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富論》讀后感 推薦度:
- 國富論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讀《國富論》有感3000字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國富論》有感30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國富論》有感 1
這個暑假,為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切實提高理論高度與深度,為人生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黨支部給全體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推薦了幾本經典書籍,我們大三學生的是由英國作家亞當?斯密著就的《國富論》。
剛從圖書館借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順手翻了幾頁,發(fā)現其內容與結構脈絡并沒有我想象的那樣清晰易懂,極為深刻的議論分析隨處可見,而且經濟學的專業(yè)知識有很多,雖然我的輔修是金融,但除了第一章的內容比較容易理解之外,其余部分的還是比較晦澀難懂。對我來說,要想在短時間內讀懂它決計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決定先去探究一下作者著書的背景以及書出版的意義與影響,這對我接下來的閱讀和理解肯定會有極大的幫助。那么,我先就我探究的成果來說一說。
作者亞當?斯密生活在18世紀英國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yè)鼎盛時期,那個時候,自由競爭、自由經營和自由貿易已成為新興產業(yè)資本發(fā)展的迫切要求。然而,歷經兩百多年的以國家干預為特征的重商主義依舊根深蒂固,產業(yè)資本發(fā)展深受其害。而《國富論》的主題,即“研究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并不像我剛開始以為的那樣,此書僅是簡單提出讓國家富強起來的意義與方法。此書的主題同亞當?斯密對政治經濟學的目標和任務的看法相關,他認為:“作為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門科學的政治經濟學,他有兩個不同的目標:第一,給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計,或者更確切地說,使人民能給自己提供這種收入或生計;第二,給國家或社會提供足以施行公務的收入。其宗旨在于使人民和君主都富裕起來!彼倪@段話清楚地告訴我們,民富國富皆重要,或者更大膽地說,民富重于國富。君主一般都更加重視自己的權利和財富,甚者斂民財而飽其庫,損民利而擴其勢,然而亞當?斯密將人民和君主一并納入致富的范圍,將實現國民富強定義為政治經濟學的目標,在那個年代可謂是極其難得了。他所指的人民,應該主要是當時那些隨著工場手工業(yè)發(fā)展而興起的企業(yè)家,也就是早期的資產階級。
亞當?斯密花了相當大的精力與極長的時間撰寫《國富論》,原稿出來后他又進行了反復的修改和增補,從而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了《國富論》的理論和內容。直到1776年,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國富論》才驚艷登場,此時離他當初在法國“為了消磨時光”著手撰寫已經過去了整整12年。亞當?斯密那追求完美和卓越的風格以及嚴謹求實的精神真真讓人驚嘆,更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認真學習。
《國富論》問世之時,正值中國清乾隆年間,“康乾盛世”之際,而亞當?斯密在書中亦多次提及中國,他對這個遙遠的東方封建王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指出,中國是一個富裕而停滯的國家,以農業(yè)立國,對外貿易從不發(fā)達,但是很富裕。在《國富論》中是這樣說的:“……按照事物的自然進程,每一個成長中的社會的大部分資本,首先應該投入農業(yè),其次是制造業(yè),最后才是對外貿易。這種順序是很自然的,我相信,在每個擁有一定領土的社會,在一定程度上總是這樣的……” 古時的中國推行“重農抑商”,商鞅變法、北魏的均田令,宋朝抑制土地兼并,明朝租佃等等無一不是重農的表現。糧食充足,百姓不用為了填飽肚子而擔驚受怕,才有更多時間精力發(fā)展其他事業(yè),也只有這樣,領導集團才能穩(wěn)民情,得民心,才能興教育,發(fā)展軍事國防等等其他事務。中國做了,所以它比較富裕。歐洲一些國家顛倒了這種自然順序,將對外貿易置于首位,所以他們沒有中國富裕。今天的中國更應該重視農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現在越來越多農村的年輕人進城打拼,使得農村素質高的勞動力大量減少,廢棄的田地也越來越多。只有重視農村的發(fā)展,完善相關政策,把力用到實處,這種情況才能得以好轉,農業(yè)才會越來越發(fā)達,國民特別是農村居民才能變得更加富裕。
