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
思想品德課是向小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直接地進行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課程,它有其獨特的功能和特 點!毒拍炅x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試用)》指出,思想品德課教學應“著重提高學生的道 德認識,培養(yǎng)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大綱還明確闡述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教學原則。培養(yǎng)學生 的道德情感是其教學基本功能之一。在教學中實施道德情感教育才能充分體現其教學的特點和規(guī)律。為了探索 思想品德課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感方面的途徑和規(guī)律,以充分發(fā)揮其教學的情感教育功能,我們從1991年秋 季開始,在我省10所小學進行了“思想品德課教學道德情感教育”專題研究和實驗。在三年的研究和探索中, 我們對這一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和體會。本文試從在教學中實施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意義;教育內容及目標 ;教育的方法及教學過程的設計;對學生道德情感發(fā)展水平的測評等方面作一簡要介紹,以就教于大家。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益
道德情感是人們用自己所認識和掌握的道德規(guī)范去衡量別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時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道德 情感在人的品德結構的形成和發(fā)展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它對道德認識的提高有直接推動作用,對道德行為起著 巨大的調節(jié)作用,是聯結“知”與“行”的中介和橋梁。如:在愛祖國的教育中,培養(yǎng)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 情,能推動學生加深對祖國的認識和了解,并進一步明白“為什么要熱愛祖國”的道理。這就是情感對認識的 推動作用,常言的“情通理達”就是這個道理。道德情感的道德行為的驅動、調節(jié)作用也是明顯的。如在《不 打擾別人》(人教版義務教育教材)一課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體驗自己或他人在工作或休息時被別人打擾時的 不愉快心情,能達到約束自己行為的教育效果。道德情感對人的意志還有強化作用。總之,道德情感是人的品 德結構中關鍵的一環(huán),實施道德情感教育是體現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學整體效益的基本前提。
通過對我省思品課開課以來教學狀況的調查和分析,我們發(fā)現長期以來,在教學中存在一種值得注意的傾 向,即在道德認識的提高,道德行為指導等方面得到應有重視的同時,忽視了對學生道德情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 這一傾向不僅使教學中“明理”難以深化、“導行”難以落實,更不利于整體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特點和規(guī) 律的充分體現。究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我們在思品課教學研究中尚未鮮明地提出道德情感教育目標,在教學 實踐中也缺乏對道德情感教育途徑、規(guī)律等問題進行有效的探索。雖然有的課能在激發(fā)學生道德情感上有所體 現,但大多不能站在教育目標的高度上來認識其培養(yǎng)和教育的價值。
基于以上原因,我們認為,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道德情感培養(yǎng),實施情感教育必須著眼于教學整體效益的 提高,并站在教育目標的高度上來認識其意義和價值。單純在教學過程中將情感作為教學方法和手段來運用顯 然是不夠的。在教學中對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和教育應是教師有目的地依據大綱、教材,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 手段,使學生產生和形成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各種道德情感,并使之養(yǎng)成穩(wěn)定、良好的情感品質的教育過程。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課應當以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協(xié)調發(fā)展,達到教學整體的效益為目的,并力圖體現道德 情感教育的價值?梢,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實施情感教育應有雙重目的:一是力圖發(fā)揮道德情感 在教學中的手段功能,即通過對學生情感因素的調動和激發(fā),活化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習興趣,保證道德認識、 道德行為等教學目標的落實;二是充分體現道德情感自身獨有的教育價值。即通過教育促進學生穩(wěn)定、健康、 豐富的道德情感品質的形成。
