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精選18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1
第一次聽說《豆蔓……》,是因為上網(wǎng)查資料。第二次聽豆蔓,則是蟲兒媽媽說的。決心一讀。豆蔓的作者是和我們一樣的幼兒老師,因為是一線,所以看起她的書來也頗有共鳴,正如書中所說:人看書需要體驗和共鳴,有了這些,才會樂意看,想看。比如我們這些普通人啃不進去哪些純理論的書,就象作者說的高深的學術專著,往往被我們束之高閣。相反,實例加分析的精典教案等反而讓我們愛不釋手。
因為是一線,所以作者也和我們一樣有著苦惱與歡樂,有著困惑與不解。也和我們一樣體驗著教育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篇篇的教育日記在向我們訴說著幼兒老師的甜與苦。
教育既生活,教育既成長。生活不可能去作秀,成長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有太多讓我們去抓住的契機。想起前幾天蟲兒媽媽說的事情,因為是秋天,窗臺上擺放了許多孩子們收集來的秋天的種子,沒事的時候孩子們總會圍在放種子的瓶子前嘰嘰喳喳。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種子的興趣已經(jīng)轉變的時候,是一個早上,許多孩子圍在瓶子前,在討論大種子的瓶子發(fā)出的聲音大還是小種子的瓶子發(fā)出的聲音大……討論熱烈地進行著,還沒有深入探究的時候,上課的鈴聲響起,接下來的事情就和平常一樣,上著規(guī)定的內容,老師的心里卻充滿著內疚,無法讓孩子的活動深入下去。教育有時候也是無奈的。
做早操的時候,聽秋思說起她們班里最調皮的孩子續(xù)編的詩歌:假如我是一片小雪花,我不愿落到水里,變成一塊冰;假如我是一片小雪花,我不原落到小螃蟹的身上,讓它夾我;假如我是一片小雪花,我愿意落到小朋友的臉上,親親它。孩子們的想象是我們無法企及的。假如把這些假如編成一首長長的詩,那該是多么令人陶醉的詩啊,假如把這些詩畫成一冊畫冊,那又該是多么迷人的畫面呀。也象豆蔓一樣,喜歡這樣一句話:教育的上品,往往不著痕跡,將自己融入教育,將教育融入自然。教育真的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于自然而然中教育,又于自然而然的教育中獲得成長,獲得快樂。
假如我們的老師也有不滿也有抱怨,我希望我們能以寬容的態(tài)度去理解她們。喜、怒、哀、樂,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只要面對孩子時你是快樂的,那你就是個富有愛心的好老師。每次看老師們組織活動時,聽著她們“寶貝”“孩子們”的稱呼,心里真是感動極了,無論結果如何,這個稱呼足以表達你們的愛。
與豆蔓交流教育活動,竟然也有許多共通之處。教育內容的選擇,又有多少人是從孩子的角度去進行呢?豆蔓如我們一樣經(jīng)常和自己班內的老師交流,以達成共識。想起前一段我和老師們在辦公室內的談話,主題是怎么樣的一節(jié)活動才是好的成功的活動。大家在平等的氛圍中發(fā)表著自己的見解,不怕說錯,不怕被批評。有老師說有知識點,目標準確,也有老師說看孩子活動的程度。為此專門查了資料;一節(jié)好的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而最主要的是看孩子,孩子是否感興趣,孩子是否注意力集中,孩子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之中。而在這些活動之中,孩子們最喜歡的是科學活動了,科學活動不需要老師費力地用勁維持紀律,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就投入到活動之中。而這樣的活動往往不被看好,因為它在觀摩中看不到老師表演的成份。更多的是孩子的活動。教育活動中不是看老師做了什么,而是看孩子做了什么。麗蓮。凱茲說不一定是驚天動地地進行教育改革才算是好的、成功的。所以我們更重要的.是設計那些讓孩子應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及養(yǎng)成專心學習的態(tài)度的,能培養(yǎng)孩子興趣并能使其持之以恒的,可能是平淡無奇的教育活動。
很多時候,教育活動如同量體裁衣,每個教育活動都是為孩子服務的,而不是讓孩子為活動服務的。比如愛美是孩子們的天性,生活中有多種多樣的美,美術,音樂,服飾……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來:前幾天,我剪了頭發(fā),離園的時候,幾個小男孩子好象剛發(fā)現(xiàn)我變了樣子,驚呼:”呀。倮蠋熂袅祟^發(fā)了!绷硪粋孩子立刻接著反應:“難看死了!比炭〔唤,和老師們說起這件事情,這么小的孩子也懂得欣賞了。而在我們的活動中缺少的也恰恰是這種欣賞美的教育,沒有那個老師敢大膽地去選擇欣賞音樂欣賞繪畫,大概是怕不出彩吧。教育僅僅是為了出彩的話,那也太可悲了。而你如果不去嘗試,你在欣賞方面永遠也不會出彩。沒有幾次失敗那兒來的成功。教育不是給別人觀賞的,而是為孩子成長服務的。
爬豆蔓總會有許多感悟。我希望能把我的感悟與來我空間的朋友共享。假如你是朋友的話。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2
很快樂能細細品讀高美霞的《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一個一線教師的教育日記!督芸撕拖啥埂肥且粋孩子都喜歡的童話,作者讓自己的心如同杰克一樣爬上云端中的豆蔓,回首自己的教育行為,從而更冷靜地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行為。成長就在旁觀自己——反思自己、回憶自己——對比自己和孩子的過程中悄悄進行著。作者希望每個人都能像她一樣經(jīng)常爬上杰克的豆蔓看看自己,聆聽自己的聲音。
作者把自己的教育日記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講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生活,在這個篇章中,作者提出:教育是一種日復一日的堅持。第二部分則記錄了一些日常教育生活,記錄自己的喜怒哀樂,如同我們一樣,作者在和孩子之間的瑣碎生活中,有著和我們一樣的真實感受,也有著許多她無法解決的難題,有著許多意外的驚喜。第三部分則詳細激烈了和孩子溝通、交流,雖然作者帶的是個人數(shù)很多的班級,但是她用肢體、用眼神和語言不同的方式和不同孩子進行交流,讓自己成為孩子深深喜歡的老師。第四部分寫了自己一些在教學中的感悟,因為老師豐實的體驗,富足的見識,因此在教育中流露出來的智慧為活動增添了很多精彩。第五部分記錄了許多和家長的愛心聯(lián)系案例,作者以一顆愛孩子的心獲得家長的尊重和支持,因此工作中感悟到了許多感動。最后篇章以“生命的感懷”為標題,寫了作者的讀書和生活感受,提出教師要善于體驗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孩子才能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邊看著,邊贊嘆著。首先,我佩服作者那日復一日的堅持。因為有堅持,作者才能記錄下這么多的教學日記,因為有堅持,作者才能時刻以一個局外人來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因為有堅持,在我們眼里瑣碎而平凡的工作才能這樣時刻感動自己。因為和她一樣是個一線的教師,所以在看書的時候不時有相似的感覺。正如我時常思考: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什么樣的孩子?書中寫道:每一個孩子都朝著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去發(fā)展,而不是一樣的教學、一樣的內容、一樣的方式刻畫出來的一個模子里的人。一位老師,尤其是幼兒園老師,如果把自己的職業(yè)當成謀生的職業(yè),那是不會經(jīng)營好自己的事業(yè),也無法從事業(yè)中體會幸福。幼兒教師,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快樂的、輕松的。因為沒有課業(yè)的負擔,很多人以為只要把孩子帶好就行了。但是,我認為那樣的老師,是不可能很好地實現(xiàn)“教育”過程的。教育,單從詞義上看,可以理解為一個動詞,那就是我們和孩子之間的互動的過程,當然,也可以把教育理解為一個名詞,那就是我們和孩子一起時候的許多行為賦予的自己特有的理念。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每一個不同的個體,這些個體,都富有自己的特性,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老師的教育理念往往會影響這些孩子。雖然這個理想是完美的,在實現(xiàn)的時候會有很多問題出現(xiàn),但是這個過程也是充滿幸福和甜蜜的。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一些進步的時候,那是多么欣喜的一件事情。∽髡哂幸痪湓捨液苄蕾p:有一種路必須走,那就是親身體驗。我們往往會重視孩子親身體驗的過程,其實,我們也需要親身體驗。在漫長的教育生涯中,我們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也會面對很多看上去無法解決的難題,親身體驗后,不管是成功,或者失敗,都是一種收獲。
