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芒演義》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巴芒演義》讀后感2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巴芒演義》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巴芒演義》讀后感1
《巴芒演義》買到手后,一個多星期仔細讀了兩遍,有的地方來回看了好幾遍消化吸收。
唐朝老師的大作,是一本好書,值得收藏時刻翻閱的好書,可以說用再多的贊美之詞來評價都不為過。
書中以價值投資思想發(fā)展為線索,圍繞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展開,其他投資大師點綴其中。
我仔細讀第二遍的時候,順便將書中主要人物的年齡、投資思想、成就和可學習程度等進行了記錄,如下表:
從書中投資大師的經歷,有幾點的思考和感受:
首先,凱恩斯作為宏觀經濟學泰斗,也是書中唯一一個用英國指數(shù)對比收益率的,從1929-1945年英國股指年化收益率-1.9%,凱恩斯年化收益10.5%,相對收益大幅跑贏指數(shù)12.4%,
不比美國的投資大師跑贏指數(shù)的幅度低,但是絕對收益相比標普500年化10%收益來說不算高。
由此可以說,即使理念和方法正確,市場也很重要,所以巴菲特也說中了“卵巢彩票”,想想當時美國和英國處境的差別可知。
就此聯(lián)想到中國,從1978年改革開放,我們走過了西方國家?guī)装倌甑陌l(fā)展史,確實要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時代給予的生逢其時。
站在當下,我認為未來中國要實現(xiàn)中國夢、走向復興,成為社會主義強國,正是我輩用武之時。
同時,搭乘這陣東風,實現(xiàn)財富增長、走向富裕,我相信只是時間問題,只要投資理念正確。
第二點感受是關于投資思想的。
從這么多投資大師的經歷,可以說,失敗各有有不同的原因,但成功的背后是理念的相通。
比如說確定性套利,成功的格雷厄姆、巴菲特、索普等人都是“尋找市場錯誤定價并從中獲利”,對市場有效理論不屑;
陪伴優(yōu)質企業(yè)成長的價值投資模式,成功的凱恩斯、費雪、芒格、香農等人,都有類似挑選有價值的投資對象、陪伴好人好企業(yè)成長的描述。
而且巴菲特和芒格一見如故、巴菲特和索普相見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投資大師們互為好朋友,巴菲特周圍有成功優(yōu)秀的人組織成的一張大網,肯定是投資理念互相認同的,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我們要學習成功背后的理念。
第三是對于復利的理解。
以前只知道錢生錢可以復利,書中其實還展示了另外幾種復利,善良的復利、健康的復利等。
巴菲特解散合伙基金,有人意圖收購,巴菲特拒絕了,而且對離開的'合伙人給出了投資建議或推薦合適的基金經理,不像蔡至勇利用客戶的信任獲利。
所以巴菲特未來遠超蔡至勇,遇到麻煩比如維斯科金融案,有大律師背書保清白,這就是善良的復利。
從表中年齡那欄,這些投資大師都比較長壽,和好人好企業(yè)做朋友,跳著踢踏舞上班,而且成功的投資帶來財富,財富可以帶來更好的醫(yī)療,好醫(yī)療也可以幫助長壽,良性循環(huán),我想這可以算是健康的復利。
第四是關于能力圈和自制力。
看到沃爾特施洛斯的投資和經歷,深受感觸,成功的背后要堅守能力圈,還要有強大的自制力。
大學畢業(yè)工作后,能力圈很容易固化在很小的范圍,需要不斷學習拓展,這個過程需要強大的自制力去執(zhí)行。
別人娛樂、看電視的時間,你要用來學習、閱讀、思考,而且不見得立馬有效果,好像和別人用來娛樂也沒多大區(qū)別,甚至可能會孤立,很容易讓人放棄。
所以要看得清自己,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我認識自我約束,耐得住寂寞,長期堅持,時間拉長了,總會看出區(qū)別的。
最后,針對像我這樣的普通上班族、投資者而言,我想說,如果能早點認識唐朝老師、早點看到唐朝老師的書、早點關注唐書房,可以避免走不少的彎路。
我20xx年6月份進入股市,一進入股市就經歷了一輪牛熊,牛市逐步加倉,熊市熔斷不但獲利吐完還虧損了本金。
之后關注到了唐朝老師,業(yè)余時間不斷學習,到現(xiàn)在已經而立之年了,也才處于“一賺二平七虧”的“二平”階段,20xx年到現(xiàn)在只有小盈利,基本就是賺了利息而已。
但是通過學習,投資理念逐漸轉變,逐步走向了正確的道路上,將資金配置在自己能理解的企業(yè),同時,不斷拓展研究范圍和研究深度,學習擴大能力圈。
繼續(xù)加強財務分析能力的學習(手把手1讀了好幾遍),可能是理工科出身沒有經濟學基礎或者沒有天資,學習進度很慢,有時真的很想放棄,但是看到唐朝老師、楊天南老師這么成功優(yōu)秀的人還筆耕不輟,誨人不倦,我有什么理由放棄呢?
