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記》讀后感(通用17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湘行散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湘行散記》讀后感 1
1934年初,身在北平的沈從文突然接到從家鄉(xiāng)傳來的母親生病的消息,馬上冒著嚴寒踏上了回鄉(xiāng)探母的路程。1月12日,沈從文輾轉乘車到達湖南桃源,在那兒租了一條小船,隨即溯沅水而上,頂風冒雪,經過十天舟行,于1月22日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家鄉(xiāng)——湘西鳳凰。過后,沈從文根據(jù)在船上度過的十天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和少年時代的記憶,寫出了十二篇散文,匯集成一本名叫《湘行散記》的書。從此,那條縱貫湖南西部的河流以及兩岸的風光民俗人情,就被用清新優(yōu)美的文字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沅水發(fā)源于貴州省都勻縣的云霧山雞冠嶺,全長1033公里,自西南往東北穿行于湖南省西部的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之間,于常德市德山匯入洞庭湖。沈從文乘船經過的是桃源與麻陽之間的一段,屬于沅水的中下游,兩岸風光秀美,但由于重巒疊嶂,交通極為不便,因而自古以來就養(yǎng)在深閨人不識,充滿了神秘性。沈從文的老家鳳凰位于沅水中游,沈從文在這兒長大,而從十六歲起沈從文就隨當?shù)赝林筷犃麽阌谙、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這里的山川景色早已印在了沈從文的腦海里。因而,沈從文一提起筆,美麗壯觀的景象就躍然紙上:山峰夾江而峙,雖是冬天仍美景逼人;河水隨地勢變化出現(xiàn)落差,形成一個又一個下行容易上行難的急灘,水花飛濺,其聲轟鳴,蔚為壯觀;而過了急灘,水勢就變得平緩,還常常出現(xiàn)靜謐的深潭;有的地方,“全河都是大石頭,水卻平平的,深不可測,石頭上全是細草,綠得如翠玉,上面蓋了雪”,而小船就“在這左右是石頭的河中行走”,實在讓人感到妙不可言;岸邊偶爾出現(xiàn)以吊腳樓和石板街組成的村墟市鎮(zhèn),高矗兩岸,巍然壯觀,使從小在湘西長大的沈從文也不由得睹之驚訝,嘆為奇跡……沈從文的文筆勝于丹青,畫出了一幅幅沅水兩岸的秀美圖景。沈從文的'文字是平實的,毫無刻意夸飾之處,往往寥寥幾句就讓人如聞如見。而比風景更動人的,是那字里行間流露出的藏于心底融入血脈的對于家鄉(xiāng)山水的傾迷愛戀之情。
然而,如果沈從文僅僅是描繪沅水兩岸的自然風光,那么沈從文與那些縱情于山林的文人雅士就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了。沈從文并不是為了描寫風景而寫風景。沈從文的風景,往往是做為沅水沿岸“人事”的背景而出現(xiàn)的。沈從文的筆墨更多地落在了在這條河上謀生、在河兩岸生活的人的身上。在沈從文筆下,那些有了酒喝就興高采烈、行船如飛的純樸的船夫,那些住在吊腳樓里敢愛敢恨、情意綿綿的女人,那些看到龍船比賽就高興得大喊大叫的孩子,那些在礦山挖煤的“黑臉黑手腳”的漢子,那些勇敢而又和氣的兵士,乃至于那些粗暴而又不乏豪爽的土匪,組成了沅水兩岸特有的鄉(xiāng)野人文景象。有關沈從文們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的故事,是那么平常,卻又那么撼人心魄。沈從文對這些世代生活在高山峻嶺之中、河流峽谷之間的人們是不乏深摯的同情之心的。沈從文為沈從文們的“生活皆很悲慘”而難受,為“地方經濟”的“一天比一天壞”而感到擔心。然而,讀《湘行散記》,我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沈從文對這些人發(fā)自內心的感動:感動于“沈從文們那么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負擔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感動于沈從文們“不管怎么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而應有的一切努力”,感動于沈從文們“在沈從文們那份習慣生活里、命運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從沈從文們身上,沈從文感悟到了“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于人生,對于愛憎,仿佛全然與人不同了”。沈從文感悟到了什么?沈從文并沒有具體說明。但從沈從文那平實而蘊涵激情的文字中,我們分明能聽到沈從文的心聲:歷史是一條河,它是由一代又一代像生活在沅水兩岸的地位“低微”的山民那樣的人群匯成的;也許沈從文們一輩子都默默無聞,與豪華和輝煌無緣,但沈從文們的為生存而生存的樸拙的人生同樣是莊嚴美麗的。
壯美的風光和樸拙的人事交織輝映,貫穿于《湘行散記》全書的始終。從那一篇篇文字里,我分明感到,雖然沈從文已經遠遠離開了家鄉(xiāng),雖然沈從文早已不是住在河邊的頑童和輾轉流動的土著部隊的士兵,而成了一位頗有名望的著名作家,但沈從文似乎還常常生活在沅水流域過去的夢里。沈從文用文字把湘西沅水流域構建成一個想像中的王國!断嫘猩⒂洝窂哪撤N意義上說就是沅水流域的一部短短的生動的歷史。因了沈從文的這些文字,湘西沅水流域過去某個時代的面貌與聲音、恐懼和希望就永遠保存了下來,并在一代代讀者心中回蕩。而沅水,這個奔流于湖南西部崇山峻嶺之中的普通河流也就和沈從文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了。人們談到沈從文,自然會談到沈從文的有關湘西的文字,談到風光壯美的沅水;而只要說到沅水,人們恐怕也不能不聯(lián)想到《湘行散記》中的優(yōu)美的文字和它的作者沈從文。
我常常想,沅水作為一條河,不僅帶給沈從文經驗、靈感和智慧,更帶來了面對人生的勇氣。1949年后,沈從文因政治環(huán)境所迫,放下了手中寫作的筆。在以后的數(shù)十年里,沈從文沒有像許多文壇大師一樣變成附庸于政治的文臣,而是默默地轉而從事文物研究,并在這個新的領域里取得了超邁前人的成果。那條河和河兩岸的人事經歷,我想,使沈從文能夠面對磨難堅韌不拔。沅水,一條普通的河流,不就是沈從文的河流嗎?