為了實現情感教育的目的,必須在每堂課的教學中,持之以恒地對學生道德情感進行定向培養(yǎng)。我們專題 研究和實施的基本思路是:著眼于提高課堂教學整體效益;以道德情感教育目標為導向;在教學全過程中整體 實施。我們根據教學的特點和學生道德情感產生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提出了實施情感教育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要 求。即:第一,貫徹“知”“情”互動原理。在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感時,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可互為實現的手段 。也就是達到我們常說的“情理交融”的教學效果。第二,充分發(fā)揮道德情境的效應。學生的道德情感總是在 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設置具有教育意義的道德情境,能有效地使學生“觸景生情”。第三,啟發(fā)學生自主體 驗,多方感受。在教學中,使學生多方體驗和感受,才能為其道德情感進一步發(fā)展奠定基礎、提供契機。第四 ,注重教師情感的主導作用。教師情感素質是重要的“情感教育源”,要充分發(fā)揮其作用,要求教師必須善于 挖掘教育因素、捕捉教育時機,充分表達自我情感和態(tài)度,進而“以情感人”。
總之,道德情感教育是充分發(fā)揮思品課教學功能,提高教學整體效益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站在素質教育 觀的高度,著眼于發(fā)揮教學整體效應來認識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感的目的和意義,遵循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具 體實施道德情感教育。
二、分析每課道德情感教育因素和內容,規(guī)劃每課道德情感教育目標
明確情感教育內容、規(guī)劃情感教育目標是落實道德情感教育的基本前提。教科書中蘊含大量的情感教育內 容。其中有的課體現得較為顯著,如《老師您好》(人教版義務教育教材)體現了“愛老師”這一鮮明的情感 教育主題和內容。有些課則潛在教材之中,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挖掘。如《我要做個好學生》(人教版義務教育 教材),主題是入學常規(guī)教育內容,但還滲透著激發(fā)學生爭做好學生的光榮感與自豪感的情感教育內容。
在實驗和研究中,我們還發(fā)現道德情感教育內容存在一定的序列,并在不同年級體現了層次性要求。其中 責任感、榮譽感以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是小學進行道德情感教育的主要內容。在 低年級教材中則又以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心中有他人的情感為教育內容的主旋律。
教師在把握每課情感教育內容上必須認真研究每課教學內容,充分挖掘情感教育因素。同時,還可根據教 學需要補充相關教育內容。在明確把握情感教育內容的基礎上,還必須站在教育目標的高度上,對每課的情感 教育內容作出水平及層次的分類,使之形成一個由低到高的教育目標體系,也就是布魯姆等人在教育目標分類 理論中稱之為的“情感目標連續(xù)體”。依據這一理論,結合思想品德課教學實際,針對道德情感教育的特點, 我們將道德情感教育目標理解和劃分為“接受—→反應—→態(tài)度”三個由低到高的有序層次。由此形成的目標 導向系統(tǒng)是我們實驗的主要部件。三個層次的具體含義如下:
接受層 教師在教學中力圖使學生在心理上對教育要求或內容產生注意。其主要標志是學生能關注教育活 動中具有道德意義的事物。在實施中,我們通常采用“察覺”、“專注”等字句來加以描述。
反應層 重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道德思辨活動,對道德事物能產生情緒的體驗和感受,能積極參與 道德評價活動。其核心內容是帶有感情色彩的道德評價活動的開展。我們多用“對……有感受”、“愛好(厭 惡)……”“對……肯定(否定)”等語句。
態(tài)度層 這是道德情感教育的較高層次和水平。其標志是學生對一類道德規(guī)范形成穩(wěn)定、持久的選擇愿望 。在表述上使用了“具有……看法”、“有……態(tài)度”等語句。
在實驗和研究中,我們迄今已制定6冊共72課的道德情感教育目標。在實踐中,我們通常用四步來完成對每 課道德情感教育內容的分析和教育目標的規(guī)劃,F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材第一冊第八課《我愛祖國》為例來具 體介紹規(guī)劃的步驟。
第一步:充分挖掘每課的道德情感教育內容。這是準確擬定教育目標的基礎。本課教材提供的,教學中需 要補充的情感教育內容有:各民族小朋友載歌載舞、歌頌祖國(通過觀察雙頁圖);飽含深情的課文及練習中 的兒歌(通過朗誦);歌唱祖國的歌曲《娃哈哈》等(通過表演唱);“祖國之最”等資料(通過電教手段展 示并講解)……。其主題是培養(yǎng)愛國之情。
第二步:研究每課的道德認知、道德行為目標,對道德情感教育目標初步定位。思品課教育目標由認知、 行為、情感三部分內容構成。三者緊密聯系,密不可分。本課認知目標為:認識中國版圖形狀;知道祖國全稱 和簡稱;知道中國是我的祖國、我是中國人。由于該課是愛祖國教育的起始課,是讓學生初步接觸有關祖國的 一些常識。本課在行為上不宜作過高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將其定為:使學生課后能通過看書、詢問父母等方式 去主動了解祖國的有關情況和知識。通過對認知、行為目標的考察,我們將本課道德情感教育目標初步定位在 :使學生對祖國基本常識的初步認識和了解基礎上,初步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第三步:“上聯認知目標,下促行為目標”,確立每課情感教育目標的內容。參照認知目標,以促進行為 動機為目的,在初步定位的基礎上,本課的道德情感培養(yǎng)目標可定為: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有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喜歡做一個中國人,有進一步了解祖國的愿望。
