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反思
篇一: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反思前段時間認真鉆研了一番第九冊《諾曼底號遇難記》,現(xiàn)在課已講完,靜下心來反思了一下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教學,收獲如下: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兩點,一是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哈爾威船長臨危不亂、忠于職守、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質(zhì),二是能力目標:讓學生知道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并要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于第二個目標自覺落實得還可以,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環(huán)節(jié):
1、更改課題。上課伊始在板書課題時我沒有按課文原題寫,而在黑板上寫下了“偉大的靈魂”這個題目,這時學生自然要提出疑問,我順勢告訴學生:“這個題目是老師讀完這篇文章后產(chǎn)生的自己的見解,相信你們在學完這篇課文后也會產(chǎn)生自己的理解與感受,你們也可以把自己認為合適的題目寫在書上!边@一舉動不但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對重點訓練項目的一個落實。因為這篇課文是本組的第三篇課文,通過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發(fā)表自己見解的能力,此時更改課題是想讓學生進一步明白,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不僅僅指不依賴于別人的現(xiàn)成答案,還包括不依賴課本,不迷信權威,要敢于向課本,向權威挑戰(zhàn)。
2、討論船長命令大副開槍這一命令。通過每次教這篇課文時學生的反饋來看,對于這道命令大部分學生剛開始并不理解,所以我先問:“對于這道命令,你有沒有什么疑問?”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然后圍繞到底該不該開槍引導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學生的觀點有如下幾種:A、認為船長只不過是嚇唬嚇唬不會真開槍。對于這種觀點我沒有給予肯定或否定,讓他們接著聽其他同學的觀點。(www.htc668.com)B、認為女士優(yōu)先,男人不該搶在女人前面,所以該開槍。持這種觀點的同學最多,這時我會提醒一句:僅僅是因為男人們違背了道義就該開槍嗎?這時馬上出現(xiàn)了第三種觀點:C、當時船上很亂,如果不開槍可能會死更多的人。這樣經(jīng)過相互交流、啟發(fā),持前兩種觀點的同學自然會逐漸認識到自己考慮問題的片面性,進而明白閱讀要產(chǎn)生正確的見解,還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上下文。
3、對于船長的以身殉職學生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這又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表自己見解的一個好時機,有的學生認為船長是沒有時間或機會逃生,有的認為船長舍不得船,還有的認為船長是出于責任感選擇了以身殉職等等。在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這些想法后我盡量尊重學生的見解,只要合理都給予充分的肯定。
至于本課的情感目標,感覺落實得不到位,雖然學生感受到了船長的崇高品質(zhì),但是并沒幾個學生為之感動,情感上的共鳴沒有我想象的那么強烈。我想這還是因為老師引導得不到位,問題設計得不夠合理,但到底怎樣的問題才能實現(xiàn)語言與精神的同構互生呢?我也同諾曼底號一起遇難了。我想今天我之所以會“遇難”,都是因為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夠用心,沒有很好地去落實新課改。以后,我會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寶貴的試驗田,大膽地嘗試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更深層次的對話。
篇二: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反思
當讀完這篇課文,我的心已經(jīng)被深深震撼。課上,我致力于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偉大品質(zhì),體會作者引人入勝的描寫。
一、引導質(zhì)疑,激起閱讀興趣。