《湘行散記》讀后感 2
想讀《湘行散記》,是從逐漸了解沈從文開始的。沈年少即投身行伍,隨軍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閱盡了社會的黑暗。心生厭倦后,即開始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梢哉f從文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也是努力的一生。只上過小學,但卻憑著對文學的愛好,以及自己對社會人事的切膚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當時社會喜愛的文字,從而躋身當時的“中層社會”。可是他從來都自稱是是一個“鄉(xiāng)下人”,無時不感覺到,呆在這個群體里愈是長久,愈是感覺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深覺自己和周圍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樣,因此常常陷于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痛苦。對此,沈曾在《湘行散記》里寫道:“三三……,我覺得惆悵得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于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
讀《湘行散記》你會發(fā)現(xiàn),她名雖似游·行志記,卻并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記事。她是沈十六年后因探病母重返故鄉(xiāng)途中的所見所感。與其說她是一本回鄉(xiāng)散記,倒不于說是沈對當時社會基層民眾的忠實敘述,以及對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們深摯而真誠的愛。
初讀《湘》你會發(fā)現(xiàn),那里有清澈毫無渣滓的河水,有聽過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愛質樸卻淪為妓的婦人。但遠不止這些,從“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會了解,在那個戰(zhàn)亂且無序的年代里,只在沈的視角范圍里,就有那么多轉徙漂泊,有那么多普通人在戰(zhàn)亂里平靜的死去,卻不為親人知曉,有那多妻離子別,等待然后平凡的老去,有那么多平凡的人在命運的夾縫里平凡的生,然后在十六年后某個平凡的日子里不期而遇,卻不再相識。初讀,以為是在讀小說,仔細斟酌,才發(fā)現(xiàn)是沈人生經歷里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縮影,細細體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再往后,從“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的婦人”到“歷史是一條河”,你會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著少得可憐的收入,卻干著辛苦且隨時有生命危險的行船行當。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險時照樣往下跳,行船過程中,船遇上險灘,河水再兇猛也得冒著生命危險下水護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這樣,這些水手和拉船人卻從不曾失去應有的勇敢和努力。而吊腳樓上婦人,多半因為這個社會的黑暗,以及生計的原因淪落為妓,而即使這樣,她們依舊不失去那一份質樸和可愛,以及那一份對生活的純真希望。
讀《湘》你會發(fā)現(xiàn),你情感會隨著沈一樣流淌,到最后儼然如那一派清波毫無渣滓。雖然沈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窮苦人們的悲慘命運和容易被“社會上層”漠視的生活哀樂,但他沒有將自己陷于深深的痛苦,沒去無邊無際的同情,也沒有給人消沉灰暗的情緒。一以貫之的是對河水、對拉船人同船、對那片流域溫暖的愛。因為他知道,對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們這些讀書人是不配說同情的,對這些人的命運他也無力去做什么。想到這些感想,我又不禁想到書中的文字,寫道:三三……,我先前一時不是還提到過這些人可伶的生,無所謂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這些人不需要我來可憐,我們應當尊敬來愛。他們那么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樣的生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著而應有的一份努力。他們在他們那份習慣生活里,命運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對于寒暑的來臨,更該感覺到這四時交遞的嚴肅。三三,我不知道為什么,我感動得很!我希望活的長一點,同時把生活完全發(fā)展到我自己這份工作上來。我會用我自己的力量,為所謂人生,解釋得比任何人皆莊嚴些與透明些。三三,我看久了水,從水里的石頭得到一點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于人生,對于愛憎,仿佛全與人不同了。我覺得惆悵的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于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這時節(jié)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每次讀時總有所感悟,卻不知道是什么。