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兒》讀后感
《愛彌兒》讀后感1
“我們生來是軟弱的,所以我們需要力量;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的,所以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斷的能力。我們在出生的時候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予我們!”
我隨意的翻開《愛彌兒》,看到的就是這樣一段話。這簡單卻充滿力量的語言將教育的偉大詮釋得淋漓盡致,也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為了受到良好的教育,兒童是不應該只跟從一個向導的……所以,我們必須一般地觀察問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看做抽象的人,看做無時不受人生的偶然事件影響的人!痹诤⒆拥某砷L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從事不同的職業(yè),過著不同的生活,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當然,他們也有各自的特長或某些優(yōu)秀的品質。從他們的身上,孩子可以學到更多不一樣的優(yōu)秀的東西,這可以讓孩子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另外,人生變化無常,生活中任何一個小細節(jié)都可能影響孩子的思維、行動……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我們更多的細心與耐心,“要防止他們的心沾染罪惡,要防止他們的思想產生謬論!
教育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其中“只有一門學科是必須要交給孩子的,這門學科就是做人的天職。問題不在于他拿什么東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導孩子怎樣做人。他的責任不是交給孩子以行為的準繩,他的責任是促使他們去發(fā)現(xiàn)這些準繩!比松牡缆肥乔塾致L的,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陪在他們的身邊,不可能一輩子都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評價與指點。任何人都不可能依賴別人過一輩子!孩子們的人生之路最終還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的。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教他們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磨難……另外,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對于孩子所做的錯事,我們最好不要給與直接的糾正,而是對他們的言行進行稍加提點,讓他們可以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讓他們自己領悟處理該類問題的準則。一般來說,自己領悟的道理肯定要比別人灌輸?shù)母屓擞∠笊羁贪桑?/p>
“在任何事件中,你們的教育都應該是行動多于口訓!边@是盧梭在書中反復強調的觀點。是啊,相對于口訓而言,行動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吧!當你滔滔不絕地向孩子講述一個深奧的道理時,任何語言對他們來說都是枯燥蒼白的。當然,如果你在語言表達上有獨特的魅力,自然會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最多也就是讓他們在那一刻激情澎湃一下。不過這份激情也是十分簡單的,簡單到時間一沖就沖淡了……“孩子們是最容易忘記他們自己說的和別人對他們說的話的,但是對他們所做的和別人替他們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記了!
說到教育,我想很多人肯定也想到了另一個詞——懲罰。在我們接受教育的這么多年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受過懲罰吧。我們以后也會成為一名教育者,關于“懲罰”的問題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拔覀儾荒転榱藨土P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后果!睉土P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的,純粹的懲罰并不能讓他們意識到他們的錯誤。如果不能讓他們知道錯在何處,那懲罰只能起到加深學生對你怨恨的作用。當你的學生對你的怨恨加深并且不知道錯在何處時,這個老師做得是不是也太失敗了?得不償失也不過如此吧!
關于對小學生的教育,還有一點特別重要。盧梭在書中寫道:“母不母,則子不子。母與子之間的義務是相互的,如果一方沒有很好地盡她的義務,則對方也將不好好地盡他的義務。孩子知道應該愛他的母親,他才會愛她!蔽艺J為老師與學生的關系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沒有盡到一個老師的義務,那我們又有什么資格去要求學生乖乖地接受我們的教育?
剛進大學的時候老師就反復強調:“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小學教師,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即使我們沒有足夠淵博的知識,只要對孩子有顆愛心,我相信,我們也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因為:
——“用熱心去彌補才能,是勝過用才能去彌補熱心的!”
