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国产一级a作爱视频免费观9看,色五月丁香亚洲,亚洲欧美性爱在线视频,1000部黄片免费观看一区,国产亚洲性生活视频播放,三级黄色在线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4-07-25 09:19:20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精品(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精品(15篇)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

  教學環(huán)節(jié):

  1.情景引入:觀察一個立體圖形的各個角度,初步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不同。

  2.例題講解:觀察汽車全景照片后,對不同位置看到不同形狀講解。解決書上的相應練習加上茶壺的上、側、正的觀察。

  3.情景練習:針對空間中3個不同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來體會不同角度觀察的不同。(選不同位置的照片)

  4.擴展練習:欣賞風景在空間中的視角變化引起的物體形狀變化。

  本次教學我認為采用計算機網(wǎng)絡自主教學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教學形式結合,能夠在實物觀察、空間抽象、轉變視角的3個層次上得到提升。

  教學目標:

  1.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圖形、同一個實物,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夠根據(jù)提供的不同位置的局部和整體的關系進行綜合,找到物體完整的表象。

  3.初步了解到空間中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多個物體間的位置關系。

  4.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立體的長方體紙箱一個(每一個面粘貼不同的學生熟悉的卡通動物形象),遮蓋布一塊,實物圖片若干,屏風一個,桌子上有的茶葉筒等3種物體,網(wǎng)絡課件,計算機10臺。

  分組:4個學生一組(選出組長、信息員)。分配一臺計算機。

  學具準備:白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觀察長方體物體,初步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物體不同

 。▓龅夭贾茫旱首釉6個不同的地點,看到一個面的3個,兩個面的3個,看見3個面的一個人)

  1.情景設置:今天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請大家研究。這放置了一個長方體物體在各小組派來的代表中間,請從一號開始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請你們自由交換位置,再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請回到自己的小組)

  2.同時點擊對應的課件,出示1~6號角度看到的物體。

  3.提問:為什么你們都觀察的是同一個長方體,每個人兩次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4.小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只能看到物體的一部分。

  二、觀察實物,綜合表象找實物。

  1.提問:那么你們能判斷站在一個物體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嗎?

  2.出示:小明、小紅、小東在商店買鞋,他們在不同位置看到了同一只鞋。他們站在鞋的什么位置?(填空)你能把他們看到的鞋和他們對應用連線表示嗎?(連線)

  3.小結:你們真厲害呀!能根據(jù)他們站在鞋的正面、側面、后面的位置想象出看到鞋的形狀。

  三、綜合表象,找尋實物

  1.我這里還有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你有信心解決嗎?

  2.提出問題:我弟弟家要購買一輛新車,他有這輛車的正面、側面、后面的圖片資料,可是他不知道這輛車是什么牌子和型號。請你們利用網(wǎng)絡上的汽車資料和圖片幫助他找到這輛車。

  3.出示汽車的不同位置圖,提供網(wǎng)絡資料。

  4.學生自主活動。

  5.判斷和小結:要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從它的每一個部分入手,綜合考慮它的全局。

  四、判斷空間中多個物體之間的關系

  1.有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美術的素描課上有這樣的3樣物體(出示)這是還有一張從空中俯視的平面圖。以及4臺攝像機在不同位置拍到照片。

  2.可是粗心的攝像師助理在連接數(shù)據(jù)線時出現(xiàn)了錯誤。那么在A、B、C、D這四個點的攝像機分別拍到的畫面是怎樣的呢?請你連接上攝像機的線。

  3.提供幫助:在屏風后邊有這三樣物體的實際情況和4個對應的點。你們可以自由進去觀察找到幫助。

  4.學生自由活動。集體訂正。

  5.提問:為什么4張圖片中茶葉盒一會在杯子的左邊,一會又在右邊呢?這說明了什么?

  6.小結: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不同位置觀察空間中的物體不僅是形狀不同,而且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也不同。

  五、欣賞空間中角度變換的風景

  1.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上學的非常的好。在這節(jié)課結束的時候,我想請你們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2.自由欣賞,配背景音樂。

  3.提問:在欣賞中你感覺到什么?

  4.總結:在實際生活中,除了改變位置觀察同一物體,還有一種在定點變化視角的觀察,這就象我們剛才看到風景是從一個點觀察周圍。希望以后同學們能利用這兩種觀察方法觀察你看到的周圍。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2

  設計說明

  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本節(jié)課的教學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掌握運用列表策略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考過程和方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1、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培養(yǎng)理解能力。

  教材例9要求學生用已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弄清題意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因此,首先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究算法,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用列表法解題,學生雖有過接觸,但往往容易出現(xiàn)遺漏,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在列表時讓看的人更容易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空白的表格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展示幾位同學的學情檢測卡。

  2、課件出示例題,導入:通過課前的檢測,看來同學們對我們學過的知識掌握的都很好。那么今天,我們將要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你們有沒有勇氣接受這個挑戰(zhàn)呢?

  設計意圖:復習學過的質(zhì)量單位,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引出學習內(nèi)容,在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同時,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充滿期待和好奇心。

  ⊙閱讀與理解

  1、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1)引導學生思考:有多少噸煤需要運走?有哪幾種車可供選擇?每輛車每次能運多少噸煤?

