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5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進一步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2. 能力目標: 讓學生在實踐中經歷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等數學學習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 情感目標: 通過與日常社會與周圍環(huán)境的運用,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知數學是有用的。
教學重點:
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讀一讀下面的速度
80千米/時45米/分96千米/秒140千米/時
2. 學生交流(做一做): 學校操場一圈是200米,你步行繞一圈大約用( )分鐘,你的步行速度大約是( )。 說說你是怎樣算的?(速度=路程÷時間)
3.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誰跑得快(二)”。
。ㄍㄟ^復習幫助學生鞏固對速度概念的理解,對速度單位的讀和寫這個難點也進一步進行復習鞏固)
二、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1. 出示媒體:
。1)獵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鐘能跑多少路程?
(2)綿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時間?
A、學生獨立練習。
B、反饋:口述數量關系及算式。
C、小結:時間=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2. 填表P11:
路程 376千米 476米 時間 9秒 2小時 12分 速度 340米/秒 8米/秒 60米/分 (1)學生獨立練習
。2)反饋:(注意單位)你是怎樣算的? (通過填表練習使學生鞏固“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三、實際運用
1. 填表:
速度 時間 路程 騎自行車 9分 1080米 駕駛摩托車 50米/秒 500米 人行走 67米/分 1小時 2. 應用
。1)甲船4小時行駛80千米,乙船6小時行駛96千米,哪條船行的快?
。2)甲、乙兩地相距240千米,一輛汽車上午7:00從甲地開往乙地,速度為60千米/時,這輛汽車是在什么時刻到達乙地的?
。3)一輛轎車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輛公共汽車速度的4倍,公共汽車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A. 學生獨立練習
B. 反饋 (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一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分數的理解:分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量關系的刻畫,分數是過程的記錄,并不只是結果,是分數關系的表征,并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fā)展水平”走向“潛在發(fā)展水平”的橋梁。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為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yōu)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涂一涂、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學意義,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經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嗎?
師:這只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么“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為什么能用1/2表示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huán)節(jié),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過度到分數,初步感知分數產生的意義!耙话搿笔菍W生的生活經驗,而“1/2”是生活數字化的結果。學生借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梁。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fā)的圓片代替蛋糕試著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折重合,虛線描折痕,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涂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xiàn)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里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后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折1/2,讓學生上臺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后,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么?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表示為?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表示,現(xiàn)在圓有什么變化?紅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現(xiàn)在了?
師:為什么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為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說一說?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為什么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為什么填4?為什么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意義。然后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分數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四、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后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說一說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折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第41頁口算乘法例1、“做一做”、及第43頁練習九第1~4題)。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使學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能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1.明確兩位數、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算理并能正確進行口算。
2. 運用口算乘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80是幾個十?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1600是幾個十?14個10是多少?14個百是多少?600是幾個百?
2.口算
5×9= 6×4= 8×7=
10×5= 20×3= 40×2=
師:從這些題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第一行都是用乘法口訣直接計算出得數的。
生2. 第二行是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計算時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然后在積的末尾添上0。
師:同學們的發(fā)現(xiàn)真了不起。今天我們學習兩位數,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板書課題:口算乘法(1)
二.【探究新知】
出示水果商店情境圖(見教材第41頁例1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1.教學教材第41頁例1。
。1)出示情境圖1。
師:從圖上發(fā)現(xiàn)什么?有哪些數學信息?根據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師:誰能將條件和問題完整的.說一說。
。2)探究算理
生:每筐裝15盒草莓,3筐草莓有多少盒?
師:這個問題怎樣解決?誰來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賹W生獨立思考。
師:思維引導,每筐裝15盒,求3筐有多少盒,就是求3個15是多少?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誰能列出算式。
②自由匯報。
生:用乘法計算,列式:15×3
師:如何口算15×3,小組討論口算方法。(學生四人一小組合作學習)
師:誰能將自己的口算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1:先把15分成10和5,然后分別去乘3,再把兩次的乘積相加。
生2:用加法直接口算,根據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兩個數相乘得出幾個相同數相加即15×3就是3個15相加。
生3:用豎式口算,在頭腦中構建一個豎式,想,5×3=15,個位上
的數相乘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數是1和3相乘得3個十,加上個位上進上來的一個十就是4個十,計算結果是45
③教師肯定,鼓勵說得好的學生,然后板書。
方法(一)利用數的組成口算:15×3把15分成10和5,用10×3=30(盒),5×3=15(盒),30+15=45(盒)
答:3筐草莓有45盒。
方法(二)用加法直接口算: 15×3=15+15+15=45(盒)
方法(三)用豎式口算:
。3)討論各種方法的特點。
師:第一種方法是把15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再分別乘3后再相加,第二種方法是用連加解決問題的,第三種方法是想豎式口算,師:說一說你喜歡哪種口算方法,或者為什么不選擇其他方法的原因。
預設:第二種方法煩瑣,尤其數大了。如果是計算15×8,一個一個的加,要加8次很麻煩;第三種方法容易忘記進位數;第一種方法把兩位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計算比較簡便。
(4)小結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兩位數乘一位數,可以先將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再分別與一位數相乘,然后把兩次的乘積相加。
2.練一練(指名回答)
25×3= 36×2= 27×3= 15×6=
3.拓展。思考:150×3=
。1)學生相互討論后交流、匯報。
生1:也可以用數的組成口算,把150分成100和50,再分別去乘一位數,然后把兩次的乘積相加。即100×3=300,50×3=150,300+150=450
生2:先把幾百幾十數轉化成兩位數乘一位數,即先算15×3,然后在積的末尾添上一個0。
(2)小結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可以把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看成兩位數(幾百幾十數“0”前面的數)乘一位數,再在積的后面添寫一個0.