除此之外,我認為《國富論》在中國的命運也值得了解。《國富論》是在18世紀70年代問世的,隨后便傳遍了全世界,影響深遠,然而,直至20世紀初,《國富論》和中國的無緣狀態(tài)終于結束。此時的中國正值封建制度瀕臨瓦解、資本主義尚在襁褓、國家飽受列強欺凌之際,有志有識之士為啟迪民智、救國救民,開始把目光轉向西方。就經濟學說而言,一個具有標志性的事件就是1902年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譯《國富論》并更名為《原富》。然而當時的中國社會對該書的回應和反響非常微弱,一方面是因為文言文對一般讀者來說艱澀難懂,且多有刪節(jié),另一方面更是由于《國富論》的內容與當時中國的`國情相差太遠,因此其不可能像在歐美那樣引起轟動,更不用說在這個時候的中國發(fā)揮指導和引領作用了。
這本堪稱西方經濟學界的“圣經”,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劃時代巨著之一,穿過歷史長河來到了今天的世界,其重要性及價值無疑是巨大的。這樣的一本書放在我們青年大學生的面前,就像一望無際的大海一樣看不到邊。其書中蘊含的學說理解起來十分艱難,但是如果耐著性子一遍一遍讀下去,就會慢慢看到斯密的豐富的學識與智慧,也會萌生自己特有的理解,(www.htc668.com)而且我認為閱讀后能有自己的感受及觀點才是真正的收獲。由于全書內容之廣、內涵之深,再加上個人水平有限,短時間無法全部讀通讀懂,接下來我僅就一小點談談我的理解和看法。
第一篇為“論勞動生產力增進的原因并論勞動生產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給各階級人民的順序”,斯密認為增加財富的具體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加強勞動分工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二是增加資本積累,從而增加從事生產的勞動者人數。全篇主要論述了三部分的問題:一是分工、交換與貨幣;二是價值、價格與市場機制;三是三種收入分配。像資本積累、貨幣、衡量價值的尺度和價格等概念我在輔修課中都有接觸,這對我的閱讀理解很有幫助。
一開始,亞當?斯密便從勞動生產力入手探究,說明他把研究如何發(fā)展生產力的問題置于首位,這在當時絕對是一種創(chuàng)新。當時的重商主義追求積累金銀貨幣財富并將對外貿易看作是致富源泉,只有亞當?斯密想到從這樣的高度提出問題,從這樣的角度切入分析。他還說:“勞動生產力的最大的增進,以及勞動生產力在任何方向和任何應用中所體現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大都是勞動分工的結果!边@樣類似的論斷在今天看來不過是常識,在當時卻是認識上的一個重大成果。他能突破常規(guī),看到經濟發(fā)展的內在,深入分析并嚴謹細致地論述,實在是非常不易的。不說著作內容,單單亞當?斯密這個人的智慧、豐厚的學識,還有他深入鉆研、一絲不茍的治學態(tài)度便令我們敬佩不已了,這也是我在閱讀之后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亞當?斯密用充滿感情的語言,熱情歌頌了勞動分工會給個人和整個社會帶來普遍的富裕和繁榮。對于這一點,我深表贊同。各項全能的人固然受人歡迎,但是從長遠來看,優(yōu)勢雖然很明顯,但是現實問題也很骨感。第一,擅長多項工作的人畢竟是少數,一個企業(yè)或者工廠更不用把所有生產任務壓在一個人身上。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與其分散精力和時間以致效率低下,不如每個人都各司其職,這樣不但可以熟能生巧,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及工作效率,更能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比如三權分立,通過把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利分別交由議會、政府、法院獨立行使,從而達到平衡制約的目的……在生產中也是如此,一個人包攬便很容易出差錯,一旦出現問題,很有可能殃及全部。為了減少這種偶然因素,分工是最佳選擇,成員間可以相互監(jiān)督提醒,一切活動井然有序,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其實,這種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班級上有團支書、組織委員、生活委員、紀律委員等,學生會有宣傳部、文化部、組織部、外聯部等,教師團隊中有教語文的、教數學的、教物理的……分工的好處顯而易見。
在閱讀《國富論》的過程中,我真真感觸良多。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今天的生活中,我能看到許多作者講述的各種例證的影子。也許,它對現在的我來說,意義并不僅僅是其中的政治經濟學知識,更多的是對生活的思考。是它教會我要重視事物的內在,不要水波逐流,而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和理性的思考;是它開闊了我的眼界,讓我能站在那樣的高度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景色。富民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對此我們能做的也許微乎其微,但是我們作為新一代的知識青年,至少應該掌握基本的經濟、政治的通識常理,明辨好壞對錯,遇事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而不是盲目隨大流 。一本好書就是一位良師益友,《國富論》于我而言就是一位神秘莫測的前輩,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不會因為前路艱難而中途放棄,相信總有一天,我會得到我想知道的所有答案!
