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論中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
一、導言韓禮德(Halliday,1973)說:"語言在用筆寫下之前一直是潛意識中的東西。"中等程度的英語學習者(非母語)一旦對自己口頭掌握英語滿懷信心時,很容易陷入"學習靜止期"。教師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頗為困難,而寫作恰能喚起他們對所學或所掌握的語言的感覺。然而,在我國目前的英語教學中,有些教師并沒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或者是因為覺得寫作教學難,教師批改學生作文也難,因此一般對閱讀理解較重視,而對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忽視學生寫的能力培養(yǎng),以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了多年外語,寫作能力仍很差。英語寫的訓練,筆者以為,其地位應該決不亞于聽、說、讀。每年英語高考必考一篇配分甚高的"書面表達",即為佐證。
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英語教學實踐,推介一種正在探索中的"準備—寫作—修改"英語寫作教學模式,以資大家共商之。
二、定義
所謂教學模式,乃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為了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而將教學活動諸要素組合而成,以教學程序為其外在表現(xiàn)形式的一種教學操作樣式。"準備—寫作—修改"英語寫作教學模式,是一種指導學生積極發(fā)揮主體作用和創(chuàng)造性,以提高英語書面交際能力和全面素質為主旨,通過材料準備—起草—反復修改到定稿等教學程序,注重培養(yǎng)學生英語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教學模式。
三、指導理論
(一)辯證唯物主義
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和辯證發(fā)展的。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tǒng)一。量變引起質變,質變以后,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huán)往復,事物便不斷地由低級階段進入高級階段。英語閱讀對于提高學習者的寫作水平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它代替不了寫作實踐。英語寫作是學習者有目的地提高交際能力的實踐活動,寫作方法和技巧的培養(yǎng)來源于在教師指導下大量寫的訓練。
(二)漸進主義(Progressivism)
漸進主義認為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主張學習外語要以信息源為內核,教師通過過程定向(Processoriented),使學習者投身真實的外語環(huán)境中,根據(jù)個人需要,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交際能力。教師提出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探索、歸納。從而內化語言再外化為交際行為,學生自我評估之后再由教師評價。
(三)系統(tǒng)論
外語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寫作教學是其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與聽、說、讀等教學共同構成一個科學的大系統(tǒng),它是由英語詞匯、語法、主題及其寫作手法等互相依賴、互相作用的諸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
(四)控制論
控制論方法主要是導入反饋機制,從"功能"方向尋找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辯證關系。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反饋是教師保證和控制被控制對象(學習者和英語習作)按一定目的(主題表達要求)達到最優(yōu)狀態(tài)的主要手段?刂凭褪峭ㄟ^反饋實現(xiàn)有目的的活動,反饋就是系統(tǒng)的輸出變?yōu)橄到y(tǒng)的輸入。
(五)主體教學論
主體教學思想認為在現(xiàn)代教學中應突出學習者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自始至終強調教師要起一個“導"的作用,靈活多樣地處理教材,擴充教學容量,增加練習機會,調動全體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處于教學活動的中心,可明顯提高教學效果。
(六)創(chuàng)造性構造理論
創(chuàng)造性構造理論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認為,情景(包括外在客觀的或內在想像的)是書面表達的外在誘發(fā)源,而表達者已有的知識體驗則為表達提供背景,同時意念成了表達的參照與內驅力。它可以在情景的映照下激活表達者大腦中已有的方案,然后再憑借詞語對語篇進行創(chuàng)造性構造。學習者能夠使用語言,是語言系統(tǒng)內在化的自然結果,而不是促進內在化的外部因素造成的。該理論強調的是學習者的語言處理策略,這些策略能夠幫助發(fā)展語言系統(tǒng)的內在表達方式。
四、操作程序
