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国产一级a作爱视频免费观9看,色五月丁香亚洲,亚洲欧美性爱在线视频,1000部黄片免费观看一区,国产亚洲性生活视频播放,三级黄色在线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心得體會>讀后感>《浮生六記》讀后感

《浮生六記》讀后感

時間:2022-09-03 12:44:31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浮生六記》讀后感12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浮生六記》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浮生六記》讀后感12篇

《浮生六記》讀后感1

  最近在看《浮生六記》,為沈復的人生感慨不已。

  《浮生六記》記錄的是兩百年前,一個落魄書生對自己那段純真少年和憂患中年經歷的回憶。

  沈復出身于幕僚家庭,幼時也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時光。其妻陳蕓,和他亦是青梅竹馬。幼時相識,后來順利結為連理,二人舉案齊眉,夫妻生活充滿樂趣。

  年輕時的生命,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那時不知這世間究竟有多少凄風苦雨,要將這花朵打落?走過溫暖的春,熱情的夏,逐漸看到秋風蕭瑟,冰凍大地。

  后來,變故叢生

  因為種種瑣事,蕓娘失歡于婆婆,得罪了公公,甚至被公公怒斥,讓沈復休掉妻子。最終并未施行,但也要求夫婦二人搬出家門,自謀生路。

  這個小家庭本就經濟拮據,搬出后更是入不敷出。又因擔保朋友借債事宜,被債主討債,并罵上門去。夫婦二人不得不投靠親友,移居鄉(xiāng)村。當時,他們的女兒十幾歲,匆忙之中許了人家;兒子剛剛十歲,只得留于家中。一家人各處分散,長時難以想見。其間悲苦,不難想象。

  蕓娘身體也大不如前,如今又要寄居別家,更是苦上加苦,連沈復這個男人都禁不住落淚。人在屋檐下,并非長久之計,沈復也謀劃著外出找事做。二人想到多年前資助過的一個遠親,就決定去試試運氣。于是,沈復背上行囊,帶上干糧,先是步行,后又乘船,前去找尋。路上,缺衣少食,連壺熱身的酒都舍不得喝。幸虧遇到一個故人,因為沈復之前幫助過他,一路為沈復提供吃住,帶他找到了遠親。遠親資助了他,他也在那里找了份文職工作,終于可以有些許收入。當他覺得暫時穩(wěn)定,就把蕓娘也接了過來。好日子還沒開始,他所在的部門又被裁員十五人,而他并無根基人脈,又成無業(yè)之人。

  看到這里,夜已深,合上書本,心中難以平靜。

  我仿佛看到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一個充滿憧憬的青年,和一個顛沛流離的中年人,在人生的大道上,愈走愈荒涼。

  后來,蕓娘死了,死于疾病,亦死于憂慮,死于貧窮。沈復的父親也撒手人寰。如果這些悲歡離合,沈復尚能承受,那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中年喪子呢?沈復的兒子也在18歲夭亡。不知那時的沈復,是否一邊思念著亡妻,一邊想念著死去的兒子,涕淚橫流呢?

  讀完此書,讓人不禁想到我少時讀的《活著》,男主人翁富貴一生坎坷的命運,地主家族的沒落,父親含恨而終;小兒子因為獻血過多而死亡;女兒和女婿也相繼意外而亡,妻子病逝,就連唯一的外孫也被豆子撐死,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就留他獨自坐在田間回想自己的人生;亦如《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放棄了他念念不忘的田潤葉;孫少平也失去他最愛的田曉霞,最后在礦地出事而毀容。少時讀了,只覺得義憤難平,不應該是公主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嗎?后來長大了才發(fā)現王子和公主可能會因為異國而分手,柴米油鹽、生老病死才是人生常態(tài)。

  生活的魑魅魍魎蠢蠢欲動,似乎一張口,就會把每個脆弱的心靈吞噬下去。

  誰的人生不艱難?我們也只能含著淚,帶著笑,縱使?jié)M身傷痕,依然摸爬滾打。正如歌中所唱“從前初識這世間,萬般流連,看著天邊似在眼前,也甘愿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如今走過這世間,萬般流連,翻過歲月不同側臉,措不及防闖入你的笑顏.....”

《浮生六記》讀后感2

  事如春夢了無痕,茍不記之,以負彼蒼之厚。這是寫書原因!靖∩洝康木A是前兩記,若無前兩記,此書黯然失色?傮w來說,全書基調是悲傷的,因為它是沈復悼念亡妻,在窮困潦倒的晚年時光,寫的一本小書。其中前兩記是記錄往昔美好的婚后生活,最后兩記養(yǎng)生之道也許并不是他本人所做。沈復生前和死后都沒有什么名氣,只是后人在書攤上翻到了他的小冊子,這本書才得以出版。林語堂先生對沈復文中所描寫的蕓娘贊賞有加,他說蕓娘是天下最可愛的女人。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且不說最后兩記是不是沈復本人所做,亦或是佚名作者被后人張冠李戴,單單看前四記,最吸引人的部分也絕對不會是晚景凄涼的沈復對自己懦弱無能的懺悔錄,不會是蕓娘被逐出家門,終至操勞過度,顯出那下世光景,一病嗚呼的屈辱史。

  感動讀者的是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愛情小故事,平淡溫馨浪漫的婚后生活瑣事。

  浮生六記里,蕓娘外貌清瘦,削肩長項,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她微露兩齒,神態(tài)中有一絲纏綿,令人之意也消。

  誰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偏偏卻腹有詩書氣自華。她喜好讀書,讀琵琶行,讀西廂,讀李太白,讀杜子美。女工之暇,挨字而認,漸通吟詠。夜間,她觀書出神,閱之忘倦。她甚至會寫兩首小詞,生平卻未曾得一師點通。無師自通,不可謂不聰明機靈。

  她說杜詩錘煉精純,李詩激灑落拓。與其學杜之森嚴,不如學李之活潑。如此見識,實乃閨中人不能及也。她明白自己足不出戶的局限性,她說古文全在識高氣雄,女子學之,恐難入彀。唯詩之一道,稍有領悟。她的小人君子論更是可愛:“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無意間;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須借人之勢,其香也如脅肩諂笑!