教育的上品,往往不著痕跡,將自己融入教育,將教育融入自然。很多時候,都會在一個活動后感覺非常滿足。一名老師,當她面對孩子的時候,其實就已經(jīng)開始了教育。她的言行,雖然沒有精心準備,在孩子眼里,就是教育。因此,很多時候,駕馭好自己的言行,也是一個基本功。在年輕的時候,常常會將情緒帶到教學中,在課堂上,也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感情而影響活動。這學期,一個朋友的孩子放到我班上,一個月后,她深有感觸地對我說:你們外國語學校老師素質教師高,以前我的孩子回家后就拿著小棒,把自己當成老師,很兇地對著自己的父母說:不聽話就摔死你!但是現(xiàn)在回家再也不拿小棒了,她說的話都是老師平時的言語,她的舉動也是老師的舉動。聽了她的話,我慶幸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雖然我們面對的是孩子,但是我們要如同面對家長一樣來展示自己的教育言行,因為,孩子就是一面最真實的鏡子。
看完書,收獲多多,很多時候,一個成功的教育者不是因為來自一個精彩的案例或者一個完美的活動,更多的是來自自己的反思和學習。一個教師,該怎樣把自己定位?我想,這是每個老師都應該去想一想的問題。工作多年以后,更應該有接受新事物的心態(tài)。很多時候,我回首自己的教育,都會感覺到一種滿足,滿足于自己所取得的一點成績,滿足于和孩子親密的感情,滿足于和家長和諧的交流,這個時候,我應該爬上更高的豆蔓,看看自己,也就會發(fā)現(xiàn):善于反思,成長就會一直伴隨我們。
這本書里,一個普通的老師記錄了很多平凡的事情,但是,就是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不要因為自己的平凡而放棄對教育的理想,只要我們日復一日的堅持,平凡也會變得很精彩。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3
《爬上豆蔓看自己》是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叢書之一,是一本充滿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線幼兒教師的教育日記,作者詳盡地敘述了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感悟與反思,記錄了一個普通幼兒園教師在和孩子、家長交流中的喜怒哀樂,自己專業(yè)成長的足跡,對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與體會。本書真實反映了幼兒教師的生活原貌,從個案的角度記錄了幼兒教師的成長歷程。全書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紹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紹了作者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紹了作者在教學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紹了作者和家長的愛心聯(lián)系;第六部分抒發(fā)了作者對生活意義的思考。
初讀《爬上豆蔓看自己》,有很多朦朧的感悟。書中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師良好的反思和學習精神對于新教師的我有著很好的推進作用。從作者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教育對她而言是一種信仰,她的文字中給人的感受是,從事幼兒教育事業(yè)是一種意志的磨練,更是一種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從孩子出發(fā),當看到孩子的表現(xiàn)沒有預想完美時,她能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在諸多篇日記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講述每名幼兒的進步,將理解、寬容孩子貫穿在現(xiàn)實教育生活中,而不僅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態(tài),堅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教育是什么?“教育不是一個偶爾的靈感頓生而成的論文,教育是一種行為日復一日的堅持”、“教育的上品,往往不著痕跡,將自己融入教育,將教育融入自然”……秉承這樣的教育思想,高老師成為了日常生活中思考著的人,成為了“教育即生活”的驗證者。因此,我們可以從高老師的日記中看出,很多的教育活動可能由教師的一個突發(fā)奇想、由幼兒的'一個不經(jīng)意的行為、由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由一些突發(fā)事件等引起、貫穿的。同時高老師也是一個愛玩的、熱愛生活的好老師,她常常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自己曾經(jīng)玩過的游戲轉嫁為活動內容;將電影、電視劇、日常待人接物的所聞所想轉化為反思自己教育生活的良好媒介。高老師在日記中還提到:有一種路必須走,那就是親自去體驗,體驗前人的經(jīng)驗是內化,內化前人的經(jīng)驗,通過自身的實踐,體驗自身的發(fā)現(xiàn)是創(chuàng)造。
高老師告訴我們:“一個孩子如果只有一種情緒或是只有一種表情,如果總是生氣、總是尖酸、總是喜悅而熱切,可能就是問題的征兆。有事難過悲傷表示孩子有依附他人與在意他人的能力,而這些情緒是抗發(fā)展的象征。感覺不強或沒有變化,則可能是情緒低落的早起象征。
“如果孩子一直像儀式般或刻板的按照某種游戲的步驟,以同樣的方式使用同樣的東西,那么他可能正處于情感漠然的狀態(tài),需要特別的幫助。孩子逐漸增加一個游戲的復雜或適度地變化游戲,這顯示有足夠的安全感。這種內在的安全感讓他能跟環(huán)境嬉游。
“如果孩子從來不探究環(huán)境,從來不去碰一碰禁忌的東西,他可能是因為害怕被處罰或因為過度發(fā)展的良知而不敢或不想去做。這樣一來他就無法把握正常發(fā)展所需的對某些事物的界限也就是了解!
“孩子偶爾會拒絕成人的意見,堅持自己的想法或看法,甚至提出抗議,但是最后總會屈服,這表示孩子的社會發(fā)展良好。一味接受大人的命令或限制而從不反抗,則暗示著孩子過度的焦慮、恐懼或自信心的低落!
“孩子常常喜歡單獨玩并不意味著孩子有問題,只要他不是因為過度害怕與同伴互動或極度缺乏社會能力才自己玩。同樣一個表示自己比別人優(yōu)越的孩子,可能是在尋求自我肯定,或可能覺得自己在失去一些特權或特殊的地位,或覺得自己無法實現(xiàn)父母過高的期望!
“如果無法專注于一項活動,很少完成一項活動或很少有始有終第完成一件事情,那么他就需要幫助!
“不管在哪一個家庭或哪一種文化里,發(fā)展正常的孩子都會以適當?shù)姆绞綄ψ约河刑厥庖饬x的人知道自己愛他們,以及覺得生命與世界是雨露埃爾滿意的。但是過度的情感表達,可能暗示孩子對自己與成人的情感依戀關系有著不確定感!
“孩子是否能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探究新環(huán)境、探究新事物等都是美好的事情!