書中提出了有復制價值的4條投資正道:指數(shù)基金、確定性套利、一攬子煙蒂、和優(yōu)質企業(yè)成長。
結合自己的投資經歷和實際情況,或者說中國的國情,我想最適合的道路是低費率寬基指數(shù)基金→陪伴優(yōu)質企業(yè)成長。
在不具備投資能力的時候,先將資金配置在指數(shù)基金上,立足先贏,這個邏輯在唐朝老師的文章中有詳細講述(GDP<所有上市企業(yè)<滬深300);
之后學習培養(yǎng)商業(yè)理解能力,分析研究企業(yè),購買低估優(yōu)質企業(yè)長期持有。
長期持有優(yōu)質企業(yè)賺錢的邏輯其實也可以從福布斯富豪榜上富豪基本都是企業(yè)家,是優(yōu)質企業(yè)的長期持有者得到驗證。
如果入市前就關注到唐朝老師,我的資產可能比現(xiàn)在多一倍了,但是從現(xiàn)在開始也不晚。
投資正道可復制,財務自由靠努力!
《巴芒演義》讀后感2
前段時間機緣巧合下,讀到唐朝老師的《巴芒演義》,讀完之后感慨良多。在此結合自身,分享一些感受。
本來我的生活和金融股票這些,那是八竿子打不著。由于去年金融市場太火爆,聽朋友勸說,偶然開始關注這邊的情況(對,我就是潛在的韭菜)。去年那會,“價值投資”理論泛濫,開始的時候我也一頭鉆入了ROE,PE,PB的海洋。但是這些理論要么出手條件太多,成了屠龍之術。要么過于簡單,結合市場表現(xiàn)去驗證的話,發(fā)現(xiàn)一戳就破。在這種情況下,別人推薦我先從唐老師的《巴芒演義》入手,就像出政策要先搞背景調查,搞清楚價值投資的來龍去脈,再來考慮具體策略。
《巴芒演義》給我的感覺是通俗易懂,雖然在說故事,但是對各個技術流派的背景,手法,經典案例,局限性和持續(xù)時間描述得極為清晰。如果去除演義的外表,換以學術的形式,不失為一篇優(yōu)秀的金融學史論文。
該書描寫了格雷厄姆門派的群星像。但作為一個門外漢,自然對巴菲特關注最多。我比較贊同將巴菲特的投資生涯分為前后兩個部分的分法。前半部分更強調公司的現(xiàn)有價值,具體表現(xiàn)為:投資“煙蒂股”。這一階段重視現(xiàn)金流,關注可變現(xiàn)資產,強調的是投資的“不虧”,是對本金的穩(wěn)定性進行追求,要求資金投入后,立即出現(xiàn)收益。后半部分更強調公司在未來的.占有地位,具體案例有對“可口可樂”公司的投資。這一階段重視在市場的支配地位,和整個市場的發(fā)展。強調的是投資的“有得賺”,是對收益的穩(wěn)定性進行追求,相對的可以承受現(xiàn)階段的波動。
這一變化的起因是巴菲特發(fā)現(xiàn)了保險金的妙用。龐大的保險金讓巴菲特控制的資金來源從身邊的親朋好友,變?yōu)槿赖那f家庭。投資本金的急速擴大,導致了必須對更大規(guī)模的公司進行投資,才能保證資金的充分利用。這使得巴菲特不得不更加關注企業(yè)的遠景,以未來的期望作為投資的風向。
關注企業(yè)的發(fā)展甚于目前的價值,這也是目前市場上主流:關注估值,以估值的高低定投資方向。與此同時,對于巴菲特的成功,越來越多的人將其歸因于出身的上流和交往圈層的信息流通。巴菲特的形象總是和紅酒晚宴,社會名流,小道消息綁定在一起。似乎巴菲特就如那流言中的“共濟會”:“上等人”內部流通消息,共同對下層割韭菜。
這一觀點,我認為,不能稱之為錯誤,但總體上有失偏頗。今日的巴菲特已經被神化,他的很多故事不免帶上了神的色彩。但是如果我們從巴菲特早期的經歷入手來看的話,會發(fā)現(xiàn)結論恰恰相反(這一塊唐老師描寫很多其他人的故事,想串起來真不容易)。巴菲特師從格雷厄姆,以“撿煙蒂”作為起家手段。這一手段對工作強度和審計功底的要求極高。我認為這才是巴菲特自身的過人之處與立身之本。