  (2)學生討論后交流匯報:要恰好運完8噸煤,有兩種車可供選擇:一種車的`載質(zhì)量是2噸,另一種車的載質(zhì)量是3噸,要求每次運煤的車都裝滿。

  2、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如果你來派車,有什么好的方案呢?下面我們分組來討論一下。

  (2)出示討論的任務:①你們小組有幾種派車方案?把每種方案填在表格里。②你們認為哪種方案比較合理?

  3、出示表格。

  (1)讓學生說一說要填的是哪些內(nèi)容。

  (2)明確要填的每個項目的意義。

  (3)引導學生在列舉方案時,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填,做到不遺漏,不重復。

  4、小組討論,邊討論邊填表格。

  5、各組匯報填出的方案,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

  6.請同學們說一說哪種方案是合理的,為什么?

  預設:第一種方案和第四種方案都是合理的,因為這兩種方案都能恰好把8噸煤運完,符合題意。

  7、師小結:為了保證把所有的方案不重復、不遺漏地列舉出來,我們可以先盡可能地選一種車,然后依次遞減。最后看哪種方案滿足題目的要求就選哪種方案。

  設計意圖:先給學生提出討論的任務,并出示表格,提供明確的指導,然后讓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列舉出所有的派車方案,使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探究,提高了學習效率,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3

  設計說明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素材,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識。

  1.巧設情境,輕松導學。

  本節(jié)課的教學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需要運用估算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參與估算的過程,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從而激發(fā)學生學好估算的強烈愿望,樹立學好估算的自信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價值。

  教學中,先讓學生自主解答,在肯定筆算精確結果的同時,通過交流讓學生認識到這樣的問題用估算就可以快速解決,不需精確計算,體會估算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估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427+275 814+691

  2.揭示課題:在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需要用估算的方法去解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乘法估算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復習加法估算的方法,為學習新課做好知識鋪墊。同時,讓學生初步了解估算可以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探究新知

  1.閱讀理解,收集信息。

 。1)課件出示教材70頁例7情境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ㄒ阎獥l件:29人去參觀,門票8元/人。所求問題:帶250元買門票夠嗎)

 。2)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9×8。

  2.分析解答,探究方法。

 。1)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2)展示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一 筆算。

  方法二 估算。

  因為29接近30,就把29看作30,30×8=240,29×8<240,所以帶250元買門票夠。

 。3)介紹約等號:剛才估算出的得數(shù)不是準確值,因此在列算式的時候,算式和得數(shù)之間不能用“=”連接,而要用“≈”連接,29×8≈240(元),希望同學們在估算時注意。

  3.回顧反思,總結方法。

 。1)引導學生比較兩種方法哪種簡便?(估算)

 。2)討論:為什么估算簡便?

 。ㄒ驗檫@道題問帶250元買門票夠不夠,不是問買門票需要多少錢,所以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這樣用估算解決就非常簡便了)

 。3)小結估算方法:把29看作30,估大了,說明即使有30人去參觀,買門票才需要240元,因此帶250元一定夠。我們在估算時,通常把多位數(shù)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再與一位數(shù)相乘。估算的結果要用約等號連接。

  4.拓展。

 。1)如果92人參觀,帶700元買門票夠嗎?應該怎樣估算?

  (2)如果92人參觀,帶800元買門票夠嗎?應該怎樣估算?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4

  整體感知:

  長度計量單位,特別是用毫米測量比較小的物體長度,主要通過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的長度觀念,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對學生加深對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系認識是有幫助的。因為長度單位是抽象的,靠教師很難使學生建立長度觀念。這就需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學習興趣,體會成功的喜悅。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形成表象,讓學生在課堂多活動、多操作。同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lián)系,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練習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教學目標:

  (一)知識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二)能力點

  1.能正確運用毫米、分米表示長度。

  2.能用手勢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并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厘米,也會用米和厘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后匯報

  書的封面長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 書的封面寬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3.繼續(xù)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匯報:書的厚度不到 1 厘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寬 14 厘米多,不到 15厘米;厚不到 1 厘米,20 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厘米,差多少?不到 1 厘米,那是多少?20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毫米,教學例 1。

  1.啟發(fā)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 20 厘米多,14 厘米多,不到 1 厘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 20 厘米還多 7 個小格; 寬是 14 厘米還多 5 個小格; 厚是 8 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 1 厘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請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1 厘米中間從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 2~3、5~6、9~10 等每一厘米長中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厘米長度內(nèi)都有 10 個小格,都是 10 毫米。 3教師板書:1 厘米 10 毫米

  3.請同學們想一想,1 厘米和 10 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 厘米10 毫米板書: 1 厘米10 毫米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xiàn)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4.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倮蠋煴硎 1 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趯W生將 1 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 1 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 1 毫米、1 厘米 借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并填書 做一做66 頁 通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 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fā)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于積極的思維之中。

  (二)認識分米。教學例 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厘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 1 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shù)一數(shù) 1 分米中有多少個 1 厘米?板書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fā)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厘米、毫米 4 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qū)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三)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厘米之間有多少關系?