學生進入高年級,解決自己感興趣的語文問題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在閱讀中有明確的目的性。本節(jié)課利用電影《泰坦尼克號》的一段視頻,將文中恐懼、慌亂的場面描寫進行直觀呈現(xiàn),然后再讓學生結合朗讀體會,以自己的朗讀和想象進行情景再現(xiàn)。但是這不是唯一的目的。當學生體會到當時場景的混亂之后,教師出示資料引導學生對比,“①泰坦尼克號上2208名船員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還,死亡人數(shù)大約占總數(shù)的三分之二。②諾曼底號:共61人,除了船長,全部生還!焙⒆觽冏x到這份資料明顯受到震撼,輕嘆聲傳入我的耳中。我即時引導質(zhì)疑:“讀了這兩份材料,對比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問題?”何君同學立刻提出,“為什么泰坦尼克號死了那么多人,而諾曼底號只死了船長一個人?”當然,通過對比,這個質(zhì)疑很自然會出現(xiàn)。同樣是海上遇難,同樣開始的時候是無比恐懼和混亂,正是因為諾曼底號有一個偉大的船長,才會讓旅客和船員們安全脫險。教師此時拋出問題:“哈爾威船長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竟然能夠從死神的手中拯救60個人的生命?默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哈爾威船長的品質(zhì),寫在旁邊空白處。同時,可以把有關的重點句子勾畫出來。”相信這時候,學生的閱讀是有一定興趣的。
二、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本文的情感性需要學生在字里行間仔細品悟,通過相互交流談出自己的感動。同時,工具性也不容忽視。本課工具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其一,認識場面描寫。其二,詞語的比喻義的認識。第一點是教材要求的教學目標,第二點是根據(jù)課文理解的需要自行加入的。關于場面描寫,在學生閱讀后明確“像這樣對于在同一時間內(nèi)眾多人物表現(xiàn)的描寫和有關情況的描寫就叫做場面描寫”,并且適時質(zhì)疑,“表現(xiàn)船長的冷靜,只重點描寫船長就夠了吧?為什么前面還要有大段的場面描寫?不會喧賓奪主嗎?”徐晨同學體會到:“不是喧賓奪主,描寫人們的混亂,這樣對比就能更好地表現(xiàn)出船長的鎮(zhèn)定自若!边@樣,學生通過對場面描寫的閱讀體會到了具體的襯托作用。
三、分角色朗誦體會情感
在學生體會到船長與機械師和大副的對話中能體現(xiàn)船長的果斷與鎮(zhèn)定時,我指導學生進入情境朗讀,第一組陳宇朗讀船長的話雖然以洪亮的聲音和很快的語速來表現(xiàn)船長的果斷,但是欲速過快,朗讀時個別句子不夠清楚。于是我提示:“船長啊,我給你提個意見。你剛才說話太快了,讓別人聽了感覺你有點著急。要讓別人體會到你的鎮(zhèn)定,就在說話的時候冷靜些,讓自己的話語落地有聲!”到第二組朗讀時,我讓學生去掉中間的旁白,學生朗讀銜接緊密,比較好的表現(xiàn)出了當時緊張的情況下船長的果斷與船員們的默契配合。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不是完全根據(jù)教師的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而是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師、學生的思想和教學文本不斷碰撞,創(chuàng)造火花不斷迸發(fā),新的學習需求、方向不斷產(chǎn)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思考和感悟時有形成。這就是“生成”的課堂教學。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給我們一線教師帶來了挑戰(zhàn)。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誘發(fā)“動態(tài)生成”,怎樣捕捉“動態(tài)生成”的鍥機,使“動態(tài)生成”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富有生命活力,是我們每位教師共同努力的目標。
篇三: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反思
本周二,武漢市教科院領導來我校進行教學視導,我執(zhí)教《諾曼底號遇難記》,有幸得到市教院領導張鳳英老師的指導,深感榮幸,從準備備課,到二次試講,再到正式講課,最后到得到領導的指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過程,都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讓我收獲了很多,很多。
上完《諾曼底號遇難記》一課后,我細細回顧了整個的教學過程!吨Z曼底號遇難記》是一篇意蘊比較深厚的文本。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認真地研讀了文本,參考了網(wǎng)上的資料和部分教案,最后還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設計好教案。第一次試講是在吳承紅老師班上,吳老師為了配合我上好這節(jié)課,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讀熟課文,并在朗讀上對學生進行了指導。所以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相當熟悉,試講那天感覺學生的表現(xiàn),狀態(tài)相當不錯,只是自己對整個設計掌握的并不是那么嫻熟,所以整堂課的效果并不好。第二次試講,為了急于達到好的效果,于是我修改了教案,借鑒了很多別人的東西,可是,適得其反,整堂課下來反而非常生硬,不自然,感覺也不好。