聯(lián)系現(xiàn)實中的生活,我想到了前段時間富士康的“跳樓事件”,以及和我同在一個園區(qū)的千千萬萬來自基層的群體,而這其中也應當包含一個我。每次在緊張忙碌的'車間,在匆匆忙忙地上下班途中,我總是看到每張年輕面孔后面單調、機械、無趣的工作,以及還并不可觀的收入,再想遠一點,是一個個極易敲碎的夢想。我吧,又或許多少比他們強一點,在這個異地他鄉(xiāng)耕織自己的夢想。我想,先前我也錯了,正如沈所說的,我們并不是可憐的生,也不是無所謂的生,無論是在自然上,還是在各自的生活上,是擔負有各自的一份責任的。雖然面對生活的“寒暑”的來臨,我們比某些人更感覺嚴厲,但我們不應該因為這樣就逃避生活,也不應該因為這樣就放棄為兒女,為父母,為命運夢想所作的應有的一份努力。而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在自己,是應當感覺莊嚴自豪的,在別人,應當是受尊敬的。把眼光再放得寬廣些,或許我們只是歷史的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們卻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們可以選擇愛生活,在自己習慣的生命里,去哭、去笑、去愛、去吃、去喝,像生命無法把握的水手,永遠勇敢有力,像淪落風塵的婦人,永遠保留那份純真的希望。
《湘行散記》讀后感 3
吊腳樓頭,隨風飄揚的是你熱烈而沙啞的情歌;湘水沿岸,焰焰欲燃的是你漫山遍野的杜鵑;青山碧水間,風日滋養(yǎng)下是你至純至美的人性。你是美,是善,是溫柔,是慈悲,是包蘊在野性中的詩性的訴說者,你是俗世中的赤子,你是沈從文。
有一種情懷叫沈從文,這是一種不折不從,亦慈亦讓的氣度。年少時隨隊顛沛流離,同伍的人皆吸煙,面對這個世界的集體混濁,他不以唯我獨清自詡,只是默默的堅守自己,不被環(huán)境同化,就是一種遺世獨立的高貴,而他還把經過的事,見過的人都化成了筆底的波瀾,寫人記事皆入木三分,各具情態(tài)。建國后,面對外界對其作品傾向的指摘,他沒有用他的妙語去反唇相譏抑或是為自己解釋剖白,就是詩里說的“和誰我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他將深邃的目光轉向古代服飾研究,埋頭數(shù)載,竟也成就該領域中的煌煌巨著。
面對眾人的詬病,另辟蹊徑,將愛好發(fā)展成學識,是讓梟小閉嘴的最有力的方式,也是最漂亮的反擊。一個文人要有傲骨,不媚俗,始終高蹈于世俗的好惡之上,它的作品才能有超越時間的永恒魅力,而且越經流年變幻,越發(fā)得雋永。無疑沈從文做到這一點。
當他的目光投向他精神上身體的'故鄉(xiāng)湘西,投向那些他愛的事物和人的時候,他又換了一副心腸,柔軟慈悲,當他回到闊別的故鄉(xiāng)“山頭一抹淡淡的午后陽光感動我,水底各色圓如棋子的石頭也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渣滓,透明燭照,對萬匯百物,皆那么愛著,十分溫暖的愛著!”,于是有了《湘行散記》,回家途中所見的兩岸壁立的青山,積翠凝藍的天空,透明燭照的月色,河面上乳白色的霧氣,欸乃的搖櫓聲,甚至于小羊軟弱悲哀的叫聲,一切的一切都使他傾心,使他感到瑰麗莊嚴?墒亲盍脛铀南业倪是那些自然風物滋養(yǎng)下生成的各色各樣的人。他們無一不單純,任性,活潑而有生氣,多情的水手命時刻懸于水上,可以放縱的說野話罵人,也可以對船妓真心以待;靈氣的女孩命不由己,卻無哀傷,仍妖妖嬈嬈的活著,遇著一個書生氣的男子也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模糊的欲望,老水手活到八十歲還有認認真真數(shù)錢的神氣,對于生存還那么努力執(zhí)著……
這些人身上都有一種讓人肅然起敬的悲哀的力量,正如羅曼羅蘭所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湘西的清溪滌蕩了他們的性情,他們身上有野性,有血性,有浪漫,有多情,有市儈,也是超脫,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優(yōu)美,自然,又不悖人性的生活方式。
他們傍水而居,在水上艱難的討生活,又在急流險灘中交付了性命,被卷進水流之中,仍要在沉沒之前交代遺囑。因為知道生存艱難,所以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活著,看重每一份小小的歡喜相聚,珍重每一次的悲傷別離,在大自然的饋贈中活著,條達坦蕩,任性妄為。
有一種情懷,叫沈從文,這是一種有如天地洪蒙初開的赤子之心,單純而熱烈。此次《湘行散記》更珍貴的是收錄了比較完整的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兩地書,新婚燕爾,便遇小別離,距離把思念醞釀得更加醇厚,情真意切的書信讓人動容。一向冷靜理性的張兆各也呈現(xiàn)出少有的小兒女之態(tài),細膩瑣碎地擔心他的二哥的衣食住行。
沈從文更是一貫的情意綿綿,山水作伴不及一人同行,沿岸風景亦不忍一人獨賞,星空新月都是她的眼睛,有多少蝕骨的想念就有多少如潮的哀愁,這些都化成了筆下熾熱的文字。張兆和回憶道;“1969年,沈從文下放前夕,站在亂糟糟的房間里,他從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皺頭皺腦的信,又像哭又像是對我說:“這是三姐給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舉起來,面色十分羞澀而溫柔——接著就吸溜吸溜地哭起來,快七十歲的老頭哭得像個小孩子又傷心又快樂”。無論后來多少世事齟齬,在沈從文心中愛的都是那個滿懷溫柔提筆回信的“三三”,這是沈從文的赤子之心
因為有了沈從文,文學史上有了一個獨立自在的湘西世界,有了不重敘事,以寫意為要的文學流派,愿你能在塵世中邂逅先生的文字,一路同行,品味“閱盡繁華始向真”的純凈世界,瞻仰一個遺世獨立的靈魂,緬懷一種叫做沈從文的情懷。
《湘行散記》讀后感 4
《湘行散記》為沈從文先生寫的一部散文。故事以湘西為背景,寫了許多作者回湘西的所聽見所聞。
