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一次別離》觀后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次別離》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次別離》觀后感1
選擇看這部片子,是因為它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上網(wǎng)一查,導演居然是伊朗國籍,頓時肅然起敬,戰(zhàn)亂中的人們是如何在生命和溫飽都成問題的情況下雕琢藝術(shù)的?
看完本片,對導演的敬仰徹底轉(zhuǎn)移到每一為伊朗人身上,一個人可以高大到如此程度,也許跟戰(zhàn)亂有關(guān),也許是人的本性,總之,導演讓我們看到絕望中的一絲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回避困難的機會,但是,一旦離開,你便失去了你的根:家!
一部成功的電影,不總是在臺詞中刻意強調(diào)主題,升華個人主義,本片只字未提國家二字,卻足以將文人翁納德上升到國家的高度。我們的戰(zhàn)亂年代,也曾踴躍出一大批“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上進青年,看那樣的影片,的確很過癮,很振奮人心,也正因為這樣,中國市場上幾乎看不到用樸素的手法描寫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的影片。
《一次別離》就是一部樸素的勵志電影,樸素到一開始你會懷疑自己能否看完它。當然,一部好片是不會讓你輕易就中途放棄的,編劇在這方面做到了,故事層層疊疊又相互聯(lián)系,跌宕起伏間又疏密有度,不像大多數(shù)中低端電影,看了十分鐘就知道結(jié)尾了。
本片由納德和西敏因為是否攜帶女兒出國而離婚展開,他們的這個決定,造成了后續(xù)一些列矛盾,生活的,家庭的,觀影的`過程會輕易就把你帶入他們的生活節(jié)奏中去,因為這些瑣事太司空見慣了,它們無時無刻不發(fā)生在我們身邊;陔娪暗乃囆g(shù)性需要,這些瑣事又不會展現(xiàn)得太落俗與露骨,這個時候,演員的出色表演就發(fā)揮了他極為重要的作用。一個眼神,一個失落的表情,一個佝僂的背影,所有表演都源于真實的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看這部片子(如果認真去看的話),會是一種從頭到尾的享受,仿佛去他的生活中認認真真地走了一圈。如果厭倦了ktv和烈酒的麻醉,不妨學納德的樣子,生活的煩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直害怕它的出現(xiàn)。
《一次別離》,片名恰到好處,一次別離,人們這才發(fā)現(xiàn)了彼此的重要性,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選擇是什么,才發(fā)現(xiàn)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由此展開,本片有一下幾大看點:
1)納德對老年癡呆的父親的無微不至的照料;
2)女兒在父母間的對種種選擇;
3)納德和西敏的種種矛盾;
4)護工瑞茨的種種生活壓力。
好片子無需多解釋什么,好不好看各執(zhí)己見,總之,不管是否因為本片的緣故,我們總該讓心靈凈化一番。
《一次別離》觀后感2
在一個小型電影節(jié)上,一位香港的電影學院教授給我們現(xiàn)場放映了一段影片,固定的一個長鏡頭,展現(xiàn)的是海水在岸邊潮起潮落,沙灘上一個玩具漸漸被卷進海水中。放映完他問現(xiàn)場觀眾感受,看到了什么。很多同學講述了他們的理解。最后一個發(fā)言機會我舉手了,
“我想問的是這樣的分析是否有意義,也許導演只是想跟觀眾開一個玩笑,在海邊拍了一段潮水來的畫面然后讓大家自己猜吧,如果這不是一個著名導演的作品會不會有人這樣解讀它的意義”
“你是這樣認為嗎”
“我是說有這樣一種可能”
“你說的對!比缓笏f了一段話,具體字句我無法還原,大意是,你認為它有這樣的含義,那么它就是有這樣的含義,認為沒有,那它就是沒有;看電影是很私人的事情,當導演拍完一部片子并將它呈現(xiàn)給觀眾,導演就和這部電影沒有關(guān)系了,如何理解這部電影全由每一個觀眾自己來決定。
我很少看影片的評論,除了需要補充一些背景知識或者討論八卦。我認為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只要是我本人沒有感受到的東西那么任何看似高深的`分析對我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這些詮釋不是必要的背景補充,而是純個人的理解,并且有的寫的就像高考閱讀理解的答案,看著挺深刻,其實毫無共鳴。
