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国产一级a作爱视频免费观9看,色五月丁香亚洲,亚洲欧美性爱在线视频,1000部黄片免费观看一区,国产亚洲性生活视频播放,三级黄色在线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班會教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論文

心理健康論文

時間:2024-10-24 17:03:27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論文(經典)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健康論文(經典)

心理健康論文1

  【摘要】近年來,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高度重視。而高校的藝術生面臨著文化成績和自藝術成績的雙重考核,這導致高校藝術生的心理健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為了促進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對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通過對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調查分析,研究如何解決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解決

  藝術生與普通學生不同,除了要學習專業(yè)文化課之外,還需要進行藝術專業(yè)課的學習,他們作為高校校園內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所要承受的壓力比普通學生更大,其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質量、學習情況,專業(yè)能力和未來發(fā)展。只有了解他們的心理健康現狀,高校教師才能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開展藝術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以,對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調查分析,找出解決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調查分析

  據對部分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的調查研究顯示,很多高校藝術生由于平時承受的心理壓力較大,導致出現許多心理健康問題,制約著高校藝術生的健康發(fā)展,甚至出現許多抑郁、敏感、自殺等多種心理問題[1]。大學階段是人生中非常關鍵的時期,藝術生由于需要花費更多精力投入到藝術創(chuàng)作和表演中,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同時又更易忽視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使得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成為了當前學校教育和社會發(fā)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故而對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進行調查分析是亟待解決的工作。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如此突出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在藝術生的身上并不比普通學生更低,藝術生的藝術專業(yè)學習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因此家長十分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調查研究發(fā)現,藝術生面臨著兩方面的學業(yè)壓力,同時還承受著來自家庭的壓力,可是藝術生在平常生活中卻很少與父母溝通交流,而有些家長并沒有注意到孩子的心態(tài)變化,甚至給自己的孩子灌輸必須考上名牌大學,必須考到多少分的任務,這些無疑給藝術生的心理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藝術生本身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高校重視藝術生的學習成績和專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忽視了藝術生的心理健康評價體系建設,學校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發(fā)展和教育的標準,藝術生要想得到好的教育機會,就必須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這使得他們忽視了自身品質的培養(yǎng),例如獨立性、心理承受能力、表達等心理健康品質。所以,由于高校藝術生本身的受到得壓力大、高校的評價體系的缺失等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許多藝術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制約著他們的健康發(fā)展,甚至出現許多藝術生自殺、抑郁等悲劇事件的發(fā)生。為了促進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解決高校藝術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

  二、解決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建議

  要想解決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單單靠藝術生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學校多方的共同努力。

 。ㄒ唬┙⒍嘣、人文化的教育評價體系

  高校單純依靠學習成績作為評價機制會導致藝術生片面追求成績的現象,這種錯誤的觀念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成績好,可以得到教師的關注,但是卻會使他們的下一次考試面臨著更多的壓力;成績不好,面臨的壓力則更大,因此,若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不高,勢必會導致其心理健康問題的發(fā)生[2]。所以,必須改變傳統的評價體系,完善高校藝術生的評價機制建設,關注藝術生的興趣、個性和身理健康,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活動,建立起多元化、人文化的教育評價體系,以減少高校藝術生的心理壓力,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

 。ǘ⿲W校要“兩手”抓,兩手都要兼顧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提高高校藝術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學校應該根據本校藝術生的特點和心理問題水平,積極開發(fā)適合學校藝術生的心理健康課程,這一手抓住學校藝術生的主要心理問題,通過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課程的開展,提高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從而提高高校藝術生的心理素質;另一方面,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引導者,學校的另一只手應該加強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質,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靈活的利用心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以快速覺察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采用人性化的心理知識來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問題[3]。這樣,通過兩手抓,統籌兼顧發(fā)展,以促進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

 。ㄈ┱J識自我,讓藝術生變得優(yōu)秀

  一個成功的人需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如堅強、開朗、勇敢等,藝術生承受的壓力較大,往往使得藝術生的性格上出現消極心理。因此,作為藝術生,要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對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和個性品質能夠有一定的了解,認識自我,不斷調整自己前進的狀態(tài),面對自己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要積極正視自己的問題,并不斷改之,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促進自己心理健康發(fā)展。

  三、結束語

  高校藝術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不容許忽視。各高校必須對全體藝術學生進行全面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要想解決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必須對高校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進行調查分析研究,才能針對性的解決藝術生心理健康問題,促進高校藝術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延鳳宇,王瑋,侯瑞賢.河北省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01).

  [2]劉曉婷.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xx,(04).

  [3]郭愛蓮.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輔導模式初探[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xx,15(2).

心理健康論文2

  摘 要: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所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和煩惱,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也顯得越來越重要。通過文獻綜述和邏輯,分析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現狀,對體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的的心理效益進行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探討體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效益的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鍛煉;心理健康;心理效益

  新世紀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學生面對的壓力也越來越多,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越來越低下,致使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的方式中體育鍛煉是其中的一種應對方式,通過對大量的文獻資料研究可以得知,如果學生可以適當地參加體育鍛煉,這樣可以使他們的心境總體上向良性方向發(fā)展,負性心境有所降低或改善,而不同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境變化的效益也不一樣,體育活動確實能夠改善一些不良心境,從而增進他們整體的心理健康效益。

  一、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現狀

  大學生正處在走向成熟而又未成熟的階段,其內心世界豐富多彩而又錯綜復雜,心理易發(fā)生急劇變化。

 。ㄒ唬┬睦韷毫Υ。

  隨著對外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的激烈競爭對每個人都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如果不能正確地看待這種矛盾和沖擊,則可能導致心理失常。大學生面臨的挑戰(zhàn)更多,心理存在更多的壓力源,如:父母的期望過高、學習壓力大、就業(yè)競爭激烈等等。

  (二)環(huán)境適應能力低。

  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是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尤其是剛入學的新生更為明顯。因為在上大學之前都是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的,而一上大學就要離開父母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猛然間很難適應。還有就是在高手眾多的'高校中自己在中學時間的優(yōu)勢蕩然無存,加之有的學生因專業(yè)、學校等原因,感覺自己上的學校和自己的理想有很大的差距,還有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受到一定的挫折便會出現情緒低落和玩世不恭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二、體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效益

  (一)能降低激烈競爭帶來的心理壓力。

  心理壓力(壓力)系指內外刺激事件對人心理上所構成的困惑或威脅,表現為心身緊張或不適。壓力對人體健康具有兩面性;適當的壓力對于健康是必要的,但是,如果長期承受過大的壓力則會導致不良的健康后果,所以心理壓力是造成大學生心理不健康或亞健康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減輕或控制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保持其身心健康已成為我校大學生教育生活中一個最為敏感的問題。

  (二)能提高大學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大學生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尤其是參加一些團體項目的運動(如:籃球、乒乓球團體賽、足球等),這將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這方面的原因在大量的文獻資料中都可以得到證明,因為現實表明當代大學生中女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明顯不如男生,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男生明顯不如經常參加的,參加不同的體育鍛煉項目的大學生對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也不盡相同。

  (三)能提高大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挫折是指個體在實行行為目標的過程中遇到障礙,致使行動受阻、目標不能實現時產生的情緒狀態(tài)。但是長期持續(xù)的體育鍛煉對大學新生挫折心理疾病的焦慮、抑郁有緩解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焦慮狀態(tài),從而產生良好的心理效益。另外,大學新生還應該適應環(huán)境和個體主觀因素的影響,積極應對,從容處理,既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實現。若能從運動鍛煉中體會到交友、釋放壓抑感、滿足一種享受需要,可能會使鍛煉者更加自覺地投人到運動中,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益。

  三、不當的體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科學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身心健康。如果鍛煉不科學、方法不得當,則不僅損害身體健康,而且還會給心理健康帶來一些負效應。下面我就從鍛煉成癮和心理耗竭這兩個不利的方面來進行闡述一下不當體育鍛煉對當代大學生的消極的影響。

 。ㄒ唬╁憻挸砂a。

  鍛煉成癮是指對有規(guī)律的鍛煉生活方式的一種心理生理依賴和心理依賴。鍛煉成癮可以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從歸因的角度來說,積極鍛煉成癮的人能夠控制自己的鍛煉行為,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而消極鍛煉成癮的人反而會受到鍛煉行為的控制,通常將鍛煉過度或鍛煉消極成癮現象稱為“鍛煉依賴性”。

 。ǘ┬睦砗慕摺

  當鍛煉者產生心理耗竭時,其主觀感覺乏力,進而對鍛煉的興趣減退,鍛煉動機水平與熱情降低,運動時注意力分散或者感到力不從心,煩躁易怒,對外界刺激特別敏感。在情緒性抑制反應方面,鍛煉者產生心理耗竭后,不僅運動能力下降,而且情緒不穩(wěn)定、意志減弱, 還可能會加重情感紊亂。在適應性方面,鍛煉者產生心理耗竭,如果得不到及時恢復或恢復不足時,超過臨界點之后,便開始對其運動行為產生負面影響,使他們在鍛煉中的適應能力明顯降低。

  參考文獻:

  [1]李大昭。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荚囍芸,20xx:43。

  [2]岳 芳,羅光霞。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發(fā)展的研究[C]。第八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xx。

  [3]李 閩。當代大學生心理現狀初探[Z]。文教資料,20xx—2。

心理健康論文3

  如今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科學文化知識顯得越發(fā)重要,古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睂W生在學習的同時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與挑戰(zhàn),從而產生了很多不好的情緒,引發(fā)種種矛盾,產生心理問題。這一點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越來越被家長、教育者所重視,所以家長、教育者該怎樣去看待心理健康,解決孩子們的心理問題,優(yōu)化素質教育,給孩子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成為孩子發(fā)展的重點,并引發(fā)了眾多的思考。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堪憂

  (一)自身因素由于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變革時期,所以往往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都不太成熟,而且逆反心理很嚴重,導致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普遍不當,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學習基礎不扎實,影響新知識的吸收;學習松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動力。

 。ǘ⿲W校因素中國的教育迫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待在學校,所以學校被稱為學生的第二個家,但是學校的學生眾多,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又因教師的各種原因,如:體罰學生、嫌棄差生、不尊重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學生感到心理上的孤獨。

