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的教學實踐
論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的教學實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小學數學開設了“綜合與實踐”內容,明確了“綜合與實踐”的教學內涵與意義。盡管一線教師對它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仔細剖析實際教學還是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內容選擇無從下手、活動組織力不從心、教學重心有失偏頗等,加上主觀上將其簡單等同于“綜合練習”或者輕易看成“興趣活動”,導致了教學方向的偏離,降低了活動的效益。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總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積累基本活動經驗,而“綜合與實踐”是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的重要載體。如何正確詮釋該課程的內涵,演繹“綜合”與“實踐”的精彩?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學科特征,散發(fā)數學味
整合各個獨立的學科,融合學科差別、建立大學科觀是國際上教材編寫時的共同趨勢。但“融合”不等于“溶合”,不可以上著數學課卻感覺是在搞社會活動,這樣張冠李戴就喪失了學科特點,數學課必須要堅持數學特色。
散發(fā)數學味首當其沖就是要簡約教學目標。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要落實四基,于是為了達成所謂的情感目標,那些貼著愛國主義、互助友愛、公益環(huán)保等的標簽都跑進數學課堂。由于數學“綜合與實踐”課不像“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和“統(tǒng)計與概率”那樣有鮮明的知識特點,它更多的是三部分知識的有機揉合和方法的靈活運用,一些教師就以為是沒有新知識,在教學內容輕松簡單的情況下增加思想價值來為自己的課堂加碼,這樣的想法是很膚淺的。如,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旅游費用的計算》一節(jié)綜合實踐課,曾有教師在旅游景點的選擇環(huán)節(jié)就安排“看圖片”“說經歷”“談感受”“選景點”四個步驟,近十分鐘被強行擠占。可想在費用的理解、選擇和計算等的教學上會是怎樣的倉促,一節(jié)課就在學生涂涂畫畫中草草收兵。簡約教學目標就是要突現(xiàn)數學學科內容,那些數學所特有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是必須要“放在頭版頭條”的。數學不是一個筐,什么東西都往里裝,要用數學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學數學才是最持久,也是最強大的動力。
二、整合數學知識,強調綜合性
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綜合與實踐”的解釋之一就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思想、方法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或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很明顯該注解的關鍵詞中有“綜合”,換句話理解就是我們的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能綜]合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學習綜合性的數學內容。正是借助這種綜合性強的課程載體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探索和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綜合”不僅是數學內部各分支之間的聯(lián)系,也是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遷移。如,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面積是多少》一課,學習如何計算復雜的圖形面積,學生不僅需要綜合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還要靈活選擇分割、拼接、旋轉等解決方法,在不規(guī)則的面積問題上還要將精算與估算有機結合,這里就很好地將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進行了有效綜合。實際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圖形的特征,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將不規(guī)則轉化為規(guī)則,化腐朽為神奇。又如,學生在學習了統(tǒng)計知識后,可以創(chuàng)設《小鬼當家》的活動內容,在課余時間利用表格記錄一周里全家的日常開支,繪制成折線和扇形統(tǒng)計圖。一方面既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全過程,鞏固了統(tǒng)計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學習基本的理財常識,學會合理安排生活開支,從小培養(yǎng)理財意識,也與語文教科書中設置的“勤儉節(jié)約”主題單元教學相得益彰。
三、聯(lián)系實際生活,注重實踐性
如果說綜合是一種思維方式,那么實踐就是一種探索精神,是可以享用一生的學習品質。教師在教學其他三個板塊的內容時是通過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活動使學生獲得新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而“綜合與實踐”的教學則是引導學生運用以往的數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的問題,它需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去開展各項具體的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提升研究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意識。
實際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實踐,既要“全程”也要“全員”.如,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活動流程是收集圖形、觀察特點、尋找并畫出對稱軸、創(chuàng)作軸對稱圖形;顒忧敖處熞膭蠲恳粋學生走進生活、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用自己極具個性的方式捕捉身邊的軸對稱圖形,比如拍照、繪畫、錄像、采集等。學生親自實踐了,他們的感官印象才深刻,沒有了實際的觀察,所謂的“數學來源于生活”就成了部分人的獨家發(fā)言。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不僅可以發(fā)生在課外,在課內也一樣可以生動模擬。如,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的《小小商店》就可以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室內開辦“小小文峰超市”.學生自己從家中帶來各種各樣的日用品,并事先向家長了解具體的價格,再準備一些仿真的紙幣;顒訒r學生扮演顧客、導購員、收銀員等,自由購物、自行結算。在模擬實踐中積累“買”與“賣”的經驗,增強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完善課題過程,加強研究性
“綜合與實踐”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如何選擇有現(xiàn)實意義而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是教師教學設計時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接著是問題的展開、問題的解答和活動的總結。其實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經歷了選一選、問一問(選題),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開題),試一試、做一做(做題),講一講、評一評(結題)。這樣的四個環(huán)節(jié)就和科學家做課題研究完全一樣,只不過他們的課題歷時較長、難度更大、綜合性更強而已。
在培養(yǎng)學生主動進行課題研究方面,國外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一方面得益于他們的學科整合設置,從一年級起就開設《社會研究》《科學》,而《圖書館課程》則是從幼兒園一直貫穿到初中階段,前后一共歷時九年。這些課程都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獻研究、信息采集與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數學自身的教學也重視課題的研究,一個星期的作業(yè)可能就是主動撰寫一份研究報告,而不像我們多以被動型的練習為主。發(fā)揚“拿來主義”的精神,我們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研究活動,因人而異、因地制宜。高年級學生分組進行社區(qū)小調查,動手制作小模型,撰寫微型調研報告或數學日記等;低年級學生由于識字量不多,寫作能力有限,借助日記來表達自己的研究過程可能有些難度,教師可以開展繪畫日記的實踐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快樂地卷進數學學習的“漩渦”中。
總之,只有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綜合與實踐”課程的開發(fā)和教學中,才能幫助學生更深地積淀活動的經驗,進而鋪設出多姿多彩的數學學習之道!
【論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的教學實踐】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課程教學計劃11-05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計劃12-30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計劃07-05
綜合實踐課程教學計劃11篇11-05
綜合實踐課程教學計劃13篇02-07
論高職高專“高等數學”課程改革與實踐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