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品論文]試談思想品德課的類型與教學
人們按照一定的標準和方法,對某一學科所作出的類別劃分,叫做課的類型,簡稱課型。小學思想品德課 具有哪些課型?各種課型的課怎樣教學?這是本文試圖研究的兩個問題。
一、按照教學要求劃分的課型及其教學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思想品德課要“著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 養(yǎng)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根據(jù)大綱的這一要求,我們把思想品德課教學劃分成“明理”、“育情”、“ 導行”等三種課型。
明理型,即側重于提高學生道德認識的課型。這種類型的課,主要是講明道理,幫助學生獲得一些道德知 識,理解一定的道德概念;懂得一些道德規(guī)范,初步形成某些道德信念以指導他們的行為實踐。教學這類課的 基本要求是:觀點正確、鮮明,說理清楚、明白;道理真實、可信,事例充分、有力;方法深入淺出,結構層 層推進。
如教學《學習、做事講效率》一文,老師一上課先讓學生做數(shù)學題:甲、乙兩班同學,在同等條件下運化 肥,甲班45人,2小時運300公斤;乙班57人,3小時運420公斤,求兩班同學平均每小時各運多少公斤?學生認 真地演算著,得出結論后,教師接著讓學生討論:甲乙兩班同學誰運的化肥多?為什么?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老 師及時小結:條件相同,時間相等,人數(shù)少的干得多,人數(shù)多的干得少。這就是“效率”問題,也就是我們今 天要學習的新課——《學習、做事講效率》。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思維能力,又迅速建立了“效率” 的概念。但這個概念主要是從數(shù)量的多少來衡量的。實際上這并不是“效率”本質屬性的全部。為了幫助學生 理解和把握效率的本質屬性,可再列舉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分析和印證。如小剛三分鐘做了十道題 ,結果錯了四道;小明四分鐘做了九道題,結果全對了,誰的效率高?為什么?通過討論,學生便會進一步明 白“效率”的高低,不僅看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數(shù)量,而且應是有效的數(shù)量。這就為樹立“效率觀”奠定了基礎 。要想使學生樹立“效率觀”,必須從眼前的“學習效率”、“做事效率”等個別性認識上升歸結到“生活高 效率”、“生產高效率”和“工作高效率”等類別性認識上來。這便是促進道德認識鞏固深化的關鍵性一步。 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兩點:一是引導學生弄清與講效率相反的行為表現(xiàn),如“拖拉”、“磨蹭”、“懶散”、 “不集中精神”、“不講究方法”等等,在學習、做事中,只有杜絕了這些現(xiàn)象,才能做到講效率;二是引導 學生理解效率觀在未來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他們對其社會意義的認識,從而使他們的道德認識得到深 化。
育情型,即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感的課型。如《為中華民族揚威》重在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我上學 了》重在激發(fā)學生作為一名小學生的自豪感;《不讓一個同伴掉隊》重在激發(fā)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等等。 教學這種類型的課,要以“情”為線索,講究“育”的策略。教師要是非、美丑、愛憎分明,要進入角色,同 教材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要有與文中道德榜樣人物一樣的心境,一樣的喜怒哀樂,這樣才能以情感人,情 境交融,達到情感培養(yǎng)的目的。從學生道德情感產生、發(fā)展的特點看,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一般來講,可分 為情感的引發(fā)、情感的體驗、情感的內化這三個教學過程。
情感的引發(fā) 運用新穎有趣,富有吸引力的教學形式,引發(fā)出學生的內在情感。如教學《注意交通安全》 一文,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頓生一系列疑點,從而引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意向。授課伊始,教 師出示課文掛圖,并對照掛圖形象地講述:“圖中的這位小朋友叫小奇,他剛從客車上下來,正在過馬路,卻 被后面開來的一輛紅色轎車撞倒在地,造成重傷?墒菂s沒有一個人去指責司機。難道司機開車撞人就沒有過 錯嗎?”一下子,教室里便議論紛紛。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是啊,過馬路千萬要當心,要注意 交通安全哪!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注意交通安全》這篇課文!