 。ㄈ┘彝ヒ蛩丶议L是學生的啟蒙老師,因此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甚是重要。但有的家長文化水平較低,在知識上給不了學生幫助,而且有的家長認為學習知識不重要,所以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再加上有的家長缺少對孩子的溫暖,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ㄋ模┥鐣蛴捎谏鐣目旃(jié)奏發(fā)展和社會的復雜性,因而產生了很多誘惑學生的事物,并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此外,社會的多變性也影響著學生,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初中生正處于發(fā)展的轉型階段,因為他們的童真,往往會做出一些他們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但卻很危險的事,給其心理帶來恐懼,而且在和平的世界環(huán)境下,仍有著不法分子與恐怖組織,這都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

  二、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ㄒ唬┥鐣獱I造良好的風氣社會是一個大環(huán)境,一個社會的走向帶動著各方面的發(fā)展,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應該高舉心理健康教育這塊牌子,以健康為主題,大力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學生間的開展,做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工作。此外,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相關部門還應該制定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學體制,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這塊,規(guī)劃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只有解決了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才能為國家輸送人才,為社會培養(yǎng)所需人才。

 。ǘ⿲W校應該打造一個舒適的校舍環(huán)境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十分重要。學校應該從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出發(fā),站在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立場上,去打造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制定有利于中學生心理健康往積極方面發(fā)展的校章制度。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對細節(jié)的重視,一個干凈整潔的校園環(huán)境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安靜與愉悅,以及教室內外的裝飾、一兩句名人的詩句、一個順口的標語,都會引導著學生往積極陽光的方向發(fā)展,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與此同時,宿舍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視,有些家較遠的學生會選擇住校,本來就缺少家的溫暖,所以宿舍的環(huán)境和方方面面都在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好壞,以及宿舍的安全保障等等,因此一個好的宿舍就會帶來一幫樂觀的孩子。

 。ㄈ⿴熒g的關系要融洽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方方面面的困惑,這時唯一能幫助學生的就是老師,但是鑒于中學生的特殊發(fā)展時期,有的學生不愿與老師交流,甚至還有學生害怕與老師交流,導致其不會的問題越積越多,最終形成一個知識漏洞,使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因此,師生之間要相互配合,教師要放下架子,融入到學生中去,成為學生最好的良師益友,面對不同的學生要運用不同的方式去溝通,讓學生明白老師的出發(fā)點一切都是為了他們的學習,并以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為主題,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案,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學生,這樣不僅有利于自己的教學開展,還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的心理素質。

 。ㄋ模╅_設心理輔導課,開展心理講座學校在學生學習的課程中,要加強每周一至兩節(jié)心理輔導課的.融入,不能放松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有必要的話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期末考試,加強學生的重視度。還有,學校要定期開展心理講座,聘請一些名師為學生講課普及心理知識,現場進行心理測試和心理訓練,并指導學生怎樣做好正確的心理暗示,組織學生現場觀看積極的心理視頻。

 。ㄎ澹┘议L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就是家長,所以家長的教育至關重要,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所以家長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學校可以通過家長會去引導家長對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以及了解學生在青春期過程中心理、生理上的發(fā)展變化。家長以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過多地給孩子施加壓力,盼望孩子成才是好事,但要尋求科學的方法,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傷害孩子對學習的信心與熱情。

  由于學生在青春期過程中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長的情緒要保持冷靜,不要實行暴力手段,給孩子帶來恐懼與不安,所以重視家長知識的普及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成敗的重中之重。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變革越是激烈,對人的心理素質要求也就越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漫長的工程,舉足輕重,需要社會、國家、學校、家長到學生個人方方面面的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健全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成為祖國之棟梁,社會所需人才。

心理健康論文4

  摘要:“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本文將“和諧”一詞運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獨特的視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諧

  和諧是一種品質和價值取向。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時期,國家建設以及社會發(fā)展對大學生人才的需求,在數量與質量方面都將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在這樣的時代,大學生能夠實現和諧發(fā)展,直接關系到他們的成長、成才。然而,大學生要想實現和諧發(fā)展,必須在心理發(fā)展上實現和諧,這就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和諧觀”,提供了理論依據。

  1、教育內容的和諧———增加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相關知識

  上下五千年,悠悠中華史。中華民族在千百年的風雨兼程中凝練了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如如儒家經典《中庸》提出的`“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薄盾髯印诽岢龅摹叭f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等。教育者應當繼承與發(fā)揚中華民族這些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緊密聯系當代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與思想實際的基礎上,利用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知識,創(chuàng)造出“中國味道”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應當要求大學生通過學校圖書館或網絡等查閱有關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知識,并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對他們的掌握情況進行考評。但在注意,考評的分數高低并不是最終目的,重要的是讓大學生在查閱、理解、吸收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樹立和諧的思想觀念與思維方式,使和諧成為他們的價值取向。

  2、教育過程的和諧———教育工作要有目的、有計劃,切忌無章法的教育

  從概念上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有關心理學的方法和手段,對他們的心理施加影響,培養(yǎng)其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教育活動。因此,教育者在組織、實施大學生心理教育時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關于這點,教育者要做到兩個要求:一是堅持循序漸漸、由淺入深的教育;二是堅持有步驟、有輕重緩急的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一項短期內可以完成的工作,這是因為它的教育對象———大學生存在著太多的差異性。同時,教育環(huán)境、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科技的進步,也有很大的易變性。

  3、教育互動的和諧———善于利用情感交流,增強教育工作的人文性、親和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質上是教育者與大學生情感的對話與碰撞。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若能持著真誠之心組織、實施教育工作,必定能夠引起大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他們了解到這項教育活動是真真正正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有利的。具體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動的和諧可以從: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和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與情感變化等三方面入手。因此,教育者應當關注大學生的情感生活,若發(fā)現他們出現情感問題,及時解決,以防他們衍生出諸多嚴重的心理問題。

  4、教育環(huán)境的和諧———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人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當中,或是政治環(huán)境,或是經濟環(huán)境,或是文化環(huán)境。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最主要的就是校園文化環(huán)境。就大學生而言,他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就是校園,無論是生活、學習、娛樂還是進行各種情感交流,都離不開校園這個重要載體。因此,構建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對于大學生心理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教育者應當積極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當然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不僅需要教育者的努力,也需要廣大大學生的精神支持與積極營造。

  參考文獻:

  [1]俞衛(wèi)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與教育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xx(11).

  [2]史立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的構建與實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xx(8).

心理健康論文5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水平得到了飛速提高,教育事業(yè)也應該作出相應的改革創(chuàng)新以順應時代的腳步。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yè)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體育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入實施,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保證學生有個良好的身體狀況,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職業(yè)學校是我國一種特殊的學校,它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學習,也要重視學生的身體狀況,學生有了強壯的體魄,才能對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做出更大貢獻,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帶來生命力。本文主要圍繞我國職業(yè)院校的體育教育展開,分析體育教育對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的深遠意義。

  關鍵詞:職業(yè)學校;體育教育;獨生子女;心理健康影響

  我國教育事業(yè)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創(chuàng)新,近幾年來,素質教育深入人心,各學校都重視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強壯的體格是學生進行學習創(chuàng)作活動的基礎。在職業(yè)院校中,獨生子女的數量占有多數,體育教育對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職業(yè)院校首先應該樹立以學生身體健康為主的教學理念,從實際活動抓起,切實的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獨生子女這一特殊的群體。獨生子女一般都從小享受著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在家里有家人呵護,但是進入職業(yè)院校后,由于每一位學生都是平等的,他們之前享受到的優(yōu)越待遇將不存在,在心理會有極大的落差。而體育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改善這種情況,學生可以通過參加體育活動,接受體育知識教育,提高自己的毅力。因此,職業(yè)院校中體育教育對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1職業(yè)院校中體育教育如何深入到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體育教育”和“心理健康”這2個名詞的內涵,其中體育教育就是指在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領學生牢牢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專業(yè)體育訓練技巧,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社會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使學生的心理和社會客觀統一,有個健全的人格、愉快的心情。心理健康一般表現為情緒穩(wěn)定、心態(tài)良好、意志堅定、人際交往和諧等。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尤其是獨生子女,他們的“三觀”還沒有完全定型,道德還可以塑造,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個年齡的學生渴望自主、好奇心強,在這階段對他們進行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將他們培養(yǎng)成為符合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體育教育對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通過體育學習,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中,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勞逸結合,學習效果才會更佳。職業(yè)學校中的獨生子女這一群體,他們受到家長極高的期望、受到同齡人的競爭,壓力特別大,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通過體育教育深入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是當今社會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趨勢。職業(yè)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同時應該加大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強體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相合作,共同促進職業(yè)學校的獨生子女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為推動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貢獻。那么,如何在職業(yè)學校體育教育中實現對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下面將從4個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1.1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體育教學氛圍

  傳統的職業(yè)學校體育教學多是老師單一方法傳授知識,而且僅涉及到表層理論知識面,沒有認真對每一個姿勢動作進行教學,可能導致體育教育枯燥無味,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當今新的社會形勢之下,這種教學方法已經逐漸被淘汰,職業(yè)學校的老師應該想辦法營造出輕松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熱情,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輕松的教學氛圍不僅需要老師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更需要老師尊重學生。老師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們適當地進行分組,使學生進行小組練習。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以及各同學之間都應該是一種平等的關系。老師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但是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育教學內容應該根據我國職業(yè)學校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以學生心理健康為體育教學的目標。在體育教學中,學生也應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的教學過程、團結小組其他同學。

  1.2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教學中

  職業(yè)學校的體育老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豐富教學內容,深入了解教學內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對這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進行深入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老師還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學生是體育教學的主體,教學質量受到環(huán)境、教學內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還是師生兩方,只有師生之間互相尊重、彼此配合,共同完成體育教育的目標,學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全面發(fā)展。

  1.3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的教育理念

  由于當今的社會是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職業(yè)學校的體育教育的教學理念也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潮流。職業(yè)學校體育教育應以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為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的體育運動熱情,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尤其是職業(yè)學校中的獨生子女,只有有了強壯的體魄,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活動,更好地完成一個家庭的理想。

  1.4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職業(yè)學校的體育教育不應該僅僅涉及到學生的體育運動,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多種素質的培養(yǎng)。職業(yè)學校的體育老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小組練習的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通過一些體育比賽的設立來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讓他們提前了解到社會的競爭壓力等。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引領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培養(yǎng)自身的多種素質,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

  2職業(yè)學校體育教育對獨生子女心理健康的深遠影響

  在當今人們生活水平如此之高的社會形勢下,人們對養(yǎng)生問題越來越重視,職業(yè)學校也應該對體育教育重視起來。體育教育活動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鍛煉身體,擁有強壯的體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職業(yè)學校中的獨生子女這一特殊群體受體育教育工作的影響,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從而樹立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未來的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職業(yè)學校的體育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它可以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是職業(yè)學校學生休閑娛樂的主要形式,通過小組合作活動,學生可以培養(yǎng)自身的合作能力、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體育教學的實踐活動可以促進職業(yè)學校的獨生子女提高運動能力、陶冶情操以及提高毅力,對獨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用,可以很好地完善他們的人格。職業(yè)學校的獨生子女心理健康發(fā)展,才能在步入社會之后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3結語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職業(yè)學校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應該不斷加大,教育理念應該圍繞培養(yǎng)人們健全的人格展開。深入調查我國職業(yè)學校獨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從他們心理存在的問題展開,這是我國社會重視的一項課題,各職業(yè)學校都應該以身作則?傮w說來,職業(yè)學校應該充分宣傳體育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這對獨生子女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金曉曾.淺議獨生子女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xx(4):32-34.