所以我認為,文字把握不好的話就是最差勁的表現(xiàn)方式。活生生的電影、繪畫、音樂,都有一種'盡在不言中'的美妙,它們帶來的美感是立體并且直接的,感官--感官,也因此有了被無限解讀的可能,而文字則是一切盡在言中,感官--思維--感官,駕馭的不好那么就像是冷掉的蛋糕,全然沒有出爐那一刻的美味與驚艷,只是一塊烤過的面粉團子而已。因此我有時覺得,煞有介事的影評、樂評都是很多余的東西,以干癟的文字來描述一種更鮮活的藝術(shù),沒有功力的話只會顯得太不夠了。
沒邏輯地講了這么一段,我也不知道重點在哪里,我也借此認識到我的寫作水平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哎。Anyway總之一下吧,咳咳,總之,不論是嚴肅分析,還是直覺感受,都是觀眾和這部電影的私人聯(lián)結(jié),怎么想怎么說沒有高下之分。
《一次別離》觀后感3
有人說過,婚姻就像一座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而這城里城外的個中滋味,只有親身經(jīng)歷者才能真正品味到。伊朗電影《一次別離》就把這城里城外的喜憂參半演繹絕了。不僅如此,作品還引用了一些暗喻的手法,讓這個看起來簡單的家庭故事,體現(xiàn)出復雜的社會矛盾。影片對人性心理的刻畫也十分到位,并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懸念叢生,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主人公納德和西敏在伊朗,算的上是一對白領階層。丈夫納德在銀行工作、妻子西敏是一位教師。家中有11歲的女兒特梅、患有老年癡呆癥的父親。矛盾沖突的起因是西敏想給女兒特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育壞境,辦好了移民手續(xù)。而丈夫納德不想丟下年老多病且無法自理的父親,死活不同意移民,二人鬧到法庭。法院認為這是妻子在脅迫丈夫妥協(xié),就建議雙方先冷靜一下。西敏賭氣搬回娘家,納德只好請來一個家庭保姆照顧父親。一次,納德發(fā)現(xiàn)保姆將自己的父親捆綁在床上導致他差點窒息,他一怒之下將保姆推出門外,致保姆意外流產(chǎn)。于是,兩個家庭之間,一場漫長的糾紛就此展開。
令人贊嘆的'是,影片從場景到演員,都是一種不動聲色的表達,卻能做到簡潔而干凈,精致而細膩。這可以看出制作方對電影語言的控制能力已經(jīng)如魚得水。而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影片中的那些精彩的隱喻:
隱喻一,妻子西敏說移民是為了讓女兒脫離這種環(huán)境,而伊朗到底什么樣的環(huán)境?電影卻沒有給出答案。但就是這巧妙的點到為止,卻足以讓許多觀眾產(chǎn)生共鳴。
隱喻二,納德的父親患有老年癡呆,這也是個很明顯的隱喻:一個病入膏肓的國家,一系列行將腐朽的制度。
隱喻三:西敏質(zhì)問納德:你父親認得出你這個兒子嗎?納德答:我認得出他是我的父親。這個暗喻多么具有諷刺意味?這表達了普通百姓對一些現(xiàn)象的失望,而又故土難離的矛盾心理。
影片同時還引用了其他的隱喻,準確地表達出人們在僵硬而強大的體系牽制下,所表現(xiàn)出一系列的矛盾沖突:現(xiàn)代文明與古老宗教信仰、在金錢名譽面前人們表現(xiàn)出的虛偽和內(nèi)心譴責、在強權(quán)面前,人們無處可逃任人宰割的絕望......
《一次別離》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同時這部帶有批判性的電影也被伊朗官方認可;20xx年,該電影就在伊朗本土獲得伊朗曙光國際電影節(jié)大獎:水晶鳳凰獎。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得不佩服人家伊朗官方的豁達。這無疑是鼓勵了藝術(shù)家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并能以此向世界弘揚本民族深厚而悠久的傳統(tǒng)文明。能做到這一點,真好!
【《一次別離》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別離的句子01-09
傷別離的句子08-23
別離優(yōu)秀作文09-10
別離初一作文02-22
小別離經(jīng)典臺詞08-19
別離的句子15篇01-24
小別離觀后感08-19
小別離觀后感08-21
小別離觀后感08-20
小別離觀后感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