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語文《伶官傳序》公開課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語文《伶官傳序》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語文《伶官傳序》公開課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了解《五代史伶官傳序》的作者歐陽修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
。2)使學生掌握本文的基本內(nèi)容、結構和寫作特點。
(3)使學生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歷史事件。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閱讀、討論、分析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
。2)通過小組合作、展示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的客觀性,培養(yǎng)正確的歷史觀。
。2)使學生明白國家的興衰與人民的.幸福息息相關,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理解《五代史伶官傳序》的基本內(nèi)容、結構和寫作特點。
。2)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歷史事件。
2. 教學難點:
。1)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歷史事件和人物?
(2)如何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背景,引出《五代史伶官傳序》這篇文章。
2. 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閱讀《五代史伶官傳序》,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結構和寫作特點。
3. 合作探究:
。1)分組討論: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討論文章中的一個歷史事件或人物,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響。
。2)小組展示: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討論成果。
4. 教師點撥:
。1)對學生的討論成果進行點評,給予肯定和指導。
。2)結合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文章中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深入分析。
5. 拓展延伸:
。1)讓學生思考五代十國時期的其他歷史事件和人物,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響。
。2)讓學生結合現(xiàn)實生活,談談對國家興衰與人民幸福關系的認識。
6.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強調(diào)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在分析歷史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四、課后作業(yè)
1.讓學生背誦《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經(jīng)典句子,體會作者的文采。
2. 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事件或人物的分析文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進行分析。
高一語文《伶官傳序》公開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根據(jù)作品的文體特色,語言特點進行誦讀、
2、學生能在反復誦讀中理解歐陽修對國家強烈的責任意識、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感情,反復誦讀文章,在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文體特點和語言特點、
2、從讀音、語氣停頓、語調(diào)、表情達意等方面掌握文言文誦讀的基本方法、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學生自讀課文,熟悉課文,并對照課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
二、全體學生齊讀,進入學習氛圍、
三、分析、朗讀第一段:
1、請一位朗讀基礎較好的學生朗讀第一段,其他學生傾聽、
2、全體學生齊讀開頭“嗚呼”兩字,揣摩語氣
。ㄟ@兩個字的語氣內(nèi)涵比較淺顯,學生比較容易把握,教師聯(lián)系全文內(nèi)容,提示學生)
答:“嗚呼”這兩個字,確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是慨嘆,惋惜、
3、討論“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1)請學生翻譯:
國家盛衰的道理,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也是人事嗎?
(2)打出幻燈片:“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亦乃人事也、”
比較它們的異同,討論他們的優(yōu)劣、
。ń處熞龑В涸牟捎梅磫柧,引人深思,發(fā)人深省,而改用陳述句后,語氣、力度改變了、)
4、討論:“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重點:原,推究、所以,表……的原因、
。2)問:可以知之矣的之指代什么
提示:“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莊宗的故事貫穿全篇,結果得出這個結論,或者說就是為了證明這個觀點,證明這一句正是全文的中心論點、
5、再次向學生明確全文慨嘆、惋惜的基調(diào),學生以這種基調(diào)再次集體朗讀、
四:分析、朗讀第二段、
1、學生自己揣摩晉王的臨終遺言,并自由朗讀、
2、請學生做示范朗讀,并總結語氣、
。ń處熞龑В簳x王的臨終遺言,應該是語重心長,遺恨未消,用幻燈片打出)
3、有條件的教師可示范朗讀,然后學生根據(jù)相應語氣集體朗讀、
4、問:莊宗對晉王的遺命持什么態(tài)度?
教師引導:莊宗對晉王的遺命是恭恭敬敬,兢兢業(yè)業(yè)、
5、問:這些態(tài)度可以從莊宗對待哪樣事物看出?
答:從他對待晉王的遺矢可以看出、
6、請學生劃出本段中與矢有關的、能體現(xiàn)莊宗恭敬的動詞、
重點:受、藏、請、盛、負、納(用幻燈片打出)
7、學生根據(jù)板書提示,熟讀、背誦第一、第二段
8、抽查兩位學生背誦,然后全體學生集體背誦、
五、分析、朗誦第三、第四段:
11、先讓學生朗讀開頭兩句話,思考它們構成什么關系?哪些關鍵詞可以看出?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學生回答:構成對比關系,關鍵詞是盛和衰、
3、問:第一句表現(xiàn)盛的,大家找找看哪些字詞可以表現(xiàn)盛的`氣勢、
4、生答:系、函、入、還、告、盛、壯哉
5、既然這些字詞是表現(xiàn)盛的氣勢的,所以讀的時候就應當重一點、
6、閱讀講究語氣連貫,這一句首先讓學生明確“方”的。含義,然后讓學生指出它的管轄范圍
。ń處熖崾;方是正當?shù)囊馑迹詰摴艿健斑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7、相應的,讓學生劃分下一句,“及”管到哪里?