情感的體驗 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人物的內心世界。通常是采用“心理換位”、“設身處地”等方法, 使學生入情入境,產生聯(lián)想。仍以前文為例,在學生已經初步感知小奇過馬路猛跑而釀成車禍,造成交通堵塞 的基礎上,為激發(fā)學生對這種錯誤行為有進一步的認識,教師提出了以下問題:1.小奇下車以后,他是怎樣過 馬路的?他這樣過馬路有什么害處?2.如果你是汽車司機對小奇的這種行為會怎么看?3.如果你是小奇的同路 人,目睹了當時的慘境,你是什么心情?這種心理換位似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從而汲取了 教訓。
情感的內化 引導學生把已有的道德情感變?yōu)樽约旱男睦硇枰?茖W研究表明,通過實踐,能使學生獲得 富有情緒色彩的體驗和提供情感內化的條件。例如,課間活動守秩序的教育,通過課堂教學,學生可能會產生 對不守秩序行為的憎和對自覺守秩序行為的愛,但如果不在講課之后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類似的課間活動, 讓他們在實踐中豐富和加強已有的內心體驗,那么,這種僅有的一點激情,便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逐漸消失, 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有經驗的教師是在教完這類課之后,及時組織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親自 感受到遵守秩序的光榮感和愉悅感,體會到課間活動守秩序的正確性,并產生繼續(xù)這樣做的愿望和要求。
導行型,即側重于指導道德行為的課型。導行,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道德行為的動機,講明道德行 為的方式和具體要求。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愛護課桌椅》、《做媽媽的小幫手》等課文,都有具體的 道德行為指導要求。教學這種類型的課,關鍵是以“行”為主線,注重“導”的實效性。
1.激發(fā)行為動機。動機是一種推動力,是兒童產生行為的心理欲望。只有在學生具有這種欲望時,教師的 行為指導才可能發(fā)生效用。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具體形象入手,深入淺出地曉 之以理;創(chuàng)設情境、條件,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認識水平,使學生懂得道德行 為的好處和不道德行為的危害,從而產生道德行為的愿望。例如教育學生不說謊話,只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 說謊話對人、對己、對大家的害處時,才能產生不說謊話的行為動機。
2.提出行為要求。學生產生了道德行為的動機,教師應及時向學生提出相應的行為要求,即符合道德規(guī)范 的提議或指示,讓學生明白應做哪些事,不應做哪些事。對學生提出行為要求應注意:要體現(xiàn)目標性和計劃性 ,要站在為21世紀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的高度來認識和提出行為要求,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從 遠處著眼,從近處著手,把對學生的每一具體行為要求,放在整個行為指導的目標上去設計和安置;要體現(xiàn)層 次性和針對性,要由易到難,由少到多,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以保證教育的一致性和連貫性;要適度、適時 、適量,要從實際出發(fā),程度不能過高,范圍不宜過寬,數(shù)量不宜過多,操之不能過急。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
3.指導行為方式。明確了道德行為要求,還要進行道德行為方式的指導,包括道德行為過程中應采取的形 式、方法、技巧和程序等,使學生不僅知道要做什么,而且還要懂得怎樣去做,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教師要充 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獨立的思維、選擇,甚至創(chuàng)造正確的道德行為方式;要引導學生將正確的道德 行為方式逐步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等實踐活動之中,去規(guī)范他們的行動。
4.提供行為范例。這是最直觀的指導方式,能使學生一目了然,范例的來源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來源于 教材。教材中英雄、模范和偉人的言行舉止,具有極大的感染力,讓學生理解、模仿他們的道德行為方式是進 行行為指導的有效方法;二是用學生中的好典型為大家樹立樣板,號召大家向他們學習;三是精心設計范例, 如教學《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一文,教師在指導學生把痰吐到紙里時,就拿出紙來親自示范怎樣折紙。運用范例指 導的方法,學生倍感真實、親切,興趣濃,模仿欲大,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明理、育情、導行這三種課型的劃分,是針對具體教學內容的側重點而言的,在實際教學中,這三種課型 不是絕然分開的,而是互相配合,或者前后補充,或者交叉進行。