  [2]范松仁.獨生子女大學生群體思想品德現狀及教育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xx(2):67-69.

  [3]李建榮.現代獨生子女體育觀念和體質健康因素探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4):100-102.

  [4]周雙榮.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結合職業(yè)需求的體育教學內容改革實驗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xx.

心理健康論文6

  【摘要】

  大學生時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時期,F在的社會給我們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臺和多方面的發(fā)展機遇,而他們可憑借的競爭優(yōu)勢已不單單是智力和體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轉變的重要時段,也是自我意識不斷完善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尤其重要,大學生們應加強認識,掌握技巧,積極訓練,不斷改善自己的人際關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長。

  【關鍵字】大學生心理健康,人格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大學生戀愛心理,大學生自我認識,心理教育。

  【引言】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發(fā)展的階段,也是一個伴隨著個體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個過渡時期。由于生活環(huán)境、學習特點、人際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變。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塑造健全人格、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

  【正文】

  一、大學生的時代主題

  心理健康是時代的主題,是現在社會進步與人類自身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全方位開放的新局面為其提供了成才得廣闊舞臺和更多的發(fā)展機會,但同時,激烈的競爭也帶來更多嚴峻的挑戰(zhàn),時代的發(fā)展對大學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強的要求。提高個人的修養(yǎng),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強人格的魅力,優(yōu)化心理素質是每一個立志成才的大學生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

  當代大學生面臨著新世紀的挑戰(zhàn)。綜合國力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萍嫉陌l(fā)展,經濟的振興,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都取決于人才素質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養(yǎng)。心理素質是人才素質系統中的基礎,同時又滲透在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職業(yè)素質之中。由于21世紀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更高、更全面,與以往任何時期相比,當代大學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導和鍛煉。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人對內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tài)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huán)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huán)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wěn)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zhí)、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fā)展密切相關,并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fā)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方式、環(huán)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fā)展,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fā)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于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yōu)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學生戀愛心理分析

  步入大學,許多的同學都步入了大學戀愛這一人生事業(yè)當中。大學戀愛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現象,而是已經從現象轉變成了潮流,就像許多同學說的那樣,在大學戀愛是正常,不戀愛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學生戀愛是個值得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

  大學生戀愛,除具有一般青年戀愛的特性外,還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

  1)注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

  2)主觀學業(yè)第一,客觀愛情至上

  3)戀愛觀念開放,傳統道德淡化;

  4)失戀態(tài)度寬容,承受能力較弱。

  大學生戀愛的利弊并不是戀愛與生俱來的東西,而關鍵取決于我們對待戀愛問題的態(tài)度,以及是否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是否正確選擇戀愛時機,是否能正確處理戀愛與學業(yè)的關系等因素。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都是因人而異的。處理的當,可以成為學習和事業(yè)的催化劑,使人努力學習,成績上升。而處理不當,則可能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情緒波動,成績下滑。大學生的戀愛問題關鍵取決于自己,而學校則應當加以正確的引導。

  四,大學生自我認識

  加強自我心理調節(jié)。自我調節(jié)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tài),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

  大學生處于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fā)到成熟的過渡之后,逐漸進入活躍狀態(tài)。從心理發(fā)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fā)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zhàn)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fā)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fā)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fā)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fā)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zhàn)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fā)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

  五、對大學生心理教育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fā)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tài),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每年約有10%的新生被約請面談,根據面談分析,區(qū)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道德規(guī)范、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并在他們身上持久扎根。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fā)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tài)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fā)展的實現。

  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應該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未來的建設添磚加瓦。

心理健康論文7

  1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比較不好掌握,教育的可操作性也比較差。需要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和豐富的實際教育經驗,這就對高校教師的心理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注意觀察平時學生的極端心理狀況,也要不斷提高自身心理教學素質。

  1.1要切實提高高校教師的心理教育意識。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況是目前不少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認識不充分、不到位。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不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這種忽略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不負責任,因此,高校老師要切實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意識。

  1.2加強教師的自我修養(yǎng)。教師要不斷充實提高自己,加強心理學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結合優(yōu)秀的教育學實踐模式不斷努力塑造高素質的心理,以教師自身的品質影響學生,在行動上強化心理教育榜樣。

  1.3教師要樹立崇高的職業(yè)道德。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教師是一種很高尚的職業(yè),需要極強的奉獻精神和奉獻熱情。崇高的職業(yè)道德是教師恪守的準則,也是對教師自身行為的規(guī)范,當前教師的一些不端行為已經深深損毀了教師這一職業(yè)榮譽,為此教師必須重樹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1.4一線教師應該使用一些心理教育技巧,強化教育的藝術性。心理教育其實是不容易操作的,而且教育質量也比較難評估,因此作為一線教師要加強相關心理教學技巧的運用,更深入淺出的引導學生,豐富心理教學模式,從多維度入手,提高教學的生活性,藝術性。

  2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學和心理學相關學科的知識,預防大學生心理疾病

  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高低與自身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密切相關。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很有必要的`。高校在專業(yè)課之外應通過課外知識的途徑向大學生灌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多層次學習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大學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發(fā)展變化的特點與規(guī)律,要使學生學會自我心理保健的正確方法,幫助大學生增加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掌握自我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心理調劑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體系

  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對學生心理層面的教育往往不是很到位,除了專業(yè)的心理學課程之外,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較空洞。有的與實際不符,有的沒有科學性,學生得到的心理關注很少。為此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多做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3.1開設大學生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學?梢葬槍Υ髮W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心理輔導,講座要能點面結合,以點帶面,既能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衛(wèi)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專題教育,又能對個別學生進行自我解脫的教育,幫助他們消除焦慮、過敏、自卑、恐怖、沖動等心理疾病。

  3.2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即將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歷史或現狀記錄下來,存入大學生個人心理檔案,以便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個別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整理出典型案例,以方便對全體學生進行個案教育,節(jié)約教育資源。

  3.3加強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提高大學生心理咨詢服務水平。組織開展豐富多彩校園文化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強就業(yè)指導工作,減輕大學生就業(yè)的心理壓力

  在今天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家里的第一代大學生。對于他們來說,進入大學本身就是一條不歸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只許報喜不許報憂。多少人被這個潛規(guī)則壓得呼吸不暢。大學生的肩上背負了太多的希望與期待。由于缺乏就業(yè)經驗以及目前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市場競爭激烈,許多大學生倍受就業(yè)問題困擾。他們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或焦慮不安,或情緒亢奮,或怨天尤人,或優(yōu)柔寡斷,患得患失。因此,應加強就業(yè)指導,減輕就業(yè)壓力,避免或減輕這種負性心理的不良影響。

  4.1要提高大學生的就業(yè)技能,就業(yè)心理素質。目前不少高等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質較差,不夠自信,不能很好的適應激烈的競爭壓力。對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不自信,在求職過程中過于降低自身的標準。

  4.2開展大學生就業(yè)指導專題講座。充分利用就業(yè)指導中心教師的專業(yè)知識為學生服務。教師隊伍結構組成要合理,不僅具有專業(yè)的教師、法律教師,還需要心理教師的加入;同時,要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到校進行專業(yè)指導,講座要全面豐富,能夠引導學生運用正確方式排解和釋放就業(yè)壓力,不良情緒及時合理宣泄或轉移。

  5堅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水平的低下與缺失,不注重大學生心靈與智慧的培育。使得很多大學生沒有承受壓力和孤獨的能力,沒有開放的人生觀念,造成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甚至有些人走向了極端。為此必須要切實把大學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深化二者的聯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使之相輔相成,共同促進。

  6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chuàng)造適合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校園環(huán)境

  大學設置相應的文化教育課程,重視文化環(huán)境的建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純潔的校園生活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學校不僅要有高樓大廈的硬件設施,軟件服務也必須跟得上。優(yōu)秀的大學一定是校園環(huán)境干凈整潔,學習氛圍濃厚,學術自由生動嚴肅而活潑的,F階段大學的校風越來越差,經濟社會的市場之風深入滲透侵蝕純潔的校園風氣,不少令人不快的事件更是大大損毀了校園師生的精深感情。所以,高校必須要從文化建設方面努力改善,首先要重樹優(yōu)良的學風,正本清源,回歸校園知識、學術的獨立精神,學生要有進取之心,教師要起模范帶頭作用,共同努力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打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

  7辦好家長學校,讓學生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家長在對學生思想健康方面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高等學校要設立專人定期組織、辦好內容豐富的家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只是學生自己和學校教師的責任,作為學生第一任啟蒙老師的學生家長同樣責任重大。把對家長的教育納入到學校學生思想教育的規(guī)劃,多與學生家長溝通,相互探討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家長時刻保持對自己孩子的關注,對其心理健康的發(fā)展負責。