4.鞏固練習。
。1) 做一做。
11×5= 14×4= 15×6= 23×4=
110×5= 140×4= 150×6= 230×4=
。2)解決問題。
、僖惠v汽車限乘21人,3輛車最多可坐多少人?
、80人乘坐這4輛車,能坐下嗎?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通過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你還有什么疑惑?(學生思考并回答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
四,布置作業(yè)
1.第43頁練習九,第2題、第4題。
五.板書 口算乘法
15×3=
方法(一)利用數的組成口算 10×3=30
5×3=15
30+15=45
方法(二)用加法直接口算: 15×3=15+15+15=45
方法(三)用豎式口算:
150×3=( )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4
【導學內容】
導學內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123~124頁。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對稱等相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測量、計算等知識的能力。
2.經歷測量、計算、設計、選擇方案、探討交流等學習過程,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滲透審美教育,環(huán)保教育。
【導學過程】
一、觀察自己的教室(或參觀其他教室)
1笨唇淌
教師:同學們長時期在這個教室里學習,想仔細看看它嗎?然后說說你看到的情況。
學生獨立觀察后向同伴說說,再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有以下發(fā)現(xiàn):
學生1:我們教室墻壁舊了、臟了,抹也抹不干凈。
學生2:我們教室窗戶沒窗簾了。
學生3:我們教室地板有的地方壞了。
2苯渙
教師:同學們真不錯,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問題。你們覺得我們的教室怎么樣?
學生4:舊了。
學生5:不太美。
教師:想不想美化我們的教室呢?(想)
教師:怎樣美化我們的教室呢?
二、獲取美化教室的相關信息
1笨詞
學生獨立思考后,提醒學生可看書122~123頁,從中獲取相關信息。
2苯渙
學生1:老師,我看了書,看了我們的教室,發(fā)現(xiàn)需美化的地方有很多,如:講桌、窗戶、墻壁、地板等,這么多地方,怎么辦呢?
教師:對呀,怎么辦呢?大家想想辦法吧!
學生2:一些美化講桌,一些美化墻壁,一些美化窗戶,一些美化地板。
教師:你的意思是說先分組,再每一組負責美化一處,對不對?
學生2:對,這樣節(jié)約時間,而且還可比比看哪組美化得好些。
教師:大家認為呢?學生:行,就這么辦。
三、分組設計美化方案
1比范美化的處所
以自愿組合為原則,個別學生由老師協(xié)調安排,然后協(xié)商定出每組負責美化的處所。
2碧教置闌方案
以組為單位探討美化的方案。動手測量前強調分工合作:誰測量,誰記錄,怎樣計算等。
提醒學生注意安全,測量要準確。
設計方案時,提醒學生:可參考書上提供的信息,也可參考自己在電視、報紙、雜志、網上等其他渠道獲得的信息。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教師提醒學生可看書122~123頁,從而獲取相關信息。
3.提出購買方案
包括在哪里買、單價、總價、質量怎樣等都應作出具體建議。
4.寫方案
讓同學根據自己的購買方案,用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寫出方案。
5.交流、點評方案
其他同學點評方案。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出設計方案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還可修改。在自評、同學評、師評中滲透美育教育、環(huán)保教育、消費觀教育,感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好處,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合作的樂趣,從而更加喜歡數學。
四、修改、完善方案
教師:剛才展示了方案,交流了方案,想調整修改嗎?
給出時間讓他們修改。如有不想修改的小組,可讓他們檢查方案,看看有無算錯的地方,以便及時糾正。
五、小結
教師: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之后提出課后建議:看看自己的家里需怎樣美化,給父母提出美化建議;看看居住的小區(qū)或小院需怎樣美化,給居委會或鄰居提出美化建議。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辨認方向,體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yǎng)方向感,發(fā)展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在指出一個方向的條件下,會辨認其余三個方向,了解地圖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在辨認方向的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情景,根據所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
教學難點:能準確運用詞語正確描述行走路線,理解地圖上規(guī)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對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喜歡)
2.好!下面我們就一起玩一個小游戲,F(xiàn)在全體起立,聽老師指揮,(音樂響起……)
向前邁兩步,向后退三步;
向左彎彎腰,向右踢踢腿;
雙手向上拍拍拍,雙手向下拍拍拍。
3.同學們做的真好!你們留心剛才的活動用到哪些方向詞了嗎?(前、后、左、右、上、下)
4.嗯!同學們不僅做的非常好,聽的也很仔細,老師真的為你們感到驕傲!那么在生活中除了前、后、左、右、上、下這幾個方向詞外,還有哪些方向詞呢,誰知道?(學生暢所欲言:東、南、西、北)
5.那應該怎樣辨別東南西北這個幾個方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究一下與它們有關的數學問題--位置與方向(一)。
。ǘ┯淇祗w驗,探究新知
1.同學們,每天早晨太陽是從哪個方向升起的?(東方)
2.你們想一想,教師的東面在哪呢?(學生指方向)
3.非常棒!讓我們把掌聲送給自己!剛剛我們借助太陽知道了方向東,那其他幾個方向該怎么辨別呢?