《愛彌兒》讀后感2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愿,因此在當今的中國,教育子女也就成為了民眾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墒怯捎趯ψ优倪^度期盼,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過早的要求孩子接受教育,在他們的印象中,“學得早、學得多、學得廣”對他們的將來是十分有益的。我的父母也是這群人中的一個,因此可以說這種教育觀念在我的腦海已根深蒂固,它陪伴了我十多年。我也明白它帶來的消極影響:會讓好奇變成無趣乃至是厭惡;會使我們受知識的支配;更會讓我們的學習變?yōu)楸粍、呆板和死讀……雖然知道這種教育觀存在著局限,但是對于如何改變、如何教育,我仍然十分的茫然。
《愛彌兒》卻直接回答了我的困惑。在這本書中愛彌兒是盧梭虛擬出來的孩子,通過對他的教育,通過對愛彌兒從出生到成人的教育歷程的描述,讓我對盧梭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對當今的教育方法有了點感想。
“回歸自然,發(fā)展天性”可以說是盧梭教育思想的主線。他從第一卷就開始強調說造物主創(chuàng)造世界萬物,原本一切是美好的,但人類卻毀壞了這一切。人應當遵守著自然的法則,讓孩子健康、快樂、自主的成長。而這個觀點與當今的教育思想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不過想想也對,我們從出生開始,人們真的已經開始改變了自然的法則,父母用襁褓把我們束縛起來,身為嬰兒的我們卻無能為力,唯一能換來的自由只有哭聲,當然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保護,但實際卻與之相反,迎接我們的很可能是嬌弱、疾病與危險。所以,在愛彌兒嬰兒期的教育里,盧梭反其道而行,他主張嬰兒穿寬大舒適的衣服,讓嬰兒保持著自然的習慣,不要過分的限制他們的活動,但也不要寵溺,要此刻鍛煉他們的體質與勇敢、養(yǎng)成他們不依賴他人的好品性,可以說他告訴我們在此期間,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身體的保健和養(yǎng)護。
除此之外,我對書本上其它一些觀點也感觸頗深。就拿愛彌兒的童年期和青年期來舉例。在童年期中,盧梭告訴我們,兒童不是成人,要把兒童看作兒童,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們的性格的種子自由自在地生長,不要束縛他們,相信孩子內在的潛能,而不是用我們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來替代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逼迫他們學這學那。作為老師,應懂得浪費童年期孩子的時間來教會他們如何發(fā)展外部感覺器官,使其獲得豐富的感覺經驗而不是一味的.讓他們接觸知識,學習知識。對于這個觀點,我也表示贊同,我認為孩子如果只是一味的學習而沒有一定的理解力和觀念,那學也相當于白學,不久就會把學到的馬上忘得精光,說不定還會造成對學習感到厭倦的反效果。兒童期就是玩的年齡,那還不如通過游戲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培養(yǎng)他們的感覺和體力,等到適合的階段再教給他們知識,也許這才能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也會給他們一個美好的童年回憶。在青年期中,盧梭的觀點也并未改變,他始終認為教給學生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并不是很重要,因為只有學以致用的知識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識,且知識不是教來的,而是學來的,他主張要把學習中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他注重的只是判斷能力。不過在此時期里,他反而注重道德的教育,他希望等到孩子成年能成為富有愛心的人。
其實,縱觀全書,每一卷里都包含著盧梭在愛彌兒不同年齡階段里對教育的獨特的理念,當然它也對當今社會的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它告訴我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更應該陶冶學生的情操,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驗自然美,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克服困難、團結互助的精神,并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讓孩子的人生充滿著樂趣和幸福。
《愛彌兒》讀后感3
作為一名師范生,我時常在自我與現(xiàn)實之間徘徊,一方面自己經歷了那終生難忘的高考,另一方面,假如某一天我為人師表,又不得不融入到“素質教育”的大潮中,其實我自己還是挺矛盾的,我不能否認那起早貪黑的苦讀對于我的大學生活的舉足輕重的影響,但是又不忍回想那些因為應試壓力而結束年輕生命的苦痛。一直在試著尋找答案,什么樣的教育才能使我們更輕松地在這個社會立足。
近來,讀了盧梭的《愛彌兒》,很奇怪,讀后很平靜,也許,這就是我所向往的吧!稅蹚泝骸肥且槐玖钊耸芤娣藴\的教育著作,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蘊涵著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晶!俺鲎栽煳镏髦值臇|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焙敛谎陲椀乇磉_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他借助一個構想出來的人物——愛彌兒從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細致地表述了他對自然教育的觀點及設想。