  8結束語

  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今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學生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不僅要培養(yǎng)專業(yè)知識精深的人才,也更需要心理素質優(yōu)良,綜合素質健全的綜合性人才。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是需要經受考驗才能擔當重任的,為此當代大學生必須更注意鍛煉強健的體魄,在校讀書時也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努力汲取豐富的知識,只有博大精深的專業(yè)知識才能樹立知識的自信,同時,也需要大學生有積極樂觀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有著良好心理素質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健全大學生的人格,磨礪他們堅忍不拔的意志,使當代大學生擁有承受巨大挫折和適應各種環(huán)境的能力。所以,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質量的必要手段,也是當務之急。

心理健康論文8

  【摘要】探討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問題,對促進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推進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為視角開展相關問題的研究。

  【關鍵詞】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

  一、家長的榜樣作用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中國自古以來對于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問題就有許多相關方面的論述,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觀點。[1:36]家長在家庭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青少年,家長的言行端正,所作的事情都能夠符合規(guī)范,對于青少年的影響是積極的,相反,如果對青少年只是進行一味的空洞說教,而自己的行為與教育青少年的道理卻背道而馳,這樣不僅不能夠讓孩子信服,相反,孩子會逐漸認為家長的教育是言行不一的,這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非常不好的。心理學家班杜拉也曾經做過攻擊反應的實驗,實驗的結果證明,成人所作的行為,其內在的善惡傾向對于青少年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孩子只會模仿大人的行為去做,不會深入的判斷、研究所作行為的善惡。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樹立怎樣的榜樣,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因此,在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長要有意識的給青少年樹立一個良好的行為榜樣,給青少年的心理以正向的積極影響,這種榜樣的作用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二、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一般包括四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嬌慣型,這種教養(yǎng)方式主要是指家長對于青少年過于溺愛,孩子是家庭生活中的核心,家庭生活都要圍繞著孩子的需要而進行,孩子成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碰碰不得,說說不得,為我獨尊,任性而為,以自己為中心,對于家庭缺乏責任心,也不懂得感恩,這種嬌慣式的教養(yǎng)方式,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使孩子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難以適應,會不斷的碰壁,這對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第二種類型是獨斷專行型,這種類型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其特點與嬌慣型的教養(yǎng)方式正好相反,此種教養(yǎng)方式實施中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是絕對的權威,在家庭教育的實施中,要讓孩子絕對的服從,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見解,管教的'方式粗暴、簡單,并且過于苛刻和嚴格,要求每一件事都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完成,在這種教養(yǎng)方式教育下的孩子,自卑心理嚴重,膽小怯懦,冷漠而不善于與人溝通與交往,在學習與生活中缺乏自信,這種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也是非常不利的;第三種類型是放任自流型,這種類型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家長對于孩子的不管、不問,而任其發(fā)展。青少年正是思想道德素質與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管教,其思想和行為就很可能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心理健康失衡的問題,而發(fā)生偏激的行為,這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第四,民主型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此種家庭教養(yǎng)的方式對孩子的要求嚴格而不苛刻,關愛而不嬌慣,讓孩子充滿自信,懂得尊重,積極向上,而充滿正能量,培養(yǎng)孩子積極進取的精神,讓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善于理解他人,學會與人為善的交往,善于適應社會,這種民主型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在日常的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要以民主的教養(yǎng)方式教育孩子,要理解、尊重孩子,善于鼓勵和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自律,學會友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更好的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與此同時,家長要改變固有的家庭教育觀念,不僅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的發(fā)育,重視孩子的智力發(fā)展,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情況,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教會孩子學會關心別人,教會孩子善于排遣自己不良的情緒,教會孩子處理好人際關系,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為孩子未來幸福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良好的家庭氛圍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氛圍是指家庭成員之間彼此之間所形成的關系狀態(tài),其中既包括妻子與丈夫的關系,也包括父母與孩子的關系,還包括一個家庭親屬之間的關系。[2:47]一個家庭的家庭氛圍是否和諧,對于孩子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一個家庭成員之間的彼此關系融洽、和諧,家庭的氛圍就相對的和諧,相反,如果一個家庭成員之間關系較為緊張,家庭的氛圍也自然不會和諧。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同樣也是孩子快樂生活的基本條件。尤其是家庭成員中夫妻關系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試想夫妻間不斷的爭吵,彼此的關系日趨緊張,孩子的內心是無法獲得快樂和安全的體驗的,而如果夫妻間和諧共處,彼此關愛,夫妻感情融洽,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自然沐浴在愛的陽光中,孩子的心理也自然會比較健康,可以這么說,良好的家庭氛圍對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結論

  研究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問題對促進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家庭教育的開展情況并不盡人意,依然面臨許多急需改進的地方,因此,開展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余鳳紅.淺談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探索.20xx(09):34-36.

  [2]顧康樂,陳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J].農家科技.20xx(01):45-47.

心理健康論文9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論文

  摘要:上述結果還顯示功能室建設、常規(guī)工作及師資配備高中比初中好,初中比小學好,這差距主要可能是與本地區(qū)教育不發(fā)達,教育關注的重心在初、高中有關。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選擇我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先進(標兵)單位復評檢查的中小學校,學校分別是高(職)中10所,初中9所,小學7所,共26所。其中1所高中,市區(qū)學校11所,農村學校15所。每所調查學校隨機抽取師生6名作為訪談被試,被試來源與分配情況是小學4~6年級,每個年級師生各2名;初、高中每個年級師生各2名。師生各156名,男女比例為1∶1。1.2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編制了《僑鄉(xiāng)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組織領導、機構建設、師資隊伍、教學、咨詢、宣傳與普及與教研等。其中機構建設包括功能室與相關制度建設;教學包括課程設置、教學計劃與總結、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團體輔導等;宣傳與普及包括講座、板報、校園廣播欄目及社團活動等;咨詢包括功能室開放、專(兼)職教師值班狀況和咨詢記錄;教研包括學生心理測試與檔案建立、課題研究和教育論文發(fā)表等。問卷經過相關專家評定、修改后,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和信度,能真實反映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際狀況。訪談法,制定了師生對心理咨詢輔導行為和態(tài)度的訪談提綱,隨機抽取所檢查學校部分師生,在指定地點進行訪談。1.3調查實施與數據處理:正式調查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的工作人員在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先進單位復評檢查中進行,研究人員對被檢查學校根據實際狀況認真填寫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問卷,然后由研究人員在檢查中核對和評定,保證所采集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最后統一收回調查問卷。抽樣訪談是根據事先擬好訪談提綱進行面對面的交談,研究人員作好信息收集記錄。調查研究分3組,時間2d,最后獲得有效問卷26份,抽樣師生共156名。對所收集到的信息和數據,輸入計算機,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僑鄉(xiāng)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整體狀況:所抽樣的26所中小學中,100%都建立了組織領導,58%建立了功能場室機構,42%有專業(yè)和開展教學工作,50%開展心理咨詢輔導服務,81%開展宣傳及普及工作,58%組織開展教研工作,31%總體工作開展較好。2.2僑鄉(xiāng)中小學師生對心理咨詢輔導的行為與態(tài)度:中小學生抽樣中,84.6%認為進行心理咨詢是有意義和必要的;26.9%接受過心理咨詢輔導;43.5%認為有需要時找不到心理老師;28.8%不敢去心理咨詢;23.1%怕別人嘲笑;8.3%擔心患有神經病。教師抽樣中,90.4%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有意義有必要;43.6%兼職心理咨詢輔導;46.2%認為自己不會咨詢輔導;75.0%認為忙,沒有功夫;12.8%認為不是自己分內的事;5.1%認為自己都需要咨詢輔導。2.3僑鄉(xiāng)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狀況差異比較:在抽樣的26所學校中,城區(qū)82%建立了功能場室,9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活動,91%定期開放功能室,100%有咨詢記錄,82%安排教師值班,82%建立了心理檔案,91%開展了課題研究和相關論文撰寫,有73%有專業(yè)教師。而鄉(xiāng)村地區(qū)以上指標分別是40%、33%、20%、53%、33%、47%、53%和20%,兩區(qū)域χ2值分別是4.547、13.095、13.595、8.474、9.758、6.205、5.488和7.867(P<0.05),城區(qū)學校功能室、社團活動、咨詢工作、研究工作和專業(yè)教師5個方面顯著高于鄉(xiāng)村學校。其他指標,城鄉(xiāng)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各學段學校在功能室建設、計劃與總結、開展講座、定期開放功能室、咨詢記錄、教師值班、心理測試與檔案、課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和專業(yè)教師配備等方面的百分比,小學分別是28.5%、42.9%、28.6%、14.3%、42.9%、14.3%、14.3%、14.3%、42.9%和0,初中分別是55.6%、66.7%、44.4%、44.4%、44.4%、55.6%、44.4%、55.6%、66.7%和44.4%,高中分別是80.0%、90.0%、100.0%、80.0%、100.0%、80.0%、90.0%、90.0%、90.0%和70.0%。以上指標χ2值分別是4.487、5.338、10.575、7.283、8.607、7.171、9.988、9.697、6.872和11.250(P<0.05)。功能室建設、計劃與總結、開展講座、定期開放功能室、咨詢記錄、教師值班、心理測試與檔案、課題研究、教育論文和專業(yè)教師等方面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所抽樣學生中認為心理咨詢輔導有意義有必要、去心理咨詢怕自己真的有神經病態(tài)度上城區(qū)87.9%和4.8%,鄉(xiāng)村82.2%和12.1%,χ2值分別為0.935和2.149,城鄉(xiāng)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敢去咨詢、怕別人笑和需要時找不到心理老師這3點行為和態(tài)度上,城區(qū)15.2%、10.7%和27.2%,鄉(xiāng)村39.2%、32.2%和53.3%,χ2值分別是10.453、10.023、8.213(P<0.05),鄉(xiāng)村顯著高于城區(qū)。接受過心理咨詢輔導的城區(qū)48.5%,鄉(xiāng)村11.1%,χ2值為27.033,P<0.05,城區(qū)高于鄉(xiāng)村。在不同學段上,認為心理咨詢有意義有必要、接受過心理咨詢輔導和需要時找不到心理老師的行為態(tài)度上,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學;不敢去咨詢,初中高于小學,小學高于高中;怕自己有神經病,小學、初中和高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怕別人嘲笑的態(tài)度,初中高于高中,高中高于小學。

