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突出語文味練就語文功 一提升教學品質(zhì)之教學實踐觀
突出語文味練就語文功 一提升教學品質(zhì)之教學實踐觀張敬義
王旭明先生認為,語文其實是一種技能,語文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語文究竟是什么?語文要干什么?我們堅信,隨著對語文教學研究的深入,所有的討論最終直指語文教育的本真品質(zhì)。小語“教學品質(zhì)”要追求語文的獨特品質(zhì),要有本真的“語文味”。作為語文教師,教學中我們要調(diào)整教學目標和策略,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的最佳環(huán)境,暢通語文學習的綠色通道,以促進學生良好的語文品質(zhì)的形成。
基于此,我對語文品質(zhì)課堂提出如下觀點。
一、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突出“讀昧”
從事語文教學的人都十分清楚,讀是閱讀教學的根本大法。閱讀教學要讓學生“意”“文”兼得,靠什么?一靠多讀。多讀不是讀一遍兩遍,多讀的品質(zhì)表現(xiàn)在要運用各種讀的方式讀好多遍,做到以讀見悟、熟讀成誦。課文讀熟了,其中的詞語、句式、謀篇布局以及修辭手法等,就能在學生的腦子里形成各種寫作的“范型”,當學生下筆寫文時,這些“范型”就能自動“檢索”,任憑驅遣。二是多讀必須有效。多讀不是傻讀,它的品質(zhì)還表現(xiàn)在讀思結合,讓文字與心靈碰撞、交融。三是指導必須到位。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較弱,對有些問題理解不清楚,教師利用范讀,可以把聲音、語氣、表情、動作、神態(tài)等多種信息傳遞給學生,可使學生心領神會。四是指導必須有法。凡文章皆有美的韻律,如語言的音樂美、文字的繪畫美、詞句的含蓄美、層次的節(jié)奏美、情感的真摯美、意旨的哲理美,等等。要指導學生在閱讀的進程中感受言語形象——讀出形,感受言語情感——讀出情,感受言語智慧——讀出理,感受言語蘊含——讀出神……讓學生感于目,會于心,動于情,發(fā)于聲。這樣,文章語言的邏輯性、生動性和表現(xiàn)力,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認同并接受。五是有法必須積累。語文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余映潮先生所言:“在語文教育中,不注重積累,學生的語文倉庫就會貧瘠,學生的語文泉源就會干涸。”學養(yǎng)深厚的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陳耀南博士在《談背誦》中說:“背書,就如練字、練拳、練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爛熟而出。好文章背誦得多,靈巧的修辭、暢達的造句、鏗鏘的聲韻、周密的謀篇,口誦心惟,不知不覺,變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積累更多更美的語言是明智的選擇。有了豐厚的語言積累,就有了厚實的聽說讀寫資本。
二、咬文嚼字,賞詞析句,突出“品味”
我們知道,文章是字、詞、句、篇的組合體,是語言要素構成的精神產(chǎn)品。思維,作為智力的核心,總是和言語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品味語言是為了更好地感知語言、運用語言和發(fā)展語言,是一種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目前的閱讀課堂“品味”不足,突出表現(xiàn)在:品什么,抓不準;如何品,沒方法。
閱讀教學既要對課文宏觀整體把握,又要指導學生微觀精細閱讀。課文是語言內(nèi)容的載體,抓住了文本語言就等于抓住了閱讀的源頭,就能搭建起學生思考活動的平臺!霸跐h語句子里,每個詞兒都排在那兒,要你斟酌,要你從不同的關系中去考察,然后才能往下讀!闭n文具有隱秘性的特點,需要我們教師借助自己的一雙慧眼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文本中有趣、有味、有品質(zhì)的關鍵詞句。文章的重點詞語、重點句子、標題、文眼、警句、重點段、過渡段,人物言行的閃光點等精彩部分,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品質(zhì)聚焦點。比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蘇教版五上),在引導學生品評林沖人物特點的教學過程中,按照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先讓學生自主讀出林沖的“武藝高強”“謙虛”“有禮貌”,然后一步步由淺人深,由模糊到清晰,由表象到實質(zhì),發(fā)現(xiàn)并提煉出了人物身上獨具的品質(zhì)——讓!扣住關鍵詞語“躬身施禮、起身讓座”讀出林沖的“禮讓”,抓住關鍵詞語“不敢,不敢”讀出林沖的“忍讓”,咬住關鍵詞語“只好、請教”讀出林沖的“謙讓”,揪住關鍵詞語“掃”讀出林沖的“寬讓”,并與自滿粗俗、傲慢無禮、盛氣凌人、蠻橫囂張的洪教頭進行對比,以此感悟林沖的“禮讓、忍讓、謙讓、寬讓”,讓我們感受到林沖的高修養(yǎng),使人物形象在閱讀中得到凸顯和放大。