他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三種教師培養(yǎng)起來的。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教師的不同的教育互相沖突的話,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將永遠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趨向同樣的目的,他就會自己達到他的目標,而且生活得很有意義。這樣的學生,才是愛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這三種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們決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過,我的控制還只是假定的,因為,誰能夠對一個孩子周圍所有的人的言語和行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對愛彌兒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為主的。
現(xiàn)在很多家長急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孩子三四歲就把他們送進幼兒園,給他們找各式各樣的補習班,業(yè)余班,孩子弱小的身體承擔著不小的負擔,而最后我們不僅發(fā)現(xiàn)他們會產生厭煩情緒,而且也會與父母漸行漸遠。所以我們應該讓他們充分體會到童年的快樂,等到了適當?shù)碾A段再給他們文化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發(fā)展規(guī)律。
盧梭認為孩子在成年之前就必須是個孩子,如果我們在他童年時期就試圖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大人,就會阻礙他體力的發(fā)展,致使他未來先衰,就像那些早熟的果子,雖然早熟卻并不成熟,而且極容易腐爛。他決不違反自然的規(guī)律對愛彌兒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齡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進行教育。此外,他關注愛彌兒生活中的一切,像飲食內容、生活習慣、接觸的人等等。他認為凡事從人的小時候就打好基礎,對人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對于兒童的教育,教師之路任重道遠。她們如同含苞欲放的花蕾,需要教師給他們灌溉,而怎么樣把這些孩子培養(yǎng)成質量上好的人才,與教師自身能力,觀念密切相關。
《愛彌兒》本是反封建的思想結晶,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對于我們的現(xiàn)代教育的重大意義,而且,他的某些思想正悄無聲息地迎合了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我們應該從中尋找智慧,在教育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為教學尋求合理之道。
《愛彌兒》讀后感4
人們常常比喻“老師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但是作為新世紀的一名教師,我更覺得自己應該是一支蓄電池不斷放電不斷的充電。使自己成為一支永遠都耗不盡的蓄電池。所以我們就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勝在所獲得的是具體的、真切的感受和體驗,“讀”則在認知的理性、系統(tǒng)性方面給我們更多的收獲,而且它們又有相互印證的作用。在有心、用心去“行千里路”的同時,與“讀萬卷書”相結合起來,則會有更好的收獲。這樣才能—檢舉洞開眼界,才陶冶情操。才能是自己成為一支質量過硬的蓄電池。
這使我情不自禁的拿起盧梭的《愛彌兒》來。最早聽說《愛彌爾》這本書是在師范的時候,我想對于師范專業(yè)來說《愛彌爾》會是一本很耳熟的書!稅蹚泝骸芬粫p松而嚴謹?shù)恼Z言,通俗而易懂的詞句,娓娓道來,一氣呵成!細細體味與盧梭大師交流的那種感覺,細細品讀蘊藏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和哲理,感觸頗多。
在我的印象中“愛彌爾”是一個人的名字,而這本書以它作為全書的題目,我想它會是一本通過描述“愛彌爾”的成長歷程而寫成的一本書。所謂的“愛彌爾”只是盧梭為了闡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個教育對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那樣,即使其中涉及到“愛彌爾”的許多事例,自然也是盧梭假想的。
一、崇尚自然教育
盧梭早書中說的最多使我就是“自然教育”。所謂“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他這樣主張教愛彌兒唱歌:“聲音要唱得準,唱得穩(wěn),唱得柔和而響亮;他的耳朵要聽得出牌子和韻調;但是,做到這一點就夠了,不要有過多的要求。
擬聲音樂和舞臺音樂是不適宜于在他那樣的年紀時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詞,如果他要唱的話,我就盡量拿適合于他年紀的有趣的歌詞給他唱,而且歌詞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樣簡單!蔽覀人極欣賞這段話,而想起自己曾在聽一些孩子用稚嫩的聲音唱流行歌曲時的鼓掌,真是臉紅。∠嘈疟R梭是不愿意聽到那些含混其辭的天真童音的,這與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我們教育兒童絕不能拔苗助長,應該順其自然。當今社會,由于人口激增,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無數(shù)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從小就扼殺了孩子玩鬧的天性,或是逼其閱讀厚厚的書本,或是替其報名興趣班。我經?梢钥吹剑阂粋5、6歲的孩子,在其家長陪伴下,學習書法、鋼琴、舞蹈等等特長。他們大多都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家長和老師的逼迫下進行的。
特別是當家長曾經的夢想沒有實現(xiàn)的時候,總是希望他的后輩來實現(xiàn),于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絲毫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叵氲阶约荷磉叺暮⒆樱恐苣┮捕荚趨⒓訃,英語,國畫等興趣班,好象這已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墒俏覀兪遣皇窃诙髿⒁粋孩子追求自由的天性呢?在家長和老師的逼迫式教育下,這些孩子是不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呢?是不是充滿自由和翱翔的空間的?