  總結歸納: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板書 4.測量,做一做67 頁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 4 種長度單位,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鞏固發(fā)展

  鞏固發(fā)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并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nèi)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zhì)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么關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練習十七第 1 題。分組練習

  5.判斷下面敘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 6 毫米。 跳繩長 2 厘米。 課桌高 7 米。 粉筆長 75 分米。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毫米。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5

  教學內(nèi)容:

  里程表(一)

  教學目標:

  1.會看里程表,能從里程表中獲取數(shù)學信息。

  2.對照路線圖,能解決求兩地之間路程的問題。

  教學重點:

  從里程表中獲取信息。

  教學難點:

  對照路線圖,解決求兩地之間路程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482-167+456863-(285+578)428+(547-398)

  【探究展示】

  下圖是“北京—西安”沿線各大站的火車里程表 。

  二、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任務。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完成,教師適當點撥。

  三、達標訓練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你覺得

  這節(jié)課哪個組表現(xiàn)得最棒?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解決,教師適當點撥。

  獨立完成后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抽查。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認識正多邊形,感受到生活中組合圖形的美,利用拼圖挖掘美。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歸納能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正多邊形。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師:“小朋友,童話的世界真奇妙,看,今天我們請來了一些特殊的小伙伴,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

  新課探索

  探究一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這些小伙伴有什么特點嗎?”

  生:“是長方形的,圓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

  師:“關于這些圖形你們知道什么小秘密嗎?”

  生①:“正方形四條邊相等長方形對邊相等,圓有無數(shù)條對稱軸。”

  生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

  探究二

  師:“大家說的真好,現(xiàn)在一位神秘嘉賓到來了。你們認識嗎?”

  錄像:魔毯

  師:“這位朋友從印度遠道而來,讓我們靠近好好認識以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飛毯都是由各種圖形組成的,有正方形,有三角形,有六邊形,有五邊形!

  師:“:這下我們的圖形小伙伴都到齊了,請為這些小伙伴分分類,并說說為什么那樣分,四人小組討論!

  生①:“按邊分,分為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

  生②:“按邊的特點分,分為每條邊長度相同,每條邊長度不相同的!

  師:“這些圖形,如果它們每條邊長度相同,他們分別叫做正多邊形。”如:五邊形的五條邊相等稱正五邊形!(不相同的也要交待一下)

  師:“這些正多邊形還有什么秘密呢?”

  生:“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

  師:“他們分別有幾條對稱軸,請小朋友動手折一折,并完成工作表!

  師:“通過工作表,正多邊形的對稱軸有什么特點?”

  生:“正多邊形的對稱軸根數(shù)和邊的根數(shù)一樣!

  探究三

  師:“小朋友,生活中的這些圖形美不美?老師找來了一些美麗的圖形,你們看,這些是什么?”

  出示三角形,四邊形,緊接著出現(xiàn)三角形和正方形拼起來的組合圖形。

  師:“看,這是小丁丁為新家廚房間設計的新地轉,你們看懂了什么?”

  生:“它由三角形和正方形組合而成!

  師:“小朋友,在用兩種不同的圖形拼地轉的時候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生:“兩個不同的圖形邊的`長度要一致!

  課內(nèi)練習

  練習一

  師:“接下來我們來創(chuàng)造美吧,小朋友,你可以選擇不同的顏色用不同的圖形組成一張畫,也可以用老師為大家準備的不同的圖形拼一張圖。最后在小組里向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評選!

  課后小結

  本課小結

  今天你們又學習了哪些新本領?

 、琶織l邊長度相同的多邊形是正多邊形。

 、普噙呅蔚膶ΨQ軸條數(shù)和邊的條數(shù)一樣。

  課后習題

  課后作業(yè)

  練習冊76、77頁。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7

  總結方法:先把錢兩數(shù)相加,得數(shù)再加第三個數(shù),求出結果。三、新課1、3+2+1=6 2、常識完成下列題,并說出做法2+1+4= 1+3+4=

  3+3+2= 5+2+3= 3、小結:今天學習的連加法,在計算時先算出前面?zhèn)數(shù)的得數(shù),再加上第三個數(shù)求和讓幼兒進行部分口算練習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8

  一、談話情景導入

  師:朋友們!你們?nèi)ミ^遵義嗎?去過哪些地方?

  生1:去過,去過遵義會議會址。

  生2:去過遵義姑媽家。

  生3:去過遵義游樂園。

  課件出示遵義游樂園的一處場景

  師:這是遵義游樂園,你們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木馬、風車。

  (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樂園場景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

  二、復習角

  師:你們能在這幅圖中找出角嗎?

  生積極主動的找到了很多角。

  師:你們生活中哪里還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戶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書本上也有角

 。ㄗ寣W生在圖中找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這個角是什么角,老師手中拿的這個圖形的角是什么角呢?

  生:直角(師把直角圖形貼在了黑板上并指書上也有直角)。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直角,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銳角和鈍角。

  揭示課題并板書:銳角和鈍角二、探究銳角和鈍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師:你為什么要這樣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來分的;

 。ㄗ寣W生動手操作對這幾個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初步熟知銳角與鈍角有什么特點,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師:現(xiàn)在我們把這兩組角與直角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生:這組角比直角小,這組角比直角大。

 。ɡ蠋煂⑦@其中的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畫了出來,同時也把直角描了出來。)

  2、引導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咱們給它們?nèi)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們認為哪個是哥哥那個是弟弟好呢?