著手于語句、著眼于關聯(lián)是關鍵!捌肺丁闭Z言品質(zhì),其思路應是從內(nèi)容的表達出發(fā),從篇章的整體著眼,訓練學生結合語境,領悟語言運用的精妙,體會語言的語境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品味語言必須聯(lián)系語境,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品出“言外之意”“味外之味”。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真聽它的聲音,辨它的色彩,掂它的分量,摸它的“體溫”,將“言”和“意”牢牢地粘在一起。比如,《第一朵杏花》(蘇教版四下)一文中有這么一句話:“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睂τ谶@一句的教學,教師可問學生哪個詞用得好,為什么,以引起學生的思考、揣摩。通過“捧出”與“開出”“長出”等詞語的比較,從而體會到“開出…長出”用起來平淡,沒有情味感,而“捧出”用在此句,生動傳神,既寫出了竺爺爺興奮、喜悅的心情,又把杏樹的“熱情”和第一朵杏花的美麗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教學這一句話抓住“捧出”這一富有情味感和表現(xiàn)力的詞語,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體察作者的情感軌跡,通過朗讀傳達出作者蘊含的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三、圈點批注,讀寫結合,突出“寫昧”
現(xiàn)在的閱讀課大多注重口頭訓練,而忽略了精當?shù)膭庸P練習。張?zhí)锶粝壬缇椭赋,閱讀課要把“寫”擠進去。清代的唐彪曾經(jīng)說過:“讀書而無評注,即偶能窺其微妙,日后終至茫然,故評注不可以已也!币虼,在閱讀教學中,若能堅持讓學生圈點批注、讀寫結合,便能實實在在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品質(zhì)。
“不動筆墨不讀書!敝笇W生邊讀邊悟邊寫,在書本上留下思維的痕跡,隨著教學進程的推進可以安排三次動筆。初讀階段,寫中感知文本。由于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他們的思維往往停留在具體感知的事物上,不善于在具體感知后進行抽象概括,教師可以因勢利導。比如,學習敘事的課文,可以讓學生用兩三句話寫出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默讀課文,弄清楚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用連貫的語言寫出來。精讀階段,寫中感悟文本。這一次的寫實際上就是批注式閱讀,是讓學生與文本展開心靈對話的過程,讓學生抓住文中關鍵的詞和關鍵的句子,寫下自己的讀書心得。批注式閱讀以讀為主,讀寫緊密相連。從語言的維度解讀,在語境中積累與感悟語言;從現(xiàn)實生活的維度解讀,在閱讀中調(diào)集生活積累,在閱讀中豐富生活積淀;從文化的維度解讀,書中豐富微妙的精神世界會使人逐步升華為追求真、善、美的文化人;從應用的維度解讀,調(diào)動和激活學生已有的語感,促使語言的發(fā)展。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思文題(含義),思文意(內(nèi)容),思文旨(主旨),思文脈(層次),思文字(語言)……邊讀邊寫,讀因寫而深化,寫因讀而豐富。寫要為升華情感而寫,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深入思考,寫出自己的見解來。比如,《桂花雨》(蘇教版四上)一課,最具有文化意蘊的是母親說的一句話:“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苯虒W時可以引導學生細品這句話,抓住外地的“桂花”與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進行比較,體會母親表達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寫:花是故鄉(xiāng)的貴,月是故鄉(xiāng)的_______ ,水是 ________,人是_______…
閱讀一篇文章,不僅要讀懂“寫了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寫”的。因為“寫什么”人人看得見,“怎么寫”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卻是個秘密,教師就是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去品味探索語言形式的秘密。讀寫結合訓練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著眼于寫法的遷移。每篇課文視其自身的特點以及該階段的作文教學要求,可以讓學生模仿課文中典型的句式、段式以及有效的寫作方法進行練筆。第二,著眼于內(nèi)容的生發(fā)。內(nèi)容的生發(fā)點往往在課文的省略處、可變處、升華處……抓住它“借題發(fā)揮”是對兒童生活、兒童情感、兒童語言和兒童智慧的喚醒。第三,指導練習要扎實。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在感悟內(nèi)容和寫法的基礎上,“拎”出讀寫結合點,進行必要的鋪墊練習或示范,化難為易,然后指導學生進行練筆。