其實,我們的孩子是有思想的。我想: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哭笑打鬧;貧w自然,讓孩子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
二、崇尚自由教育
在《愛彌兒》中,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作者對“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別強調教育應以天性為師,而不以人為師,應使教育對象成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兒童是無法學到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的。但瑕不掩瑜,盧梭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幸福的“愛彌兒”。
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我們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他們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
三、崇尚自我保護的教育
在盧梭的《愛彌爾》中有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那就是:“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后怎樣保護他自己,教他經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馬耳他島的灼熱的巖石上也能夠生活!
現(xiàn)代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在講究方法,認識思考,工作勞動、體育運動、生活起居等都講究方法。我們時時要想起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孩子學習的好壞是每個家長都都比較關注的。都想方設法去輔導他們,參加一些繪畫舞蹈鋼琴培訓班,但對他們在成長中是如何保護他們自己卻教育得不多。
教給孩子正確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鍛煉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鼓勵幼兒大膽提出新穎、富有創(chuàng)見的觀點,為幼兒提供各種實踐機會,讓他們在干中學,讓幼兒學會自主學習。這里所說的自主學習,是指兒童的高品質的學習。所有的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發(fā)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
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充分證明:只有讓孩子感覺到別人在關心他們,對正在學習的內容很好奇,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任務完成后得到適當?shù)目隙,能看到成功的機會,對正在學習的東西感興趣并覺得富有挑戰(zhàn)性,感覺到自己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要促進幼兒的自主發(fā)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chuàng)設讓孩子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總之,讀了《愛彌爾》后使我更深入的理解"教育是一門藝術"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我們要用快樂的心情來工作和生活,自覺熱愛教育,對孩子有責任感、有愛心,這也是幼兒園教師的一種滿足和快樂。這樣的教師就能讓孩子在受教育過程中,能夠健康、快樂、文明、有使命感、有責任感、有愛心地生存著。就能讓孩子學會關注生命、尊重生命、贊美生命、保衛(wèi)生命。就能夠培養(yǎng)孩子具有獨立人格的人,熱愛生活的人。
《愛彌兒》讀后感5
《愛彌兒》是一本教育名著。讓我開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視野。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哲學觀點出發(fā)的。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tài)之后,才出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和奴役現(xiàn)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這種思想貫穿于整本愛彌兒中,例如第一卷開頭他這樣寫道:“出自造物主手的東西,都是好多,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鳖愃频木渥硬粍倜杜e。他所提出的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的方法是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fā)展過程的“自然教育”。所謂“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他這樣主張教愛彌兒唱歌:“聲音要唱得準,唱得穩(wěn),唱得柔和而響亮;他的耳朵要聽得出牌子和韻調;但是,做到這一點就夠了,不要有過多的要求。擬聲音樂和舞臺音樂是不適宜于在他那樣的年紀時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詞,如果他要唱的話,我就盡量拿適合于他年紀的有趣的歌詞給他唱,而且歌詞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樣簡單!