(引導:到“泣下沾襟”)
8、在點明語氣和重音的基礎上,先讓學生自己把握朗讀,教師適當提示,如“何其衰也”,最后兩字應適當拖長、
9、請學生朗讀,然后教師示范,最后學生集體朗讀,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句,之所以這樣設計,因為第一句是表現(xiàn)盛的,男生應該能體驗出其中的感情,不會太小聲,如果不幸男生沒氣勢,就讓女生大聲朗讀第一句,然后調(diào)侃男生,激勵他們重新讀,也順勢讓學生熟讀成誦、
2以上兩句是形成強烈反差的,盛的時候是那么強大,但是卻一下子衰敗了,什么原因呢?作者似乎給出了兩個供選擇的理由:
“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ɑ脽羝虺觯
1、請學生翻譯,重點是抑(或者)、本(推究)、自(由于)、
2、這兩句是問句,那么作者真的是有疑問嗎?還是有明顯有傾向的?
。ㄟ@一問比較簡單,學生應該能回答出,歐陽修傾向于后者,就是莊宗的盛衰都是由于人事)
3、再來看下一句: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幻燈片打出)
教師講解:莊宗的故事足以證明這兩個道理,所以這一段綜合運用了事例論證和道理論證,都是為了證明這樣一個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的莊宗后來居然被幾十個伶人圍困,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這就再次提醒人們,要注意到“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啊、
3分析“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用幻燈片打出、
1、學生集體朗讀后,對照課下注釋翻譯、
2、提一位學生起來翻譯,糾正錯誤,重點:第一個于解釋為在、從,第二個于解釋為被,注意“智勇”的詞性,可提示學生,根據(jù)文言文對偶句詞性一致,前面的“禍患”是名詞,所以“智勇”也是名詞、
3、討論“豈獨伶人也哉?”,幻燈片打出、
先請學生自行翻譯,然后提問學生,要注意填充省略的內(nèi)容,(難道只是溺愛伶人才這樣嗎?)
4、談談這句話包含的內(nèi)容和作用、
教師提示、引導:這句話起到升華主題的作用,強調(diào)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僅限于溺愛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聲色犬馬的逸樂之中,忘記憂勞興國的至理,同樣會導致身死國滅的下場、作者在這里含蓄的批評朝政,提醒北宋統(tǒng)治者不要忘記歷史教訓,意味深長,這就使事理更具有現(xiàn)實的針對性,更具有普遍性、
高一語文《伶官傳序》公開課教案3
《五代史伶官傳序》是歐陽修的一篇散文,主要講述了后唐莊宗李存勖因寵信伶人而導致亡國的故事。以下是一份關于這篇文章的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的主旨,即“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 分析文章的結構和修辭手法,如對比、排比等。
3. 學習歐陽修的散文風格,如簡潔明快、議論深刻等。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介紹五代十國的背景,讓學生了解李存勖的歷史地位和他的事跡。
2. 朗讀課文:
讓學生朗讀課文,注意文章的語氣、節(jié)奏和感情色彩。
3. 解釋題目:
解釋“五代史伶官傳序”的含義,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題和內(nèi)容。
4. 分段講解:
a. 第一段:
講述李存勖的英勇事跡,以及他如何取得天下的過程。
b. 第二段:
講述李存勖在位期間,寵信伶人,導致國家滅亡的過程。
c. 第三段:
總結李存勖的教訓,提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5. 分析修辭手法:
讓學生找出文章中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手法,并分析它們的`作用。
6. 討論思考:
讓學生討論文章的主旨,以及李存勖亡國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7. 寫作練習:
讓學生根據(jù)文章的主題,寫一篇議論文,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8. 總結歸納:
總結文章的主旨和結構,強調(diào)“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實踐。
高一語文《伶官傳序》公開課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文章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及意圖。
2.從選材論證方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的精妙構思,體會文章的論證力度。
3.學習文章以散體寫史論的方法,以及作者積極關注社會現(xiàn)實的人生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中的實詞和虛詞的含義。
2.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和論證力度。
3.學習文章以散體寫史論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1.理解“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示之語的含義。
2.分析文章的精妙構思和論證力度。
四、教學方法:
1.講授法:
通過講解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和論證力度,幫助學生理解文章。
2.討論法:
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精妙構思和論證力度,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3.朗讀法:
通過朗讀文章,幫助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特點,理解文章的含義。
五、教學步驟:
1.導入:
通過介紹歐陽修的生平和著作,引導學生了解歐陽修的寫作風格和思想傾向。
2.閱讀文章:
全文朗讀《五代史伶官傳序》,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思想。
3.分析實詞和虛詞:
重點分析文章中的實詞和虛詞,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含義。
4.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和論證力度:
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和論證力度,理解文章的精妙構思。
5.分析文章的語言表達:
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感受文章的藝術魅力。
6.討論文章的思想和意義:
引導學生討論文章的思想和意義,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7.總結文章:
總結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思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六、教學評估:
1.課堂討論:
通過課堂討論,檢驗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書面作業(yè):
布置書面作業(yè),鞏固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3.課堂測驗:
通過課堂測驗,檢測學生對文章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高一語文《伶官傳序》公開課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了解五代時期的歷史背景,掌握文章中的一些重要詞匯和句子。
2. 過程與方法:
學生能通過閱讀和分析文章,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生能認識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分析文章的結構和修辭手法。
2.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簡要介紹五代時期的歷史背景,引出文章的主題。
2. 閱讀理解:
學生自主閱讀文章,教師指導學生解決生詞和難句。
3. 主題分析: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主題思想,討論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緊密聯(lián)系。
4. 結構分析:
教師指導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層次關系。
5. 修辭手法: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辭手法,如對比、排比等,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6. 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強調(diào)文章的主題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7. 作業(yè)布置:
要求學生課后復習課文,完成相關的練習題。
高一語文《伶官傳序》公開課教案6
《五代史伶官傳序》是歐陽修的一篇著名散文,本文以五代時期的歷史事件為背景,通過講述后唐莊宗李存勖寵信伶官,最終導致國破身亡的故事,揭示了“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以下是《五代史伶官傳序》的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文章的主旨,了解五代時期的歷史背景。
2.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認識到過度溺愛、放縱的危害,培養(yǎng)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結構和修辭手法。
2.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歷史背景和深刻寓意。
三、教學方法
1.講授法:
講解文章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2. 討論法: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自主探究文章的主旨和深刻寓意。
3. 朗讀法:
指導學生朗讀文章,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美。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向學生介紹五代時期的歷史背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由朗讀文章,初步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結構。
3. 深入研讀:
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4. 分組討論: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自主探究文章的主旨和深刻寓意。
5.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強調(diào)文章的主旨和深刻寓意。
6. 布置作業(yè):
要求學生課后復習課文,完成相關的練習題。
五、教學評價
1.課堂表現(xiàn):
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2. 課后作業(yè):
檢查學生的課后作業(yè),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六、教學反思
1.教學效果:
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找出教學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
2. 教學改進:
根據(jù)教學效果,對教學方法進行調(diào)整和改進。
高一語文《伶官傳序》公開課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五代史伶官傳序》的作者歐陽修,掌握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和結構,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講解、討論、閱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的發(fā)展有其必然性,人的命運受到時代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觀念和人生觀念。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和結構,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
2. 教學難點: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通過提問或講述相關背景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為學習新課做好鋪墊。
2. 講解:講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和結構,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
