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国产一级a作爱视频免费观9看,色五月丁香亚洲,亚洲欧美性爱在线视频,1000部黄片免费观看一区,国产亚洲性生活视频播放,三级黄色在线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教學計劃>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

時間:2022-08-24 04:16:05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后的教育教學方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份精彩的教學計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

  一、 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你我同行》,讓學生探討與不同的對象打交道的基本原則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好溝通。體會真誠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貴。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以人類的家園為主線,將人類與其賴以生存的地球之間所存在的 奉獻與獲取、建設與破壞、減災與自護等方面的辯證關系和內容整合,力求課程內容生活化,易于讓學生接受,引導學生認識地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形成關愛大自然、感激大自然的情感;通過了解家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一些問題,認識當前面臨的資源與環(huán)境問題,初步形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首先,讓學生通過了解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來的苦難,感受和平的美好;通過了解人們?yōu)榫S護世界和平的 努力和作為,感受人們對和平的渴望,樹立熱愛和平的意識。然后,通過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讓學生體會世界經濟的 發(fā)展與聯(lián)系及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理解人們相互依存的關系;簡單了解當今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理解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合作的 重要性。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小學生活》,讓學生通過回顧小學六年級的成長過程,從外表的變化到自己取得的進步以及積累的成長經驗,為自己的成長感到驕傲,并以適當的 方式對幫助自己成長的同學和老師表達內心的 感激之情。

  二、 教學目標

  1、 知道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性別差異,化解由性別差異產生的 矛盾,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共同營造愉快的學習好生活氛圍。

  2、 認識地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空間和資源,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從而產生熱愛地球、關愛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3、 知道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理解人們相互依存的關系,簡單了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 一些共同問題,初步樹立開放的 國際意識。感受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 苦難,體會和平的美好。

  4、 回顧成長的 足跡,感受自我的成長,感受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和老師的教育之恩,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生活,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以適當的 方式表達自己對同學和老師的 內心感受。

  三、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能夠顧及他人的感受,學習化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2、 了解環(huán)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3、 知道為了實現(xiàn)和維護世界和平,人們在進行著各種努力,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 感受自我的成長。

  四、 方法與措施

  1、 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

  2、 調動學生的熱情,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

  3、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4、 強調以學生為主題,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 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 你我同行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單元 人類的家園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單元 同在一片藍天下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單元 再見,我的小學生活 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2

  一、學期課程總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間的關系,體驗合作的快樂。

  2.讓學生了解祖國新時代的新面貌,樹立為祖國自豪、為祖國驕傲的情感。

  3.培養(yǎng)孩子們的和平意識,號召他們?yōu)槭澜绾推截暙I自己的力量。

  4.通過學習,了解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和環(huán)保習慣。

  5.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奮斗目標,并鼓勵他們?yōu)榇藞猿植恍傅嘏Α?/p>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教的六年級有學生75人,其中女生33人。這個班的大部分學生學習比較認真,求知欲較強,對世界充滿好奇,同學間能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但也有個別同學由于種種原因有一些不良習慣,影響他們健康成長。

  三.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分析。

  (一)、本冊教科書由四個單元構成。

  第一單元你我同行

  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

  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

  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小學生活

  (二)、教材特點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又是整個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后一個學期,這個學期的學生,大部分已經形成了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可以說他們的良好品德和社會性的發(fā)展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狀態(tài)。因此,從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來看,更重視學生日益增強的道德素養(yǎng)與社會性的不斷發(fā)展,較上冊而言,在內容上更加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同時因為他們又將面臨著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話題,引導學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向初中階段順利過渡做了必要的準備。

  1.綜合性。

  本冊教材共設五個單元,每一個主題都不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個話題。通過這些話題,引導他們學會解決各種現(xiàn)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開放性。

  教學不局限于課堂內,而是面向學生廣闊的生活空間,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強調學習活動的延續(xù)性和完整性,體現(xiàn)學習活動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開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能與學生對話的文本形式,與學生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煩惱,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4.形式活潑。

  教材版式新穎,富于流動感;圖文并茂,充分運用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采用對話式的`兒童語言,富有親切感。

  四.教學措施。

  1.積極轉變觀念。

 。1)、要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在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時關注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以便及時地、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

 。4)、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huán)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2.注意整體把握。

  在實際教學中,我將盡力挖掘活動空間,從更多的角度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拓展,盡可能地體現(xiàn)一種兒童文化,讓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朋友。

  五.減負提質措施。

  1.為了讓孩子們輕松而又愉快的學到知識,增強能力,我在課堂中盡量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來讓學生自己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書面作業(yè),而是讓學生去讀報、上網查資料、做社會小調查等,來增長孩子們的見識,鍛煉他們的能力。

  六.潛能生轉化措施。

  針對部分潛能生,本學期需對他們注以更多的愛心和關心,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對他們加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督促和指導,讓他們自信而健康地成長。另外我將多注意這些孩子接觸外界的情況,對他們的行為加以正確地引導。

  七.評價措施。

  本學期將采取平時評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結合,而不是靠一張試卷定成績,而且重在平時的學習情況及完成作業(yè)、處理問題的情況。再結合家長及同學們的評價情況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評價。

  八.環(huán)境教育。

  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huán)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環(huán)保行為和習慣。

