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今天我們怎樣上好一節(jié)數學課——《乘法的初步認識》留下的思索
一、一節(jié)日常課的真實再現:
師:今天,老師特意準備了一些五角星,誰上課表現得積極,老師就會獎給他。▽W生聽了興趣高漲,躍躍欲試,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大家仔細觀察一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多少顆五角星呢?可以怎樣列算式?
生1:5+5+5=15,有15顆五角星。
師(板書學生說的算式):還能怎樣列式?
生2:10+5=15顆。
(教師一愣,隨即鎮(zhèn)定下來。)
師:還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嗎?
生3:5+10=15顆。
師(有點失望):你們兩個的方法從本質上和第一位同學一樣。誰還有不一樣的算式?
生4:3×5=15。
師(有些尷尬):老師要求的是用學過的方法,乘法還沒學呢。誰再來說?
生5:3+3+3+3+3=15。
(板書學生說的算式)
師(指著黑板上的兩個連加算式):這兩種方法哪種更好些?為什么?
生(大多數):第一種好!
師:為什么?
生:因為第一種簡單。
師: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點?
生:都有加號。
生:都有等號。
生:算式里的數都是單數。
師(頗為無奈):我們是找其中關鍵的東西。再仔細觀察觀察!
(關鍵的東西?學生明白嗎?)
生:它們的得數都是15。
生:每個算式相加的數是一樣的。
師(高興):你很會觀察!像這樣的算式,大家還能再說幾個嗎?
生:2+2+2=6。
生:4+4+4+4=16。
生:6+6+6=18。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老師也說一個:8+8+8+8+8+8+8+8+8+8+8+8+8。(老師故意說得很快)誰聽清了剛才老師說了幾個8相加?
生(嚷嚷):您說得太快了,聽不清楚!
(說得慢一點,學生對“長”的感覺豈不更加充分?)
師:那你們要求老師怎么說?
生:說得慢一點。
生:要不就說幾個幾。
(這個學生已經說到了點子上,教師卻沒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教學良機,遺憾。
生:可以說乘法算式。
(又早說出來了?老師感到難以處理。)
師:我們還沒接觸乘法呢。你們有什么感覺?
生:太長了!
師:我的感覺是說這么長的算式太累了!所以我們可以換成“幾個幾相加”的方式來說。
(教師作了一次示范后,學生對照著黑板上的算式練習了幾次。)
生(喊):我發(fā)現一個問題,3個5和5個3反過來了。
(老師沒有理會)
師:請大家同位之間兩人一組,一個寫算式,一個用“幾個幾相加”的方法說。
(學生展開小組活動,大家興致很高。)
……
生:9+9+9+……
師(打斷學生):剛才我們說用什么方法?應該怎樣說?
生:11個9相加。
……
師:在寫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想法?
生:很麻煩。
生:我手都累壞了。
師: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
生:3×5=15。
師(面露欣喜之色):你會用乘法?還可以怎么寫?
生:5×3=15。
師:寫這個算式的關鍵在哪里?關于這個算式,你還想知道什么?
生:看清幾個幾。
生:這個題怎么算。
生:寫的時候相同的加數寫在前面。
師:這個一定嗎?
(老師也解釋不清楚這個問題。)
……
師:這個算式怎么讀?
生:3乘以5等于15。
師:你們家長教得不對。應該讀作:3乘5等于15。齊讀一遍。請同學們把剛才你寫的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學生改寫。)
師:咱們現在輕松一下,唱一首《幸福拍手歌》。老師給大家起頭: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教師讓學生從歌中找數學問題,學生極力搜尋,舉出了諸如“哪句話重復了幾遍”、“‘啪、啪’重復了6次”等似是而非的例子。
(如此“輕松”,是“妙招”嗎?)
教師組織全班學生觀察幕布上的情景圖(非常模糊),學生找出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的例子。
當學生根據圖上的5個氣球列出1+1+1+1+1=5并改編成1×5=5時,老師說:沒有必要,一眼就發(fā)現總共是5個。
……
二、現象背后的理性剖析:
通過課后與這位青年教師的交流,我能明顯地感覺到他的教學理念相當新,而力圖在自己的課堂上能充分體現新理念也正是他的設計初衷,比如:注重創(chuàng)設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注重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注重引導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通過親身體驗、自主探索獲得新知。但實際的教學效果卻給他潑了一瓢涼水,讓他大為困惑:好好的設計,怎么會留下那么多的尷尬和遺憾呢?
我們對上述實錄進行了更深一步地分析,認為造成預想和現實“偏差”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手段變成了束縛
可能是由于投影設備或課件自身的問題,投在幕布上的情景圖十分模糊,學生瞇起眼睛才能看清楚,相當費勁。其實,打在幕布上的情景圖正是從課本上掃描下來的,為什么非得讓全體同學一起看課件呢?學生人人有書,各看各的不是更清楚嗎?使用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提高教學效果,用來幫助學生學習的,它畢竟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如此教學,手段豈不束縛了我們的手腳?
