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讀后感 4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終身成長》讀后感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終身成長》讀后感 1
當我們還是嬰兒時,我們學習走路、說話,跌倒了、說錯了,不會害怕和丟臉。因為那時的我們還是成長型心態(tài)。后來,我們懂得了更多,反而怕這怕那,止步不前了。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轉變了思維模式,我們變成了固定型心態(tài)。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是美國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fā)展心理學領域研究者,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這本書從思維模式的角度,讓我們找到自己恐懼、苦惱和失敗的原因。同時,它也能幫助我們突破這些阻礙,獲得成長,達成目標。
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地方就是讓我認識了成長型心態(tài)和固定型心態(tài)的區(qū)別。固定型心態(tài)的人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所以他不能接受失敗。而成長型心態(tài)的人認為的一個人的能力是可以不斷提高的,他把失敗看做一種學習,認為失敗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固定型心態(tài)的人對自我的評價往往比較極端,或者因為覺得自己能力低而自卑,或者因為覺得自己的能力強而驕傲。而成長型心態(tài)的人則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因為覺得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所以不會因為自己能力低而自卑,也不會因為自己能力強而驕傲,因為他相信進無止境。固定型心態(tài)的人情緒不穩(wěn)定,而且容易被激怒,好擺架子。而成長型心態(tài)的人情緒比較穩(wěn)定,為人隨和,沒有架子。固定型心態(tài)的人更關注結果,比如自己考第幾名,打敗了幾個人。哪怕自己只考60而別人才考59,他就覺得很滿意。至于還有40分沒有掌握住則無所謂。而成長型心態(tài)的人則更多的`關注個體成長,關注自己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住。哪怕是考了97分,他也不會驕傲,而是去努力把丟掉的三分弄明白,爭取下次考得更好。固定型心態(tài)的人總希望自己高人一等,總是怕被別人超越,但終究難逃失敗的厄運,因為沒有人能永遠成功。而成長型心態(tài)的人也許并沒有想著要超越誰,他只是在不斷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卻在不知不覺中已到達金字塔的頂端。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與科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學校所學的知識受用終身的時代早已過去。人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成長,才能適應未來。只有擁有一個成長型心態(tài),才能適者生存。
聯(lián)想到我們的教育,父母和老師無疑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父母和老師的思維模式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不在乎孩子的興趣和潛能,只要求孩子達成他們所期望的成就。否則,孩子在他們眼中,好像失去了該有的價值。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母,不僅會給孩子設定一個奮斗目標,還會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他們尊重孩子的興趣,重視孩子擁有完整的人格,鼓勵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活得更好。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可能不知道,他們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了怎樣的傷害和影響。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老師,會營造一種充滿評判色彩的學習氛圍。他們會根據(jù)學生一開始的表現(xiàn),判定哪個聰明,哪個笨。接著,他們就輕易放棄那些“笨”學生。這些老師認為“笨”學生不是自己的責任,他們無法改變學生的智力水平。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老師,會創(chuàng)建一個充滿信任、沒有評判的學習氛圍。他們注重怎么教會學生,而不是刻板地評判學生。他們致力于教會學生熱愛學習、教會學生自學和思考。就算學生當下水平不足,他們也會指導學生如何縮小差距。
怎樣教養(yǎng)孩子,一直是社會熱點。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那么,家長或老師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首先要掌握稱贊的方法。稱贊孩子的方式,將塑造他們的思維模式。對的稱贊方式,不是去夸獎孩子的能力,而是去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不是夸他們聰明,而是要肯定他們付出的努力。比如這樣夸獎:“你的進步說明你真的很努力。你反復復習,劃出重點,一遍遍做測試。你的方法確實奏效了!逼浯我_面對孩子遇到的挫折。當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表現(xiàn)得焦慮、表現(xiàn)得非常關注他們的個人能力,或者試圖掩蓋失敗,都是不可取的。這些都容易讓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父母應該對挫折表現(xiàn)出興趣,引導孩子面對和處理挫折,把挫折視作學習的好機會。第三要重視孩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在教學中,老師需要關注孩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相關研究表明,如果老師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他們會更相信能力是可以發(fā)展的。