看到這些指示,我想那些對孩子生活上無限照顧、學習上卻要求茍刻的家長是不是該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了呢?正確面對孩子這個年齡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yǎng)孩子這個年齡可以培養(yǎng)的能力,如生活自理能力,發(fā)現(xiàn)美好事物的眼睛,享受美好事物的心情。其實,很多孩子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由他們自己做主,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著做,如吃什么樣的早飯、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給小朋友等等。家長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多給他們一些正面的、真正的關注。家長應該愛“真實”的孩子,而不是僅僅愛大人理想的或期待的孩子。
面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不僅家長需要細膩、再細膩老師也需要哦!老師需要拋棄那種舊的教育觀念:無論我做什么,只要是為孩子好就行了。這份“好”不應該讓孩子長大成人后才去回味、體驗和理解,而應該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讓他們從小就能感受到并喜愛這份好。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太粗線條了呢?我們很少探究孩子那敏感的小腦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豐富的想法,我們很少思考該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導他們想得更多更深。有人說:“反思是個總結教訓、積累經(jīng)驗、改進方法的過程!倍鄬W習(向其他老師和家長學,向書本學,向網(wǎng)絡學……),多看書,多反思,多動筆。相信任何一位老師在教育孩子時都可以變得更冷靜、更睿智、更從容!其實幼兒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細心、耐心、愛心、童心、責任心的事情。
我覺得日復一日堅持做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是需要有偉大的靈魂,用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給予孩子細膩而恰當?shù)年P愛、用尊重和平等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這些看起來簡簡單單且溶化在日,嵥橹械钠焚|,并非任何人都能夠做到的。
日記里體現(xiàn)出來的教師職業(yè)理想是美好的,其中闡釋的教師職業(yè)是陽光的職業(yè),是有挑戰(zhàn)性也是充滿快樂的職業(yè)。如果我們都能經(jīng)!芭郎隙孤纯醋约骸保潇o地旁觀,經(jīng)常地用心反思,經(jīng)常地回憶往昔,經(jīng)常地彼此對比,不知不覺就會有很多感悟。成長就是從旁觀自己、反思自己、回憶自己、對比自己和孩子的過程中悄悄進行的。
如果每個人都能像高老師一樣經(jīng)常爬上“杰克的豆蔓”看看自己,或許今天的教育又將成為影響未來成長的潛在因素和動力,不能輕視自己的一點點感受、一點點體會,因為它們是我們自己的聲音!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4
《爬上豆蔓看自己》是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叢書之一,也是一本充滿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線幼兒教師的教育日記,作者詳盡地敘述了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感悟與反思,記錄了一個普通幼兒園教師在和孩子、家長交流中的喜怒哀樂,自己專業(yè)成長的足跡,對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與體會。本書真實反映了幼兒教師的生活原貌,從個案的角度記錄了幼兒教師的成長歷程。
同是幼教工作者,寫的都是我們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會跳出來。如有一篇隨筆是《愛唱歌的小麻雀》,講了她上午因為一直在糾正孩子的常規(guī),結果該上的課都沒有上,下午又受老師之邀去聽課。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課程安排是講故事活動就給孩子講述《愛唱歌的小麻雀》。因為是臨時決定的,沒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調整了教學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講述故事,再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沒有唱的歌唱給小鹿寶寶聽,其實就是唱給孩子們聽,后來孩子們也跟著唱起來,收到了理想的效果。這也讓我想起公開課,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們的做法,我們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我們因為公開課結束就過去了,時間長了可能就忘記了,但是這位老師能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感悟,再次打開的時候也是一種經(jīng)驗的借鑒。其實好多的東西我們都在做,但是我們都沒有及時留下足跡,沒有像幼兒園開展過的很多活動寫下一點反思,一些報道,日后翻開的時候看看原來我們做過那么多,做得那么好。讀完此書,我的收獲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家長和老師要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
反思是個總結教訓、積累經(jīng)驗、改進方法的過程。很多家長都表示自己脾氣暴躁,對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經(jīng)常反思,就會逐漸增強自我監(jiān)督的力量,進而逐漸控制自己的脾氣,處理問題時更趨平和與理智。
第二,有反思的職業(yè)習慣。
本書是一個教師不斷反思的文本。對幼兒教師而言,人人都在實踐,但并不意味著人人都在反思。這些日記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可以感受到教師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反思意味著對自己有一種審視和批判的精神。
第三,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真正的關注。
家長應該愛“真實”的孩子,而不是僅僅愛大人理想的或期待的孩子。經(jīng)常聽家長對孩子這樣說:“你再哭/鬧/撒謊/不好好吃飯……媽媽(或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家長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孩子卻領會成:爸爸媽媽根本不愛我,除非我不犯一點點錯誤,否則他們就會罵我、討厭我,甚至不要我了。
感謝《爬上豆蔓看自己》為我點亮一盞燈,教我學會積極樂觀、寬容豁達、團結互助。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我們一定能活得更超然、灑脫,能帶著好心情去熱愛生活和享受人生,讓我們的心每天都開出一朵花,芬芳著自己也芬芳著學生。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5
讀完這本書,讓我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光芒源自點滴。是啊,點滴的積累可以成就一番事業(yè);點滴的觀察可以成就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點滴的思考可以成就一位幼教理論專家。
高美霞就是從工作的點點滴滴中發(fā)現(xiàn)奇跡,發(fā)現(xiàn)亮點,發(fā)現(xiàn)樂趣的,雖然書中的記錄的內容很瑣碎,但于細微之處折射出大道理,很值的我們后來者借鑒和學習。
點滴積累
走向成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有汗水也有淚水,幼教工作同樣如此。從一節(jié)課中我們可以積累點滴的教學經(jīng)驗,從一次研討中我們可以積累研討的`精華,許多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是從點滴積累中走出來的吧,即所謂“厚積薄發(fā)“。
點滴觀察
幼教工作不僅僅是上好一節(jié)課,還包括孩子的身體保健,心理保健等等,這就需要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工作中能細心的關注每一位孩子,有時候,孩子的一個眼神、一個反常的舉動也許都在暗示什么,只有捕捉到了,我們才會去關注,去給予孩子一定的幫助。
點滴思考
這本書中說到,高美霞的兒子每天晚上吃完晚飯會對媽媽說:“媽媽,你去打電腦吧!”因為高美霞每天能堅持寫隨筆,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慣,連不太懂事的兒子都知道了,只因為她善于思考,善于堅持,所以才會今天這本書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
點滴收獲
只因為有點滴的積累,點滴的觀察,點滴的思考,才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擁有點滴的收獲。我們應該向高美霞老師學習,工作中多積累,多反思,并且勤于筆戳,也許未來的幼教專家就是你!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6
《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是一本幼教的百科寶典,這是一位老師苦心鉆研的結晶,這更是值得我學習的一本書!
在學前主任——杜主任的介紹下,我們全體幼師都讀了《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啟發(fā)頗深!
《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真實反映了幼兒教師的生活原貌,從個案的角度記錄了幼兒教師的成長歷程。全書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紹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紹了作者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紹了坐著在教學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紹了作者和家長的愛心聯(lián)系,第六部分抒發(fā)了作者對生活意義的思考。
看完這本書讓我感悟到,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就是不斷的關注孩子,體諒孩子,還有就是研究孩子。每天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融為一個整體,從生活小事到學習方法都要盡心盡力,因為他是你的學生,是一個家庭的全部,更是祖國的未來。
作者本書中有太多值得我去學習,深入我心的有幾點:
1、我們是朋友。師生的關系是合作伙伴,師生關系是對話關系。所以做什么,我會想下他們是否愿意去做,不會太強迫他們,問什么我也會蹲下來,和他們平等后問清楚事情,講什么,我會用孩子喜歡的`語言去講述,真正讓他們感受到平等。
2、我會試著了解你。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不僅僅在學術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觀察孩子。在六歲這個敏感的年齡階段,有些情緒是會左右孩子心情的,所以要盡早觀察到,盡早解決,這樣才會讓他們快快樂樂。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喜愛孩子不是一味地溺愛,雖然我是孩子的老師,但是師者在我看來,就是愛孩子,教孩子。教,包括所有,當然也包括教他們生存技能和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因為孩子一天都在學校,這個時間不可小覷,它完全可以養(yǎng)成好的習慣和也會助長壞毛病的滋生。在我們大一班就充分響應這個理念,讓孩子們什么都自己干,慢點沒關系,弄不好沒關系,一定自己做,有了自理能力,以后無論到哪里都能適應環(huán)境!現(xiàn)在倒剩飯,疊被褥都是他們自己做的,多棒!
