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師的審美能力與語文教學
語文教師應具備的審美能力,主要包括審美感知能力、審美鑒賞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本文擬從這三個方面來探討一下語文教師審美能力與語文教學的密切關系。
一
人對事物的認識是從感知開始的,審美也必然從感知開始。審美感知力要求主體對美的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領悟。語文教師缺乏審美感知力,就會成為語文教學的門外漢。
語文教師的審美感知力表現(xiàn)在善于從語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審美對象,不輕易放過一字一語,又能從整體上去把握,透過語言所描繪的形象去作深層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進入美的領域,領略美的意蘊。感知力還要講究快而深,將審美內容盡快傳遞到大腦,促進主客體的和諧。雖然對美的感知側重于感性直觀,但它也是一種社會意識活動,積淀著一定理性思考的因素。因此,審美感知力包含有選擇力,這對教學程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安排都具有指導性。
語文教學的'審美感知力既要求對色彩、音韻、節(jié)奏、結構等形式因素有敏銳感知,更要求以豐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靜止的文字,轉變?yōu)轷r明可感的形象,因為“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現(xiàn)”(黑格爾),而語文教師的這些審美感知力不只是為了自身的審美愉悅,而是為了引導學生去感知課文中的美。語文課文大都是藝術精品,儲藏有豐富多彩、千姿百態(tài)的美:有感情激越的詩歌,有文辭優(yōu)美的散文,有條分縷析的說明文,有邏輯嚴密的議論文,其中不乏偏重于形式的自然美,偏重于內容的生活美,講究形式與內容統(tǒng)一的藝術美。如果語文教師缺少對審美對象的感知力,就感知不到作者的創(chuàng)造之美,美文就只剩下了干巴巴的無生命的文字,那怎能讓學生感知到美呢?
有了審美感知力,“一個人的心靈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各種美的觀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觀念相聯(lián)系的道德觀念!保ūR梭語)語文教學強調文與道美的統(tǒng)一,語文教師的審美感知力有助于語文教學運用漢語這種具有豐富的美的資源的語種,展開優(yōu)美的抒情和滔滔的雄辯,展示生動的審美場景,使美質像春風細雨般滲入學生心田,讓學生體驗美,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無論是識字教學、閱讀教學,還是作文教學,只有語文教師具備了較強的審美感知力,才能抓住形象性、情景性等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感知形體、結構、意境的美,并感知和捕捉生活的美。
審美感知力需要生活底蘊,語文教師應不斷積累生活,豐富自己的閱歷,拓寬自己的視野,才能左右逢源,從多方面深刻地感知美,能夠認識文字形象美,感悟語言音樂美,品味詞語意蘊美,領會句式變化美,把握整體風格美,從而把語文課教“活”、教“實”、教“美”,讓學生在對美的感知中獲得高品位的陶冶,使師生的情感交流自然默契。
羅丹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語文是一座百花盛開的園地,這里處處有美,萬紫千紅,美不勝收。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敏銳的審美感知力,才能在美的花園中領略到美,并帶領學生進入美的圣地,去感知千姿百態(tài)的美,使師生都體驗到審美的愉悅。
二
審美鑒賞力是比審美感知力更高層次的審美能力,語文教師必須具備這一能力。鑒賞力指對審美對象的欣賞評判能力,既包括對審美對象的美丑識別,也包括對審美對象的審美性質的深刻理解,還包括對審美對象的類型、形態(tài)的領悟。審美鑒賞力的形成,不僅要有扎實的美學知識作基礎,還須有一定的審美觀念、趣味、理想作為鑒賞標準。
現(xiàn)代語文教學對語文教師的審美鑒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必須做到高屋建瓴,獨具慧眼。審美鑒賞力的構成需要豐富的情感,需要有準確的評判力,還需要有審丑能力。
美是連結情感的紐帶。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睂徝黎b賞是一種藝術認識活動,它始終伴隨著活生生的形象和內心的情感反應。贊可夫說:“審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闭Z文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審美情感。才能看到文章中美的形象,感到美的力量,認識美的本質。
語文課文都帶有作者的審美情感傾向,體現(xiàn)著作者的審美理想。語文教師首先要根據(jù)作者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指向,挖掘教材中的審美情感,使自己從作者崇高精神美和自身創(chuàng)造的價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強烈的鼓舞。情是文之根,語文教師抓準了它,就可以轉變成學生之意,從而使他們品嘗到尋幽攬勝的樂趣。
語文教師情感應隨作者感情波動而波動,決不偏離開作品的感情基調。激昂時慷慨動情,使人共鳴;悲壯時義正辭嚴,令人動容;委婉處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融美于心靈,啟開心扉,觸發(fā)情思,讓學生在欣賞中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語文教師又必須有理性的穩(wěn)定的審美情感,只有形成這樣穩(wěn)定的情感,才能有效地控制好語文教學的情感節(jié)奏,使學生的審美情感趨向穩(wěn)定,以形成自覺的道德行為。這種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審美情感傾向,是語文教師審美鑒賞力已經達到較高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語文教師一旦具備了豐富的審美情感,不僅可以縮短與作品的距離,而且可與作者的美的情感溝通,正確把握作品的基調和節(jié)奏,并從初入到滲透再到共鳴,準確而有效地把它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產生不可言喻的美感,從而撥動學生的心弦,使之在“想象里滲透一種內在的欣喜和滿足”(愛迪生語)。
語文教師的審美評判力是其審美鑒賞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審美評判力是對審美對象的美丑、好壞、高低的分辨和評價能力,這樣的評判比科學認識的評判包含著更為復雜的心理因素。它需要建立于高尚健康的審美觀基礎之上,在方法上要對審美對象進行綜合分析、概括、比較,以準確地評判審美事實和審美價值的意義,分辨良莠。因此,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審美評判力,才能透過形象,透過表象,通過理性的審美評判,挖掘其本質。課文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具有作者獨特的藝術美感,語文教師應具備把作品放在它所描寫的廣闊的社會背景中去進行評判的能力,這樣才能抓住課文的顯著美學特征。如對柳永的詞與蘇軾的詞進行比較評判,我們只有把準當時的時代脈搏和文學傾向,才能對婉約派詞人表現(xiàn)出的情思纏綿、清麗飄逸的陰柔之美和對豪放派詞人創(chuàng)造出的激昂慷慨、豪爽明快的陽剛之美有深刻的認識,并認識不同作家的風格和作品內容的進步性與歷史局限性。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