  生:這個是弟弟,這個是哥哥。

  師引導學生論得出:這個就叫銳角,這個就叫鈍角。

  3、深入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銳角和鈍角,請看這是什么角呢?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銳角

  師:有三種結果,那到底是什么角呢?同學們想個辦法準確的判斷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量。(用投影儀展示)

  通過學生測量反復2次,這個角的一條邊與直角板上的一條邊重合后,另一條邊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條邊的外邊,說明這是一個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讓學生用肉眼觀看,判斷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論,讓學生出現(xiàn)了矛盾,激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樣更積極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完成的欲望)

  三、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

  1、找游樂園里的銳角與鈍角(課件出示游樂園,場景圖)

 。ㄏ日页隽撕芏啵

  2、找游樂園里物體中的銳角和鈍角

 。ㄉ页隽讼鄳匿J角和鈍角)

  3、找出生活中哪里有銳角和鈍角

  生1:紅領巾的三個角有一個鈍角和兩個銳角。

  生2:老師眼鏡框上有鈍角;

  生3:凳子上有銳角

  生4:文具盒上有銳角

  生5:玩具上有銳角和鈍角

  4、說說這些角的名稱

 。ㄉf得很好)

  5、用紙折角

 。▽W生折出了各種各樣的銳角和鈍角)

  6、用手臂比劃角

 。▽W生用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劃出了不同的銳角和鈍角,在生活中找角、物體中找角、用紙折角、用手臂比劃角、用身體劃角)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是銳角、鈍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說點什么?

  生1:大家好,我是銳角請大家多多關照。

  生2:我是鈍角,請大家為我準備更多的三角板,讓我認識更多的角。

  生3:我是銳角,請大家別碰我的尖,會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鈍角,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

  師:小朋友們好,如果我是銳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鈍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結,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識中,又起到了化龍點睛的作用)

  課中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

  1、從資源開發(fā)的角度看

  教師能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圖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體中找角)幫助學生抽象和構建各種角的特征,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認識各種角。

  2、從三維目標角度看

 。ㄍㄟ^讓學生指出角,分類,描角,比大小等)使學生對銳角、鈍角有了非常明確的概念,從而使學生技能達標率較高(如能正確量角、判斷角、比劃角等特別是人體上找角)

  3、知識構建的過程與方法來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際上學生的思想過程與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意識較強,特別在練習部分中的游戲部分更為突出。

  較好地滲透了品德教育內(nèi)容(如遵義會議會址,教后的你想對老師談點什么)。

  更好地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知識又為生活服務,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理念,屬于數(shù)學學習生活化特點。

  4、突破誤區(qū)(即一說到任務深,就要用多媒體,就要怎么樣、怎么樣,但這節(jié)課中多媒體的出現(xiàn)并不多,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課中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教學中體現(xiàn)了學生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思想,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觀察能力和組織能力,教學中雙邊活動非常到位,真正實現(xiàn)了課堂中學生愛學習,樂學數(shù)學的效果。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9

  設計說明

  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對數(shù)與代數(shù)內(nèi)容的安排,小學階段筆算加、減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筆算,而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nèi)容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選擇合適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復習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注重復習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先讓學生通過計算回顧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再結合教材提供的資源,進一步加強計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進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時,提高計算能力。

  2.重視從實際生活情境中提煉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把計算融入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去,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充分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計算的實用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課件出示:計算下面各題。

  175+62=  985-423=  259+148=

  806-714= 325+464= 310-207=

  2.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交流。

  3.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

  (加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減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要從前一位退1當10,加上本位上的數(shù)再減)

  4.組內(nèi)討論:計算萬以內(nèi)的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計算加法時要注意哪一位滿十向前一位進1,每一位相加時不要忘記加上進位的1。計算減法時要注意哪一位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被減數(shù)中間有0的減法,要連續(xù)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當作9來計算)

  設計意圖:復習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時,重點突出加、減法中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知識點,使學生在計算萬以內(nèi)的加、減法時,注意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從而有效地提高正確率,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鞏固運用

  1.課件出示教材109頁1題中的表格及問題:一架飛機先從北京飛到廣州,再飛行690千米到三亞,一共飛行了多少千米?比從北京直接飛到三亞多飛多少千米?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0

  教學內(nèi)容:第五冊第100~102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shù),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能讀寫幾分之一,認識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2、能力目標: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并交流思想方法的能力。

  3、情感目標: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對數(shù)學充滿好奇心,喜歡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比較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教學準備:

  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一根長1分米的線。

  設計理念: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shù)學概念教學中比較抽象、較難理解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動手做分數(shù)的過程中認識幾分之一,能較好地理解分數(shù)的含義。

  活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分數(shù)是人們在長期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產(chǎn)生的,它不僅代表一個數(shù),表示分得的結果,更是一個包涵豐富思維的活動過程。因而要全面地認識分數(shù),就必須讓學生經(jīng)歷這個產(chǎn)生的過程,在動手做數(shù)學過程中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教學過程中,始終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在積極探索交流的氛圍中不斷完善對幾分之一的認識,扶放結合,相得益彰。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周末,小明和小紅這對好朋友來到了郊外進行野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準備了哪些好吃的?(四個蘋果、兩瓶礦泉水、一個蛋糕)

  那你們決得怎么分才最公平呢?(平均分)

  下面請同學們幫幫忙,用手勢告訴我怎么分?引導學生將各種食物平均分。

  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分得的結果不是整個的情況,為了表示這樣的結果,我們需要認識一種新的數(shù)分數(shù)。(板書:認識分數(shù))

  [設計意圖:從孩子們熟悉的生活中單刀直入。設疑激趣,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不受約束地展現(xiàn)自我,此時的他才會把所有的熱情投入學習之中。]

  二、新授

  1、認識1/2

  我們用圓片來表示這塊蛋糕,剛才我們將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一半,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其中的一份是這塊蛋糕的1/2。那右面這一份該用什么表示呢?為什么?(得出結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教學1/2的寫法。

  那你能把一張長方形紙片折一折,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嗎?