本文筆觸總是特別淡,與小說的重筆調截然不同,倒更像是一副素描畫,沒有色彩,但卻令人嘖嘖贊嘆。這便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他寫起來沒有太重的使命感,不拿架子,不裝學問,侃侃而談,倒別有一番風趣。
讀了《湘行散記》會發(fā)現(xiàn),他不僅僅是一本沈先生的回鄉(xiāng)散記,更是他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也是他對社會最底層勞苦大眾生活的速寫,其中飽含著他對湘西生活的人們的深切的愛。
《湘行散記》里有清澈的河水和質樸的人。有豐茂的花草與動聽的歌兒,但遠遠不止這些。他展現(xiàn)給我們的,是那些生活中最渺小的人的生活,曾為了生存而做了妓女,曾為了生活而成了水手。他們都曾在寒夜冰冷的江水里,忍受著寒冷,一步一步往前走,他們的生活縱然又苦又累,但他們卻用了不同的方式,使自己小小的,灰暗的世界里,充滿了光明與希望。不管他們的`職業(yè)是什么,沖這一點,我們便應向他們致敬。
同樣的,他們如此努力,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相比起現(xiàn)在的我們,我們真的好太多了。我們不用為衣食發(fā)愁,寒冬有棉被,炎夏有真空調。就算在寒夜冰冷的江水里,走完后還是可以洗一個熱水澡的。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叫苦呢?就算是我們兩耳不聞窗邊事,埋頭苦讀,雙手寫殘了,那也遠遠不及湘西百性們的苦。如果這便是我們吃苦的底線,那我們只能永遠羨慕別人了。
《湘行散記》讀后感 5
第一次讀沈老的作品是他的小說《邊城》,那如抒情詩般行云流水的文字深深地鐫刻在我的心底。時隔三年,我再度捧起沈老的作品《湘行散記》。剛讀幾頁,一種莫名的喜悅之情便油然而生。是的,是那種故友重逢的欣喜與感動!還有誰能像沈老這般筆觸柔軟地如春天里盛開的第一朵桃花,如云氣氤氳下蜿蜒流淌的河水?林語堂說過,沒有什么目的心的閱讀最快樂。沈老的這本書恰如一副裝幀精美,引人入勝的水墨畫,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引領著我們進入一種清新淡雅的境界中去,忘情欣賞并不自覺地陶醉其中。不會帶有任何的功利色彩,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生動。
沈老筆下的巖壁、石窟、碼頭、河流、水手、小船、落日、云影都微微地敷上一層閑適淡然的色彩,悠悠地在宣紙上行走。僅有黑白兩種主色,卻暈染出多層次的質感。墨黑紙白,畫面澄明清澈,簡潔美麗。景物靈動,俊秀輕盈,宛如走入畫中,但又是那么真實。
在《桃源與沅州》中,桃花、竹林、蘭芷、女子、游客、水手皆一一入得畫來。看落花飛散水月旁,人世幾多滄桑,只身徘徊,迷途上,回頭望。沈老在淡墨輕描中,不經意地流露出自己的悲憫和反思?此铺幪幱兄,卻又處處不留痕跡。任人目光在畫卷流離,思緒兀自在“留白”的藝術下慢慢沉淀。
蜿蜒流淌的河水是這副畫卷的主旋律。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而嗰絿囊埂分心切镑焐缥莸拇笫^”“高大壁立的山”“山頭上的小小竹子”“兩山剩余一抹深黑,賴天空微明為畫出一個輪廓”以及“兩岸高處去水已三十丈上下的吊腳樓”,為我們展現(xiàn)一副月半彎,云墨染,竹枝流水相繾綣的美麗畫面。綠波粼粼青山高,船簾靜處歌聲輕,這不正是南唐畫家董源筆下的《江堤晚景》嗎?畫面清麗動人,使人“仿佛觸著這世界上一點東西,看明白這世界上一點東西,心里軟和得很”。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個鮮活動人的形象。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文中牛保和吊腳樓上的婦人,形象鮮明卻非虛非實,讓人沉醉在愛情的憧憬里仍對愛情有絲絲的隱憂。文末,“我站在河邊寒風中癡許久”,讓我覺得此情此景與豐子愷的.那幅《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有異曲同工之妙,F(xiàn)在,一個背影,一彎新月,一曲飄蕩在風中的小曲兒便是十分心情。彼時,月光如水,天如水,人亦如水。
伴隨著畫卷的徐徐展開,幽幽墨香也陣陣升騰。這幅畫卷的每一個章節(jié),每一個片段都猶如一顆晶瑩透亮的珍珠,閃爍著熠熠的光芒。連接起來則是一串非常精美的項鏈,光彩奪目。打開又合上的是這本如畫卷般淡墨青嵐為一體的書集,打開卻合不上的是恣意馳騁的心緒!
《湘行散記》讀后感 6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但這部散文集并不只是《湘行散記》,一共有三部分:《湘行書簡》《湘行散記》《新湘行記》!断嫘猩⒂洝,是沈從文根據(jù)湘行書簡改寫而成,發(fā)表在報刊雜志上,也出過很多單行本。
《湘行散記》記敘了沈從文從北平回湘西鳳凰家中探望病危的母親,行至桃源,他轉走水路,沿沅水上行,經辰州、瀘溪、保靖、茶峒、鳳凰,在家中停留三天后匆匆返程。這本《湘行散記》就是這一路上,寫給妻子的信,循著他的回憶寫下來的。這本書以還鄉(xiāng)歷程為“線”,以小船停泊處為“點”。點線相連,徐徐向我們展開了一幅湘西山水長卷。
書中的美景令人陶醉,清澈潺潺的溪流,與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吊腳樓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圖畫,這是這本書中的一種美。
書中有讓人聽了就忘不掉的櫓歌,有粗獷淳樸的號子聲,有醇厚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這些民俗在現(xiàn)代社會中沖刷不掉的痕跡,也是這本書中的一種美。
但是,我覺得這本書中最美的,莫過于每一個人為了生計,為了養(yǎng)活自己和家人,所付出的努力,和經歷的不易。這本書中既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也有可愛純樸卻淪為妓女的婦女,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辰河小船上的水手》這一篇*中的水手們,他讓我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為了生計所付出的努力。