蔽覀人極欣賞這段話,而想起自己曾在聽一些孩子用稚嫩的聲音唱流行歌曲時的鼓掌,真是臉紅!相信盧梭是不愿意聽到那些含混其辭的天真童音的,這與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在《愛彌兒》中,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作者對“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別強調教育應以天性為師,而不以人為師,應使教育對象成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兒童是無法學到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的。但瑕不掩瑜,盧梭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幸福的“愛彌兒”。不難看出,《愛彌兒》的教育思想對現(xiàn)代教育,尤其是與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歸的。
書中還有這么一段話,挺值得借鑒:“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yǎng)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北R梭的這段話有三個關鍵詞,那就是“興趣、方法、習慣”。的確,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這幾個詞。沒有興趣,就不會有動力。
有的時候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思考問題,當寒冷的季節(jié)來臨時,我們不用把孩子關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應該教育他多參加戶外活動,學會熱時脫衣,冷時加衣,出汗時換衣。當孩子讀書后,我們不應該去擔心他不愛學習,而應該激發(fā)他學習的興趣。當網絡世界進入孩子的生活時,我們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絕,而應該變“堵”為疏導,引導孩子文明上網、正確上網。
《愛彌兒》讀后感6
《愛彌兒》的童年期,是盧梭講述的最詳細的一部分。童年是孩子思想認識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對一切事物,他開始有自己的看法與判斷。在他的眼里,一切都那么新奇。“兒童期是從兩歲到十二歲,這是人生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也是種種錯誤和惡習逐步滋生的時期,如不及時糾正,他們就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深處扎根,永遠無法根除!贝藭r,家長和教師的引導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的語言、態(tài)度、方法等等都對孩子的發(fā)展有著很大影響。
愛彌兒童年的經歷,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示與指導。這種指導,并不只是在理論的高度,而更多的是實踐。愛彌兒的成長過程中,遇到了孩子們都會遇到的問題,如哭的時候、任性的時候、撒謊的時候……作為家長或老師,應該如何應對和引導,書中做了詳細的描述及講解。這些問題也是此時期的孩子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
書中尤其對教師提出了諸多建議與要求: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公正善良、熱情淳樸、謹言慎行、做孩子的模范……細致的講解與深入的分析,帶給既是教師又是家長的我們許多良策!捌婀值氖,人們除了向孩子灌輸‘競爭、嫉妒、猜疑、虛榮、貪婪和怯弱’之外,竟然想不出其他的手段。而人們還以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教育的奇跡!鼻胁豢勺屵@愚昧的手段堂而皇之地延續(xù)下去。
“要想培養(yǎng)他們的智慧,首先要培養(yǎng)他的體力,鍛煉他的身體!辈灰J為鍛煉就會影響學習,不要等到身體柔弱到不堪一擊了才想起鍛煉的好處。近年來,初中畢業(yè)考試中體育測試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國家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可很多學生卻是在進入九年級后才開始惡補體育測試內容的。真希望家長能從小就注意讓孩子鍛煉身體,真希望這種用考試來促進身體素質提高的方法早點結束,讓健身成為人人自覺的行為。
書中還對如何訓練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做了詳細的講解。即將成為父母的人,先讀讀這本書吧,相信你會受益多多的。
我的寶貝,剛剛走進童年。經?粗煺婵蓯鄣乃,想:“寶貝,我該如何愛你?”總想讓她受到最好的教育,總想祈盼她有最平坦順達的人生路,總想讓她時刻都快樂幸!蚁,這也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吧。
帶著《愛彌兒》給我的啟示,陪寶貝走過童年。
《愛彌兒》讀后感7
假期里,讀了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著作《愛彌兒》。在書中,依次論述了自然教育、社會教育和公民教育三種教育形式。
自然教育思想。所謂自然教育,就是以兒童的“內在自然”或“天性”為中心的教育,即尊重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jù)兒童能年齡特征而實施的教育。盧梭說“要教育你的學生愛一切的人,甚至愛那些輕視人民的人!