  她不是那種“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的女子,對于胭脂水粉,她卻別有一番看法。“珠乃純陰之精,何貴?”

  她雖迂腐,卻是遵從封建禮教女子的德。然而她是儒的表,俠的骨,佛的心腸。她也有其豪爽性情和瀟灑態(tài)度。比如她愿意同沈復偕游諸山;神誕之際,她女扮男裝,鬢為辮,添掃蛾眉,必要躬逢其盛。她愿登太湖,攬其浩渺,如能得見閨中女子不能見之物,也是不枉此生。

  蕓娘是最賢的妻。她藏粥專待沈復,在沈復臨行前,強顏勸勉,代整行裝,并囑咐他:“無人調護,自去經心!笨墒鞘|娘是個不幸的人。三口之家皆仰其供給。她敬上和下,卻因沈復的`軟弱無能,被公公婆婆誤解,顏面掃地,被迫出門。最后因為沈復的小妾被人搶走,郁郁而死。

  【浮生六記】文筆極淡雅,所記錄的生活又極精致,即使最后沈復不堪生活重負,那種骨子里的清高依舊貫徹全書。有時人說,此書乃清朝小紅樓,我倒覺得比之不妥。此書格局不大,人物關系也不復雜,頂多算是記錄了一些文人風雅之事,例如插花,觀石,但也和紅樓夢極盡奢華的貴族生活相差懸殊。

  浮生六記,以其真摯而動人情,以其溫馨而暖人心,以其雅謔而發(fā)人思,以其深厚而催人淚;{是悼亡,前兩記是精華。若無從前那讀書潑茶香的日子,也就無所謂日后那恨離別,那孑然一身,陰陽兩別的徹骨思念了,更不會有這本小記了。

《浮生六記》讀后感3

  書中最惹人喜愛的當屬蕓娘了,作者寫書的本意也該是為了悼念亡妻吧。蕓娘陳氏,名蕓,字淑珍,是三白“舅氏心余先生女”,其表姐也。幼失怙,與母弟相依為命。此女聰穎可人,初嫁三白,賢惠守婦道,偶爾也會稍露其可愛任性的一面。

  三白看“花照”歸,“向蕓艷稱之”,蕓娘便也想去看看,“惜妾非男子,不能往”。但三白是個我行我素不拘禮法的人,當即便慫恿她女扮男裝,穿上自己的裝束,再教她“男子拱手闊步”之行止,好不穿幫。裝束好后,蕓娘“攬鏡自照,狂笑不已”。之后“遍游廟中,無識出為女子者”。但世事總不經意的有些小小的變故。蕓娘見到一熟人,過去打聲招呼,不自覺把手放在了她的肩上,招徠主婢責難,不得以“脫帽翅足以示之”,那人雖然驚訝,卻也覺有趣,相談甚歡。

  蕓娘不但可愛,更是個聰明賢惠的才女,她喜歡李太白詩,言“李詩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種落花流水之趣”,她與三白聊天多涉文辭書畫、園藝插花,她是三白的知己,三白也是她的知己。她二人看淡富貴名利追求天然自得的逸趣。在鄉(xiāng)間避暑期間,面對一派田園風光,蕓娘欣喜對丈夫說道:“他年當與君卜筑于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銹,以為持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

  這樣的女子,誰人不喜,誰人不愛呢,無怪乎歷代文人均喜置書在側,閑來品讀,確有沁人心脾恬淡素雅之味。將其翻譯成英文的'林語堂曾對友人說,沈三白之妻蕓娘,乃是人間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恩,當真是夫復何求!

  再說沈三白,也是頗合余心。他素性淡雅不拘,十三歲時隨母歸寧,第一次見到蕓娘,就跟母親說:“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我不知古人娶妻妾有多少愛情的成分,禮教之下,愛情所處的地位大概微乎其微,看西廂紅樓,梁?兹福莻時代,十三歲的沈三白行此男子大諾,是其情根使然的天性,是與禮教的叛逆與抗爭。他在后文中多處提到二人“情癡”,于此亦可見一斑。所幸或是上天憫其情愛之切,母親也喜歡自己這個“柔和”的侄女,便勻了兩人婚事。十八歲那年,喜結連理。

  成婚之后,二人如膠似漆,“耳鬢廝磨,親同形影”,愛戀之甚,不可以言語形容之。沈三白沉迷閨房之樂,毫不思進取功名。蜜月之后,三白去紹興趙省齋受業(yè),與蕓娘暫別,“恍同林鳥失群,天地異色”,三個月,如同隔了十年,以致無心學業(yè)。后終得先生之力得返遣歸家,“喜同戍人得赦”。二人相見更是“握手未通片語”,“魂魄恍恍然化煙成霧,覺耳中惺然一響,不知更有此身矣”。

  或有人責三白之不思進取,蕓娘之不加勸勉。乾隆年間,太平盛世,理當考取個功名,光宗耀祖。然三白自有其超脫功名淡然處世的性格,他的所有愛好都與自然藝術相關(喜愛插花園藝),這樣的人讓他身處功名利場,豈非鳥困牢籠,魚囚淺灘。再則,人生在世,功名利祿英雄偉業(yè),也不過求一知心佳偶,以途陰陽和合之人生大道,既得,其余外物值鳥耳!是故,三白寫《浮生六記》,言語性靈淡真,皆記夫妻平日生活瑣事,卻于此細碎事中方顯其真性情。滄浪亭之閑居諧趣,蕭爽樓之寄居雅樂,東高山之困頓潦倒,夫妻二人始終無怨無悔,相依相靠。