  問:剛才大家折的方法不一樣,卻都折出了這個長方形的1/2,這是為什么?

  你還能將生活中的哪些物體平均分,得到它的1/2?

  [設計意圖:認識1/2是重點。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必須以豐富的感性材料作支撐,因此,采用操作、演示、討論、說理等方法,讓學生通過表示蛋糕、長方形紙片的1/2等活動,在腦海中建立起1/2這個分數(shù)與多幅圖象之間的對應聯(lián)系,并突出1/2的本質(zhì)屬性,使它深深地植根于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以此吸納和同化更多的知識。]

  2、認識幾分之一

  剛才我們一起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請大家想想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三份、四份、五份,我們又該怎樣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完成第1題。全班交流,注意引導學生完整敘述。

  創(chuàng)造一個分數(shù).

  活動要求: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四種材料分別是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長1分米的線,四人一組每人各選一種材料來表示它的幾分之一,完成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交流.

  完成第2題

  有四個小朋友也表示出了四分之一,請大家看看對不對?(用手勢判斷)

  [設計意圖:在認識1/2的基礎上,由感性經(jīng)驗作背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放手讓學生借助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長1分米的線等學具,自己去創(chuàng)造分數(shù)、研究分數(shù)。學生不僅順利地認識幾分之一,而且還可創(chuàng)造出幾分之一。由此,讓學生理解分數(shù)與平均分的份數(shù)有關,從而把握分數(shù)的本質(zhì)屬性。學生在學數(shù)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3、自學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1/2、1/3等,它們都是分數(shù)。你還能說出一些分數(shù)嗎?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稱嗎?讓學生自學各部分名稱。

  [設計意圖:分數(shù)各部分名稱,讓學生自學、嘗試,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

  4、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

  輕松一下,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話說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經(jīng)過火焰山,那天氣可真是熱.豬八戒直喊:渴死我了! 于是孫悟空買了一個西瓜,他們把這個西瓜分成了它的1/2、1/4、1/8、1/16,如果你是嘴饞的豬八戒,你會選最大的一塊?還是最小的一塊?那你會選擇這個西瓜的幾分之一呢?先猜一猜,說說你的理由。

  四人一組合作,每人選擇四個分數(shù)中的一個,在圓片上用水彩筆表示出來,再進行比較.

  考考你:那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哪個大呢?和一比較呢?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經(jīng)過猜測、操作、討論、發(fā)現(xiàn),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三、應用

  1、元旦快到了,三(1)班的同學出了一期新的黑板報,看看有哪幾個欄目,大約各占黑板報的幾分之一.

  2、介紹生活中的分數(shù)

  3、今天你有些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60頁的知識。是筆算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第一課(不進位乘法),是本冊的重點內(nèi)容。經(jīng)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乘法的算理;熟練掌握了口算乘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安排既是對前面知識的鞏固和熟練,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進位乘法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綜合教材編排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師生共同探究,學生會用筆算乘法(不進位乘法)進行計算,并會把該方法運用于更多位數(shù)的乘法。

  2、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自主觀察、引導演示,動手操作,體會自主探究問題,獲取知識,獲得自主體驗知識帶來的.樂趣,體驗數(shù)學學習中的成功感。

  3、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情景再現(xiàn),動手操作等活動,體驗與人合作的樂趣,培養(yǎng)與人溝通交流合作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列豎式計算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算法算理,會用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熟練地計算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情境圖、學生分組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美術課畫圖情景圖

  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在美術課上繪畫嗎?

  學生:喜歡。

  教師:三位小朋友們正在做手工,大家看看,小明、小敏、小麗正在做賀卡呢,大家看看他們做卡片時都用到些什么?

  學生:彩筆,紙板,鉛筆。

  教師:對,大家觀察得很仔細,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2、學生會帶,教師選擇性板書:一共有多少支彩筆?

 。ǘ、合作探究

  1、解決問題

  教師:小精靈呀和大家一樣,也是想知道桌子上一共有幾支彩筆,大家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吧。(教師再約學生一起分析情景圖,圖中一共有三盒彩筆,每盒有12支彩筆。)大家知道了這些,要怎樣列式呢?分小組討論。

  學生1:12+12+12=36,每盒彩筆12支,一共有三盒,就是三個12相加。

  學生2:123=36,因為12=10+2所以123=103+23=36

  學生3:123=36,因為12=9+3,所以123=93+33=36

  教師:大家真了不起,想起這么多的方法,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下子就把小精靈和大家想知道的問題解決了。除了以上方法大家還有更簡單的方法嗎?以前大家學過列豎式使加法變得更簡單,那么乘法可不可以用列豎式的方法使計算更簡便?

  引導學生討論研究筆算乘法這個問題。

  教師:用豎式計算加法是用怎么列呢?誰來說說。

  學生回顧:加數(shù)加上加數(shù),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2、總結乘法的豎式計算

  教師:在乘法中,規(guī)定兩個相乘的數(shù)叫因數(shù),和加法豎式一樣,因數(shù)乘以因數(shù),相同數(shù)位對齊(教師列出乘法豎式,邊列邊講解)。那具體要怎樣計算呢?大家分組討論。讓學生到黑板上板書。

  學生1:先把個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寫在個位,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個十,把3寫在十位上。

  學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寫在十位上,再用個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寫在個位上。

  教師:大家的想法呢,統(tǒng)一起來就133=30,23=6,30+6=36,和剛才開始時的第二種方法是一樣的,只是現(xiàn)在用豎式表示。

  3、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乘法豎式計算過程

  4、小結

  大家來說說今天學到什么?

