溶解于水中?。
【回答】無色、氣體,無味,可溶(不溶)兩種答案均可能出現(xiàn)。
【提問】魚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氣來自哪里?
【回答】靠腮呼吸。氧氣來自水中。
【結論分析】根據以上推斷,我們可以得出氧氣在水中的溶解性屬于不易溶解型,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
【板書】1、物理性質:
(1)無色、無味的氣體。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氣大(同一條件下)。
。4)液態(tài)(沸點—183°C)、固態(tài)均為淡藍色。
【學生活動】看書、劃重點(或記筆記。)
【問題討論】氧氣有哪些化學性質呢?
提問:什么叫化學性質?
【回答】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教師】既然化學性質要在化學變化中方可表現(xiàn)出來,我們就來進行如下實驗。
【板書】2、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1、將木炭加熱至紅,放入集氣瓶中。
劇烈燃燒、發(fā)白光
2、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
石灰水變渾濁。
【提問】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瓶中產生了什么氣體?
【回答】二氧化碳
【結論】在氧氣中,碳會進行燃燒反應,并生成二氧化碳。請同學給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1)碳+氧氣二氧化碳
。–)(O2)(CO2)
【演示實驗】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觀察這瓶氧氣與前幾瓶有何不同?
瓶底鋪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為什么
將鐵絲加熱至紅伸入集氣瓶中。
描述實驗現(xiàn)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提問】為何集氣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
生成黑色固體的溫度很高,掉到集氣瓶底會怎樣?
【討論】會引起集氣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氣瓶炸裂。
【結論】這種黑色固體的名稱是四氧化三鐵,而不是我們之前所提到的由鐵緩慢氧化而產生的紅色氧化鐵。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會生成四氧化三鐵。請學生給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2)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e)(O2)(Fe3O4)
【演示實驗】硫在氧氣中燃燒
1、將硫粉放在燃燒匙中加熱至燃燒。
現(xiàn)象:發(fā)出淡藍色火焰。
2、將燃著的硫粉伸入集氣瓶中。
現(xiàn)象:劇烈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生一種帶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提問】這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對空氣質量會造成嚴重污染。煙花和爆竹中的火藥主要由木炭、硫磺等物質構成,為什么在市區(qū)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在市區(qū)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主要是考慮到以下幾個原因:
1、空氣污染: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和有害氣體,其中包括二氧化硫等物質,這些物質對空氣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會引發(fā)呼吸道疾病等健康問題,尤其是在市區(qū)這樣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污染積累更加明顯。
2、火災風險:煙花爆竹燃放過程中存在著失控和火災的風險,一旦在市區(qū)燃放不當,可能引發(fā)火災事故,給居民和建筑物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
3、噪音污染: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巨大的噪音,這對于市區(qū)內的居民和動物來說,可能造成嚴重的精神和生理壓力,并導致行為異;蛱用摰惹闆r。
4、環(huán)境保護: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是為了保護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避免煙花爆竹引發(fā)的火災或者空氣污染對植被、水體等自然資源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傊,禁止在市區(qū)燃放煙花爆竹是為了保護居民的健康安全、維護良好的環(huán)境質量和城市秩序。
【回答】防止硫燃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氣。
【結論】在氧氣中,硫燃燒后會生成二氧化硫。請學生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3)硫+氧氣二氧化硫
。⊿)(O2)(SO2)
【演示實驗】蠟燭在氧氣中燃燒
1、將小半截蠟燭放在燃燒匙中,在酒精燈中點燃
2、把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
現(xiàn)象:火焰猛烈地燃燒著,蠟燭很快就被完全消耗殆盡。密閉的集氣瓶內壁上凝結出了一些細小的水珠。
3、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
現(xiàn)象:石灰水變渾濁。
【提問】集氣瓶內壁有水珠生成是什么原因?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瓶中釋放出了哪種氣體?
【回答】有水珠說明蠟燭燃燒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反應有二氧化碳生成。
【結論】蠟燭(石蠟)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請同學們給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4)石蠟+氧氣水+二氧化碳
。ɑ旌衔铮∣2)(H2O)(CO2)
【問題討論】通過上述實驗,我們可知,物質在較純的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得(),由此可見: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
【思考并回答】(更劇烈),(活潑)
【演示實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氧氣瓶中。
觀察現(xiàn)象:木條燃燒起來了。
【提問】為什么殘存火星的木條會再次燃燒起來?