讀《國富論》有感 2
《國富論》被譽為西方經濟學的“圣經”,經濟學的百科全書,影響世界歷史的十大著作之一,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經典譯作,是經濟學的必學篇目,也是會計領軍班推薦的研修文獻。這本書早買來擺在我書柜很久了,一直沒完整仔細地讀完。近日得空仔細捧讀了此著作,自覺受益匪淺。
《國富論》全稱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于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富論》,用了近十年時間創(chuàng)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全書共分五篇,總計32個章節(jié)。第一篇討論的是勞動生產力改良的原因,以及產品在不同階層之間自然分配的順序。第二篇討論的是資產的分類、性質、儲蓄和使用。第三篇以羅馬帝王衰落之后,歐洲農業(yè)發(fā)展所受的制約及其農村的衰落和商業(yè)城市興起的實際,探討了財富增長的不同路徑。第四篇則在此基礎上,從當時最受推崇的重商主義開始,論述了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兩種政治經濟體系的后果。第五篇則討論君主或國家的開支方向和收入來源。全書基本涵蓋了古典經濟學派所討論的所有問題,并對各個問題進行了最基本的理論闡述,對后世經濟學家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關于經濟學的目標。在《國富論》中,亞當·斯密明確提出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目標,即政治經濟學到底是干什么的。斯密認為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研究目標是“富國”和“裕民”。其中,“裕民”是第一位的,沒有民眾的富裕,“國富”就成了無源之水。而無論是富國還是裕民,皆有賴于國民財富的增加,即首先是把蛋糕做大。要想實現國民財富的增加,就必須解決如下互有聯系的兩個問題,即什么是國民財富以及如何才能增加國民財富。前者涉及的是國民財富的性質問題,后者涉及的是國民財富增進的原因。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目標是富國裕民,那么如何才能增進一個國家的國民財富?亞當·斯密認為,國民財富的增加主要有兩條途徑和一個保障:一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它主要依賴于分工的深化和市場交換過程的順暢;二是增加勞動者人數,而這又依賴于資本積累和適當的資本運用。在這個過程中,堅持經濟自由、充分發(fā)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取消政府的不適當干預、讓經濟活動依其天然秩序運行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第二,關于勞動分工的論述。亞當·斯密認為,分工通過提高勞動者技能、促進技術進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并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民眾的普遍富裕,這是市場經濟不同于自給自足的傳統(tǒng)自然經濟的重要特征。關于分工,他舉了一個制針的例子給我印象很深刻。一枚小小的針的制作,竟然需要十八道工序。如果讓一個人從頭做到尾,一天恐怕連一枚也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分工協(xié)作,每人負責一、二道工序,一人一天卻可以做4800枚。分工何來如此神力?其實,道理很簡單,分工可以使勞動專業(yè)化,可以提高勞動的熟練程度。
第三,關于交換的問題。有了分工,就會涉及交換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必須通過平等自愿互惠的市場交易,才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生活必需品。交換產生的原因,亞當·斯密認為,主要源于人們的利己心,希望把自己不用的物品去換取別人的`對自己有用的物品。既然有了交換,那么就必須有交換的媒介。這時亞當·斯密介紹了各種交換媒介,如牲畜、貝殼、煙草、鞣皮等,當然還有貴金屬。那么這些媒介與交換物之間的交換價值比例是如何確定的呢?斯密把這個問題分成三點進行闡述:第一,什么是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即構成一切商品真實價格的,究竟是什么?第二,構成真實價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第三,什么情況使上述價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時高于其自然價格或普通價格,有時又低于其自然價格或普通價格?換言之,使商品市場價格或實際價格,有時不能與其自然價格恰相一致的原因何在?