在這篇中船上到處都是水手的吵罵聲,作者卻把他們都沒有修改,寫了下來,這是為了展示水手們生活的本相,通過水手們的野話,來展現(xiàn)水手們旺盛的生命力。這篇中的每一個水手,都為自己的`生計而努力著。生活,就是生下去,活下來,小時候,我們在父母溫暖的懷抱下快樂的生活,但是當我們長大了,畢業(yè)了,踏入社會了,我們就不能一味地向父母們去索取,我們要懂得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維持自己的生計,養(yǎng)活自己,也養(yǎng)活父母。這篇文中的每一個水手,都為我們作出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直面生活的美好品質與堅強對抗艱難不易生活的精神,在我們還小的時候,在我們的心底埋下一顆自力更生的種子,激勵,鼓勵著我們好好學習,在長大后,踏入社會后,能自給自足,在社會上立足。
這篇還讓我明白了另外一個道理,就是不能之通國外表來判斷一個人。這篇文中,雖然每一個水手都是一個滿嘴野話的“糙漢子”,但是他們也擁有著一顆善良而美好的心靈。就像其中攔頭的水手雖然脾氣很大,對小水手少不了呵責怒罵,卻又在第一時間救小水手上船,在嚴酷而寒冷的冬天脫下棉衣單褲,為小水手替換。這告訴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只看外表,還要注重他的內心。外表美麗的人,內心不一定美好善良,外表丑陋的人,內心也可以閃耀出絢麗的光芒。就像人們常說玫瑰雖然美麗,但它是帶刺的,丑小鴨雖然丑陋,但他也可以變成美麗的白天鵝。
《湘行散記》嘗試把當時最近二十年當?shù)剞r民性格靈魂被時代大力壓扁曲屈失去了原有的樸素所表現(xiàn)的式樣,加以解剖和描繪,這種直面現(xiàn)實的冷靜思考非常有價值,值得我們深入閱讀和品味。同時,面對湘西這樣一個紛紜變化的社會,沈從文反璞歸真,流露出對故鄉(xiāng)人事變化的隱憂和悲憫情懷,也表達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湘行散記》,是一篇值得我們去好好品味的書,他會給我們的心靈增添一份光彩,讓我們的心靈更加美好與堅強。
《湘行散記》讀后感 7
沉浸在如鏡般的湘江上,心中泛起點點漣漪……
只有以心讀過《湘行散記》,才能徹底走進作者的內心。作者沈從文原本是一位軍人,隨著軍隊輾轉各地后,嘗盡了人世間的苦,也閱盡了人世間的黑暗。在他心生厭惡后,便踏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一途。
作者沈從文雖然后來幾乎都待在北京,但在他筆下最純美、澄明的,卻僅有自身的故鄉(xiāng)。或許,在他的記憶中,也只有自身的故鄉(xiāng)之地——湘西,是最美好的吧。也或許如其人所說:“當過兵的人,活著回來,就回到了故鄉(xiāng)。這也許也是當時人們的悲哀吧。
《湘行散記》這一本書,如一面明鏡,揭露了當時社會水手,妓女等底層人民的低賤,甚至連自身的性命也一文不值,這一切似乎都在訴說那些人的悲哀,但當你看到最后,你一定可以明白沈從文的——他是在贊揚這些人的美好品質。那些水手每天的工資僅有1毛5,在世人眼中他們或許是卑微的,低賤的`,但通過《湘行散記》,我卻看到了他們的另一面。有些人,是重情重義的,例如水手牛保,他對著一個妓女,卻生出了真實的情感,甚至離別時,也是依依不舍。
而這些水手,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勇敢無畏。這些水手,雖然地位卑微,但他們卻作為水手的尊嚴看得比性命更為重要,就算是三九寒天,只要船卡住了,他們就會光膀子跳入河中拖船;就算是驚濤駭浪,只要船長一聲令下,他們也會二話不說跳入冷徹人心的江中。而這兒,可正不是一種崇高的大無畏的精神嗎?再看看那些妓女們,在看《湘行散記》之前,我認為她們是不知羞恥,甚至認為她們的命是不值一提的,但現(xiàn)在,我的觀點不同了,因為在沈從文筆中,她們的生命是非常頑強的,你認為她是為了錢財嗎?不,并不是,她們是為了讓自身的親骨肉可以衣食無憂的長大,才會放棄她們寶貴的貞操的,因為,她們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啊!
《湘行散記》這一本書訴訟了人道的黑暗,卻也映射了人道的偉大與堅強,這是本可歌可訟的史詩!
《湘行散記》讀后感 8
他追求湘西干凈純粹相融相合。上天,你為何要這樣無情,對待這樣一個無欲無求的文人?這是我讀《湘行散記》時一直在心中的謎團。
沈從文先生14歲時投身行伍,浪訪湘川黔邊境地區(qū),他一生還撰寫《邊城》《長河》,筆下勾勒了人性美,生活美,這些故事原本基本上都發(fā)生在山重水復的湘西,樸實,平凡好似一層紗般的薄霧,蓋去作者的苦,也給故事本身披上了朦朧美的面紗,從這個故事自身的唯一與獨特,加之作者創(chuàng)造的非凡,構造了它。他對它情有獨鐘,除去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深沉思念。沈從文先生談到自己說,自己從不遵循君子道德之路,唯有藝術家的探幽燭微的勇氣。他也就是憑這些對山、水、家鄉(xiāng),更是對湘的感情,好似無情地,被分割到另一個世界,他沒有其他想法,他只是向往世外的生活,看似“玩世不恭”。
沈先生啊,你為何這么“大費周章”呢?你把情寄放于山水之間,你不知名利,更不圖,你不曉政事,從古至今的文人們都面臨,甚至是面對這樣艱難的.選擇。現(xiàn)在誕生了核心價值觀,可你看看有多少人是真正領悟并做到。施蟄存先生說你身上還有著“茵漢”混血青年的某種潛在意識的偶然奔放。這一個,我茅塞頓開,現(xiàn)在成天享樂追求幸福的人是越來越多,還是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這不是事與愿違嗎?沈從文先生至少有著清正,樂觀的品質,即使他看似貧困潦倒,他同樣高尚,他已經與這個世界融合,這篇散文詮釋了情感,沈從文先生從苦到幸福,是他與湘西、山水,更是家鄉(xiāng),坎坷人生的默契。
