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情趣與理智——從小學(xué)語文教材中的動物形象說開去
陪著兒子看了好幾集美國動畫片《貓和老鼠》,不禁為遠(yuǎn)在大洋彼岸那群動畫創(chuàng)作者天才般的創(chuàng)造力和幽默品質(zhì)而折服!兩歲多的兒子完全被那有趣的情節(jié)、夸張的動作、可愛的形象迷住了。你瞧,他老吵著要放動畫片,只要打開VCD,他的眼睛一眨不眨,有時還坐在沙發(fā)上旁若無人地咯咯咯地笑個不停。
兒子這副著迷的樣子讓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們的小學(xué)語文教材能不能制作得像動畫片一般迷住花朵般美好的孩子這不單是介質(zhì)的變化和制作的技術(shù)問題,更重要的是一種觀念問題。我們的教科書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形式都必須考慮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思維特點、認(rèn)知結(jié)構(gòu)和情感品質(zhì)。或者說,既要有一定的“營養(yǎng)價值”,又要以色、香、味喚起孩子們的“食欲”。
喜歡動物幾乎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小學(xué)語文教材,尤其是低年級教材似乎很重視這一點。教材中的動物們一個個在孩子們面前閃亮登場。但筆者感到,這些動物形象大多是理趣大于情趣。很多時候,它們僅僅是傳播知識、訓(xùn)導(dǎo)為人處世原則的手段和工具,缺乏一種動物本身的真趣和魅力。
像《小貓種魚》《小山羊》《小壁虎借尾巴》《三只白鶴》《小蝌蚪找媽媽》等課文都是想借動物們的言行舉止向小孩子傳授簡單的科學(xué)知識,從這樣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的不是充滿激情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而是一個穿著動物的外衣的博學(xué)之士在向孩子們作科普講座。
小學(xué)語文教材中更多的是一種寄寓型的動物。這類動物活動起來一點都不輕松,因為,它們的背上都背著一個裝有人生哲理的“包袱”,全然不像前面提到的貓和老鼠那般無拘無束,個性鮮明。這類課文在教材中簡直是俯拾皆是。如教人們互幫互助的《小公雞和小鴨子》,教孩子們做事要善于想辦法的“烏鴉”(《烏鴉喝水》),說明不要見異思遷的“小猴子”(《小猴子下山》),讓孩子們從小拋棄坐享其成思想的《小白兔和小灰兔》,說明做事不要三心二意的“小貓”(《小貓釣魚》),揭示人各有所長,要看到別人的長處的《駝駱和羊》,告誡孩子們美不美不在外表的《美麗的公雞》,暴露自我炫耀者丑態(tài)的《驕傲的孔雀》,讓孩子們明白跟惡人是沒有道理可講的《狼和小羊》,知道不要相信壞人的《會搖尾巴的狼》,教導(dǎo)孩子們不要輕聽別人奉承的《狐貍和烏鴉》,懂得對別人的意見要善于分析和驗證的“小馬”(《小馬過河》),等等。
對孩子們進行早期的科學(xué)啟蒙和人生養(yǎng)成教育固然重要,但筆者以為,這種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搞簡單的“對號入座”。設(shè)想一下,即使我們把上面提到的教材中的篇目都制成動畫片,它們有《貓和老鼠》那樣讓人著迷嗎我看未必。這些動物們的臉上沒有幽默,沒有滑稽,沒有生活中的真情真趣,有的只是一臉的嚴(yán)肅。他們像一群參透人生的智者,借著動物的口吻向純真的孩子們作人生的指點和忠告。在這里,貓非貓,兔非兔,孔雀不是孔雀,公雞不是公雞,他們只不過是一些箴言警語的傳聲筒。他們的形象似乎還有幾分童真,但只要一說話,便是一個地道的飽經(jīng)滄桑的老者。我不知道正處在生命黎明時分的小孩子能不能親近這份老成和持重
這么多富有理趣的動物是與“文以載道”的傳統(tǒng)不謀而合的。若拿“文以載道”的標(biāo)準(zhǔn)去審視《貓和老鼠》,這部迪斯尼巨片的思想性是不是要打折扣如果你想從這部片子中去尋找所謂的高尚品質(zhì)、人生哲理、處世原則的話,那將是徒勞。在我看來,要說《貓和老鼠》載道,它所承載的是一種透明的童真與童趣,同時這里所折射的是一種美國式的機智和幽默。
長期以來,我們所認(rèn)同的“道”總是一種端坐于圣壇的理想人格,很多時候是一種讓人仰之彌高的價值取向。小學(xué)教材里的這類寓言型的動物,之所以不及中央電視臺“動物世界”里的動物們那么真切、自然、可愛,原因就在于我們對“道”的理解比較功利和膚淺。
一個小學(xué)生告訴我,他聽老師范讀《丑小鴨》這篇課文的時候,眼淚禁不住直往外涌。丑小鴨的不幸遭遇讓他留下了同情的淚,丑小鴨最后變成了白天鵝卻讓他留下了激動的淚。我頓時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文學(xué)的力量。它讓孩子們從小懂得了悲憫與關(guān)懷,懂得了愛,懂得了這種人類共有的情感。這是孩子們從形象中、從故事中感悟到的,丑小鴨并沒有指指點點說什么。
丑小鴨與前面提到的公雞、烏鴉、孔雀相比,它身上更多的是一種人情味。孩子們從它身上獲得的是真善美的啟迪。這便是情的感染力。
記不清哪位詩人說過:一個大哲人在臨死前所說的意味深長的話,其實是一個童稚皆知的道理。人生的道路很漫長,小學(xué)生還剛剛邁步,有很多成人們自以為深邃無比、舉足輕重的道理他們在生活中會慢慢體會得到的。我們有必要不顧他們的閱讀趣味而喋喋不休地說理布道嗎筆者以為,小學(xué)語文課本里呼喚更多的有真情、有真趣、有真味的動物形象,我們的課堂里同樣要少些理性說教,多些情感共鳴。
一旦樹立了這種觀念,我們就不會勉強孩子們?nèi)ゴ渥拥乃枷牒x,更不會讓他們背著“文以載道”的沉重包袱而在作文中大肆地編造好人好事,當(dāng)然也就不會草率地把寫螞蟻搬家之類的文章判為主題不積極。
是的,語文課必須掙脫人為的理性羈絆,要用文學(xué)的形式把美的種子播進孩子們的心田,要讓他們像喜愛動畫片一樣喜愛手中的語文書。
(黃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