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辭讀后感 推薦度:
- 《楚辭》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楚辭》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楚辭》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楚辭》讀后感1
五月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會屬于一個人——屈原。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汩羅江而死。
讀著《楚辭》,五月的種子在心中慢慢發(fā)芽,我仿佛看到了行吟江畔的詩人目視著滔滔江水,感嘆著人生的無常。也許,對于屈原和宋玉,人生都或如浮萍一般無根無蒂,陌如塵土。國家的命運,人民的疾苦和自己的生命,到底該選擇哪一個? 以前覺得,屈原死得不值。屈原之死,不能改變楚王的昏庸,奸臣的諂媚,也不能改變楚國被滅亡的命運。秦統(tǒng)一中國是歷史大勢所趨,屈原之死不過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是愚忠,甚至是愚蠢?墒俏易x完《九章》,我覺得他的死是應(yīng)該的,是順理成章的。
一個人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煎熬,奔波過那么多地方,屈原太孤獨了,太勞累了,又是太渺小了。天地那么大,山原、江水、滔滔洪流、滾滾紅塵,他只是其中的.一粒芥子。生與死,對于浩蕩的宇宙來說,實在不算是什么。何況這個世界上,早已找不到一個能了解自己的人了,這樣活著,實在是一種痛苦。
江畔的詩人叩問蒼天,蒼天無語,凝視大地,大地無聲,過盡千帆驚回首,報國無門的詩人只剩下腳邊的落英和盈袖的花香。地老天荒,卻等不來一個王。屈原的生命,該是一個臻子永恒的過程,因為他在那些落英繽紛的年華里,培育出了千古不滅的故事。朝賜你財物,午賜你宅院,暮賜你美麗的人,說不定何時就想賜你一死?赡忝τ谡⻊(wù),又怎能留國王的夸獎是一種帶回鉤的暗器!
你短暫的生命留下的篇章,他們都活了幾千年,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箭的自由就是弓的自由?濤濤滾滾洶涌澎湃,但它淘不盡,淘不盡高尚的靈魂。昂首是春,俯首是秋,如此的氣質(zhì),如此的靈魂,剛勁堅毅地挺立在天地之間,留給后世的人們永久的仰望、膜拜。
《楚辭》中我選不出最愛的一段,因為每一段都是那樣的美好。我只愛那美麗的章句,愛那凄美的風格,更愛屈原純潔的心靈。
《楚辭》讀后感2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槽而歠其離?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見放為?
在湘江江譚邊,漁父遇到了屈原并認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三閭大夫,于是,兩人便開始討論深刻的處世之道和人生哲理!冻o·漁父》記載的就是漁父和屈原的討論過程。并且由漁夫的談吐舉止可知,他并不是真正的漁父,按文中的話來說是“與世推移”,是一個懂得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托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jié)操。
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污濁,屈原按文中的話來說是“深思高舉”,則顯得執(zhí)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愿舍棄生命,也不與污濁的塵世同流合污,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
司馬遷為人熟悉的大人物,他與屈原也是相反的人。他是用生來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而屈原是以死來體現(xiàn)生命的意志和尊嚴。
生命的價值不在長度,而在厚度和高度。
漁父提出的`問題與談?wù)摰娜松姷鼗蛟S是對屈原的試探,或許是一種真誠的勸說,然而屈原的回答卻是態(tài)度鮮明,立場堅定毫不妥協(xié):“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攜與最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驟諫君而不聽兮,任重石之何益?心掛結(jié)而不解兮,思蹇產(chǎn)而不釋。”的悲嘆的回風,一位偉人的光芒便消失在汨羅江邊。
正是屈原這種甘愿清白以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品德堅貞節(jié)操連同其不朽詩篇使他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詩人之一,彪炳千古,流芳百世!
《楚辭》讀后感3
《楚辭》是最早的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及浪漫主義文學(xué)源頭!俺o”之名首見于《史記·酷吏列傳》?梢娭吝t在漢代前期已有這一名稱。其本義,當是泛指楚地的歌辭,以后才成為專稱,指以戰(zhàn)國時楚國屈原的創(chuàng)作為代表的新詩體。西漢末年,劉向?qū)⑶、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匯編成集,計十六篇,定名為《楚辭》。是為總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別是:《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漁父》《九辯》《招魂》《大招》《惜誓》《招隱士》《七諫》《哀時命》《九懷》《九嘆》《九思》。這個十七篇的篇章結(jié)構(gòu),遂成為后世通行本。
《楚辭》運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帶)的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黃伯思所說,“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東觀余論》)。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襲屈賦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與《詩經(jīng)》古樸的四言體詩相比,楚辭的句式較活潑,句中有時使用楚國方言,在節(jié)奏和韻律上獨具特色,更適合表現(xiàn)豐富復(fù)雜的思想感情。
《楚辭》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辭的體例,有時也被成為“楚辭體”或“騷體”。“騷”,因其中的作品《離騷》而得名,故“后人或謂之騷”,與因十五《國風》而稱為“風”的《詩經(jīng)》相對,分別為中國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鼻祖。后人也常以“風騷”代指詩歌,或以“騷人”稱呼詩人。
【《楚辭》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楚辭名句大全08-18
楚辭讀后感11-18
《楚辭》讀后感3篇08-18
讀后感讀后感01-03
狼王夢讀后感讀后感07-12
《馬小跳讀后感》讀后感09-12
讀后感西游記讀后感02-01
讀后感精選09-30
經(jīng)典讀后感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