  九.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課文課時

  1男生和女生2

  2朋友之間2

  3、學會和諧相處2

  4、只有一個地球2

  5、我們能為地球做什么2

  6、當災害降臨的時候2

  7、戰(zhàn)爭風云下的苦難2

  8、放飛和平鴿2

  9、我們手拉手2

  10、我的成長足跡2

  11、臨別感言2

  12--16期末復習1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3

  一、 學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學生已經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家長疏于管理,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自控能力較差,學習效率低。本人決定以課本為導向,認真鉆研教材,研究學法、教法,著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向社會、學校、自己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二、教材分析

 。ㄒ唬┙滩膬热荼緝詴灿扇齻單元組成——“燦爛輝煌的東西方文明”、“面向世界”、“我們熱愛和平”。主要是引導學生接觸有關世界古代的歷史與文化方面的內容,體會文明的傳承與發(fā)展,感悟人類文明的多元性,繼而熱愛我們生活的地球。

  (二)教材特點品德與社會課程設計思路是: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耙粭l主線”既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點面結合”的“面”是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點”是社會生活的幾個主要因素,在面上選點,組織教學內容;“綜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學內容所包含的社會要素是綜合的,所涉及的社會領域也不是單一的,可以交叉。

  三、教學目標

  1、了解人類文明的歷史,感悟人類文明的多元性,激發(fā)對古代璀璨文明的敬仰之情,欣賞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培養(yǎng)科學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2、了解古絲綢之路的開通、鄭和下西洋、哥倫布開辟新航路對世界文明的交流和發(fā)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通過具體事例,體會隨著時代進步,東西方文化互相滲透交融,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對人類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培養(yǎng)將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能力,從歷史事件中借鑒經驗,吸取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為中國的發(fā)展服務。樹立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意識,樹立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

  3、充實教學內容,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4、拓展教學空間,教學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

  5、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chuàng)設學生樂意接受的學習情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五、教學進度安排

單 元課 題課 時周 次
一、燦爛輝煌的東西方文明1、文明的發(fā)祥51——6
2、相映生輝的東西方文明3
3、文明的交融5
二、面向世界4、世界人民手拉手27——10
5、站在國際舞臺上2
三、 我們熱愛和平6、戰(zhàn)爭與和平210——16
7、鑄我長城2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4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總共有35名學生,其中優(yōu)等生占百分之二十左右,中等生占百分之五十左右,各方面較差的有百分之三十。本班學生部分學生由于各種原因發(fā)言不是很積極,有幾個學生由于學習目標不太明確,作業(yè)也是經常不完成。還有部分學生由于智力原因,在學習上有很大困難。需要老師細心加以引導,耐心細致的工作,是這些學生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單元為主題,每個單元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習內容。教材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注重學生對學習活動的體驗,既關注結果又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態(tài)度的體驗、技能的獲得與知識的積累。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 教材一般呈現(xiàn)的是探究性問題,力求通過討論探究的形式,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教材通過人物、情景 、學習用的資料、學習中的議論、學生學習筆記、日記等,將內容逐步呈現(xiàn)。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參與為主,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逐步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教材注重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注重學生對學習活動的體驗,既關注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態(tài)度的養(yǎng)成、技能的獲得和知識的積累。本教材安排了科學技術與人類 我們熱愛和平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走進生活的舞臺四個單元的內容。

  第一單元,“科學技術與人類”通過介紹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和他們的偉大成就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與人類文明的關系,學習這些科學家不畏艱險勇于創(chuàng)新為了真理敢于獻身的偉大品質。通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人們帶來的巨大變化和一定得負面影響,讓學生了解生活與科學技術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培養(yǎng)學生從小學科學,愛科學和勤于動手、勤于動腦的習慣。本單元編排了 祖先的科學技術成就 科學技術改變我們的生活 崇尚科學破除迷信 讓科學技術走進生活四個主題的內容。

  第二單元,“我們熱愛和平”本單元伊戰(zhàn)爭導致國家貧困為線索從我國近代遭受外國侵略,到兩次世界大戰(zhàn)給世界造成的損失到人們?yōu)樽非蠛推蕉龀龅呐Φ葍热菝鞔_的闡述了“我們熱愛和平我們?yōu)楹推蕉Α钡闹黝},使學生了解中國近代遭受的侵略,以及世界大戰(zhàn)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體會和平對人民的重要意義。教材編排了災難深重的中國 人類渴望和平 愿世界更加和平與美好四個主題的內容。

  第三單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主題分別從三中全會后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到走出國門增進與世界的了解和認識再到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黨所實施的一些政策措施,使學生知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巨變感受傳統(tǒng)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嘗試參與社會生活增強學生的主人翁儀式和社會責任感。教材編排了春天的故事 中國影響著世界 和諧發(fā)展的社會 共創(chuàng)美好明天四個主題的`內容。

  第四單元 “走進生活的舞臺”本單元從關注學生自身生活入手,闡明小學生如何能夠健康成長。使學生初步感受社會生活與自己的密切聯(lián)系,了解生活當中一些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明確健康的真正含義就是身心健康,了解社會上存在著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學會感激成長過程中給予自己幫助的人,學會珍藏自己與他人的友誼。教材編排了讓健康伴我行 用法律保護自己 成長的軌跡 永恒的記憶四個主題的內容。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

  2、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方法,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及創(chuàng)造的潛能。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4、掌握必備的社會知識,了解科學技術和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了解侵略給人們帶來災難,我沒問你要熱愛和平并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知道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正在一步步改善,中國的文化對世界也有很大影響使學生真正認識自己應該健康成長并未做過的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方法

