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生語言為何貧乏
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學生作文,其中使用了72個“死了”,如“熱死了”、“煩死了”……整篇文章都是十分簡單的詞語,毫無文采可言;鄭州八中初一的一位語文老師曾對30篇主題為“我愛我家”的作文進行統(tǒng)計分析,學生用的詞不超過200個,成語、俗語很少見,更不用說自己個性化的語言了。專家就此分析指出:視聽一代只會用簡單詞語,當代兒童語言日趨貧乏。 事實可能是這樣的事實,而結論顯然不該是這樣的結論。 現在的孩子語言貧乏嗎?兒子吃飯的時候常常邊吃邊玩,有一天我對他進行說服教育,兒子并不理會:“爸爸,你看電視臺播電視劇的時候,不是都插廣告嘛,我吃飯就不能‘插’一段‘廣告’嗎?”——孩子的語言還要多天真?還要多可愛?其實,我們身邊許多孩子都有這樣的“驚人之語”。同事的女孩因為未能入選班級三好生而遭到父母訓斥,小女孩不解:“你要我做得最好,你在單位當上領導了嗎?”——這不是閃耀著智慧之光的童言嗎? 那么,孩子的書面語言怎么又變得貧乏了呢?這是一個不可表面化解讀的社會問題,F在不少老師總是把作文與說話割裂開來,把作文與做人割裂開來,把作文與孩子們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割裂開來。這么教,孩子的作文能夠鮮活、生動嗎?老師如果從小學開始就引導學生留心將平時與父母、同學、老師交流時說的話、心里想說的話照實記錄下來,教他們先學會寫一兩句話,再試著寫一兩段文字,而后領其漸入寫作的狀態(tài),孩子的作文還會那么蒼白無力嗎?我在家里已經有意給孩子做這樣的訓練,但心里不免有些擔心:這樣的作文,能夠在老師那兒通過嗎?這樣的作文符合應試作文的要求嗎?在應試教育的重重壓力之下,我們不少孩子的靈感、想像力、好奇心正遭到壓抑、束縛甚至是傷害。 教育方法的“缺氧”,必然導致孩子思想的貧血、語言的蒼白。一個小學一年級學生上音樂課時跑上講臺,對正在彈琴的老師說:“你彈得真好!”面對這一富有個性的表達,你猜那老師怎么說?她對學生眼睛一瞪:“注意,你已經是小學生了!”從此之后,這個孩子在這個老師面前說話還會那么舒展、自然嗎?我不敢想象。一位朋友頗有感觸地說,現在種種扼殺個性的教育方法使我們的“陽光少年”變成了遠離快樂、遠離成功的“月光少年”、“燈光少年”、“燭光少年”!這才是學生語言貧乏背后真正令我們不安的東西。
【學生語言為何貧乏】相關文章:
大學生工作經驗貧乏 簡歷如何出彩?08-15
市長為何要辭官08-17
痛,為何到了心扉04-10
為何你的眼里總是痛苦?08-18
言論為何不自由?08-17
為何不在簡歷下功夫08-15
問世間美為何物作文05-07
職場:面試最棒為何不被錄用08-17
集體主義為何屢遭批判和責難08-17
封閉式基金為何會有折溢價?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