書中第五部分有個愛心家園,我們可以每周擬定一個主題,可以是家長需要解決的困惑,也可以是一次教學案例,更可以是一次育兒心得的交流。
我要學習書中的內容,更要學習作者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態(tài)度,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7
《爬上豆蔓》是一部很好的書,但在我看來,讀書還是很有意義的。
《爬上豆蔓》的書名是——《爬上豆蔓》,它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黃金的女孩,她的媽媽不幸患上了癌癥,她的爸爸是一位叫林格的`媽媽,她不幸得了癌癥而失去了生命,媽媽的生活很苦很累,她的媽媽是一位女性,她的媽媽也是一位小學生。
讀完此書后我深深被林格先生的那種愛國愛民之情深深地感動了。因為他的愛民之心在我們身邊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我們,我們是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的幸福之中,我們要好好的愛爸爸媽媽,好好的去愛我們的爸爸媽媽,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去做的。
這本書里最感人的還是林格先生,這位小女孩的媽媽是一位女性,她的媽媽是一位小女孩,她的爸爸媽媽在生活上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她的媽媽很好。
林格先生是一位有孝心的母親,她的媽媽是一位有孝心的媽媽,她的爸爸是一位有孝心的媽媽,她的爸爸也是一位有孝心的媽媽。
這本書里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很有啟發(fā)的,我們要好好的愛爸爸媽媽,好好的去愛我們的爸爸媽媽,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去做的。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8
最近一直再看《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在讀的過程中,被書中樸實言語、真情實感所深深打動著,也讓我產(chǎn)生很想堅持讀下去的欲望。
品讀著書中承載著一位普通幼兒教師的美好想法,記錄著一位普通一線幼兒教師和孩子及同事之間發(fā)生的喜怒哀樂,同時也記錄了這位教師自身專業(yè)成長的點點滴滴。不時地透露著生活中濃濃的真情實感,給人一種深有體會的感覺。從不斷的思索中洋溢著這位教師對孩子們細膩的愛;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yè)的摯愛?粗黄娜沼,雖說不上是心靈上的震撼,但對自身來說的確是一種意志的磨練,堅持著在不斷的反思中逐步前行,把原本瑣碎的幼兒一日生活,變成了是一種人格的陶冶。
在不斷的描述中整理思緒,整理得純白明凈,就像在聽一首清澈明凈的純音樂曲子,不慘和雜質的坦露著內心的心情。在細細瀏覽一篇篇文章的同時,慢慢地也在轉變自己的一些想法,原來身邊平平淡淡的一日生活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在觀察中每天都會發(fā)現(xiàn)有一個個小插曲。書中一句句的話語沒有華麗的`詞藻,卻有著讓人學習的方方面面,如何去面對不同事情的發(fā)生,如何采取相應的行為措施去合理的解決存在的問題。品讀這位教師的日記,再想想自己在實際生活教學當中,觀察的太少,可以說還不怎么會深入地去觀察孩子們的表現(xiàn),在反思、觀察的程度上還達不到這位幼兒教師的細心斟酌。在此基礎上,還需要自己不斷嘗試著去思索,在成長歷程中旁觀自己;在回憶一日生活當中,反思自己;觀察自己和孩子們之間的表現(xiàn)是否呼應。比如:在教學中的隨機應變、與家長溝通的技巧、教育是種處處充滿智慧的生活,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自己也應該去處處留心,做個有心人。
從事幼兒教育是一種意志的磨練,日復一日堅持,用積極的心態(tài)耐心對待孩子、給予孩子細膩而恰當?shù)年P愛、用尊重和平等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這些看起來簡簡單單且溶化在日,嵥橹械钠焚|,并非任何人都能夠輕而易舉地做到的。因為堅持不是片刻的誓言,需要在不斷的探索和摸索中去尋找、去積累、去摸索。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9
在我的童年中,我遇到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李鎮(zhèn)西老師。他是一位很有愛心,善良善良的教師!我想,他的這種愛,就是在書中所說的,他不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作家。
這本書寫的是李鎮(zhèn)西老師從小時候起,就對產(chǎn)生了濃厚的感情。因為是一位很善良的教書匠。但是,對這位老師并不了解,而他的愛也是無比的真摯。因為他不僅是作家,而且是作家。他的愛,也許并不僅僅是作家對他的愛。
李鎮(zhèn)西老師在書中說,愛是一把傘,它能夠把自己推向成功之路;愛是一個船,可能會順風行走;愛是一個橋,可能會順水行走。愛自己的學生,愛自己的學生,也愛自己的學生,他的愛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而是他的愛的教育事業(yè)。他的愛是用心去愛每一個孩子,這不僅僅是學生的愛,也是教師的愛。
說:“我們不能把愛心當一種責任,但我們可以把愛心當做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這句話說的非常的通俗易懂,但是我們卻可以做到,我們不能用愛心做一個無名的工廠,而是要把愛心傳遞下去。我們要用心去做好我們的事業(yè),愛自己的學生,用真誠去關心每一個孩子。
的話說的很好,那就是:用愛去感染每一個孩子。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10
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爬上豆蔓看自己》。剛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很茫然,一直猜想里面到底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為什么以豆蔓為主線,通過爬上豆蔓來看自己?豆蔓到底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比做什么?因此,我?guī)е闷嫘膩碚J真的閱讀了這本書《爬上豆蔓看自己》,細細去品味,去探索,去理解。
這本書是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叢書之一,是一本充滿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線幼兒教師的教育日記,作者敘述了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感悟與反思,記錄了一個普通幼兒園教師在和孩子、家長交流中的喜怒哀樂,自己專業(yè)成長的足跡,對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與體會。
看這本書時,覺得好像是自己在寫日記一樣,每個故事,每個情節(jié),甚至每個游戲活動都覺得好熟悉,那些畫面就好像浮現(xiàn)在眼前一樣。記得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過這本書的片段內容,大多數(shù)讀者都認為里面這一篇很不錯,叫《愛唱歌的小麻雀》,因此我也特意留意了這一篇文章。主要是講了她上午因為一直在糾正孩子的常規(guī),結果該上的課都沒有上,下午又受老師之邀去聽課。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課程安排是講故事活動就給孩子講述《愛唱歌的小麻雀》。因為是突然決定的,當時什么東西,材料都沒有準備,于是她改變了一些方法與措施,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講述故事,再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沒有唱的歌唱給小鹿寶寶聽,后來孩子們也跟著唱起來,收到了理想的效果。這也讓我想起平時上課,雖然我們平時也用過這些辦法,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她一樣及時的把這一節(jié)課發(fā)生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而這位老師能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感悟,再次打開的時候也是一種經(jīng)驗的借鑒。所以邊讀書邊思考,是閱讀《爬上豆蔓看自己》中養(yǎng)成的習慣,會被一句話、一個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來細細思索。因為這些日記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們可以感受到教師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反思意味著對自己有一種新的審視和批判精神。所以我們還是要堅持寫教育隨筆,寫寫自己的教學感悟,發(fā)生在身邊的精彩瞬間,覺得也是一份快樂。