  1、教師認真?zhèn)湔n,吃透教材,研究學生的特點,注重因材施教。

  2、認真上課,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3、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4、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關心你照顧哪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必要時對他們進行課外輔導,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五、教學進度

  周次 計 劃 進 度

  1 祖先的科學技術成就

  2 科學技術改變我們的生活

  3 崇尚科學破除迷信

  4 讓科學技術走進生活

  6 災難深重的中國

  7 人類渴望和平

  8 復習

  9 期中考試

  10 愿世界更加和平

  11 春天的故事

  12 中國影響著世界

  13 和諧發(fā)展的社會

  14 讓健康伴我行

  15 用法律保護自己

  16 成長的軌跡

  17 永恒的記憶

  18 復習考試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lián)系中得到和諧發(fā)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分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學會合作”三課書,強調培養(yǎng)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樣去合作的方法,第二單元“祖國 我為你自豪”五課書,通過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要熱愛祖國,第三單元“放飛和平鴿” 三課書,告訴我們和平給我們帶來的好處,第四單元 “只有一個地球” 四課書,告訴我們人類要保護環(huán)境,第五單元“我的未來不是夢”三課書,告訴我們對未來要充滿希望。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4個主題,各單元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xiàn),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xiàn)學習過程、呈現(xiàn)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

  白框:啟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三、單元重點難點分析:

  本冊教材五個單元各有相應的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學會合作”兩課書的重點難點是:怎么去合作?

  第二單元“祖國 我為你自豪”五課書的重點難點是:怎樣才是愛祖國?

  第三單元“放飛和平鴿” 三課書的重點難點是:和平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第四單元 “只有一個地球” 四課書的重點難點是:怎樣保護地球?

  第五單元“我的未來不是夢”三課書的重點難點是:為什么要對未來充滿希望?

  四、教學措施: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我打算采取如下教學措施:

  1、充分抓住新教材的特點,根據新教材教學內容多、教學容量大、教材內容活、課時要求高、內容跳躍大的種種特點,采取主動鉆研教材、加強自身修養(yǎng)、大量獲取信息材料、力爭教學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六個字,這是總的`指導思想。

  2、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生思考。

  3、兼顧學生個別差異,關注兩頭。

  4、作好課前準備,積極與班級老師配合,搞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與社會活動緊密聯(lián)系,開展相關活動。

  5、做好作業(yè)與練習,指導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

  五、教學進度及安排:

周次







課時



備 注



1



2.17—2.23



齊心真好







2



2.24—3.2



對手也是朋友







3



3.3—3.9



讓我們蕩起雙漿







4



3.10—3.16



新時代,新生活、春天的故事







5



3.17—3.23



從“東方紅”到“神舟”







6



3.24—3.30



光輝的瞬間







7



3.31—4.6



我為祖國繪藍圖





清明節(jié)



8



4.7—4.13



和平,我們共同的愿望







9



4.14—4.20



戰(zhàn)爭,人類的災難







10



4.21—4.27



讓世界沐浴和平的陽光







11



4.28—5.4



地球,生命的搖籃





五一節(jié)



12



5.5—5.11



大自然的訴說、地球累了







13



5.12—5.18



守望碧水藍天







14



5.19—5.25



小小少年







15



5.26—6.1



我有一個夢、明天不遙遠







16



6.2—6.8



復習、測試





端午節(jié)



17



6.9—6.15









18



6.16—6.22









19



6.23—6.29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6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為《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第二單元為《我們愛和平》、第三單元為《只有一個地球》、第四單元為《我們一起走過》.全冊共13課33個框題,其教材的編排主要體現(xiàn)以下特點:

  1.綜合性.

  本冊教材共設四個單元,每一個主題都不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個話題.通過這些話題,引導他們學會解決各種現(xiàn)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開放性.

  教學不局限于課堂內,而是面向學生廣闊的生活空間,課內、課 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強調學習活動的延續(xù)性和完整性,體現(xiàn)學習活動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開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能與學生對話的文本形式,與學生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煩惱,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4.形式活潑.

  教材版式新穎,富于流動感;圖文并茂,充分運用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采用對話式的兒童語言,富有親切感.

  二、教學目標

 。ㄒ唬┣楦 態(tài)度 價值觀:

  1、感受中外交流帶來的共同發(fā)展,感受祖國的進步與發(fā)展以及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并感到自豪.

  2、感受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激發(fā)學生對非正義戰(zhàn)爭的痛恨之情和對戰(zhàn)亂中人民的同情之心;體會和平的美好,增強和平意識,激發(fā)學生向往和平、熱愛和平的情感.

  3、感謝地球對人類的.養(yǎng)育之恩,激發(fā)熱愛地球的情感,懂得保護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確認識自然災害.

  4、感受成長的樂趣,為自己的成長感到驕傲;感受濃濃的師生情及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體驗《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學校園生活的美好.

 。ǘ┬袨榕c習慣:

  1、關注和同伴的公共事件,關注祖國發(fā)展過程中的成就.養(yǎng)成愿意傾聽他人意見,樂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達成共識的習慣.

  2、珍惜今天的和平環(huán)境,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主動關心國內外形勢,為發(fā)展與各國人民的友誼,維護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3、逐步養(yǎng)成保護地球,珍惜資源的好習慣;培養(yǎng)冷靜、正確應對自然災害侵襲的能力.

