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教育新模式讀后感
構建教育新模式讀后感(一)
一年一度的高考牽動著全社會的目光,盡管較前幾年,今年912萬的參考人數仍呈持續(xù)下降之勢(據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總數為912萬,較2012年減少3萬人。自2008年高考報名人數達到最高峰時的1050萬之后,這已是連續(xù)第五年出現下滑趨勢。),但社會關注力度卻日益上升。從公安交警、城市公交、出租車、環(huán)衛(wèi)到通訊、電力、醫(yī)療衛(wèi)生、企業(yè),這場全國性的選拔性考試牽動著整個社會的神經,承載著太多的社會之重。而這也讓我心生疑惑,我們是真的開始打量教育、思考教育了嗎?
帶著困惑與期待,我翻開了張卓玉先生的新作——《構建教育新模式》。初見書名中的“模式”一詞,尤其用之于教育,我本能地對其保持一定的距離與謹慎,而這也讓我更客觀、理性地閱讀每一篇文章。通讀全書,沒有聽到對教育現狀的棄絕分析、空頭批評,對某一理論的高談闊論、雄辯滔滔,對某一模式的大勢鼓吹、制造噱頭。簡練、平實的文字讓人平靜,卻引人沉思。讓我對現狀也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對一場選拔性考試的關注與對教育的重視并非輕易劃等號,而盲目樂觀。對知識的過分崇拜,對分數排名的熱衷往往容易迷惑雙眼,麻痹思維,忽略教育本身。更何況分數、排名、升學率這類遠比關注教育的真實意義所在,關注教育中的人的成長,來得輕巧、速效。由此,對作者的欽敬之情油然而生。
書勒口處的作者介紹不足六十字,寥寥數語,簡潔至極!皫c說明”開明宗義,將讀者對象、全書結構及教育新模式這一內容主體向讀者一一闡釋。張卓玉先生為人的謙遜平和,思考的全面周詳,表達的謹慎嚴苛可見一斑。
全書由十二篇文章構成,每篇文章相對獨立,沒有嚴格的邏輯先后關系,但所有文章都緊緊圍繞一個主題:重建教育新模式。這一新教育模式是悄然誕生的生命體,將從根本上撼動過去一百多年來所形成的教育概念、教育結構和教育秩序。其基本框架就是“小組合作學習”與“課堂展示交流”。
在《學習組織:從班到小組》一文中,作者對新模式最重要的元素——學習小組的意義、性質、職能進行了深入分析、闡述。用其獨特的視角體察、感悟,提出:“學習小組是一種制度建設,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組織,是新教育模式的基本支持,是教育發(fā)展的革命性創(chuàng)舉!奔热粚W習小組具有如此深刻意義,那么,在實際的學校管理中又該如何保障呢?“支持系統(tǒng)的建立”一節(jié)中的“導師制”、“支持小組活動與發(fā)展系統(tǒng)”、“學習小組評價體系”等給出了務實致用的建議。
新教育模式的另一個重要元素是課堂展示。在由“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講壇變?yōu)樯c生、生與師共同探究問題的論壇”的轉型中,展示成為重要的課堂形式和學習方式。眾所周知,學生掌握程度有深淺、教師教學水平有高低,那么,怎樣的展示才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其教育功能呢?作者又圍繞展示者和教師兩個主體展開探究!伴_放性課堂”、“課堂自治”、“課堂程序”等新課堂理念由此引出。
在此,作者也向我們厘清了一個基礎性的問題:誰的課堂?誰做主?
“如果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如果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如果希望也要求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如果希望學生既能應對當下的考試,還能應對未來的人生,那么,學生就應該對課堂有參與、選擇、知情的權利,課堂就應該是學生的自治課堂!
“新課堂的主導者也許是教師,也許是學生,也許是學生和老師協(xié)商好的某種程序。我希望是后一種:課堂程序!
“課堂活動程序化的意義在于:學生有主人的感覺。課堂自治體現在參與者共同認可的、充分體現集體智慧的程序治理!n堂活動程序化的另一功能是制約教師在課堂上的特權。”
抽絲剝繭、層層剖析,直抵新教育模式的最深期望:“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學生參與治理的課堂,學生享受成長過程的課堂。只有這樣,課堂才能和課堂之外的社會保持同質性:民有,民治,民享!