所以,通過《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的閱讀,首先,我們應該學到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多學習。多看書,多反思,多動筆。反思是個總結教訓、積累經(jīng)驗、改進方法的過程。其次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多給他們一些正面的、真正的關注。我們對孩子“真正”的關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們的問題;敷衍了事地應付他們的請求;三心二意地參與他們的活動……其實全身心的關注并不需要太多時間,跟孩子一起沉浸在一個游戲中,陶醉于一個故事里,認真的`表情、專注的眼神……都能給予孩子莫大的滿足,增進孩子與父母間親密的情感。最后,面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長和老師需要細膩、再細膩。我們的教育的確太粗線條了,我們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腦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豐富的想法,我們很少思考該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導他們想得更多更深。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師來點燃。如果教師自己沒有激情,而只是為了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選擇的內容和材料對孩子沒有挑戰(zhàn),那么孩子在活動中就無法產(chǎn)生來自活動本身的原動力,就像作者說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發(fā)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師產(chǎn)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點燃孩子的激情。教師應該用心靈去享受工作。
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細心加耐心加愛心的事情。
讓我們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對待每一個孩子、讓這些孩子健康快樂每一天。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11
我喜歡看雜志,喜歡看故事書,不喜歡看長篇之類的書籍,這不要交流了,才無奈的借了《爬上豆蔓看自己》,看了幾篇日記之后,讓我倍感親切,內容太熟悉了,太有同感了,高老師寫出了我的心聲,這本書吸引了我,書中沒有理論的說教,只有老師和幼兒之間鮮活的生活場景和活動,有自己思想、充滿活力的幼兒,有老師的困惑與苦惱,有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互動、磨合,有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協(xié)作和溝通。這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一線幼兒教師的教育日記,作者詳盡地敘述了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感悟與反思,記錄了一個普通幼兒園教師在和孩子、家長交流中的喜怒哀樂,自己專業(yè)成長的足跡,對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與體會。
作者和我們一樣是一名普通的幼兒園教師,卻在普通的崗位上作出了不普通的事情-----用日記的形式記錄孩子的言行,審視自己的所做所思!也許有很多人會說,寫日記大家都會啊不稀奇啊!然而貴在堅持的這種品質能有幾人能做到?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高老師對孩子的寬容,對孩子的理解,對孩子的愛,對自己職業(yè)的責任,高老師有反思的職業(yè)習慣,有自覺的學習精神,有美好的職業(yè)理想,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讀高老師的日記讓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種充滿智慧的生活,從這生活中感受到的是教師的生活趣味和生活態(tài)度。從日記中可以看出,很多的教育活動是由教師的一個突發(fā)奇想、由幼兒的一個不經(jīng)意的行為、由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等引起、貫穿的。同時高老師也是一個愛玩的`、熱愛生活的教師,于是她常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自己曾經(jīng)常玩的游戲轉嫁為活動內容;將電影、電視劇、日常待人接物的所聞所想轉化為反思自己教育生活的良好媒介。
每讀完一部分,我的心情就更加激動。因為我喜歡高老師能給自己傾訴的機會、給自己整理思緒的平臺,讓自己的教育生活變得精彩;喜歡高老師那充滿樂趣、充滿驚喜、充滿煩躁激動的日常教育生活;喜歡高老師與孩子們溝通、交流的一切一切,因為讓我學到了如何關注孩子的眼神、讀懂孩子的心、了解孩子的不同,加深我和孩子的愛;喜歡高老師在教學中的隨機應變,以及教學感悟所帶給我的啟發(fā);喜歡高老師和家長們之間建構愛之橋梁的技巧,甚至一些毫不避諱的直接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借鑒學習。再就是高老師的學習熱情,從一篇篇日記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閱讀面很廣,這點我真的自嘆不如。教師本身就該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只有不斷充電,自己才有足夠的電能來照明。高老師真的讓我非常佩服,她自己的教育生活變得自然而順手拈來,卻還在不斷地反思,我看到了這名老教師的職業(yè)習慣,不斷反思,在反思中前進。
我也是一位老教師,幼兒園的教育生活是煩瑣的,我每天的工作都在認真實在的開展著,但常常懶于梳理自己的教育行為,平日里遇到的疑惑和想法經(jīng)常都是一閃而過,過后并沒有把它整理出來,再過后就忘了。我不求做的轟轟烈烈,但求踏踏實實,在平時的日常活動和生活中要處處留心,做個有心人,因為,教育是日復一日的堅持,要想有收獲,只有像高老師一樣堅持寫作,堅持學習,堅持反思。 以上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12
拿到這本書后我反復看了兩遍,感動于高美霞老師的孩子之多卻仍能在工作之余寫出這么好的日記,感動于她對課程的思考,對幼兒教師地位的思考,感動于她每一次用心的上課,每一次有創(chuàng)意的拓展,所以摘記了一些,覺得對自己的工作很有借鑒意義,也觸發(fā)了一些感想。下面談一下自己感觸最深的幾點。
一、對教育的理解
“很喜歡這句話:生活的上品,往往不著痕跡,將自己融入生活,將生活融入自然。因此把它演繹成:教育的上品,往往不著痕跡,將自己融入教育,將教育融入自然!薄白鳛槔蠋,我要做一個自然的人,讓所有的東西熔化成自己的內質,成為生命的一部分!蔽蚁敫呃蠋熕f的應該是對孩子的教育信手拈來,自然而不做作,孩子沒有感覺到是在上課、受教育,教育已經(jīng)融入到了孩子的心里。這種境界真的很好,雖然難達到,但值得我們嘗試。
教育是日復一日的堅持。教育不是一個偶爾的靈感頓生而成的論文,教育是一種日復一日的堅持。我想到了幼兒園每天要堅持的晨練、早操、飯前洗手等等,哪一樣不是日復一日堅持的結果呢?只有堅持才會形成習慣,只有堅持才會讓習慣穩(wěn)固,從而影響孩子一生。
二、對教研的理解
高老師認為教研的課題應該從一線中來。因為一線老師在一線工作中所得來的經(jīng)驗是珍貴的,更值得討論、研究并提升,繼而進行推廣。那么理論工作者又該起什么樣的作用呢?用平等的觀念來說,理論工作者應該負責將各處的的教育理論、教育觀念進行闡述交流并推廣,比如介紹國外的理論以供國內的一線工作者參考。高老師指出一線老師不應跟在理論工作者的后面,一線老師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和模式,如何在自己這種定性的模式中更成熟、更快樂地工作、生活,才是應該追求的目標。
三、對主題活動的理解
主題活動中的主題應由老師和孩子的感情、思維,活動中的困惑、難題而引領、而深入,形成一系列思維緊緊聯(lián)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環(huán)深入的探究活動。在主題活動中,老師和孩子是平等的感悟者、體驗者,通過互相的感悟、體驗的交叉與融合,讓對方得到認識和提升,互相感悟對方的思維方式,以獲得終身受益的品質。不強調教師的權威,不強加灌輸給孩子,讓孩子在這種平等的氛圍中學會聆聽,辯證地吸收,這大概就是靈動的教育吧!
四、對幼兒教師地位的理解
好的'教師培訓機構要幫助教師找到自己工作的價值感、成就感,讓教師從根本上對這個工作有一份使命感、責任感,尤其是對自己生命的責任心。懂得怎樣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是幼兒教師迫切需要清醒認識的命題,人只有學會對自己負責,自然才會對別人負責,這對教育者來說更重要。這樣許許多幼兒教師工作的狀態(tài)就會改變。如果學會了真真切切地活著,就會說真真切切的話,做真真切切的事。
五、與同事聊天
與同事聊天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尤其是聊教育,在爭辯中可以找到共同的東西,在不同的觀點中可以受到啟發(fā)。只有同事最了解你的工作,因此同事會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爬上豆蔓看自己,高美霞老師將一個真實的自己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思想、有責任、有愛心的幼兒教師,她是我們的幼兒教師的驕傲,值得我們敬佩,值得我們學習!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13
本周末我閱讀了高美霞的教育日記,這是一線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點滴記錄。日記上的內容記錄似曾相識,相似的場景,相似的孩子表現(xiàn)。
很喜歡高美霞在介紹自己的時候說的一段話“教育中經(jīng)常會與孩子交往,與家長閑談,與同事接觸,與領導碰面,我做得得心應手的大概應該是和孩子的交往吧,和他們在一起輕松、舒展、隨意、純粹,因為他們的心靈天真單一、剔透凈明,而我似乎也由于這個職業(yè)的緣故保存了這一份天真和單一。雖然我看似不多言,可我的眼神常常代表了我大部分的語言”,這不是我嗎?工作中,孩子是我的全部,我喜歡跟他們在一起。