盧梭看來,人必然要走向社會。道德教育要注重道德實踐,他主張讓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去養(yǎng)成美德。強調“要以行動而不以言辭去教育青年”!稅蹚泝骸分畜w現(xiàn)的公民教育,只是盡一個公民義務的教育。
盧梭的《愛彌兒》共分五卷,他根據(jù)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fā)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于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于通過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發(fā)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盧梭提出的按年齡特征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個重大的進步,它對后來資產階級教育學的發(fā)展,特別是對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極可貴的啟示。
把兒童看作兒童。要尊重兒童的天性,相信兒童具有內在的發(fā)展?jié)撃。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愚蠢的事情。兒童盡管弱小,但他具有一種內在的發(fā)展?jié)撃?傊,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天性,讓其天性充分自由地發(fā)展,會使兒童將來獲得快樂和幸福。
我非常欣賞這段話:要使孩子們保持他們的天真,只有一個良好的辦法,那就是:所有他周圍的人都要尊重和愛護他們的天真。不這樣做,則我們對他們所采取的一切控制辦法遲早是要同我們預期的目的`產生相反的效果的;微微地笑一下,或者眨一下眼睛或不經意地做一下手勢,都會使他們明白我們在竭力隱瞞他們什么事情;他們只要看見我們向他們掩飾那件事情,他們就想知道那件事情。文雅的人同孩子們談起話來咬文嚼字,反而使孩子們以為其中有些事情是不應該讓他們知道的,因此對孩子們講話決不要那樣的修飾辭藻;但是,當我們真正尊重他們的天真的時候,我們同他們談話就容易找到一些適合于他們的語句了。有一些直率的話是適合于向天真的孩子們說的,而且在他們聽起來也是感到很喜歡的:正是這種真實的語言可以用來轉移一個孩子的危險的好奇心。同他說話的時候誠懇坦率,就不會使他疑心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告訴他。把粗話同它們所表達的令人厭惡的觀念聯(lián)系起來,就可以窒息想象力的第一個火花。我們不要去禁止他說那些話和獲得那些觀念,但是我們要使他在不知不覺中一想起那些話和那些觀念就感到厭惡。如果人們從心眼里始終只說他們應當說的話,而且他們怎樣想就怎樣說,則這種天真爛漫的說話方式將給他們省去多少麻煩!
《愛彌兒》讀后感8
盧梭認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他在《愛彌兒》開篇第一句就說:“出自造物主手中的東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變壞了”。他在《愛彌兒》中系統(tǒng)闡述了性善間題,認為教育應順應天性的發(fā)展,而且惟有順應天性發(fā)展才是上策。在他看來,人類脫離自然狀態(tài)以后,便進人了喪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滿猜疑、沖突、貪婪、野蠻社會狀態(tài)。所以,他在愛彌爾的早期教育上,提倡去鄉(xiāng)村,去那種安寧、祥和的地方。在他看來,自然的秩序沒有不和諧美妙,處于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根本沒有“你我”之分;他們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東西,從無非份之念;他們有強烈的自我保存的本能,但從不因此而損害他人的自我保存。他們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靜的。他們強烈的自愛傾向轉化成憐憫同情之心,這時,人與人之間沒有敵視、仇恨的存在,當然也就沒有相斗乃至戰(zhàn)爭。
盧梭認為,教育應該順應兒童成長和心理發(fā)育的自然法則,促進兒童身心的'全面發(fā)展,使他們的各種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長,從而成為一個與自然相一致的名副其實的人。在他看來,教育是一門藝術,它必須把自然、人為和事物這三種教育協(xié)調配合。而人的器官和能力的自由內在發(fā)展是自然的教育,學習利用這一種器官和能力發(fā)展是人的教育,從周圍事物經驗中獲得的是事物的教育。所以必須使事物教育和人為教育適應于自然教育,應使一個人的教育適應他這個人的天性,而不是適應他本身以外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目標—自然人。盧梭的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長、身心調和發(fā)達、能自食其力、不受傳統(tǒng)束縛、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的一代新人。盧梭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見、權力所指引,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斷、不為其他因素所控制。這也正是盧梭倡導教育要遵循“自然”原則的根據(jù)。接下來,我就來談談盧梭的“自然”教育原則。
其次,自然教育還要求“遵循自然,跟著它給你畫出的道路前進”,即“按照孩子的成長和人心的自然發(fā)展而進行教育”,使兒童的本能、天性得到發(fā)展,合乎自然地成長為一個知道如何做人的人。因此,作為教師,作為父母都應該明確教育的目的,那就是教給孩子生活的技能,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這樣,當孩子走向社會,無論在何時他們都會有目標,能為了理想而奮斗,都能堅持做人的本分。至于在教學方法上,盧梭反對經院主義脫離實際、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學應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和親自動手取得對事物的觀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盧梭還非常強調閱歷的重要性。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那就是使用我們的器官、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們感到我們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對于生活的感觸,我們還要用行動多多增加自己的閱歷。生活的最有意義的人,并不是活得年數(shù)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觸的人。雖然年滿百歲才壽終而死,也等于他一生下來就喪了命——如果他到了臨死的那一刻都過的是最沒有意義的生活的話。
教會孩子去體會生活,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美,去審視丑,能夠通過思考發(fā)現(xiàn)活著的價值,正如蘇霍林斯基據(jù)說,即使他將來做鐵匠,也要是一位能夠理性思考的鐵匠!