觀照當今物質生活水平飛躍,精神生活卻愈發(fā)匱乏,人心浮躁,疏于淺薄與粗糙,急功近利的社會現象,保持人的思想獨立與精神自主顯得尤為珍貴。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家,這一百年前先賢們開啟的事業(yè),還處于未完成。質疑,指責,抱怨是一種態(tài)度,看似針針見血、奪人耳目,引發(fā)局部的陣痛。誠然,陣痛是引發(fā)關注的必要手段,但終究只是將傷疤揭開撒鹽。作者靜下心來,俯下身來,關注這個國家未來的希望,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生命成長,關注每一個孩子公民氣質的打造,關注每一項“該做且能做”的事務,平和與理性中,滲透與傳達的是一種更為堅定的力量,震撼人心的力量。
書中還以圖片和實例向我們展示了許多作者親自體驗到的踐行這一新模式的學校、課堂新風采。一張張純真自信的笑臉,一段段謙遜從容的展示,一個個智慧精彩的課堂片段。這是被相信、被尊重、被欣賞而流淌出來的幸福笑容與心的滋養(yǎng)。當心智之網打開,捕獲的將是豐富且純粹的意義。
通觀全書,深厚的學識涵養(yǎng),對以人為本教育理想念茲在茲的追求,對一線學校、課堂的深入體察,現實的體制內世界和理想的學術性世界的兩棲式生活讓張卓玉先生在提筆談教育時,理性之外,又多了一些直覺的敏銳與感性的深邃。在《心智品質培養(yǎng)》、《公共精神培養(yǎng)》、《學生成長權》等文章中,在保持其一貫縝密的邏輯,務實的風格之外,還能體驗到作者絲絲縷縷傳遞來的優(yōu)雅詩意。
“智慧之美是無與倫比的美。這種美只存在于心智生活中。當你感受一篇文章的優(yōu)雅意境,當你發(fā)現物質結構的整齊有序,當你知道物質能量的守恒,當你看到生物進化的秩序,當你明白經濟領域中看不見的手的威力,當你梳理出點點滴滴的知識背后的學科體系,當你看到化學與物理,物理與數學、數學與哲學、哲學與文學、文學與歷史之間的關聯(lián),你會愛上此時此刻的學習,會愛上承載知識的學科,會愛上學科背后的自然與社會,會愛上存在于自然與社會之中的人生!
而他又多次在文中向讀者敞開心扉,表露寫作時的矛盾心情:“每每想到這個話題,我總有幾分向往,幾分敬意。總能順著它的思緒,走進一個純粹的世界。也恰恰是在這個時候,無情的現實逼迫我回到這個不很純粹但很真實的世界!
對教育,這位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至誠至真,至深至切。
而這,只為告訴讀者:相信、尊重和捍衛(wèi)學生的成長,智慧,尊嚴和權利,學生是人,人是目的。呼吁廣大教育人用行動加入這場順應社會轉型、社會進步需求的教育變革。
構建教育新模式讀后感(二)
李珂倩
這個寒假期間,我學習了《構建新教育模式》這本書,這本書由十二篇文章構成。全部文章圍繞一個主題:重建教育新模式。但是,每篇文章都是相對獨立的,文章之間沒有邏輯上的先后關系。讀者完全可以根據興趣,選擇閱讀任何一篇文章。本書所講的教育新模式,將是教育發(fā)展的大趨勢。
整本書平實曉暢,從班級到小組,學習組織的轉變;從講壇到論壇,課堂形式的變化;從碎片化到整體化,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師職業(yè)的邊界,心智品質與公共精神的培養(yǎng),信息技術的影響,學生成長權,新舊教育的不同起點……這樣主題的篇章,張卓玉先生表述非常簡練平和,他以基礎教育一線實踐的探究體會,與心目中的讀者同道溝通交流!≡跇銓嵉臅,是平實流暢的文字。讀起來仿佛與一位長者娓娓清談,沁人心脾。
學習小組由班到小組的變化,是新課程改革中最顯著的一種形式變化。(www.htc668.com)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班作為基本的授課形式、基本的學習組織形式存在,勢必應運而生的就是傳統(tǒng)的講授形式。而改變之后,形成了以小組為基本形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學會了主動的討論、探究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新模式下學習的基本前提。
課堂由“講壇”變?yōu)椤罢搲。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占絕對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則處于次要地位,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而且,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居高臨下,學生退到次要地位,形成了很不和諧的師生關系,但是,改變之后的課堂上,解決了這一尷尬的關系問題,學生、教師在一種平等的地位關系下,交流、溝通、討論、學習,學生的收獲與成長有極大的變化。
閱讀了這本書,對我今后的教育教學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
1、在課堂上,教師不要一節(jié)課講啊講,要恰到好處的導,比如碎片化學習,在難點的地方,老師可以以導的形式給學生分析,然后講本節(jié)學習的內容指導學生將其整體化。
2、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將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教會學生自己去學,而且能學會更多的東西,并能充分的去利用。
3、小組一定不要成為名詞,而要成為最最實用的學習模式,讓小組探究成為習慣,一開始也許不會令人滿意,也許會有一些學生不但不學習,反而會影響小組的學習,教師要好好引導,要讓他們感受到這樣可以學會更多的東西,可以收獲成功,可以改變自己一些不好的方面,慢慢能發(fā)現自己很多的閃光點,從而建立自信,從而主動去學習,那么小組學習就起作用了。
構建教育新模式讀后感(三)
賈汪區(qū)江莊鎮(zhèn)中心小學周飛
摘要: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是學生的個性行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提倡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舉措。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教師主宰課堂教學,大多是單向傳遞教學信息,使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和獨立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抑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用自己的思維代替學生豐富多元的思維,并千方百計地把學生引到自己設定好的標準答案上來,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要改變這樣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關鍵詞:自主思考教師角色