這樣的文人是唯一的,他能渡過他的坎坷人生。
《湘行散記》讀后感 9
我只去過張家界,領略過它的奇山異水、山川秀麗,查了資料,張家界與沈從文的故鄉(xiāng)鳳凰古城同屬于湘西,那次我卻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去鳳凰古城。但讀了《湘行散記》,沈從文那質樸的文字,猶如涓涓細流流入我的心田,同樣帶我領略大湘西之美。
“人人都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漁人發(fā)現(xiàn)的,在桃花夾岸,芳草鮮美。遠客到來,鄉(xiāng)下人就殺雞溫酒,表示歡迎。”一句話,體現(xiàn)出了湘西景之美,人之淳樸、好客。
當然,在沈從文的筆下,水手們的勇敢和努力、危險和卑微使我印象深刻。沈從文在幾天行船中,把目光投向了地位卑微的.水手身上,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窮苦人們的悲慘運!按粧跞爰绷鱽y石中,不問冬夏,都敏捷而勇敢的脫光衣褲,向急流中跳去,在水里盡肩背之力使船只離開險境”,他們擔著身家性命,靠自己的苦力,賺取最微薄的工資,稍有不慎,就可能溺水而亡。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份工作的危險性,但為了擔起家人的生活,他們也義無反顧,任勞任怨。
在沈從文的字里行間,勞苦人民展現(xiàn)出的質樸、本真的人性之美深深感染著我。在學習中忙忙碌碌,我卻只知道叫苦叫累,而忽視了身邊美好的生活。我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行動,用心去感受這美好的世界。
《湘行散記》讀后感 10
讀過沈從文的《湘行散記》后,我對湘西有了更多的了解。雖然我從未去過湘西,但卻在書中體驗到了不一樣的湘西。
生在南方的我,對湘西的了解甚微。在我眼中,湘西是一個充斥著原始神秘的地方,那里有神奇的巫術、蠱毒、趕尸術等,神秘莫測,奇幻怪誕。在地理書上接觸到的湘西是;地理位置偏遠,土地貧瘠,礦產豐富。有人說千百年前的陶淵明寫下的《桃花源記》,描述的“桃花源”便在此地,那時候的桃花源是一個與世隔絕之地,而如今,湘西的交通條件大為改善,但在現(xiàn)代的經濟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條件下,湘西的生產,建設,教育,文化還是遠遠落后的。
在《湘行散記》中,沈從文記錄著他在船上的所見所聞,他由武陵過桃源時,遇見了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這位朋友是一個漁夫,但是卻戴著一頂價值昂貴的帽子,這是能引起了婦女們的注一件稀罕物。我對這個人物的印象較為深刻,他是一個粗俗中又帶著些優(yōu)雅的漁夫,很有特色。這個戴著水獺皮帽子的.男人對一切滿不在乎,是個愛玩字畫也愛說野話的人,但他卻是真性情,懂得的道理也多。雖然這個“水獺皮帽子”僅三十五,但是卻有著自己的追求和思想,這是讓我覺得值得關注的。
在《湘西散記》中,引起我的關注的還有那些水手和妓`女。水手們不畏懼生死的精神對我有很大的觸動,常年漂泊在外的經歷讓人不禁黯然,離開家人,在江河上與水共生。他們常年在外頭漂泊,缺乏情感寄托,便對吊腳樓上的妓`女產生了深深的情意。
《湘行散記》讀后感 11
輕輕翻開《湘行散記》,跟隨著沈從文先生的筆,領略湘地那引人入勝的風土人情:有回蕩在山澗的擼歌、有兇悍勇敢的.水手、更有依山傍水的吊腳樓,就連那貫穿全書野話都是那么富有靈性,讓人讀后回味無窮。那些野話并不能影響著整本書,反倒讓人覺著這是很平常的事情,給別具一番風味的湘地又增添了一抹色彩。
歷經十七載,重游故地,心中感慨萬千,湘西又歷經多少的變遷!作者用他優(yōu)美的筆觸,寫出了世外桃源般的湘西:“桃花夾岸,芳草鮮美,遠客來到,鄉(xiāng)下人就殺雞溫酒,表示歡迎”,這是作者在《桃源與沅州》中對于自古以來桃源的描繪,風景優(yōu)美,鄉(xiāng)親熱切迎客,的確是一幅令人心馳神往的“桃源畫”!
重回故地,萬物變遷,可不變的仍是先生的那顆如同湘西的水那樣清澈的心,他熱愛家鄉(xiāng),熱愛湘西,對這里有著深深的眷戀。
回味故土上的一切風土人情,憶起陳年舊事,重游湘西,懷揣著一顆無暇清澈的心。
《湘行散記》讀后感 12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散文集代表作之一,版本不只有湘行散記,共有三個部分:湘行書簡、《湘行散記》和《新湘行記》。沈從文擅長用極為精簡的筆墨勾勒出湘西山水風物。在他的筆下,人是鮮活的,景是生動的,物是靈現(xiàn)的,宛若現(xiàn)代的桃花源。
從他的文章中讀出了古鎮(zhèn)的文化底蘊。古老的習俗還有所遺留。在這里你還能見到古老的西蘭卡普織錦;在這里你還能品嘗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在這里你還能聽到粗獷純樸的情歌和號子聲;在這里你還能趕上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在這里有純凈的天空清澈的泉水;在這里有清新的晨霧和晶瑩的露珠;在這里有熱情的鄉(xiāng)里人家有活潑精靈的孩子比齊陶淵明的虛擬的世外桃源,多了幾分開放,幾分真實,他們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人們純樸真誠熱情,景物靈動俊秀輕靈,宛若走入畫中,但又是那么真實。
鎮(zhèn)上人家有在沿河居住的,也有像星星一樣散居在沿河山上的。一串又長又陡的青石板石梯一直從山腳竄到山頂,淹沒到密密麻麻的樹叢中。石梯兩邊是大大小小的庭院,現(xiàn)在還有一些木石結構的吊腳樓依稀可見。
站在高處看山腳,又是另外一番景致。因為是深秋,河水很細,從高處看更像是青悠悠的玉帶了,玉帶乖巧地從一座木橋下穿過,河岸兩邊的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清一色的黑瓦,同一色的原木色房板。河床邊樹木叢生,雖然掉了葉子,可是枝條依舊風姿綽越。不難讓人想到春天,碧綠的枝條撫著柔波蕩漾的河水的樣子。