粗略地翻閱了本書,發(fā)現(xiàn)高老師是個愛思考的`老師,在遇到某個教育問題的時候她喜歡去思考,即使是在一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看到孩子的某個現(xiàn)象時也會突發(fā)奇想地去開辟另一條途徑。
聯(lián)想到我自己的工作:大家都認為我們班常規(guī)比較穩(wěn)定,也曾幾何時,我在入睡后輾轉思考著“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更聽話,或者是遇到這樣一個孩子,我該用怎樣的方法去教育”,最后發(fā)現(xiàn),用真心去愛每個孩子,才是帶好一個班的關鍵。這并不是幾句空話,而是一個很簡單的連環(huán)反應:即真心換取信任,信任產(chǎn)生依戀,依戀衍生崇敬,至此,孩子們離我們的目標就不遠了。
我經(jīng)常會拿這個班的孩子與以前帶過的孩子作比較,如,同樣是小班學習4以內的數(shù)數(shù),我經(jīng)常用拍手的方式讓孩子們聽出個數(shù),并且按數(shù)量讓孩子們拍出個數(shù),以前在拍手聽音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總有那么幾個孩子不安分地會發(fā)出聲音,在按數(shù)字拍手的時候也總會有那么幾個孩子多拍。這個班的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熟練地數(shù)5以內的物體,在我拍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會專注地聽,包括那些調皮的孩子,在按數(shù)拍手的環(huán)節(jié)很少有孩子會出錯。因為專注聽了,所以舉手的孩子也特別多。李江美老師曾經(jīng)說過,孩子們舉手越來越多可以看出教師與孩子關系越來越融洽,班級的班風積極向上。我很欣慰這一點。在教學中我認真完成每個活動,在生活中,我關注著孩子們的一舉一動,特別是那些特殊的孩子,我相信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
有人說:“教育的上品,往往不著痕跡,將自己融入教育,將教育融入自然”,我同樣很喜歡這段話,現(xiàn)在我大概能從中體會到一些了。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14
今天我閱讀了《爬上豆蔓看自己》一書中的第一章,我在第一章中發(fā)現(xiàn)了一篇名為《發(fā)現(xiàn)孩子畫中的美》的文章。確實是這樣,孩子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的。這一點在美術活動中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
記得我又一次開展美術活動《春天來了》。在活動中,要求孩子們在感受到春天事物變化的基礎上畫出春天美麗的景色。主題是明確的,內容卻沒有限定,這就給了孩子們一個很大的可以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活動開始,由幾枝迎春花引出主題,在回憶了春天發(fā)生的變化和聽了春天的詩歌以后,孩子們就開始動手畫了。我來回觀察著,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都畫了小草、太陽,也有的孩子畫上了人,仔細觀察一下,我發(fā)現(xiàn)了有的人還有表情呢,并且在做著不同的事情。走到伊伊旁邊,我發(fā)現(xiàn)她畫了一條藍藍的小河,河里有一條小船,有一個人在劃船,在高高的天空上掛著一個紫色的太陽?戳诉@幅畫我馬上反映出的是太陽應該是紅色的這個概念,可還沒等我開口,伊伊就看到我了。她高興的拿起那幅畫對我說:“老師你看,我畫的!蔽医舆^畫說:“那你能跟我說說你畫了什么嗎?”她想了一下說:“我畫了星期天,天氣很好,姐姐到公園里去劃船!蔽矣謫枺骸澳沁@個太陽為什么是紫色的呢?”她微笑著說:“因為現(xiàn)在是春天啊,紅色的太陽太熱了,所以我就給它換上了紫色的'衣服!甭犃怂@么美好的想法,我真慶幸我剛才想說的話沒有說出口。
孩子們都畫得差不多了,我又去看了幾個孩子的畫。我又發(fā)現(xiàn)了有幾個孩子畫了太陽,但不是紅色的。我想:他們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這其中的快樂是我們用成人的眼光無法體會得到的。
當我走到佳妮旁邊時,我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在佳妮的畫里,樹葉和小草都是紅色的。這使我覺得很奇怪,一般的孩子都會把小草畫成綠色的。但是吸取了剛才的教訓我沒有這么提醒她。我問她:“小草和樹葉為什么是紅色的呢?”她笑著回答我,說:“你不知道呀,因為小草和樹葉都穿上了漂亮的紅色的衣服來迎接春天啊!
這是孩子多么天真的想法啊,看看他們臉上燦爛的笑容,我也被他們感染了。太陽一定要是紅色的嗎?我想此刻的你也不會再堅持。在孩子們的世界里,太陽可以是紫色的,小草可以是紅色的,小兔子可以長上翅膀在天空中飛翔……一切的一切只憑他們的想象。孩子們的生活因為有了想象而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15
閑暇之余,讀了一本書,名字叫《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頗深。全書涵蓋了科學的教育理念與教育行為,反映了教師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日常生活情境,流露出教育工作者對孩子充滿愛心、關懷和寬容的職業(yè)操守。從作者的文筆中可以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教育感悟和教育態(tài)度,在閱讀中給我留下了很多啟示與反思,只有將自己全身心融入到教育中,將教育與生活相結合,才能實現(xiàn)工作、生活的升華與統(tǒng)一。
全書透露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強調了理解和寬容的高尚情懷。作者在文中說到,理解和寬容并非僅僅放在語言和文字上,還需要貫穿于現(xiàn)實生活中,通過溝通和理解才能夠實現(xiàn)幼兒和教師的共同進步。我以高度自覺的態(tài)度仔細閱讀了這本書籍,被作者高昂的工作熱情和專業(yè)的知識儲備所折服,在各個章節(jié)和細節(jié)中引發(fā)了強烈的共鳴,書中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愛和溝通。作者經(jīng)常彎著腰而輕聲詢問幼兒:寶貝,“你同意這樣做嗎?你有沒有更好的意見?”通過平等的溝通交流而展現(xiàn)了一個溫柔可親的教師形象。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對于孩子們的語氣過于生硬,不能彎下腰和孩子平等交流,這使我認識到此后還需要用真摯的愛和親切的態(tài)度來建立和諧相融的師生關系,通過教育的反思而不斷獲得進步。作為一名普通幼兒教師,在工作中難免會有彷徨迷茫,作者在這本教育日記中展現(xiàn)了似曾相識的教育場景,教育過程中所接觸的主體包括孩子、家長、同事與領導等,為了營造輕松和諧的教育氛圍,就需要保持天真和單一的心境,以幼兒為中心,架起家園共育的橋梁,主動與家長溝通互動。
書中將幼兒教育點滴與不同環(huán)節(jié)都做出了詳細地分析,認為“公平、公正”是教育的主要核心原則。我在工作中秉持著認真負責的職業(yè)態(tài)度,由于幼兒教育工作較為繁瑣,每逢涉及到思考與反思教育的問題時,都會覺得無從思考也無法解決現(xiàn)有的矛盾問題,也會產(chǎn)生很多困惑。記得有一次,孩子在畫畫,我在旁邊指導其中的一個寶寶。教室里很安靜,突然傳來一陣說話的聲音,原來是一個孩子在給另一個孩子悄悄講故事呢?當時,我就阻止了她,我認為畫畫時,不應該做其他事情。從品讀該作品的過程中,我認識到作為教師,需要充分理解并尊重孩子,不要隨意打斷孩子,要做一個耐心細致的傾聽者。在閑暇時我常常思考,用什么好的教育方法來讓孩子們更懂事更聽話,通過反復思考與實踐發(fā)現(xiàn),只有用無私細膩的愛去感化孩子,寬容平和的心態(tài)去賞識孩子,才能實現(xiàn)真心與信任的互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踏踏實實堅守工作崗位的過程中,要給予孩子細膩且公平的愛與關心,在平等溝通與互動的過程中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通過閱讀這本書,使我認識到尊重和平等是建立師生關系的橋梁,聯(lián)想到自己的工作,未來的具體教學還需要用心感受與了解孩子,針對特殊孩子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使自己教育工作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書中說道: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于日復一日的運用!边@是作者在書的第一部分所談到的,理論、道理我們都懂,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常常和理念背道而馳,或者是”明知故犯“,難以持之以恒地堅持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向。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培養(yǎng)孩子的進餐,入廁,飲水等習慣,每天都要說:“要保持桌面,地面,衣服干凈”,“要排隊入廁”,有時我在想每天都大聲大氣地說,孩子會不會覺得太嘮叨,老師的嗓音變噪音啊。又比如我教孩子兒歌,先是示范,再引導又是提示,再請孩子跟老師一起念時,只有很少的孩子會跟著念下來……當時對自己的教育效果感到懷疑,是不是泛讀的次數(shù)太少,是不是兒歌的內容他們沒興趣?后來才知道,孩子哪能這么快就接受,在平時要不斷地重復,重復……只能說教育的確要日復一日地堅持。