對于工作強度而言,可以以現(xiàn)在的四大作為對比。四大是出了名的加班多,壓力大。他們往往以工作組的形式,去往各個公司提供審計服務。而格雷厄姆學派,往往以一到三人作為一個公司的主要班底,對市場上的各個公司進行自主的審計工作。首先,人手少。其次,自主的工作代表信息來源的缺少。再次,往往還要面對公司管理層的不配合。在這種情況下,工作難度會加大很多。相比之下,四大的工作已經讓很多人直呼受不了。巴菲特等人的工作強度可想而知。更何況他們以此方式,持續(xù)不斷的工作數(shù)十年,這份堅持和功力不是常人能及。
如果我們回到“撿煙蒂”的工作技巧來看。撿煙蒂需要對研究對象的流動、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同時還要對清退不合格員工的成本進行估計。我們先忽略第二點,討論比較具有實際意義的第一點:對資產進行盤點。這個恐怕也是各路股民最頭疼的東西。因為財務手段上,光固定資產折舊就有多種手法,讓人眼花繚亂。很多人也用此攻擊財報分析的不靠譜,證明基本面分析是空中樓閣,甚至以此進而討論企業(yè)的商業(yè)道德。但是這些人忽略了一點:財務是財務,而股票,歸根結底是商業(yè)。在一定時間點上,市場會對固定資產給予一定的價格。這一價格給予,不取決于財務人員的做賬手段,審計方式。
讓我們來看看巴菲特當時的做法:巴菲特并不依賴于企業(yè)自行給出的賬單進行審計工作,而是依據自己的(或者說格雷厄姆的)方法,對企業(yè)的不同類型資產進行折舊估值。如果我沒記錯,書中提到巴菲特只在少數(shù)情況下,公開過自己的折舊比率和估值方法。對于更多的案例,這一參數(shù)并未予以公開。而這一點是否就是巴菲特真正的過人之處呢?
當我們回到當下的現(xiàn)實問題上來的時候,我們總是能聽到不同估值流派的爭論。然后當我們將他們與巴菲特類比的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又有幾個人像巴菲特一樣真正親身去對企業(yè)的狀態(tài)進行檢查呢?恰恰相反,絕大多人連財報都不能通讀,甚至依靠小道消息,公眾號軟文進行投資理財。如果以此來標榜自己在踐行價值投資,實在是謬誤。
標榜價值投資僅僅是一句話的事。而實踐價值投資,又是另一個層面的事。當人學習價值投資的時候,別忘了最根本的那句話:瞅地。你投入的資金,本質上是投給了商業(yè),投給了資產。如果連基本的企業(yè)狀況都不去了解,基本的資產價值都沒有概念,那談何價值投資。當下有個很火的詞叫“做題”。很多人鄙視這個詞。而我認為,有時候恰恰要發(fā)揚“做題”的作風。真正身體力行的去實踐才是價值投資的通用做法。
最后,感謝唐老師寫出此書。然后幫唐老師的《手把手教你讀財報》打個廣告。牢記瞅地,身體力行。
【《巴芒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巴芒演義》讀后感09-02
星芒的作文04-29
《野芒坡》讀后感06-12
野芒坡讀后感04-21
野芒坡讀后感5篇07-04
《野芒坡》讀后感6篇09-07
《野芒坡》讀后感(6篇)09-07
野芒坡讀后感7篇09-23
野芒坡讀后感(7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