(生1: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東。
師:這個辦法真好!請你把這個方法交給同學們好嗎?(全班師生邊說邊做動作)
生:我是用指南針辨別方向的:指南針紅色的指針指向北,另一邊指向南。
師:你是從哪里知道這個知識的?(爺爺那)看來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我們的數學知識啊。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好孩子。
生:如果是晚上,可以根據北極星來辨別方向:面向北極星的那一邊是北。)
4.你們剛才說的那些方法都不錯,其實數學知識不僅存在于生活中。
5.現(xiàn)在同學們認識了東南西北,又自己體驗了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F(xiàn)在誰能用這些方向詞介紹一下我們這個教室的情況嗎?
。ㄉ驹谥虚g介紹:2名同學)
6.剛剛我們用方向詞再一次的認識了我們的教師,那游戲中是不是也可用到方向詞呢?下面我們就一起體驗體驗:
7.游戲一:師叫口令,生做動作
8.請坐在教室東邊的同學起立,我們一起跺跺腳;請坐在教室西邊的同學起立,我們一起拍拍手;請坐在教室南邊的同學起立,我們一起摸摸臉;請坐在教室北邊的同學起立,我們一起揮揮手。
9.游戲二:學生幫助老師叫口令
10.下面提的問題要增加難度,請同學們要仔細聽。請面朝西的同學坐下,請面朝東的同學坐下。
11.誰愿意幫助老師提出像老師一樣的有方向的問題讓其它兩組的同學也坐下來?(請面朝南的同學坐下,請面朝北的同學坐下。)
12.謝謝你,真能干。
13.指名學生到教室中間做動作師:同學們愿意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嗎?老師想請幾個同學到教室中間排成一排,聽口令做動作,看誰做得又快又好?師:請你們面向東站好,聽口令:向南一轉,向西一轉,向北一轉。
14.學生叫口令,老師做動作師:剛才這個游戲真好玩,老師也很想接受同學們的挑戰(zhàn),誰能給老師喊口令,讓老師也來活動活動?生:面向南站好,向東一轉,向北一轉,向西一轉。
15.通過上面的學習活動,同學們已經學會辨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那么這個四個方向的排列有什么規(guī)律呢?(生:我發(fā)現(xiàn)東和西相對,南和北相對。生:我發(fā)現(xiàn)這四個方向是按順時針方向排列的。)
16.你們能發(fā)現(xiàn)這些規(guī)律,真聰明!
17.請大家仔細觀察我在你們組的哪個方向?并認真聽同學發(fā)言,看看誰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生:老師在我們組的東邊。生:老師在我們組的西邊。生:老師在我們組的南邊。生:老師在我們組的北邊。生:我發(fā)現(xiàn)老師一直站在中間,位置沒有變。)
18. 請同學想一想,老師站的位置沒有變,但老師為什么一會兒在東,一會兒在西,一會兒在南,一會兒又在北呢?誰能回答這個問題。(生:因為我們在不同的位置看老師,從不同的位置看老師就是不同的方向。)
19.對了,方向總是以一個地方的標準相對比較而確定的,以不同的標準相比較,就有不同的方向,如果以我們現(xiàn)在上課的綜合樓為中心,誰能說說我們學校的東、南、西、北各有些什么?(生:東邊有停車場,西邊有廁所,北邊有大門,南邊有操場。)
20.同學們能不能把我們學校的平面圖畫下來呢?請各組同學拿出學具,小組合作,在一張長方形的板塊上擺出學校平面圖來。擺的時候,先確定方向,再擺出建筑物,擺完后交流討論一下,還有哪些擺法?(各組分別介紹自己組的擺法,并挑選一組把擺的作品貼到黑板上介紹。)
21.各組擺的都有道理,有的把上面定為東,有的把上面定為南。但是在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把上面定為北,也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PPT展示、板書)
22.下面我們就一起去我們的兄弟?匆豢矗≒PT展示),這個是它們的平面圖,那誰能準確的幫他們解決這幾個小問題呢?(PPT展示問題)
。1)教學樓在操場的()面,體育館在操場的()面。
。2)操場在圖書館的()面,圖書館在操場的()面。
。3)教學樓在大門的()面,大門在教學樓的()面。
。▽W生踴躍回答)
23.看來同學們對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掌握的非常好!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下面我們就一起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一起去冒險島闖一闖,好不好?(學生大聲回答:好。
(三)反復練習,鞏固提高
第一關:我會填
。1)早晨,當你面對太陽時,前面是(),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
(2)右圖是(),它是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它可以幫助我們辨認()。
。3)地圖上通常按上()下()左()右()。
。4)小林家在超市的()面,小吃店在超市的()面。
。ㄊ÷缘膱D案,請看PPT)
第二關:我會判
。1)人的影子在西方,太陽應在東方。()
。2)東與南相對,西與北相對。()
(3)在森林中可以利用樹葉的疏密來識別方向。()
。ㄊ÷缘膱D案,請看PPT)
第三關:我會辨
請你幫助他們在新建的.居民小區(qū)中找到自己的家。
(1)小明家在中心花壇的北面;
。2)小紅家在中心花壇的南面;
。3)中心花壇的西面是小軍家;
。4)中心花壇的東面是小蘭家;
(5)小明家的西面是小林家;
。6)小美家在小蘭家的北面;
(省略的圖案,請看PPT)
(四)自由發(fā)言,暢談收獲
現(xiàn)在你們每一位同學都成為了一名勇敢的小勇士,那各位小勇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嗎?(學生暢所欲言)
(五)課外延伸
。┱n后作業(yè):課后練習1、2。
。ㄆ撸┌鍟O計
五、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一)》。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本課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通過師生,生生互動、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有創(chuàng)意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經過反思,我把判斷方向的方法歸納為三種:
一是:截取小學課文里的“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這段話,把已知的方向與截取的話吻合,其他幾個方向就顯而易見了,之后再通過幾個小游戲,使學生在玩中學,加強鞏固這四個方向。