  4、能為母校的發(fā)展獻計獻策,并為母校、為老師、為同學弟妹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ㄈ┲R與技能:

  1、知道中外交往的歷史,知道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對人們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知道新中國建立之后我國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感受祖國的進步與發(fā)展,以及國際地位而得不斷提升.了解奧運會歷史及我國申辦、籌辦奧運會的歷程.

  2、了解歷史上各國人民為世界和平事業(yè)所做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和平環(huán)境的來之不易,知道和平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及維護和平的重要性,認識到維護世界和平是全人類的責任.提高冷靜觀察、客觀分析社會事件的能力和收集、歸納有關信息及資料的能力.

  3、知道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園;知道由于人類的種種不良行為,地球正遭到破環(huán);知道自然災害是自然界發(fā)生的異,F(xiàn)象,它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危害是觸目驚心的.

  4、知道中學生活與小學生活的不同之處;能為即將到來的中學生活做好心理及行為方面的準備.

  三、學生分析

  本班共48名學生,整體素質一般,部分學生思想表現(xiàn)好,遵紀守規(guī),學習認真、自覺,勞動觀念強,講究衛(wèi)生,拾物不昧,助人為樂.同學之間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愛相處.學生們養(yǎng)成了較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觀.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等都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但學生行為習慣當中還有許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師做進一步的引導,使他們沿著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進.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7

  一 、學生情況分析

  小學六年級是孩子發(fā)展中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開始從相對的兒童心理品質特征向少年的品質特征轉化,因吃對未來的成長影響很大,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要積極引導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朝著客觀、樂觀、進去的方向發(fā)展,為順利完成中小學銜接作好鋪墊。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冊教科書由四個單元構成。

  第一單元 你我同行;

  第二單元 人類的家園;

  第三單元 同在一片藍天下;

  第四單元 再見,我的小學生活

 。ǘ⒔滩闹攸c與難點:

  主要通過真實的歷史資料,讓學生在認識戰(zhàn)爭和沖突帶給人類苦難的基礎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渴望、共創(chuàng)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保衛(wèi)祖國和維護和平的作為,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ㄈ⒈緝越滩母鲉卧繕

  第一單元:

  1.通過從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從而了解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狀況,熟悉世界海陸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識,初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2.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qū)劃,主要省級行政區(qū),能熟練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3.引導學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國和世界的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讓學生知道我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使學生感受和關心身邊發(fā)生的經濟活動,對外來產品持正確態(tài)度。

  4.使學生認識到國際互聯(lián)網是當代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學會利用互聯(lián)網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同時,又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極因素對自身贊成不良影響或侵害。

  第二單元:

  1.引導學生感受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認識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所的作用,使學生將身邊節(jié)能、綠化等“小事”和保護地球環(huán)境聯(lián)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

  2.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災害,知道保護環(huán)境可以減少和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理解在危難中社會互助的作用,學習一些在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

  3.使學生理解物種是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特質基礎,是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寶貴財富,保護物種就是保護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使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認識到保護野生動植物特別是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工作的緊迫性,培養(yǎng)學生以朋友們的`愛心平等對待地球上其他動物,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物種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種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確對待外來物種的正確態(tài)度,理解生物之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

  5.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資源的良好習慣。

  第三單元:

  1.從戰(zhàn)爭給人類,特別是給兒童帶來的巨大苦難的視角,使學生知道戰(zhàn)爭的殘酷、戰(zhàn)爭的危害,從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時,使學生知道全世界人民為了世界和平,制止戰(zhàn)爭,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2.科學技術的喜與憂。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生活,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并以紫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在了解科學技術帶給我們諸多好處的同時,也要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不當不僅不能造福人類,還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使學生能一分為二地看待科學技術的作用,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3.初步了解聯(lián)合國的性質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機構,理解聯(lián)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fā)展方面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知道聯(lián)合國為解決世界兒童問題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產生的積極效果,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識。

  第四單元

  1.使學生通過對6年小學生活的回顧,總結自己的成長過程,認識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績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同學、家長的幫助獲得的,為順利跨入中學大門樹立應有的信心,同時,引導學生在回顧過程中反思6年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提供借鑒。

  2.“百聞不如一見”,為了能讓六年級的同學對中學有感性的具體的認識,設置了直接到中學參觀的活動課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未來的中學生活的主要內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特別是做好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

  3.生活是兒童受教育的基礎,從六年級畢業(yè)學生即將面臨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喚起學生成長,成才的進取意識和對未來中學生活的渴望和準備,幫助他們在離開小學大門后能夠堅實地邁好通向中學的第一步。

  三、任務、目標:

  本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那么對綜合課這個性質老師已不再陌生。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地理、歷史、科學等各科內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課不再是純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而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將品德、行為規(guī)則、法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國情、歷史與文化、地理環(huán)境等教育的有機融合,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基于以上的課程性質和總目標,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延續(xù)了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的設計思路,課程的設置圍繞學生的社會生活展開,并注意到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及認知領域,將觸角深到更加廣闊而深遠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級下學期又是整個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后一個學期,這個學期的學生,大部分已經形成了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可以說他們的良好品德和社會性的發(fā)展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狀態(tài)。因此,從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來看,更重視學生日益增強的道德素養(yǎng)與社會性的不斷發(fā)展,較上冊而言,在內容上更加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同時因為他們又將面臨著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話題,引導學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向初中階段順利過渡做了必要的準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體驗。

  3、根據本冊教材安排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兒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引領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

