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背篼》教學反思3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背篼》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背篼》教學反思1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這句話顯得更富有現(xiàn)實意義。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 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廣泛,深遠的,特別是語文教學,因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廣泛的”,可以直至孩子生命成長的整個過程,而這一影響的主陣地就是課堂教學。我們給了孩子什么樣的語文課堂,就是給孩子什么樣的生活。引導孩子學習《背篼》這一課時,我力求于這一理念開展教學,教學中感觸較多。
一、 給孩子一份情感養(yǎng)料
1、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其基點就在于“情感”。試想: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如何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課堂教學需要老師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
教師的激情來源于自身良好的心理素養(yǎng),以及堅定的職業(yè)道德觀念的驅(qū)動,來源于課前深挖教材、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自身對于課文內(nèi)容、對于生活、對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合適的語言、恰當?shù)难凵、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用以燃起孩子的激情!侗丑芬徽n,雖然情節(jié)簡單,但情感真摯豐富,這正好是老師展示激情的最佳平臺,教學前我就準備抓住讀、演、悟等幾個板塊讓學生體味文中情感。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xiàn)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墩Z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這就告訴我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fā)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chuàng)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前,我利用投影顯示山里孩子背著滿滿一背篼柴禾的情景,我利用投影顯示山里的孩子背著滿滿一背篼柴禾下山的圖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問:從圖上看,你可以猜出他是生活在哪兒的孩子嗎?
學生a、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因為圖上有許多的大山。
B、可能是生活在城里的,去山上玩。
C、不對,只有生活的山里的孩子才會背著這么重的東西臉上還露出笑容。
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
經(jīng)過一番討論,我知道孩子們被山里的孩子那意氣風發(fā)、精神抖擻的`形象感染了,學生已經(jīng)有想了解主人公的需要了,于是我趁機問:“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嗎?你想了解有關他的那些情況?” 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以朋友的身份來研究山里孩子的品質(zhì),使學生一下子走進了課文,縮短了與孩子的時空差距。閱讀課文的情感基礎也就有了。
3、要注重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侗丑愤@篇課文通過對山里孩子回家經(jīng)過的敘述表現(xiàn)了山里孩子勤勞樸實以及關心鄰居、熱愛學習、體貼**的美好可貴品質(zhì)。教學中,為了能讓同學們更好地體會山里的孩子體貼**的這一品質(zhì),我深情地說:“媽媽撩起圍裙一角,想揩去的是兒子小臉上的汗水和泥漬,更想揩去的是兒子勞動后的疲勞,媽媽多么想表達對自己孩子的喜歡呀!小小的一個“揩”字卻顯示出真摯的母子之情。山里的孩子多么想安慰媽媽,他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呢?”。
學生a.迫不急待地說:“媽,我打的柴夠燒一陣子了吧 !”
b. “媽,你看我多能干!” c.媽,我不累。 d.不說話,什么話也沒說,就是“抿著小嘴微笑”。
經(jīng)過討論,大家認為應該選d生說的有理,因為上山打柴禾對于山里的的孩子來說是經(jīng)常做的事,無須都要說些什么,而且這樣更體現(xiàn)了山里孩子特有的樸實性格。此時此刻,學生對“媽媽”的愛、對山里孩子的敬佩,對母子之情的感懷難于言表,感情得到升華,思想受到教育,“文”與“道”并行,相得益彰。
可見,教學中情感的體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作者、教師、學生的“三情”互溶共振,最終要達到開啟學生感情閘門的作用。