二、按照教學方式劃分的課型及其教學
從課堂教學的方式上看,有講解、操練、活動等課型之分。
講解型,即側重于擺事實,講道理的課型。如《實踐出真知》、《〈盲人摸象〉的啟示》等辯證唯物主義 觀點啟蒙教育的課文;《相信科學不迷信》、《讀書要分辨好壞》等科學知識性較強的課文;《遵守公共秩序 》、《提高警惕》等法律常識性的課文都屬于講解型。教學這類課型,關鍵是要處理好事實與道理之間的關系 ,或擺大量的事實,歸納出道理;或圍繞道理列舉大量的事實予以印證。講解的要求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準確無誤,層層深入;講解的方法主要有:生動地描述;形象地演示;舉一反三地列舉等。
教學《最可愛的人》,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雄事跡寓于栩栩如生,繪聲繪色地描述之中,學生便可以從 那動人的場面,難忘的情節(jié)中感悟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可敬和偉大;教學《愛護花草樹木》,借用一組環(huán)境對 比圖片:其一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沒有人煙,荒涼凄慘;其二是鮮花盛開、綠草如茵、樹木蔥蘢成行的校園 ,色調明快,美麗喜人。這一鮮明對比,激起學生感官的強刺激,為什么要愛護花草樹木的道理早已在孩子們 的心目中醞釀而成。
教學講解型課文,最忌枯燥無味地說教和教師的一講到底。
操練型,即側重于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操作和訓練的課型。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是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較好 時期。思想品德課教學也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行為操練,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學這種類 型的課,一定要突出“操練”二字,其教學程序一般是:“提出操練要求,指導操練技能,評價操練結果。操 練課有室內直接操練式和室外間接操練式兩種。室內直接操練,除了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時間外,更多的還是 配合著晨會(或夕會)來進行。操練的內容要根據(jù)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對新知識掌握的程度來確定。有的是 針對一篇課文中某一具體行為要求所進行的操練,如教學《東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一文之后,教師利用晨會 活動組織一次《怎樣收拾書包》的行為操練。先比賽拿出一本指名的書本,看誰最先從書包里拿出;請獲勝者 談體會;再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收拾書包的一般方法和程序,并進行反復操練;教師巡回視導,隨時提醒和糾正 學生中的不規(guī)范要求。有的是將內容相似,要求相同的幾篇課文綜合之后,對其中共同的行為規(guī)范所進行的操 練。如教學《我愛爸爸媽媽》、《尊敬老人》、《愛惜糧食》等課文后,根據(jù)學生自理生活能力差的實際,組 織一堂《日常用餐禮儀》的行為操練課。教師先具體提出吃飯前、吃飯時、吃飯后的行為規(guī)則,然后讓學生進 入角色;示范表演,分步操練,從而使他們懂得了吃飯時的禮儀習慣,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尊敬老 人,體諒父母,愛惜糧食的好品德。又如教學《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做作業(yè)》兩課之后,可以針對課內如 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組織一項課堂學習常規(guī)的專門性行為操練。對課前怎樣做好學習的準備工作,課中怎 樣集中精力聽講,怎樣舉手回答問題,怎樣按要求完成作業(yè)等內容,逐一進行操作和訓練,促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 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室外間接操練,主要是將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行為要求的具體內容制成卡片,發(fā)給科任教師和家長,定期請 科任老師和家長填寫。如《課堂學習常規(guī)》和《日常用餐禮儀》等內容的操練,都可以與科任教師和學生家長 取得聯(lián)系,爭取家長與學科教師的配合,發(fā)揮教育的綜合效能,促使學生產生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規(guī)范自己 行為的自覺性。