《愛彌兒》讀后感9
近幾天在看《愛彌兒》讀后感,一張張的紙,一個個的觀點,一個個的例子,正面的,反面的,贊同的,憤慨的。讀著讀著,我就想到了我唱歌的經歷。
本人天生五音不全——只不過,專家表示,唱歌不在調上,其實并不是嗓子的問題,而是耳朵的問題——聽不出音高。我說呢,我的聲音一再被人表揚好聽,唱歌不行原來是聽覺有問題(耳朵聽進去后,自己想象出一種音高加以模仿,可因為開始就聽得不對,因此模仿出來的也是錯的。聲樂老師們把這種情況稱為沒有音樂的耳朵,也就是天生的音準不行。)朋友小聚,結束后有人建議去歌廳,我內心實際是很不情愿的,但為了不掃大家的興,我總是裝著興高采烈的樣子。到了,我就忙著喝水,一可以潤嗓,二可以頻繁地上廁所排毒,以逃避被人叫唱的時刻。別人在唱時,我為了融入,就在旁邊扭啊扭的,跟著節(jié)奏跳跳,可以抽空鍛煉一下。有時,一個一個唱過了,朋友說,每個人必須唱一首,不能放過。我一聽,頭就大了。這個時候我是不接口的,怕被第一個叫上。我總是推托,讓別人先來,也總希望多出現(xiàn)幾個麥霸,這樣就輪不到我了。有時,我知道逃不過,便在心里想,唱什么呢?兒歌?小朋友的歌曲?算了吧。記得有一年,剛畢業(yè)那會兒,單位開聯(lián)歡會,我主持,在同事們的起哄中,我不得不硬著頭皮唱了首《小燕子》,我知道我唱不準的,唱時,臺下的同事們笑得花枝亂顫。
但我堅持唱完,誰讓我是主持呢?我的任務是要讓大家開心的,權當給大家講個笑話吧,讓大家樂一樂。就年輕時會有那樣的勇氣。后來,我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但在小范圍,在親密的好友一起時,我的膽子就在朋友們的鼓勵聲中漸漸大起來了。記得師范里的.有一個暑假,我在聽收音機,有一首歌重復聽了好多遍——《風中有朵雨做的云》,也跟著在心里哼,次數(shù)多了,歌詞有點熟了,心里就有了一個躍躍欲試的念頭。一個一個都輪過了,話筒就那樣傳到了眼前,沒辦法,得邀約上另外唱得準的陪我。還好,朋友唱得準,我就被人帶著,手拿著話筒,讓自己出聲了!聲音肯定是輕輕的,透著極度的不自信,有時,朋友不出聲了,我就找不著北了。然后就很歉意地笑笑。大家也包容我,不笑話我,朋友依然接下去,我就有勇氣再發(fā)出聲音來。有時,夫陪著一起去,他比我有勇氣,在大家的鼓動下,他要拉著我唱《選擇》,雖然音不準,但情卻是真的。我在心中默念歌詞,跟著哼哼,夫唱得很投入,唱畢,掌聲鼓勵。家里也有唱歌的設備,新搬家那會兒,朋友們常來唱,有時,我們兩個開著也學唱?上Х孔硬桓粢,影響到樓下鄰居。那個房間就那樣空著了,那套設備也被冷落了。
我說這個唱歌的事是我的親身體會,我就想到了寫文章這件事。這兩件事的共同點是什么呢?我可以很愉悅地欣賞歌曲,但我怕唱歌;就像有人可以很快樂地讀文章,卻怕寫文章!我現(xiàn)在所做的事,就像在歌廳里極力要我唱歌的朋友一樣,他讓我為難,我又不能拒絕;我布置讓大家寫這個寫那個,我知道,我讓大家很為難,但我沒權力讓大家不寫。我就在想,我的聽力通過訓練應該可以提高(專家說的,只不過我本人沒這個動力),那么,寫文章的能力也應該可以提高的。我覺得可以模仿,可以借鑒,但一定要是自己的觀點自己的體會。能夠把自己的思想通過寫文章這種形式與別人共享,那是一件很讓人開心的事!
《愛彌兒》讀后感10
《愛彌兒》是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盧梭所著的一部關于教育的名著,主要記敘了一名虛構的貴族子弟——愛彌兒的人生經歷,把他從出生到成年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長過程,教育經歷等從客觀的角度記錄下來,是一部值得珍藏在心中的教育理論著作,是值得每一位教師和家長閱讀的經典。