當然,這本書還需要慢慢體會,并將理論上升到實踐,去體驗工作和生活的平凡意義,用真摯的情感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蓖ㄟ^對這本書的閱讀,使我認識到自身對于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在將書本經(jīng)驗與自身教學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我從中獲得了極大的幸福,生命正是在枯燥無味中尋找快樂和幸福,不是嗎?這正體現(xiàn)了教育教學工作的高尚與生命價值的偉大。教師在與家長和孩子溝通交往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喜怒哀樂的情緒,在對生活、工作的感悟中,我也在不斷成長。幼教事業(yè)是多彩的、陽光燦爛的,我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迎接工作的挑戰(zhàn),而不是回避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困難。
幼兒教育就像譜寫一首清澈明凈的純音樂,不應該摻和功利的心態(tài),需要保持純潔明凈的心理,將平平淡淡的日子轉變?yōu)榻k麗多彩的生活,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去合理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本書全篇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對于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卻有著很大的啟示。回想自己的教學,觀察和反思較少,可以說還不怎么會深入地去觀察孩子們的表現(xiàn),在反思、觀察的程度上還達不到這位幼兒教師的細心斟酌。仔細想來,我與作者的工作狀態(tài)似成相識,平時我也是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個有心人。所以在此基礎上,我還需要自己不斷嘗試著去思索,在一日生活當中反思自己;在成長歷程中省悟自己;從這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我更加堅定了教育信念。這本書成為我今后教育工作的指明燈,使我的教育思想達到了新的層次?吹胶⒆觽兊倪M步使我有了更多的自信,為了實現(xiàn)教育過程的生活化,我將書中提倡的“堅持”引入到實際的教育生活中。即使在工作再忙,也要堅持反思和記錄每天的教學心得,對教育實踐時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用心研讀各種教育專著并將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最終“讓自己心中的那個我慢慢地爬上藤蔓,一直爬到藤蔓伸到云端上面,在撥開云朵看看下面生活的自己……”
幼教生涯日復一日,并非枯燥重復的機械化,而是需要保持更持久的熱情和激情,才會發(fā)現(xiàn),幼教其實很美,很美!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16
“教師”一份普通的職業(yè);“教師”一個普通的稱號;“教師”一個普通的百姓。在教師的身上,我看到了與“普通”恰恰相反的閃光點,一種溫馨、一種愜意、一種奮發(fā)的氣息。教師的魅力就這樣一觸即發(fā)。陽光下,我看到教師的眼睛在傳神;春風中我聽到教師的生音在傳情;雨露中,我感受到教師的雙手在傳溫……總是把教師比喻成蠟燭、園丁、建筑師……確實,教師的價值無可比擬。
看著辛黛瑞拉的教育日記,眼前浮現(xiàn)的是我和我的孩子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酸甜苦辣盡享其中,當我看完這本書后,我深深地嘆了口氣,心中默默地佩服所有的幼兒教師。正如作者所說的:“教育不是一個偶爾的靈感頓生而成的論文,教育是一種行為日復一日的堅持!蔽艺J為: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力。
幼兒教育事業(yè)不同于其他的教育事業(yè),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天真、無憂無慮、什么都不會的孩子,從吃喝拉撒到最基本的學習教育,我們都是手把手的扶持,一旦放手,一切都將回到原點。平日繁忙的事務總是圍繞在身邊,有時候真的想給自己放個假,可這是不現(xiàn)實的,真的這么做了,孩子該怎么辦呢?無論如何給自己壓力就是最好的動力吧,有動力我相信我的意志力才能長久維持。堅持就是勝利,永遠不會言!
辛黛瑞拉說:“和孩子在一起的生活有時喜悅,有時憂愁,有時煩躁,有時激動,但我安于孩子們之間的這種瑣碎生活,樂于這種瑣碎生活中不經(jīng)意間的驚喜!币虼,我認為:我們更要勇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驚喜。
和孩子在一起或許每一刻都是驚喜的,時常我被這群調皮的孩子搞得暈頭轉向的,和他們一起游戲一起歌唱一起繪畫一起閱讀……感覺生活其實很簡單,很輕松,很舒心。在給他們上課時,響亮的回答聲讓我感受到他們的認真;在和他們游玩時,大手牽小手讓我感受到他們的溫暖;在與他們閑聊時,幽默的語言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快樂,每一分鐘的相處無時無刻給我無形的驚喜,發(fā)現(xiàn)就在此刻的觀察中生成。一鳴驚人,喜出望外!
在辛黛瑞拉的教育中,我深切地領悟到:教育不只是靠一張嘴,更多的是神情的交流。我認為:我們要學會用眼神與表情來教育孩子。
語言的表達是最直接的一種交流方式,“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被蛟S眼神的交流同樣讓人感同身受吧。平時在給幼兒一個眼神時,我接受到的是一種行動,吃飯時,我看著轉身說話的孩子,他立刻回到餐桌,小椅子放放好大口大口地吃飯;喝水時,我看著插隊的孩子,他馬上低下頭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穿衣時,我看著坐著發(fā)呆的孩子,他頓時拿起衣褲自己動手……在幼兒互相幫助互相分享時,我以微笑給他們鼓勵,在幼兒互相吵架互相打鬧時,我以憤怒的`眼神給他們忠告。眼神與表情共同架起了我們交流的橋梁。
孩子總是在家長與教師的呵護下健康成長著,“愛在這里逗留,思在這里起步!苯橛趷叟c思,家長與教師的責任更加沉重了。每次與家長的聊天都讓我很坦然,因為我們的話題永遠是一致的,沒有顧慮沒有尷尬。我認為:教育因幼兒而充實,因家長而自信!
教育的淵源無止盡,辛黛瑞拉“告訴”我:“教師善于體驗生命的價值和意力,孩子才能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力!币陨碜鲃t的道理就是如此而來,在無數(shù)的閱讀與體會中,我看到了教育的足跡慢慢地邁著輕吟的步伐,向著理想的地方一步步地邁開腳步……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17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書《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完這本書以后,給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反思。下面我就這本書談談我的感受。
這是一本充滿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線幼兒教師的教育日記,全書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教育是日復一日的堅持(介紹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第二部分:淡淡的菊花香(介紹了作者的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眼神中的意味(介紹了作者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第四部分:活動中的機智(介紹了作者在教學中的感悟);第五部分:因為愛而幸福(介紹了作者和家長的愛心聯(lián)系);第六部分:生命的感懷(抒發(fā)了作者對生活意義的思考)。
在這本書里,高老師詳細敘述著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感悟與反思,記錄了一個普通幼兒園教師在和孩子、家長、同事交流中的喜怒哀樂,也記錄了自己專業(yè)成長的足跡。在日記中,不時散發(fā)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真情實感,讓人無限回味。字里行間,作者從未提及到“愛”,卻讓人覺得處處洋溢著愛:對孩子細膩的愛,對工作自然的愛,對生活積極的愛!我覺得這正是我最感慨的地方。堅持幼兒教育工作有14年的我,做為一個一線的老師,其實真的不容易,專業(yè)、信仰、享受,這也許是我堅持下來的理由。
在日記中,也能看到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協(xié)作和溝通。從高老師的`日記教會我很多東西:如在教學活動中的隨機應變;與家長溝通的技巧;教育是種充滿智慧的生活,在平時的日;顒、生活中要處處留心,做個有心人……看了這些日記后,感觸頗深,也許我們做不到高老師的那種境界,但作為幼教工作者關愛每一個孩子,是我們職責也是我們所必須做到的。十幾年來我一直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讓我感觸最深得是高老師的招牌動作:彎屈著身子,輕聲詢問:“你看這樣好嗎?”“還有沒有不一樣的辦法?”……這種動作、這種語氣,讓我不禁反思起了自己,跟孩子們相處的場面像鏡頭一樣一個個閃現(xiàn)在我的眼前,這件事情處理時語氣硬了點、那件事情處理時眼神少許溫柔、可親……哎,很后悔,不知道孩子們會不會有什么想法。馬上開學了,等孩子們來到幼兒園,我一定用最真摯的愛最熱情的笑容迎接他們,知錯能改,還是一個好老師嘛。