。1)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講述了五代時期伶官的興衰歷程,以及伶官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文章的結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五代時期的社會狀況;第二部分講述伶官的興衰歷程;第三部分總結歷史教訓,提出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
。3)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作者認為歷史的發(fā)展有其必然性,人的命運受到時代的影響。他通過對伶官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對人生的獨到見解。
3. 閱讀:讓學生閱讀課文,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4. 討論: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5. 小結: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強調(diào)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以及文章的深層含義。
四、課堂練習
1. 請簡述《五代史伶官傳序》的基本內(nèi)容和結構。
2. 請分析作者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觀點和態(tài)度。
3. 請結合《五代史伶官傳序》,談談你對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和個人命運的看法。
高一語文《伶官傳序》公開課教案8
知識目標:
1、掌握本文的字、詞、句的意義及用法。
2、學習本文嚴謹?shù)淖h論結構。
3、學習本文布局謀篇的特點。
4、本文是史論,是借古諷今之作,理解文中闡發(fā)的“盛”“衰”;“得”“失”;“成”“敗”;“損”“益”;“興”“亡”的道理。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學習本文的論證法:例證法,正反對比論證法。
德育目標:
1、明白“憂勞興國,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謙受益,滿招損”“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義的啟示。
教學重點:
1、文中關鍵字、詞、句。
2、文章議論思路。
3、如何通過正反說理突出中心論點。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內(nèi)容與題目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引申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舉出所學過的歐陽修的文章。(《醉翁亭記》)。
2、與《醉翁亭記》對比導出《伶官傳序》(如果說《醉翁亭記》通過寫醉翁亭的秀麗風光,通過勾勒太守與民同樂的畫面來抒發(fā)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話,那《伶官傳序》則是通過寫后唐莊宗接受和執(zhí)行其父親遺命等一串故事,通過總結寵幸伶人這一教訓,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我們就來學習歐陽修的《伶官傳序》。)
3、由學生介紹歐陽修。
4、關于序。
5、背景介紹。
二、學習新課。
1、朗讀課文:學生朗讀,教師正音。
2、共同研討:共同翻譯全文,解釋個別詞,字義,說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齊讀課文,教師指導:
①讀出重音,體現(xiàn)這種強調(diào)的意義來。(豈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
、谧x出節(jié)奏,體現(xiàn)出文氣的急切舒緩來。(“方其”領起下面分句一氣貫通,有聲勢,不可一世的氣概。)
③讀出對比,體現(xiàn)出文章的抑揚變化來。
、茏x出玉器,體現(xiàn)出作者的感情傾向來。
三、研討本文嚴謹?shù)?思維線索。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并用現(xiàn)代漢語表述。(雖由天命,豈非人事哉?——盛衰成敗,由于人事。)
2、為了證明中心論點,作者采用了什么論據(jù)?怎樣過度到分析中去的?(論據(jù):莊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實。過度:莊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
3、簡述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實。
4、作者從論證角度看,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正反對比論證)
5、作者從莊宗得天下的史實中得到了怎樣的結論?(“皆自于人”,“憂勞興國,逸豫之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用現(xiàn)代漢語將作者的這些結論說說。(“謙受益,滿招損”,“防微杜漸”“以史為鑒”“力戒驕奢”“勵精圖治”“居安思!)
7、小結:本文在論證結構上有一條嚴謹?shù)乃季S線索,它按照“提出論點——例證分析——得出結論”的方式進行議論,中心突出,結構嚴謹。
8、處于北宋時期的歐陽修,為何要寫《伶官傳》呢?并冠以短序?
9、師結:以古喻今,告戒當時的統(tǒng)治者,要汲取歷史的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不應滿足于表面的繁榮。
四、課堂延伸:
1、思考:你學了這篇課文后,從莊宗這一史實和作者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fā)?(小事不小,玩物喪志,事在人為,以古為鏡)
2、總結:古人說得好:以銅味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要謹記:憂勞興國,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漸,不再重復古人的悲!
3、課后作業(yè):
、僬莆照n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掌握關鍵字、詞。
、郾痴b此文。
高一語文《伶官傳序》公開課教案9
教學目的
1、學習通過正反說理突出中心論點的寫作方法。
2、理解“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語的深刻含義及其對人生的啟示。
教學設想