四、凝昕細辨,和而不同,突出“聽昧”
傾聽是接受、分析、理解、分享的過程。傾聽是用耳朵讀,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傾聽是語文對話的基礎。閱讀課要教會學生傾聽文本的聲音,傾聽其他學習者、老師之間對話的聲音。學會傾聽需要—個長期的過程。目前的閱讀課存在的問題是熱鬧大于安靜,言說多于傾聽。
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品質(zhì),關鍵要把握好三點:一要聽出學習目標、要求和方法。目標和要求是行為的先導。教師可以用敘述或提問等形式,用緩慢而明確的語言給學生發(fā)出學習指令,然后教給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習。要求學生聽清楚教師的每一句話,具備專一的心力,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聽出要點和依據(jù)。在別的同學發(fā)言時,不隨便插嘴,要尊重別人,要聽完別人的話,要聽出要點和依據(jù),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三要聽出和而不同。當別人發(fā)言有錯時,學會評價別人的發(fā)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fā)言的基礎上,或提出新穎的想法。
當然,教師也要“善聽”。佐藤學教授寫道:“這種傾聽不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彼J為我們應當追求“用心地互相傾聽的教室”,而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學會傾聽要求教師面對學生時,從眼神、語言、表情和身體姿態(tài)各方面,充滿關注和期待,這對學生是無比重要的精神力量。
五、講清道明,有理有據(jù),突出“說昧”
學生的課堂發(fā)言,不僅是教師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的途徑,也是一種學習的資源,其作用在于引發(fā)更大范圍的思考,給其他同學以啟發(fā)。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品質(zhì)的過程。小學生的思維活動比較平直、簡單,不像成年人那樣多方位和復雜化,所以有些學生在課內(nèi)回答問題時常常出現(xiàn)詞不達意、支離破碎的情況。那么,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品質(zhì)呢?
語文教學的真實效果,最終會落實在學生的語文表現(xiàn)上。教者的高明之處,就體現(xiàn)在不失時機地讓學生自己去表現(xiàn):動口、動筆、動腦,大膽展示學習成果?陬^表達一般需要先想后說。想,即組織內(nèi)部語言的過程。比如,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蘇教版五上),當學生對林沖的“讓”有了充分理解時,教師可以提問:“那洪教頭是不是壞人呢?”這一問題極具挑戰(zhàn)性,需要學生再次深入研讀課文,才能有理有據(jù)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接下來的教學也驗證了這一點。學生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洪教頭是一個壞人”;另一種觀點則持反對意見,認為洪教頭雖然目中無人、傲慢無禮,有許多缺點,但是本質(zhì)上還算不上很壞,原因是他被打倒以后,他羞愧滿面,灰溜溜地走開了。據(jù)此就可以引導:“洪教頭在回家的路上會怎么想呢?拿出筆來寫一寫。”好的語文教師就是一個為學生打開語言之路和智慧之門的人,帶著他們?nèi)セ貞、思考、想象、表達。
以上“五味”的落實并不是界限分明、完全割裂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們密切聯(lián)系,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錯綜復雜、立體的課堂教學實踐形態(tài)。品質(zhì)課堂上,學生是聽、說、讀、寫、思的主體,學生只有通過聽、說、讀、寫、思,才能盤活語言,變得有品質(zhì)。由此看來,閱讀課堂只有“五味俱全”,方能“五谷豐登”。
【突出語文味練就語文功 一提升教學品質(zhì)之教學實踐觀】相關文章:
凸顯語文特質(zhì)提升教學品質(zhì) 一我的語文教學觀09-09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01-22
《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03-31
功的教學反思02-16
功教學反思03-27
人教版語文下冊《驚弓之鳥》教學反思03-30
語文必修一教學計劃03-25
高一語文的教學反思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