《浮生六記》讀后感4

  《閨房記樂》這卷講的是沈復與蕓娘從相識相知,到結為連理,期間發(fā)生的各種洋溢著濃濃的閨房之樂的日常小故事,而其中的甜蜜日常,卻并不會令人生厭,而是讓局外人也不禁沉浸其中,這大概就是所謂清新的蜜與甜膩的糖的區(qū)別了吧。這一卷中講述的故事,打破了我對中國傳統(tǒng)女子婚后生活枯燥乏味、單調無趣的猜想,又或許是因為沈復本身是個不拘于禮教之人,而蕓娘也是一個通透聰慧、通情達理的女子。兩人雖放浪,卻一直彼此深愛對方,同時也不拘小節(jié)。從沈復的字里行間,總能看出他對妻子的愛護和尊重,當二人在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上有分歧時,沈復會直接了當的提出,而蕓娘也并非一味附和,反而會認真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與夫婿的溝通來調和二人的矛盾,兩人時有拌嘴,而最終都會和了,更會加深愛意與對彼此的了解,這不正是最和諧的夫妻相處方式嗎?

  蕓娘在吃臭腐乳和鹵瓜時,沈復調皮道:“狗因為沒有胃所以才吃糞便,因為它不知臭”,明眼人都能聽出這是由于沈復厭惡腐乳和鹵瓜的氣味,對蕓娘的淡嘲。而此時蕓娘強行用筷子把鹵瓜塞到沈復嘴里說:“我都做了很久的狗了,就委屈你嘗試一下!辈⒁槐菊浀卣f道“情之所鐘,雖丑不嫌!边@便體現出蕓娘的'機智活潑、天真爛漫的性格了,而這時的沈復出于對蕓娘的愛,便笑著接受了食物。講到兩人拌嘴的還有一處:蕓娘平日喜歡用茉莉花做發(fā)飾,既美觀又香氣襲人,而沈復對此則笑曰:“這茉莉花的香氣都蓋過了屋里佛手的香味了!笔|娘又說:“佛手是香料中的君子,香味清醒脫俗,似有似無;茉莉則是香料中的小人,香味有些諂媚!鄙驈妥穯枴澳悄銥楹谓∪硕h君子乎?”蕓娘則笑道:“我笑君子喜愛小人?”兩人的拌嘴日常,令人好生羨慕,我認為這正是最能還原當時他們恩愛生活的事情。也能給予我們啟示,那便在是平凡的日常中,只要去發(fā)掘,也會有不一樣的快樂存在。

  而最讓我感嘆的是,當友人邀請沈復去洞庭君祠,蕓娘遺憾自己身為女子,不能與沈復一同前往時,沈復便讓蕓娘穿其衣,戴其冠,假扮為男子與其一同前行。沒想到沈復作為成年男子,為了妻子竟能想出如此妙招,不惜去冒險。也沒想到在古代還真的會有女子敢冒著不敬的風險,女扮男裝,看到此處我不由得嘖嘖稱奇,沈復和蕓娘果然都為“性爽直,落拓不羈”之人哪。一方僅僅因為妻子一時的遺憾,為了使妻子開心,便出此計謀,真心是愛護妻子到極致啊!而另一方則是深切體會到了丈夫的深情,配合的去實行。這實在是令人感嘆,令人感嘆。

  沈復稱贊蕓娘道,“其癖好與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語,一舉一動,示之以色,無不頭頭是道。”此處實在是令人不由得心生感慨,人活一世,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但若能與一知己相遇相知相守,說是人生最幸運的事也不過。這樣看來,他們實在是得到老天眷顧之人,但是能夠像他們一樣,與一知己結為連理得人,實屬少數,這便告訴我們,若是有知己在身邊,可要好好珍惜,就算沒有,對親密的朋友,同樣要好好珍惜,即使現世太平,可人生道路誰能料?珍惜當下,便是最好的選擇。

  《閨房記樂》幾乎可以說是一篇沈復夫妻大秀恩愛的一卷文章。讓人讀起來身心愉悅,對夫妻倆滿腹稱贊,同時也能在其中得到不少啟發(fā)。

《浮生六記》讀后感5

  初看這本書,是在時代廣場負一樓,被它的題目所吸引。那是兩年前那時候我還在鳳梅小學,每周六的下午我就會去我的秘密基地——時代廣場負一樓看一下午書。讀到冰心的散文會發(fā)出笑聲;讀到感人的地方情不自禁會流淚;讀到感觸深的就用心記下來。今天又重拾這本書細細品讀。

  這本書很多地方文縐縐的,但是感觸最深的就是女主人公陳云—沈復的妻子。一個有胸襟智慧會打理生活的一個奇女子,她敢于女扮男裝去看廟會,能夠雇了餛飩擔子為丈夫的'賞花會溫酒,主動為丈夫謀事,這一點兒一般女人做不到?赡芘c那時候的社會風氣有關,現在社會這樣的女人少之又少,因為法律也不允許。蕓最可貴處,是她風雅之后的緘默沉靜。

  當然,陳蕓這位人物還不止這些,四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弟弟還有她相依為命,一家三口都靠陳蕓手工刺繡所得維持。早年的艱苦生活作風在她嫁入沈家以后仍然堅持著,穿衣樸素,吃飯時就著豆腐乳和鹵黃瓜下飯。每日早起,恪守禮儀。她對破書殘畫尤為珍惜,偶獲片紙可觀者,如得異寶。