  4、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盡量多地呈現(xiàn)直觀性的材料。

  5、在本冊教學中進行課題《品德與社會綜合性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的落實。

  6、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

  7、大膽想象,解決生活問題。

  五、教學進度:

  周次 課文 課時

  1 男生和女生 2

  2 朋友之間 2

  3、 學會和諧相處 2

  4、 只有一個地球 2

  5、 我們能為地球做什么 2

  6、 當災害降臨的時候 2

  7、 戰(zhàn)爭風云下的苦難 2

  8、 放飛和平鴿 2

  9、 我們手拉手 2

  10、 我的成長足跡 2

  11、 臨別感言 2

  12--16期末復習 10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8

  一、全冊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只是在相互關聯(lián)中得到發(fā)展,以較好的落實三維目標。

  全冊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意在使兒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布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qū)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lián)網。第二單元《地球生病了》,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第三單元《世界問題還不少》,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lián)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單元《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意在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并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fā)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全冊

  冊教學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布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qū)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lián)網。

  2、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3、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培養(yǎng)學生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tài),正確認識其他文化,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養(yǎng)分,更好的發(fā)展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

  4、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lián)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并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fā)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直面并審視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yǎng)為優(yōu)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

  四、提高質量措施:

  1、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改的需要。

  2、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

  3、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4、經常開展與課堂有關的活動。

  5、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全冊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單元 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單元 地球生病了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單元 世界問題還不少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單元 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 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9

  一、全冊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只是在相互關聯(lián)中得到發(fā)展,以較好的落實三維目標。

  全冊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你我同行》,意在使兒童了解與人交往,如何相處一些常識。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lián)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小學生活》,意在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并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fā)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全冊教學要求:

  1、了解與人交往,如何相處一些常識。

  2、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

  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3、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培養(yǎng)學生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tài),正確認識其他文化,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養(yǎng)分,更好的發(fā)展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

  4、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lián)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并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fā)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yǎng)為優(yōu)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

  四、提高質量措施:

  1、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改的需要。

  2、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

  3、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4、經常開展與課堂有關的活動。

  5、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全冊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單元你我同行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小學生活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0

  課程總目標。

  1.強化德育的實效性,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各種現(xiàn)實和生活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

  2.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一、學期課程總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間的關系,體驗合作的快樂。

  2.讓學生了解祖國新時代的新面貌,樹立為祖國自豪、為祖國驕傲的情感。

  3.培養(yǎng)孩子們的和平意識,號召他們?yōu)槭澜绾推截暙I自己的力量。

  4.通過學習,了解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和環(huán)保習慣。

  5.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奮斗目標,并鼓勵他們?yōu)榇藞猿植恍傅嘏Α?/p>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教的六年級個班的大部分學生學習比較認真,求知欲較強,對世界充滿好奇,同學間能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但也有個別同學由于種種原因有一些不良習慣,影響他們健康成長。

  三、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分析.

  1.綜合性。

  本冊教材共設五個單元,每一個主題都不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個話題。通過這些話題,引導他們學會解決各種現(xiàn)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開放性。

  教學不局限于課堂內,而是面向學生廣闊的生活空間,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強調學習活動的延續(xù)性和完整性,體現(xiàn)學習活動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開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能與學生對話的文本形式,與學生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煩惱,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4.形式活潑。

  教材版式新穎,富于流動感;圖文并茂,充分運用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采用對話式的兒童語言,富有親切感。

  四、教學措施。

  1. 積極轉變觀念。

 。1)、要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在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時關注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以便及時地、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

  (4)、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huán)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2.注意整體把握。

  在實際教學中,我將盡力挖掘活動空間,從更多的角度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拓展,盡可能地體現(xiàn)一種兒童文化,讓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朋友。

  五、減負提質措施。

  1.為了讓孩子們輕松而又愉快的學到知識,增強能力,我在課堂中盡量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來讓學生自己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書面作業(yè),而是讓學生去讀報、上網查資料、做社會小調查等,來增長孩子們的見識,鍛煉他們的能力。

  六、潛能生轉化措施。

  針對部分潛能生,本學期需對他們注以更多的`愛心和關心,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對他們加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督促和指導,讓他們自信而健康地成長。另外我將多注意這些孩子接觸外界的情況,對他們的行為加以正確地引導。

  七、評價措施。

  本學期將采取平時評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結合,而不是靠一張試卷定成績,而且重在平時的學習情況及完成作業(yè)、處理問題的情況。再結合家長及同學們的評價情況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評價。

  八、環(huán)境教育。

  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huán)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環(huán)保行為和習慣。

  九、 教學安排。

  周次 課題

  第一、二、三周 第一單元

  第四——八周 第二單元

  第九——十一周 第三單元

  第十二——十五周 第四單元

  第十六——十八周 第五單元

  第十九周 復習

  第二十周 考試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1

  教學理念:

  一是以育人為本,重在兒童文明行為習慣、良好道德品質和健康的社會性發(fā)展的培養(yǎng),目的是把兒童培養(yǎng)成為熱愛生活、樂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性發(fā)展的好學生;

  二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密切聯(lián)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組織、安排教學內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傾向;

  三是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通過學生的體驗、參與和實踐,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培養(yǎng)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避免簡單說教;四是突出綜合性,強調活動性。

  教學建議:

  一、運用對話教學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要借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膽質疑。與學生溝通與合作是現(xiàn)代教學的藝術,教師和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表演。教師應具有節(jié)目主持人的素質,能迅速對反饋的信息及時梳理,正確引導并添加新的意義。對于學生來說,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發(fā)生在對話與合作之中的知識生成。在對話教學中,教材只是個精選的例子,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才是目的。

  二、教學手段媒體化教學手段是師生雙方為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使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學的速度和學習的效率。課改提出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有機整合,實現(xiàn)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變革,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和有效的學習工具。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開發(fā)利用多樣化的課程資源,運用圖片、圖表、地圖、報刊、圖書、音像、網絡、軟件等多種教學手段展開教學,尤其要充分發(fā)揮網絡資源優(yōu)勢,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活動多樣化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顒邮墙膛c學的中介。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實際生活中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通過各種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教師要精心設計和具體指導活動,要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充足的活動時間,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既能實現(xiàn)理解、認知、探索和創(chuàng)造,又能得到體驗、交流和表現(xiàn);顒訒r間不一定局限在課內,也可安排在課前準備和課后延伸。課前可以搜集資料,可以查閱書刊、報紙,可以去請教有關人士,也可以上網搜索,然后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問題的線索和答案。課后可以對當堂沒有理解的內容進行研究和落實。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發(fā)展,不是在課堂上就能立竿見影的,而是要依靠學生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的。無論教師的講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轉化為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的結果。《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的有效性,在于親身經歷和主觀體驗,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當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去,知識就可能被真正領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鍛煉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觸及和調動,態(tài)度、價值觀就可能真正改變或形成。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選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使我們的教育更加有效。

  五、不斷調整教學內容,社會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與之相適應的道德標準、價值觀念、國際國內形勢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镀返屡c社會》課的教學內容注重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也注重與社會發(fā)展變化的聯(lián)系。因此,本冊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就不應該是靜態(tài)的、不變的,而應該具有較強的時代感,應該關注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應該與本地區(qū)、本校的實際相結合,如與社會公益活動、少先隊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等相結合,這樣才能夠增強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增強學生對本課程的親近感,也只有當他們感覺到所面對的教學內容原來就是他們的生活實際,他們才會產生積極的參與熱情,有益于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的發(fā)展。如教學第三單元“世界問題還不少”時,可結合當時發(fā)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提高教學內容的時效性等。因此,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教學內容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與時事發(fā)展同步。除上所述,還要不斷拓展教學空間,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以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更多地從體驗、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們的社會生活能力。六、以發(fā)展性評價為主對學生的評價要從每個學生原有的基礎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鼓勵為主。這種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fā)展;這種評價的標準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這種評價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評價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這對于學生將來走上社會,面對各種壓力有好處,也有利于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社會交往、合作能力。

  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備注

  1 . 2月25日上課

  2. 《可愛的地球》 2課時

  3 . 《可愛的地球》 1課時 《從世界看中國》 1課時

  4 . 《從世界看中國》 1課時 《我們互通有無》 1課時

  5 . 《我們互通有無》 1課時 《網絡連接你我他》 1課時

  6.《網絡連接你我他》 2課時

  7 . 《地球在“發(fā)低燒”》 2課時

  8 . 《天有不測風云》 2課時

  9 . 《許多物種消失了》 2課時 清明節(jié)放假

  10 . 《許多物種消失了》 1課時 《可怕的物種入侵》 1課時

  11 . 《可怕的物種入侵》 1課時 《自然資源取之不盡嗎》1課時

  12 . 《自然資源取之不盡嗎》1課時 《戰(zhàn)爭何時了》 1課時 期中考試

  13 . 《戰(zhàn)爭何時了》 1課時 國際勞動節(jié) 放假

  14 . 《科學技術的喜與憂》2課時 ,

  15. 《科學技術的喜與憂》1課時 《我在聯(lián)合國作報告》1課時

  16. 《我在聯(lián)合國作報告》1課時 《我的這6年》 1課時

  17. 《我的這6年》 1課時 《去中學看看》 1課時 端午節(jié)放假

  18 . 《我們的畢業(yè)典禮》 1課時 考核 期終考試 7月1日放暑假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2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分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

  2,在生活中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地參與集體活動.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xiàn)象,嘗試合理地,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學習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三)知識

  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結構和社會規(guī)則,初步懂得規(guī)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相互依存關系,簡單了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3

  一、課程總目標。

  1.強化德育的實效性,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各種現(xiàn)實和生活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

  2.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二、學期課程總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間的關系,體驗合作的快樂。

  2.讓學生了解祖國新時代的新面貌,樹立為祖國自豪、為祖國驕傲的情感。

  3.培養(yǎng)孩子們的和平意識,號召他們?yōu)槭澜绾推截暙I自己的力量。

  4.通過學習,了解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和環(huán)保習慣。

  5.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奮斗目標,并鼓勵他們?yōu)榇藞猿植恍傅嘏Α?/p>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教的六年級個班的大部分學生學習較認真,求知欲較強,對世界充滿好奇,同學間能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但也有個別同學由于種種原因有一些不良習慣,影響他們健康成長。

  四.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分析。

  1.綜合性。本冊教材共設五個單元,每一個主題都不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個話題。通過這些話題,引導他們學會解決各種現(xiàn)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開放性。教學不局限于課堂內,而是面向學生廣闊的生活空間,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強調學習活動的延續(xù)性和完整性,體現(xiàn)學習活動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開放性。