二是: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句話,把已知的方向與截取的話吻合,從而判斷其他方向。
三是:制作一個簡易的方向標,標明四個方向,把已知的方向與方向標的方向吻合來判斷其他方向。
通過教學,效果良好,學生易記、易掌握,還不會出錯。
不過,在這節(jié)課教學后,我思考了一個問題:在講解“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這句話時,如果把學生帶到操場上是不是會更好。之后也詢問過學生的意見,他們都很樂意去操場感知,感覺更加的直觀,而且上課的形式多樣!
總之,在教學中,教學設計的設計要充分,要符合現(xiàn)在學生的特點!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定要不斷的完善自己!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6
新知識點:
1、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的三個方向。
2、會辨別地圖上的方向。
3、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
4、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的七個方向。
5、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線。
學習要求:
1、通過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路線。
教學建議:
1、根據學生原有的'認知,讓他們在活動中學會運用方位知識。
2、使學生學會辨認地圖上的方位和空間方位。最初,應當根據學生自身的方位來形成辨認方位的技能,然后把這些方位和地圖上的方位聯(lián)系起來。教材首先利用學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識,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練習辨認東、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讓學生學習辨認地圖上的東、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
維轉化的關鍵時期,此時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與感性經驗相聯(lián)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體形象性。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在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chuàng)造大量的活動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意見,并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想象、描述、表達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豐富對方位知識的感知。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數學好玩--我們一起去游園”。(P63,P64)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通過解決“租車”和“購買紀念品”兩個生活的現(xiàn)實問題,讓學生掌握列表等解決問題的策略,引導學生有條理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分析:
學生能夠在大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由于從低年級開始已經接觸過表格,因此對表格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但運用表格策略來解決問題還是有些困難。對于表格的運用,學生要經歷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對于租車問題,孩子們也并不陌生,只是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思路。本節(jié)課要求孩子們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了解到租車的租金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教學目標:
1、綜合應用“乘除法”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感受列表策略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提高分析能力、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在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列表策略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用列表法有序思考方案
教學準備:
PPT,表格
教學建議:
本節(jié)內容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用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提出問題
師:淘氣學校今天要組織同學們去游樂園玩耍(板書課題:我們 一起去游園),一起去游園要考慮哪些問題?
。ㄋ季S預設:參加學生的人數、交通工具、租車問題、出行費用、安全問題等等)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中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暢談自己的理解,逐步引入到今天的課題內容中來,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輕松自然!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活動一:租車
1、提問:如果一起游 園的共48人,現(xiàn)在要租車 ,應該考慮哪些問題。(預設:車型,價格,租金,安全等)
2、作為組織者從價錢方面考慮要租最便宜的,怎么才知道哪個便宜哪個不便宜呢?(預設:多列出幾種方案比較一下哪種最便宜)
追問:怎么做才能考慮全面呢?---有序的進行思考
3、那現(xiàn)在就到租車公司看看到底用什么車。
XX汽車租賃公 司價目表如下:
實物圖景
日租 限乘
車型一 120元 12人
車型二 160元 18人
4、請同學認真看價目表,讀出表中信息。
(預設:日租就是每天租金分別是120元和180元)
提問:你們有 什么疑問嗎?如果沒有老師想問一下“限乘”是什么意思?