看了這些日記,給人的感覺是,從事幼兒教育是一種意志的磨練,更是一種享受,幼兒園生活是多彩的,燦爛的。幼兒教師的職業(yè)是陽光的職業(yè),是有挑戰(zhàn)也是充滿快樂的職業(yè)。我們所得到的這種感覺是建立在作者美好的職業(yè)理想的基礎之上的。對孩子充滿愛,充滿關懷,對孩子給予寬容,給予理解,給予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這就是一種新的兒童觀引領的職業(yè)態(tài)度,有了這種職業(yè)態(tài)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職業(yè),而不是忍受職業(yè);去迎接職業(yè)生活的挑戰(zhàn),而不是回避職業(yè)生活中的困難。讀了這些日記,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職業(yè)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頭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體的行為之中的。是職業(yè)理想在支撐著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職業(yè)理想在引領著作者去反思和不斷努力。我知道這不是每個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日復一日堅持做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是需要有偉大的靈魂的,用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給予孩子細膩而恰當?shù)年P愛、用尊重和平等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這些看起來簡簡單單且溶化在日,嵥橹械钠焚|,并非任何人都能夠做到的。
但作為我個人,不求做的轟轟烈烈,但求踏踏實實,在這一平凡的崗位上,我正努力尋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我對這一職業(yè)的熱愛,在平時的日;顒雍蜕钪幸幪幜粜,做個有心人,多給自己“照照鏡子”,收獲會更多!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18
幼兒園為了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為每位老師派發(fā)了兩本專業(yè)書籍,其中一本《爬上豆蔓看自己》的書,光看書名就有讓我想快點翻閱它的沖動,拿到書后我了解了一下書的作者和前言,從而知道《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是一位叫高美霞的一線幼兒教師寫的教育日記,教育日記?我不是曾經(jīng)也嘗試過寫教育日記嗎?將自己工作中的感受記錄下來嗎?而且還信誓旦旦的說要出一本書嗎?為何我卻沒能堅持下來呢?而高美霞卻做到了呢?帶著崇敬的心情,我仔細地閱讀了這本書。
閱讀之中,我不時的與她產(chǎn)生共鳴;閱讀之后,我很受啟發(fā),很有收獲,感覺自己受到了一次教育的洗禮,思維更加活躍,有了要向她學習也寫一本教育日記的決心。
《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共分六大部分,分別是:教育是日復一日的堅持——我的理想教育生活;淡淡的野菊花——我的日常教育生活;眼神中的意味——我和孩子的溝通、交流;活動中的機智——我在教學中的感悟;因為愛而幸福——我和家長的愛心聯(lián)系;生命的感懷——我的讀書和生活隨感。
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到工作、生活、理想、情感、學習等各個方面,可以看出高老師是個善于觀察、感悟、記錄和思考的人。沒有對生活敏感而細膩的感受,是捕捉不到這么多靈感的火花的,而能把這么多火花擦亮,發(fā)出燦爛的光芒,更需要耐心和堅持。
書中高老師談到的每一個部分,我都有同感,都能與她產(chǎn)生共鳴,都能激起我對教育的思考,而這些思考將讓我深受啟發(fā)。
共鳴一:教育是日復一日的堅持。
“許多教育的理念已經(jīng)傳承了多少年,但是有人仍然沒有參透它的內涵,仍然沒有將這種理念內化成一日復一日的行為。許多人在工作中能參悟很多的教育理念,但理念與行為之間又有很多脫節(jié),行為更是難以形成習慣,人們常常滿足于一剎那的頓悟,卻不知道教育的頓悟價值在于日復一日的運用!边@是高老師在書的第一部分所談到的,理論、道理我們都懂,在實際生活中卻常常和理念背道而馳,或者是”明知故犯“,難以持之以恒地堅持一個正確的教育行為。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培養(yǎng)孩子的進餐,如廁,飲水等常規(guī),每天都要說:“要保持桌面,地面,衣服干凈”,“要排隊如廁”,有時我在想每天都大聲大氣地說,孩子會不會覺得太嘮叨,老師的嗓音變噪音啊。又比如我教孩子兒歌,先是示范,再引導又是提示,再請孩子跟老師一起念時,只有很少的孩子會跟著念下來……
當時對自己的教育效果感到懷疑,是不是泛讀的次數(shù)太少,是不是兒歌的內容他們沒興趣?后來才知道,孩子哪能這么快就接受,在平時要不斷地重復,復習……只能說老師的教育的確要日復一日地堅持。
共鳴二:做個靜靜的`旁觀者。
不管對待什么樣子的孩子都需要老師一顆細膩的心,細膩到小心翼翼地對待每一個細節(jié),細膩到利用每一個細節(jié)化成有效的教育資源。
在日;顒又校沂呛軜芬夂秃⒆觽円黄鸱窒淼,然而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樂在其中的時候并不是很喜歡老師的參與,特別是一些新來的孩子和性格內向的孩子。區(qū)域活動中,樂樂正在用橡皮泥捏臉譜同時還哼唱著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曲,我走過去問:“樂樂,你唱的什么歌呀?他抬起頭看了看我,好像忽然意識到了什么一樣不做聲了,低頭做起他的臉譜,偶爾還是會抬起頭看看我,但再也聽不到他好聽的歌聲了。
我開始后悔,我不該打斷他的,我應該保持沉默,有應該讓那個好聽的聲音留在我的耳邊,我應該在活動結束后向小朋友們提起這個偉大的創(chuàng)作發(fā)現(xiàn),讓樂樂了驚訝于我的發(fā)現(xiàn),感動于我的發(fā)現(xiàn),讓孩子們重現(xiàn)看待身邊的朋友,讓小朋友認識到自己也能創(chuàng)作歌曲。有時候我們做個靜靜的旁觀者細細的觀察和體會孩子,將會獲得不一樣的驚喜。
共鳴三:活動中的機智。
書中第四部分,談到的是高老師在教學中的感悟,我將之成為教學中的反思?赐赀@一部分,我有些自愧不如,因為幾年的教學并沒讓我有所成就,除了每學期的一些特定領域教學比賽時,有勾起我思維火花外,平時的教學花費的功夫不是很多,活動中教育機智的發(fā)揮也不常見。
高老師在筆記中提到的“誰大誰小”“比比高矮”活動的內容更加接近幼兒生活了,但又產(chǎn)生一種困惑:孩子似乎也會積極發(fā)言,但總感覺這樣的活動缺少了一種使活動有生命力的東西。在活動中請小朋友說出誰是大的,誰是小的,誰是最高的,誰是最矮的,大家都來排一排,有不同的排法,就像在排練一場戲,因為誰都知道孩子們一定都能回答的,活動前也能預見孩子應該能正確操作。
似乎數(shù)學活動完成成了對幼兒生活中已有經(jīng)驗的一種總結或者說是一種展現(xiàn)、一種驗證,而并不能說是一種提升;顒又锌偢杏X到孩子和老師都沒有一種探索的勁頭,淡淡的、淺淺的就這么結束了。數(shù)學應該是一種探究活動,應該充滿著好奇、疑問。而有些東西只要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理解就行了,再搬到課堂里的時候就失去了它本來的價值和意義。
數(shù)學活動作為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活動,是否有助于開啟和拓展孩子的智慧和思維?是否能為孩子的未來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這是教師進行數(shù)學活動前應思考的東西。思維是依賴一定的知識來培養(yǎng)的,沒有適當難度的知識是不能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的,活動的內容要能激發(fā)孩子思考的熱情,燃起孩子眼中專注的火花,能引發(fā)孩子思考更深的問題。
高老師思考的問題或許是我們老師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并思考過的問題,但我們卻沒有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應該反思啊!
共鳴四:“愛心家園”促共育
作為一班長,除了管理好班級的大小事務意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每學期的開始初、學期末都會召開家長會,而家長會就是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的好時機。
我準備了家長會,盡管因為一場大雪的到來更改了計劃,但家長會的內容、方式我將會繼續(xù)引用。那是我閱讀了《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之后得到的最好啟發(fā)書中第五部份寫的就是高老師與家長的愛心聯(lián)系,其中的《愛心家園》將是值得大家借鑒的,我們可以每周擬定一個主題,可以是家長需要解決的困惑,也可以是一次教學案列,更可以是一次育兒心得的交流。
以板報、問卷調查、書信的方式增進家園共育,引起家長的徹底思考,促進家長和我們老師共同教育孩子。
讀一本好書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它能讓我們保持平淡的心境,在浮躁的現(xiàn)實中尋得一份寧靜平淡。《爬上豆蔓看自己》就是這樣一本書,它能陶冶人的性情,凈化人的心靈,值得我們大家熟讀,感謝幼兒園為我們老師提供閱讀的機會。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相關文章: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03-23
看月亮爬上來08-22
蔓蔓青蘿經(jīng)典語錄08-19
我要爬上去02-25
從書里看自己作文-自己作文01-24
站得遠點看自己08-17
海,藍給自己看08-19
海,藍給自己看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