  3討論

  3.1僑鄉(xiāng)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特點:僑鄉(xiāng)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設施和常規(guī)工作得到了較快發(fā)展。上述調查結果顯示,所抽樣學校均建立起了以校長或德育副校長為組長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近年在創(chuàng)建教育強市、文明城市工作的推動下,一半以上的學校建立起了比較標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配備了專業(yè)教師。有一部分學校摸索出自己的.特色和路子,建立起較規(guī)范、系統的教育模式。從20xx年以來,開平市加大對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A、B、C證的培訓力度,到目前為止,持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A證8名,B證185名,C證5700名,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2所,地市級示范學校5所,縣市級示范學校12所[2]。成立了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示范課、教研論文評比、宣傳與普及等工作得到了快速推進。僑鄉(xiāng)中小學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觀念、態(tài)度和行為正在發(fā)生積極變化。調查結果顯示80%以上抽樣師生認為進行心理咨詢是有意義和必要的,相當一部分學生(26.9%)接受過心理咨詢服務,不敢去咨詢和對心理咨詢服務有偏見或誤解的認識比例較低。相當一部分教師(43.6%)兼職心理咨詢輔導工作。觀念、行為和態(tài)度積極的變化,主要原因是社會轉型大背景下各種矛盾交錯反映在師生身上,使其成長過程中出現較多的迷惘和困擾,師生主、客觀上心理咨詢服務的需求增加,而且還與教育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學生素質的提高,對人類精神疾病認識和精神生活質量關注提高有關。3.2城鄉(xiāng)和各學段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有差距:僑鄉(xiāng)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狀況在城鄉(xiāng)間,小學、初中和高中間存在一定差距。上述結果顯示,城區(qū)學校在功能室、社團活動、咨詢工作、研究工作等常規(guī)工作和專業(yè)教師配備顯著比鄉(xiāng)村學校好。鄉(xiāng)村部分學校建立了功能室,從規(guī)模和數量上都比不上城區(qū),有些工作還不規(guī)范。城鄉(xiāng)間這種差異,主要還是因為城鄉(xiāng)間教育發(fā)展不均衡所致。上述結果還顯示功能室建設、常規(guī)工作及師資配備高中比初中好,初中比小學好,這差距主要可能是與本地區(qū)教育不發(fā)達,教育關注的重心在初、高中有關。

  3.3城鄉(xiāng)和各學段間學生對心理咨詢輔導的行為、態(tài)度有差異:城鄉(xiāng)間、各學段間學生在心理咨詢輔導行為與態(tài)度上存在一定差異。上述結果顯示,不敢去咨詢、怕別人嘲笑和需要時找不到心理老師這3點行為和態(tài)度上,鄉(xiāng)村學生比城區(qū)比例高。城區(qū)接受過心理咨詢輔導的學生比例高于鄉(xiāng)村,歸根結底是教育發(fā)展不平衡所致,專業(yè)教師主要集中在城區(qū)條件較好的學校,鄉(xiāng)村學校較少,特別是偏遠的學校更缺少。認為心理咨詢有意義有必要、接受過心理咨詢輔導和需要時找不到心理老師的行為態(tài)度上,高中比例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學;不敢去咨詢,初中比例高于小學,小學高于高中;怕別人嘲笑的比例初中高于高中,高中高于小學。原因首先是小學、初中專業(yè)教師少,宣傳、普及不夠,其次是不規(guī)范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三可能還與學生處于不同年齡階段和對心理咨詢偏見和誤解有關。結論與建議:①主要結論:僑鄉(xiāng)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設施和常規(guī)工作近年得到了較快發(fā)展。中小學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觀念、態(tài)度和行為正在發(fā)生積極變化。但城鄉(xiāng)和各學段間發(fā)展不均衡。專業(yè)教師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常規(guī)工作的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教育行政部門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領導和教師觀念滯后,特別是僅有的專業(yè)心理教師沒能專職教學,功能室沒有正常開放。浪費了教學資源,同時打擊了專業(yè)教師的積極性,嚴重抑制了本地區(qū)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②建議:建議教育行政部門重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轉變觀念,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師生成長服務的一項基本教育內容;落實國家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的相關文件要求;增加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投入;加強專業(yè)師資隊伍的建設,以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為骨干,以省、市示范學校為龍頭,帶動并促進本地區(qū)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品質,特色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北京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高屹; 于新紅; 張瑞凱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xx-04-15

  2、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及相關因素研究向晴江西師范大學20xx-09-01

心理健康論文10

  一、藝術教育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藝術教育是指日常生活中,因接觸藝術作品和參與藝術活動,包括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欣賞而產生藝術興趣,獲得藝術能力,提高藝術修養(yǎng)的系統活動。學校藝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中的最重要的場所之一,對于提高學生生活情趣,形成尊重、關懷、友善、分享等品質,塑造健全人格等心理健康方面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1、藝術教育促進人的人格發(fā)展

  它的特征表現為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樂觀向上的獨立性、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現實的生活態(tài)度。心理投射理論認為,藝術創(chuàng)作和想象中,人們借助藝術創(chuàng)作把人的記憶里被壓抑或被隱藏起來的內容釋放出來,并在這個過程中重建過去,即心理能量得到所謂的“升華”。由此可見,藝術是轉移人的心理能量的重要途徑。藝術教育是美的教育。美的感覺會影響人的心理。人的心靈在接受美的洗禮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獲得情感調節(jié)和心理平衡,從而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人類和諧的發(fā)展。通過藝術的熏陶與影響,可以提高人的藝術修養(yǎng)和人文素質,凈化人的心靈,啟迪智慧,健全人格。

  2、藝術教育干預及治療心理疾病

  目前心理治療已經證明,藝術對于治療某些心理性疾病,如精神分裂、抑郁、神經衰弱、心理紊亂等,有特殊療效。在美國的“藝術教育合作組織報告”中,肯定了接觸戲劇、視覺藝術以及音樂舞蹈的學生,在新聞記者、寫作和數學等方面會比那些一心撲在課業(yè)上的學生做得更出色。

  二、藝術教育對五年制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通過藝術作品情感傳達,達到心理平衡和情感協調

  情緒是能量的聚集和釋放。只有通過適當方式宣泄以后情緒才能夠轉入平靜狀態(tài)。藝術是自我表現和情緒釋放的方式。通過藝術欣賞為高職生提供了適當宣泄情緒的平臺,進一步探索和發(fā)現自我,幫助了解和認識自己及他人,達到心理的調節(jié)目的。藝術作品從審美角度上分陽剛美和陰柔美。陽剛性作品多是人類與自然斗爭、與命運斗爭的作品。通過欣賞這類作品這可以培養(yǎng)高職生堅強的意志;結構宏偉、氣勢澎湃的作品能讓高職生胸懷壯闊;熱情樂觀的作品有助于塑造高職生奮發(fā)向上的性格。與之相反的陰柔性的作品寧靜柔和,使學生心情安定、氣息平和;優(yōu)美歡娛的作品使學生擺脫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煥發(fā);委婉細膩的作品使高職生富有同情心。從情緒的角度上分悲劇美和喜劇美。悲劇美的作品使高職生更注重理性;喜劇美的作品使學生更勇敢堅毅。綜上所述,藝術的審美功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與品格。在藝術欣賞過程中,積極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發(fā)展,消極的性格特征得以轉化與改變,進而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

  2、通過藝術媒介,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完善自我

  高職階段是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時期,在個人與現實的實踐活動中,需要把“理想的`我”和“現實的我”有機結合在一起。藝術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探索、理解、接受和運用模糊性和主觀性的事物。藝術的價值在于它的不明確性,往往沒有正確的答案。因此,學生在無標準答案的藝術欣賞中實現將“現實的我“和”“理想的我”統一起來,實現自我。藝術作品中的人物或是情感往往融入了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情感和價值觀,具有理想主義性質,對學生起到一種范式、范本、榜樣的作用,進而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

  3、通過參與藝術活動,完善自我人格

  “人格指人的整體精神面貌,人格的完整指人格構成要素的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觀等各方面平衡發(fā)展!彼囆g是個性化的產物,藝術教育就是個性的教育。藝術活動鼓勵參與者探索,張揚個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在這種藝術實踐活動中不僅能感受到成就感,并且能夠感受到自己的獨特性,進而更好地認識自我的價值,改善自我形象,不斷完善自我人格。藝術學習中需要通過視覺、聽覺的觀察、判斷,運用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這一過程必須有堅強的學習意志以及情感的投入,才能保持學習興趣。所以藝術學習其實就是一種意志力持續(xù)保持的過程,不斷發(fā)現自我不足、不斷提高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格趨于完美化。教育專家們普遍認為: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yǎng)的人,能夠主動地、充分地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和平共處,使其心理結構的不同方面得到協調一致,他的個體人格也能夠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和完善。利用多種形式的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與藝術教育心理健康相結合的途徑,來改善學生心理環(huán)境,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導向,以有益的藝術活動來陶冶學生的性情,以豐富的藝術生活來凈化學生的心靈,以高雅的藝術創(chuàng)作來撞擊學生的情感,從而預防學生的心理疾病,調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潛能的發(fā)揮,使他們成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健康的心理素質,扎實的文化素質,強壯的身體素質和鮮明的個性品質的人。

心理健康論文11

  0 引言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僅關系學生自身的發(fā)展,還關系到學校和社會的穩(wěn)定,心理健康教育已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20xx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的通知中對心理健康活動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高校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斷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積極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1 現階段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存在的局限

  1.1 目標定位片面,活動內容局限

  受傳統心理學理論,高職院校在實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目標定位仍局限于“預防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值得肯定的是這些年來活動的開展有效推動了心理健康知識在大學生中的普及,一定程度上預防了學生心理疾病的發(fā)生。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除了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心理調適方法,預防心理疾病發(fā)生外,更重要的在于有效開發(fā)學生心理潛能,提高學生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促進學生樂觀積極地學習和生活,而這些目標在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難以得到實現。

  受目標定位的影響,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多以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心理問題的解決等為主要內容,主要針對的是學生負性、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導致了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活動的認識片面,認為只有心理有問題的才需要去參加這些活動,從而不利于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和整個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1.2 學生缺少體驗,活動形式局限

  高職院校在心理活動開展方面形式多樣,不斷創(chuàng)新,但普遍存在活動缺乏持續(xù)性,學生的參與深度有限的問題。經常發(fā)現學生在參加活動的當時很感動或是很高興,但隨著活動結束,由于沒有后續(xù)的追蹤和鞏固,內心激起的漣漪很快就消失了。