。A設:最多不超過,不能超載,否則會有危險)
5、小組活動尋找方案
6、學生交流活動
預設:以每輛車平均每人多少錢來計算:
120÷12=10(元/人)
160÷18=8……12(元/人)
可見車型二是最便宜的。
(1)生一:全用車型二4 8÷18=2……12
提問:這種方法怎么樣?
。ㄓ12個,有一輛車坐12個人有些浪費)
。2)生二:全用車型一48÷12=4
(沒有剩余,但車費有些貴)
7、同學們有這么多種租車的方案,那到底有多少種租車方案呢?
8、獨立思考:要求
先獨立思考,想一想到底有多少種租車的方案。
用你喜歡的方法把這些方案表示在紙上。
9、小組合作
要求:
。1)小組成員間互相討論,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確定最終小組租車方案準備發(fā)言。
。2)小組分工:噪音控制員控制同學討論音量;發(fā)言員負責展示環(huán)節(jié),代表自己的小組把話說明白;其他同學充當小小智囊團。
(3)小組匯報:
把學生的作品分層次找出來展示,使學生整體觀察:有的組方案特別全,有的組排列有序,有的組方案沒找全而且列表雜亂無章。
請同學們看你們喜歡哪一個組的設計方案表:
。A設:喜歡找全而且列表有序的組,因為有序的思考既不容易遺漏也不重復)
請作者說說他的想法。
車型一 車型二 可坐人數 剩余座位 租金/元
方案一 4 0 4 8 0 480
方案二 3 1 54 6 520
方案三 2 2 60 12 560
方案四 1 2 48 0 440
方案五 0 3 54 6 480
請各小組修改自己的方案表,觀察表格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A設回答:所以要坐的話最好就 是這2種車剛好能把人都做滿,如果坐不滿,也希望空出的位置盡量能達到最少,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省錢。對比方案一和方案四:同樣空座位數最少的情況下,優(yōu)先租大車的情況下會比較省錢等。)
10、總結發(fā)現(xiàn):
你能用自己的話總結出本次的租車經驗嗎?
。A設交流如下:1)、空座越少越省錢,空座一樣多,多租大客車。 例:方案一和方案四;2)、總座位越接近人數越省錢,總座位一樣多,多租大客車;3)、實際生活中選擇最優(yōu)的方案:最省錢最優(yōu);4)、有序的`思考問題才能更全面。)
11、練習:如果我們40人,怎樣租車最省錢?
學生獨立列表解答。
【設計意圖:在這個活動中,通過讀懂情境圖,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獨立設計方案,小組合作討論整理方案,全班交流展示方案,對比討論方哪組方案更有序,到再次整理自己的方案和觀察整理完善的表格這一些列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過程中體驗有序思考問題的必要性,發(fā)現(xiàn)列表法解決租車問題的優(yōu)越性,感知 列表策略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讓學生提高分析問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二:購買紀念品
1、師出示情境圖:觀 察情境圖,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包裝里有3個玩偶,每盒5元,大包裝里有4個玩偶,每盒6元。買30個玩偶,可以怎么樣買?
2、師:大小包裝各需要幾盒 ?獨立思考問題“可以怎樣買?” 請你用列表法寫出3種購買方案。
3、在小組內交流對比購買方案,討論哪種最省錢?為什么?
4、學生再次獨立完成書上表格2后展示購買方案。
預設表格如下
小包裝 大包裝 玩偶數量 金額/元
方案1 2 6 30 46
方案2 6 3 30 48
方案3 10 0 30 50
5、比較:哪種方案省錢?討論:省錢的方案有什么規(guī)律?
生:觀察表格,思考,交流,匯報。
(預設讓學生明白盡量購買大包裝盒的省錢,因為大包裝盒里每個玩偶的單價少)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的設計相對于第一個活動而 言,教師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的機會更多,由于有了第一個活動的引導,學生已經對列表有序解決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這一個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列表的策略!
三、 總結發(fā)現(xiàn),走進生活
1、通過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到了哪些知識?
(預設:用列表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序的進行思考,使問題考慮的更全面,另外選擇最省錢的方案……)
2、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問題,我們可以用學過的方法解決不用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體驗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學有用的知識是生活的基礎!
四、課后練習,應用拓展
P64 第3題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內容偏多,如果一課時完成的話, P64 第3題只能留給學生課后完成,讓學生課后應用強化,得到一定的拓展!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xiàn)象。掌握鏡子內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guī)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折的物體)。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交流,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xiàn)象特征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生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鏡面對稱的一些特征。
教學難點:
感知鏡面對稱現(xiàn)象,發(fā)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鏡子。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fā)現(xiàn)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照鏡子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xiàn)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說明以上幾種現(xiàn)象的特征。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到“王”字,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說一說,看到了什么。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說一說,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么?
第(2)題
。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只手?
。2)從鏡子你能知道現(xiàn)在是幾點嗎?
。3)小組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鏡子中有什么數學學問?究竟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
。4)小組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3。小游戲
模擬照鏡子的游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熒硌。)
采訪鏡子中的人:你為什么能做得這么準確?
。ㄍ阑ハ嘧鲇螒,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三、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怎樣?