  學生: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把這個數(shù)每一位上的數(shù)分別乘這個一位數(shù)。

 。ㄈ㈧柟烫岣

  學生在黑板演示教材60頁做一做第一第二題,集體糾錯。

 。ㄋ模、回顧總結

  1、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2、你今天的表現(xiàn)怎么樣?你覺得同組中組員的表現(xiàn)怎么樣?

  3、對全班學生給予表揚。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經(jīng)驗,認識24時記時法,使學生發(fā)現(xiàn)和理解24時記時法與12記時法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能夠?qū)煞N記時法所表示的時刻進行換算。并能結合具體情境,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jīng)過的時間。

  2、過程與方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逐步養(yǎng)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24時記時法,發(fā)現(xiàn)和理解24時記時法與12記時法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教學難點:

  能正確地把24時記時法與12時記時法所表示的時刻進行相互轉化。

  教法學法:

  1、情境教學法。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有所悟,在問題情境中學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學有所樂。

  2、直觀教學法!鞍俾劜蝗缫灰姟薄@枚嗝襟w教學手段,提供豐富的表象信息,激發(fā)學習,突破重難點,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3、實踐操作法。學生利用學具鐘對鐘面進行觀察操作,引導學生觀察在一天時間里,時針正好走兩圈,體會鐘面外圈與內(nèi)圈的數(shù)的關系,使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理解24時計時法。

  4、合作交流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張揚個性,互相促進,互相提高,實現(xiàn)資源共享,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鏈接生活,初步感知

  奧蘇貝爾認為,有意義的學習必須具有兩個條件,即認知基礎和情感動力。課始,播放學生熟悉的“新聞聯(lián)播”片頭音樂,讓學生說說這個節(jié)目播出的時刻,學生可能說晚上7時或19時,隨機板書在黑板上,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再播放“新聞聯(lián)播”,在屏幕右上角會出現(xiàn)的“19:00”,讓學生知道19時就是晚上7時,接著詢問學生像19時這樣的記時法你知道叫什么記時法嗎,知道的學生可以回答是24時記時法(板書),那晚上7時呢,12時記時法(板書),初步感知兩種記時法在生活中的`存在。

  然后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說說生活中還在哪見過24時記時法,通過老師的收集演示,了解在一些公共場合,一般都要用24時記時法,使學生認識到24時記時法簡捷明了。從而導入新課,激起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

  二、實踐探索,自主建構

  1、一天從什么時刻開始。

  首先讓學生討論一天從什么時刻開始,出現(xiàn)爭議后,課件出示央視春晚倒計時的場面,當我們倒數(shù)到1的那一瞬間,鐘面上的時針、分針、秒針都指到了12,這個時刻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新的一年開始了,新的一天開始了。讓學生了解一天的開始,在24時記時法里記作0時,12時記時法里記做夜里12時。

  2、學生動手撥鐘感受一天的作息時間,知道在一天里時針正好走2圈,一天有24小時。

  3、課件演示,感受一天的24時

  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隨著鐘面的變化,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讓學生整體感受一晝夜從0時到24時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探索24時記時法的記時規(guī)律,強化對0時的理解,知道今天的開始0時就是昨天的結束24時。

  4、觀察鐘面上第一圈、第二圈分別從幾時走到幾時,把鐘面變成兩種記時法的時間軸,直觀比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12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三、深入學習,記時轉化

  通過利用剛才發(fā)現(xiàn)的兩種記時法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首先讓學生試著把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刻,很快的用12時記時法表示出來。然后尋找規(guī)律,發(fā)現(xiàn)24時記時法轉化成12時記時法需要分兩種情況進行考慮,12時以前的不減12,直接加時間詞;12時以后的要減12,再加時間詞。

  再學習12時記時法轉化成24時記時法,讓學生自己舉例體會轉化的方法,加深對兩種記時法之間區(qū)別與聯(lián)系的認識。

  最后練習兩種記時法的轉化,從把24時計時法記錄的電視節(jié)目預告改寫成12時計時法,到生活中的不同計時法互換,層層遞進,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兩種記時方法,突破重點,體驗成功。

  四、理解應用,推算經(jīng)過的時間

  1、閱覽時間

  9:00—12:00 14:00—16:30觀察圖書館中的閱覽時間?吹竭@些,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自己試著算一算:圖書館全天開放多長時間嗎?對于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利用撥鐘,結合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變化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經(jīng)過了多長時間。

  2、確定乘火車時刻

  (課件出示:車票)從車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小明從家到火車站要20分,開車前5分鐘停止檢票。小組討論:他最晚在下午幾時幾分從家里出發(fā)才不會誤火車?這時一個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從火車發(fā)車時刻、加到車站所需時間和開車前5分鐘停止檢票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

  五、課堂小結,回歸生活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建構,用自己的語言理解為什么叫24時記時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nèi)化掌握。并在課后用24時記時法做一份作息時間表,教育學生要合理利用時間,珍惜時間,爭做時間的小主人。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3

  設計說明

  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不僅具備了一定的計算能力,而且理解了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1.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在教學中,當學生明確題中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之后,教師不再過多地講解,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細心計算的良好品質(zhì)。