  心理活動與其他校園活動的最大區(qū)別是要重視引導激發(fā)學生的體驗,如果缺乏體驗和感悟環(huán)節(jié),那么心理活動的開展就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往往過于重視活動的過程,而忽略了學生參與其中的感受,特別是缺乏對負性體驗的處理和積極體驗的激發(fā)。

  2 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建設的啟示

  積極心理學強調“心理學的研究應從過去對心理問題的過分關注而轉向于對人類積極力量的關注,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優(yōu)勢等為出發(fā)點,倡導用一種積極的方式解讀人的心理現象,并在這過程中尋找到幫助所有人在良好條件下獲得幸福的各種因素”。積極心理學有三大基石:第一是研究積極情緒體驗,主要包括幸福感、愉悅感、感恩之心、成就感等;第二是研究積極的人格特質,主要包括天賦、毅力、興趣、人際能力、 價值觀等;第三是研究積極的組織系統,主要包括積極的家庭、學校和社會關系帶來良好的公眾品質。

  大學生處于成年早期,剛度過自我同一性統合的階段,開始發(fā)展親密關系。實際上,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地完成前一階段的發(fā)展任務,加上進入大學后各種價值觀匯聚沖突,生活環(huán)境,學習方式改變等等會讓學生疑惑、無措,從而產生心理和行為問題。許多研究表明,大學生對自我沒有正確的認識,對未來的迷茫,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容易陷入生命無意義感等問題是由心理發(fā)展所帶來的,具有階段性和發(fā)展性的特點。因此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遵循發(fā)展性的'原則,心理教育的核心應是促進和實現人的心理發(fā)展。積極心理學正是以正常的人群為對象,研究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fā)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的一門科學,因此以積極心理學的理論來指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建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要求,能更好滿足學生對心理健康活動的需求。

  3 以積極心理學理念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建設

  3.1 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品質為主要內容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要以學習、情感、人際交往、人生意義、職業(yè)發(fā)展等大學生所關注的內容為主題,積極開發(fā)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的心理品質得到健康發(fā)展。

  要把樹立大學生的一種積極取向、培養(yǎng)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放在重要的地位,將主觀幸福感的生成、愛的能力、積極人格的實現、積極社會關系的建立等積極心理學的內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之中。比如在課程中設置“寬恕與感恩”、“幸福”、“希望”、“樂觀”等專題知識的介紹和行為訓練內容。另外,通過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負性情緒中隱含的各種積極意義,并要指導他們對事件進行歸因訓練,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培養(yǎng)積極情緒和人格。同時在活動內容的設置上要突出系統性和發(fā)展性,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

  3.2 增強主體參與,激發(fā)積極體驗

  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人格可以通過增強積極體驗來習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要以學生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努力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心理活動中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真實的積極體驗,并引導學生去關注積極體驗。

  信息時代,學生獲取資訊的渠道多元化,大學生對校園活動的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這在高職院校尤為突出。面對90后的大學生,無論是心理活動的內容還是形式上一定要把握住他們的心態(tài),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為切入點,那其中很關鍵的就是要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為此,我們在活動中可以發(fā)揮心理學“神秘性”的優(yōu)勢,利用學生好奇心理,組織像沙盤游戲、主題統覺之類的活動,把學生吸引到活動中來,再進一步滲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3.3 注重環(huán)境營造,建立積極組織

  積極心理學的第三大基石是研究積極的組織系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應切實重視環(huán)境的營造。對于學生來說,除了社會大環(huán)境,校園、家庭和人際環(huán)境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校園環(huán)境積極和諧,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校園文化、制度建設都應考慮到“人”的因素,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各項需求,特別是學生心理的需求。

  其次,家庭環(huán)境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深遠。充滿關愛、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學生家庭教育的指導也應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建設中應加入家庭教育的內容。

  第三,人際環(huán)境,主要是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積極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民主、合作、共贏的。另外,教師也要具備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具有積極向上的人格力量,向學生傳遞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特別是宿舍的人際關系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在心理健康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寬恕等積極品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4 活動開展連續(xù),注重效果評價

  人的心理品質的形成是個長期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要有持續(xù)性和連貫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活動方案時認真分析目標學生群體的特性,充分考慮學生發(fā)展的特點,活動過程中也應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活動的調整。

  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普遍存在重活動開展,輕效果評價的問題。在積極心理教育活動中,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應從多角度對學生參加活動的效果進行評價。

  4 結語

  積極心理學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導,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視角。把積極心理學理念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活動中,能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有效解決學生心理困擾,激發(fā)學生潛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的人格品質,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走向幸福。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教思政廳20xx(1)號.

  [2] 任俊,葉浩生.積極人格: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xx.44(4):120-125.

  [3] 陳曉娟,任俊.積極心理健康的內涵解析[J].心理科學,20xx.32(2):487-489.

  [4] 黃偉慶.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啟示與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xx.34(4):65-66.

  [5] 張孝鳳.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32(2):151-154.

  [6] (美)塞利格曼著,洪蘭譯.真實的幸福[M].遼寧:萬卷出版公司,20xx.7.

心理健康論文12

  一、繪畫療法的優(yōu)勢

  繪畫療法是一種潛意識的投射行為,不受患者語言、年齡、認知能力及繪畫技巧的限制,讓人們自由地、充分地表達自己,有利于真實信息的收集。繪畫心理治療過程包括心理治療與創(chuàng)造兩個平行的過程。除了心理治療之外,創(chuàng)造過程也為患者提供一種看待、自己所面臨問題的新方式,可以在一幅作品或系列作品上表現發(fā)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的事件,把不可調和的情感合成在一起。繪畫療法使心理治療常態(tài)化,即可以在人們的所有日常生活情境中開展。

  二、繪畫療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繪畫療法的易操作性和反映問題的真實性等優(yōu)勢,使得其在高校心理教育的發(fā)展過程中,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心理咨詢和心理教育當中。如何有效地結合繪畫療法的特點,使其更好地發(fā)揮效用,筆者運用專業(yè)知識實踐結合對大學生做的繪畫輔導活動,探索總結出繪畫療法的幾條應用經驗。

  第一,繪畫療法需要建立舒適、安逸的環(huán)境,營造放松、藝術的氛圍。來訪的學生中,有一些本身對心理輔導與咨詢存在質疑和抵抗,還有些學生不善于表達,不知如何描述自我,兩種情況都會使得學生無法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想。繪畫療法這一新的形式如何被學生所悅納,首先就要從環(huán)境入手。進行繪畫療法的地方應該是獨立的、封閉的,這樣會使學生有足夠的安全感;整體布置應當是放松的、安逸且溫馨的,讓學生在其中覺得舒適、不陌生,不會出現緊張感;雖然繪畫本身的形式比語言更加沒有局限性,但是出于學生羞于自我繪畫水平或在老師面前展示作畫過程這一顧慮,繪畫室在布置時就應該在一個區(qū)域裝扮出五彩繽紛的繪畫專區(qū),營造一種繪畫的欲望?梢砸酝瑢W們的繪畫或者兒童簡筆畫等為主,讓來訪者感到繪畫與現實自我并無距離感,勾起他們繪畫的沖動;繪畫工具應準備多種,畫紙、畫筆、水粉、油畫、馬克筆、剪刀、橡皮、橡皮泥,等等,盡可能種類繁多,滿足學生的工具依賴。良好的環(huán)境會使學生在繪畫過程中減低阻抗,也會更多地接近學生的問題核心。

  第二,繪畫療法需要咨詢師循序漸進的引導。咨詢師在繪畫療法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面對來訪學生不能生搬硬套,應當通過介紹繪畫療法或者營造繪畫氛圍來引導學生接受并主動愿意去繪畫;在繪畫過程中,咨詢師可以同學生一起繪畫,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繪畫的深度;若不能一起繪畫,切勿過多關注或漠不關心學生的作畫過程,不要造成學生拘束或被輕視的錯覺;繪畫結束后,不能迅速下結論,應當給學生足夠的緩沖時間,去贊美鼓勵學生,以此為契機根據繪畫表達出的個體特性與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談話。繪畫后的分享和分析有助于繪畫者的自我探索,咨詢師幫助學生能更好地對自己有一個新的思考和定位。

  第三,繪畫療法的方式要靈活多變。繪畫療法并不是要求學生完整的創(chuàng)作,要根據學生的特質靈活掌握。若學生性格活潑,對繪畫療法接受性強,便可采取主題式完整創(chuàng)作,此主題多為學生感到陌生的事件,陌生會讓學生沒有經驗可循,最能反映真我,完整的主題創(chuàng)作是他們想要展現的形式;對于性格內向,對繪畫療法接受性較弱的學生,可以采用答題式繪畫,即限定具體的繪畫事物,讓其進行描繪,學生會按照給出的思路按照自我的性格特征繪畫出具有個性的作品,同樣有一定投射性;對于自尊心過強、自信心較低,對繪畫療法近乎抵觸的學生,可以通過顏色、線條的`單一涂鴉形式,讓學生省去組織、創(chuàng)作的過程,利用繪畫語言的象征性,去直接、單純地表達當時的狀態(tài)和想法,有助于學生真實的自我表達;也可根據學生特點指引學生欣賞繪畫作品,取代生硬的說教,在觀照和領悟中實現情操的陶冶和心靈的塑造。學生三種形式可以靈活運用,使其有效認識自我,促進內心和諧。

  第四,繪畫對于大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也是大學生容易接受的一種藝術方式。應當鼓勵學生學會用繪畫的方法寫日記;用圖畫反映自己最主要的問題;用圖畫表達自己的成長;用圖畫表達心聲,將繪畫看成是一位可靠的傾訴對象,減少心里消極情緒的積壓,促進消極情緒的及時宣泄。

  綜上所述,繪畫療法對大學生進行個體和團體的輔導與咨詢,能緩和學生情感沖突,達到情緒凈化效果的獨特作用。繪畫療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需要咨詢師的靈活運用,在學校情境下,繪畫治療既能作為一項單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應用于咨詢,也可以作為管理學生的一種輔助手段,與傳統談話相整合,是一種針對大學生使用優(yōu)點頗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進一步的探索中繪畫療法會被廣泛地應用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揮優(yōu)勢幫助更多的高校學子以一種快樂的、藝術性的活動方式塑造起完備的人格。