到黃昏時分,各家各戶的瓦檐上開始升騰起淡淡的.輕煙。這是山里人用拾來的柴火開始做晚飯了。樅樹枝的香氣和著米飯的香味慢慢在山坡上散開來,在河邊玩耍的小孩不用大人吆喝,聞到香味就紛紛蹦上石梯跑回各自家門。
被現(xiàn)代文明化了的小鎮(zhèn)人家傳出了流行的旋律,給小鎮(zhèn)的夜晚增添了新鮮與活力。
《湘行散記》中的人物、景觀、生活無一例外的展現(xiàn)出現(xiàn)代小鎮(zhèn)的風采,自然樸素的的生活方式,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閑適清幽的生活環(huán)境,就是一幅田園畫的真實版,也就是沈從文筆下的現(xiàn)代版《桃花源記》。
《湘行散記》讀后感 13
講述了沈從文接到來信回湘西老家探望生病的老母途中的見聞。讀完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湖南原是一個質樸、神秘而又不失人性之美的地方。
書本前半部分是沈從文給妻子張兆和的信。信中表達了一路上對張兆和的深深思念。信中的文字細膩、溫暖而純樸;蛟S是受到美麗湘西的感染吧,信背后的沈從文顯得那么細膩而充滿溫情。這吸引這我繼續(xù)讀下去。
后半部分則是全書最主要的部分。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沈從文船行途中遇到的那些纖夫。這些纖夫,終日勞碌于急流險灘之間,工資雖不多,可他們出力卻不少。一旦遇到過灘,就必須不辭勞苦地下船淌水,相互合作,冒著生命危險,把沉重的船只推過險灘。文中,提到一個長得像托爾斯泰的老人,已有八十歲高齡,可仍堅守崗位,為旅客提供方便。讀到這里,我不由得同情于底層社會的人們生活之艱辛。
但是這些底層的人們并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而是依舊愛生活,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一切。他們有著一種屬于鄉(xiāng)野的淳樸,他們對一切都有自己的態(tài)度,即使罵野話也是不粗俗的,而是有一種別樣的淳樸可愛。這又讓我感到了他們一種淳樸的可愛。
記得文中作者的一個朋友小豹子,作者本想把他教成一個文人,可他卻偷偷溜出去,當了兵。偶遇作者,他跟著上了船,遇到險灘,雖沒有人要求,可他仍然和水手一起跳進了河里。當時正值臘月,天寒地凍,他卻在冰冷的河水里赤裸著身子似乎一點都不覺得寒是非常多的小故事。但是白洋淀記事和獵人筆記,都有一個共同的大主題。但是湘行散記沒有很大的主題,都是生活中的瑣事。另外,那些故事都太短了,在我的腦袋里幾乎沒有一個連貫又長的故事。僅僅只有幾篇故事的確特別精彩的才讓我腦子里有清晰的記憶。
就從《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說吧,讀完后,當時水手這個職業(yè)可不怎么好,水手和掌舵的人拿著可憐,幾乎沒有的收入,卻干著艱苦又時時刻刻都有危險的工作,冬日三九天,即便河水寒冷刺骨,在船只受到危險的'情況下,照樣要勇敢地跳下去。行船的時候,船被河水沖上了險灘了,也要頂著波濤洶涌的河水保護那弱小的小船。即使天天都有可能遇到這種突發(fā)的危險情況,水手們也每天只能領到幾乎沒有的工資,年齡最小的水手更慘,是別人工資的五分之一,八分之一。雖然工資只有可憐的一丁點兒,也并沒有喪失水手本有的勇敢和樸實,而吊腳樓上婦女,可能是由于家庭生計的問題,可能是由于那個舊社會的黑暗,淪落成為了一名妓女,卻依然有著她們本有的質樸和可愛。
在云南,這是一個戰(zhàn)火燃燒不到的地方,所以那里的人們都比較¨¨¨額不知道怎么形容。總之生活得很有滋有味。但那里的人們理想很小。
湘行散記是沈先生外出十六年,歸來照顧老母親途中的所見所感。體現(xiàn)了沈老先生對于當時社會基層人民的描述,和對那方水土,和那個地方上的人的愛。
《湘行散記》讀后感 14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兩次重返湘西故鄉(xiāng)的游記記述,給我們展現(xiàn)出湘西獨具魅力的風光、風土人情以及底層人民的生活的艱辛。
湘西的人民是純情的,善良的。書中《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記錄了一個充滿“野味”的友人,他愛說臟話,能罵出稀奇古怪的字眼,就像一本活生生的辭典。他講著最不好聽的話,但卻對朋友有著最中肯的情誼,是一個真正的朋友。
湘西的人民也是善良的.,有一次,作者同幾位水手在船上漂泊,靠岸時,由于水手的工資微薄,因此作者便請水手們喝酒,便給攔頭的水手錢,讓他去買酒?傻胶髞,他卻買給作者一袋橘子。這可見人性的善良。
湘西的世界是美麗的,湘西的桃源縣自古以來就有“世外挑源”之稱,如《桃花源記》記載的那樣:“土地平曠,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這就是湘西,有著世外挑源的生活環(huán)境環(huán)境,有淳樸的人民,有清澈的河水,有讓人難忘的櫓歌,有充滿野性的水手,有質樸的失足婦人。
湘西的世界在作者筆下,雖有不堪,但也是美麗的,今作者沉迷,也令我神往。
《湘行散記》讀后感 15
在這游記中,我領悟到了湘西之美:這種蘭科植物生根在懸崖縫隙之間,或蔓延到松樹枝丫上,長葉飄拂,花朵垂成一長串,風致楚楚!叭巳硕贾滥堑胤绞俏淞隄O人發(fā)現(xiàn)的,有桃花夾岸,芳草鮮美。遠客來到,鄉(xiāng)下人就殺雞溫酒,表示歡送!边@更表達出了湘西景之優(yōu)美,人之淳樸。這樣的湘西,叫我怎能不沉醉其中呢?當然,在游記中,我更多的,是領悟到湘西人的純樸心靈。書中,描寫了許多水手,每一個水手,都讓我感到由衷的敬仰。他們,做著最辛苦的工作,卻只能拿到最微薄的工資。水手這樣的工作,是危險系數(shù)最高的工作,他們用的是最多的力氣,而且,他們不僅是靠著力氣,他們甚至是拿著性命去拼。≡诖,死了人,對于船上的人來說早已習以為常了。
水手們從當上這個職位起,就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就算是這樣,他們也任勞任怨,因為他們,擔當?shù)氖侨业纳睢K麄,有著最純樸的心靈。