《終身成長》讀后感 2
“算了,就這樣吧,能力有限,自己真的做不了這件事”,所以呢?放棄、逃避、應付……這是某段時間的我,消極、極度缺乏自信,哪怕是現(xiàn)階段,有時候也會有這些情緒,特別是做事情失敗而受到打擊時,“把發(fā)生的事情作為衡量自己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習慣性地給自己貼標簽,覺得自己是個沒什么能力的“菜鳥”。同時,我也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在意別人給自己貼的標簽。當聽到別人對我的肯定時,內心可以喜悅幾天;當聽到被人否定時,心情特別糟糕,同時也會不自覺地否定自己。我怎么會有這些情緒?真的是自己很“菜”嗎?讀了美國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一書,發(fā)現(xiàn)自己是深陷固定思維之中了。
卡羅爾·德韋克把人的思維分為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它們體現(xiàn)了人在應對成功和失敗、成績與挑戰(zhàn)時的兩種基本心態(tài)。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失敗是因為自身能力有限,有這樣的認知時,自身便會刻意回避困難,只挑選相對較為簡單容易的事情做,同時害怕被評價,缺乏自信。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認為能力主要是通過后天培養(yǎng)的.,他們不畏失敗,認為失敗只是自我成長獲取經(jīng)驗的一種方式,故而,這類人不但不畏挑戰(zhàn),反而會熱情擁抱挑戰(zhàn),虛心接受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在評價中學習、進步,他們更注重如何激發(fā)自己的能力以做到更好。
對照兩種思維模式反思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是較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害怕失敗,回避失敗,一旦失敗,便會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同時也活在別人的評價里!督K身成長》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自己必須要改變。既然已經(jīng)清楚自己的情緒來源,習得了理論知識,就要學會“自救”,那就是學會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在書中闡述,想要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模式,需要“接受-觀察-命名-教育”四步。按照這四步,深入剖析自己,發(fā)現(xiàn)這一理論的確符合自己,更使自己受益匪淺。 第一步,接受:理性認清自己,必須要承認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固定型和成長型的結合。故而,必須要接受固定型思維的存在。遇到稍微有點難一點的事情,我的內心是排斥、畏懼、逃避的,我怕做的不好,會遭到別人的嘲笑或否定。這是我的固定型思維在作祟。但同時我確實也有成長型思維存在。在遇事想要逃避時,我的內心也會有另一種聲音——“試試吧,不試怎么知道自己能做的好呀?”兩種思維模式均存在,固定型思維模式所占比重更大。最近發(fā)生的評職稱一事便是很好的例證。學校名額少,要評的人多,我總覺得自己這能力,和他們沒得拼,自己肯定評不上,要不以后再評吧,這次就算了?捎袝r候也會想,自己在學校成績也是不錯的,應該要試一試,說不定就能評得上了。第二步,觀察:明確是什么激發(fā)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找到阻止自己通過學習和努力變得更好的那個“小人”。是自我懷疑或否定?外界的壓力?外界的反對?他人的批評?任務的緊急性?時間的不足?跳出來,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用旁觀者的眼光結合主客觀因素去分析自己的思維模式產(chǎn)生的原因,即那個“小人”,為之后采取的對策提供依據(jù)。是什么導致我有放棄評職稱的想法?主要是自我懷疑、否定的內在思維模式。拿自己和他人比較,妄自菲薄,自信心缺失,致使自己退縮。第三部,命名:給遇事時展現(xiàn)出的固定型思維——那個“小人”取名字,而后將它與自己分離出來,分析它如何讓自己思考事情、感受事情和采取行動的,這樣的連鎖反應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怎樣的影響。在評職稱這件事上,因為自己的自我否定的悲觀執(zhí)念,讓自己在思考事情時,一味給自己找到自己很“菜”、沒做出太大的成績、不懂人情世故、情商太低等等肯定會評不上的理由,使得自己當時差點放棄這一次機會。第四步,教育:教育與自己分開的這個“小人”,幫助它由固定型變成成長型的“人”。其實這也是在自我教育,自我批判,告誡自己應該要接受挑戰(zhàn),不放棄,即便受挫,亦可以卷土再來。挽救自己,每日自省,告訴自己,再難的事,踏步去做,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失敗,失敗了還可以從中得到經(jīng)驗,為下次的勝利增添籌碼。那么,自己還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每天勤勤懇懇的人那么多,可真正做出成績的人卻寥寥可數(shù)。其中的決定性因素不在于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在思維層面上,是否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于我而言,在遇到事情時,不是先入為主地認定自己這能力肯定做不好,“不給自己貼標簽,不對自己失去信心。即使沮喪,也準備好了去承擔風險,直面挑戰(zhàn),繼續(xù)為此奮斗! 反復實踐這四個步驟,相信原本存在的固定型思維會漸漸讓位于成長型思維,思及此,內心激動澎湃,相信信念指導行為,行為衍生結果!督K身成長》,終生受益!
《終身成長》讀后感 3
而作者認為成長型思維相信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yǎng)的。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覺得就算天才,他們都要通過不斷學習來讓自己成長和提升。那我們來看看成長型思維的人在面對成功和失敗、成績和挑戰(zhàn)的時候他們的心態(tài)是怎么樣的?