  沈復,字三白,清乾嘉年間蘇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親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爾后家道中落。雖是平民百姓,沒有功名,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家計清貧,有段時間甚至是饑寒交迫,他和妻子陳蕓卻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他們吟詩,作畫,郊游,聚友,烹肴,興趣昂然,意興飛逸。而后來,終于因為封建禮儀家教之害,歷盡坎坷,最終天人永隔。蕓死后,三白“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浮生六記記錄著一段最幸福美好的時光。我一遍遍地被他們的真愛感動著。他們的愛情并不驚天動地,也非曠世絕戀,更非千古名唱。我只是為他們最平常最細微的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而深深感動。

  或許是他們夫妻太過于相愛了,遭到了上天的妒忌,厄運終于降臨到了他們的頭上。公公想納妾,沈復的母親不知情以為是陳蕓從中引薦,就這樣陳蕓莫名奇妙的得罪了婆婆,后來又因為弟弟借債幫忙擔保,后弟弟有矢口否認的事加深了公公對陳蕓的誤會,斥責驅逐陳蕓。沈復深知陳蕓委屈但也無從辯解,他隨陳蕓一起離開了家,幸得友人幫助住進了蕭爽樓。離開了父親經濟上的支持他們的生活非常清苦,他們主要靠沈復賣字畫陳蕓做女紅維生。在封建禮教下陳蕓得罪了公婆就等于犯了死罪,正是沈復的不離不棄解救了她,在封建家長制之下違背父母之命是大不孝,但是沈復卻愿意為了陳蕓違背父母之命用自己的行動與封建禮教抗爭。陳蕓最終客死他鄉(xiāng),臨終前她拉著沈復手,斷斷續(xù)續(xù)的說著兩個字:來世。一想到生死終將會兩人隔開,沈復竟拉著陳蕓的手說:“來世如果你是男人,我就做女人,生死相從!泵鎸φ煞蜻@樣的深情告白,沒有哪一個女子不會不為之感動,不禁感慨陳蕓遇到沈復真是幸運了。

  歷史上不乏德才兼?zhèn),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奇女子,在歷史的長河中陳蕓不是最有才的,她不是最貌美的,她不是家室最顯耀的,她只是一個聰穎靈秀的普通女子。但她絕對是幸運的,幸福時恬淡安適,顛沛時有沈復不離不棄,即使香消玉殞,她仍然時時活在沈復心中、筆下。

《浮生六記》讀后感6

  讀書會最近共讀沈復的《浮生六記》,當時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有兩位書友說這本書對自己影響比較大,另外我之前看過這本書很短一部分,中間不知道什么原因沒有繼續(xù),還有個原因是這本書不是特別厚,應該對于大部分人在半個月左右讀完不是難事。我只讀了前四記,下面的分享基于這四節(jié)內容。

  1、夫妻關系

  這本書感人的部分當屬作者沈復與妻子蕓娘的夫妻關系。在一生中陪伴自己時間最長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孩子,而是夫妻。夫妻是知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否則沈復與蕓娘的關系也不會得到那么多人羨慕。當然歷史上也有類似的夫妻關系:李清照和趙明誠、蘇軾與王弗。書中有段寫到維持夫妻關系一個好的方法是:相敬如賓。想想確實,有時很多矛盾的產生就是彼此感覺太熟悉,說話肆無忌憚產生了矛盾,其實內心里可能并不想傷害對方。

  2、生活雅事

  第一記中,作者夫妻二人不管是端午、中元、中秋等節(jié)日都會準備吃喝賞月賞景,或者有機會的時候游山玩水。想到之前看唐朝的歷史,不同的節(jié)日大家都會有不同的過法,或者曲江宴飲、或者野外集會、或者上元花燈;還有古人生活十大雅事:焚香、品茗、聽雨、撫琴、對弈、酌酒、蒔花、讀書、候月、尋幽。古人雖然物質匱乏、信息不發(fā)達,但是對節(jié)假日的重視程度比今人多太多,生活儀式感也強很多。是因為今人生活太忙碌?不會享受生活?亦或是別的?總之很羨慕、很向往古人的這種生活。

  3、游記

  在第四記中,作者寫了很多游記,但大部分都是南方的山水,只有一小段記錄北方。在南方山水的敘述中,我回憶起曾經去過的無錫太湖的景色、上海豫園、浙江的山水、廈門鼓浪嶼上的私家花園、廣州珠江兩岸的.一些畫面,既然能和作者書中描述的一些畫面契合。另外我去過很多歷史文化景點,我想我可能有機會也會寫一些,記錄下來也挺有意思。

  4、紹興師爺

  之前不知在那看過一條信息,有段時間中國各地所有的師爺,紹興出來的有一半還是百分之八十以上。作者在書中記錄過自己在不同地方做幕僚的經歷,而且他父親和很多朋友也做過幕僚,他也是學了做幕僚的技能才開始做這份職業(yè)。我理解這里說的幕僚應該就是所謂的師爺吧。但是為啥紹興出了這么多師爺,我記不起來原因了。

  5、林語堂與沈復

  在讀第二記“閑情記趣”時候,里面講怎么種植一些花草,怎么裝飾房間,怎么吃某種食物等等,在讀這部分的時候,一直想起林語堂之前某本書(應該是《生活的藝術》)中記錄過類似的事情,不過比這本書里講的更多,也更有趣。后來發(fā)現林語堂把《浮生六記》翻譯成了英文,果然兩個人有某種關系。

  6、職業(yè)生涯

  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除了做過幕僚外,還賣過書畫,做過生意等等,作者的職業(yè)不穩(wěn)定,沒有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在家里出現變故時,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照顧好家人。今天的人們一種職業(yè)可以做到退休嗎?可以有穩(wěn)定的收入照顧好家里人嗎?有35歲職業(yè)生涯危機嗎?可以去買烤肉嗎?或者做別的嗎?