氧氣具有較高的化學活性,因此可以促進物質的燃燒。
【問題討論】如何證明一集氣瓶中裝的是氧氣?
【回答】將帶火星的`木條抻入氣體中,若木條燃燒復燃,則證明此氣體為氧氣。
【板書】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可以支持燃燒(助燃)
【教師講述】我們常說一個物質的特性決定了它的用途,現(xiàn)在讓我們來探討一下氧氣的多種用途。
【板書】二、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
2、支持燃燒(助燃)
【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以及木炭、硫、鐵,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
【隨堂檢測】
1、對氧氣的物理性質,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ˋ)極易溶于水(B)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大
。–)在變成無色液體(D)在變成白色固體
2、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ˋ)磷在氧氣中燃燒(B)鎂條在空氣中燃燒
(C)氧氣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D)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
3、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時,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的是()
。ˋ)鎂帶(B)紅磷(C)硫粉(D)鐵絲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生成物是()
(A)氧化鐵(B)三氧化二鐵(C)四氧化三鐵(D)氧化亞鐵
5、在進行氧氣中細鐵絲燃燒實驗時,錯誤的操作或現(xiàn)象是:
。ˋ)在進行氧氣集氣實驗時,首先確保酒精燈加熱的細鐵絲(B)處于一個沒有水或沙子的集氣瓶底。
。–)生成物為黑色固體(D)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
6、檢驗氧氣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點燃(B)用帶火星的木條去檢驗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聞氧氣的氣味
7、要測定空氣中氧氣占的體積,最好在空氣中燃燒()
。ˋ)碳(B)硫(C)蠟燭(D)磷
8、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時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是()
。ˋ)硫粉(B)鐵絲(C)木炭(D)鎂帶
9、以下是不同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特征現(xiàn)象: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會發(fā)生明亮的火花和產生紅色的火焰;碳在氧氣中燃燒時,會產生明亮的火焰和釋放出大量的光和熱;硫在氧氣中燃燒時,會產生強烈的火焰和散發(fā)出刺激性的臭味。
。ˋ)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B)火星四射
(C)發(fā)出淡藍色火焰(D)發(fā)白光
10、如何鑒別二氧化碳、氧氣、空氣?(簡述操作過程)
初中化學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 1.知識目標:a常識性介紹化學研究的對象,化學教案-緒言。
b初步理解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qū)別;并能運用概念會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的能力,啟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知覺性和積極性。
3. 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永恒運動的,是不可消滅的,
只能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應用科學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教育。
4.美育滲透點:以化學實驗為載體,向學生展示化學實驗中的儀器美,化學實驗現(xiàn)象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科學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區(qū)別)及其應用。
難點:如何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疑點:物質變化與物質性質的區(qū)別。
解決辦法:(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列表記錄實驗現(xiàn)象,由學生討論而得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qū)別。
。2)通過學生討論而歸納出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的變化的區(qū)別。
三、實驗及教具準備:
試管,帶彎管的單空橡皮塞,酒精燈,玻璃片,燒杯,坩堝鉗,石棉網,鐵架臺(帶鐵夾),研缽,火柴,藥匙,膽礬,堿式碳酸銅,鎂帶,澄清石灰水,水。
四、學法引導
1. 學會概念辨別,注意概念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如,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就可以從概念、特征、伴隨的現(xiàn)象等方面加以區(qū)別;從變化發(fā)生過程中兩者的相互關系尋找它們的聯(lián)系。
2.學會觀察化學實驗。
首先要觀察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再注意觀察變化中的現(xiàn)象,如變色、發(fā)光、放熱、放出氣體、發(fā)出聲音……等;反應停止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等。學會觀察實驗,將有助于我們思考變化的原因,推測變化的原理,總結變化的規(guī)律。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可看錄像“走向化學世界”、“漫游化學世界”;表演小魔術:會變色的“水”(稀氫氧化鈉溶液、酚酞試液、稀鹽酸);看課本中的彩圖:小貓烤火、水中的鳥籠,引入新課。
新課講授:
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學生討論] 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
構成物體的材料叫做物質。區(qū)別兩個概念:物質與物體。如鐵這種物質能制成鐵釘、鐵錘等物體。
化學研究物質,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學)組成?水由什么構成?(第三章學)構成水的粒子結構怎樣?(第三章學)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質的性質外還有哪些性質?這都是化學要研究的內容。化學還是一門研究物質變化規(guī)律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
板書: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教師講解觀察實驗的方法。
學習化學必須重視實驗,注意培養(yǎng)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積極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興趣。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程序:
投影: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變化中:物質發(fā)生的主要現(xiàn)象,如是否發(fā)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