面對成功,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不斷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疇,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就是一種成功。這時候他們會不斷去嘗試,不斷去提升自己,他們會認為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而在面對失敗的時候,他們同樣會覺得失敗是一個很痛苦的經(jīng)歷。但是它們會認為失敗不能對他們下定義,他們認為失敗能夠讓他們從中學到東西。
在面對自己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自己付出了努力才能夠得到這個結果。當他們成績不佳的時候,雖然也會難過,但是他們會覺得是自己還不夠努力,他們認為只要自己再努力,再勤奮一些,自己就可以獲得更好的成績。他們是不會讓不佳的成績固定自己的。
在面對挑戰(zhàn),他們會感到很興奮,因為他們認為每一次挑戰(zhàn)都能夠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上面我們對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進行分析,分析他們對于成功和失敗、成績和挑戰(zhàn)時候截然不同的兩種心態(tài),我們就可以看到自己到底是屬于哪一種思維的。如果你是固定型思維,并且不希望自己改變,那當然沒有問題,你可以繼續(xù)維持。
但如果你希望自己可以用成長型思維去思考問題,讓自己的能力能夠不斷得到提升去取得一個更高的成就,那你可以看下面的這一部分,就是怎么樣培養(yǎng)自己的成長型思維?作者在書中提到了5個步驟:
1、接受
我們每個人的.腦袋里面都存在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我們要去接受這個事實,但是我們接受固定型思維的存在,但是并不意味著我們要讓它高頻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代表我們要接受它出現(xiàn)的時候帶給我們的危害。
2、觀察
這一步的意思是我們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事情會引發(fā)固定型思維的出現(xiàn),比如是不是在你接受挑戰(zhàn)的時候,你告訴自己你做不到,放棄吧。我們要去觀察它們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它對我們說了什么?我們感覺怎么樣?還有我們要去觀察我們的這種固定型思維是怎么對待別人的?比如,我們對待我們的朋友做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一味地去評判他們,而不是通過這件事情教會他成長?
3、命名
當我們已經(jīng)知道是什么原因,讓我們的固定型思維被引發(fā)出來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去給他們進行命名。這樣的命名,可以讓我們在每一次固定型思維被引發(fā)出來的時候,我們直接通過這個命名對它們進行討論,這樣我們就知道能夠對它們進行描述。
4、教育
我們已經(jīng)通過上面幾個步驟,知道了固定型思維上面時候會出現(xiàn),也知道它出現(xiàn)的時候帶給我們的痛苦感受,而且我們也已經(jīng)給它們進行了命名,我們就可以開始帶著它們成長了。作者告訴我們固定型思維斯是為了保護我們讓我們感到安全,只是它們并不知道怎么去做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它們出現(xiàn)的時候,對它們進行引導,用成長型思維的方式去引導它們,讓他們轉變?yōu)橹С治覀兊牧α浚屗鼈兒臀覀円黄鹑ッ鎸μ魬?zhàn),不要放棄。
5、鞏固
當我們走完上面的旅程的時候,不要忘記的是加大練習去鞏固這個過程。就像知道和做到是兩碼事情。要讓自己熟練掌握的前提就是加大練習的數(shù)量。作者在書中告訴了我們練習的辦法:
1、把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特點打印出來,貼在鏡子上,讓它每天都來提醒我們這兩種思維的不同。
2、如果還有空間,也印出以下的問題:
對我來說,今天有哪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對我周圍的人呢?
我們要去思考我們怎么去利用這些機會,同時還要去制定一個計劃,制定好以后,問自己:
我將在何時、何地、用什么方式開始實行這個計劃?
當我們因為某些事情,計劃被打亂之后,我們可以重新制定一個新的計劃,還是重復問自己上面的問題。
當我們完成這個計劃,并且獲得成功,我們要學會去問自己:
要保持不斷成長,我還要做些什么?
通過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這兩種思維模式的不同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如果我們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突破去讓自己成長,那么我們可以通過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練習過程來鍛煉自己的成長型思維。一步一步去踏實練習,這個過程并不簡單,但是只要去練習和鞏固,你就能夠掌握這樣的方式,并且讓成長型思維方式讓自己獲得更高的成就。
《終身成長》讀后感 4
一個人與世界的關系跟成長過程中與父母的關系密切相關,所以親子關系決定了我們與世界的關系,而我們的思維模式是由父母決定。因此親子中使用暴力會影響孩子一生。
第一,打孩子會使孩子腎上腺素積累,慢慢地會導致孩子長大后脾氣爆燥,容易與人起沖突,在日后與人相處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恐嚇威脅孩子,如不學習就沒錢,不學習就會淪為乞丐等說法。這樣孩子也許會因為恐懼而去學習,會成為一個乖孩子,可是會失去安全感而這種感覺會伴隨他的一生有可能一生也無法跳出舒適區(qū),習慣于安穩(wěn)的工作,安定的收入,人生無法有長足的發(fā)展!