第四步:用可操作性的語言對情感教育目標具體內容及層次加以描述,并形成知、情、行諸目標相互對應 的教育目標整體。具體到本課,“有關祖國的常識”的認知目標是與“課后進一步了解祖國的知識”的行為目 標,以及“有進一步了解”祖國的愿望”的情感目標是相互對應的,其情感目標的此項內容應為接受層。而情 感目標中的“喜歡做一個中國人,培養(yǎng)中國人的自豪感”,則也應與有關認知、行為目標對應,且期望達到態(tài) 度層的要求。
三、進行教學過程的整體設計,選取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
以道德情感教育原則作指導,在教學過程整體設計中貫穿情感教育的線索,并選擇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是 落實道德情感教育,提高教學整體效益的重要步驟。
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與學生是有情感的主體;教材中飽含情感的因素。從情感教育的角度而 言,教學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教師與學生圍繞教材而進行的相互間的情感交流、感染的過程,是教師對學生的 道德情感實施定向培養(yǎng)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教學全程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流程在整個思品課教學過程中通常由 一些基本步驟組合而成。在實踐中,我們將其劃分為四個步驟來認識和設計。在每個步驟的實施中,教師又創(chuàng) 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
第一,情感引發(fā)。指在開課揭題時,借助必要的手段,配合導入環(huán)節(jié),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使之關注于課 題。如《紀律在他心中》一課,有位教師開課即出示一組反映戰(zhàn)爭年代的配樂燈片,一下將學生帶入硝煙彌漫 的戰(zhàn)場。此情此境為后面的教學打下良好的情感基調。在此步設計上要求教師配合課題導入,精心設計片斷, 以圖建立教學主題與學生實際的關聯點,使教學內容易于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配合導入環(huán)節(jié)常用的育情、激 趣方法有:渲染意境、突出片斷、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懸念等。
第二,情感體驗。在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前提下,配合“學文明理”的主題教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種 內心體驗,使之與教育要求相適應,達到共鳴的效果。如《愛惜糧食》一課中讓學生模仿農民伯伯插秧、割谷 等動作,僅練習1分鐘,就使學生真切地體驗到田間勞作的辛苦。這就是“在操作活動中,誘發(fā)學生體驗”方法 的運用。此外,教師還總結出了創(chuàng)境體驗、心理換位體驗、通過聯想體驗、在評價中體驗等多種體驗方法。設 計此步,用好體驗方法,要求教師要找準體驗點,要激起學生多點而有序的體驗。所謂“多點有序”是指在一 堂課教學中既要設置多處體驗點,又要使各處體驗為達到情感教育目標而相互配合,有序地展開和深入。
第三,情感深化。在學生產生與道德要求相聯系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對一類道德現象較為 穩(wěn)定的態(tài)度。這是與“深化明理”環(huán)節(jié)相配合的。在深化情感方面,我們也總結了一些方法。一是以情育情。 如《國旗國旗我愛你》一課,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述“國旗是烈士鮮血染紅的”一段,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自己的 感情。這是“以情育情,促情深化”的實例。二是以知育情,使學生在辨析明理、判斷評價中反復強化情感體 驗,能達到情理交融,共同深化的目的。三是以形育情。在低、中年級教學中,多采用“以圖育情”的辦法。 讓學生在觀察課文插圖的過程中,反復受到道德形象的感染,使其情感得以升華。如在《最可愛的人》一課中 ,充分利用好“嶗山搶險”圖,就是“以圖育情”的典范例子。四是以境育情。如《最可愛的人》一課教學中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舉行簡短的致敬儀式,使學生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油然升起對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此 外,還有“以美育情”、“活動育情”等等方法。
