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社會公德意識
----小學生素質養(yǎng)成教育方式探索之一
在中國的小學教育實踐中,教師經常會因為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社會公德意識欠缺的問題頗感頭疼,忙于應付經常出現的打架、損壞公物、爭搶好處、集體活動很難開展等問題,處理得不好,還會造成班級風氣惡劣、影響到學習成績的提高。由于現實中獨生子女比例較大,家庭教育不到位,使小學生普遍存在著團隊意識差、互助意識差、缺少合作精神等現象,如果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也忽略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會加劇造成小學生不能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缺少集體主義精神。如何引導學生建立起社會公德意識,形成良好的班風,已經成為小學生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前沿問題。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社會意識的重要性
小學教育是建立學生正確人生觀的關鍵時期,筆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對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小事的引導,及時抓住機會,因勢利導,把出現的問題和素質教育緊密結合,對其進行必要的引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在一個素質教育開放日,為了展示學校、學生的風貌,規(guī)定全體師生必須穿校服,并且三令五申,可是事與愿違,屆時竟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沒有穿校服。還有一次,有兩名在學校用午餐的孩子到外地參加考試,他們的盒飯會就分給其他就餐的同學,但是每個孩子都想得到最好的。搶到的,洋洋得意;空手而歸的,滿臉沮喪。
我注意到,這些問題的出現,雖然只是一些小事,如果不及時調整,就會使學生習以為常,影響到孩子們最基本的素質的養(yǎng)成。雖然看來這是一些小事,只要要求一下就可以,但是,如果和小學生的素質教育聯(lián)系在一起,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也會使學生真正的建立起自己的社會角色意識,對其今后的發(fā)展是極其有利的。
二、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注重對小學生行為的意識調整
小學生的社會意識,應該建立在班級意識的基礎上,這對素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學生把班級利益都視而不顧,何談社會意識?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我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
1、對第一個問題的處理方式
首先給學生提出了兩個問題:(1)如果你是老師,對于自己再三強調的問題,而學生根本就不重視,你會怎么想?(2)集會時,當你看到一個班級的同學,服裝如此的不統(tǒng)一,你會怎么想?
學生思考后的回答是:如果他們是老師的話會很生氣;如果看到別的班的同學服裝不整齊,他們會覺得這個班的學生沒有集體榮譽感,說明學生已經注意到了一些問題,但還沒有上升到班級集體榮譽和自己社會公德意識上來。
于是,通過講述穿校服的意義,讓孩子們真正建立起愛集體、愛社會、愛國家的良好意識。因此我通過五個方面給孩子們說明穿校服的意義。
(1)校服是一個學校的象征,校服穿在身上應該感到自豪。
(2)整潔統(tǒng)一的校服可以體現學校、班級的精神面貌。
(3)外出時,一旦掉隊,可以通過校服找到自己學校的隊伍。
(4)穿校服便于學校進行統(tǒng)一的管理。
(5)可以消除同學間的貧富差距。
通過和孩子們的溝通,使學生開始主動地按照要求穿戴校服,并且改變了交不齊作業(yè)的毛病,而且對各項班級活動都開始積極了。通過此次事件,我的班級已經開始樹立起較強的集體主義意識,學習成績也開始逐步提高了。
2、對第二個問題的處理過程
小學生的社會角色意識,是建立社會公德意識的基礎。在發(fā)現這個問題以后,我不是硬性要求學生做到什么,而是利用給學生講故事的方式,對學生的行為心理進行調整。
(1)故事一:在生活困難時期,一位母親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多吃點,從來不跟孩子同桌吃飯,但是其中一個孩子發(fā)現原來每次母親都是等他們吃完后,自己才吃,如果有孩子吃剩的,母親就把剩飯吃掉,如果沒有剩飯,母親就會將鍋里的飯渣撿著吃。我問:“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孩子們都說這位母親很偉大,很受感動。
(2)故事二:在長征路上,一個老炊事員為了讓戰(zhàn)士們多吃一口,自己經常餓著肚子,最后終于犧牲在長征路上。我問:“老炊事員跟戰(zhàn)士們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但是他寧可自己餓著,甚至餓死,也要把自己的糧食分給其他的戰(zhàn)士,這是為什么?”學生回答是因為革命時期人的精神境界高。
針對這種回答,我對學生進行了深入的引導,讓學生懂得,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每一個人應該學習和敬佩的。老炊事員的心中裝著戰(zhàn)士們,知道自己的責任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是令人敬佩的品質,F在雖然處于和平年代,處在一個吃得飽、穿的暖的時期,不需要為了讓別人而損失自己,但是應該具備這樣的品質,才能體現出自己的社會價值,才能表現出自己良好的品質,讓社會認可自己。
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引導后,第二天中午分飯的時候,沒有了眼巴巴的眼神和迫不及待搶吃的場面了,而是出現了這樣的聲音:“豆豆喜歡吃肉串,給她吧。”“不用了,我這里有一串了。給男生吧,他們吃得多!蔽医蛔〗o他們鼓掌。
三、班級生活是建立小學生社會意識的最佳途徑
根據我做班主任的經驗,小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能逐步建立起來的。發(fā)生在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們應該注意到的,也是解決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最佳時機。雖然每個孩子身上都存在著缺點,但是作為老師,我們不但要看到缺點,更重要的是對每個孩子進行養(yǎng)成教育。因此,要利用班會課的時間讓每個孩子去挖掘他們的優(yōu)點,建立起社會角色意識,就可以保證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的提高。如果我們只注重課堂上的說教,而沒有把我們的要求放在這些小事上融會貫通,那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往往就會造成小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缺失,即使通過硬性要求強迫學生們做到了一些表面上的文章,也不可能變成學生們自覺自愿的社會公德意識,就更談不上素質教育。因此,我認為,注重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對小學生進行心理調整,是素質教育的最為有效的途徑。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估算意識08-03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語音意識中的押韻意識08-01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道德意識08-07
淺析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08-04
如何培養(yǎng)少先隊干部的自主意識08-17
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