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從”有“率”義考
[作者] 劉乃叔
[內(nèi)容]
《鴻門宴》中有“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的句子。其中“從”字,多被解釋為“使動用法”,譯成“使……跟從”的意思。如郭錫良主編《古代漢語》、東北師大中文系編《古代漢語》都采用了類似的說法。
單從文義看,做如是解并無不可,但若從語言實際出發(fā),以科學、準確地闡釋詞義的標準來衡量,則大有商榷的必要。因為“從”字在文言中不僅有“跟隨”、“跟從”義,也有“率領(lǐng)”、“帶領(lǐng)”義。請看下例:
宋·趙與時《賓退錄》“一僧云:‘夜宿瓜洲,夢官人服銀緋,跨馬,導從數(shù)十,履江水如平地,心異之,問為誰?從者曰:“陳殿院赴召也”!
文中兩處用到“從”,但意義卻正好相反。前一“從”字正是“率領(lǐng)”、“帶領(lǐng)”義,所以才與“導”連文并用,構(gòu)成同位關(guān)系。如果再同后文中的“從”字聯(lián)系起來分析,結(jié)論就會更加清楚!皬恼摺奔础案S者”,指的正是上文的“數(shù)十”人,而“數(shù)十”在結(jié)構(gòu)上正為“導從”的受事賓語。因此“導從”之“從”也必須講成“率領(lǐng)”、“帶領(lǐng)”不可。講成“使動用法”,理解為“使……跟從”則使“導”字無法落實?梢姟皬摹弊执_有“率”義。因此,在古代文獻中,在使用“從”處,也常常徑以“率”字代之,如:
《韓非子·難三》:“知氏最強,滅范、中行而從韓、魏之兵以伐趙!
其中“從”字,在《說苑》和《太平御覽》中,都寫作“率”。特別是在《韓非子》同書中的《十過》篇里,對此事也有記載。文與《難三》同,但在用“從”處,也用了“率”字,如:
張孟談見韓、魏之君曰:“臣聞唇亡齒寒,今知伯率二君而伐趙,趙將亡矣……”
故裴學海先生曰:“古謂率曰從”。當然,僅憑上面所舉的宋代文中的例子,加上幾條異文的材料還嫌證據(jù)不足。其實在古代文獻中,“從”當“率”講,絕非偶一用之的現(xiàn)象,隨手翻翻古籍,還能見到許多例子,而且從先秦、漢魏直至唐宋的文獻中都能找到。如:
《莊子·盜跖》:“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
《戰(zhàn)國策·趙策》:“知伯從韓、魏兵以攻趙!
《史記·李將軍列傳》:“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
三國·曹植《苦思行》:“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唐·薛用弱《集異記·裴通遠》:“車中有老青衣,從四小女!
從這點看,把“從”理解為“活用”,看作“使動用法”,講成“使……跟從”,也是很難成立的。因為“活用”是指一個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了某種語用特征或意義的情況,而“從”有“率”義,卻是語言實際中一種常見的、普遍的現(xiàn)象。按照王力先生“例不十,法不立”的原則,“從”有“率”義也該是毫無疑問的。
在《淮南子》一書中,我們還見到了這樣的例子:“烏鵲之巢,可俯而探也;禽獸可羈而從也。”高誘注:“從猶牽也!边@為我們認識“從”有“率”義,又提供了一個非?煽康拈g接例證。很明顯,“牽”義正是在“率”義基礎(chǔ)上引申出來的,不過是一個用于人,一個用于獸罷了,但二者間的意義關(guān)系還是十分清楚的。
至于從詞義系統(tǒng)看,“從”字何以由“跟隨”、“跟從”義引申出“率領(lǐng)”、“帶領(lǐng)”義?道理很簡單,因為“從”和“率”是同一行為整體中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二者既相對立,又互關(guān)聯(lián),是相對而存在的。沒有“率”就沒有“從”,沒有“從”也就無所謂“率”。所以反映到詞義發(fā)展中,就可能由此而及彼,或由彼而及此,使兩個看似矛盾的詞義共存于同一個語言單位中,即所謂“正反同詞”現(xiàn)象。在古代漢語中,這種情況是極為常見的,如:“買”有“購買”義,又有“出售”義;“貸”有“借出”義,又有“借入”義;“伐”有“攻打”義,又有“被打”義,都屬此類。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又考察了“率”字,果真也有“從”義,如:
《尚書·舜典》:“蠻夷率服!睂O星衍疏:“蠻夷循服!
《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元年》:“一夫不率,闔境罹殃。”胡三省注:“率,循也。不率,謂不循上之教令也!
《逸周書·大匡解》:“以詔牧其方,三州之侯咸率!笨钻俗ⅲ骸奥,奉順也!
《舊唐書·懿宗紀》:“西戎款附,北狄懷柔,獨惟南蠻奸宄不率!
宋·陸游《上殿札子》之三:“年谷婁豐,四夷率服!
清·吳熾昌《客窗閑話·公大將軍延師》:“敬以幼子屬先生,有不率教者,罵責之……!
其中“率”都是“從”義。在有些文中,“率”與“從”則徑直用在一起,如:
《詩經(jīng)·小雅·采菽》:“平平左右,亦是率從!
南朝·梁武帝《斷酒肉文》:“令行禁止,莫不率從!
唐·柳宗元《平淮夷雅》方城:“孰是蔡人而不率從!
宋·司馬光《論橫山疏》:“是以諸侯懷德畏討,莫不率從。”
可見,“率”可用為“從”,“從”可用作“率”,在詞義系統(tǒng)上都是持之有據(jù)的。
但令人遺憾的是,古代和現(xiàn)代很多權(quán)威性漢語辭書,在“從”字條下,都沒有注出“率領(lǐng)”、“帶領(lǐng)”義。如《經(jīng)籍篡詁》、《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中文大字典》、《辭源》、《辭!罚酥列戮帯稘h語大詞典》都是如此,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失誤。1987年出版的《漢語大字典》,在“從”字條下注出了“率領(lǐng)”、“帶領(lǐng)”義,雖僅舉兩例,仍不失為明察,堪為稱道。
但叫人不解的是,1991年編《高級中學語文課本(第二冊)》在《鴻門宴》“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一句下,仍沿續(xù)了舊的提法,把“從”解釋為“以……跟從”的意思,實在令人遺憾。
【“從”有“率”義考】相關(guān)文章:
義教的心得12-02
百義孝為先08-16
分 數(shù) 的 意 義08-16
忠與義的交織作文08-10
因為有我2021中考作文04-23
提高群眾知曉率和參與率的實踐與思考08-24
乘法分配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