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把握“引文”傳遞的思想情感信息──魯迅作品六處引文淺析
把握“引文”傳遞的思想情感信息──魯迅作品六處引文淺析 鄒立群 10月25日 《語文教學之友》 無論學貫中西筆耕不輟的大儒,還是市井之間吆喝不止的小販,他們在著述之中,在談話之時,都喜歡引經據典地援用一些典故、文句和詞藻。這些引用的東西,一方面豐富了語言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也透視出語言表述者自身的人生觀、愛憎情感和精神思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隨便放過課文里這一類意味深長、情感蘊藉的材料,而是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感知其間潛藏的情感,卻體會作者的思想,去領悟其間種種難以言傳的妙韻。 引用典章文句的現(xiàn)象在初中語文教材魯迅作品中出現(xiàn)多次,有必要作這方面的專門研究。魯迅先生早年曾受教于紹興城里一個以嚴厲著稱的私塾──三味書屋 ,在那里,他在先生的嚴厲要求下熟讀了“四書”、“五經”等古代經籍,積累了深厚的文學功底,形成了很強的駕馭文字的功力,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能信手拈來,恰到好處地援引一些古詩文章句,而理解這些古詩文章句的內涵和思想折光對學生理解先生作品主題和情感,對我們語文教師了解先生作品折射出的教育思想無疑是大有裨益的。下面,筆者就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中六處引文作出簡要的詮解: 一、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 ,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1、“仁遠乎哉我欲仁則斯仁至矣”出自《論語·述而》,應讀作:“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币馑际牵骸叭蔬@東西很遙遠嗎?我內心想到仁,仁就自然來到了”。 2、“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出自《幼學瓊林·身體》,應讀作“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币馑际牵骸靶θ思已例X缺了,就說‘(那個缺口)就像一個狗洞大開著’! 3、“上九潛龍勿用”出自《易經·韓卦》,由“初九潛龍勿用”和“上九亢龍有悔”二句爻辭雜糅而成。“初九潛龍勿用”意思是“君子應韜光隱晦以待時機”;“上龍亢龍有悔”意思是“人應以亢滿為戒,注意物極必反的道理! 4、“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摘自中國古代典藉文獻中最艱澀難懂的《尚書》中的《禹貢》篇,原文不在一起,而是由“厥土惟涂泥”;“厥賦下上(上)錯”;“厥貢……厥包橘、柚,錫貢”和“厥名包匭、青茅”諸句拼合而成。意思是“天下土地(共分九等),下上為下等里最上的一級,好壞交錯;那進貢的物品里有茅草、橘柚等物品。”我們可以如下斷句:“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 上述四句,都是舊時書塾讀物中一些極艱深難懂的文句,且無句讀。蒙童們讀這些句子時根本不知所云,常常讀錯背錯,而且錯得離譜可笑就情所難免了。魯迅先生這樣寫,這樣對“死讀書”的效果進行生動的再現(xiàn),不僅反映了舊私塾學習內容的枯燥乏味,學習的內容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超過了學生的能力范圍,而且把批判的鋒芒指向了封建教育制度,目的在于評擊舊教育制度對青少年思想的束縛、誤導和毒害,評擊舊教學模式和手段的呆板和無聊。同時,對我們有些在教學中手段匱乏、方法不多的教師,依然有著極強的警示作用。 二、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低下去了,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 ”;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出自清人劉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崗賦》引文中的聲浪號表聲音起伏,持續(xù)不斷“噫”、“嗬”指念書時加在句尾用來加強感情的聲音,意思是:拿著鐵如意,指揮比劃,瀟灑自如。用金杯喝酒,痛快淋漓,喝得很多而未醉。不過引用句子和原文略有出入:“鐵如意”原作“玉如意”;“顛倒”原作“傾倒”。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壽鏡吾先生自甘淡泊的情感。他如醉如癡的情態(tài)是那么投入,以致讀錯了字詞也渾然不覺不以為意;從內容上看,誦讀而入醉的不是什么所謂情致高雅的正宗詩文,倒是那種充滿狂放情致的近代詩賦。從這里,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壽鏡吾先生潛心從事蒙學教育,遠離官場仕途,自甘淡泊的正直的知識分子的清白品格。同時,對照課文,壽先生“不常用戒尺”,“不常有罰跪的規(guī)則”,連孔子的牌位也沒有,也從側面反映了他的寬厚和藹和開明,反映了他在某種程度上表現(xiàn)出的對“正統(tǒng)”的封建教育的怠慢和疏離。也折射著作者魯迅先生對封建教育制度的認識、批判和情感。 三、 但在我是樂土:因為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yōu)待 ,又可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社戲》)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出自《詩經·斯干》頭二句。