新模式教育中課堂由“講壇”變?yōu)椤罢搲。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占絕對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則處于次要地位,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而且,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居高臨下,學生退到次要地位,形成了很不和諧的師生關系,但是,改變之后的課堂上,解決了這一尷尬的關系問題,學生、教師在一種平等的地位關系下,交流、溝通、討論、學習,學生的收獲與成長有極大的變化。
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是主講者,學生只是間接被動的聽講者。教師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是否真的聽懂,是否能夠消化很難真正被檢測;學生的個性特長很難被發(fā)揮。滿堂灌是采用單向的信息傳遞方式,教師輸出,學生接收,師生之間很少有主動的信息的雙向交流。這種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積極性,學生只是被動的接收,缺乏積極的響應,使課堂變得像教師一個人的獨臺戲。我作為一名一線的數學教師,對此感受頗深。數學是一門思維的學科,需要理解和消化,但在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很難有這樣的理解和消化機會,如果無法理解和消化,吸收就相當于零,也就是所說的無效課堂。
而在新的課堂模式下,教師是聆聽者,點撥者。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的教要致力于導。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學生們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積極主動性,而教師只是適時的引導點撥。
新課程標準倡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奶骄繉W習,那么在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上,我們?yōu)槿藥熣邞撛鯓尤プ瞿?
一、.教師的主導作用絕對不應該因為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尊重學生,盡可能多地要求學生。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伙伴的權利;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輔導、誘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教師必須做到三講: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的知識點。孩子們必竟年齡小,認知水平是有限的,有時看到他們?yōu)榱艘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我的心里高興的不得了,這時候,我就會行使我的權利了。我說的時候,要求學生一定要看著我的眼睛,學會認真聽.我們的課堂需要熱烈的討論,也需要沉靜的思考與傾聽.動靜結合,才會形成卓有成效的課堂.
二.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善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課堂上要為學生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平臺,并且要精心組織學習活動。提供學習平臺,也就是創(chuàng)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數學教學有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fā)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要點有: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傊,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漸提高數學素質,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的方法。凡是聽過我們班學生上課的人都說我們班的學生思維活躍,有很強烈的參與意識。其實細想想在教學上也沒什么竅門,只是上課時我很少站在高高的講臺上,那樣我會覺得距離孩子們很遠,我總是習慣性的走到他們中間去,和他們近距離的交流。課堂上更多的是談笑風生,而少有嚴厲的訓斥。平時課堂上我的話很少,學生話多,我看起來比較清閑,而學生忙得團團轉,忙得不亦樂乎。聽完有關專家的講座,我更加堅信教師講得越多,學生越不愛聽,教師累得汗流浹背,學生閑得直打瞌睡.教師必須做到三不講:是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要壓縮講課的時間,把它還原給學生,讓他們能有更多的時間自已去思考、感悟.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質疑,自己去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求得最佳答案。
總之,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我們把這塊主陣地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做好課堂的主人,而在這個課堂中,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緊抓不放不對,但完全放手也不可行,一線教師一定要適應自己角色的變化,和學生一起在課堂這塊主陣地上打出漂亮的課改之勝仗。
【構建教育新模式讀后感】相關文章:
構建小學英語作業(yè)新模式08-08
讀《構建教育新模式》有感:教育即做事08-04
構建涉海高校海洋專業(yè)CBI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08-25
在多媒體與網絡教學環(huán)境下構建英語教學新模式初探08-07
素質教育呼喚網絡教學新模式08-17
論初中化學教育教學的新模式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