2.經驗變成了累贅
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有兩次把教師后面要講的乘法知識提前“泄露”了。教師想要的局面是自然順暢、水到渠成,是全體學生共同“配合”教師按既定方案圓滿完成任務。毫無疑問,來自個別學生的這種挑戰(zhàn)已經影響了整堂課的“大局”,但學生能有這樣的表現欲又非常難得,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感覺左右為難,真拿不定主意該如何是好!我們提倡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實施教學——以學定教,面對如此珍貴的課程資源,總想著如何體面地逃避不是真正出路,直面挑戰(zhàn)、努力探詢充分利用它的辦法才是明智之舉。
3.促進變成了限制
課伊始,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出發(fā),引導學生解決情景中蘊涵的數學問題,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高漲,他們主動激活自己的經驗積累,紛紛獻計獻策,課堂氣氛一時間生機勃勃。這是個開放性題目,答案的豐富性早在教師的預料之中,所以當學生說出第一種方法時,教師立刻板書在了黑板上,但當學生說到10+5和5+10時,從教師當時的表情我們發(fā)現,答案出乎預料。終于,有學生如老師所愿,說出了另一個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教師這才松了一口氣,迅速把算式寫到黑板上。雖然教師并未對10+5和5+10這兩種方法給予否定的評價,但教師有選擇的板書行為恰恰反映了 “教案至上”思想在教師頭腦中是何等得根深蒂固。這種狀況,從形式上講,較之過去的課堂顯然是進步了,但就其實質而言,還沒有跳出教師主宰課堂的原有層次上。
4.獎勵變成了“雞肋”
課一開始,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數五角星的情境,十分妥帖自然,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不只能吸引學生的目光,還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效果相當理想?梢哉f,不少學生是沖著那15顆五角星去學習的。但,教師并沒有仔細揣摩過發(fā)放獎品的時機,以致一堂課下來,得到五角星的只有區(qū)區(qū)4個人。而且,這4個同學的表現也不見得就比其他同學出色。這就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教師發(fā)放五角星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課一開始活躍一下課堂氣氛嗎?教師發(fā)放五角星是以學生的表現為準,還是憑著
[1] [2] 下一頁
老師一時的心血來潮?那些表現出色而未能得到五角星的孩子心里怎么想?五角星的教育價值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了嗎?
5.學生體驗被教師代替
為了讓學生體驗到乘法運算的簡便性和應用價值,教師設計了讓學生聽和寫兩個環(huán)節(jié),但未及學生充分體驗,教師便急著幫學生總結感受——以自己的經驗代替學生的體驗,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學生的看法。課標提倡,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此種體驗,能算得上深刻嗎?
以上種種表現,反映出一個令人困惑的現實:我們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希望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但當學生自主的程度超越了教師的控制范圍,與老師的既定方案產生了沖突時,最后學生還得“犧牲”自己,“保全”老師!作為教師,我們渴望在“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上盡情揮灑自己的智慧,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讓我們的學生“象野花一樣自然生長”(冰心語),但現狀卻不容樂觀,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策略來改變它呢?
三、改變現狀的主要對策:
1.精心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
過去,教師主宰課堂,掌握著課堂前進的“方向盤”,教師要去的方向就是全班同學努力的方向,教師只要照著自己的“教學預案”貫徹執(zhí)行就可以了。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預設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再那么“飽滿”,課堂上教師應該留給學生盡量多的自主空間,于是教師的備課開始顯現出“粗放經營”的態(tài)勢。課堂上,教師要去的方向常常與學生要去的方向發(fā)生矛盾,我們教師經歷了越來越多“意外”——難以應對的尷尬與無奈。其實,“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更需要教師精心備課,備課時不僅要關注知識的發(fā)展脈絡,更要深入研究學生的認知狀況,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也要努力做到心中有數。所以說,從表面上看,新課程內容的難度是降低了,但就其實質而言,對我們教師的要求反而大大提高了,精心備課更加重要。教師不僅要為課堂實施預先搭建好科學的大框架,使學生擁有盡量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還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起點、思維類型等實際狀態(tài),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種種表現,在此基礎上,選擇好相應的引導策略。像上述案例中,教師提供的教學框架雖然符合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但由于對學生的表現估計不足,所以沒能實現真正意義上“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
2.靈活引導是上好課的關鍵
當我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相當的自主空間,學生的潛能較為充分地發(fā)揮出來時,再精心的備課也不可能預料到學生的所有反應,再優(yōu)秀的教師也不能做到“一切盡在掌握”。在“教育在線”(www.eduol.com.cn)的論壇上,我看到淄博市高新區(qū)四寶山中心小學的王瑞昌老師寫的一句話: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教師是學生學習責無旁貸的引導者。要讓我們的課堂美麗起來,當課堂上出現意外時,教師的靈活引導必不可少。有了教師恰如其分的靈活引導,我們才會化尷尬為自然,變無奈為有為,使每一個意外都轉化為課堂上亮麗的風景線,學生因之體驗成長,教師因之感受幸福。如,當學生說到10+5和5+10時,教師把學生的算法寫到黑板上其實是明智之舉,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為學生稍后發(fā)現“有的算式相加的數都是一樣的”這個規(guī)律提供對比材料,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3.不斷反思是上好課的捷徑
只有在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上不斷實踐,教師才會真正學到把握“動態(tài)生成課堂”的本領。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師成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經歷許許多多的波折甚至失敗。不管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經常反思一下,有助于我們探尋到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有助于提升我們把握動態(tài)生成課堂的本領。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上,充滿機遇,充滿挑戰(zhàn),教師經常用新課程理念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養(yǎng)成不斷反思的習慣,一定能使自己在成長中少走一些彎路,更快更健康地成長起來。
上一頁 [1] [2]
【今天我們怎樣上好一節(jié)數學課——《乘法的初步認識》留下的思索】相關文章:
乘法的初步認識08-16
乘法初步認識08-16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2-10
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6-08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1-24
乘法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8-05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6-23
乘法的初步認識案例分析08-16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