。ㄔu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在具體的情景中,讓學生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分一分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感受平均分的過程
難點:初步體會有余數的“平均分”
三、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小圓片 小棒
四、教學方法:
分析法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興趣
1、師導入語,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
同學們,你們瞧,小豬家打扮的這么漂亮要干什么,知道嗎?(學生猜一猜)。哦,原來,今天是小豬要過十歲生日了。他特地邀請小伙伴們來家做客,準備開一個生日Part。你們瞧:前面走來了兩只小猴、四只小貓、三只小狗。小豬非常熱情,拿出了動物們最愛吃的食物來招
待:有8個桃子、12條小魚、18根骨頭?墒悄銈兦,小豬正皺著眉頭,手抓頭皮。咦,這是怎么回事?哦,原來小豬正在為該怎么分食物煩惱?同學們,你們能幫小豬分食物嗎?(能)
2、揭示課題:分一分 (板書:分一分)
那么,我們一起幫助小豬來分一分食物吧!
。1)、指名說說,你覺得應該怎么分?
。ㄉ穑喊烟曳纸o小猴,魚分給小貓們,骨頭分給小狗們)
二、實際操作,體會平均分
1、小豬聽取了同學們的建議,拿出8個桃子招待兩只猴子,請你們幫他分一分。用8個小圓片代替桃子。(先自己分一分,再四人小組討論分法并在全班匯報,看哪組的分法多)
在這些分法中,你認為哪種分法能使兩只猴子都滿意?為什么?
生:每只猴子分4個。因為這樣兩只猴子分的同樣多。
師:你說的真棒!(板書“同樣多”)誰還想再說一說?
生:每只猴子分4個。因為這樣兩只猴子分的一樣多。
師:說的對,(板書“一樣多”),分得同樣多或一樣多都是一樣的意思,這種分法在數學王國里有一個詞語叫平均分。
誰來說說什么叫平均分?
師:下面有一個問題,請大家用剛才學過的知識想一想:把6個木塊分成2堆有幾種分法?怎樣分才算平均分?
生:每堆3個木塊是平均分。
師:為什么?
2、現(xiàn)在,小豬手上有12條魚,請你幫他分給4只小貓,要求每只小貓分到的魚同樣多,每只小貓分到( )條。
。ㄍ篮献、全班反饋交流、在題卡上圈一圈)
5、小狗在旁邊等不急了,“汪汪汪汪”叫了起來,小豬該來給我分食物了。小豬急忙拿出18根骨頭,請同學們平均分給3只小狗,每只分到( )根。(請同學們在書上圈一圈)
(投影出示學生分得結果,集體交流評講)
三、結合生活,練一練
1、12根筷子,可以分成( )雙。(師:一雙筷子有幾根?有兩
根就是一雙,也就是說每2個圈一個圈)在書上圈一圈。
2、投影出示14支鉛筆,2個文具盒,連一連平均每盒放幾支?說說你是怎樣連的?
3、實物出示20個圓圈,每5個圓圈拼成一個奧運會圖標,可以拼幾個?(有5個圓就可以拼成一個,那我們就要看什么?生:有幾個5,也就是說每5個圈一個圈)
4、有9個氣球,分給4個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到( )個,還剩( )個。(用線連一連)這個氣球還能給其中的一個小朋友嗎?為什么?如果每人分一個氣球行嗎?
四、同學們真是太棒了,看我們課堂上這么熱鬧,小蜜蜂也被吸引來了,快看飛來了多少只蜜蜂?
16只蜜蜂在采蜜,飛走了一半,還剩( )只。請同學們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五、同學們表現(xiàn)真棒,老師獎勵大家一個游戲,想玩嗎?數學游戲——嘗試平均分物體。
師:下面請12個同學站在中間,看誰平均分得快。
師:誰先來試一試,說一說?
生1:(上講臺分配人數)我把12個同學平均分成2組,一組男
同學6人,一組女同學也是6人。
師:同學們,這種分法,你們同意嗎?(掌聲鼓勵)
生2:我把12個同學平均分成4個小組,每一組3個人。
生3:我把12個同學,平均分成3個組,每組4個同學,是學習上的合作小組。
生4:老師:我有不同的。我把12個同學,平均分成6個小組,每組2人,教室里2個同學坐在一起學習。
生5:我把12個同學平均分成12組,每組1個同學。
師:棒,棒,你們真棒。ㄘQ起大拇指)同學們的想法太棒了,老師都沒有想到這么多。這幾位同學是學習上的小能手,獎給他們小星星獎章。
六、總結:
1、說說你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知識?
師:你在生活中平均分過東西嗎?你是怎么分的?說說看。
2、這節(jié)課中,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和對比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復式統(tǒng)計表的產生過程,并認識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會填寫復式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表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統(tǒng)計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經歷復式統(tǒng)計表的產生過程,并認識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理解復式統(tǒng)計表,知道使用復式統(tǒng)計表的意義,會對復式統(tǒng)計表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一段:學什么
1、同學們,知識王國的小天使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他將與大家進行一次實踐調查活動,同學們歡迎嗎?小天使向我們調查什么呢?(出示課件)從這個表中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匯報
2、說一說你最喜歡哪種活動?要想配合小天使完成這個任務我們該怎么做呢?有什么好的辦法?
