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疑、聯、注──淺談閱讀四法
讀、疑、聯、注──淺談閱讀四法江蘇省海安縣張垛中學 陸陽
“閱讀是生命的活動,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 ── 于 漪
閱讀是與作品對話,與作者交流,與自然交友,與別人溝通的活動?梢哉f,閱讀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心智活動。而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由知識因素、智力因素、技能因素等構成。近年來,隨著新課標理念下的現代閱讀觀的提出,各個省市的中考卷更是把閱讀理解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面:以課外為主,以主觀題為主,占分比重大,約占百分之四十二。因此,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閱讀,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習慣,是我們每一個學生平時就應該注重的。一般來說,閱讀的內容不同,閱讀的目的不同,采用的閱讀方法也就不一樣。
一、精讀與略讀
精讀是一種最基本的閱讀方式!胺沧x文貪多者,必不能深造;能深造者,必不貪多。”(唐彪語)就是強調精讀必須在文章的精微之處,細加審玩,熟讀精思,學而時習之,才能吸其精髓,使之成為自身所需要的養(yǎng)料,收到以一當十的效果。這種閱讀法較適合于優(yōu)美的散文、短小精悍的議論片段以及詩歌。當代作家秦牧曾給“精讀”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精讀就好像老牛的“反芻”:老牛先是粗粗咀嚼食物,咽下去后再回到嘴里細細咀嚼,然后吞咽下去消化吸收。這個比喻不僅指出了細致閱讀和深入體味的必要性,而且也指明了精讀的具體方法──反復閱讀。反復閱讀時,不僅要求按照順序,仔細地看清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還要求對文章的語句、篇章和主旨作深入思考。這樣在反復閱讀中積累語匯,逐步掌握用詞造句的一些特點的規(guī)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語感,形成閱讀的經驗和習慣,自然能終身受用。
略讀就是大略地讀,也就是博覽群書,瀏覽涉獵。秦牧對“略讀”也作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略讀就是有點像鯨的吞食,張開大口,喝進大量海水,然后嘴巴一閉,留下小魚小蝦,而讓海水汩汩地從鯨須里流掉。它與精讀很不相同,它不是從頭至尾一字不漏地閱讀,而是著眼于通觀大意,或專門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只有這樣讀,才能做到多讀,知識才博。略讀不是心不在焉、無目的地讀,而是要聚精會神,在通讀全篇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文體的閱讀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有重點地讀。通常是記敘文要能讀出所記敘的人和事,然后再去注意詞藻的華美;散文要注意領會線索;說明文應了解說明的對象和順序;議論文要抓住結構和邏輯。當然,略讀主要用于長篇小說、長篇通訊,以及復習以前看過的材料。具體的做法是:用眼睛掃過每行字,注意每行的關鍵詞。盡管每個人所選的關鍵詞不盡相同,但每個人領會的原文意思都會非常相似。
二、設疑與釋疑
“疑”能引燃學生智力的火花!皩W則須疑”(張載語),“疑則有進”(陸九淵語)都是頗有見地的話。學習過程中的設“疑”,一方面學生自己可以質疑。事實上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對課文中的字、詞、句、篇章結構以及寫作特點常常會產生一些疑問,而這些疑問,往往是學生鉆研教材理解課文的結果。 另一方面,可對老師的設疑進行釋“疑”。通常來說,老師的提供的疑問往往是我們所沒有注意到的重要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對我們把握課文有很大的幫助,閱讀效率也因此得以提高。比如:閱讀《聽潮》有學生這樣質疑:
①課文第10段至12自然段均不是直接描寫大海的形態(tài),是否可刪除?
②課文第1──7自然段寫“銀光消失”是怎樣消失的呢?
在老師的啟發(fā)下自我解疑:──課文10—12段是側面描寫,其作用在于襯托大海的靜寂。不能刪除。銀光的消失是由于大海的“憤怒”,波濤洶涌所致。
由此可見 ,在閱讀中注意設疑和釋疑,使自己在讀讀、思思、議議中體會作者謀篇布局的匠心和譴詞造句的準確、生動、傳神等方面的妙處,對于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和發(fā)展思維均有好處。
三、聯想與聯讀
中學生初讀一篇作品后,頭腦中大多形成以直覺感知為主的印象,“聯想”是這個階段心理活動的主要方式。如果學生堅持用聯想思維學習、整理各類語文知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一般來說,“聯想”流向與閱讀者的知識、經歷儲備有關。比如初中生讀《春》,大多引起對童年情趣的聯想,對“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的場景倍感親切,感情細膩的能聯想起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感受。
聯讀其實是在聯想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閱讀方法。它將內容、主題相近的課文內外文章合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這種閱讀方法能充分訓練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開拓學生的文學視野。運用這種方法的關鍵在于必須精心挑選課文的姊妹篇,讓相近的課內外文章互為映襯或對照。其方法較為靈活,可以以課內帶課外,也可以以課外輔課內,也可以二者并重,形成對比。不過,此種閱讀方法較適合于精美的短篇或精彩片斷。比如:南朝吳均的《與朱元思書》與現代作家碧野的《天山景物記》,寫景狀物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我們學習《與朱元思書》時就可以運用聯讀法,把已學過的《天山景物記》與之對照閱讀,既可以互為印證,又可從中窺見古今作家描寫同一景物的不同語言、角度、技巧和風格。
四、圖表與圈注
“圖注”是根據文章描述或者說明的內容或濃墨重彩或簡筆勾劃而制作的圖畫,可以是靜態(tài)的,也可以是動態(tài)的。在閱讀中,學生可看圖領會文章內容,或邊看課文邊畫圖以加深理解,增強閱讀中的形象感!皥D”可以是現存的有關課文的各種圖片(文中插圖)。如學習《蘇州園林》,學生根據文中插圖可擬一份解說詞,著重抓住樹木、亭臺、假山池沼等幾種景物來描繪。這樣既能很快把握事物的特征,又訓練了自己的表達能力。也可以是自作簡圖。如制作《中國石拱橋》的簡圖。有條件的還可以借助錄像或電腦等多媒體中動畫圖片。不少的寓言故事、古代詩詞等都有相應的動畫片,學生可通過上網點擊,讓自己感觀直接收視。
“圈注”是指閱讀時給字、句畫上符號或者根據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文中點點劃劃、眉批邊注。即包括會看注解,邊讀邊圈點勾畫,邊讀邊評注以及摘句做讀書筆記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要根據各個不同體裁文章的特點和內容運用一定的符號進行閱讀。如用“△”標記重要詞語,用“…”標記精彩的描寫語句,用“~”標記精要的議論片段,用“──”標記名言警句等,批上心得體會,注出疑難問題。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可以加深和提高對文章的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起仔細閱讀、邊讀邊思考的良好習慣和加強對文章的記憶!霸匍啎r,可以不煩思索而得其中詳悉。”(唐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