心理健康論文13

  【摘 要】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時期心理狀況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對當前幼兒健康成長和教育策略的轉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其它年齡階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轉性。因為:這一階段出現的問題還比較輕微,教師若及早發(fā)現,及時給予幫助和矯治,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生活節(jié)奏的日益加快,現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會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對處于關鍵期的幼兒來講,培養(yǎng)良好心理素質,進行心理自我保護非常重要。

  1.幼兒園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擺在首位。

  幼兒園是兒童成長的第二環(huán)境,是兒童最早加入的集體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huán)節(jié),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在活動組織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伙伴交往發(fā)展到混齡伙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為教師,更應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階段,教師在這方面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教師的作用發(fā)揮得好,可以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反之,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1]。具體的說:教師的作用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

  1.1 教師要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幼兒教師的工作是一項比較辛苦的工作。教師每天都要面對幾十個生龍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彈唱跳畫樣樣要教,還怕孩子一不小心發(fā)生意外,心理壓力是相當的大。例如:每天班上有許多孩子都喜歡向老師打"小報告",而這些"小報告"的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情。時間一長難免會讓老師產生煩躁、厭倦得情緒。這時教師就應該極力避免將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到孩子中間來。應該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與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對于幼兒園的教師而言,重視和加強自身心理衛(wèi)生保健不僅有利于自身的發(fā)展,而且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1.2 教師要以正確的教育行為影響幼兒人格發(fā)展。對于幼兒來說,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一個不小心的失誤都會影響兒童人格。帶班的老師有時會在休息時間閑談,不經意會談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聰明、可愛,怎么討人喜歡;而有的孩子反應遲鈍,不愛說話,都會說出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們聽了以后會對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從此,他們也許會變得更加缺少自信,更加內向,不愛交談。有的教師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卻認為孩子小,不懂事,聽不懂等等。

  還有的教師甚至還會對幼兒采取斥責、懲罰、譏諷、漠視的態(tài)度,去處理在孩子們身上發(fā)生的事情與問題。幼兒對教師采取的態(tài)度是十分敏感的,這些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是絕對有害的,有的幼兒就是由于遭到教師的訓斥、懲罰、譏諷等而不愿意上幼兒園,給幼兒園和家長的工作帶來巨大的障礙。

  1.3 教師要注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從幼兒早晨入園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為他們營造一種溫暖、關愛、民主的氣氛。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做到:

  1.3.1 無條件地關愛孩子。只有愛孩子,才能對孩子保持親切的態(tài)度,使幼兒保持積極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孩子的問題,以及每天下課親切地與每一個幼兒說再見,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一種充分地被重視和被接納的感覺。

  1.3.2 充分的接納和尊重幼兒。首先尊重幼兒是幼兒精神健康成長的前提。我曾經就碰到這樣一件事情,一次去朋友家玩,剛進門,朋友就熱烈地招待我,這時我發(fā)現朋友家的一個小孩正在聚精會神地看一本圖書,我的朋友示意"問阿姨好!"可孩子沒有反映,仍盯著手中的圖書,朋友將音量提高"樂樂,問阿姨好!"孩子抬了一下頭,心不在焉地問了一句"阿姨好!"可朋友卻感到不滿意:"樂樂,你怎么這么不懂禮貌,下次你再不懂禮貌,我以后就再也不買書給你看!"孩子開始不能集中注意地看書,先前專注的神情換作沮喪。顯而易見,再這個例子中,朋友是在要求孩子懂禮貌,無可厚非,但是幼兒對規(guī)范的遵從是有條件的,他們與生俱來的精神生命給了他們選擇注意的自由,但是幼兒對規(guī)范的遵守是有條件的,他們與生俱來的精神生命給了他們選擇注意的自由,當興趣不在于成人所期望的行為是,他們是很難達到成人要求的。如果像那位朋友一樣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幼兒,其結果不但會給他們的情感造成傷害,而且會干擾了幼兒精神生命的正常發(fā)展。這就是要求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要給幼兒一定程度的時間上的自由,允許他們將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為、理由表達出來。對于幼兒無法說清楚的事情,要細心觀察,分析產生行為的原因,弄清楚他們的`真實想法,而后再進行引導、教育。

  1.4 教師應積極主動的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發(fā)展幼兒健康的人際關系對幼兒進行的情感教育,會讓幼兒能夠恰如其分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用理智去控制情緒,在遇到心理突如其來時,保護健康的情緒,而發(fā)展幼兒的人際關系看似簡單,實之不然,在幼兒園里,幼兒的人際關系主要包括師生關系與同伴關系,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良好的同伴關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與同伴友好的相處,可以為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為幼兒今后適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基礎。反之,則會使幼兒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出現種種障礙,產生各種行為問題。在幼兒面前,教師與教師之間不要做過多的交談而將幼兒放在一邊,置幼兒于不顧,而應將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熱情放在幼兒身上。

  2.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育兒環(huán)境,推動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家庭是幼兒生活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環(huán)境,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huán)境。完善的家庭結構,良好的家庭人際環(huán)境,家長本身的素養(yǎng)及對子女的教育觀、教養(yǎng)方式,都會給幼兒心靈烙上深刻的"印記",幼兒的早期經驗對心理的影響特別重要。 2.1 父母要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孩子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這樣對孩子有好處。如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親自體驗一下生活,燒火煮飯、拾柴挑水、喂雞喂豬等,讓孩子真真切切地體驗到生活的艱辛。社會生活是復雜的,為了幫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從飲食開始。平時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讓他餓一餐,等他餓了自己來找吃,從而幫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適應生活。同時讓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還有辛酸。只有人去適應生活,否則就會被生活所淘汰,這與不合口味不吃會被餓死是一樣的道理。孩子年幼無知,生活經驗少,為了孩子少走彎路,并防患于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應教會孩子。

  2.2 父母要給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增強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呵護過多,禁區(qū)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賴性大,獨立性差,稍遇一點挫折就束手無策。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傳統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變"封閉式"為"開放式",放手讓孩子在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中鍛煉獨立性。剛開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來",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地越掃越臟,拿碗會摔破等,但父母要有耐心,讓孩子有鍛煉的機會,不能以提高效率和節(jié)省時間而"一手包辦",應讓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讓"我自己來"成為孩子的座右銘,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還能鍛煉孩子的勇氣和意志力。

  2.3 父母要信任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一個自信的人往往具有樂觀開朗、坦蕩豁達的品質,敢于創(chuàng)新,自強進取,勇敢的面對未來。自信心的培養(yǎng),要從尊重孩子,維護孩子的自尊心開始。孩子年齡小,剛開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時簡直是添亂,越做越忙。父母切不可嘲諷孩子,"去去去,一邊去。""做的是什么呀?亂七八糟。"父母這種不信任的態(tài)度,會使孩子認為自己很無能,以后就沒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腳。所以,平時父母要常對孩子說"你真行!","了不起!"等。在生活、娛樂過程中,孩子往往有屬于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見解,與成人不同,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指責孩子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好。否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澆滅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畢竟年齡小,能力有限,當他們遇到困難或失敗,感到沮喪時,父母要積極、熱情地去扶一把,與孩子一道解決問題,并告訴孩子"失敗乃成功之母"。

  許多有名的科學家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才發(fā)明成功的,給孩子鼓足勇氣,讓孩子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勇敢地面對失敗,分析失敗的原因,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勇敢的向成功邁步[2]。相信孩子,讓孩子堅信自己"我會","我行"。孩子就是這樣,你越相信他,他的積極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強。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新事物,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

  2.4 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溝通,培養(yǎng)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顫婇_朗的性格,總是給人以爽快的感覺。他們一遇到問題,就會自己想出種種辦法來試試,即使失敗也不沮喪,又會立刻思索,尋求別的方法,F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交流一下,進行心理溝通,消除代溝,成為孩子的朋友。這樣孩子有什么事會向父母傾訴,從而消除壓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氣氛,每個人說話應和顏悅色,對孩子要和藹可親,讓孩子感到父母可親可敬,心情舒暢。

  從小不要當孩子的面,拿他與別人比較,"比某某矮了一點","比某某說話慢"等等,會讓孩子覺得"我不如人",平時父母與孩子進行競賽游戲,總喜歡讓孩子贏,這樣不好,應讓孩子明白"山外有山","勝敗乃兵家常事",盡了力,"貴在參與"等道理。教育孩子凡事要盡心盡力,但要樂觀地看待結果。"笑對人生","天塌下來當被蓋",這種良好的個性,是我們努力培養(yǎng)的方向。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很需要幼兒園、教師、家庭三方面通力協作,更需要有機結合,互相滲透。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融入幼兒每天的生活當中,持之以恒,讓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我們才有希望看到祖國的未來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參考獻文

  [1] 劉維良.心理健康教育從娃娃抓起。華文出版社.20xx.49頁.

  [2] 馮麗靜.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廣東幼兒教育出版社.20xx.25頁.

  [3] 楊鳳池.讓家庭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xx.137頁.