。ㄔO計意圖:出示情境圖,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提出問題。)
二段:我來學
1、統(tǒng)計一下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每人只能選一項。報數的方法收集數據。
2、觀察兩張統(tǒng)計表,說一說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好方法把兩張統(tǒng)計表合并成一張統(tǒng)計表呢?
3、將統(tǒng)計的數據填寫在書中。
4、師:我們把這樣的統(tǒng)計表叫做復式統(tǒng)計表。板書課題
把兩個或多個統(tǒng)計項目的'數據合并在一個表中,這樣的表格就是復式統(tǒng)計表。
5、出示“自學提示”,開展自主學習。
。1)復式統(tǒng)計表包含哪幾項內容?
。2)自主完成教材37頁統(tǒng)計表下面的三道小題。
。3)組內交流。
6、學生匯報,全班交流。
。ㄔO計意圖:結合具體情景,經歷分析數據、統(tǒng)計數據的全過程,體會復式統(tǒng)計表的產生及其優(yōu)越性,增強統(tǒng)計的意識和能力。)
三段:我來用
1、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下面哪種電視節(jié)目,回答下列問題。
(1)女生喜歡()的人最多。男生呢?
。2)有女生和男生都比較喜歡的節(jié)目嗎?
。3)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和同學交流一下。
2、關于上面三屆奧運會,下面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1)中國獲得的金牌一屆比一屆多。
(2)俄羅斯獲得的金牌一屆比一屆少。
。3)每屆都是美國獲得的金牌最多。
。ㄔO計意圖)通過分層練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鞏固運用復式統(tǒng)計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一思:我來思
說說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暢談收獲讓學生重溫回顧本課內容的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復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越性,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深化統(tǒng)計思想,享受數學的簡潔美。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1
一、教學內容:
《面積和面積單位》是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70至74頁的內容。
二、教材簡析:
《面積和面積單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是三下第六單元《面積》的教學內容。這一單元主要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作為單元的第一課時,面積和面積單位是在學生初步掌握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空間形式上經歷了“從線到面”的飛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更是后面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面積概念是本單元的一個重要起始概念。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非常重視展現(xiàn)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及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進而形成表象。從教材內容的整體安排看,其順序是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再歸納面積的概念。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三、 教學目標:
1. 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2.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
3.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1. 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學具:兩生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正三角形紙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學具。
六、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學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長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么? (長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2) 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物體表面)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從兩根尺子的比較中,引發(fā)學生已有的舊知“長度”和相關 “物體表面”的經驗,自然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引出對“物體表面”的研究。觀察比較中,學生也初步感知了“長度與面”的區(qū)別,為下節(jié)學習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埋下伏筆。]
(二)充分感知,引導建構。
(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1. 指一指:我們身邊有很多物體,比如黑板,幕布、書本、課桌等等,它們的表面在哪?
2. 摸一摸:摸一摸這些物體的表面,有什么感覺?
3. 比一比: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4. 運用“面積”說一說: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xiàn)在還可以怎么說?
(2)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1. 認一認:有哪些封閉圖形?
2. 指一指:封閉圖形的面積。
3.比一比:哪個封閉圖形的面積大一些?
(3)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說說什么是面積?
小結: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懊妗笔鞘裁?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進而歸納出面積的含義。]
(4)體驗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 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么?
學生經過觀察、重疊、割補都無法比較,激發(fā)認知沖突,怎么辦?
2. 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
3. 提出操作要求:
、 同桌二人各選一個長方形,然后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 遇到困難,可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4. 學生操作。
因提供的每種圖片均不夠擺滿整個圖形,操作中必然出現(xiàn)矛盾:圖片不夠怎么辦?在這里可能出現(xiàn)兩種情況:
A 小組內合作使用圖片,把長方形擺滿。
B 先用圖片擺出長方形的長,再擺出寬,計算大小。
5. 匯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圓片有縫隙,不準確;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更簡便。
6. 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fā)認知沖突后,我提供學具,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經歷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5)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 要求自學p73、p74的內容并思考下面問題: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谶呴L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語句用筆勾畫出來。
2. 檢查自學情況。
、俪S玫拿娣e單位有哪些?(板書: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谀靡荒茫簭膶W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③畫一畫:在草稿本上畫一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畫出1平方米嗎?為什么?
④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菰囈辉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設計意圖: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學生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采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進而在匯報、拿一拿、畫一畫、找一找等活動中,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并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lián)系,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三)、實踐運用。
(1) p74頁做一做第1題。
(2) p76頁第2題。說一說測量郵票、課桌面、黑板和操場的面積,分別選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3) 估計: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
(4) 小資料:
、 有關美國首都和我國首都北京的人均綠化面積資料,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積和中國人均森林面積的資料。
、 廣州市十年前人均綠化面積資料,和廣州市十年后人均綠化資料。
說一說,你有什么感想?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我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在估、測、說中進一步鞏固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的認識,并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愛國和環(huán)保教育,從而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2
教材分析說明:
教材選擇了每盒彩筆24枝這一學生熟悉的事物和12盒彩筆的情境,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試著解答。然后通過12盒有多少枝?怎樣算?的問題,引出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首先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自主計算,一方面使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同時,為用豎式計算做鋪墊。在介紹用豎式計算的方法時,重點解決一個乘數十位上的數與另一個數相乘時,積的定位問題。
素質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結合彩筆問題,經歷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能力教學點】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
【德育教學點】在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什么了?