第四,情感投射。這是集中發(fā)揮情感功能的步驟。指的是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將自身積極的情感,傾注、 投射到一定的客體上。此步一般與“導行”、“練習”環(huán)節(jié)配合。設計中要求教師要選擇最佳的情感投射點, 以利于情感功能的充分發(fā)揮!耙郧榇傩小薄ⅰ肮膭顚嵺`”是常用的有效方法。此外,“以情作結”、“帶情 表演”也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愛祖國》一課中,有的教師設了這樣一些情感投射點:感知“可愛的 祖國”一組材料后,讓學生說一說內心的感受;讓學生富有情感地朗誦贊美祖國的兒歌;在歌唱祖國的歌聲中 結束全課的學習。
當然,實施道德情感教育的過程應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部分。育情方法也是整個教學方法中不可分割的。我 們對情感教育過程和教育方法的設計必須置于整體教學過程的設計中進行。其實,一堂充分體現思品課教學特 點的好課,一定也是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協(xié)調發(fā)展,同臻至善,并充分體現道德情感
[1] [2] 下一頁
教育特點 和規(guī)律的課。
四、對學生道德情感發(fā)展水平的測評
對學生道德情感發(fā)展水平的測評是實施道德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既能為教育效果提供較為客 觀的數據,又能反饋調控教育過程。
在實驗中,我們采取課前調查、課中測查、課后考查的方法,將過程性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通過過 程性評價調控教育教學,通過階段性評價檢查實施效果。
在測評工作中,為了提高測評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我們研究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通過學生對待人和事的態(tài)度進行情感測評。學生的道德情感只有通過言語和行為,通過其對人或事 的態(tài)度才能表現。這一特點決定了只能通過態(tài)度量表來測評。
第二,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測出學生的真實情感。這就要求測評要編制情境性測試題。這些題都要以學 生過去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第三,編制情感測試題的依據和標準。為了評價學生接受道德情感后是否發(fā)生了變化,以及達到預期教育 目標的程度,在擬定測試題時應將目標──教學──評價統(tǒng)一起來,要建立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雙向細目表 ,較合理地安排各項測試題的數量和占分比例。
第四,擬定衡量情感發(fā)展水平的粗略量化等級。我們目前只是參照有關態(tài)度量表的一些要求進行試驗,如 在試題中設置一組關聯的態(tài)度語或項目,按三或四個等級賦值,進行粗略量化。
第五,優(yōu)化測試題的題型和測試方法。為激發(fā)學生參與,簡便測評工作,每套試題大都有多種題型,如單 項選擇、多項選擇、問答、實踐(觀察)等。與此相適應,采用了口試、筆試和觀察等多種測評方法。
從近三年的實驗和研究中我們有一個共同的體會,那就是:在思品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情感能促進學生 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充分發(fā)展,能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展望今后的工作,我們認為要想使這一專題的 研究取得新進展,必須重視研究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進一步加強對測評專題的研究。二是不斷研究和探索 道德情感教育內容的序列性和層次要求。三是適當深化和拓寬研究范圍,如教育內容由教材擴展到其他相關教 育因素;教育如何體現時代要求等。
近年來,以“情感領域”的激動、激活為特征的各種教育改革實驗悄然興起、方興未艾。思品課教學中培 養(yǎng)學生道德情感的研究與實驗應該說是順應“情感教育”這一主題的產物。我們相信:通過對這一問題長期不 懈的研究和實踐,一定能強化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能進一步推動思品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
上一頁 [1] [2]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相關文章:
[思品論文]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08-17
談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08-17
談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08-08
談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08-07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08-17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08-08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08-07
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08-13
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情感教學簡論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