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血戰(zhàn)鋼鋸嶺》觀后感:信仰是把自由的劍
信仰是把自由的劍
--我的《血戰(zhàn)鋼鋸嶺》觀后感
黑色碧璽
。1疚膶懹谝荒昵埃
忘了是哪位先哲說過,軍隊是暴力的機器,和人性是天然相悖的。
當(dāng)正義的殺戮和善良的人性碰撞時,作為個體的士兵如何定位自己在戰(zhàn)爭里的角色?影片《血戰(zhàn)鋼鋸嶺》試圖給我們這樣一個答案---悍不畏死、合力戮敵的勇士和堅守信仰、悲天憫人的信徒,兩者的信念雖沖突,但并非不可調(diào)和。
戰(zhàn)爭帶來肉體和精神的創(chuàng)傷,而信奉和平主義的信徒用拯救加以撫慰。人性的善良在殺戮之地被蒙上濃濃的血霧,但依舊熠熠生輝。信仰推至極致便是一種撼人的力量,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戰(zhàn)斗力呢?我忽然想到,影片中那位日軍軍官因戰(zhàn)敗而剖腹,其實也是一種信仰的感召,他的信仰叫“武士道”。
果真如此,那信仰是不是也要分正義的信仰和邪惡的信仰?如果武士道信仰屬于邪惡的信仰,那“不成功便成仁”屬于什么?不要以為這句話是蔣介石說的就貼上政治標簽并加以否定,這句話其實源自《論語》,原文是:“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薄
所以我想,信仰作為一種心靈寄托方式,本無善惡、好壞之分,它如同一把自由之劍,就看握在誰的手里了。日軍的信仰之劍顯然握在軍國主義的皇室和政府的手里。
贊美信仰的典故和傳說不勝枚舉,但不知道為什么,觀影后我獨想起另一部偉大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片中主人公安迪通過對信仰的堅守,不僅完成了對自己命運的救贖,更完成了對影片所有受眾心靈的救贖,他的信仰就是根植于心底的“希望”。
可見,信仰的力量是強大的,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在某些人或集團的心目中,信仰是可怕的,必欲去之而后快,他們的做法不外乎三種:謊言、殺戮和洗腦。
對中國人而言,《血戰(zhàn)鋼鋸嶺》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這個自愿參軍的和平主義者,是荒誕的,但是,更荒誕的是美國軍隊處置這位崇尚“非暴力”的士兵的方式,軍隊對他的質(zhì)疑和指控,完全是在法律框架下進行的,沒有看到任何人舉起“國家”和“民族”這兩個大棒,砸得戴斯蒙得人魂皆碎、肝膽俱裂。這絕對不是像我這樣從小在“國家”、“民族”概念下成長起來的人所能理解的。
人性也許不完美,但人性可以自由地鋪陳;信仰可以不認同,但信仰可以得到足夠的尊重。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美國式價值觀。
有人說:“《拯救大兵瑞恩》是一群人拯救一個人,而《血戰(zhàn)鋼鋸嶺》是一個人拯救一群人”。的確,這兩部經(jīng)典電影體現(xiàn)了國家或群體對個體價值的尊重,我承認,這很美好,但也很美國。
個體價值或信仰真的可以置于國家利益之上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個體價值在國家、民族利益面前應(yīng)該如草芥一般卑微,這很現(xiàn)實,也很中國。
所以,草芥如我,當(dāng)時刻準備著做一枚幸福的炮灰。
【《血戰(zhàn)鋼鋸嶺》觀后感:信仰是把自由的劍】相關(guān)文章:
血戰(zhàn)鋼鋸嶺觀后感08-20
《信仰者》觀后感:遇見信仰 堅守信仰05-16
信仰08-15
《信仰》觀后感:堅定自己的政治信仰08-23
信仰的在場08-12
血戰(zhàn)臺兒莊觀后感08-24
血戰(zhàn)殘陽觀后感02-18
血戰(zhàn)湘江觀后感10-04
血戰(zhàn)湘江觀后感優(yōu)秀11-01
觀《信仰者》有感:信仰是生命的厚度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