二、給孩子一處開放的空間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闭n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讓他們?nèi)ンw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在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感悟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讀、論、演等多種途徑獲得的。他們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xiàn)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教學的哪個環(huán)節(jié),他們都表現(xiàn)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教《背篼》一課時,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感受文中的“朋友之情、爺孫之情、母子之情”,我設計了讓學生根據(jù)課文這三段內(nèi)容開展表演,擴寫。把文中未寫出的語句用自己的動作、語言表示出來。同學們?nèi)齻一群五個一組紛紛顯示出了獨特的編導、表演、語言才能。在學生能力得到展示的同時,對課文的了解也更深入。
2、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侗丑芬徽n中,引導學生說說平時與朋友、家人相處的場景,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感受說起,進而感受自身與主人公的差距,從而起到指導學生生活的作用。
三、給孩子一個感悟的天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fā)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jīng)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其中大部分是情感的對話而這種對話的作用就在于,加深體驗,有所感悟,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淀自身良好的情感素養(yǎng)。教學這一課時,我總覺得這篇課文描寫的是“山里孩子”,如何讓我們平原學生去體驗山里孩子的情感呢?教學中我問:平時同學們在家會做什么家務活?引導學生把自己平時的勞動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在同山里孩子比較時,飽含著對自己無比的喜愛之情贊美著山里的孩子……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背篼》是一首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八涌炝四_步,拐過……繞過……走過……跨過……走進……”。我?guī)е⒆觽円槐楸榈刈x著,同學們被其中精確的動詞所感染,他們邊讀邊演。于是,我引導孩子們:“你覺得在平時生活中會用到這些動詞嗎?我們也試著寫寫美妙的詩句,好嗎?”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寫下了上學、放學、去外婆家等情景
3、文本是例子,人生才是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在教學《背篼》一時,分析教材時我想:能否讓一個文本真正成為孩子學習、生活的范本,真正起到指導學生生活的作用,唯有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文本,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lián)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為了達到這一點,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充分感悟,體驗文中不同的情感,文中的“朋友之情、爺孫之情、母子之情”紛紛浮出文面,接著借助表演、聯(lián)系生活等方法,讓學生走出文本,升華感悟,形成認知,從而達到指導生活的目地。
《背篼》教學反思2
《背篼》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文章語言很優(yōu)美恬靜,簡練而富于情趣。文章選取一個農(nóng)家小孩黃昏打柴歸來時的情景,小孩與晚霞,小鳥,小溪,山風等為朋友,這樣寫使文章更加清新活潑,描繪出了一副和諧,耐人尋味的美麗畫面。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因為是第一課時,所以我只強調(diào)在朗讀中感悟。所以在教學時整體進行了兩個輪回的朗讀。一是教學生字新詞時朗讀,完成朗讀目標的第一階段:讀通字詞。二是找出表達“勤勞”的段落讀一讀,完成朗讀目標的情感階段。應該說整個教學思路比較清晰,重點解決字詞的讀法,寫法和詞義并加以拓展。重點指導朗讀,讀中感悟。通過優(yōu)美語言的朗讀欣賞,引導學生體會文字的溫度,感受到小孩的勤勞。
上完課后,我發(fā)現(xiàn)課中出現(xiàn)了很有問題。加上領導、老師們的指導評議,我認識更認識到了很多不足:
1、 蜻蜓點水,落實不到位。
。1)字詞的認識不到位。如:“篼”,沒有強調(diào)它的寫法。
。2)找形近字,,一兩個即可。
。3)學生朗讀不夠,朗讀的形式不夠多樣,全體朗讀一般不能放在初學課文時,一般在朗讀到位時再進行。
。4)點到的課文內(nèi)容沒有直接全部講解,這樣就造成了蜻蜓點水的情況。對于課文內(nèi)容,不要全抓,重點部位要講深點透,這樣情感就容易通過朗讀流露出來了。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讀出具體語境中詞語的`意思,語氣。
(5)學生讀書時要帶著要求去讀書。