學生觀察,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可觀察到左邊有兩盒彩鉛、右邊有十盒彩鉛,每盒里有彩鉛24枝。
學生可提出問題如:
1. 兩盒彩鉛有多少枝?
2. 10盒彩鉛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點解決第三個問題:
12盒有多少枝彩鉛?怎樣算?
請同學們試著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有會用豎式計算的嗎?
1、20xx=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豎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組交流
請同學們把你計算的方法跟你小組的同學說一說,總結一下你們小組一共有幾種方法。
2.全班交流
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小組的方法向全班同學說一說?
3.重點交流豎式(講清積的定位)
1. 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總結算法。
2. 各組間交流算法,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可隨時進行質疑、提問或提建議。
3.你能介紹一下豎式的書寫格式嗎?(學生不會老師講解)
四、 實踐與應用
1.用豎式計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決問題
一個會議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個座位。召開500人的會議,座位夠嗎?
3.一只杜鵑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蟲。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蟲? 1. 408 275 946
416 504 672
2.先獨立思考解答,再交流。只要計算出2322=506(個),直接判斷即可。
3.獨立思考再完成交流。同時,進行愛護鳥類的教育。
294只。
五、板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2 4 2 4 2 4
1 2 1 2 1 2
4 8 4 8
2 4 討論這個4為什么寫在十位上
2 8 8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練習更好地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以及簡單的加.減計算.
2、促進學生對小數的了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及簡單的`加減計算.
教學資源: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最近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就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做一些練習.
揭題.
二.組織練習.
1、練習十/1
(1)用小數表示下面各圖的涂色部分.獨立填寫后交流匯報.
(2)第3幅圖中的2個正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的5/10合起來,它用小數表示是2.5.
2、練習十/2
學生獨立填寫有關小數,說說每個小數的含義.
3、練習十/3
(1)先分別說說每人儲蓄的錢分別是幾元幾角?誰最多?誰最少?
(2)指導比較:
先比較李明和張圓,再比較王小軍和張圓.
先比較3個小數的整數部分,再比較9.8和9.5的小數部分.
4、練習十/4
先填數再回答問題.
5、練習十/5
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第一組題.集體訂正. 注意豎式的寫法.得數的整數部分如果是0時,這個0不要漏寫.
6、練習十/7
(1)先自由讀題,理解題意.
(2)什么是“一套衣服”?
(3)解決第一問.
(4)自己提問并列式解答.
7、練習十/8
先找規(guī)律,再接著往下寫.
8、練習十/9
獨立填寫,后交流.
三.總結拓展.
1、討論思考題.
2、訂正以上的習題.
3、作業(yè):第107頁第6題.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
1、周末,媽媽買了許多糖果,分給哥哥6顆,妹妹4顆,你對媽媽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辦法讓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樣多?是多少?
2、老師(出示兩個筆筒分別裝了27枝送給23個女同學,23枝送給23男同學,學生動手分:讓女同學和男同學分的一樣多。
3、引入“平均數”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樣多的5顆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數。25枝就是男同學和女同學分的筆的平均數。
4、學生討論:你們喜歡剛才誰的方法?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tǒng)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tǒng)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6、小結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鞏固訓練
1、另外一個環(huán)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
2、根據統(tǒng)計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幾下?
班級三(1)三(2)三(3)三(4)
踢的次數632654668646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一1、2、3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yǎng)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搜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說說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著100千克、200千克地數,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噸,即: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2.結合實際,進一步認識噸。
。1)師:課前我們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你的體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教師請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同學站起來。
談話:三年級的小學生大約重25千克,4個學生的體重約是100千克。
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把這4個學生都壓在你身上,感覺怎么樣?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個學生全都疊在你身上,會怎樣?1000千克重不重?
提問:估算一下,小組里所有同學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學的體重呢?全班同學的體重相加,有1噸嗎?
學生進行估算,并匯報。
(2)實物出示裝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來掂一掂。
提問:覺得重嗎?這是10千克的水,10桶這樣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這樣的水是1噸?
。3)小結:稱比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噸作單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1題。
指導學生看圖,讓學生說說圖中每種物體重1噸,各有多少?
總結匯報:一頭牛重500千克,有2頭牛剛好是1噸;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噸;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噸;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噸。
2.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交流時,說說自己思考的過程。
3.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6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并說說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問:能用什么方法來計算?
學生完成后,展示學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教案03-16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7-22
三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01-14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1-11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11-07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1-18
小學三年級教案數學下冊07-16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6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推薦01-21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