意思是“潺潺的澗水,深遠的南山”。不僅是引用,而且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代指一些深奧難懂的古書。在這里,作者借“我”對“樂土”的向往批判了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束縛和封建教育內容的枯燥無味。上述三處引文,統(tǒng)攝于魯迅先生對書塾生活的評價、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對封建教育形式的否定當下。 四、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了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孔乙己》) “上大人,孔乙己”出自舊時用于描紅的半通不通的尊孔的話:“上大人孔/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土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矣。”在讀的時候三字一頓,因而半通不通,我們應如下句讀:上大人孔/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矣。意思是:“上大人孔丘,一個人教化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賢士,八九個特別有才干的人,他們都能行仁而知禮。 毙≌f通過這句話介紹了孔乙己姓名的來由,實則是有姓無名,有姓無名等同于無姓無名,就象代數(shù)字母“x”、“y”一樣。意指舊時象他這樣同命運的人不止一個,不僅寫出了孔乙己屈辱的無足輕重的社會地位而且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科舉崐制度造就并毒害了大量的“孔乙己”。 五、接著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孔乙己》) “君子固窮”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币馑际牵骸熬幽馨灿诟F苦,而小人則因窮而為非。”孔乙己說出這句話,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受人調侃和嘲笑的窘境,另一方面也為了顯耀自己的博學,同時,我們還可以從這句話看出他在自欺欺人地以“君子”自況。弄清這句話,有助于我們更為準確地把握孔乙己性格特征。下文中的“者乎”是二個文言文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二個虛詞,它們指代的范圍更為廣闊,從這二個詞,我們儼然看到了孔乙己搖頭晃腦地從嘴里蹦出一大串的文言詞句,一個窮酸的腐儒形象躍然紙上。 六、“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來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多乎哉?不多也。”于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孔乙己》) “多乎哉?不多也。”出自《論語·子罕》,原文是“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痹谖闹,孔乙己先在孩子們面前說出了一句大白話,可畢竟有失讀書人的身份,馬上跟出了一句文言文,實則是以文言文對前一句話的反注,同時,我們注意到字詞對應關系,可以看到“我”對應著“君子”,同前文一樣,一方面時時以讀書人自居,炫耀學問,一方面以“君子”自比。這種引用,的確有著妙不可言的意味。 上述三處引文的了解,有助于我們準確地把握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有助于我們了解作品的主題,有助于我們認識魯迅先生對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教育制度的態(tài)度。 綜上所述,我認為上述引文并非作者“信”手拈來,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恰到好處的引用;透射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傳遞著不容忽視的信息,具有深刻的意蘊和情感。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有必要把它們的來龍去脈,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它們的深層底蘊對學生作出明確的詮解。這樣做,不僅有助于學生把握魯迅先生作品的主題,激發(fā)學生對我國古代典藉文化的興趣,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語文思維。 在拙文中,筆者列舉了初中語文課本魯迅作品里的六處引文,并進行了粗淺的分析,以期對作品中引文傳導信息作用的研究起到拋磚引玉之效。是為幸。
【把握“引文”傳遞的思想情感信息──魯迅作品六處引文淺析】相關文章:
引文、圖表、加注 引文、圖表、加注等是論文寫作中廣泛使用的寫作技術。04-12
信息的傳遞教學設計(精選12篇)02-24
淺析中學語文的情感教學08-22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淺析論文08-18
思想政治課改中把握“度”的策略08-18
淺析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論文(精選11篇)05-19
把握領導決策需求抓好綜合信息工作08-17
淺析江蘇省高中信息技術教學08-17
淺析高速公路機電管理及信息化問題08-18
淺談舞蹈表演中如何傳遞情感(精選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