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奧林匹克的精髓
無論是顧拜旦、還是當代國際體壇,都一致認為,奧林匹克的精髓是教育;教育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因此,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努力發(fā)揮教育方面的巨大作用,應是非常明智的選擇。這不僅符合北京提出的人文奧運精神,并可以促成這一屆奧運會成為奧運史上特色最鮮明、成果最豐碩、影響最深遠的一屆奧運 會。
北京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有識之士認為,“認識尚未完全到位”。
要重視奧運在教育方面的價值與功能
北師大毛振明教授、北體大孫葆麗教授認為,奧林匹克的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教育思想!案、更高、更強”、“參與更重要”、“公平競爭”、“和平、友誼、進步”。這些思想是現(xiàn)代人適應現(xiàn)代社會所必需的精神食糧,但至今不為人們廣泛吸收。
“人們看得最重的是辦奧運能取得多大的經(jīng)濟成果”。中科院院士張澤等學者說,目前,對奧運,往往過多的注意它的經(jīng)濟意義,把經(jīng)濟利益作為衡量舉辦奧運的首要目標。這種對奧運的解讀和組織方式,與奧運的宗旨有距離。奧運在教育方面的價值和功能被忽視,特別是奧運的道德影響和人本教育功能被淡化,有違申辦的奧運初衷。
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與奧林匹克教育不普及有關。首師大副校長劉利民教授、首體副院長李穎川教授認為,恢復加入奧林匹克前,中國高校沒有一本全面系統(tǒng)的《奧林匹克運動》教材。加入后,奧林匹克出版物仍不能滿足需求。而且,奧運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注入新的元素的體系,要求教育者不斷跟蹤奧運發(fā)展,不斷增補奧運信息,但實際上沒有做到及時跟進。從小學開始,學生就要承受很大的學業(yè)壓力,體育學科常不被重視,奧林匹克教育自然也就不能在學校教育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此外,還與國民體育意識淡薄有關。毛振明教授說,調查顯示,中國體育人口僅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1/3多一點。體育人口數(shù)量不多的主要原因是,“重文輕武”的傳統(tǒng)觀念至今仍然根深蒂固。加上一些傳媒忽視奧運的社會和倫理價值,僅僅關注體育明星,對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形成了誤導。
于是,在市場經(jīng)濟的環(huán)境條件下,就出現(xiàn)了講奧林匹克運動的經(jīng)濟意義,很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強調奧林匹克運動的精髓是教育,卻認為是沒事找事,看不到奧運與教育是一種“雙贏”的關系。
“北京奧運”離不開教育參與
北京奧運組委會高層人士認為,北京提出的“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項項都離不開教育的參與。北京奧運對北京的環(huán)境、交通、場館、通訊、信息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育可以在相關的科技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北京奧運舉辦之日,需要一支訓練有素的一流服務隊伍,教育可以為奧運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要在2008年“新北京、新奧運”形象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大幅提高國民素質,教育在這方面提供強有力支持的潛力更大。
同時,北京奧運高度重視發(fā)揮教育的作用,還可以促進奧林匹克教育的多元化發(fā)展。奧運在北京舉行,將使東、西方文化在中國碰撞與交融。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價值觀念、文化觀念、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對片面追求肌肉強化,而忽視精神與外形、人與自然的和諧,將是一種“清洗劑”。具有儒家色彩的中國傳統(tǒng)體育倫理思想,對興奮劑濁流和球場暴力,將是一“凈化劑”。中國傳統(tǒng)體育教育與奧林匹克教育的互補,將有可能形成雙向驅動的良好態(tài)勢。一旦北京奧運成功地發(fā)揮教育的作用,在奧林匹克教育體系中,以發(fā)達國家教育形式為主的傾向將逐漸弱化,從而可以豐富奧林匹克的教育寶庫。
北京奧運向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北京承辦奧運,有助于強化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促進素質教育改革和提高國民的整體素養(yǎng)、推動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和全民體育的開展,給北京教育發(fā)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從“教育觀念”、“國民公德意識”、“國民體育素養(yǎng)”和“學校體育教育”等4個方面,向北京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北體大副校長鐘秉樞教授、中央美院院長潘公凱教授等認為,目前,素質教育的理念仍難轉變?yōu)榻逃袨;鶎咏逃块T仍用升學率和各種所謂的教育成就衡量學校工作。學校在圍繞素質教育進行教改的同時,依然必須緊抓應試教育不放。中國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遵守社會規(guī)范等,理應是每一個居于首善之區(qū)的公民的行為準則。而不少北京人的行為與“禮儀之邦”的美名相去甚遠。奧運精神及其實踐活動是“法”和“社會規(guī)范”的集中體現(xiàn),而法制意識、社會誠信問題卻屢見不鮮。通過學校教育普及奧林匹克教育是一條重要途徑。而至今學校體育教學內容仍以運動技術為主,缺乏體育文化知識和健康知識的內容及其教學。學生為什么要學習這些技術,缺乏學理的解釋和價值的說明。培養(yǎng)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是高校的三大社會職能。但長期以來,高校體育僅擔當起培養(yǎng)人才的一元職能,而且,培養(yǎng)的還是“配角”。北京申奧成功后,人文奧運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相繼在人民大學等高校成立。清華、北師大分別開設體育學科博士點。大學介入體育,使體育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發(fā)生變化。但這僅是開始。專家普遍認為,從現(xiàn)在起,應借北京奧運之力,中國高校應進一步推動體育教育轉型,真正承擔起“三大社會職能”。
try { showAd(3,0,1); } catch(ex){}【奧林匹克的精髓】相關文章:
奧林匹克公園作文08-24
奧林匹克精神作文06-03
在反思中領悟地理案例教學之精髓08-17
奧林匹克運動會口號08-23
新課題——奧林匹克生物教育研究04-23
奧林匹克公園風景小學生作文(通用17篇)09-14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觀后感(通用5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