  3.情感性。教材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能與學生對話的文本形式,與學生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煩惱,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4.形式活潑。教材版式新穎,富于流動感;圖文并茂,充分運用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采用對話式的兒童語言,富有親切感。

  五.教學措施。

  1. 積極轉變觀念。

 。1)、要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在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時關注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以便及時地、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

  (4)、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huán)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2.注意整體把握。

  在實際教學中,我將盡力挖掘活動空間,從更多的角度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拓展,盡可能地體現(xiàn)一種兒童文化,讓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朋友。

  六.減負提質措施。

  1.為了讓孩子們輕松而又愉快的學到知識,增強能力,我在課堂中盡量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來讓學生自己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書面作業(yè),而是讓學生去讀報、上網查資料、做社會小調查等,來增長孩子們的見識,鍛煉他們的能力。

  七.潛能生轉化措施。

  針對部分潛能生,本學期需對他們注以更多的愛心和關心,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對他們加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督促和指導,讓他們自信而健康地成長。另外我將多注意這些孩子接觸外界的情況,對他們的行為加以正確地引導。

  八.評價措施。

  本學期將采取平時評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結合,而不是靠一張試卷定成績,而且重在平時的學習情況及完成作業(yè)、處理問題的情況。再結合家長及同學們的評價情況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評價。

  九. 環(huán)境教育。

  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huán)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環(huán)保行為和習慣。

  十. 教學安排。

  周次 課題

  第一、二、三周 第一單元

  第四——八周 第二單元

  第九——十一周 第三單元

  第十二——十五周 第四單元

  第十六——十八周 第五單元

  第十九周 復習

  第二十周 考試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4

  一 、學生情況分析

  高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六年級的兒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少年期。這個期間人的發(fā)展是極其復雜、充滿矛盾的。在個性方面出現(xiàn)的最主要特點就是“成人感”的發(fā)展,表現(xiàn)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樣獨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參與成人的生活世界;對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在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經驗,盡管對于他的理解還是很不夠的,但少年兒童們卻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從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為了使我們的新一代能夠以科學的理性的態(tài)度去看待他們周圍的世界,愛他們所居住的地球,愛周圍的一草一木,在教學中努力引導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使少年兒童成長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學六年級是孩子發(fā)展中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開始從相對的兒童心理品質特征向少年的品質特征轉化,因吃對未來的成長影響很大,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要積極引導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朝著客觀、樂觀、進去的方向發(fā)展,為順利完成中小學銜接作好鋪墊。

  二、教材分析

 。ㄒ唬、本冊教科書由四個單元構成。

  第一單元 你我同行;

  第二單元 人類的家園;

  第三單元 同在一片藍天下;

  第四單元 再見,我的小學生活

  (二)、教材重點與難點:

  主要通過真實的歷史資料,讓學生在認識戰(zhàn)爭和沖突帶給人類苦難的基礎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渴望、共創(chuàng)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保衛(wèi)祖國和維護和平的作為,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ㄈ、本冊教材各單元目標

  第一單元:

  1.通過從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從而了解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狀況,熟悉世界海陸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識,初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2.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qū)劃,主要省級行政區(qū),能熟練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3.引導學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國和世界的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讓學生知道我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使學生感受和關心身邊發(fā)生的經濟活動,對外來產品持正確態(tài)度。

  4.使學生認識到國際互聯(lián)網是當代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學會利用互聯(lián)網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同時,又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極因素對自身贊成不良影響或侵害。

  第二單元:

  1.引導學生感受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認識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所的作用,使學生將身邊節(jié)能、綠化等“小事”和保護地球環(huán)境聯(lián)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

  2.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災害,知道保護環(huán)境可以減少和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理解在危難中社會互助的作用,學習一些在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

  3.使學生理解物種是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特質基礎,是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寶貴財富,保護物種就是保護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使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認識到保護野生動植物特別是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工作的緊迫性,培養(yǎng)學生以朋友們的愛心平等對待地球上其他動物,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物種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種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確對待外來物種的正確態(tài)度,理解生物之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

  5.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資源的良好習慣。

  第三單元:

  1.從戰(zhàn)爭給人類,特別是給兒童帶來的巨大苦難的視角,使學生知道戰(zhàn)爭的殘酷、戰(zhàn)爭的危害,從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時,使學生知道全世界人民為了世界和平,制止戰(zhàn)爭,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2.科學技術的喜與憂。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生活,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并以紫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在了解科學技術帶給我們諸多好處的同時,也要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不當不僅不能造福人類,還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使學生能一分為二地看待科學技術的作用,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3.初步了解聯(lián)合國的性質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機構,理解聯(lián)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fā)展方面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知道聯(lián)合國為解決世界兒童問題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產生的積極效果,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識。

  第四單元

  1.使學生通過對6年小學生活的回顧,總結自己的成長過程,認識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績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同學、家長的幫助獲得的,為順利跨入中學大門樹立應有的信心,同時,引導學生在回顧過程中反思6年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提供借鑒。

  2.“百聞不如一見”,為了能讓六年級的同學對中學有感性的具體的認識,設置了直接到中學參觀的活動課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未來的中學生活的主要內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特別是做好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

  3.生活是兒童受教育的基礎,從六年級畢業(yè)學生即將面臨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喚起學生成長,成才的進取意識和對未來中學生活的渴望和準備,幫助他們在離開小學大門后能夠堅實地邁好通向中學的第一步。

  三、任務、目標:

  本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那么對綜合課這個性質老師已不再陌生。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地理、歷史、科學等各科內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課不再是純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而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將品德、行為規(guī)則、法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國情、歷史與文化、地理環(huán)境等教育的有機融合,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基于以上的課程性質和總目標,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延續(xù)了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的設計思路,課程的設置圍繞學生的社會生活展開,并注意到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及認知領域,將觸角深到更加廣闊而深遠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級下學期又是整個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后一個學期,這個學期的學生,大部分已經形成了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可以說他們的良好品德和社會性的發(fā)展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狀態(tài)。因此,從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來看,更重視學生日益增強的道德素養(yǎng)與社會性的不斷發(fā)展,較上冊而言,在內容上更加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同時因為他們又將面臨著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話題,引導學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向初中階段順利過渡做了必要的準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體驗。

  3、根據本冊教材安排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兒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引領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

  4、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盡量多地呈現(xiàn)直觀性的材料。

  5、在本冊教學中進行課題《品德與社會綜合性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的落實。

  6、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

  7、大膽想象,解決生活問題。

  五、教學進度:

  周次 課文 課時

  1 男生和女生 2

  2 朋友之間 2

  3、 學會和諧相處 2

  4、 只有一個地球 2

  5、 我們能為地球做什么 2

  6、 當災害降臨的時候 2

  7、 戰(zhàn)爭風云下的苦難 2

  8、 放飛和平鴿 2

  9、 我們手拉手 2

  10、 我的成長足跡 2

  11、 臨別感言 2

  12--16 期末復習 10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5

  本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一是成長中的新問題;二是我和祖國一起成長;三是外面的世界怎么樣;四是我們的生活不一樣。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都是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課文中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根據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社會生活實際,努力體現(xiàn)“人和自然是不可分的;自然不再是被征服和戰(zhàn)勝的對象,呵護和關愛自然是人類的責任;人和自然要和諧相處”等觀點。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lián)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并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fā)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每篇課文的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供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xiàn),幫助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xiàn)學習過程、呈現(xiàn)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

  空白框:啟發(fā)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教學理念:

  一是以育人為本,重在兒童文明行為習慣、良好道德品質和健康的社會性發(fā)展的培養(yǎng),目的是把兒童培養(yǎng)成為熱愛生活、樂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性發(fā)展的好學生;

  二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密切聯(lián)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組織、安排教學內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傾向;

  三是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通過學生的體驗、參與和實踐,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培養(yǎng)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避免簡單說教;

  四是突出綜合性,強調活動性。

  教學建議:

  一、運用對話教學

  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要借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大膽質疑。與學生溝通與合作是現(xiàn)代教學的藝術,教師和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表演。教師應具有節(jié)目主持人的素質,能迅速對反饋的信息及時梳理,正確引導并添加新的意義。對于學生來說,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發(fā)生在對話與合作之中的知識生成。在對話教學中,教材只是個精選的例子,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才是目的。

  二、教學手段媒體化

  教學手段是師生雙方為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使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學的速度和學習的效率。課改提出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有機整合,實現(xiàn)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變革,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和有效的學習工具。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開發(fā)利用多樣化的`課程資源,運用圖片、圖表、地圖、報刊、圖書、音像、網絡、軟件等多種教學手段展開教學,尤其要充分發(fā)揮網絡資源優(yōu)勢,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活動多樣化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顒邮墙膛c學的中介。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實際生活中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通過各種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教師要精心設計和具體指導活動,要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充足的活動時間,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既能實現(xiàn)理解、認知、探索和創(chuàng)造,又能得到體驗、交流和表現(xiàn)。活動時間不一定局限在課內,也可安排在課前準備和課后延伸。課前可以搜集資料,可以查閱書刊、報紙,可以去請教有關人士,也可以上網搜索,然后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問題的線索和答案。課后可以對當堂沒有理解的內容進行研究和落實。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發(fā)展,不是在課堂上就能立竿見影的,而是要依靠學生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的。無論教師的講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轉化為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的結果。《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的有效性,在于親身經歷和主觀體驗,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當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去,知識就可能被真正領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鍛煉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觸及和調動,態(tài)度、價值觀就可能真正改變或形成。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選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使我們的教育更加有效。

  五、不斷調整教學內容

  社會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與之相適應的道德標準、價值觀念、國際國內形勢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內容注重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也注重與社會發(fā)展變化的聯(lián)系。因此,本冊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就不應該是靜態(tài)的、不變的,而應該具有較強的時代感,應該關注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應該與本地區(qū)、本校的實際相結合,如與社會公益活動、少先隊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等相結合,這樣才能夠增強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增強學生對本課程的親近感,也只有當他們感覺到所面對的教學內容原來就是他們的生活實際,他們才會產生積極的參與熱情,有益于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的發(fā)展。如教學第三單元“世界問題還不少”時,可結合當時發(fā)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提高教學內容的時效性等。因此,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教學內容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與時事發(fā)展同步。

  除上所述,還要不斷拓展教學空間,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以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更多地從體驗、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們的社會生活能力。

  六、以發(fā)展性評價為主

  對學生的評價要從每個學生原有的基礎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鼓勵為主。這種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fā)展;這種評價的標準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這種評價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評價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這對于學生將來走上社會,面對各種壓力有好處,也有利于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社會交往、合作能力。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6-10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06-17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1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1-12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6-10

小學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0-27

小學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6-27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5篇11-08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27篇11-13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5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