  由于三位數(shù)連加數(shù)目較大,步驟較多,有時還會遇到連續(xù)進位的情況,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同時應對這么多的問題還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不刻意追求計算速度,適時提醒學生在計算中要注意的問題,鼓勵學生耐心細致地計算,力求計算準確。幫助學生養(yǎng)成細心計算的好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互動游戲,導入新課

  小游戲:找鄰居。

  (1)找出與下列數(shù)最接近的幾百幾十數(shù):327,213,482,194。

  (2)找出與下列數(shù)最接近的整百數(shù):203,197,517,808。

  (找出一名男同學和一名女同學進行比賽,看誰找得又快又準,其他同學當裁判,勝利者獎勵漂亮的貼紙)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就與這個游戲有關。

  設計意圖:在新課的開始做“找鄰居”的游戲,讓學生練習找與某個數(shù)最接近的'幾百幾十數(shù)或整百數(shù),為新知識的學習進行預熱,為接下來的估算打好基礎。

  ⊙創(chuàng)設情境,實踐探究

  1.課件出示教材17頁情境圖,請學生獨立觀察,從圖中找出數(shù)學信息,并嘗試提出數(shù)學問題。

  師:圖中呈現(xiàn)了哪些信息?

  預設

  生1:三年級的捐書情況是:三(1)班118本,三(2)班104本,三(3)班95本。

  生2:四年級的捐書情況是:四(1)班103本,四(2)班109本,四(3)班98本。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預設

  生1: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生2: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生3: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2.嘗試估算,探究估算方法。

  師:你能看出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嗎?說說你的想法。

  (1)學生嘗試獨立估算,并與同伴說說自己的估算方法。

  (2)集體交流估算結果及估算方法。

  預設

  生1:我是先把相對應的班級逐一比較,再看比較后的數(shù)據(jù)。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總體來看三年級比四年級多捐了7本書。

  生2:我是把各班捐書的數(shù)量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看成幾百幾十數(shù)再相加,三年級120+100+100=320,四年級100+110+100=310,所以三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估算初步確定是三年級捐的書多一些,接下來我們要仔細算一算,用準確的數(shù)據(jù)來說明到底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3.解決問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1)課件出示問題,請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師:求三年級學生一共捐書多少本,應該怎樣列算式。

  生:118+104+95。

  師:你們能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算出這個算式的得數(shù)嗎?

  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能想到的方法進行計算。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幾何直觀。

  3.德育目標:使學生初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及語言表達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情分析:對“整數(shù)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教學時,應該通過多個層次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多次感知,在不斷比較和抽象的過程中建立倍的概念。先通過對蘿卜的分類計數(shù)、圈圖比較,把抽象的新知識“倍”與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幾個幾”建立聯(lián)系,初步認識倍的概念。再通過比較圓片、小棒等活動提供大量的比較兩個量的倍數(shù)關系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倍的直觀模型。最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借助線段圖,表達出倍概念的本質(zhì)特征,抽象概括出基本數(shù)量關系,有效幫助學生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復習一下以前學過的知識,快速判斷幾個幾。

  同學們的回答真是又準又快,老師要給你們鼓鼓掌。同學們仔細聽。

  師:請同學們也和老師一起拍拍手,要求:你們拍3個2下。

  思考:怎樣能讓老師一下子就聽出你拍的是3個2下,引導學生試著拍一拍,引出停頓

 、趲熍3下,生拍2個3下。

  以最后一次拍手為例,老師拍了3下,同學們拍了2個3下,你能根據(jù)這兩條信息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師:以前我們學過,我們反映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可以求和是多少可以求相差多少,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倍來描述他們之間的.關系。我們還可以問同學們拍的次數(shù)是老師的幾倍。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倍的認識。

 。ㄔO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拍手游戲,鞏固“幾個幾”的知識,為學習新知做準備,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認識倍的概念

  看一看

  出示主題圖

  師:找找關于蘿卜的數(shù)學信息?

  課件出示:胡蘿卜有2根,紅蘿卜有6根,白蘿卜有10根。

  師:這么多關于蘿卜的信息,我們先來研究紅蘿卜和胡蘿卜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

  板書胡蘿卜,紅蘿卜

  擺一擺

  引導學生用學具代替蘿卜來擺一擺,找一名同學上前面來擺。

  是引導學生觀察,我們把胡蘿卜的根數(shù)看做一份,你把紅蘿卜的根數(shù)分一分,看看紅蘿卜的根數(shù)里有幾個這樣的一份。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引導學生說出:胡蘿卜2根,紅蘿卜有3個2根。紅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3倍。

  圈一圈

  為了讓同學們看的更清楚表示胡蘿卜和紅蘿卜的關系,我們可以圈一圈。

  學生匯報: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組織學生繼續(xù)表達:胡蘿卜2根,紅蘿卜有3個2根。紅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3倍。

 、芤龑W生繼續(xù)用圈一圈的方法找到白蘿卜和胡蘿卜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

  完成自學卡一

  學生匯報: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組織學生繼續(xù)表達:胡蘿卜2根,白蘿卜有5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5倍。

 。ㄔO計意圖: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圈一圈等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倍的含義,與“幾個幾”建立起聯(lián)系。)