。、本文是1篇史論性文章。論述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一歷史盛衰規(guī)律。文中涉及五代歷史。閱讀時必須首先弄清史實,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關系。課前布置學生自學(預習),提出自學提綱,教學中檢查。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傳》一文的序。《伶官傳》記敘了后唐莊宗李存勖寵幸的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人亂政誤國的史實。這篇序并未直接寫這些事情,而是寫后唐莊宗的盛衰成敗。教學中一要把歷史情況略作補充,二要引導學生理解文(內(nèi)容)與題(題目)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场⑽恼缕揭琢鲿,論證條理井然,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要求讀懂課文,口頭翻譯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論證過程和結論。然后讓學生通過學習本文提高對史論的鑒賞水平,并就某一史實提出自己的見解,學會寫評論文章。
教學時數(shù)安排兩教時。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檢查學生預習。
學生朗讀課文。教師考查閱讀課文的熟練程度,從而了解預讀情況。
。、有關的國王與國名:
課文第二段“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薄闹刑岬綍x王、莊宗、梁、燕王、契丹、有的是王名(指人),有的是國名(也暗指人),請根據(jù)注釋簡述他們的情況(不要照讀注解)。
。场r代背景簡介:
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間的五個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是我國歷史上的動蕩時期。在這53年間,先后換過四姓十四君,篡弒相尋,戰(zhàn)亂頻起,后唐莊宗就是被弒的一個。莊宗稱帝后,迷戀伶人,“常身與徘優(yōu)(páiyōu,雜耍藝人)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敗政亂國的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包圍。莊宗同光四年(926年)貝州將領皇甫暉兵變,叛亂四起,擁有兵權的史彥瓊拒不發(fā)兵,旋又單騎逃逸,導致亂軍大敗。莊宗親征敗回,眾叛親離,郭從謙又乘危作亂,用亂箭射死莊宗。100多年后歐陽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發(fā)出感想,借事論理,指出封建王朝的興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即指此事。
。础⑹柰ㄕn文:
。1)正音:矢(shǐ)盛(①shèng盛衰之理;②chéng盛以錦囊)函(hán)
。2)補充注釋:
原―一用作動詞,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盛以錦囊―一“以錦囊盛”的倒裝。用錦綾做的袋子裝著。盛,裝著,動詞。
函―一動詞,裝在木匣子里。原意“匣子”。
本――動詞,溯本、推求、跟“原”意思相近。
。、閱讀提示:
這篇史論觀點明確,論題突出,說理有力,條理分明。前段敘事,后段議論。通篇圍繞“盛衰”二字下筆。文章開頭,開門見山提出論點。連用兩個感嘆句表明作者對“盛衰之理”的重視,對“豈非人事”的強調(diào)。用一個“原”字推尋原因,點出莊宗得失之事,引出文章的主要論據(jù),確定全文論證的內(nèi)容。“雖曰……豈非……”是反請語氣的轉折復句,意在強調(diào)后者。
在論述過程中文章緊扣莊宗“得與失”“盛與衰”,說明立論的歷史根據(jù)。全文的論據(jù),主要是敘述莊宗接受父命、報仇雪恥,后來由勝而敗、由盛而衰的史實。在敘事中融入作者的'議論,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引史評史,就史論事,在真實記述史實的基礎上加以客觀分析、評論,從中歸結出發(fā)人深思的道理,告誡人們汲取歷史教訓,這是史論文章的目的和特點。本文在“寫史”方面,文字精當。先寫晉王臨終遺囑,莊宗恪守父命,出兵報仇,終于凱旋――有“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的“壯舉”。證明“成則由人”的道理。次寫莊宗報仇雪恥后,以為大功告成,不思強盛,寵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個倉皇出逃、土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的“慘狀”。也證明了“敗亦由人”的道理。文章用對比手法和情感強烈的句式,寫出盛衰、成敗兩個方面。“方其……可謂壯哉!”“及……何其衰也!”兩句末的兩個感嘆句,用詞不同,卻飽含著強烈的感情色彩!翱芍^壯哉”在贊嘆中含有輕蔑;“何其衰也”,在惋惜中蘊含譴責,都表達了作者對這件歷史事實的鮮明的觀點。接著又用“豈……歟?”“抑……歟?”反誥語氣的選擇復句強調(diào)后者,說明成敗之事“皆自于人”的道理,得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結論,印證了開頭的論點。為了加強文章的說理性,在最后一段中進一步推論,仍用“方其……”“及其……”的對比句式,推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擴展了論點,照應了題意,加強了文章的思想性。
。、怎樣理解文章中文與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作者為《伶官傳》作序,卻很少直接寫到伶官們的事,表面看來文不對題,實際上兩者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因為伶官的事跡在傳內(nèi)已作了詳細敘述,不必重復。莊宗的衰敗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歷史為鑒,就伶官亂政誤國之事評述國家興亡盛衰之理,以史論事,內(nèi)容聯(lián)系很緊密,重點落在莊宗盛衰的史實和評論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數(shù)十伶人困之”的事實,使伶人的作亂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扣住了題意,突出了中心。
【高一語文《伶官傳序》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伶官傳序教案(精選5篇)03-21
《伶官傳序》教學設計(精選11篇)11-23
《伶官傳序》讀后感(精選13篇)09-29
蘭亭集序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教案11-22
語文高一教案12-05
《張衡傳》語文教案02-21
語文公開課教案03-05
語文優(yōu)秀公開課的教案01-05
語文教案:《送東陽馬生序》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