心理健康論文14

  [摘要] 智力落后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轉換活動和信息加工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增強語文學科的魅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教學中,教師應有效開發(fā)課程資源中的心理教育元素,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使智力落后學生實現智育與心育的均衡和諧發(fā)展。

  語文學科是一門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學科,智力落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轉換活動和信息加工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彰顯語文學科的魅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深入研究教與學及其心理的相互關系,有效開發(fā)課程資源中的心理教育元素,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尊重智力落后學生的主體地位,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增強學生對生活美的感知與追求,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讓學生在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快樂學習,自主發(fā)展。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消除學生心理障礙

  教育家巴特爾說過:“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笨梢姡處煹娜烁聍攘ι钌畹匮罩鴮W生,教師要努力成為讓學生賴以信任的良師益友,愛生如子,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從衣食住行、病痛冷暖、學習生活等細節(jié)點滴中傳遞溫暖、傾注關懷,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老師真誠的愛。

  學生對語文學科普遍比較感興趣,學生對語文教師容易產生親近感,所以語文教學成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較為直接、有效的途徑。除了傳授知識,語文學科更重要的功用在于滲透一種人文關懷理念,對學生進行一種精神世界的熏陶和價值觀、人生觀的重構與塑造。課堂上,教師要關懷呵護每一位學生的心靈成長,尊重所有學生的獨立人格,以博雅宏達的德行品質濡染學生,營造安全、民主、輕松、振奮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克服孤僻、自卑等心理障礙,建立自我認同感,意識到自己無可取代的重要性,消除其自我否定的心理。

  沐浴在春風化雨的師愛中,學生就會將老師視為心目中親密無間的朋友、親人,向老師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主動與老師進行推心置腹的道德情感的對話交流,這種輕松愉悅的交流談心能形成一種鮮明的價值觀正導向,深深影響學生的心靈,為其生活學習、社會交際打下自愛、自信、自強、自律的心理基礎。

  二、關注個體學習差異,讓學生享受成功增強自信

  (一)分類教學,因材施教

  智力落后學生存在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生理缺陷,學習能力、習慣個性等方面?zhèn)體差異較大,如果以“一刀切”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來面對教育需求參差不齊的學生,顯然行不通。語文教師要做到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個性特質,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構思教學流程,安排教學活動,為每位學生提供平等參與學習的機會和及時有效的幫助,通過分類教學、分層指導,使其課堂學習效果和心理健康素養(yǎng)獲得同步提升。

  在語文教學中,我通常把學生按知識接受能力強弱分成A、B、C三組。在教學目標、學習指導、課堂提問、作業(yè)練習、游戲活動等方面均按照學生個體差異分類設置三個階梯的任務指標,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提高要求、增加難度,對認知能力較弱的學生降低標準、適當輔助,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享受成功,體驗快樂,增強自信。比如校本教材《洗衣服》一課,我對C組學生的學習要求是在老師手把手的輔助下進行生字書寫描紅,能跟著老師做洗衣服的簡單動作,享受勞動的快樂;對B組學生的要求是能復述課文,了解洗衣服的步驟,課文生字能認讀、會描紅,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者最美麗”的觀念;對A組學生的要求是能熟讀課文,掌握洗衣服的動作要領,能認讀、書寫生字詞,建立學做家務幫媽媽分擔辛苦的思想認識。這樣一來,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樹立“我能行”的成就感和實現目標的自信心。

 。ǘ┒嘣u價,因勢利導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全面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興趣、態(tài)度、能力等維度的表現,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多元評價體系,注重過程性評價,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在口頭交流、語言運用、練習測試、活動參與等教學實踐過程中綜合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給學生提供個性化、彈性化的發(fā)展空間。教師善意的微笑、肯定的目光和親昵的撫摸都詮釋著對學生的評價,就像照亮孩子心靈的陽光,像山間叮咚流淌的清泉,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神采和人文的氣息,充滿引人入勝的魅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體驗和理解,要用激勵性的語言加以鼓勵。當學生回答完問題時,教師要多進行表揚鼓勵,少進行批評指責,盡量不用生硬的、指令性的語言,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進行激勵性評價。同時,課堂是動態(tài)生成的,充滿未知的可能性,教師還要充分開發(fā)利用轉瞬即逝的心理教育資源,智慧地運用即時評價,即興即情地激發(fā)、喚醒學生的學習情感。對學習較吃力、知識容量有限、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學生來說,還應視情況作出期待性評價。例如,“老師知道你一定能行,加油哦!”“你真行,讀得很流利,要是聲音再宏亮一點,你會得到更多的掌聲!”“慢慢來,老師先讀一遍,你跟著老師輕聲讀出來,好嗎?”在老師溫和的語氣和熱切的期待中,學生能產生力爭上游、積極奮發(fā)的心理反應,獲得更大的提升空間。對于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應盡量拋回給學生,征詢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多向思維和發(fā)散思維!斑@是個有趣的問題,誰有好辦法解決?”“誰還有不同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拋出的是殷切的期待,收獲的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交融。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又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提升。

  三、發(fā)掘教材心理健康元素,育德啟智怡情促美

  語文校本課程資源中寓含著極富感染力的真善美,有神奇奧妙、氣象萬千的自然之美,有身殘志堅、樂觀堅毅的意志之美,有先人后己、尊老愛幼的品德之美,還有發(fā)人深省、給人啟迪的哲理之美等。教師要深入發(fā)掘這些升華人性的心理健康元素,搜集整合相關的系列輔助資源,將主題相近的課文串聯起來,強化情感沖擊,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殿堂與純美的意境中增長閱歷、品味美好、滌蕩心靈、濡染情智、快樂游弋,讓學生在日積月累的生活化語文學習中,體驗暢快情緒、培養(yǎng)良好性格,激勵自強自信、戰(zhàn)勝困難挫折,始終心懷感恩、回饋社會關愛,習得生活技能、提高生存能力,與人合作交往、融入主流社會,進而豐富人生、改變命運。

  通過語文學科對智力落后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系統工程。教師要分析總結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構思、仔細推敲課程資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入點,尋求“智育”與“心育”的交匯點,適時施教,方能事半功倍,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總之,培智學校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理念,從智力落后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心理需要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讓語文教學活動成為塑造學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實踐,為學生點亮人生希望、推開幸福之門,使其“心”與“智”均衡同步,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趙小紅.培智學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對策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xx(11).

  [2] 吳建武.培智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時代(教師),20xx(05).

  [3] 楊筱燕.在培智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現代特殊教育,20xx(04).

心理健康論文15

  在當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下,由于學習壓力、就業(yè)壓力、情感受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很可能在心理方面出現問題,嚴峻的競爭形勢又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為了幫助當代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其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學校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進和完善,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1 影響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學生個人因素

  大學生在開始大學生活的時候,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們匯集在一起,由于不同的背景與學習、生活習慣,在進行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當出現交際失敗的時候,會給一些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影響,甚至有的學生會陷入孤僻的困境。另外,在大學校園里,學生與教師接觸交流大多僅限于課堂,學生容易產生不受重視的想法,埋怨沒有獲得教師的激勵與肯定,沒有給自己提供發(fā)展機會等。所有這些情況,都會讓學生的心理出現不利的反應,甚至還有些學生會出現抑郁情緒。

  1.2 家庭因素

  家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幾方面,第一,部分學生家長存在嚴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給孩子過多的壓力,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第二,部分學生是由于家庭貧困而出現的心理困擾,尤其是在高等院校的消費水平比中學要高很多,學生家庭環(huán)境不好的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第三,有些學生家庭條件富裕但家庭感情不和諧,這些學生往往內心很孤獨,很容易產生交際障礙,影響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1.3 社會環(huán)境因素

  學生們在經過了緊張的高中生活,踏入大學的校門,在全新的環(huán)境中,不論是學習方式,還是生活方式,都不能夠一下子完全適應。一方面,高中生活是只以學習為主的,大學生活不僅僅強調科學知識的學習,還需要鍛煉和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質,很容易給大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的`大多數“90后”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備受長輩的關心照顧,而大學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環(huán)境,在生活中不但要考慮自己怎么生活,還必須得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如果自己不能很好地適應大學的集體生活,則勢必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2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

  2.1 學校領導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由此引發(fā)的社會問題也相當嚴重,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文件要求學校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從目前來看,部分高校雖然在口號上和政策上強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落實的過程中卻沒有給予必要的支持,沒有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相關的師資隊伍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沒有合理組織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等,這些都制約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甚至部分學校領導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落實與否并不會對教學工作產生影響,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在開展過程中缺乏政策和資金支持,更缺乏整體科學的規(guī)劃,不利于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

  2.2 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現階段我國高校當中普遍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師,大部分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兼任,還有的是由輔導員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們普遍缺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須的專業(yè)理論知識,也沒有經過專門的心理素質訓練,一旦操作不當,很可能會帶來負面的效果,不僅不能幫助學生解決心理方面的問題,還可能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由此可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建設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

  2.3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

  長期以來,很多院校都是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來開展的,采用專業(yè)化的教學模式,而不是心理健康教育所特有的一對一的輔導模式,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另外,除了幾門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類的課程之外,沒有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選修課也沒有引起廣大師生的重視,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3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改進對策

  3.1 提高重視,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切實提高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學校首先要從觀念上予以重視,并在政策和資源上予以支持。首先,學校要改善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配備專門的心理咨詢室,鼓勵大學生自辦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社團組織。其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對現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開展相關的培訓,鼓勵他們積極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須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進而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榜樣,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學校還要加大對心理專業(yè)教師的引進力度,便于為大學生開展專業(yè)化的、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以專業(yè)的態(tài)度切實幫大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3.2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為了更好地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將其納入整個課程教育體系當中,在課堂教育當中豐富學生的心理體驗,使學生在實踐體驗當中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學校可以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目標將該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對于必修課程要側重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技能、素質的形成,注重課程的普及性和全覆蓋,該類課程要特別注重相關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能力,要懂得如何利用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引導。對于選修課程,側重于拓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視野,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內在的積極品質,從而提高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同時學校還要組織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如個人成長主題的活動體驗課、人際關系主題的團體輔導課等,使學生在參與中正確認識到自身在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自我調節(jié)。除此之外,每一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要具有針對性。比如對于大一的學生側重適應性的心理輔導,對大二、大三的學生側重人際關系心理學、愛情心理學等內容的教育,而對大四的學生則側重于就業(yè)心理指導。如此就可以很好地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3.3 利用網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絡已經被應用到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等方方面面,網絡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拓了新途徑。當代大學生非常樂于利用網絡工具進行交流,以尋求心理上的安慰和幫助。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站的功能,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板塊的設計,設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須的知識講座、心靈對話、心理咨詢等欄目,使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途徑及時發(fā)現自身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可以通過網絡與心理咨詢人員、教師,以及同學進行咨詢討論來獲取指導和安慰,進而形成良好的自我認知,擺脫心理困擾。

  3.4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和諧融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自然會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體驗,在當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下,學校要想真正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就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比如,學?梢越洺i_展心理健康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發(fā)展良好的人際關系,融入集體生活當中,還可以通過與同學的交流溝通來緩解各方面的心理壓力。此外,學校還要加強和諧班集體、以及宿舍文化的建設,鼓勵同學之間互相關心、平等交流,為大學生營造和諧平等的成長環(huán)境,從而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下,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非常普遍,面對當前現狀,學校要提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構建科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會利用網絡手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從而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論文】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論文11-03

心理健康的論文11-10

心理健康論文10-22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2-24

(優(yōu))心理健康論文10-24

心理健康論文(熱)10-23

心理健康論文【精品】10-23

心理健康論文[優(yōu)秀]10-24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