2、口號式的表揚
(1)有一個學生在造句時說:“小紅積攢零花錢,交下學期的學費。”
我就說要向小紅學習。這樣的“向某某學習”不必要,這樣的表揚太蒼白了。
。2)有一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表現(xiàn)特別積極,平時的時候不發(fā)言的。因此我情不自禁地表揚他說:“周萌力同學今天表現(xiàn)特別好,以前從不發(fā)言積極的!边@樣的表揚語表面上看起來在表揚他,其實是先在否定他。應該說:“周萌力同學今天表現(xiàn)特別棒,老師相信今后會更棒的。”
3、 沒有給與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在找課文的重點句時,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梢韵茸屗麄兡x,然后再說說重點句是哪句,并說說理由。
4、一個精彩的結(jié)尾也是很重要的。
《背篼》教學反思3
浙江省編義務教育教材第九冊中《背篼》是一篇短小優(yōu)美的散文。文章以簡練而又富有情味的語言描寫了一個農(nóng)家孩子黃昏打柴歸來的形象,展現(xiàn)了一幅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讀此文,那勤勞、純樸的山娃子仿佛已活脫脫來到你眼前,令你無法抗拒內(nèi)心對他的愛。
怎樣讓此景、此情輕松留住,添一份永恒記憶中的甜點,成了我和學生共同的目標。為此,在教學此文時,我們采用了“配畫明文,文畫共賞”的方法。
一、 初讀試畫,感知美
在出示課題后,通過簡筆畫“背篼”開篇,既掌握了字形,又理解了字義!斑@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它的每一個小節(jié)都可作畫,同學們不“見”的景物。學生喜愛作畫,他們迫不及待地自由讀文,邊讀邊畫下所“見”的景物。學生很快便感覺到了文章的“景物性”、“圖畫性”。當圖畫繪諸筆端時,他們又對課文語言作了揣摩,并自主地了解內(nèi)容。這一過程是在良好的心境下完成的。過去那種一味枯燥地讀文變得生動而有富有情趣,這無疑產(chǎn)生了“積極、主動”的態(tài)勢,充分發(fā)揮了情感功能。沒有生硬的詞語解釋,沒有刻板的提問,一切都由學生自己發(fā)揮。于是,平時一位從未提過問題的學生向教師請教“坎”該如何畫?通過點撥,他成功作畫,愛創(chuàng)新的同學,有了發(fā)揮水平的機會,外加了許多合理的景物。初讀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得到回歸,強化了學生對深讀課文的興趣。
二、 研讀添畫,拓展美
在課文初成畫后,讓學生自由說圖,再參考文章內(nèi)容說一說,把課文語言內(nèi)化為自身語言。比較中,學生能體會到課文語言的簡練!澳芊駥⑦@簡練的語言再豐富一點呢?”讓學生再自讀自悟,聯(lián)系生活,切磋文章的遣詞造句,體會思想感情,然后合理添畫景物,為畫配詞。在發(fā)展他們的研讀能力,探究能力的同時,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到較為明顯的提升:
。ǎ保﹫D文并茂,形象生動,富有動畫性。如那飄過林梢的裊裊炊煙,畫成了高揚的手臂,配以“孩子,回來啦!”一路上,注明了“拐、繞、走、跨”,不同的走法。
。ǎ玻┲行木淝擅畹厣A!芭,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山里的孩子不只是打柴,他們拎水、割稻、種菜、拔草,這就是勤勞;也有學生畫了許多背篼、許多孩子,表明了山里的孩子共有的美德。對山娃的贊美之情早已注入其中,何用表白!
。ǎ常┨钛a空白。文章語言簡練,留下了許多空白之處,給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如一路問候村人,一路的山歌小調(diào);如何打柴,如何采藥,如何在山里“貪玩”,摘下紅紅的山柿子;那晚,孩子為賣藥做了一個甜美的夢……這一切,豐富了課文內(nèi)容,使思想感情有了一定程度的體驗。
此時,再讓學生說畫,課文原有的構思又有了創(chuàng)新,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表情達意。再讀課文時,那簡練語言的內(nèi)涵就豐富多了,感情更為深厚。這樣,互為映襯,同中之異。異中之同的比較,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果,使課文形象更加鮮明。作畫與“學文”相輔相成,互促互補,使閱讀課堂教學達到了十分和諧的美的境界。
三、 文畫同賞,表達美
當文已讀,畫已成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成為輕松自在的事了。作車再現(xiàn)了課文情境,為學生提供了鮮明、準確而豐富的感性知識,給學生強烈的真實感,較快地把他們帶入智力“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在研讀中細細品味了文章,深切感受到文章對山里孩子的贊美之情。這時,學生的朗讀就顯得入景入情,真切感人,做到了“以情傳聲”,可以說是真情的流露。
這堂課下來,把講讀的機會讓給學生,把練筆的趣味送給學生,把讀書的方法教給學生,他們便會主動、生動地去閱讀。我認為,喚起學生的形象思維,挖掘他們的想象能力,是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一片沃土。
【《背篼》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對教學反思的“反思”08-24
教學教學反思03-22
小班反思教學反思01-07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4-22
教學的反思01-05
教學反思12-31
比的教學反思01-30
經(jīng)典教學反思10-19
精選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