《浮生六記》讀后感7

  遇到一本好書很難,遇到一本自己喜歡的好書更是難上加難。因為世間公認的好書有很多,但當自己去閱讀時卻發(fā)現有些好書晦澀難懂有些好書枯燥無味,好多時候是硬著頭皮讀也讀不下去。《浮生六記》是近半年來發(fā)現的又一本一口氣讀完的好書。

  炎炎夏日,作者溫婉細膩、寧靜淡然的文筆,以及字里行間流露的絲絲真情像山間一股清泉緩緩流過心田,讓人愛不釋手!傲洝鳖櫭剂x,分為六個篇章,作者從夫妻家庭生活、日常閑情雅趣、四方游歷見聞一直寫到人生坎坷、養(yǎng)生悟道。書中最讓人感動的莫過于第一章“閨房記樂”,作者詳細記錄了自己與妻子陳蕓之間從兩小無猜到洞房花燭再到婚后生活的點滴真情,一篇篇讀來,讓人感受到無數歲月沉淀后的溫柔靜謐,也讓自己想起曾經擁有過的種種美好,不禁反問己身,這些美好我們也都曾有過,為何一日日過去怨懟多于相愛之情呢?

  作者沈復,清乾隆年間人,一生不仕不第,后因家庭變故窮困潦倒,他留下的這本書成為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但他在當時的社會里并不起眼。在那個時代里,誰會去關心在意一個普通人的內心世界呢?即便那是如此的細膩豐富、美好純粹,F在的'社會也是一樣,誰會去關心一個普通人尤其是窮困者的精神世界呢?誠如路遙先生所言:“人們寧愿去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涌的內心世界……”

  作者沈復的妻子蕓娘溫婉嫻淑、知書達理,不僅與作者舉案齊眉,更是作者的紅顏知己,兩人品讀詩詞歌賦、修剪木蘭花竹、結伴游歷山水、對月虔誠許諾,愿下一世你為男來我為女……“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柔情似水在他們身上是那樣真切動人,這樣的感情怕是所有人都會心向往之吧。也難怪蕓娘是林語堂先生理想中的女性,這樣的女性,有誰會不喜歡呢?

  可惜美好的感情總要受到太多的坎坷磨難,如此美好的蕓娘竟然不能被公婆見容,夫妻二人被迫離開家門。沈復四處當幕僚收入微薄,妻子的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十四歲的女兒被早早當了童養(yǎng)媳,十二歲的兒子被送出去當學徒,蕓娘也在顛沛流離中重病離世,僅執(zhí)手相看淚眼留下“來世”二字……讀到此處,潸然淚下,人世艱辛,僅靠善良美好是無法活下去的。人活著,生存永遠是第一要務。要實現理想,首先得有生存保障,否則任爾才高杜甫節(jié)過淵明也終窮困潦倒,難顧妻兒,哪還有采菊東籬的心境呢?

  有人言書中最后兩章非作者原作,我倒讀不出差異來,且覺得最后一章大有可取之處。如關于養(yǎng)生有此建言:“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肚里食少。有此三少,神仙可到。酒宜節(jié)飲,忿宜速懲,欲宜力制。依此三宜,疾病自稀。”還有書中摘錄王陽明先生關于讀書的一段真言,值得所有讀書人士借鑒:“讀書時,知強記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終日與圣賢印對,是個純乎天理之心。任他讀書,亦只調攝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書中不敢茍同之處是關于作者納妾一事,蕓娘竟也主動為丈夫張羅納妾,實在不能贊同。還有作者外出幕僚時,竟大肆出入煙花柳巷,還大寫特寫,評論者竟認為這是男兒本色,實在不敢茍同,可能當時人的觀念與現在大有不同,此一時彼一時也……

《浮生六記》讀后感8

  名為六記,后兩記遺失,現存只有四記。

  如果去掉第三記《坎坷記愁》,那真是理想的婚姻和生活:青梅竹馬舉案齊眉、對花吟詩對月小酌、拈花弄草潑墨作畫、浪跡天涯快意江湖,有沒有柴米油鹽之干擾、沒有爭風吃醋之煩憂、沒有追名逐利之市儈,這是中國文人所最求的最高境界,比陶淵明的隱居鄉(xiāng)間更勝一籌。令人向往之!

  可惜生而為人要養(yǎng)自己的臭皮囊、為人子女做人父母要盡孝盡責,于是就悲劇了!追求詩和遠方是有條件的,要先處理好眼前的茍且!也許只有在為人兄友這一方面,沈復是無愧于心的吧:為友慷慨豪爽、為兄放棄家產!

  世俗之人大多以成敗論英雄,如我之輩就忍不住邊讀邊噓唏感慨:沈復同學實在是缺乏為人處世和生存立世的能力,讓父母妻兒都極為窘困尷尬,最后妻亡女散、兒子夭折,只剩自己孑然一身飄落在外、靠朋友幫襯生活!作為一個男人、確實挺失敗的!

  但是仔細想想,這樣的人也是挺難得的吧。世上極少數人既有深邃的思想又有超凡的能力;大多數人資質平平、能力有限,但不甘平庸無趣,有的孜孜不倦努力向上、有忙里偷閑苦中作樂、有的精致有趣小有情調,都想法設法活的精彩,綻放美麗,哪怕是一朵小小的苔花。沈復在借款途中尚能恣意出游,且盡興攀高、驚的.導游瞠目結舌,俗世煩惱困不住不羈的靈魂!這樣的人生狀態(tài)確實值得稱贊和羨慕!