活動型,即寓教育于活動之中的課型。如社會調查、實地參觀,現(xiàn)場采訪等,讓學生直接接觸社會,接觸 生活現(xiàn)實,接觸大自然,使他們擴大視野,增加見聞,為課堂上的旁征博引,提供豐富感性素材。這既可以增 強教學內容的真實性,又可以培養(yǎng)、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學《我愛家鄉(xiāng)》一文,可組織學 生參觀當?shù)仫L土人情,名勝古跡、廠礦建筑等,還可以指導學生觀察、游覽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調查、了解家鄉(xiāng) 的發(fā)展變化,使學生對家鄉(xiāng)的面貌有一個大致了解,從中感悟到家鄉(xiāng)的可愛,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從小樹立建設家鄉(xiāng)的雄心壯志。
組織這類課型的教學,要有明確的目的,要使參與活動的所有成員,對活動的意圖、作用等有足夠的了解 ,做到心中有數(shù);要精心組織和安排,對活動的內容、方法及程序等要周密考慮,詳細交待;要及時進行總結 ,以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三、按照課文的表現(xiàn)形式劃分的課型及其教學
從課文的表現(xiàn)形式看,主要有圖畫、圖文、文字等課型。
圖畫型,即以圖畫為主的課文。這類課文主要集中在低年級教材中,特別是第一冊的前幾課,完全是純圖 性的,以后的幾課也只有少量的文字。圖畫色彩鮮艷,生動活潑,深受孩子們的喜歡。教材這樣安排是考慮到 低年級學生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和愛看小人書等實際的。教學這類課型,關鍵是要用好圖畫,充分發(fā)揮圖畫的應 有功能。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圖畫的應有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1.揭題功能。借用圖畫揭示教育的主題,一般用 在課首,通過出圖——觀圖——議圖之后,迅速小結。它只是對圖畫的主要觀點和道德認識的初步感知;2.明 理和激情功能。借用對圖畫內容的分析和講解,使學生明白道理,激發(fā)情感。一般通過指導看圖——對照說圖 ——啟發(fā)想圖和“入”圖感知——聯(lián)想體驗——“出”圖內化等教學程序來完成。3.導行功能。借用圖畫的直 觀形象性,使學生能夠效仿圖中人物的行為舉止。一般通過感知外形(他是怎樣做的)——發(fā)掘動機(為什么 能這樣做)——模仿試行(我應該怎樣做)等過程來進行。只有充分發(fā)揮圖畫的應有作用,使平面的靜止的畫 面,變成立體的動態(tài)的畫面之后,才能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學圖畫型課文,要根據(jù)圖畫的不同類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材中的圖畫類型歸納起來有母子圖、 連環(huán)圖、多幅圖、單幅圖等。對于母子圖要運用總結歸納法進行教學;對于連環(huán)圖要運用故事引導法進行教學 ;對于單幅圖要運用重點突出法進行教學;對于多幅圖要運用逐一理解和講解法進行教學;等等。
圖文型,即側重于圖文并茂的課文。這類課文主要集中在中年級的5-8冊教材,低、高年級教材中也有少量 的類似課型。中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開始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概括性過渡,認識事物不再完全依賴于感性,同時 識字量開始增加,所以,在中年級安排圖文型課文是很適合的。教學圖文型課文,一般應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 ,從圖畫中獲得道德知識,并要借助圖畫激發(fā)道德情感,然后學文悟理導行;有時也可以先以文解圖,再借圖 激情,學文明理,引導言行舉止;有時又圖文同時出現(xiàn),或邊描述文字,邊出示畫面,或邊出示畫面邊描述文 字。這樣圖文互釋,加深理解。如教學《節(jié)約水和電》,教師邊講
[1] [2] 下一頁
述課文第一段,邊出示課文水、電作用分解 圖,引導學生逐圖分析、討論水、電的主要作用;當學生初識水、電的作用之后,再引導學生反面體驗沒有水 、電的后果;在此基礎上出示課后練習中的四幅圖,讓學生對圖中人物隨意浪費水、電的行為進行評析、說理 ,從而既深化了道德認識,又指導了道德行為。這樣文圖并舉,逐層推進,增強了教學效果。
文字型,即側重于文字表述的課型,多集中于高年級教材。這類課型完全是以文為主的,有故事式、事例 式和論說式等文章體例樣式。
1.故事式。課文講的是一個或幾個完整的故事。教學這類課型,應注意:(1)充分發(fā)揮故事情節(jié)的感染作用 。教材中的故事大都寫得生動、具體,情節(jié)感人,教學時要抓住那些感人的情節(jié),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2)善 于挖掘故事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既明確是什么,又懂得為什么;(3)注意歸納、概括故事的道德觀點。有 的課文是寓道德觀點于開篇設疑問難之中,有的課文是寓道德觀點于文末點睛之中,這可直接引導學生歸納和 概括;有的課文是將道德觀點暗含在故事情節(jié)之中,教師要誘導學生討論、歸納,才能達到明辨是非,指導實 踐的目的。
2.事例式。課文主要是列舉一組事例。有演繹事例式(提出一個觀點,再羅列一組事例印證)和歸納事例 式(羅列一組事例,再概括出一個觀點)兩種。教學這類課文時,應注意:(1)要以事論理,不能就事論事,要 抓住事例的精神實質,進行針對性的教育;(2)適當擴寬或延伸教材中的事理。課文因受篇幅局限,羅列的事例 較簡略,因而說理欠充分、透徹,教學時要對事理適當放大、擴展或延伸;(3)適當補充學生周圍的一些典型事 例。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是他們耳聞目睹的,容易學,好模仿,多列舉那些正面的事例,可增強事理的感染 性和說服力。對于有些反面的事例,教師要加以正確引導。