變化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描述實驗時應注意語言清晰、準確,只說現(xiàn)象不說結論。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并列表記錄。分別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演示[實驗1]水的`沸騰
[實驗2]膽礬的研碎
實驗編號
變化前的物質
變化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
變化后產生的物質
1
液態(tài)的水
沸騰時生成的水蒸氣遇玻璃
又凝結成液體
液態(tài)的水
2
藍色塊狀的膽礬
塊狀固體被粉碎
藍色粉末狀的膽礬
[實驗3]鎂帶的燃燒
[實驗4]加熱堿式碳酸銅
3
銀白色的鎂帶
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同時
發(fā)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鎂粉末
4
綠色粉末狀的
堿式碳酸銅
加熱后,綠色粉末變成黑色,
管壁出現(xiàn)小水滴,石灰水變
渾濁
三種其他物質:氧
化銅(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提問]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這兩個實驗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物質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的依據。
3、4這兩個變化的共同特征是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
引導學生小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概念。
板書: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教案《化學教案-緒言》。
化學變化: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化學反應)
[討論]這兩種變化有什么本質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fā)生一些現(xiàn)象,如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這些現(xiàn)象常?梢詭椭覀兣袛嘤袥]有化學變化發(fā)生,但不能作為判斷一個變化是不是化學變化的依據。
[討論]判斷一個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應依據什么?
[練習]口答課本第5頁習題1、2。
[討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發(fā)光放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B、固體變成氣體一定是物理變化
C、化學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 D、物理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化學變化
解答此類題要熟悉下列要點: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概念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現(xiàn)象
物質的狀態(tài)、形狀等發(fā)生
變化
放熱、發(fā)光、變色、生成氣體、生成沉淀
等等
實例
冰→水→水蒸氣,汽油揮發(fā),
木材制成桌椅
鐵生銹、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爛
根本區(qū)別
。ㄅ袛嘁罁
是否生成其他物質
關系
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的過程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通過四個實驗,我們知道水沸騰時能變成水蒸氣,而水蒸氣遇冷又能凝結成小水滴,膽礬是藍色的晶體,鎂帶在空氣中能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能轉化成三種物質,這些都是物質本身特有的屬性,即物質的性質,引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
[講述]物質的性質,無論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均指物質的特有屬性,物質不同,其性質也不同。下表有助區(qū)別兩種概念。
[投影]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概念
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性質確定
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知
通過化學變化可知
性質內容
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fā)性等
可燃性、還原性、氧化性、穩(wěn)定性等
[討論]
1、下列哪種性質屬于化學性質?( )
A. 導電性 B.揮發(fā)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組物質能根據在水中的溶解性區(qū)別開的一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鐵塊和鋁塊 D.面粉和白糖
3、判斷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
A、 銅綠受熱時會分解;
B、 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C、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氧化鎂;
D、氧氣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氣重;
E、 木棒受力折斷。
[小結]物質的變化和物質的性質的區(qū)別。
我們應把握住一點,即變化是一個過程,是動態(tài)的;而性質是物質內在的屬性,有時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讓其表現(xiàn)出來,而有時只需用感觀和儀器感知測量即可。
四、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閱讀課本第3、4頁內容,討論: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閱讀課本第4頁內容,了解化學工業(yè)的過去和現(xiàn)狀。
五、如何學好初中化學?
[小結]注意學習化學的方法(抓好預習、聽講、復習、作業(yè)四個環(huán)節(jié)),重視并做好化學實驗。
預習指導:做到初步了解重點、難點、畫出不懂的問題。
聽講:邊聽、邊觀察、邊思維、邊記憶,爭取在課堂學會。
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隨堂練習:
布置作業(yè)
復習課本1-4頁,畫出概念和記憶要點
板書設計
緒言
一、 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觀察實驗的方法:
[投影] 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變化中:物質發(fā)生的主要現(xiàn)象,如是否發(fā)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
變化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ɑ瘜W反應)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四、化學史
化學教案-緒言
【初中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化學教案08-31
初中化學教案02-21
初中化學教案優(yōu)秀05-07
初中化學教案(合集)05-17
(熱)初中化學教案05-23
[優(yōu)秀]初中化學教案06-09
【精】初中化學教案06-20
初中化學教案【優(yōu)選】06-21
[必備]初中化學教案06-28
初中化學教案(優(yōu))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