經(jīng)歷了兩次不太滿意的試講,我又再一次潛下心來,拿起課文,反復朗讀,靜靜地思考,仔細揣摩,重新按照自己的思路,根據(jù)自己班上學生的特點設計教案。正式講課那天,我的腦海已經(jīng)有了屬于自己的非常清晰的思路,學生的狀態(tài)也特別好,雖然沒有在課前對課文中的問題做任何提示,但是學生事前熟讀了課文,所以整堂課,無論是學生參與程度,回答問題,還是朗讀課文等等方面,都還不錯,我也是非常投入,滿懷激情,感覺比前兩次試講的效果要好一些。特別是課文最后部分的朗讀,“關于船長在挽救了60個人的生命后,自己卻選擇了和船同沉大海的部分”,學生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為船長偉大的精神所感動,當傷感的背景音樂配著感人的文字,學生的朗讀特別精彩,情感很到位,達到了一個小小的高潮。
課后,教科院的張鳳英老師和我進行了溝通和交流。張老師的對我的課進行了肯定。認為我的教學設計是合理的,整堂課的思路清晰,注重學生朗讀,學生以讀為主,讀中品位,讀中感悟。注重了語文教學中的抓住關鍵詞句,品位語言文字蘊含的情感。
同時,張老師對我的這堂課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1、文中船長這個人物形象,在我的課堂中,整堂課下來,在學生心中還沒有形成一個非常豐滿的形象。雖然通過學習課文,體會船長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等,品詞品句,船長這個形象,在學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但還不夠,應該讓學生感受到一個有血有肉的船長。而且整堂課應該是結合文本,逐步的呈現(xiàn)船長這一形象,讓船長形象在學生心中,一步步的深化,升華。
2、教師的主觀感受過多,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感悟。舉一例子:‘船長和船同沉大海,值不值?張老師認為,不能這樣問,因為值不值,老師的主觀上就有了指向性,以至于對學生是一種暗示,讓學生沒有更好的發(fā)揮的空間。
3、解讀教材還要剛透徹。例如“大家立刻不作聲……人們感到有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xiàn)在他們上空。和“人們凝視雕像沉入大!币诰騼(nèi)涵。
4、不管是讀課文還是教課文,要給學生一種整體性,特別是六年級的孩子,不能讓課文有些割裂的感覺!袄,老師讓學生先讀7到11自然段,思考一個問題。然后再讀哪些段落,在完成一個什么任務,…”這樣不好,不能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學習,應該是通讀課文,讓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牢牢把握自己的教學核心點,不管學生怎么說,始終要把學生引到這幾個重要的點上來。
5、整堂課還是感覺老師按照自己的設計思路,讓學生順著老師的思路,一步步的往老師既定的內(nèi)容,要求上牽的感覺。還沒有完全放手學生,讓學生沒有太多自我的空間。感覺老師牽的比較多。
聽到張老師的評價,我不禁感嘆;專家不愧為專家,指出了很多沒有引起我重視,甚至是我根本發(fā)現(xiàn)不了的問題。雖然她提得意見中,有些我無法在課堂上實施,甚至并不明確到底該怎么做,但是我依然有很多收獲。當時談到“不割裂課文,給學生整體性,放手讓學生,給學生更多的空間’這個話題時,我當時提出,這樣的方式,那么老師將會更難掌控課堂,會擔心收不回來,這樣對老師的要求會更高。我流露出不敢嘗試的想法,張老師當時的一句話”你是教研員,你都不敢嘗試嗎’讓我頓生許多感悟。
是啊,最初聽到張老師和我們談到的對語文課的種種想法和要求時,感覺能達到這樣的要求好難,如果能做到像張老師說的那樣,那簡直都成特級教師了,心想,她怎么能給我們定位這么高的要求,似乎拿我們和特級教師再靠。但是,細細思考后,覺得這樣未嘗不可,只要利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有什么方法不能嘗試的呢,也許,一下子無法達到那樣一個高度,不能盡善盡美,但是起碼要嘗試,努力過后,就會一步步的靠近目標,就會離要求越來越近。
我想,在今后的課堂中,我會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進,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努力,不斷的追求……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諾曼底號遇難記08-16
《“諾曼底”號遇難記》08-16
“諾曼底”號遇難記08-15
諾曼底”號遇難記08-16
《“諾曼底”號遇難記》 408-16
《“諾曼底”號遇難記》 508-16
《“諾曼底”號遇難記》 208-16
《“諾曼底”號遇難記》 708-16
《“諾曼底”號遇難記》 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