“當一個孩子希望得到他所看見的東西的和別人準備拿給他的東西時,最好還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東西那里,而不要把東西拿過來給他!边@是整本書中讓我觸動的第一句話。教育應該是讓一個孩子成長為一個可以獨立生活的人,不管是家庭教育或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應該是長遠的、可持續(xù)的,孩子將來必定要獨立面對生活,因此,孩子從小不能過于嬌慣,良好習慣和行為的養(yǎng)成是他們將來耐以生存的根本。
孩子雖然還不理解什么是依靠,什么是獨立自主,但是孩子可以從潛意識里形成良好的習慣。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嬌生慣養(yǎng),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幫忙解決,那么他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長遠”的影響,長大后遇到困難也沒有勇敢面對的勇氣;反之,如果父母從小讓孩子自己解決自己的事情,孩子長大后遇到事情不會第一個想到求助,而是獨立面對,這樣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更加迷人的魅力,他們善于運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善于巧妙的將生活安排妥當,即使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也不容易被擊倒。書中,另一句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論一個孩子受了什么樣的創(chuàng)痛,當他獨自一個人的時候,除非他希望別人聽見他在哭,他是很少哭的.!焙⒆酉矚g用“哭”向他人傳遞自己“委屈”的心情,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和同情,對于某些輕微的情況,孩子是要獨立面對的,作為教師和家長對于孩子的的“信號”,要用恰當?shù)姆绞交貞,善于鼓勵孩子獨自面對一些能夠面對的情況。
這一篇讀后感僅僅是閱讀一部經典的最初體驗,書中還有很多值得回味的語言,足以讓人受益匪淺。
“當我們受傷的時候,使我們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所受的傷,而是恐懼的心情!
“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條既適合于孩子,而且對各年齡的人來說都最為重要,那就是:絕不損害別人。”
“無論做任何游戲,只要我們使他們相信那不過是一場游戲,他們就會毫無怨言,甚至還會笑嘻嘻地忍受其中的痛苦的!
【《愛彌兒》讀后感】相關文章:
盧梭《愛彌兒》有感08-23
從《愛彌兒》看盧梭的體育思想04-13
愛彌兒心得體會11-09
愛彌兒的讀后感01-11
愛彌兒讀后感08-23
《愛彌兒》讀后感08-28
愛彌兒讀后感05-15
《愛彌兒》讀后感05-15
《愛彌兒》讀書心得09-03
愛彌兒讀書心得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