  從文中看不出成書具體時間,大概是作者晚年吧。可能事隔多年,作者已平心靜氣、釋然豁達,對苦難坎坷沒有絲毫的怨憤:對父母弟友沒有責問和不平,對官場茍且沒有抱怨和批評,甚至不屑于花費筆墨將事情原委和盤托出,只用一句“母親看了一眼第妹”帶過了兄弟恩怨,用一句“看多了官場”繞開了名利之爭。這樣的宅心仁厚真是難能可貴!留下記憶里的,或者說值得記憶的,只有童年的快樂、夫妻的和鳴、浪游的痛快,以及與此相關的種種遺憾,其他的都不重要,任其流逝在時間的長河里吧!

  閱讀這本兩百年前的作品(1810~1830),相對于史記漢賦之類的早期古文,確實更為容易些。不像古文那樣簡縮嚴重,需要不斷的擴詞翻譯、前后連貫,才能理解其內容和邏輯。這本清末散文已經很接近白話文了,泛泛粗讀不做細究就能理解大概意思。如果詳讀,個別詞字需要工具書幫助:一部分是現在基本不用的字或詞,只在古文中能看到;一部分是現在還用的字、但是某些涵義已經基本不用了。

  細細查看,覺得第二種情形非常有趣!耙选爆F在多用“過去、以前”的意思(已經、事已至此)、偶爾用其本意“停止”(死而后已、學不可以已),但它還可表示“太”(不為已甚—不做的太過分)、“后來”(已忽不見—一會兒就不見了)。哈哈,有時候指“以前”、有時候指“后來”!百弧弊脂F在基本只用在“倩女”一詞中,指美麗的女子,很多女孩都取名為“倩”,殊不知這個字本意為“男子的美稱”,也指“女婿”(妹倩—妹夫),引申為“美好”(巧笑倩兮),做動詞時指“請”(倩筆—請人代筆、倩雇—雇請)。漢語還真是復雜呢,不小心就掉坑里了!

《浮生六記》讀后感9

  最近,又重新翻開了《浮生六記》這一本書,竟一口氣在課堂上讀完了前兩卷,一度感慨,既感慨于人之于天下小如蜉蝣,卻又為人生在世于蕓娘與沈復之間的愛情所動容,其中還摻雜著時代背景的悲哀,放眼于現代卻不知道是值得悲哀還是慶幸之事。至于開頭為什么說“又”呢?大概是因為,大二時我在圖書館偶然翻到這本書,一開始打開看覺得枯燥乏味,因大多是文言文闡述,便也只對《閨房之樂》這一卷稍稍掠過,印象中只覺羨慕那時蕓娘與沈復愛情之簡單又純碎。

  而現如今,趁著買書的空檔,我連著這本書也一起買了。再次翻開,已是三年后。只是,在重新讀這一卷時,多了一些經歷,也難免多了幾分自己的思考。雖年紀漸長,但我發(fā)現,我對于蕓娘與沈復之間愛情的看法始終如一,我想,在那個時代,蕓娘自然是幸運而又幸福的(vice versa)。于蕓娘而言,雖比沈復年長,晚年因封建禮教的束縛(無論是對自身還是對環(huán)境)并不能如其所愿與沈復共度晚年,亦不能親眼見證其子女的成長(尤其是到后面其子亦因病去世),中晚年執(zhí)著于給沈復挑妾室(于此現代的我所不能理解與接受)卻又因此見證了人世間的冷暖趨炎附勢而落下了心病,但似乎,這些都不能否認,在其生命結束前的幾十年間里,其時而可作為沈復的妻子為其持家將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心靈手巧為其丈夫編織或制作餐具;時而作為沈復的知心好友與其共賞明月對酒當歌吟誦詩詞行酒令;時而亦可女扮男裝與沈復一起于元宵七夕節(jié)共游花燈。在封建禮教年代,我想,這大概是很多女子都想得到又或者壓根都沒有敢去想象的婚姻生活。大概,是因為蕓娘本身就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女孩子吧,知輕重而識輕重,既上得廳堂也下得廚房,可作為對酒吟詩的酒友,亦可作為與其共枕說盡心里話的妻子。偶爾我都在想,如若我是沈復,大概也會像他如此吧,在失去蕓娘后的十幾年間里日日思念。不過,沈復也是幸運的,盡管痛失蕓娘,但起碼也和蕓娘以夫妻相守,陪伴蕓娘走至其人生的.盡頭。其于少時娶了蕓娘,此后的幾十年光景里,倆人一起云游過,一起住進老婢女的鄉(xiāng)下小房子,看著房子外搭建的籬笆,說盡心中不痛快之事,亦妻亦友,可不令人羨慕!實在快哉!自《閨房之樂》一卷后,所記錄的大抵都是沈復的所見所聞,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大概就是人生走這一回,既然老天給了他這走一回的幸運,讓他遇見了蕓娘,也讓他這一生經歷這許多之事,到過不同的地方,那在晚年,將這短短一生用文筆記下,也算是不辜負這一生。雖哀吾生之須臾,卻人生于每個人而言都是獨一無二的,又何苦緊抓這幾十年短短光陰不放而忘了去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呢!可惜的是,后兩卷已然丟失,為清人所編寫,無從得知后兩卷沈復本人究竟書寫了什么,難免可惜。

  不過,再次拿起這本書讀的時候,也讓我意識到,好像我也可以如此做,將自己所遇見的人、所經歷過的事、所走過的地方與所聽見的故事記錄下來,雖然不得以完整,也可能已經忘記許多,但,我想,短短一生,這些豈能為我所限?哈哈哈,忽然就想起一句話來——禮法豈為我輩所設!如果能穿越,我倒真的想做一個俠客,仗劍走天涯,與一知己指點江山,飲酒暢談,豈不幸甚樂哉!