  2.在變化中,加深對倍的概念的理解。

  改變白蘿卜的根數(shù)。

  師:胡蘿卜有2根,白蘿卜依次有12根、14根、18根、8根,白蘿卜的根數(shù)與胡蘿卜的根數(shù)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學生自主探索,再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說出:白蘿卜和胡蘿卜比較,胡蘿卜2根,白蘿卜有幾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shù)就是胡蘿卜的幾倍。

  改變胡蘿卜的根數(shù)。

  師:兔媽媽又給小兔們帶來了一根胡蘿卜,現(xiàn)在紅蘿卜和胡蘿卜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學生自主探索,再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說出:比的標準發(fā)生了變化,倍數(shù)也相應的發(fā)生了變化。

  師:你是怎樣認識倍的呢?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數(shù)進行比較,一個數(shù)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shù),這個數(shù)就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ㄔO計意圖:通過不斷改變比較的兩個量的數(shù)量,在豐富的比較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認識到倍的本質(zhì)是兩個數(shù)量在相互比較,即用其中的一個量作為標準,另一個量包含了幾個這個量就是它的幾倍,感受比的“標準”的重要。)

  3、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1.圈一圈,再填數(shù)。

  .

  全班匯報交流。(明確是哪兩個量比較)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當兩個數(shù)量相等時,我們可以說蝴蝶的只數(shù)是蜻蜓的1倍,也可以說蜻蜓的只數(shù)是蝴蝶的1倍。

  2.完成50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思考,在書上完成。

  教師組織學生觀察:你還能發(fā)現(xiàn)哪兩種圓之間也存在倍數(shù)關系呢?

  學生獨立思考,全班匯報。

  3.生活中的數(shù)學辯一辯。

  4.拍手游戲。

  完成課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拍的次數(shù)是老師的幾倍?

  拓展:同學們拍的次數(shù)是老師的倍,同學們拍了多少下?

  同學拍手的次數(shù)是老師的2倍,同學們拍了12下,老師拍了幾下?

 。ㄔO計意圖:通過增加變式練習,設計開放題等方式,加深 學生對倍的概念的理解,建立倍概念的模型。練習第1題將標準量畫在下面,目的是通過變式練習,避免學生的思維定式,在辨析中深化學生對倍的認識;第3題,在學生認識了倍之后,讓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系,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第2題和第4題是將“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改成開放題,在豐富的比較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倍的本質(zhì),感受比的“標準”的重要。)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師總結:同學們一節(jié)課就快結束了,回顧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怎樣判定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關鍵看一個數(shù)里面包含了幾個另一個數(shù),就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2.布置作業(yè):

  基礎作業(yè):數(shù)學書第53頁練習十一,第1題。

  拓展作業(yè):數(shù)學書54頁第4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5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圍繞“混合運算”“加與減”“乘與除”等數(shù)的運算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是筆算乘法的開始,要讓學生切實掌握。本節(jié)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對以下幾個方面比較關注:

  1、重視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

  數(shù)的運算這部分內(nèi)容的知識點比較多,在復習時必須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清晰的知識體系,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算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復習鞏固計算方法和運算順序的同時,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對自己以往練習中出現(xiàn)過的錯誤進行回顧和整理,反思自己在計算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錯誤,組織學生思考如何避免這些錯誤的再次出現(xiàn)。

  3、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廣泛搜集各種類型的習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答,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大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回顧本學期學習的知識。

  師:上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小數(shù)的相關知識,本節(jié)課我們復習“數(shù)的運算”部分的知識。請同學們回顧本學期你都學過哪些運算?

  預設

  生: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兩步)的運算順序;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乘(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豎式計算方法;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

  師:小數(shù)的加減法我們上節(jié)課已經(jīng)復習過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復習一下整數(shù)的相關運算。

  2、結合教材習題,復習“數(shù)的運算”的相關知識。

  (1)復習兩位數(shù)乘(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

  課件出示教材92頁3題。

  師:請同學們?nèi)σ蝗,算一算,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獨立完成后與同桌交流,師巡視指導)

  個體匯報。

  師相機指導,學生結合點子圖和小棒圖重點說清每步計算的.實際意義,鞏固算理。

  (2)復習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兩步)的運算順序。

  課件出示習題:

  327+46-135   (126-62)×6

  1000-582-10472÷8+75

  學生獨立完成后與同桌交流運算順序。

  讓全做對的學生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

  (3)復習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乘(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

  課件出示習題:

  80×3=70×9=40×6=500×9=

  100×5=6×300=420÷7=630÷7=

  900÷3=2×20xx=7×60=400÷8=

  學生開火車計算。

  指名說算法后,一起回顧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的口算方法。

  (先把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0前面的數(shù)與一位數(shù)相乘,計算出積后,再看乘數(shù)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4)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回顧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課件出示教材92頁7題。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題意獨立解決問題,并根據(jù)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自己思考問題的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師巡視并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體輔導。

  指名匯報思考問題的方法。

  預設

  生1:我從問題入手,要求應找回多少元,要用付的錢數(shù)減去買籃球花的錢數(shù)。

  生2:我用畫示意圖的方法表示數(shù)量關系,先求出4個籃球一共花的錢數(shù),再用200減去買籃球一共花的錢數(shù),所得的就是應該找回的錢數(shù)。我認為解決實際問題時應該弄清數(shù)量關系后再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按部就班地復習,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2-29

小學三年級上冊的教案數(shù)學03-05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04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20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精選21篇)11-09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3-09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5-27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14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5-30

數(shù)學上冊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