3.論說式。以議論、說明為主的課文。教學這類課文,應注意:(1)要用典型事例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如 教學《騰飛吧!祖國》一課,可對課文給出的數(shù)據(jù)用表格形式向學生展示,使學生透過數(shù)字的羅列領悟到“偉 大祖國在騰飛”的道理;(2)要根據(jù)課文的邏輯結構確定教學過程。如《要有毅力》一文,是按照“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來布局謀篇的,所以教學也可遵循“什么是毅力?”——“為什么要有 毅力?”——“怎樣才能有毅力?”的思維程序來設計教學過程;(3)要根據(jù)文章的論證方法來確定恰當?shù)慕谭?。如正、反論證法,事實論證法,數(shù)據(jù)論證法,對比論證法等,都可以作為教學方法選擇的依據(jù)。
四、按照教學內容劃分的課型及其教學
從教學的內容看,有新授、練習、考查等課型。
新授型,即側重于傳授新道理、新觀點的課型。按新的《課程計劃》,思想品德課每周一課時,課文的編 寫意圖是:每課書一課時完成,每課講述一個觀點。每學期有12-14篇課文,因此,新授課占絕大多數(shù)。前面所 述的幾種課型中,除了操練型之外,其他的基本上屬這種類型。教學新授課,關鍵要做到一課一得,切忌貪多 求全。其基本教法前面已分別闡述,這里不再贅述。
練習型,即側重于道德認識的鞏固和復習的課型。每學期可安排1-2節(jié),通過復習、綜合,幫助學生掌握各 課知識間的聯(lián)系,使之融匯貫通,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辨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這類課型時 ,應注意突出練習課的特點:1.內容上的綜合性,即把教材的內容按單元歸類,形成一個個同類的知識體系。 綜合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根據(jù)同一觀點去綜合不同課文的演繹性綜合;二是從幾篇不同的課文歸納、概括出同 一觀點的歸納性綜合。2.要求上的提高性。練習,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是應在不超出《大綱》要求的前 提下,加寬加深練習的內容。所謂“加寬”,就是將某一單元的練習放在全冊的同類系列中去考慮,使學生在 理解本單元在該系列中的特殊位置的基礎上,更準確地把握學習本單元所要達到的程度。所謂“加深”,就是 對同一單元的所有課文作類比,從中把握課與課之間的區(qū)分度和關聯(lián)點,讓學生在練習時目的更明確,要求更 具體。3.方法上的系統(tǒng)性。一是縱向系統(tǒng)練習,即不打亂課序,逐課練習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便于知識的系 統(tǒng)掌握,但容易出現(xiàn)簡單的重復式練習;二是橫向系統(tǒng)練習,即打亂課序,將課文按照某一類別重新歸類,并 把各課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三者系統(tǒng)化。這種方法便于知識的整體把握;三是把縱向系統(tǒng)和橫向 系統(tǒng)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復習。這種方法便于學生形成立體的知識網(wǎng)絡。
考核型,即側重于道德認識的考試和檢查的課型。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明確指出: “思想品德課每學期都要考核,考核成績要列入成績冊。考核內容要依據(jù)教學大綱和教材,著重考核學生的道 德認識!弊裾沾缶V精神,每學期有1-2節(jié)考核課。考核的形式,一般以書面為主。中、高年級的書面測試,可 采用道德認識的填空、道德概念的解釋、是非判斷、辨析說理、選擇、問答等題型來進行。低年級一般可與綜 合復習課結合起來,通過口頭答題、游戲、競賽或簡單的書面測試等形式來進行。
以上三種課型的劃分,是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來的,有的著眼于課的教學形式;有的著眼于課文的外在表現(xiàn) ;有的著眼于課的教學特性;有的著眼于課的教學要求。這種劃分只是為了教學和研究的方便。實際上,它們 是相互聯(lián)系,互為補充,彼此滲透的。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和對立起來。
上一頁 [1] [2]
【[思品論文]試談思想品德課的類型與教學】相關文章:
試談思想品德課的類型與教學08-17
[思品論文]談思想品德課的道德概念教學08-17
[思品論文]談思想品德課中的情境教學08-17
[思品論文]談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目標教學08-17
[思品論文]談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08-17
[思品論文]思想品德課教學探究08-17
試談美術欣賞教學論文08-15
[思品論文]思想品德課新課導入藝術例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