《浮生六記》讀后感10

  我是昨天讀完這本書的,其實我的開始也是在昨天,一個上午我經歷了自己心靈上的起起伏伏,雖然沒有沈三白那樣的談笑筆墨一輩子,可是我所遇到的也是一筆文字債,現在想起來恍若隔日。

  今天注定是“坎坷記愁”的,我不喜歡《浮生六記》中的蕩開一筆,但也沒有辦法改變自己所遇到的不盡如人意,生活總是這樣的,所謂的變幻莫測,只有我們到了這般境地,才能心有戚戚吧。

  我只好來一個書中的“浪游記快”了,我讓自己一個上午讀完了《浮生六記》,讀書也是在讀風景,特別是于這樣的心境中,我見到了沈三白把夫妻之樂放在第一章的匠心獨運,這讓一個苦澀而傷感的生命,在執(zhí)著中有了無限的力量。

  就像我們所說的夫妻關系可以決定家庭關系,而家庭關系可以決定生活品質,如此一來沈三白可以忍受后邊的風風雨雨,也就有了生活根基,我看到第二章的時候,像是遇到了自己的童年,即使我走進這章開始的那些童趣,已經是中學時代了。

  現在是在走了更遠以后的一個驀然回首,我想到了童年,也想到了我的中學時代,想到了那個可愛的沈三白,想到了我們的明察秋毫和龐然大物,我對一個熟悉的景物停留了很久,直到后邊的花花草草和詩酒茶話。

  誰到了第三章都會流淚的,何況我的淚腺本就發(fā)達,而今天的機遇又讓我浮想聯翩,生活在總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沈復是遇到了自己的陳蕓,便被夾在了家庭瑣事之中,我卻是因為碰到了文字,讓自己變得患得患失。

  在書中尋找作者,生活中尋找自己!

  不想細數里邊的糾纏和磕絆,說點讓每一個人情不自禁的情節(jié)吧,也就是陳蕓的死,所帶來的蝴蝶效應,我是讀不下去的,一切都歷歷在目,一個生死纏綿不離不棄的緩緩道來,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極深的情感深淵。

  還是讓自己快一點回到第四章吧,雖然這樣的補筆,已經無路挽回內心的傷感,但是孔老夫子的古訓,總是要有一個峰回路轉的療救的',于是作者也就給了大家一個浪游在外的回旋,可惜依然是郁郁寡歡的。

  昨天就好像為我的讀后感預留的,沒辦法不感慨良多啊

  我那個遭際啊,一下子就走進作者的世界,兩個月的的堅持,昨天差點擱了淺,想一想都有點恍然如夢。

  我不想談這里邊的識見,關于風景和擺設,我實在是一個很無情趣的人,而三白又好像在故意挑戰(zhàn)我們的審美經驗,不,應該是他獨出機杼的那些關于美的真知灼見,就像他的文字,在這里是流光溢彩的。

  所謂的有始有終,在一個重視養(yǎng)生的國度,在一個想到外面看一看的時代,這是一種預言和一個呼喚,放在這里剛好把人的靈魂給救了出來,雖不美矣然而無憾何樂不為。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合上書的時候,馬上遭遇了更多意外,保留文字的那個群消失了,我便開始找,作為一個敝帚自珍的人,我所遇到的內心深處的掙扎和考驗,現在想來也就是一個浮生若夢啊。

《浮生六記》讀后感11

  《浮生六記》,顧名思義,應有六記,但遺留下來的只有四記,有寫游記的,有寫閑情記的(如何插花、養(yǎng)花,弄盆景等),有寫閨房樂記,有寫坎坷記。其中的坎坷記,是我自高中讀了《活著》哭得不已之后,第二本讓我傷心不已的書。

  沈復的妻子蕓,是一名妙女子,聰慧知書達理,甚至可以說有顆七竅玲瓏心,有時候我甚至認為如果她在那個年代,生為男兒身,其成就應該要遠高于沈復。

  沈復與他朋友遇到難題時,總是她想出解決的法子。哪怕公公錯怪自己,丈夫要替自己辯解,她都不肯。他們夫妻二人的關系自然很好,一起到鄉(xiāng)下避暑,一起游山玩水,吟詩會友,日子過得好不愜意。哪怕是在很困難、家里已容不下蕓的時候,沈復也毅然地帶著她到外面住,沒有聽從父親休了蕓。只可惜沒有白頭,蕓便離開了人世。

  沈復在書中說:“恩愛夫妻不到頭”,雖不希望夫妻間相互仇視,但不可過于情深意重,以免不能白頭偕老。

  我不知道所有的婚姻是否都會以愛情為基石,但我明顯是不認同沈復那句話的。如果從一段幸福指數爆棚但是短暫的婚姻、和一段平淡甚至有些無趣但是冗長的婚姻當中做選擇,我必定選擇前者。哪怕我因此而早早歸去,也終究是沒有遺憾了。

  我曾問過他:“你希望自己能活到幾歲?”他說70,我說那我活到69就好。說我自私也好,膽小也罷,我從來不敢想象,我們一起牽手走過那么多的年歲之后,突然他會消失,那我還有沒有勇氣繼續(xù)活著,也是個未知數。所以,倘若真有那一天,就讓我先走好了。三毛說,幸好先離開的是荷西,不然他怎能承受這樣的痛楚?我知道我承受不了。我甚至想過,真有那天,我也不管孩子了,丟給公公婆婆或者哥哥嫂嫂幫忙撫養(yǎng),我追隨他而去。

  倒不是有多情深意重,我只是覺得,倘若此生已沒有遺憾,又何必獨活在這世上?我可以接受因為孩子、因為婚外戀、因為各種客觀的不客觀的因素分手,卻接受不了感情尚好之時突然永別。

  我也曾問他,如果哪天我走了,你需要花多長的時間忘記我?他說,五年吧。其實我不知道五年這個數字他如何得來,但當時年輕的我卻有些生氣,竟然只需要五年就把我給忘了?到底是不是真心愛我?

