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面對幼兒生成內容時教師的回應
面對幼兒生成內容時教師的回應
背景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教育觀念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們已告別了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由教師預設的教學方式,開始考慮以幼兒為本,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興趣發(fā)展,盡可能的滿足每個幼兒發(fā)展的需要。為此,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解決好教師預設活動和幼兒生成活動之間的關系及面對幼兒生成內容時,教師的回應策略,已成為幼教工作者的研究焦點。
案例描述:
片段一
最近幾天連日下雨,好不容易天晴了。我們小班的孩子像飛出窩的小鳥,歡快的來到戶外活動場地玩降落傘的游戲。中班小朋友也來了,他們手里拿著瓶子在尋找蝸牛。小班孩子也跟在后面湊熱鬧!安輩怖镉形伵!保皦沁呌形伵!,“花壇下有蝸!薄⒆觽兣d奮的傳達著自己的發(fā)現!斑@里有一條條白白的線”細心的孫懿趴在塑膠場地上叫。一群小班孩子都跟著湊了過去,蹲在那里看。洋益說:“那是蝸牛的尿”,柯柯說“那是蝸牛房子里進水了,他是出來曬太陽的!薄安,那是蝸牛走過的路,,他怕迷路了才畫下的記號”有經驗的王之詢發(fā)表著自己的意見。孩子們都七觜八舌的議論著,誰都有話說。有的還趴著學蝸牛爬行?磥砗⒆觽儗@個小蝸牛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我決定不干涉他們跟中班混在一起活動。
片段二
晨間活動快結束時,我正準備著等一下上美術課要用的顏料。在這一周《真好看》的主題活動中,我為了讓幼兒更多的認識顏色,能大膽的使用各種色彩,我決定選用幼兒喜歡的涂色、染色來渲染幼兒對玩色活動的熱情。幾個孩子圍在我身邊看,細數著我倒出的顏料的色彩。邵楠不小心把一根穿珠線掉進了顏料盤里,我只好拿出來放到旁邊試顏料的一張白紙上。調皮的鑫宇趁我一不留神就拿著線頭在紙上拖拉了幾下。遇到我有點責備的眼神,趕緊放下!翱矗@像小蝸牛爬過的路,多好看呀!”不知聽誰這么一喊,大家都想躍躍一試。這個手碰碰,那個手拉拉,又怕被我責備。我親切的問孩子們:“你們喜歡小蝸牛嗎?”“想畫彩色的小蝸牛和小蝸牛走過的路嗎?”“我喜歡”,“我會畫小蝸牛的”,“我知道他背上有一個房子”,“我知道他頭上還有兩個角”,“我還會用橡皮泥做小蝸牛呢”……孩子們一下子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并到美工區(qū)取了紙和油畫棒興致勃勃的畫了起來。有的取出了橡皮泥。不一會兒,一個個造型可愛的小蝸牛都出來了。孩子們的臉上都展現著成功的興奮。我為孩子們準備了一些毛線,浸在顏料盤里。他們個個開心的在自己圖畫的空白處拖畫起來。連平時最怕動手畫畫的超杰也毫不猶豫。幾個玩泥工的小朋友,把彩泥搓的細細長長的,繞著他的小蝸牛鋪了大半個桌子。我十分驚訝孩子們的表現力。我把這些作品布置在展覽區(qū),大家都說真好看。孩子們個個都顯露出自信的笑容,還主動的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分析與反思
1、充分認識幼兒生成活動的價值
通過這次活動,我感受到由孩子自主生成的活動是最受歡迎的、最能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求知欲的活動,它是一種幼兒自主地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并進行積極探索學習的過程,這種學習能最大限度的促進幼兒身心的發(fā)展。這次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表達和動手能力都勝過平時我用各種方法啟發(fā)引導的效果。另外本次活動中一些原來膽子小動手能力較弱的孩子表現不一般,不僅參與的積極性高,而且有了一些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新。所有這些都表明幼兒自主生成的活動具有教師預設活動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對此我們應該有充分的認識。
2、積極捕捉幼兒活動中的教育契機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的生成活動經常是在成人的不經意產生的,作為教師應善于發(fā)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教師只有做有心人在與幼兒同行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幼兒,觀察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活動中的需要、尋求解決的問題等,才能發(fā)現幼兒生成了什么?才能從中尋找到有價值的教育契機。教師的有效回應能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熱情,為幼兒的創(chuàng)新學習奠定基礎。正是由于我的留心觀察、傾聽才發(fā)現了來自幼兒生成的活動內容。當活動的內容是他們所喜歡和感興趣的時候,幼兒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我難以想象的,幼兒的潛能得到了真正的發(fā)揮。在生成活動中,孩子是主體,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應充分地發(fā)揮。
3理解幼兒的生成行為
二期課改的宗旨是:真正體現“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理念,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使幼兒真正全面發(fā)展。而在小班教學中,幼兒的自主創(chuàng)新、動手能力還都比較薄弱,教師的回應與引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對很多事物都會產生興趣,教師要從幼兒的視角出發(fā)理解他們的內心活動,尊重并接納幼兒特有的興趣、感受需要及表現方式等。對于活動中產生的問題,教師需作出積極的回應:但并不是每個問題都需要做出明確的回應,生發(fā)出一個新的活動。教師的點頭、微笑都是對幼兒的一種回應,允許做下去也是一種回應,關注和支持也是一種回應……當教師在幼兒自發(fā)生成性活動中捕捉到有價值的內容,也可過后預設成集體活動;在教師根據課程目標而安排的預設性活動中,如果幼兒離開教師預設的活動流程,而表現出始料不及的行為,這可以即時調整當時的活動,也可以過后預設成為新的活動。我以為,有了這樣的理解,教師自然會關注幼兒的需要和興趣,適時調整教育行為,做到《綱要》所指出的:“善于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教師是幼兒活動的積極支持者、推動者,在活動中應適時出現、支持和幫助,引導幼兒不斷研究和探索,有了理解的教師才會有創(chuàng)造的幼兒。
參考文獻:《幼兒教育》《學前教育》《綱要》
【面對幼兒生成內容時教師的回應】相關文章:
如何生成合適的“語用”教學內容08-16
區(qū)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和回應08-26
師幼互動中教師回應策略探析08-16
思想品德教師怎樣捕捉和回應課堂信息08-02
教師教育智慧的表征與生成08-24
淺談如何面對數學課堂中的"意外生成"08-18
淺談數學教師的反思智慧及生成08-19
乙醚的生成11-03
教師工資跟學生成績掛鉤?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