寫的關鍵無非是寫什么和如何寫兩個問題。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課只有一個或兩個階段,就是教師布置題目,讓學生寫,寫完上交即可。教師批改后,再在課堂上做簡要評講。第一階段由學生完成,第二階段由教師完成。若無評講,這種寫作課就只有"寫"一個階段。筆者設計的中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三個階段:準備—寫作—修改。每個學生每周必須按照高中英語教科書每單元第四課中Writing的要求,或者WORKBOOK中的書面表達圖文材料,或者教師布置的題目做一篇作文。這三個階段相互照應,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協(xié)調活動貫徹始終。
(一)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全面分析、掌握材料,形成寫作提綱和"腹稿"。具體內容有五項:1.閱讀、分析有關材料(文字或圖表等),占有材料,掌握事實;2.拓寬思路,集思廣益;3.交流觀點;4.記筆記;5.擬寫作提綱。
學生的英語寫作應在教師指導下準備,因外語和母語的表達方式不盡相同,教師若不進行指導,就會出現(xiàn)大量的中國式英語(Chinglish)。筆者在教學中是采用下列方法體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指導學生寫作訓練的:1.教他們如何擴大詞匯量和英語慣用法;2.教他們掌握英語基本句型,尤其是動詞句型;3.教他們動筆前如何分析材料、審題;4.教他們利用已知的知識背景;5.教他們用不同的詞和結構表達思想;6.教他們如何評品一篇作文;7.教他們閱讀時記筆記。上述每一件事都是由學生完成的,能極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的指導作用表現(xiàn)在決定學生該干什么,指導學生如何干,糾正學生的錯誤。即使是新詞和易錯的詞的選擇、語法的學習,教師也只是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然后自己去查詞典及有關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必要時,把問題提到課堂上討論解決。至于這種課是否上得緊湊,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上得有效率、有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既能學到新知識,又能學到技能,教師的指導作用關系極大,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
英語教學中的寫作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包括書寫、寫話和作文,逐級遞升,與聽、說、讀的教學是密切聯(lián)系的:既有遣詞造句的問題,又有語篇結構的問題;既是語言訓練,又是思維訓練。閱讀在英語寫作中,特別是在準備階段,占有重要的位置。因為教師或者教材要求的寫作命題不是有感而發(fā)的自我表達,而是要有真憑實據(jù)的所需的材料(文字或圖表),經(jīng)過分析、研討才能獲得的,所以,在形成思想以前,非閱讀相當數(shù)量的有關材料不可。教師可讓學生先閱讀一份材料,然后讓他們合上書本,口述內容,再由其他學生補充,最后寫出材料大意。英國學者布里頓(J.Britton,1970)根據(jù)多年的研究指出:"學生口語句型結構和表達方式往往是他們寫作的基礎。"學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形成初步思想,即開始構思,列出寫作提綱、初稿、二稿,經(jīng)潤飾、定稿,交給教師。例如"Pollution Around Us",教師沒有為學生提供現(xiàn)成可用的材料,而是給他們有關的文件、報告、法規(guī)、報刊文章(甚至是漫畫),讓學生去閱讀、分析,從中提煉獲取必要的信息。這種帶有具體目標的閱讀,可對學生進行多種技能的訓練。
(二)寫作階一、導言
韓禮德(Halliday,1973)說:"語言在用筆寫
下之前一直是潛意識中的東西。"中等程度的英語學習者(非母語)一旦對自己口頭掌握英語滿懷信心時,很容易陷入"學習靜止期"。教師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頗為困難,而寫作恰能喚起他們對所學或所掌握的語言的感覺。然而,在我國目前的英語教學中,有些教師并沒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或者是因為覺得寫作教學難,教師批改學生作文也難,因此一般對閱讀理解較重視,而對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忽視學生寫的能力培養(yǎng),以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了多年外語,寫作能力仍很差。英語寫的訓練,筆者以為,其地位應該決不亞于聽、說、讀。每年英語高考必考一篇配分甚高的"書面表達",即為佐證
【簡論中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相關文章:
法治社會形成原因及模式簡論/張福坤08-05
淺談農村中學英語寫作教學08-23
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探討08-18
實用寫作模式新論07-22
淺析互動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的實施08-26
簡論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08-07
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分析08-17
中學英語少教多學模式中常見的問題08-01
小學英語寫作課以讀促寫教學模式探索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