文中,還有一個特殊的職業(yè)——妓女,說到妓女,可能許多人都會鄙夷萬分。可是我們卻不知道妓女背后的故事。因為她們的丈夫早已死去,全家重任就壓在她們的身上。出于走投無路,才當上了妓女。在她們飽受白眼時,又有誰知道她們背后的苦衷呢?飄渺的櫓歌聲中,揚起的`是最真實而美麗的生命。湘西人最純粹的人性,深深留在我的心里
月光如水,照進了我的房屋,照在了桌上那本《湘行散記》上。如果你細讀這本書。不難發(fā)現(xiàn),書中有很大一局部都在寫水手。書中精細的描寫,讓我重新穿越回了20世紀,目睹了水手的生活。當時,當船向上游走時,必須有一位水手跳入河中,不管天有多冷,水有多急。稍有不慎,下場只有被大浪沖走,直接就殉職了。他們還只能拿到幾乎沒有的收入,能填飽肚子就已經不錯了!不過,當時有人同情這些英勇犧牲的水手嗎?沒有,對于官紳富豪來說,他們只是被看做一粒塵埃,在這世上,可有,可無。他們哪里懂得勞動人民的艱辛?他們,只會享樂。而不是像勞動人民那樣,用雙手去創(chuàng)造快樂、幸福。
在元朝,這樣的現(xiàn)象也很嚴重:當時分為一、二、三、四等人。四等人殺了一等人,非償命不可,而一等人殺了四等人,只用付一頭毛驢的錢即可。好在,現(xiàn)在勞動人民的利益被徹徹底底的改善了。隨著科技的開展,水手們已不必下船冒著生命的危險拉船了。而且,勞動人民已經與其他人平等了,可以幸福地生活。死時,有一聲浩浩蕩蕩的隊伍來為他來送葬,勞動人民從一定的意義上講,終于獲得了在社會的生存權、平等權,面對這點,我非?鞓罚瑫r也非常欣慰。
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國家可以真正的做到人人平等。
《湘行散記》讀后感 16
《湘行散記》是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的作品。我記憶猶新的一篇文章叫做——《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我的一個朋友。故事中順便穿插了有關沈石田的介紹。沈石田,石田是他的號,他的真正名字叫做沈周。他與沈從文先生一般,都是才高八斗的人。他不應科舉,專門花心思于詩文書畫,同時還是“明四家”之一。這篇文章講的是作者要去桃源時,在行車過程中與沈石田的交談與自己的回憶。我認為沈從文先生的朋友是一個語言巧妙的人。他不是像別人一樣,對那些名人采取一味的贊美的方式。他運用了笑罵的方法,來表示自己對沈石田先生的贊美。也體現(xiàn)出了他是一個粗獷的漢子形象。他不論是做事情,還是說話,都是心直口快的。做錯了就罵,這是他爽朗性感的'表現(xiàn)?赡苷驗樗闹彼涣撕枚嗟呐笥。真的可謂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朋友。”但是在他粗獷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一顆柔軟細膩的心。他極愛收藏字畫。可能在他心中有了畫展與好畫的地方就是好地方吧。
其實我比較喜歡這一類的朋友,他們“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們之間有著最深厚,中肯的情誼。
《湘行散記》讀后感 17
沈從文系列的作品,其實我在小學的時候就很有接觸。我對于沈從文這個作家的作品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純樸,也的確,在沈從文還沒成為大文豪之前,他的家境十分貧苦,這可能是沈從文的作品風格的形成的緣故。
書中描寫的背景是湘西。在我的心中,湘西一直是一個充滿了傳統(tǒng)的地方。這里流淌著清澈的河水,在城市生活中可想而不可求。聽過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可謂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在現(xiàn)代化碼頭早已不見。
在這里你還能見到西蘭卡普織錦;還能見到苞谷燒酒和糯米粑;還能見到民眾們唱著純樸的民歌;能趕上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見到熱鬧非凡的賽龍船到底是古鎮(zhèn),一些古老的土家族習俗還沒有被現(xiàn)代文明迅速地淹沒到無處尋覓蹤跡的.地步。
也沒錯,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能夠見到這樣的例子,在西部地區(qū),剛好乘著汽車路過了一個高速路口,看著天色的灰暗,就想著在這個地方過夜?雌饋硎且粋純樸的小鎮(zhèn),其實并不然,在進入了景區(qū)之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商業(yè)化的旅游小鎮(zhèn),這里的鎮(zhèn)民早已從原始的勞動人口轉化成了旅游的各項開發(fā)工作的員工。乍還有一點為這座小鎮(zhèn)的商業(yè)化而感到嘆息,在走到小鎮(zhèn)的盡頭時,我們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很明顯可以看出來,這里原本是一片森林,但是又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這里已經在施工,并且從建筑墻上的示意圖上看來,是要作為房地產的開發(fā)。
瞬間,這塊光禿禿的地皮變得漫無邊際。
中國是在騰飛沒錯,但是我們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要注意“回頭看”,不能對不起這片養(yǎng)育我們的土地。
【《湘行散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湘行散記的讀后感07-13
湘行散記讀后感10-13
《湘行散記》讀后感12-17
《湘行散記》讀后感07-21
湘行散記讀后感06-23
《湘行散記》讀后感07-10
湘行散記讀后感范文06-06
湘行散記讀后感(精選31篇)05-23
湘行散記讀后感13篇08-24
湘行散記讀后感14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