第四,關于勞動價值論。亞當·斯密認為,交換是人與生俱來的傾向,欲將取之,必先予之,由于交換而產生了分工。那么,商品的交換價值如何確定呢?亞當·斯密明確地指出:“勞動是衡量一切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边@就等于說,商品的價值取決于勞動。但是他同時聲稱,這個理論只適應人類社會的野蠻時代。一旦資本積累起來,投入到企業(yè),或是土地變?yōu)樗接,情況就要另當別論了。因為此時的勞動產品,不再全部歸勞動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為利潤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由此,亞當·斯密又得出了一條結論:在資本積累和土地私有發(fā)生之后,決定商品價值的就不光是勞動了,利潤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這樣一來,工資、利潤和地租,就不僅是一切收入的來源,而且還是“一切交換價值的三個根本源泉!比绱,亞當·斯密就不知不覺地由勞動價值論,轉到三種收入決定價值的理論上去了。馬克思把三種收入決定價值的理論,叫做的“斯密的教條”,后來的西方經濟學的不少理論,如生產費用論、節(jié)欲論等,都可以從它那里找到思想源頭。亞當·斯密揭開了商品價值的神秘面紗,的確功不可沒,但另一方面,在價值問題上他又含糊其辭,舉棋不定,給后人留下了許多模棱兩可的答案。
第五,關于市場經濟的密碼。政府干預和管制的主張在重商主義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亞當·斯密以七章的篇幅對重商主義的學說和各種干預措施加以鞭撻。在抨擊重商主義的過程中,斯密提出了“看不見的手”的觀點。亞當·斯密認為,重商主義就其性質與實質來說,是一種限制與管理的學說,是實現國民財富增進的最大阻礙。矯正和克服這種弊端的出路,在于實現真正的自由放任,確立“最明白最單純的自然自由制度”。對于自然自由制度的后果,斯密持有十分樂觀的態(tài)度。在亞當·斯密看來,在自然自由的制度下,每一個人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受“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況下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自然自由制度和經濟自由主義,是令“看不見的手”充分發(fā)揮效力的重要保障。
第六,關于資本的利率。亞當·斯密認為,資本在農村的利率要高于城市。這是因為農村金融市場沒有形成規(guī)模經濟的效應、資本借貸成本較高、資金市場供不應求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用于農業(yè)的資本雖然對社會貢獻很大,是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基礎和源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利潤較小。因此,對農業(yè)方面的資金投入總是不能得到滿足,這樣,也就出現了農村發(fā)展的兩難問題:一方面是農村建設的資金缺口日趨擴大,一方面是金融機構追逐高利潤而不愿在農村從事放貸業(yè)務。亞當·斯密認為,可以通過放寬農村金融市場的利率限制來發(fā)展農村業(yè)務,通過自由浮動的適度利率來彌補各種借貸成本,最后通過競爭者對市場的爭奪逐漸回歸到正常的利潤水平。這一點對當前的農村金融市場的發(fā)展有一定借鑒意義。但是,利率究竟保持在怎樣的水平就可以稱之為適度呢?在這一過程中,我認為政府的干預必不可少。另外,政府在財政支持力度上仍然要給予一定的重視,鼓勵金融機構進駐農村,這不僅僅是指一些農村金融信用合作社之類的組織,也包括一些商業(yè)銀行,鼓勵其在農村多設網點,促進農村金融的發(fā)展。其實,結合社會上小額貸款、民間借貸的盛行等不規(guī)范金融行為的發(fā)生和清理的必要性來看,我在《國富論》中也可以找到答案。
經典就是經典,名著就是名著,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這部對人類的發(fā)展進程產生著深遠影響的經濟學著作,其中提到的經濟理論還有很多,比如:公平理論、絕對優(yōu)勢理論、地租理論、貨幣理論、分配理論、公債理論、資本理論、賦稅理論等等,這么多經濟學理論和觀點,對我個人來說,顯然不是讀一遍兩遍就能全部弄懂學通的,還需要反復地研讀和仔細地體會。個人的切身感受是:能真正靜下心來仔細研讀經典書籍確實是一種享受,靜靜地去感受大師的思維和歷史的氣息,感受其思想的深邃與思維的縝密,往往會對現實有一種頓悟之感。因此,研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對深刻認識當前復雜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和發(fā)生的一些社會狀況,無疑是極其有利和必要的!
【讀《國富論》有感】相關文章:
讀《國富論》有感04-19
讀《國富論》有感2000字08-23
國富論的讀書心得02-27
國富論讀書心得11-24
《國富論》讀后感08-20
國富論的讀后感06-29
國富論讀后感04-18
《國富論》讀后感06-14
國富論讀后感10-25
《國富論》讀后感范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