第三,冷暴力,讓人最恐懼的莫過于冷暴力了。冷暴力常常的表現(xiàn)行為是,父母突然之間不理孩子了,孩子會求媽媽:“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結果是媽媽絲毫沒有反應!想象一下這個畫面,如果是一個感情充沛的人,都能體會到孩子的無助和愧疚,而為之落淚。對一個孩子來講,最大的恐懼莫過于媽媽不理他,爸爸不要他,用冷暴力的方式欺負他,控制他,讓他內疚。
書中有一個例子:有一位女士,她小時候很愛漂亮,奶奶送給她一條漂亮的牛仔褲,她特別興奮,想馬上穿上,而她爸爸說:“上學不能穿這條褲子。”她就跟爸爸講:“我想穿”(女孩特別可憐地在表達自己的渴望。)她爸爸的做法是什么呢?他直接拿起剪刀,把牛仔褲徹底剪壞了。直到現(xiàn)在,每每想起這條牛仔褲,她都會難受得想哭。她工作后,第一個月掙的錢全部買了牛仔褲。牛仔褲都被整整齊齊地放在柜子里,她一次也沒有穿過。這就是一個小孩子的報復方式。而這位女士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問題,只要工作談判遇到討論錢的問題就會變得異常敏感,充滿了負面情緒,認為對方不尊重自己,不尊重知識,所以很容易就談崩了。這是什么?這就是成長所帶來的傷!
其實有很多大人認為是很正常的行為,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都是很殘忍的,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看到過媽媽把孩子心愛的物品丟掉而不留任何余地。小孩子沒有能力反抗自己的父母,可是那一郂的傷就在心里定格,而這一種傷都會到潛意識當中去。長大后,遇到同樣的事情就會激起內心的傷。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會沿用上一代父母的處理方式,因此也成為代際遺傳了。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父母,也不要等自己的孩子來改,因為一個人的人生是自己的,解決一系列問題的關鍵在自己。如果你能改變,惡性循環(huán)可能從你開始變成良性循環(huán),整個家族的命運都會由此而改變。
養(yǎng)育孩子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所以大人要用對待生命體的態(tài)度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用對待機械體的方法來解決單個問題。陪伴孩子長大要幫助孩子樹立人生三根支柱: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成長型心態(tài)。
什么是無條件的愛呢?真正的愛是不需要交換的,不要用愛來做成績的交換,守規(guī)矩的交換,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無條件的愛會讓孩子找到歸屬感。培養(yǎng)無條件的愛讓孩子內心充滿力量。
價值感,沒有人會自帶價值感。價值感要在后天的陪伴中建立,在家庭生活中你要給孩子做事的`機會,讓孩子做家務或在其他家庭活動中當一個幫手,在這些過程給予肯定,對他們的動機、過程和貢獻表示贊揚。這會讓孩子漸漸形成價值感。
一個人的終身成長心態(tài)很重要,固定型心態(tài)的人做起事會很困難,原因在于他做事的目的不單純,他只為了證明自己,而不單純的做事,這就給自己帶來了很重的負擔和包袱。父母要與孩子有積極的語言互動,培養(yǎng)積極的心態(tài),不要給孩子貼標簽,給孩子評判,不斷地對孩子提出結果上的要求,要把注意力放在過程上,要看到他努力的過程,這樣他就不會成為一個極度依賴名聲、聲望排行榜、收入水平、用這些來衡量自己的人。要教會孩子面對挫折,允許失誤和失敗,學會從挫折和失敗中學習經(jīng)驗。讓孩子明白在失敗中學到的經(jīng)驗會成為成功的基礎。在培養(yǎng)和幫助孩子的同時自己首先要學習和擁有終身成長心態(tài)。
關于如何面對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問題,書中給了我們三條實用的方法:
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保護孩子的安全。
第二條、和孩子建立情感的溝通。
第三條、分享父母的成長經(jīng)歷。講一講你當年有沒有犯過錯,有沒有走過彎路,遇到挫折的時候是怎么思考,怎么戰(zhàn)勝困難的。
在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要干預的事情其實不多了,父母只能耐心地等待孩子找到他的人生使命。
【《終身成長》讀后感 】相關文章:
《終身成長》讀后感07-04
終身成長讀后感06-09
《終身成長》讀后感6篇04-25
《終身成長》讀后感(6篇)04-25
《終身成長》讀后感 8篇03-18
《終身成長》讀后感 (精選19篇)01-18
《終身成長》讀后感(10篇)03-14
終身成長讀后感(6篇)05-07
終身成長讀后感7篇08-19
《終身成長》讀后感10篇09-04