  現在卻覺得,真要那樣,我希望一年都用不到。最多,最多半年就好了,然后你再娶個比我溫柔堅強的`女子,平靜安寧地度過余生,我不要你日日夜夜活在痛苦里,我也不要你長長久久地記得我。

  關于生死,關于命運,關于坎坷,關于幸福,其實來來回回,不過是“浮生若夢,人生幾何”罷了。格子曾說,我對自己的生死一向坦然,是個可以隨時去死的人。我聽以后頗為震撼,心想她得有多通透的心性,才能悟得這般清明透徹。

  好像話題有些沉重了,但其實《浮生六記》也講了許多有趣的好玩的事,比如如何用水盆做

  成水底花開的效果,又記錄了好些景色妙曼的自然風光。最搞笑的是,有次我看到他們跟朋友偶爾會玩考試的游戲,輪流做老師,給其他人出題,而且出題人兼做主考官,然后還要閱卷評分。不由對正在玩游戲的趙同學感嘆:“古代人好可憐啊,沒有手機也沒有電腦,只能以考試為樂!

  我心想,要是把他丟回古代,他要怎么活下去呢?文不行武也不行的,幕僚做不了,生意做不了,估計只能耕種了。

《浮生六記》讀后感12

  中國古代的女子要想名留青史實屬不易,留下名字的又或多或少的要牽扯到名利呀,情色呀,緋聞呀,隨之而來的是無數文騷們的牽強附會,直到把那些女子們弄得面目全非,讓人懷疑她們是否真有其人。

  陳蕓卻與她們不同,她之所以能有名有姓的在歷代女子中間存在著,并不是因為她的美貌、才學或者當過中國的女皇帝,只因為她嫁給了沈復,比她活的長,在她死后寫《浮生六記》來懷念她!陡∩洝防锼d的往事都是家常話,夫妻之間你一言我一語的調侃。沈復說陳蕓剛嫁給他的時候不愛說話,沈復就逗她說話。陳蕓喜歡吃臭豆腐,沈復就對陳蕓說:狗因為沒有胃才吃糞,屎殼郎因為要變成蟬才團 糞,你是狗呀還是蟬呀?要是換了一個女人聽了老公這么說自己肯定會臉紅吧,陳蕓的可愛就在于她不但不臉紅,還擺出一堆邏輯性極強的道理,最后弄得沈復也跟著吃起臭豆腐來。陳蕓說:情之所鐘,雖丑不嫌。

  納蘭性德在妻子盧氏死后也寫了一堆的悼亡詞,安如意更是把其中兩句都作為自己的書名,《人生若只如初見》和《當時只是道尋常》。我覺得不管初見還是道尋常都是因為曾經滄海過,他們在該戀愛的年紀時遇到了自己要愛的人,在佳人不再時寫下了他人不曾經歷過的句子。

  還是要說到來世,沈復曾經對陳蕓感慨:你要是一男的該多好,我們一起訪名山,搜勝跡,遨游天下,不宜快哉!

  陳蕓回道:這有什么難的,等我老了,雖然去不了五岳那么遠的地方,近處的虎阜、西湖都能一起去呀。

  沈復:恐怕那時候你已經老的走不動了。

  陳蕓:今世不能,期以來世。

  沈復(恐怕也是受了感動,跟著說胡 話):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

  感情好的夫妻舍不得對方期許來世本來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沈復愿意下輩子為女子相從,這在夫妻史上是第一人吧。陳蕓之于沈復不再像綠珠之于石崇,寵 愛她因為她笛子吹的好,也不再像廚娘之于袁枚,舍不得她因為她飯菜做的好,他尊重自己身邊的這個女性,想讓她分享到自己今生得到的事物,如果有來世。

  家長們好像都不怎么待見感情好的夫妻,前有焦仲卿和劉蘭芝,后有陸游與唐婉,這兩個故事里的男主角們都是孝子,雖然不舍但都聽了父母們的話,休了自己深愛的妻子。沈復居然選擇拋下自己的'父母兒女,頂著個逆子的名聲,半夜和陳蕓一同逃走。陳蕓帶病,走了幾步就走不動了,沈復背著她,陳蕓對自己稍大的女兒說:幸汝父待我厚。待我厚,是明知道我不是能你帶來福氣的人,還非我不娶;待我厚,是即使被父母掃地出門也要同我一起顛沛流離;帶我厚,是寧愿下輩子做女人也要同我做夫妻。

  陳蕓最終客死他鄉(xiāng),臨終前她拉著沈復手,斷斷續(xù)續(xù)的說著兩個字:來世。

  我覺得任何文藝作品中都不能解釋男人再娶這個問題。你永遠無法在婚禮上問新郎:你怎么沒娶那個同你好了十年的女朋友呀?同理,雖然沈復曾經對勸她再娶的陳蕓說:曾經滄海難為水,斷無再娶之理。可是他后來還是接受了一個發(fā)達了的朋友贈給他的妾。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重入春夢 。從此擾擾攮攮,又不知夢醒何時而。

【《浮生六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浮生六記》讀后感05-14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01-19

浮生六記讀后感06-27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08-08

浮生六記讀后感【熱門】03-24

【熱門】浮生六記讀后感03-24

《浮生六記》讀后感【推薦】12-29

【薦】《浮生六記》讀后感12-29

《浮生六記》讀后感【熱門】12-29

【熱門】《浮生六記》讀后感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